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技能提升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技能提升培训范文1
我们机械工程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及工作性质,提高对机械制造相关技术的认识,加深机械制造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上海职业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参观实习。 这次的认知实习也是为了我们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专业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了能够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明确的规划。
二、实习日程安排
1、实习日期:7月4日
实习内容:学习安全守则
2、实习日期:7月5日
实习内容:数控铣床
3、实习日期:7月6日
实习内容: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
4、实习日期:7月7日
实习内容:注塑机及模具拆装
5、实习日期:7月8日
实习内容:现代测量技术
三、实习单位概况
我们本次实习的单位是位于天山路的上海市职业培训中心,即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为提高本市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通过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发展趋势,根据上海产业发展方向,以“以明天的需求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指导思想,坚持“前瞻性、先进性、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政府集中投资,建立了一个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实训基地。
目前,建成并投入运作的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建有综合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创意技术中心、数字制造技术中心4个职业门类,可提供79个职业类别、覆盖160多个岗位工种的实训,走出了一条高能级培训设施投资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的新路。几年来,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每年完成实训40万人次以上,成效明显。与此同时,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实训体系,切实加强本市技能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本市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
数字技能提升培训范文2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随着生活与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老龄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老年大学是适应社会老龄化、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建设“终身学习”和谐社会的最恰当体现。老年大学的档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历史记录,它记录和反映了学校各个时期的行政文书、人动、教学管理、学员信息、学员成绩与作品、声音影像、宣传刊物以及设施设备器材等资料,是老年大学提高教学质量和规范教学行为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老年大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紧跟信息化时展的需求,如何推进高效、专业的老年大学数字化档案管理进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老年大学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略抒已见,希望能够给其他各个领域的档案管理工作以启发与借鉴。
一、观念上的更新
传统保管方式,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易存储、占空间大、不易查阅,时间长了易失真等诸多不利因素。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各领域,老年大学的档案管理也不例外。档案数字化管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 (录音、录像) 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供及时查询、修改、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目前,档案的数字化已非常普遍。我们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档案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硬件、软件上的配备
要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必要的硬件配置不可少,例如互联网、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影机等数字化设备,以保证能够实现利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对纸制档案、文书、照片及其他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
同时,要以相应的软件系统为载体,依托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处理、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例如,可以依托有关技术力量,创建先进、适用和可靠的档案管理软件,通过数据库创建数字化平台,以满足大量的数据归类、存储、查询、修改等功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呈现交互,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
三、技术上的提升
(一)资料处理
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必须做到不可变更,即“固定化”。如对于纸质档案,要尽可能采用扫描仪进行图片扫描或利用照相机进行拍照的方式,做到对纸质档案内容的保真。对于录音录像资料,除保持数据原样永久存储外,还要利用刻录机刻录复本进行备份存储。对于电子文档要做到草稿、修改稿、正文一并归档,修改稿要保留草稿字样和改稿人姓名、修改内容、修改时间、并做到整套归档的电子文件不可改变。同时,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以达到灵活建档实现数字化目的。
(二)安全保密
档案内容涉及到安全、保密,数字化档案信息通过网络系统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所以,提高档案资源数字化的安全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首要的前提条件。必须要采用一套完整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信息传输的过程中重要信息不会泄漏或被篡改。
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工作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保证存储信息的安全,数字化档案的存储应该使用带自动备份功能的专用服务器,设置工作站与办公网络相连接、同时使用光盘库定期刻录备份,而且最好备有另一个异地保管的备份;二是保证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数字化平台运行安全,网络系统必须采用物理隔断和功能强大的防火墙等措施,配备入侵检测系统和信息传输加密产品,安装防病毒系统,防止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入侵,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性,使数据和应用系统不被破坏;三是保证登录者的身份安全,需采用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通过登陆身份安全认证、动态口令等方式,严把登录者身份,以保证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登录安全。
