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基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绘工程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利弊 完善

金融危机的后,人们开始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利弊展开了激烈讨论。这一热潮影响了公允价值会计的未来发展,挑战了在其他领域推广公允价值会计的进程。作为公共产品的会计制度提供的信息是非中性的会计信息,因此,它带来了非中性的预料不到的结果。由于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使得其不可能成为公允价值会计的替代品,因此,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法来完善现行会计制度减少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措施:提升估值技术的可靠性,建立逆周期的准备金制度,解决准则执行中存在的诸如部分准则过于复杂、针对性披露较少、面临的诉讼风险等问题。此外,正确区分财务报告资本和监管资本有助于认知公允价值会计作用。

一、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

历史成本会计是一种以历史成本为资产评估计价的会计实务。历史成本会计有许多优点,但缺陷也非常严重。

(1)估值技术的可靠性降低了

持续通货膨胀,剧烈物价变动使得历史成本会计收到了冲击。当价格发生剧烈变动时,成本与收入的比配就缺少了逻辑上的统一性,存货成本、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已经不在具有可比性,企业的经营业绩可能出现严重虚胖,这将导致财务状况失实。wwW.133229.cOm因此,如果按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难以真实的反映一个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

(2)历史成本会计的确认基础和计量属性动摇了

衍生金融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向荣辈出,其特点是报酬和风险的转移不是在交易完成之时,而是在合约签定之日,这就带来了部分内容太过繁杂,缺少针对性披露,缺乏有关判断的具体指南以及诉讼风险增加等一连串问题,使得历史成本会计的计量属性确认基础动摇了。

(3)历史成本会计的不相关性很强

对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是相关的,这是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的;相关性是指信息导致不同的决策能力来使得使用者形成对过去现在和将来事宜结果的预期,这是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见解。历史成本在更多情况下不能提够投资人需要的相关信息因为他不反应当前的市场价值。

(4)历史成本会计的自然趋向

危机中历史成本会计下的资产可以用隐藏的储备,而在繁荣时却不可以。这是历史成本会计的另一种周期性,负的或者说反的。假如认识到繁荣时期用历史成本计量金融工具的银行业可以通过出售资产的方式来增加杠杆率。那摩这样对于正确的解释历史成本会计的负周期性是特别重要的。有危险的是,这种方式忽略了马上就要到来的危机报警信号,那些信号又正好可以使银行尽早采用适当方式来防患于未然。在繁荣时期增加杠杆也是历史成本会计面对的周期性。

因此历史成本会计不可取代公允价值会计。上述写了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使得他在决策那里失去了公信力。大量的研究结果和报告取消了历史成本会计继续寻在的意义,他不得不让位给公允价值会计,消失在作为公共产品的会计制度的历史长河中。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激烈讨论

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倡导和推动公允价值,一直以来,公允价值被认为是展望21世纪的一种标准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捧,学术界大多数学者同时对公允价值持有积极态度,少数人甚至把公允价值作为全面取代历史成本,成为主要的现代会计模式下的计量属性。伴随着2008 年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公允价值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伤痕累累的美国金融界怒骂公允价值是这场危机的主使,强迫确认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永远不会实现的损失,歪曲了财务报告、投资者信心动摇了,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和恶化。最终sec 的报告认为: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很可能增加市场不确定性,并进一步打击投资者信心,可说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公允价值会计,但却并未停止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质疑呼声。

三、公允价值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的比较

(1)比较确认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权威定义了会计确认,在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可靠性是确认标准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即信息是“反映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由于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会计要素就会要求要有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作为确认依据,具有较强的可核实可验证性。由此会计信息需求者更能接受确认的金额;然而,目前具有较大的争议是否以公允价值为标准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二:一关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例如确认公允价值对会计要素,是将会计要素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在会计报表表内进行披露,由于受主观因素影响公允价值在对这些项目计量,相对于历史成本来讲,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就先得较差。实证研究表明:如果缺少可靠性的计量,那么就会给股票价值与收益计量带来无关的麻烦,严重影响信息质量,因此,计量可靠性是决定能否采用公允价值确认的重要条件。

