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范文1

集团公司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引进人才、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型员工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摆在集团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

针对集团公司如何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谨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对人才引进的思考

(一)制定与集团公司规划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集团公司要先应有一个明确的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然后再以此分析这种发展规划需要什么样的职能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财务规划等)来匹配或支撑,也就是说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决定人力资源规划,没有明晰的集团公司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也是无从谈起。所以,集团公司要对未来的经营和发展方向有着明晰清楚的预期,再制定清晰、完整的集团公司发展规划。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必须考虑到集团公司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发展规划导向;而在制定集团公司规划时,也同样要考虑到集团公司现有的以及可能达到的人力资源状况。

(二)制定明确的选聘标准来引导整个人才引进工作。

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做好人才岗位适应性、人才流失可能性、人才业绩表现、人才对团队影响程度、人才团队磨合速度等各方面的评估分析,不能只看到短期效益,更要注重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但是在人才选聘时,人才还没有被配置到拟任职的岗位上,当然无法检验其业绩表现。通常做法是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如面试、心理素质测评、知识考试等,来评价候选人才的素质,是否与拟任职岗位的素质要求相匹配。关注人才对集团公司文化、价值追求的认同程度。选聘人才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人才个体的素质外,还应认真分析人才拟任职团队的结构特点,如团队成员的学历、性别、年龄、观念等。强调人才与其拟任职团队的兼容性,应该减少因拟聘人才的个人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的“突出”,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孤独感”,否则会影响人才能力的有效发挥,甚至会迫使人才流失。

(三)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丰富人才引进的途径。

首先集团公司在引进人才时,应不断拓宽渠道,利用媒体、网络、人才交流中心以及猎头公司等多种渠道进行招聘,也可定点与高校的就业中心联系,采取推荐或委托培养等方式,广纳贤才。其次就是在集团公司内部,对优秀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整,在内部形成推荐、竞聘的方式,使内部优秀员工得到晋升。再次,还可以采用内部员工引荐的方式。因为集团公司员工对集团公司和被引荐人都非常了解,所以,内部员工更能为集团公司引荐合适的人才,但既要保证“举贤不避亲”,又要避免“沾亲带故”,严格把握好引进关。

二、对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建立科学的选才用才机制。

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竞聘等方式,引入科学的定性定量的人才测评手段,把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与任用和收入挂钩,保证符合集团公司考核标准的人才在集团公司内有其位、谋其职、授其权、获其利,实现人才优胜劣汰。做到人才使用和人才培养的统一,以合理使用来加快培养,以进一步培养来促进使用,对有潜力的年轻人,要大胆压任务、给待遇,让他们在重要岗位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增才干。

(二)多措施并举,做好专业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

充分发挥人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举办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技能人才招聘恳谈会,为集团公司和各类人才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使各种人才真正成为集团公司选才、人才择业的主渠道;围绕重点岗位和关键岗位紧缺的专业,通过建立专业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较强、能独立解决工作难题、具有较高工作水平和能力的人才;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多给他们锻炼、考验、成长的机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按照不同的岗位要求,实行“订单”式培训,量才所用。

三、对用人机制的思考

(一)建立正确的用人机制,创造激励性的工作平台。

在集团公司当前的形势下引进、培养并留住人才,关键是建立正确的用人和激励机制。这就需要集团公司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公平、竞争、宽松的用人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性工作平台:一是要建立竞争机制,在集团公司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重要工作岗位的收入水平,并根据个人贡献大小,拉开分配档次。通过合理、公平的竞争,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努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岗位竞争机制和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奖励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集团公司人才型员工实行奖励。把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起来,既要从待遇上给予人才以物质激励,又要通过尊重人才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给予人才以精神上的支持和激励;三是要建立集团公司自身实际的绩效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福利制度。科学地评价人才对集团公司的贡献和作用,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随着集团公司效益的提高而不断提升,不断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二)关心关爱,积极营造栓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人才。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重大而紧迫的重要工作任务。集团公司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为集团公司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加强市场人才化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议事制度、例会制度、办事制度等工作机制。同时,要积极引导工会等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建设工作,整合集团内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人才良性流动的局面。