(三)人才提升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人才是关键。要不断提升管理者的技能水平,提升管理者档案专业技能及计算机操作技能,让管理者成为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推进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数字技能提升培训范文3
关键词:教材建设;特色培训;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平台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59-02
为全面落实“持续推进基地建设,强化实训特色品牌,创建全国一流电力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培训功能,服务公司电网发展,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提出了重点建设和发展包括“国网河南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在内的“特色品牌基地”的工作思路,以及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公司网络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此,针对国网河南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基地,提出了以数字化教材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平台,通过先进的软、硬件技术构建的配网不停电作业一体化培训系统和网络培训平台,实现以数字化教材强化特色品牌基地和网络培训大学建设的新思路。
一、数字化教材是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配网不停电作业工作和国网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需要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进一步降低设备停运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公司系统要大力开展和推进配网带电作业的发展。同年颁布的《10kV架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管理规范》,增加了综合利用绝缘杆作业法、绝缘手套作业法以及旁路作业设备的“综合不停电作业”项目, 以加快10kV架空配电线路综合不停电作业的推广与应用。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颁布了《10kV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技术导则》,并下发了《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配网不停电作业工作意见的通知》。同年,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了促进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又一并下发了《关于印发河南省电力公司深入推进配网不停电作业实施意见的通知》,旨在安全地开展10kV架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同时,推广10kV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并确保此项工作安全开展。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为了推进10千伏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工作,持续提升城市配网供电可靠性,下发了《关于印发推进10千伏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工作意见的通知》。同年,国家电网公司针对公司内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包括国网河南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建设和资质培训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省公司要确保带电作业培训设备设施满足培训要求,配置仿真培训系统,丰富实操培训手段,加强培训装备、工器具配置及场地设施建设,保证设备设施正常维护和更新资金及时落实到位。为了进一步降低配网设备计划停运率、持续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就必须加快包括电缆不停电作业实训基地在内的配网不停电作业实训基地软、硬件的建设力度,确保配网不停电作业人员资质培训工作全面有效地深入开展。
二、数字化教材是未来教材建设和数字出版产业的需要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按照其表现的形式分为:普通版纸质教材、图解版纸质教材和电子版数字化教材。其中,“数字化教材”作为未来教材的重要特征。它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以及虚拟场景”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来呈现教学内容的“电子化教材”,或称为“多媒体教材”。
目前,“数字化教材”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所包含的各种“媒体资源制作”以及采用“Adobe Acrobat Pro软件”进行整合的技术已经成熟,为其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目前,这些学习方式所需的设备、网络、存储条件已不是主要的技术问题,而包括数字化教材在内的“学习资源”(在线或离线)匮乏和管理水平落后是其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随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数字化教材”将是数字出版产业的必然需求。“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2006年,国家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都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的出版、印制和发展新媒体”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2009年到2012年,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数字出版发展的积极政策和措施。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为数字化教材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出版与发行的平台支持。
三、数字化教材是国家重大战略政策支持的需要
在对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政策衔接方面,“数字化教材其所处的技术范畴”(虚拟现实技术、新型交互技术)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信息技术领域优先发展的前沿技术”。这些为数字化教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013年,国务院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为目前正在积极推广的网络培训或网络学习、移动学习提供了基础平台支持。同时,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坚持网络建设与应用服务相结合”以及“推动信息消费,培育新服务、新市场、新业态”,又为数字化教材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用户保障支持。
四、数字化教材是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对人才培训的需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自20世纪末开始,世界已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特别是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应用与快速发展,如人们的学习或培训模式相应地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人才培训提出新的要求与需求。
第一,大众的阅读方式已经从“传统纸介质”开始向“新兴媒体”转移,包括电子书、在线阅读、手机书等数字出版的全新载体正悄然兴起,且发展日新月异。目前,“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同时,国家级的“数字出版基地”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并投入运行。
