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跨境贸易金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跨境贸易金融范文1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产生背景与定义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产生背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以美元为首的国际货币汇率发生了大幅度变化,单一的国际货币政策无法满足全球化的需要,国际货币多元化成为了众多国家关注的焦点。2008年之前,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仍然保持着以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作为主要结算手段,导致我国企业承担着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巨大风险。如果人民币能像美元、欧元一样发展成为国际结算货币,这将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同时简化外汇兑换手续和外汇监管程序。但是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人民币所占有的国际地位尚不够重要,限制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1]。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体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促使国际货币体系剧烈震荡,加快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步伐。因此,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定义
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行重新梳理与概括,对其定义与基本职能进行了探讨。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定义为:在遵守法律法规与市场标准规范的基础上,企业可实施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商业银行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结算服务,如进出口信用证、托收、汇款等[2]。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历程与影响因素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历程
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作为试点率先展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2009年7月,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第一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中国银行顺利完成,表明我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式进入实质发展阶段[3]。
2011年8月,我国《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全国范围内扩展,并顺利发展。
2011年8月-至今,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条不紊的推进,并持续增加多样化结算业务。
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
(1)汇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外汇储备也得到了迅速增长,为保持人民币稳定的汇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此,人民币汇率稳定与否将决定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程度。
(2)物价水平。物价水平可由物价指数衡量,指的是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发生变动时其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因此,物价指数稳定与否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4]。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SWOT分析
本文综合分析目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挑战,如表1所示。
四、保障措施
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提出了保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稳定发展的措施,如下所示。
1.宏观层面措施
(1)全面提升综合国力与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进一步加强人民币汇率机制,保持稳定汇率。
(3)加快建设统一的监管机制,构建境内外信息资源平台。
2.微观策略
(1)提高商业银行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
(2)开拓结算业务新产品,提高收益水平。
(3)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五、结语
本文阐述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历程和背景,探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挑战,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提出了保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稳定发展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付伟.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2]何微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SWOT分析[J].现代经济,2009,06:128-129.
[3]华沁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及政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4,05:17-19.
跨境贸易金融范文2
关键词:负面清单 跨境结算 人民币
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外商投资领域,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并被党的十三中全会文件所肯定。这一新的模式在短期内成为国内研究者的热点课题。于是,人民币结算呼之欲出。为了克服跨境贸易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时俱进,采取了新对策、新措施。《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重点监管名单的函》于2012年6月正式公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制度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转变的新号角正式吹响。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制度的现状,紧密联系该制度向“负面清单”模式切换的新趋势,具体探讨了加速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负面清单”结算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及对应措施。
一、人民币成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意义
