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的感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历史的感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历史的感想

对历史的感想范文1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特点;措施

项目管理是电力施工企业现行的工程管理方法,应该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探寻出适宜的模式,以便使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更为系统、全面地为企业服务,在实现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同时,完成电力建设任务。

一、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1、工程质量的多变性。由于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复杂多样,从而使得对工程质量的分析、辨别、解决产生了很多的变化。有些问题还会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进而引发其他方面的质量问题。所以, 当工程发生质量问题时,施工企业应该及时地根据相应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避免质量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2、工程质量的严重性。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可大可小,情节轻的可能只是影响工期,增加投资方的投资费用。严重的就会对整个工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产生无法预知的安全事故, 对整个社会及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3、工程施工的特殊性。施工事故和问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总结和积累,为下次工程施工的开展做好准备。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施工事故,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不足,对施工操作不够熟练。针对这些问题, 需要广大的技术人员不断地深入到电力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研究与管理,从而减少或杜绝问题的发生。

二、提高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的明确化、规范化能够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更好、更有序的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每一个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都有自己的流程和工作开展顺序,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从投招标工作开始到工程的竣工验阶段,这其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明确标注,将其工作环节开展时间、具体步骤、联系和管理人员名单等明确化、清晰化,尤其要注重工程施工建材设备的购进和管理工作,将其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注意要点规范化、明确化、详细化。工程施工管理流程就是工程施工开展的指向标,它引导着工程各个施工环节和管理工作的承接,因此l,必须重视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的健全完善工作。

2、强化电力工程技术交底的监督和审查。技术交底环节对任意工程项目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施工管理环节之一,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也不例外。但是,当前电力施工行业技术交底工作完成质量不高、浮于表面却成为普遍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电力施工单位必须完善和加强技术交底的监督和审查环节,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一旦发现技术交底工作应付、完成质量不高的现象要技术处理。而且,要严格遵循技术交底工作的标准,从施工单位资格、施工人员资格、施工资料审查、施工建材审查等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查工作的质量,从而保证技术交底工作的完成质量。电力工程的完成质量不仅关系施工单位和电力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关系到民众的用电质量、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电力施工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在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规定下保证技术交底工作的完成质量,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的完成质量。

3、施工合同有效而科学的管理能够避免合同双方产生利益纠纷,从而更好的进行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保证项目资金投入的正常化,保证工程项目整个资金链的完整性。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人员和变化因素过多,这些因素决定了工程施工合同内容规定的繁杂性和难以统一性,也正是合同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对合同进行有效合理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合同内容设计时,必须明确划分好合同双方的职责分配、风险承担以及毁约赔偿金额等,在签订合同时,需要专门的审查和监督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确保合同签订的合法性。除了对合同进行管理外,还需要处理好索赔问题,制定完善的索赔条例,将设备使用、建材消耗、人员雇佣费用等考虑到索赔条列中并将这些索赔内容交予专门的审查和监督机构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其具备法律执行力。

4、合理的成本管理。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需要科学的管理体制,在成本控制中最为有效的管理体制是权责发生制的成本管理体制。运用经济协调手段,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构建以项目责任人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明确界定各个项目相关负责人的权利、职责,形成以责任人为管理核心的成本管理体制。对于分项工程应实施成本控制与奖惩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开展合理的成本核算的前期工作,切实落实项目责任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项目成本管理手段的多样化和其应遵循的动态控制、全面性这两大基本原则。

5、工程安全管理的控制。首先要对整个电力工程施工安排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已被有序的安排,重点检查技术交底工作的完成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精神状态,若是出现施工人员精神状态差的情况,要立即停止施工。其次,安全管理监察队伍是保证工程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的主力军,因此,要定期的对安全管理监察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提出的监察能力和责任意识。只有确保监察队伍的专业素质才能保证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促进施工单位的长远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重中之重。最后,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和教育,加强安全施工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施工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提高施工人员遇到突发事件和事故时的自救能力。

6、提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和施工人员是保证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完成的根本所在,若是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那将导致整个电力工程项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者完成质量的不足。因此,必须加强电力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制定合理的分配计划,保证每一位施工人员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人力资源的有效分配能够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施工效率。此外,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酥之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必须对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和教育,加强人员之间、施工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且要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人员进行管理,例如奖惩制度、业绩考核制度等,利用制度来激发人员的工作信心和动力。在进行施工人员管理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完成生出责任感和荣誉感。鼓励施工人员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和学习,将施工人员的自我管理和施工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协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资源已成为当前社会运转和发展的主要资源之一,若想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那就必须重视电力工程的完成质量,因此,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从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技术交底规范性以及安全问题等方面着手,以此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的完成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伟斌. 电力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探析[J]. 中国科技投资,2013,(3):23.