第二,面授学习向网络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或转移。互联网应用与快速发展的浪潮到来,使人们已经习惯的课堂“面授学习”向“网络学习”的方向发展。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学习”又进一步向“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与转移。同时,在Web2.0 环境下,“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仅是“读”信息,而是向“写”以及“共同建设”信息的方向发展,为互联网交互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第三,单一学习模式向组合学习模式的方向发展或转移。目前较为理想的学习模式是“混合式学习”的应用与发展。它是一种将不同学习方式和教学要素相互混合而构成的一种复合性教学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借助“面授学习”与“网络学习”这两种模式的优势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实施学习活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在该模式下,“面授学习”学时数将得到有效压缩,而高效的以数字化教材为基础所形成的“网络学习”,将是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缓解网络教学资源严重匮乏以及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与培训成效的“最佳选择”。
五、数字化教材建设是充分发挥培训功能、服务公司电网发展、加快国网特色品牌基地和网络大学建设的迫切需要
“带电作业”作为一个融合了科学严谨性与工作灵活性以及保证供电可靠性的特殊作业方式,为了确保安全地开展带电作业和带电作业技术向高水平发展,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国网带电作业实训基地“软件和硬件建设”的要求,就必须加大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确保“带电作业资质培训”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充分发挥其“培训功能”,服务公司电网发展对“人才建设与培养”的需要。“国网河南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基地”,不仅肩负着“国网配电带电作业资质培训取证和复证”和“国网电缆不停电作业资质培训取证”工作,而且作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配网带电作业技术中心”,还担负着为配网不停电作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等工作。针对国网河南带电作业实训基地资质培训工作,笔者提出了:在高度的“信息化时代”里,为了满足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或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的变化,有必要以“数字化教材”为基础,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通过构建“培训一体化教学平台”,实现特色品牌基地之培训模式创新以及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为国网河南技培中心建设“网络大学”和“扩充培训业务”提供技术平台支持。初步规划为体现基地特色和创新性的“五大平台”的建设,包括:数字化教学培训平台、网络教学培训平台、仿真教学培训平台、工器具信息管理平台和资质培训考评管理平台。
数字技能提升培训范文4
关键词:培养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质量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195-02
0引言
独立学院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地方。根据现代的人才观念,真正的人才不仅仅具有知识,更要具有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育和实验实践相结合,这种趋势在IT领域的教育和就业中尤其明显。IT技术人才市场,越来越关注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也有迫切接触社会、提高工作技能的需求。但目前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以IT专业为例,究其原因并不是学校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而是目前的实验教学的观念和体系陈旧,学校缺乏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近来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设备改善的努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但现有的教学和实验观念和体系制约了其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计算机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学科,专业面较宽。为培养多元化的专业人才,本文对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1积极开设多元化的专业培养方向
为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可分设4个专业方向:软件设计与开发、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学生入学后可自由选择。
(1)软件设计与开发方向。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与软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熟练掌握软件设计与开发的主流工具,知识面较宽,程序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富有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的高级软件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企业级应用开发、JSP程序设计、软件环境与工具、软件测试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教育、科研、金融、证券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具有创办软件企业的能力。
(2)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主要研究数字媒体技术理论、技术及应用。本专业培养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核心技术,具有艺术创意能力,富有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强,面向数字网络时代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能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如动画、游戏软件、影视广告等)设计与开发,以及其它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数字媒体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艺术设计基础、计算机动画、游戏软件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影视、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从事影视、广告、动画、游戏软件设计,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及其它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等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具有创办多媒体与软件企业的能力。
(3)网络工程方向。面向网络工程与应用,培养系统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和工具从事网络规划、设计、开发和维护等工作,具备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的高级网络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测试与安全。