美元,和欧元一直是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深刻变化,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需求日益强劲,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随着美元,欧元等主要结算货币的汇率震荡剧烈,导致我国多数外贸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在汇率的波动中消失于无形。此外,进出口企业若欲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如对外汇采取套期保值的办法,则又会增加相关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人民币的汇率表现则处在较为稳定的范围。因此,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有助于交易国双方企业消减汇率风险,降低财务及汇兑成本,尽量扩大收益。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增长
我国与邻国,(如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尼泊尔和哈萨克斯坦等)使用人民币结算贸易已经长达二十年之久。新世纪以来,我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更加活跃。同时,区域相关国家在自然禀赋、技术水平、出口市场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此外,由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大多数经济相对落后,外汇短缺,在对外贸易中也需要用人民币来进行计价结算。
(三)美元“去杠杆化”和“去风险化”的间接效应
一方面,美国的这一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趋紧,导致外贸企业缺乏有效的交易支付工具;另一方面,从2008年尾开始,我国已与多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在境外渐渐富裕了起来。受此气候影响,境内外很多贸易企业对人民币的需求日益旺盛,采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双向意愿也愈加强烈。
(四)中国跨境经济发展强大的自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规模强劲增长,对外贸易继续扩大,人民币汇率稳步升值,在全球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愈显突出,GDP总量业已跃居世界第二,稳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作用较弱,而我国经济地位已有大幅提升,两者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为此,人民币须尽快占据对外贸易结算货币的优先位置。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新世纪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出现了一些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币结算风险仍存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风险主要是人民币汇率波动所引起的。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将倾向于用人民币来实现结算,而进口商却要大声说“不”。反之亦然。利益矛盾仍然尖锐。因此,只有获得长久稳定可期的人民币汇率,才可能同时提高进、出口商的积极性,使得两方均愿持有或支付。然而,近年来人民币的汇率仍旧波动频繁。自2012年开始,人民币再次升值,汇率(对美元)突破6.30大关。这种频繁的波动,贸易商家犹豫持有、使用人民币,从而阻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后续推进。
(二)离岸人民币储备不足
境外非居民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获取人民币:其一,金融贸易;其二,国际贸易;其三,境外消费。目前境外人民币的存量仍然呈现相对有限的状况,这就必然导致境外人民币的获取渠道不畅。此外,一些国家或地区采取政策限制措施,不允许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商品交换活动。
(三)配套金融服务滞后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配套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金融产品品种单一,金融机构对外服务能力明显不足。我国金融服务水平尚无法与国际直接实现无缝对接。这主要表现在:跨境结算汇款手续繁琐,资金运用不透明,结汇核销程序冗繁,手续费用偏多,信用评价缺失等。
(四)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的转变之路才刚刚开始
2012年6月《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重点监管名单的函》正式实施,才真正意味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制度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模式,但后续的诸多结构性匹配相对滞后,新思路带来的结构性阵痛将在未来一个时期忽隐忽现。
三、“负面清单”模式下人民币用于结算跨境贸易的探讨
(一)“负面清单”模式的特点
负面清单一般是指国家(或开放型地区)明列其其禁止或限制企业投资的产业和项目的目录清单。清单恪守着投资领域“非禁即入”的基本原则。这也就意味着“法无禁止即可为”。较之以往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明显更胜一筹,具备以下明显优势。
1、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上采用“负面清单”方式。负面清单秉持着实行国民待遇的基本主张。如上海自贸区,采用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愈加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如此一来,国家间的经贸往来频率迅速加快了。负面清单模式的尝试,持续增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必然有利于持续释放改革的红利。
2、推动国内政治体制改革
负面清单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良性转换,提高了行政效能。我国在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但是迈开如小脚女人的步子,整体上仍显滞后,且主要体现为政府权限过多。特别是审批制度,进行事前管理,逐项审批,费力费时,动辄需要几个月时间。负面清单的一大好处即是: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权责,便于达到各司其职的目的。
3、有利于深化改革及开放
改革开放至今,能改的、可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硬骨头”,很难啃得动了,几口下去,不见“牙痕”。总理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地方部门需要一改过去向中央要政策要优惠的模式,而紧紧依靠制度创新。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我国的试用,又何尝不是一种制度创新呢?毫无疑义地,这种创新也将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二)“负面清单”模式用于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的探索
2011年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经由境内地域范围逐步扩大至全国各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结束试点期,进入全面开展的新里程。2012年6月,国家正式公布了《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重点监管名单的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制度开始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转变。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制度创新优势,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负面清单”模式。
1、降低人民币结算风险,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境外资本对我国农业和制造业的投入势头有所减弱,主要兴趣开始转向服务业。为了适应这种趋势,金融服务应该在这些领域得到优先体现。同时需要丰富产业类型。此外,考虑到人民币结算风险主要是由汇率波动所决定的,丰富而强大的产业基础和良性发展的经济态势,稳定了人民币汇率,同时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的发展。
2、加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模式的配套法律建设步伐