(2)比较计量

会计系统的核心是会计计量。历史成本是一种传统的计量属性,大多数的会计事项目前都要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方式,但公允价值挑战历史成本越来越明显。公允价值的特点:公允价值强调公平和双方熟悉情况以及自愿交易,因而趋于现时的均衡价格,趋于对象的客观价值;公允价值是交易中实现的金额--现行公平市价,强调资产计价立足现在时点和动态的会计反映观;公允价值计量利于增加会计信息量,利于投资者决策;公允价值以市场评价为基础,不受时间计量主体等客观因素影响,无论在时间纵向还是空间横向中均可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比较准确地披露企业现金流量,确切地反映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承担的财务风险,增加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四、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措施

(1)使估值技术更具有可靠性

市场价格已经不反映金融工具的基础价值了,偏离当时的市场价格成为提升估值可靠性的合理方法;金融公司可以雇用第三方专家去独立的决定分类。对于信用受损金融工具,定义成超过10% 的基础资产违约,则可以续实施当前的盯市制会计准,这是恰当的。因为投资者理应得之表现不好的金融工具,那些流动性受到损害的金融工具,被定义为基础资产违约小于10% ,将不使用盯市制的会计制度,这之后金融工具将保留在资产持有人的资产负债表上来代替它的, 而且用面值方式标明,这里是因为选择10%的违约代表了次级抵押贷款被证券化时所假定的违约率因此将其作为标准。

(2)构建逆周期的准备金制度

使用较广义的准备金概念的好处是使之成为能覆盖预计到的损失,能覆盖在经济景气时通过考虑周期内的波动性和风险以及潜在的大的资产损失这些未预期到损失。较之广义的准备金制度,建立展望性准备金和非静态准备,在经济上升时期用预备的方法保留收入的方法,在经济下降周期用以防止损失的发生,这就会提供一个完善的抵消资产负债表的顺时周期性影响的方法。

(3)建立相关的市场信息数据。

为了获取信息,各行业要着手建立行业内的市场信息数据库,企业在历史上实现的收益通常是预测未来的收益的十分重要的依据。通过以往的资金流可以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必须建立时效性强和容量大的行业信息数据,以此来方便职业人员在资产定价时能够参考适当的参数。

(4)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水平。

先进的专业评估技术和熟练又讲诚信的评估队伍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正常前提;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因此应尽早开展专业培训,意在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在加强诚信建设时要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处罚制度。

(5)使用经济学中隐性成本。

如果想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充满决策价值,那麽就要在计算企业收益时除了财务上显示出来的会计成本(显性成本)外,还要使用隐性成本,即总成本是显性成本和 隐性成本的综合。这里隐性成本主要是应支付实际上不需要支付的企业本身已经有的资源的机会成本。为了使得会计信息具有有效性,这些隐性成本就要使用企业自有资源的市场使用价格。

参 考 文 献

[1]李国民.金融危机背景下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建议[j].金融纵横.2010年第4期总第153期

[2]杨世鉴.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再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 2010年17期

[3]李国民. 历史成本会计局限与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j].

[4]何米娜.金融稳定性视野下的公允价值会计[j].财会月刊.2010.8 下旬

[5]高玉凤.传统会计收益改进措施探析[j].经济论丛.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范文2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践

1.引言

土木工程专业是为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基本理论知识,毕业后能从事设计、施工、监理和房地产开发管理等实际工作的人才为目标的。工程测量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应用有关测绘资料和测量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并具备应用地形图的基本技能和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的技能。作为一门基础实践课,其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本课程以及本专业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2.当前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工程测量课程采用的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测量、地形图基本知识和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等基础,同时还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等应用性较强的知识。而一般该课程安排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除去专业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的时间,总共约32个学时,包括理论和实验课时。为了在规定的时间授完教材所有内容,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基本要在两个课时全部讲完,紧接着进行分组实验,学生需要在练习使用仪器的同时完成测量任务。而测量学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再通过不断增加实践经验来提高熟练程度,学时不足造成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对基础知识的吸收掌握不够,在实践环节存在困难。有些学生虽然能勉强完成测量任务,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测量理论,只是比葫芦哦画瓢,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上实践环节的教学并没有增加师资,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对学生一一辅导并检查他们的掌握程度。造成最后的教学效果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应用性知识一知半解,实践练习不熟练,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