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维护和软件开发应用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看好。
(4)嵌入式系统方向。该方向是指面向特定应用、隐藏于应用系统或产品内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通信、医疗、安全等行业。本专业方向培养系统、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嵌入式软硬件基础理论、开发技术和工具,知识面较宽,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在本专业领域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产品设计工作的高级嵌入式系统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软件开发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2积极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2.1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目前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马上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受学生自身定位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但就技能和素质的缺失而言还是IT教育的缺位,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培养模式还过于单一,培养目标不能跟上社会的需求,常常是每个学校都有IT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好的工作,而企业也招不到好的学生。
2.2师资力量与专业技能要求的矛盾
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目前教师专业技术技能与社会的需求相比较而言,相对滞后,教师缺少长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的机会。另外就专业的发展方向而言,缺少各方向过硬的专业教师。
2.3课程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矛盾
专业教师专注于教学环节,还需要兼顾教研、教改工作,同时又要花精力和时间结合实验室条件去不断完善和更新实验项目、参与实验室建设,任务过重;而实验管理人员专于实验设备的管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协助教师完善和更新实验项目,甚至跟不上新建实验室和实验项目的技术要求而不能帮助指导学生,进而退化为设备保管员。不是教师不想改革,不是管理人员不想提升,而是观念和体制限制了。如何在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解决教师和管理人员矛盾的一条蹊径。
2.4实验设备和学生使用的矛盾
计算机大多数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实验设备相对落后与不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目前现有的实验建设思路和教学计划体系对学生实验和动手能力的锻炼缺乏吸引力和导向性。
2.5普及教育和专业技能的矛盾
计算机类课程和实验的开设目前已下移到高职类学校,开课专业也扩展到工科类和部分理科专业,已进入普及教育阶段。但是,普及的过程中IT专业与其它专业的专业技能如何区分、三本院校与一本、二本、乃至高职类的教学和实验如何区分、如何定位,课程群为不同专业开设相关课程时的界限如何划分,这已经不是教学计划可以直接阐述的了,而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不断更新的创新教学观念。
3积极与IT培训机构联合
3.1引进外来师资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
可以从合作企业中聘请和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和项目开发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同时IT培训机构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之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3.2多渠道、多途径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笔者所在学院已与武汉软件培训机构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普遍反映实践教学效果显著。结合我校即将实行的3.2+0.8的培养模式,学院也先后与武汉红帽、智翔集团等培训机构或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商谈过合作事宜。
通过与IT培训机构合作,进一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对本专业日后教学计划的安排和修订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IT培训教学的方法手段和经验。
3.3解决实验设备陈旧与教学需要之间的矛盾
网络设备几乎是每年换代更新,学校网络实验设备相对落后与不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目前现有的实验建设思路和教学计划体系对学生实验和动手能力的锻炼缺乏吸引力和导向性,通过与IT培训机构合作,使用他们实验设备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所收获,用效益来激励学生,用实用来吸引学生。
综上所述,改进培养方向和提升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推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在观念上进行提升和变革、在本质上推动和促进、在实践上大胆开拓。如果能构建一个面向应用、顾及高校教育体系、惠及社会培训的创新培养模式,将有效地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IT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国.就业竞争力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27).
[2]任义,宋晓宇,栾方军.面向就业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C].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2009.
[3]戴林,谭茭.特色办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N].重庆日报,2010-5-13.
[4]吴文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实践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责任编辑:杜能钢)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Reform
数字技能提升培训范文5
1.读者问卷调查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某学院图书馆于2014年5月至6月进行了一次线下问卷调査活动。本次问卷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15份,回收率72%;去掉其中的无效问卷后,最终保留有效问卷209份’问卷有效率为69.67%。人员构成按文理科区分:文科生112人,占53.59%,理科生97人,占46.41%;按年级区分:大一学生50人,占23.92%,大二学生97人,占46.42%,大三学生52人,占24.88%,大四学生10人,占4.78%。调查问卷以209份为基数进行统计分析。
1.1读者入馆目的分析
读者的人馆目的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在表1中,学生进人图书馆主要目的排名前三位的是借还图书78%、自习31.1%、阅览报纸期刊23.92%;使用电子资源4.31%、参加培训讲座6.7%。这说明进人图书馆的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图书馆环境比较好来上自习,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休闲娱乐来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极少一部分是为了拓宽知识领域、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某方面科学研究有计划、有目的来图书馆学习的.