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制度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重要制度支点,自此实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的根本性变化。但是要充分发挥负面清单的优势,需要尽快协调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快修订“外资三法”。理顺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国内投资相关法律、国际双边投资协定之间的关系。对涉及跨境贸易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最终按照国民待遇原则,整合、完善、统一不同市场主体在利润转移、企业经营、技术应用、对外竞争等方面的差异性政策规定,形成政策合力,最大可能地减小人民币结算法律程序。
3、增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模式的透明度
在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模式试验之初,负面清单应列明国家与地方层面的法律、政策对投资准入中涉及货币结算的所有限制,使这些 “不符措施”条例化,而不一味追求清单之精简。在此基础上,再努力实现非金融领域的相应开放,并引入第三方评估,增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制订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4、着重拟定并落实负面清单模式的国民待遇标准
负面清单模式的基本原则即国民待遇原则,当前我国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从而使得投资者地位存在一定的高低差异。首先,国企和民企的政策待遇明显在不同等级,存优劣之分。在金融、电信、电力、航天、航空、铁路、医疗、教育等领域,民营资本的准入尚有诸多形式不一的“隐形”障碍。其次,区域经济政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常常通过减免税费、降低地价等措施,给予不同类别企业不同的优惠条件。因此,国家迫切需要统一国民待遇的标准,真正做到凡是未列入负面清单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准许条件均相同。
5、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模式的监管制度
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而负面清单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突破口,但同时也加大了管理者的责任。因此,特别是要加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安全审查机制和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设,切实增强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提高政府和社会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6、推广负面清单在跨境贸易领域的应用范围
其他方面负面清单的全面普及,必然会增加宏观政策的协调性,减小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的执行难度,使这一全新使用的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国家跨境贸易。
四、结束语
“负面清单”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采取的新方法。文中深入总结和探讨“负面清单”模式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的应用方法、存在问题及相应改革措施,以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添“金黄”绚丽的色泽。
参考文献:
跨境贸易金融范文3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人民币国际化 江西试点
一、引言
从2009年7月开始,中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主要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整个世界经济衰退的危机,减少汇率风险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然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发展中遇到了较多的挫折与阻碍,业务试点之初结算规模较小,与预期结算量有较大差距;近期业务量有了较大的增长,并扩大了规模,经历了由冷到暖的发展过程。本文将通过借鉴其他省份调研经验以及结合江西省自身的特点来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江西试点现状、障碍与前景进行分析。首先要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分析介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基本概念以及全国范围内的试点情况,其次具体分析江西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障碍与挑战。最后通过调研分析给出合理的建议。本文还研究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除了政策协调不一致问题外,还存在人民币在境外无法自由兑换、境外缺少足够的人民币来源、外汇市场发展滞后以及人民币缺乏投资途径等金融环境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如加强政策的协调,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和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使境外人民币资金获得一个正常的投资渠道和回流渠道,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是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的可行措施。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世界各国实体经济都受到了冲击,表现出了疲软或是震荡衰退,作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的美元、欧元汇率大幅度波动,使得世界各国的贸易结算面临着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为了降低汇率风险,我国决定开展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境外地域范围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同时也迈出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2009年7月2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共同制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对外公布。2009年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全国5座试点城市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帷幕被拉开。
二、文献综述
所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经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和投资的结算方式,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政策范围内,可直接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相关结算服务。跨境人民币计算有利于企业节约汇兑成本和套期保值费用,优化汇率风险管理,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地位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仅有利于降低我国对外贸易的汇率风险,同时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般的货币国际化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从贸易结算开始,到金融交易中作为计价货币,最后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伊藤隆敏(2011)在其研究中指出,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除了经济规模对货币国际化是很重要的以外,中国还需要进行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即人民币国际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其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至关重要的一步。罗伯特-麦考利(2011)认为,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在资本项目管制背景下推进的,这就也意味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受到资本项目管制的制约。