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范文2

音乐创意专业隶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它是本世纪初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支撑性专业。音乐创意专业具有音乐知识密集、音乐内容整合性高、音乐创新性强等多项特点。它有利于丰富我国音乐专业的内容,优化音乐专业形式,促进音乐专业内部结构调整。毋庸置疑,音乐创意专业对于推动我国的音乐专业发展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音乐创意专业与其从业人员个人的音乐创造力、音乐表演技能和音乐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创意,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它并非是一项可以量化的资本,而更应当被理解为一种音乐创意专业人才集其个人才智、创造能力、信息传播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资源。资源与资本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可数,应该说,不可数的音乐创意专业加速了音乐专业的产业化进程,使音乐专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其自身的附加值,进而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在文化产业突飞猛进发展的本世纪,音乐创意专业的发挥空间被进一步拓展。而与之十分不协调的现实是:音乐创意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极其有限。事实证明,以音乐表演或音乐创作为专业的人才更趋于从事与音乐本体相关的工作,而他们恰恰是音乐创意专业中的稀缺人才。当前,我们必须认识到的问题是:缺乏具有音乐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音乐创意专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音乐创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亟需建立。

二、音乐创意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一)音乐创意专业人才职业能力

从文化人才市场调研结果来看,音乐创意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职业能力。

1.音乐专业能力。由于音乐创意专业是以音乐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因此,音乐创意专业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专业基础,对音乐专业所涵盖的理论作曲、音乐史、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响制作等各学科均能有所了解。可以说,音乐专业能力是音乐创意专业人才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创新的技术基础。

2.调查研究能力。创新是音乐创意专业中的核心内容,其创新的内容并非是空穴来风,凭空想像而形成的。音乐创意专业人才的创新内容必须切合市场实际需要,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进行创新。这便要求音乐创意从业者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每一位音乐创意从业者在做音乐创意项目之前都应当根据客户需求对市场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市场现状,研究市场信息,以此作为创新基础。

3.市场掌控能力。市场掌控能力主要包括:与客户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与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文化产业化的大背景下,音乐创意专业人才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其市场占有率。

(二)音乐创意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由于现有的音乐创意专业人才数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音乐创意产业的需求,因此,在高校中开设音乐创意专业人才课程显然是缓解供不应求的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就高校音乐创意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而言,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入手构建。

1.专业能力层次。专业能力层次主要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受我国艺术专业招生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初只具备少数几门的乐学科知识,而对本专业其他学科内容知之甚少,如,西洋乐器专业学生很难涉足于民乐专业领域,声乐专业学生很难涉足器乐专业领域。这便造成了学生无法掌握到全面的音乐专业知识,也很难将各个学科领域中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因此,音乐创意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广泛学习音乐专业中的各学科知识,使之具备全面的音乐专业能力。

2.综合能力层次。在综合能力层次的课程中,学校应当培养学生的媒介传播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各类文本写作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音乐资讯分析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应该说综合能力层次的课程内容是音乐创意人才开拓市场的基本保障,惟有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才有可能取得人才市场的认可,争取到最大的市场份额。

3.岗位实训层次。音乐创意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高校应当在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的同时,开设以实训为主的课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实训课程并非一门突击完成的形式性课程,它应当是一门从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都要持续开设的课程内容。学生通过实训课程来开拓个人视野,积攒人脉,积累实践经验,以便其在毕业时能够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总而言之,要培养出符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音乐创意专业人才,高校就必须打破现在所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当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以文化发展为中心来构建能够显现出音乐创意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此实现音乐创意专业人才培养目的。

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范文3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101

[摘要]医学检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该学科成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同时该学科中还融合多种多样的高新技术。不管是从理论体系上来讲,还是从技术方面来讲,医学检验得到了发展。在医学检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就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本文主要探究了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人才质量的方案以及考核体系的构建。

[

关键词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050-02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Test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Schem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ZHAO Rui WANG Fayun

Kunmi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Yunnan 650101,China

[Abstract]Medical test is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the subject be the missing link connecting the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at the same time also fuses a variety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 the subject. No matter from the theory system, or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s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medical test, which is improved on the talent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laboratory professionals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Medical laboratory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standards; The inspection system

[作者简介]赵瑞(1988-),女,湖北省潜江市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检验医学 。

现阶段,医疗机构以及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构建提高人才质量的方案,如: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还要构建有效的、客观的考核体系,不断提高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

1 依据社会对医学检验人才的要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较高,企业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为了能够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优秀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此时高校要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改革教学、提高检验医学教学质量的方案。当前高校依据社会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即:达到国家教育部100304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临床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1]。