通过对国内独立学院有关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目前较多的独立学院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以借还和阅览为主,部门设置也相对集中在采编和流通两大块,没有专门的技术部门和信息部门,服务内容单一,基本不提供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深度服务。
要解决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层次较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都较为单一的问题,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系统化的改革,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现阶段,对于图书馆来说需要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学识素质’提高其为读者服务的服务意识;对读者服务工作进行切合实际的创新,使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符合读者的需求。
1.2.1文献资源类型分析
读者经常利用的文献资源类型见表2。表2显示:中文纸质图书的利用率最高,为78%;其后依次为工具书27.75%、中文纸质期刊22.97%、外文纸质图书20.10%;利用最低的为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只有5.26%和1.44%。
以上数据说明独立学院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利用方面还停留
在传统业务层面,数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图书馆需要改进信息服务模式,扩大文献资源利用空间;积极开展针对学生的数字资源的宣传推荐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展数字资源的利用、查找讲座和培训,加深读者对数字资源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读者利用数字资源的兴趣和能力。
1.2.1纸质文献资源利用分析
纸质文献资源利用情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语言、文学类图书所占比例为76.08%,社科类、理工类图书所占比例为38.75%,各种考研、考证、考级类图书所占比例为33.98%。结合此馆近年图书文献借阅统计数据分析,语言、文学类图书借阅种数为7690种,占全部借阅种数的37.72%;语言、文学类图书借阅册数为38985册,占全部借阅册数的51.23%;在语言、文学类图书中借阅量较大的是I类占83%,尤其以分类号为124的小说为主。
问卷统计数据和文献借阅数据都表明,语言、文学类图书的利用在此馆纸质文献资源利用方面占有绝对比重,而其他专业类图书的借阅量所占比重很小。有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学生的阅读呈现出娱乐休闲化倾向,专业书籍遭遇尴尬。这种倾向对馆藏资源特色化建设非常不利,图书馆需要进行认真深人的研究分析,以寻找解决的办法。
1.2.1图书检索查询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有近70%的学生在图书借阅过程中认为图书馆的图书不容易找到。表4列出了导致图书不容易找到的原因及所占比例。
如表4所示,在这近70%的学生当中有29.6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清楚查找图书的流程,35.89%的学生认为读者乱拿乱放图书导致找不到书,12.92%的学生认为图书管理员整理不及时,
17.70%的学生认为书籍陈旧、检索标签字迹模糊导致找不到图书。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读者缺乏相关文献资源利用的知识和技能有关,也与图书馆日常管理方式方法有关。因此图书馆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让读者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知识,提高读者的文献查询能力和文献资源利用水平;同时图书馆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督促工作人员及时整理开放借阅书架的图书,可以让学生参与图书借阅、上架等实际工作,以缓解工作人员的不足,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文献资源查询和利用能力。
1.3数字资源利用分析
数字资源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比较突出(见表5)。表5显示,在209名被调查者中没有使用过任何数字资源的读者有144名,所占比例为68.90%;使用过数字资源的读者人数为65人,所占比例为34.45%。数字资源中CNKI学术资源的利用最高,有47人,占比为22.49%;维普期刊资源、超星电子图书、博看网畅销期刊等数字资源的利用都没超过10%。
通过调査研究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的主动性不够,没有对数字资源进行很好的宣传推荐,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数字资源利用方面的培训。为此,图书馆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加强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和培训工作,让学生尽可能了解数字资源的种类、每种数字资源的特征、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利用数字资源帮助自己进行科研、学习。
2.读者服务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读者服务工作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馆员专业素质、馆藏质量、读者培训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以提高馆员专业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同时提升馆藏质量,加强馆藏资源特色化建设,促进馆藏资源建设更加科学、规范;此外还需加强读者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读者利用资源的兴趣,引导读者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和较高的信息资源利用技能;适时开展各种活动,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提高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的提高。
2.1提高馆员专业素质和增强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服务要满足读者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从过去的满足书刊借阅为主,转变为以知识开发服务和满足信息需求为主,从“以书为主体”的服务转变为“以人为主体”的服务,从单一服务转变为多元服务,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从为到馆读者服务转变为为社会化读者服务U]。独立学院图书馆因为办学机制原因导致目前人员流动性大且多为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造成目前馆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不适应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图书馆加强馆员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馆员专业素质;同时让馆员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增强其服务意识’经常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提高与读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2.2提升馆藏质量和加强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一个图书馆没有特色就没有个性,就没有自己的旗帜,就没有创造力和生命力。馆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读者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独立学院图书馆应该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以学院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及学生专业学习为图书采购原则,以读者需求为采购标准,注重馆藏资源特色化建设,把好图书采购的质量关。对图书采购人员来说,通过面谈、网络等方式加强与院系及读者的沟通,及时掌握院系专业设置及教学科研活动对图书资料的阶段性需求,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阅读需求,将收集整理的读者推荐图书作为图书采购的参考,以保证馆藏资源与读者需求基本一致;定期对馆藏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调整不同类型文献资源采购的比重,促进馆藏资源建设更加科学、规范,具有独立学院的专业特色。