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在2009年7月才开始推出,践行时间很短,国内学者对此的研究还不多。从笔者收集到的国内研究文献来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分析。如张承惠(2011)在其研究中阐述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基本现状,并对首批试点城市的人民币结算基本现状做了一定的说明。
(2)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推出的意义研究。对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意义,陈红泉(2011)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认为: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夯实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长期战略的基础,也是我国国际经济地位不断上升的内在要求;同时有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的中心地位。
(3)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如梁京华(2011)认为,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管理效率不高、业务推广难度大和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已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与推广的主要障碍。郭田勇、汤雯(2011)也在其研究中指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仍有五大方面的难题急需完善,包括资本账户管制严格,人民币并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对外汇的监管和政策也有待改进;境外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不高;国内外清算结算渠道尚未通畅;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不断扩展深化,学者的研究也在不断完善中。
鉴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时间不是很长,可借鉴的有关研究文献较少,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因不同的城市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有所区别,所以本课题组将重点研究江西试点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障碍与挑战,在此过程中将借鉴其他城市的调研经验以及分析方法,并与其他城市所面临的障碍进行对比。同时国内学者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研究基本上是集中分析试点城市的进出口人民币结算数额、行业的分配比例,以及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额外效应等。本课题将以此类数据为分析主体,同时鉴于江西省有别于其他的城市,有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行业结构和产业分布的独特性,课题研究将结合江西省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江西省的试点情况展开分析,并由此得出有益经验。
三、江西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及其特征
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正式启动试点以来,经历了由冷趋暖的过程,最后试点范围不断的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快速增长,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86.6亿元,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企业和银行参与结算的积极性增加,结算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从贸易类型来看,进口业务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出口业务和服务贸易。从结算量的地区分布来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明显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其中像广东省的结算量占的比重较大,而从结算的境外领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香港和新加坡。
江西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内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部署、快速启动,为了更好推动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顺利开展,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积极地向总局申请设立县级外汇管理支局,尤其是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区域的贵溪、遂川、广丰、万年、德兴、婺源等六家外汇县支局申请设立进度。同时,我省外汇管理部门还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保税区的建设。
2011年9月8日,江西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江西省企业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进出口货物贸易、跨境服务贸易和其他项目贸易,办理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境外贷款和经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意的其他跨境投融资的人民币结算业务。
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江西省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共有11个设区市,已开展业务的银行共有九家,参与的企业约60余家,境外地域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港、澳、台,而且从这些地区扩展到了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芬兰、意大利等这些欧洲的国家,业务品种包括了经常项目下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境外项目贷款、境外股东借款、人民币债券融资等。截至2011末,仅三个月时间,全省银行机构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31.2亿元,其中跨境货物贸易项下的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6.4亿元,跨境服务贸易项下的人民币结算金融为0.2亿元,跨境资本项下的人民币结算业务14.6亿元。此期间,银行机构龚向省内外向型企业“走出去”项目发放境外人民币项目贷款1亿元。
四、江西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障碍和挑战
江西省不仅面临着自己省内的经济结构的问题,也面领着整体金融环境的制度制约,使其无法迅速发展。