3.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3.1教材编排。目前的工程测量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在包含测量的基本知识外,大多尽可能多地涵盖工程项目中的多种测量方法。但是每个章节的内容,尤其是原理分析讲解的部分缺少例子,以及详细解读。为了能确保每个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测量知识,教材的编排应把重点放在最基本的原理讲解上,将每一步的推导过程都以较通俗的语言进行描述。同时列举尽可能多的不同情况下的例子,附有详细的分析,帮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理解。3.2教学计划制定。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能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这就是掌握学习模式。所以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体现“厚基础”的原则,增加基础理论的课时安排比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吸收本学科中最基础的内容,练好基本功。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途径。强化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实验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另外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例如普通本科、三本、专科以及专升本的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掌握水平有所差异,要分别制定有区别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3.3课程内容调整。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满足专业知识的层次结构,同时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首先,加强对学生进行测量原则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测量习惯,以便更好地完成测量任务。其次,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专业外延的知识。最后,在实验课上,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和总结,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3.4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为了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常见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完成基础的测量任务,做好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计算,能够通过检查发现测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在实验课上,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争取做到每一个组逐个进行现场指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引导他们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改正,把问题解决掉。3.5加大资金投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航天航空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测量仪器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用于实验教学的仪器应与教学内容相配合,加快实验仪器的更新,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新仪器设备的采购、更新。在教学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应根据班级的上课安排,合理组织实验,以错开使用仪器的时间,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3.6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改变传统的试卷考试形式,采取理论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实验考核成绩的比重,作为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在具体的实验考核过程中,应更加体现出对每项实验的基本操作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着重考察学生在外业的数据读取、记录和内业的数据分析、处理和纠错的能力。

结语

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与时俱进,引进测绘行业最新的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硬件条件。同时制定合理的教学督导制度,完善考核机制,激励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则要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殷玲等.土建类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20(5).

[2]郭宗河等.问题研讨式教学法在测量学教学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3,38(1).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范文3

    论文摘要: 本文根据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测量新技术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并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帮助同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培养出更加合格有用的技术性人才。

    现代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型化、网络化、高等级向建筑工程测量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密切关注测绘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新内容、新方法,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上对建筑工程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改革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材内容陈旧

    现行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以讲述光仪器的测量方法为主。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

    1.2 教学仪器设备落后

    学校测量仪器设备落后而且数量有限。在近年生源扩招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实际需要。加上学生多且水平有限,不能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经常损坏,有的甚至报废。即使修好,仪器的灵敏度也大大下降。对于现在在工地上广泛应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配备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就会在实验课上出现一部分学生摸不到仪器、用不到新仪器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测量仪器的热情。

    1.3 测量实验场地简单

    大部分学校在做测量实验时没有固定的场地,都是教师在校园里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做实验。校园里地形通常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高差,没有已知的控制点,这样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很难检核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学生在做实验时也会质疑这样的实验有什么实际应用或者有什么实际意义。另外,测量实验场地的随意性,还会使部分做实验不认真的学生为了逃避再次返工的问题,而刻意修改测量数据。

    2 《建筑工程测量》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教师应结合所讲的内容,在上课时除传统的板书外,也要多采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测量仪器时,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或者做幻灯片、图片等,简单地向学生做一展示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这门课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讲到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水准测量,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水平角观测等这些具体的、有严格规范要求的、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资料,在这些视频资料里要有各种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及需要重点强调容易出错或忽视的地方,还可以增加一些以往学生在做实验时犯错最多的操作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出来加以强调。这样既可以解决在室外实验课上讲解时学生比较容易分心、重点记得不全、某些操作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还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上调整