2.3加强读者培训和提高读者资源利用技能
图书馆的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与图书馆资源管理与开发有关,另一方面与读者利用资源的能力有关。独立学院学生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文献资源利用的培训,不了解中图法,不会图书资源检索,对数字资源一无所知等现实情况,都需要图书馆加强对读者的培训,以提高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图书馆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初期与学院教务、学工等部门联系,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场地及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形成学期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纳人学院选修课范畴,培训成绩作为考核成绩存档;邀请图书情报方面的专家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前沿发展、32数字资源利用等专业性讲座或学习交流,引导读者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和较高的信息资源利用技能。
2.4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
独立学院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社会活动能力强,希望通过各种社会平台充分展现自我。图书馆应该紧紧抓住独立学院学生的这个特点,与学院各部门协调一致,适时开展如读书月、图书漂流、读书沙龙等活动,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围绕提高读者信息素质和信息道德水平这个核心,开展文献资源利用、数字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能竞赛或者读者征文活动,提高读者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
独立学院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活动,增强原有读者群体对图书馆的忠诚度和依赖程度,激发潜在读者进人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愿望;而图书馆人员通过组织、参与各种活动也能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增强其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荣誉度和自豪感,自觉提高“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和自信心,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此外,独立学院图书馆还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充分利用图书馆主页、QQ、微博、微信或移动图书馆等现代网络技术,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让读者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提高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读者能够为图书馆的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査活动,査找工作中的不足,采取提高馆员专业素质、提升馆藏质量、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等优化措施,是不断改善读者服务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数字技能提升培训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教师专业化
在数字化的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运用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带来的新变化,在学科教育上紧跟时展的步伐,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者;做新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在教学中自觉加强自身学科素养的提高,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肩负起培养国家栋梁的重任。
一、深化对教育现代化核心知识点的认识
数字化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
(1)硬件设施,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
(2)网络资源库,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经网络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3)学习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并建立有新型教学管理机制。
(4)远程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
(5)学习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如电子文件包,它是一个以学生和教师为服务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发展,所谓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载体或者信息的媒介。主要指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组合主要指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组合。课题中信息技术条件下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教师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接受的教育,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帮助教师专业化能够成长,推动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专业化主要指教师的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知识,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我们这里主要特指教师在某一学科教学的专业能力,驾驭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能力。
学科素养是指教师科学的、有效的、创造性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有效的在学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按照新时期人才标准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综合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进行复合塑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复合型”是相对于“专科型”而言的,是指教师具备以本学科知识为核心载体,以教育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托,以相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为辅导,以科学方法论及教学论和媒体技术为教育教学手段的复合型知能结构。
二、教育信息化需兼顾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基本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知能的基础。所谓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能够认知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革,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及工具的基本操作,能够通过多媒体、因特网等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决策,并对信息进行评估;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伦理、法律和安全要求。
“师道即尊,学风自善”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的上机教学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进行上网指导时,必须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保证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