对历史的感想范文2

【关键词】 肝硬化;便秘;综合护理干预

肝硬化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肝功能减退,出现肝硬化失代偿,易出现腹水,肠道功能紊乱,造成便秘,临床多见[1]。本次研究中,作者采用综合护理对肝硬化便秘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取得较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01~201301在本院就诊的肝硬化便秘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6~80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4.3±8.3)岁,住院天数(32.4±5.9) d。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3.9±7.8)岁,住院天数(31.8±5.4) d。两组肝硬化便秘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肝硬化便秘患者的常规专业护理。②观察组:在肝硬化便秘患者的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1) 饮食干预:根据肝硬化便秘患者的病情及饮食习惯制定饮食计划,食谱以清淡、低盐、富含纤维素、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禁酒、戒烟及刺激性食物。(2)生活护理:指导并督促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适量运动干预:根据肝硬化便秘患者的病情安排适当的活动量,肝硬化腹水、转氨酶明显升高甚至出现黄疸时,则指导肝硬化便秘患者卧床休息,待转氨酶接近正常、症状减轻时可适当活动。(4)腹部穴位按摩:用双手示指、中指、无名指重叠在肝硬化便秘患者的腹部,按肠走行方向,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顺时针环行按摩,手法由轻至重,按摩时注意动作轻柔,2~3次/d,15~30 min/次。刺激足三里、天枢等穴可改变胃肠道生物电,增加胃肠蠕动。(5)心理干预:随时与肝硬化便秘患者沟通,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并给予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

1.3 疗效评价 干预一个月后评价疗效,参考文献[2]制定评价标准:①显效:自行排便≤2 d/次,便后无不适感。②有效:自行排便>2 d/次,无规律,伴有腹胀、便后肛周及腹部不适感。③无效:超过3 d无大便,量少,硬,排出困难,需药物或灌肠等方法协助排便。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3 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3],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道淤血、肠道运动障碍及病情原因需要休息等因素,致便秘发生率高,便秘有利于肠道毒物的吸收,如果患者长期处于便秘状态,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内毒素生成增加,加重了肝脏负担[4];同时进入血液循环中的毒性物质也会增多,它是以NH3在结肠部位进入肠黏膜,游离的NH3有毒性,能通过血脑屏障,而NH4则相对无毒,这是诱发肝性脑病的病因之一[5]。粪便聚积或排便困难时患者用力不当,可造成肠腔内压力增高,诱发消化道出血,并可导致腹胀、食欲缺乏进一步加重[6],因此,及时治疗、及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综合护理是根据肝硬化便秘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肝硬化便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疾病的治疗、护理要点,学会自我护理,认识到饮食、运动、按摩、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情绪等对疾病恢复的影响,认识到便秘对身体的危害及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7.8]。通过护理干预也增强了肝硬化便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肝硬化便秘患者长期配合治疗的自觉性及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76.67%优于对照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肝硬化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庄春柳,李慈妹,蔡旭珊.舒适护理及穴位按摩对肝硬化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1,38(01):3840.

[2] 张爱芝.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便秘的影响.中华全科医学,2010,8(6):791792.

[3] 陈红,魏先,李花林.肝硬化晚期患者便秘观察及护理干预.现代护理,2006,12(14):12931294.

[4] 杨彩红,袁军.肛周按揉及腹部按摩对晚期肝硬化患者排便的影响.现代护理,2007,13(13):11931195.

[5] 孙艳林,舒勤.肝硬化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临床误诊误治,2009,22(06):8788.

[6] 张雪芳,徐桂华,陈金珍,等.便秘的病因及治疗进展.中华全科医学,2009,7(11):12291231.

对历史的感想范文3

【关键词】 心理干预;自然分娩;产程时限

分娩对于孕妇来讲是一件既盼又怕的事情,尽管在入院前已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在临产时仍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影响产程的进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腹痛和恐惧不安、焦急心理,并且以此为应激源,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各种功能和代谢紊乱,降低胎盘血流量,产程进展缓慢,延长产程时间,从而可造成产妇产后的严重疲劳、衰弱、抵抗力下降等。适时对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程进行心理干预可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分娩并发症。本文对100例初产妇实施心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5月选择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估计胎儿体重

1.2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产程时间进行比较。

1.3 干预方法 观察组产妇入院后,责任护士制定标准的干预计划,采用集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形式,分三个阶段进行,即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心理干预。