    课程内容的改革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

    2.2.1 在讲课方面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经常进入工程施工现场,积累实践经验,结合专业特点,了解测量在工程建设中主要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出现了哪些新工艺、新方法,然后对讲课内容做一调整。例如,对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述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可以略讲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应用,删除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线路工程测量和变形观测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就能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测量知识。

    2.2.2 在实验教学上要合理选择,突出实用性。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习效率和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已达50%。学生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测量实验、实习效率和质量,是抓好实践教学的关键。

    2.2.2.1 测量实验

    测量实验是测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和对测量仪器的操作、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测图或施工放样,才能真正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足够的测量仪器设备是实验的基础,严格的实验管理是实验质量的保证。

    2.2.2.2 测量实习

    测量实习是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实习质量,应增加测量实习操作技能的考试,要求人人过关,从而防止个别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为了提高学生测量技术操作基本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测量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展测量技术竞赛活动,并举办测绘技能水平考试,通过者发放测量技能考核合格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 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结合社会上出现的新技术,探索出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等、靠、要,而应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课程教学的改革中,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做起,一步一步地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柳小燕.《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测绘技术装备,2005(1).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育;专业人才;测量工程;课程体系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测量工程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测量理论知识,及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测绘技能型人才。根据该专业目前的现状来看,出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等不协调现象。因此,要在深入进行测绘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按行业需求预测市场需要人才状况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积极建立以职业及技术岗位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不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强调应用性,突出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一、测量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测量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测量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国民经济建设部门从事测绘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以国家基础测绘、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包括公路、铁路与水运)、国土与房产、工业企业、海洋、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国防、测绘、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为服务对象。根据本专业的服务对象并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工程测量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是工程测量员、大地测量员、地籍测量员、房产测量员等。

二、测量工程专业工作任务及能力结构

(1)工作范围。①从事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程测量、有关地籍与房产测量等测绘工作。②能够从事各种控制测量、进行控制网严密平差、GPS有关数据采集和软件应用、数字化测图及计算机成图等工作。③从事各种新型测绘仪器、测绘软件的培训、技术支持与销售等工作。

(2)知识结构。具有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英语基本知识,具有本测绘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识图、土建工程概论、计算机绘图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籍与房产测量、数字化成图、GPS的专业知识,具有测量平差、GIS、航测与遥感的专业理论知识。

(3)能力结构。①通用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业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②专项职业能力。测量职业的特色是——外业:采用科学的方法,运用高超的技巧,进行娴熟的操作,来获得所需的空间信息;内业:进行数据处理和成果整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于一体。所以,学生将拥有测量仪器使用的能力,地形图测绘的能力,地籍、房产测量的能力,控制测量和平差计算的能力,工程测量的能力,数字化成图、航片处理、外业调绘的能力,测绘软件应用的能力、GIS应用的能力,卫星遥感应用的能力等。 由测绘生产单位的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筛选、归纳、分析,并反馈多渠道的信息,得出工程测量专业主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构建体现工程测量中、高技能人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门知识要求的行动领域。

三、测量工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及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根据职业行动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通过综合、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突出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类型,对专业课程进行整体优化,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技能。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设置必须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与专业教育相适应。同时还要考虑职业迁移性和终身教育特点,使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科学探索及灵活应变等具有继续不断发展的能力基础。这是学生适应经济变化和工作场所变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在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持续变动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保证。

四、测量工程专业课程类别设置

通过上述对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进行的分析,要想找到知识、能力、素质之间最佳的结构平衡点,使三者得到协调发展,测量工程专业课程应由职业核心能力类课程、专业素质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专业拓展能力类课程和综合技能实践类课程组成。

(1)职业核心能力类课程。职业核心能力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职业素质、职业指导等教育的一类课程,是作为一名合格人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主要课程有《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学》等。

(2)专业核心类课程。专业核心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的一类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基础技能训练。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核心类课程后,才能深入地理解专业技能类课程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和实践操作中的理论问题,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主要课程包括必需够用的专业基础、专业过渡和专业组成课程,主要课程包括《测绘CAD》《工程概论与识图》《测量平差数据处理》《基础测量技术》等。