三、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几个途径
1、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培训,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制定具有持续性的学习计划,是教师自觉提高信息技术素质的良好开端。该学习计划应以“培训目标明确、培训思路清晰、培训方式多样”为指导思想。当前,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使计算机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最有效的办法是结合各自学校、教师的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课程的系列培训。培训对象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重点培训,以点带面。培训结果以信息技术课的形式展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最合适。确立教师培训的课程应该是"教师素质本位",通过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培养信息素养所包含的数据的处理和使用过程,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培养教师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等理念。
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相关课程资源时,应根据各个学校教研组实际情况,分学科、分批次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由于各班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为了帮助老师们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我们组织了以学科为单位的白板培训,为每个学科“量体裁衣”制定培训计划,辅助各科教师掌握最前沿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转变上课方式,极大地促进学科素养提升。
2.加强网络研修平台建设,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发展。
“校本研训”源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立足学校实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证,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和基础硬件的新装备,要构建基于网络的研修平台,数字校园的建设无疑为校本研修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布局,能够考虑到绿色环保,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能彰显特色。
(2)建成光纤到校及校数据中心,教学区域有无线网络覆盖, 移动教育无处不在,建设完整的校园网络。
(3)配备齐全的多媒体制作设备(打印机、扫描仪、视频捕捉卡、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一应俱全)。
(4)学校实现“班班通”,每班配装1套数字化教学设备(含电子白板、投影机、数字展示台及计算机等)。
(5)学校装备数字化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多媒体备课室、机器人实验室网络教研室等。
方便教师使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是网络研修平台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高的另一重要途径。
我校信息化教育发展过程过程中,强化“三意识”把握“四要素”。可以说强化“三意识”,把握“四要素”是我校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总体策略与途径,特别是在教师教育方面成果显著。
“三意识”指“服务意识”“ 创新意识”“ 成果意识”。“四要素”即“人”“车”“路”“货”。“人”包含了学校领导、各学科教师以及教学辅助人员;“车”指代学校的校园网、校园电视台以及学校广播系统等;“路”包括学校的门户网站、空中学习课堂(中国同步学习网)等;“货”指可供教学、学习之用的资源,包括学科研究小组自主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学校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库、试题库等。
重庆二十九中建设的资源中心库,资源中心库现在建有“数字图书馆”、“校本资源库”“试题库”“教学课例”“电子阅览室”“网络实验室”“新课程资源库”等板块,该资源中心不仅能帮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而且促进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样,我校的“教师频道”也给各学科老师和教研员间的教育教学交流学习提供便利。
网络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起教师间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交流环境,展现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大家的思想得到碰撞,经验在得到分享,能力在得到提升。
3、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自学探究。
教和学都是长期的行为,一种素质和技能的养成需要经历长期的、细致的劳动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养成也不例外。必须经历长期的学习与实践,这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把自我学习做为工作的一部分。学校不仅在教师培训方面要下一定的功夫,还应创造实践机会,如提供信息技术竞赛方面的信息,积极帮助教师大胆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公开课、 示范课的评比,并大力褒奖参与信息技术相关活动的学科,使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上有突破性的发展
4、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
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是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训练学生的信息技能,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实现学科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应成为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应安排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定课时的课程整合汇报课或研究课。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制作课件,再用这些课件更好地体现其教学理念,是末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让一线教师成为课件制作专家、课件应用能手,应成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为重庆二十九中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全体教师在依托数字校园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对资源的研讨整合、实践反思,使得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自身学科素养得到很大程度提高。目前学校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各类教育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需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
我们所有的教师应该勇于探究、善于研究,把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工具,努力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做高素质的教师,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晓满.论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4.(09).
[2]李雪,顾小清.教育科研信息化:网络教师共同体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9)24-27.
[3]翟军工. 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