1.3.1 第一产程 向产妇讲述妊娠、分娩、育儿的知识和子宫收缩在产程中的作用,消除产妇对分娩和宫缩的恐惧紧张情绪,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使其精神愉快,保持情绪稳定。对吵闹不安者,除更加热情、细心、耐心地照顾与安慰外,还应采取暗示、松弛、音乐等心理学方法做好心理护理,指导产妇做深呼吸,并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腹部,以减轻症状,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对产妇取得的良好进展给予表扬,增强其阴道分娩的自信。

1.3.2 第二产程 第二产程中指导产妇如何正确地配合宫缩向下屏气增加腹压,宫缩间歇期放松肌肉,安静休息,保存体力。持续给予舒适地抚摸和按摩,减轻疼痛直至胎儿娩出。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胎儿娩出后,立即告知产妇婴儿已安全降临,并用赞美和夸奖的语言详细描述婴儿的特征,充分调动产妇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1.3.3 第三产程 掌握产妇心理状态,特别当胎儿娩出后发现异常情况暂不告知,待胎盘娩出后加压按摩子宫直至宫缩良好后将实况详细告知,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2 结果

对初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减轻疼痛,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结果比较,观察组产程时限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

3 讨论

宫缩痛是由于子宫收缩期间宫颈和子宫下段扩张以及所伴随的伸展、牵拉和可能的撕裂损伤所引起,疼痛的发作落后于宫缩开始的时间,以后随着产程进展和宫缩强度的增强,这种时间差越来越小,因而提示心理干预应从产程开始进行。人在恐惧、疼痛等不良因素作用下,神经内分泌系统会释放儿茶酚胺,导致血压心律改变而使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造成难产[1]。由于分娩有可能会造成机体的损伤以及宫缩引起的阵痛,对产妇来讲,分娩是一个既痛苦又必须经过的过程,因而产妇多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疲劳、失眠、体质虚弱影响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决定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四方面[2],其中产力和产道可受精神因素影响,而产力的强弱可影响胎方位的改变,因此,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均具有影响,良好的语言可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减轻疼痛[3]。亲切、诚恳的语言可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分娩,共同憧憬新生命的诞生,可坚定产妇尽快分娩的信心和决心。适时的心理干预可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其结果可使母体内的儿茶酚胺等分泌减少,可以消除子宫收缩过强或子宫收缩乏力,同时可调整非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呼吸平稳可降低机体耗氧量,减轻酸中毒,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通过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能使产妇正确认识分娩过程,正确对待阵痛,消除恐惧、焦虑心理,使应激源强度大大降低,有利于产妇在产程中的配合,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

参考文献

1 张成莲,于治家,冯爱华.心理护理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6,31(6):312.

对历史的感想范文4

【关键词】药学干预;抗菌药物;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6年1~12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180份作为对照组;2017年初,在院方的高度重视下开展药学干预模式。选择本院于2017年1~12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180份作为观察组,在常规药学管理基础上进行药学干预。观察组患者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25~87岁,平均年龄(39.56±16.6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38.59±15.5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药学管理但不进行药学干预。

1.2.2观察组

在常规药学管理基础上进行药学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立足于国家卫计委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相关的临床文献资料设计科学的药物管理规范。医护人员对病患开展药学干预指导,为患者讲述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相关知识,将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危害简要讲述给患者;②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管理条例进行工作和检查,建立专业抗菌药物管理使用部门,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抽检,如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使用,保证药物的合理安全使用[4,5];③定期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提升药物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前严格审查处方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明确患者的使用量以及患者的用药禁忌,选择对病原体高度敏感的抗生素,如果一种抗生素能起效时,不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药剂师要定期对患者病情、治疗效果和其他问题进行汇总评估分析,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精准性[6,7]。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溶媒选用不当、用药周期过长、用药剂量不正确、用药档次过高、无特异性用药。②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对照组处方中,溶媒选用不当25份,用药周期过长17份,用药剂量不正确15份,用药档次过高9份,无特异性用药7份,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73份,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40.56%。观察组处方中,溶媒选用不当18份,用药周期过长10份,用药剂量不正确5份,用药档次过高3份,无特异性用药3份,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39份,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1.67%。观察组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827,P<0.05)。

2.2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7.22%,患者满意度93.89%高于对照组的8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其中包括各种抗生素、人工合成药物等[8]。抗菌药物主要分为八部分,在抗菌药物使用中需要提升使用的合理性,避免滥用和误用影响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急。药学干预是指相关药物管理人员在药学实践中,准确应用最佳证据,结合临床证据和经验进行干预的方式,有效的药学干预可以提升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827,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7.22%,患者满意度93.89%高于对照组的8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药学干预管理抗菌药物,能够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降低滥用药物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患者的临床生存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综上所述,药学干预管理抗菌药物,可以明显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减少滥用药物带来的不良结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对历史的感想范文5