在我国,对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交易,人民币还未完全实现可自由兑换,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也是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迫切需求。首先,境外人民币的供给严重短缺,制约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就连较为活跃的境外人民币结算中心,人民币也存在供给不足的现象,人民币的存款余额远远低于贸易结算所需要的人民币数额。其次,境外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不高,跟希望并习惯于用美元进行计价和结算。第三,人民币资本账户尚未开放,自由兑换相对落后,也制约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最后,国内外的进出口商在交易时使用人民币计价,更关注于在使用人民币计价以后是否获得了更多的优惠政策。江西作为经济发展滞后的省份,如何解决在人民币跨境结算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摆在江西人民面前的巨大考验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人民币国际化这个大趋势不动摇,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努力解决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制度和人为,为我省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
五、促进江西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及对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展望
通过借鉴其他省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并结合江西省自身的产业机构特点,有以下政策建议。首先要提升自身对外贸易的竞争地位,充分利用人民币结算的优势,提高我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拓展传统出口产品的发展空间,加大自主创新,向出口的产品注入江西特色,促进外贸出口地域的多元化,提升综合竞争力。其次,有关金融机构应重视企业对于跨境贸易结算的需求,在办理此类业务时,应减少手续的繁琐程序,以增加企业对于人民币直接兑换的兴趣,使得交易更加便利,让企业能切身的感受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好处。最后,江西省作为中部欠发达的省市,应加强与周边较发达的省市的合作,加强,发展并巩固进出口贸易。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业务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在启动初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但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拥有大宗商品、资源的定价权,是人民币逐步“走出去”的重要的目的。人民币国际化政治实行 “三步走”,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进而大宗为正式区域化及准国际化,最终人民币讲真正实现国际化。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意味着人民币区域化的正式启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朱莹莹,赵亚奇: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J],经济论坛,2009(21)
跨境贸易金融范文4
值得注意的是,这12个国家同时都是WTO成员国,受到《WTO协定》等WTO规则的约束。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个通过国际法律规则来研究TPP的视角――从WTO规则的角度来看,TPP是部分WTO成员国之间为了实现进一步的区域自由化而达成的协定。
对于成员国参加或达成在参加方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协定,WTO是并不反对的。然而为避免区域化协定与WTO规则和秩序相冲突,WTO也规定了一些防范性要求。以服务贸易领域为例,WTO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S)就提出了区域协定应取消现有歧视性措施,和(或)禁止新的或更多的歧视性措施,且不得提高该协定外的任何WTO成员国在相应服务部门或分部门内服务贸易壁垒的总体水平等要求。因此,只要WTO规则对成员国的国际法约束力仍然在,对TPP的讨论与评价不妨以其对WTO规则的遵守和革新为出发和度量,其结果也才能更贴合TPP未来的实际影响。
从良性发展的角度,国际新规则和新秩序的形成应当建立在对已有稳固制度的尊重和完善之上,偶有革新也须有时代思潮或事件契机,否则就成了“革新必定违约”,这是与现代国际法通行理念相悖的。事实的情况也符合上述逻辑,虽然TPP目前的协定文本并未完全公开,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TPP概要来看,TPP应当是可与WTO基本规则和谐共存的,二者话语体系一致,TPP并不意味着排除TPP缔约国对其他WTO成员国或地区的既有WTO规则义务,这也是其他WTO成员国或地区未来应需与TPP开展友好互动的前提和桥梁。具体从TPP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规则来看,非歧视原则、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等WTO基本规则确有收纳其中。
此外,TPP作为部分成员国对WTO规则等在具体事项(尤其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事项)方面的发展和补充,确实存在一些革新的内容。具体从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规则来看,大概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革新趋势:
在TPP缔约国之间提供更多重要的跨境贸易和投资市场的准入机会。这方面目前已经披露的革新包括:允许TPP缔约国的金融服务供应商在TPP缔约国之间跨境提供某些服务,无须以在接受服务的TPP缔约国内设立机构等为前提,但此准入便利须适用TPP内东道国的注册或授权管理,以助于跨境服务活动得到适当监管;对于创新金融服务,TPP缔约国须对其他TPP缔约国金融服务供应商提供与本国金融服务供应商一致的市场开放程度;对于上述准入机会,各TPP缔约国可以通过两类例外清单做一些保留,一类是在例外清单中保留列明的某些现行事项,并承诺不会对其实施更严的管理措施或是限制其在未来的自由化,一类是在例外清单中列明本国对某些事项在未来会保留全面裁量权。
在TPP缔约国之间强化金融监管和跨境合作机制。从目前已经披露的革新看分两个层面。一是强化各TPP缔约国的金融监管机制,包括重视和加速对保险提供商的资质审核;确保TPP金融监管者们能有对提升各自金融稳定和金融系统整体性的广泛裁量权,在货币政策等方面,各国监管者能有一些对非歧视原则的豁免、出于审慎监管可采取一些例外措施。二是强化TPP缔约国之间的跨境监管合作,具体包括细化对资产管理、电子支付和卡的服务以及数据信息处理的转移等问题的TPP共识规则;在跨境投资纠纷解决中,建立特殊的国对国机制(a special State-to-State mechanism)来辅助实施出于审慎监管的例外措施。
跨境贸易金融范文5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历史机遇;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历史性机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深化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9日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发展现状
伴随中小银行、外资银行市场占有份额持续攀升,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市场、人才等各方面均面临严峻竞争与挑战,只有积极寻找应对方针,推进国际化经营。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是在商业银行自身的主观努力和国际国内相关的制度、政策、法律和相应的经济金融基础下进行的,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海外行和海外分支机构,银行国际化经营已成为当今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银行在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984家境外分支机构,海外资产达23,283亿元。截至2011年末,中行海外机构总资产比股份制改革前增长181%;中国银行海外资产占全行总资产的22%,海外利润也占到全行利润额的20%以上。中国工商银行依托强大的整体实力,通过收购、重组、股权交易等方式,在各大成熟市场及新兴市场进行广泛布局,在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3家境外分支机构,与132个国家和地区的1,453家境外银行建立了行关系。