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体系的时候要将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搭建适合医学检验专业的知识平台。第一平台,文数理知识平台。其中包括了英语课程、计算机课程等,这样做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平台,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其中包括了生物化学学科、医学微生物学科等,这样做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三平台,临床医学知识平台。在这一知识平台上要重视临床医学与检验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平台,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平台。这一知识平台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构建教学计划时,要遵循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具有联系的四大课程平台。与此同时要开设选修课,重视社会实践以及毕业实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重视课程建设,修订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内容

在课程建设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改革教学内容。医学检验这门学科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并且医学检验学科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然而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掌握该学科的所有知识。所以在改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取舍得当。教师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突出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删除与其他学科相重合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有一些内容较为简单,此时教师要求学生要自学,这样做不仅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阶段,有七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已经修订完成,如:《输血技术学》、《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等,并且已经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新的教学大纲将重点知识凸显出来,这能够让学生对专业主干课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选择教材时,要选择卫生部规划的最新版本教材,结合自编教材,融入本专业的热点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高校还要鼓励教师编写教材或者参考书。有一些教师还构建了主干网络课程,并且网络课程也是依据教学大纲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上采用了以知识点为单元的章节式编排,以便于学生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2]。

3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

3.1 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知识基础、整个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教学手段,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处于积极性的状态中。在启发式教学中,要求教师要进行引导转换,将知识转换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将具体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启发式教学中的“启”是相对于老师而说的,“发”是相对于学生而说的。教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时,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效率。“启发式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比较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从教学观上来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过程上来讲,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得相关的知识。从教学手段上来讲,通过营造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该教学方式不是依靠死记硬背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教学目标上来讲,比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能力、智力与非智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2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师要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来模拟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教师在精选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内容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理解。当前已有5门专业课程实现了课程上网,如:《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等[4]。

4 构建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医学检验这门学科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改革以及创新医学检验试验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医学检验技术的教学特点,构建以检验医学技术为核心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同时还要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促使学生掌握有本专业有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学校还要依托附属医院检验科,构建相关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实验教学环境为开展实验项目、改进实验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临床实验室拥有着先进的检验医学实验设备,这就便于学生更好的开展探究式学习。在课余时间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科研方法,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如果学生仅仅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类学生是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个较为宽松的实验环境下,学生有机会研究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向老师、同学求助,查找资料等多种方式来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然而解决困难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学习、提升自己能力的一个过程。医学检验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该专业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5]。

5 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几年来,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自从2005年以来,各大高校开始扩招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这也就相应增加了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同时高校提高了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这些毕业生也获得了医疗机构的认可。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临床技能、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好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有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新颖,这就表明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增强。

6 构建合理的、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6.1 建立科学的管理考核制度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要安排相关的老师来管理实习生,并且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考核细则,量化考核指标。一般表格指标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教师用;第二种,学生用。教师用的考核表往往是由教科室统一下发的,带队医生、科室领导要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最后将考核表上交给教科室。学生用的考核表往往需要上级医师、科室领导签字。学生用的考核表主要是为了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学生使用仪器是否得当等;教师用的考核表主要是为了考核学生是否按照规定完成了学习情况,其中包括了教师意见表、科室鉴定表。如果高校没有构建合理的、科学的考核制度,那么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实习中都不会端正自身的态度,在实习中他们并没有提高自身的能力,而是浪费了实习时间。因此高校要构建有效的考核制度,以此来督促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6.2 确定考核内容以及时间

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制定出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的考核内容。通常情况下,考核内容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基本考核内容;另一方面,强化考核内容。每个检验项目要确定评价标准,逐条逐项来考核、评价每一学生。整个评价体系中包括了94个考核项目,其中临床基础检验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物化学分别为26个、16个、11个、18个以及23个。

当每一门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都结束之后,要依据临床检验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来确定考核内容,每一位学生都要参加基本考核,对于强化考核往往是由学生抽签来决定的[6]。

7 结语

当前,构建医学检验专业的考核体系、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可以满足医疗机构以及用人单位的各种要求。

[

参考文献]

[1] 李富南,包欢欢,宁德强,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技能考核模块的构建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20):79.

[2] 张继瑜,蔡贞,熊石龙,等.凝炼检验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5):56-57.

[3] 王芳,潘世扬,黄珮珺,等.医学检验学实验考试改革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3):107.

[4] 白雪飞,郭静玉,庞新跃,等.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9):31-33.