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的好坏,决定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融洽。

1、教师积极的情感,能感染、引发快乐的情绪状态,学生的心理处于愉快兴奋的状态,师生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互动的。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振奋的情绪状态,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心理学原理,辅助以语言、表情、手势等,让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学生心理坦荡愉悦,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健康心理的培养。

反之,教师不良的情感,将会导致学生消极情绪状态。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不加以控制,往往把这种情绪带进教室,表现为烦躁易怒、表情冷漠、神情恍惚等举动,对学生轻者批评怒斥,重者恶语中伤,学生情绪处于压抑紧张,心理闭锁的状态;当对老师的做法感到不满或承受不了时,则会出现反感、仇视,甚至顶撞的现象,造成师生关系的抵触、敌对情绪。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对其心理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往往自暴自弃,处于自卑屈辱、愤懑不平的消极情绪状态,极易造成他们心灵的扭曲,加重心理不健康的倾向,导致心理障碍。

2、教师对学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将影响同学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传统观念下,大多数老师喜欢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对学习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则漠不关心、冷语相讥。故此,当这两样学生一旦发生矛盾时,老师在处理的态度上也会不一样,对“好学生”能原谅他们的过错,批评中带着关爱、严肃中带着祥和;而对“差学生”则横加指责、不容置辩,即使无错,也要教育一番,“好学生”即使有错,处理上也是轻描淡写,不了了之。教师这种不同的情感态度,会极大地挫伤这些“差生”的心理,在他们心理上人为的划上一道“鸿沟”,容易引起他们对“好学生”的仇恨、对立,严重影响同学间的正常交往。

二、对品德情操的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专门开设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外,在其他各科教学中,教师实施情感教学原则,渗透德育内容,无疑会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促进高尚情操的形成。情操作为人类高级的情感,除了一定的理智和观念参与外,更需要某些积极的情绪体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再现教材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去感染、引发、熏陶学生,使之形成相应的情感体验。在双方的情感交流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人世间高尚的情感,给学生情感上的触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良好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涉及的某些相应的道德情操。“爱屋及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利于道德内容的热爱。说服教育,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学生是否接受、接受的程度有多少,师生情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样一席话,同一个学生,不同的老师,学生接受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师生间情感融洽不同造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这说明,教师情感因素决定着学生对道德内容的接受性。

3、保持道德意志的持久。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触动,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巩固学生道德意志行为的持久性。

三、对知识能力的影响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间除具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交流,同时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整个教学活动呈现知情交融的状态。正如心理学家江绍伦所说:“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这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学,对学生智育有全面而有效的促进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曾记得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和对这科教师的喜恶程度有关,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喜欢老师,对该科学习有兴趣,成绩就好;相反,师生关系不和,学生对老师反感,也就不喜欢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学习,该科成绩相对较差。这表明,教师积极的情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

2、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时效

实践证明,学生情绪状态影响学生智能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学生情绪高涨时,学习效率和巩固效率比情绪低落时显著提高。

教学实践也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引起学生强烈情感体验的教学内容,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长久的记忆。正如赞科夫所说的那样:“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容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学生只有提高了学习成绩,才会减轻心理压力,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对审美情趣、爱好兴趣的影响

美育的一个重要特定是以美惑人,以情动人。教师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爱好兴趣。

1、陶冶审美情趣。美育要在各种审美活动中进行,在轻松愉悦中感受。教师在讲解教材时,用丰富的语言,表情来表达、传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熏染,从而达到情和美的统一。