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1年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国有3家银行跻身全球十大银行之列,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显示了我国银行业结构优化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发挥自身优势,走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道路。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深化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国际化经营带来历史性机遇
伴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深化,客户的金融需求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迅猛增长,这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充分发挥人民币本币优势,各行应对该项业务予以高度重视,抓住机遇,借以稳步实现国际化战略经营。
(一)为银行开辟更多获利途径,以增加收益。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商业银行通过与行和境外分支机构合作,拓宽了业务范围,带动了商业银行境内外的人民币跨境联动业务,服务对象从境内企业扩展到境外企业和境外商业银行,服务业务从外币结算扩展到本币结算,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量的国际结算业务、人民币贸易融资及配套产品及服务,可不断为需求者及银行带来收益。
(二)促进银行国际业务多元化的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商业银行应把自身的国际化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借此推进国际化的步伐,实现其经营业务多元化发展。为满足企业进出口贸易的结算需求,我国银行可以为境外企业开立人民币境内结算账户,还可以吸收境外人民币资金,进而开展跨境贷款和融资,促进本外币一体化业务的全面发展;同时,采取因地制宜的经营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减少我国银行境外机构“水土不服”情况的发生,使之与当地客户的需求相适应。
(三)促进商业银行业产品的创新。企业对贸易金融服务的需求已从单一需求转为个性化、综合性、全程性的需求,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预收预付保函、履约保函、押汇、贴现、保付、福费廷、国际信贷等结算及贸易融资类产品需求;另外,伴随人民币同业拆借和购售业务的增多,运用人民币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获取收益的业务也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如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产品需求;以及为营造高效的境内外人民币结算渠道,对清算及现金管理类产品需求,这都要求银行推出对应的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创新产品,满足市场需要,实现金融营销。
(四)有助于提升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不断扩展,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服务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加强国际金融人才的培养,建立自己的海外金融活动网络,安全回流境外人民币,以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为突破口,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业务升级,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把握机遇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对策
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不断开展深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及由此衍生而来的日益丰富的人民币跨境业务,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认识机遇,并继续推动国际化经营。
(一)加强境内外国际业务客户的维护及拓展。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运用金融营销理念,分析金融环境及金融顾客的市场行为,对客户进行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营销。当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刚刚对我国所有进出口企业开放,有业务需求的客户必然有所增长,这就要求银行全面调查市场,分析企业的需求及方向,激发企业对人民币结算的需求,引导客户以人民币办理国际结算,以人民币跨境业务为基础,逐步推进国际化经营。
(二)加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创新。积极与客户沟通,充分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料,为客户“量体裁衣”,制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业务品种,根据市场需要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开发,是跨境人民币结算顺利拓展,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核心。通过业务创新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银行,必然会占得发展先机。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围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加强相关业务的创新,加大研发新产品的资源投入,提供差异性个性化产品,形成丰富完整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产品线,为未来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
(三)加强海内外机构的风险监管。随着金融环境风险的不断加剧,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可体现在其风险管理水平的竞争上,各金融机构都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伴随海内外机构不断增加、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监管标准和经营风险存在差异,增强风险防控的能力,加强对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有效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识别、风险预防、风险治理能力,势在必行。
(四)加强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政府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和本国银行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适时地进行金融改革,推进本国银行国际化;并通过加强政府间的合作,积极推进双边经济交往中对人民币结算的支持,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促进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发言权,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市场地位。此次六大部门携手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正是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及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政策性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幽晔.现阶段我国大型商行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经营策略[J].时代金融,2011.14.