[5]潘世秀,胡丽华,陈凤花. OSCE在医学检验专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2012(3):87

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范文4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摘要:网络营销市场前景越来越好,广大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营销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和高校网络营销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网络营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入手,提出了网络营销课程设计的教学构想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网络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产学合作;网络营销;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15-03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国家出台各项政策的支持,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网络营销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所依赖的营销方式.在浏览各大门户网站的招聘信息时,如果留心你会悄然发现,现如今最炙手可热的招聘岗位就是诸如网络营销经理、媒介经理等等这些与网络营销相关的岗位,企业现在迫切需要网络营销的专业人才.

1 网络营销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所谓网络营销人才是指集网络技术与市场营销技巧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网络营销人员应熟悉网络消费行为和心理、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与趋势、网络营销专业知识,熟知并能演绎各种网络营销产品广告的功能与价值.还需要懂英语、市场、营销等知识,并富有工作经验.[1]

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是成本低,不受空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在全球区域内灵活的展开营销活动,因此深得企业的青睐和欢迎.但网络营销毕竟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因此既懂得网络技术,又懂得网络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几乎如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都是由那些对专业市场很有经验,但对网络营销一窍不通的传统营销人员,或是一些以技术为纲的网络技术人员客串网络营销人员.各大企业都是求贤若渴,却也很难招到合格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和实现全国发展的一个很大瓶颈.[2]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及其相关专业,每年也有大量的网络营销专业人才涌向社会.但根据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这类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反而比普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还要低.因此,如何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网络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2 高校网络营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们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层次,认识还不够深入,尽管网络营销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发展,但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不一致等问题,最终导致网络营销专业人才供求不一致、供大于求的现状.

2.1 专业定位不明确

从网络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来看,对网络营销的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网络营销的本质究竟是商务活动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营销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商务人才,还是培养出具有网络营销应用技能的信息技术人才,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

2.2 课程设置不科学

高校里的网络营销课程多是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基础之上修改而来.因此课程的核心属性问题就会有所偏差,培养核心到底是围绕着电子商务还是侧重于市场营销呢?所以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完善的地方.网络营销专业要整合营销理论与网络技术,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2.3 实践环节基础设施薄弱

从现有的各大高校所开设的网络营销课程来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实践环节的基础设施不到位.比如:硬件方面,由于部分高校在开设网络营销专业时属于跟风开设,比较盲目,前期并未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导致资金不到位或者对网络营销专业不十分重视,不愿意过多的投入资金是硬件设施跟不上的主要原因.软件方面,网络营销专业的时间环节是重中之重,实验不能局限于在实验室中模拟,应该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战演练.

2.4 师资力量需要加强

目前,高校的教师受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影响较深,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总是跳不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与学时常脱节,教师的主导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1]

3 构建协同育人的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机制

针对市场需求现状和网络营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郑州师范学院采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机制来进行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

3.1 “1+1+1”三方融合

建立起一个由河南省商务厅支持,河南省网络营销协会和郑州师范学院共同创建的集培养、培训、实训、孵化、科研为一体的,面向社会和在校毕业生的电子商务就业实训基地.基地充分发挥三方的职能,商务厅在政策上给予指导和扶持,协会协调多家企业参与,学校统筹协调过程实施,实现政府、行业、学校三方“1+1+1”的有效融合.

3.2 开发新型实用教材

网络营销专业应该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以就业为主要导向,进行课程改革,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基地时刻将目光投放在网络营销专业的前沿动态上,改变高校教材编写和更新滞后这一现状来适应该行业的迅猛发展.网络营销协会的相关企业和郑州师范学院联合研究、开发、设置相关电商平台运营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全部采用电子教材、电子授课的方式来传授网络营销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成果,跟上社会和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3.3 进行体验式孵化

“职业核心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种能力培养并重,重视学生体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基地专设了孵化体验区和创业孵化区,学员可以进入孵化体验区进行模拟体验.使学生具备网上开店、网络营销和推广、网站搜索与建设等各项技能,检验培训学习成果,提高实战操作能力.学员还可独立或组成6-8人小团队进入孵化创业区.在孵化创业区,可享有“四免、三支持”的扶持政策和专业指导,并与电商企业建立实质性接触和合作关系,亲手经营产品,进行创业式体验.[3]

3.4 “产学研”一体化

建立“以学助研,以研促学,‘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由协会、行业、学校联合建立大数据商务智能实验室,依托这个平台,深入开展云计算应用研究.[3]通过云计算应用研究,云计算在商务智能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充分带动云计算技术、应用、产业的三方面融合,为地区网络营销行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4 协同育人模式基本内容

4.1 明确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目标

协同育人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主导,以社会企业的需求为培养目标.学生要掌握网络营销应用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网络营销技能,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企业在互联网应用中产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可以迅速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毕业前,要获得由河南省网络营销协会颁发的初级网络营销师证书.