(3)专业技能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是按照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某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设置的一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可以分若干个专业方向进行设置,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未来需求自由选择。组合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适应了市场对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主要课程包括《控制测量》《管线测量与信息系统》《GPS测量技术》《工程测量》等。

(4)拓展技能类课程。拓展技能类课程是为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在专业群内转岗或在更大范围内的迁移能力而设置的一类课程。拓展技能类课程也可以灵活组合,根据市场需求自由选择。主要课程有《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籍房产测量》等。

(5)综合技能实践类课程。综合技能实践类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测绘仪器操作技能和综合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测绘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综合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生产实习等。同时通过综合技能实践,还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以及认真负责等优良品质。学生通过学习,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获得毕业证;同时在学习期间,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还可获得中级测量工的职业资格证书。

总之,测量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在对企业大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学校和企业的专家共同进行制定,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薛建荣,冷涛.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

系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姚芝楼,王建国.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

育,2006(6).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建筑实训教学思考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将测量教学作为主实训课题,经过几年的测量实训教学实践,随着教材内容、测绘技术、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提高,我从测量实训教学中得出几点体会,并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

测量实训教学主要内容为测量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方法、测量技术及其原理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

由于专业的发展、专业课程的增多,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减少,而测量学发展速度更快,新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不断产生,教师要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测量教学任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在选择实训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需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一般了解和选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如在水平角观测中重点介绍DJ6经纬仪的使用;删减测量误差传播率、测绘地形图的部分内容,选择那些在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进行重点精讲,同时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对在施工中应用不多的内容则进行简单介绍,不安排实验;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不讲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2.实践教学

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构成了该课教学的实践环节。通过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践,这对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课程强调测量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将所学测量知识上升为应用能力,在实践课中锻炼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具体能力结构为: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小地区控制测量及计算点位坐标的能力,初步测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运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教学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应力求改变过去以灌输为主的常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将讲课、自学、讨论、答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测量实训的教学方式有课堂讲授、习题课、演示课、实训等,各种教学方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每种教学方式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战场,由于测量课时少、教学信息量相对增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测量教学的要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现场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就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黑板、挂图、仪器并用的教学手段来讲解水准测量、角度测量的原理和所用仪器的使用,这样学生理解接受快,而且汲取的知识信息量大;对于图表多、计算公式多的情况可结合挂图、投影仪;对放样部分,可结合实际工程,找机会带学生现场参观实际放样,如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多种教学手法,可以大大改善课堂授课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应以实物教学、演示教学、现场教学等为主。

(1)实物教学――教师通过对实物的讲解,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掌握知识。如在讲授“测量仪器的构造”时,我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演示教学――在测量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仪器使用教学,采用演示教学的方法是本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如在讲授“测量仪器的使用”这一内容时,我现场演示了仪器的操作方法。

(3)现场教学――在讲授“施工测量”时,教师应联系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建筑施工场地,现场讲授施工测量方法,这也体现了教学与生产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4)生产实践教学――通过生产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激发求知欲。同时,参加实际的测量生产任务,有助于学生测量技能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测量实训教学仪器与场地

测绘仪器更新较快,性能不断提高。但各校的测量教学仪器基本上还是“老三仪”(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由于测绘仪器发展较快,目前这些测量仪器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相当少,不适合市场的需要,部分仪器需要更新。例如在高差测量:水准仪由DS3微倾式水准仪向自动安平水准仪发展;距离测量由原先的钢尺量距向光电测距仪发展。因此,各校应加快对测量仪器设备的更新,让学生及时掌握先进仪器的发展动向,了解有关的操作。

测量实验应有一个典型的实习场地,地形比较丰富,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我校实习场地不固定,由教师临时决定,学生缺少锻炼的机会。

四、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理论、操作、平时三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30%、20%。