跨境贸易金融范文6
内容摘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进程,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贸易与金融的双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人民币跨境结算推出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实施的意义,最后指出在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人民币跨境结算实施有所借鉴。
关键词:人民币 跨境结算
人民币跨境结算推出的背景
实体经济对人民币结算具有较强的现实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大都采用主要的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在与美、欧等主要贸易伙伴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货物贸易中,超过90%的结算采用第三方货币。两国的银行必须通过第三方商业银行才能实现货款的最终清算。一笔贸易款项可能涉及进(出)口方、进(出)口开户行、进(出)口方的外币清算行等多家机构的多个环节才能完成。过多的环节使资金流转速度、到账速度放慢,且每个环节都需承担一定的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流动性紧张,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规避风险。
对境外企业来讲,其在进行结算币种时一般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结算的货币要有最广泛的可接触性;二是币值要稳定,甚至有升值空间。
在当前国际主流结算货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的情况下,允许我国企业以汇率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不仅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也有利于贸易双方锁定交易成本,降低因采用第三方货币结算而带来的二次汇兑成本,从而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
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本币结算中人民币能否被市场选择作为结算货币,是由经济实力、币值稳定程度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归根到底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的不断攀升以及全球贸易比重的不断增加,为外贸企业利用人民币进行贸易投资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人民币区域化后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人民币支付环境的改善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近年来,人民币支付结算环境不断改善,金融体系结算效率不断提高,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996年12月以来,我国认真履行人民币经常帐户可兑换的承诺。这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制度安排也遵循了人民币经常帐户可兑换的原则,并体现了本币结算的便利性安排,例如人民币贸易结算不再纳入外汇核销的管理;结算中产生的人民币负债只需外债登记,不纳入外债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将主要通过监督商业银行切实履行贸易真实性审核责任,建设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与有关部门建立必要的信息共享和管理机制,共同防控试点中的风险。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意义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此次金融危机让我国意识到,要摆脱当前各种不利状况的影响,充分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必须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业务的适时启动,不仅使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得以加快,也使我国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事务中的地位得以提高。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该国的经济金融实力和地位。现在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大国,这些都为人民币在未来进一步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美元强大的规模效应,且其已经形成了市场的自发选择,在短期内对于美元体制的改革将会非常困难。较为现实可行的做法应该是推进本币国际化与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而有意愿且有能力推进这种变革的,无疑是东亚地区。
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无疑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储备货币的漫长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长期目标的一部分。人民币国际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周边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实现了准周边化,第一步可以和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一起,形成一个大中华货币区;第二步建立东南亚货币区,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第三步扩大至整个亚洲,构建亚洲区域经济体和货币区。即将人民币从准周边化发展为正式周边化,进而发展为正式区域化及准国际化,最终真正实现国际化。而其货币职能的三个阶段为,一是鼓励外资和金融交易用人民币报价和结算;二是通过股票、债券和资本帐户交易强化人民币的国际投资货币功能;最后在外贸和金融交易对人民币达到某一临界量之后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以内地与香港地区的贸易结算为例,如果全部转换为人民币结算,现在的总贸易额约为1730多亿美元,占国内年度贸易总额的7%左右。事实上,国内进出口总额的53.3%是与亚洲国家进行往来,并占东盟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10%以上。2008年,我国在贸易项目下,即向亚洲国家进口7000亿美元,约4.8万亿人民币,理论上(如果全部以人民币对外支付)相当于仅在贸易项目下即可向亚洲国家输出人民币4.8万亿元。因此,构建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对于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第一步――产生“亚洲人民币”意义重大。在中国经济金融保持现有稳定增长发展势头的前提下,人民币在未来5-10年的时间内,会上升到除了美元和欧元之外,与英镑、日元同等地位的第三大贸易结算货币。