对历史的感想范文6

关键词 复治肺结核 心理干预 应对方式

肺结核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我国肺结核内科化疗可以使90%以上的患者得到治愈,但仍有少部分患者由于得不到合理治疗、严格管理等原因以致失去初治机会,转为复治型的肺结核病,复冶肺结核病多是耐药患者,是结核病防治中的难题[1],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其病程长、费用高、疗效差、传染性强,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机能全面下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合适的应对方式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其心态的好坏会使诊疗的配合程度及病情的恢复受到影响。因此复治肺结核患者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在复治肺结核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通过临床的观察,总结出一套疗效好的心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复治肺结核化疗患者82例。选择的标准按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对继发性肺结核的定义[3],且需要患者有语言和书面沟通的能力,并填写知情同意书。患者均无其他的严重的疾病。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18~59岁,平均39.5岁。将所选的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的一般情况无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⑴研究的工具:选用医学应对问卷的中文本[4],因其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较好,20个项目从1~4级计分,应对方式为面对、屈服和回避,这3种应对是人遇到危险事件时的基本反应方式,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越倾向于使用该项应对方式。⑵心理干预的方法:①教育性干预:即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当面的交谈或电话走访、发放宣传册等方法去宣传有关结核病治疗和预防的知识,让其对结核病有一个真正的认识,改变患者对结核病的态度。还要指导和帮助家属让其学会更好地关心和照顾患者,尤其是调节患者的心情。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要及时疏导,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充分理解患者,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其不良情绪,确保患者保持好的心态。②认知行为的干预:即帮助和引导患者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行为。客观认识和了解自身疾病和病情,以及治疗的方法、药物不良作用、疗程等情况,重视全程规则的化疗与定期的检查。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和认识,使其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协助患者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等行为训练,比如阅读书刊和看电视等,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和消耗其精力,从而提高患者信心和缓解其心理的障碍。③支持和表达式干预:通过与患者建立起和谐而信任的关系,可以使患者更容易将自己对病情的担忧等问题向医生诉说,例如因疾病产生的的各种抑郁、焦虑、恐惧孤独和悲愤等不良情绪。尽全力帮助患者为其建立一种温馨而又舒适的氛围,充分消除患者顾虑,坚定其战胜疾病和困难的信念。

统计学处理:使用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样本的差异选用t检验。

结 果

心理干预前两组的MCMQ维度得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分析意义,而干预后两组在面对得分方面有显著的差(P<005),并且在屈服和回避方面的得分有极其明显的差异显著意义。其中实验组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前后,患者MCMQ各维度的得分有明显的差别,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只经过单纯药物治疗前后,患者各维的度得分无明显的改变。心理干预前后,复治肺结核患者的应对方式变化,见表1。

讨 论

应对是指个体对应激情境而做出的行为和认知的努力[5],它可以左右应激反应的结果,并且对疾病过程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均有显著的影响。应对方式对患者自身的心理应激反应能够起到加重或减轻的作用[6],与国内的肺结核患者常模进行比较,选用面对的应对方式比较少,而选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的状况却比较接近[7]。推测原因可能是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病,其疗程较长,容易易复发,治疗的药物种类繁多,且剂量较大,容易损伤肝肾等脏器,从而给患者的经济、工作和学习等带来严重的影响。再加上其他的压力患者极易出现多种不良的情绪,此时其往往会倾向于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这文献中的观点相符合[8],作为应激源的肺结核会使患者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而产生不良的心身症状,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临床所观察到的心身症状和病情的轻重不符的现象。研究证实面对的应对方式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身的疾病[9];回避则能降低不良情绪的出现,对患者的情绪起到稳定作用;而屈服则是一种消极应对方式,它能促进不良情绪的发生,使患者的心理压力明显加重[10]。通过本研究发现:干预组在接受心理干预后,面对应对方式的得分明显比对照组高,而屈服应对方式的得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可根据疾病详尽信息和患者具体的情况,通过各种方式使患者采取合理的应激措施和应对方式,利用患者全部的支持资源,从而训练和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促进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使自身心理保持健康。认知评价在整个应激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假如患者没有客观地认识或缺少康复的信心,就会倾向于采取回避和屈服的方式去应对。所以患者应对方式的改变应该从认知的改变开始,使复治肺结核患者正确认识肺结核,做好病情迁延与反复的心理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加快病情的康复。由研究的结果看出,心理干预前两组的应对方式没有任何的差异,在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采用面对方式去应对。而对照组虽然经过单纯药物治疗后也康复出院,但其采用的是屈服方式去应对与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变,而正是这样的消极应对方式会给日后疾病的复发带来隐患。本次实验研究说明心理干预可以对患者所产生的消极应对方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不仅使患者客观而正确地面对疾病和现实,帮助和引导患者以积极和乐观心态进行康复治疗和生活,从而提高其战胜病魔的信心。

总而言之,心理干预能够使复治肺结核患者的应对方式得到很好地改善,因此在对患者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临床的医护人员应该合理实施与之同步的心理干预,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患者客观而正确地认知和评价自身所患疾病,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哲梅,洪婉媚,曹丽红,等.复治肺结核患者健康信念及其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57-58.

2 杨秀贤,杨艳杰.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1044-1046.

3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4 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测试报告[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18-20.

5 岳文浩,潘芳,等.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5.

6 马煊,陈龙,等.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应激水平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48-49.

7 林奕,万丽红,刘君财,等.肺结核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J].护理学报,2010,17(3):77-78.

8 傅文青,张静,于宏华,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身症状和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志,2004,12(3):2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