在理论考核中,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外,还增加了一些实践操作内容。

操作技能考核在测量课的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向实际动手能力的转化,关系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操作技能的考核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对测量仪器构造的了解、对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常规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方法与观测成果的计算等,而且要在考核中提出一些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测量实训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的综合培养,这才是实训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魏静,李明庚.建筑工程测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杨晓平.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手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周建郑.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范文6

关键词: 卓越计划 工程图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企业的深度参与;二是按照企业标准培养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确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1]。

在工程教育背景下,以“卓越计划”为引导,强化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其核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工程图学课程作为工科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工科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正投影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图形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素养。考虑企业对工程人才的要求和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实际,探索一套以创新思维与设计绘图能力培养为核心、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素养及工程设计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行之有效。

一、教学现状

工程图学课程主要由制图基础、画法几何、机械图样、计算机绘图和课程设计五个模块组成,分两个学期完成。工程图学的教学处于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深度结合期,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脱节。由于该课程实训性很强,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需要课后大量的作业训练,学生在毫无工程背景、缺少工程实践经验的前提下,仅靠课堂教学难以掌握,学生实践课程课时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实践性训练,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缺乏有效的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目前我校仍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为主。教学体系是以表达二维投影图为主,显然该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不相吻合。

二、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的调整

(1)对画法几何部分、机械图样等内容的调整。

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调整制图基础及画法几何、机械图样的内容,削减画法几何中点、线、面的投影理论知识,所需内容可融入基本体中介绍,去除画法几何中在制图部分应用极少或用计算机可方便求解的图解法内容;适度降低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教学难度;轴测图内容不必单独成章,将其内容穿插到基本体、组合体及机件表达方法等章节中介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借助轴测图进行读图和绘图;去掉在制图部分应用较少的投影变章节,所需换面法的内容可在斜视图、斜剖视图中补充介绍。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基本体投影及其表面上取点、线,立体表面交线线、组合体作图等则是制图的基础,这些内容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必须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全面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及规定画法、简化画法等必须让学生熟练应用,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必须从基础知识部分就重点强调,直到零件图和装配图都能规范地标注为止。

(2)对计算机绘图内容的调整。

目前计算机绘图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绘制、三维实体的形成及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等。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安排大量的上机教学和练习时间。把制图的理论知识部分穿插在上机教学中,如制图的基本知识、国家标准介绍与AutoCAD绘图界面放在一起介绍;点线面投影结合CAD的基本绘图命令教学;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等内容和基本三维实体形成、叠加式组合体和切割式组合体原理展示给学生;标准件和常用件与CAD的块和属性的操作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减少理论课的学时,又有利于学生边学边练,在理解和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传统画法几何及制图基础内容在减少的同时,增加三维设计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及动手的能力。

计算机绘图虽已普及,但尺规作图仍是学生掌握制图规范、培养学生绘图技能及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计算机绘图技术是一种绘图环境和工具,是图板和丁字尺的发展和延伸。实践证明,只有掌握制图知识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绘图;徒手图具有快速、灵活、高效的特点,在机器测绘、方案讨论、技术交流、现场记录均要用到徒手图,通过徒手绘制草图的训练,培养学生表达产品设计构思的能力;构形设计是一种淡化设计和工艺的专业性要求,只是把形状构造出来,实现物体形状的模拟或根据给定条件构造实体,这种创意构形、形体表达的过程,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2]。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有尺规作图、计算机绘图、徒手绘图及构形设计四种绘图能力的培养。

(3)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

动手能力培养、工程素质培养是工程图学课程的职责。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经过亲身实践、亲力所为的动手操作,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加强训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素质的有力举措[3]。工程图学的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研究设计和生产工作打好基础。我们安排学生集中在两周进行一级齿轮传动减速器的测绘,在测绘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对相关零件的观察、分析,测绘并徒手画出各零件草图;用尺规画出指定的零件图;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虚拟装配并分解成爆炸图;利用CAD软件绘制指定的零件图;最后用尺规完成一张0号的减速器装配图并进行答辩。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改变过去以二维图形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改进学生的设计思维方式,掌握先进的设计表达方法,而且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