(二)对进出口企业的意义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实施对进出口企业而言,一是在国际结算货币上多了一个选择,增加了企业结算的灵活度;二是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国际结算成本,这主要表现在节省了用外币收付款而引起的汇兑成本,同时也节省了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有关费用;三是直接用人民币收付,避免了汇率风险。虽然境内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也可能遇到汇率损失的问题,但进出口企业与投资机构的经营理念不同,进出口企业无需从汇率变动中获取差价和收益,在收款和付款都为同一种货币时,就能够在从事进出口贸易中锁定汇率风险,使企业平稳运行,改变以往企业出口越多汇率风险越大的状况;四是可以进一步加快结算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另外,出口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贸易,其收汇资金可以存放境外且只需备案,无须审批,不影响进出口企业货物通关速度,按照有关规定还可以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企业在办理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也不需要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
(三)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跨境人民币结算是在国际结算领域的重要创新和探索。从准入角度而言,从事人民币贸易结算只是将国际结算业务的币种进行调换,并不需要用类似资本金、资产质量等硬性指标限制银行;从技术角度而言,人民币贸易结算主要是实现银行间的帐户对接,清算等,相当于通过境外行或港澳行作为中介,延伸了央行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覆盖的区域半径。而且,在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之后,跨境贸易的清算行范围大大拓展了。在此之前,仅有中银(香港)和中银(澳门)拥有与央行大额支付的清算功能,而试点之后,几乎所有具有国际结算能力的境内银行都可以成为境内人民币贸易的清算和结算行。可以肯定,跨境人民币结算在银行现有的国际结算体制下,将为境内银行拓展国际业务开辟新的空间,增加新的业务,同时也带来大量中间业务收入的产生,而且当人民币在境外产生一定的沉淀资金后,势必会对银行其他的理财服务产生需求。
对商业银行而言,在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一直都在承担着资金上的巨大损失。如果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可以减少银行外汇头寸储备,也就相应地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损失。
另外,银行可能因为这项业务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外资银行由于拥有网络和头寸优势,以前一些大型进出口企业更趋向于在外资银行办理业务。而采用人民币结算后,这种优势将转向中资银行,尤其是能为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的中资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将拥有绝对优势。
推行人民币跨境结算面临的问题
目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进展较慢,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作为一个全新的业务,相关的管理部门、企业和银行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学习和磨合;二是因为试点企业地域相对有限,从某种意义上也限制了试点规模;三是一些配套制度和政策仍在制定中,在企业和银行的具体操作上有一定困难。
从人民币本身来看,一是美元作为传统货币有着巨大的优势,路径依赖使得企业很难放弃原有结算方式;二是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海外进口商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三是人民币作为非自由兑换货币,国际化程度不足,资本账户的管制又使得境外人民币持有者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流出渠道及规模均受到制约,降低了人民币的吸引力,而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也在近年来力推本币国际化,对于人民币结算积极性不高。
虽然有种种问题,但相信随着试点地区的扩大,随着中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特别是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正在制定和推出中,该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业务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婧薇,史进峰.首日人民币跨境结算上海写实[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7
2.刘昕.汇改四年[N].国际商报,2009.7
3.魏革军.人民币对外支付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J].中国金融,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