4.2 建立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通过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课程),并将课程分解成项目和任务,以学习型目标和任务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组织培训.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4]详见图1.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想是:对于基础课程的优化以实用为主.以“理论够用”、“注重实用”的原则为主线.整合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增加技能实训的比重,使专业整体结构更加合理、实用.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在培训组织上包含两个培训系统,即基础课程培训系统和实践环节培训系统.在项目化课程中,通过“教、学、练、做”一体实现两个系统的交叉融合.项目化课程体系,设置了职业能力课程(公共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实训课程及体验式孵化3个模块.

4.3 实施工学结合突出实训的培养培训过程

坚持知识为基、实践为重、能力为本的基本方针,走工学结合、产学一体的培养之路.充分整合相关资源,将知名企业引入校园,在校园里建立实践室,使学员在校就能接触到企业的真实运作场景,将实训嵌入学习,使学员能在第一时间消化理论知识,达到学员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上手的培养目的.根据培养培训课程不同,基地安排对口实训师对学员进行辅导.所有实训师均来自一线具有实战操作经验的电商企业高管,确保学员学到一线前沿知识和操作方法.同时,优秀学员将有机会被选拔进入相应企业进行实训.[5]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构和制度,进行合理的培训调度.根据培训的需要,成立培训课程组,由专人负责.理论课程部分以学校教师教授为主,实践操作部分则由企业专家现场指导,保证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齐头并进,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培训方法上,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员能力的培养.倡导采用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方法,如现场培训法、项目培训法、模拟培训法、体验式孵化法等,注重培养学员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方式,确保实现知识、技能、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培训目标.改革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培训方法,辅以多种形式培训,变单纯的“讲授式培训法”为“问题驱动法”、“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培训法”、“情境模拟法”、“实战式培训法”等多种培训方法的综合运用,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情境培训环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和“做”为中心.

经过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了集成高校与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实践育人的良好局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希望这种协同育人模式的建立,能够有效缓解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的瓶颈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探索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提升社会主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们相信,只要建立起完善的高校与社会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长效机制,就能走出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路.[6]

参考文献:

〔1〕王瑞.高职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张秀英.网络营销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电子商务,2010(4).

〔3〕孙晓利.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培训会在郑州师院校举行[EB/OL].中国网edu.china.com.cn/henan/2013-12/17/content_30923037.htm.2013-12-17.

〔4〕河南省网络营销协会.淘宝精英实训班培训方案-河南省网络营销协会[EB/OL].hnema.org/news/988.html.2013-4-18.

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范文5

【关键词】师承教育 院校教育 融合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在中医教育中,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具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能够完成中医人才的规模化培养,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却难以实现。师承教育强化学习中医经典,注重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但因学生师从个人,其知识结构会有所局限,且难以规模化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中医人才。因此,如何遵循中医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将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已成为各高等中医药院校探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师承教育的特点及局限性

(一)特点

在中医发展历程中,师承教育薪火相传,长盛不衰。带教老师在学生跟师过程中,通过口传心授将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等手把手传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诵读经典及临证方式跟师学习。因此,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中医经典,秉承传统文化。中医经典反映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的精髓,是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经典著作,无论在传统或现代中医教育中都占有着重要地位。为夯实学生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带教老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诵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同时,“凡为医者,需略通古今”,师承教育要求学生对古今传统文化有充分的理解。

第二,注重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辩证思维。师承教育中,学生始终跟随带教老师,师徒互动,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学生有非常多的时间能够直接接触病患,在临床实践中培养辩证思维。

第三,良师因材施教,立足言传身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师承教育中,带教老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与特长因材施教。

(二)局限性

尽管师承教育在中医人才培养中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第一,难以博采众长,全面发展。师承教育中,由于是跟师学习,存在学术保护的思想,一师之技、一家之言易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中医思维等有所局限。

第二,师承教育没有规范化的标准和统一的制度,所授内容及教学方式都以带教老师的个人喜好为主。

第三, 师承教育由于是跟师学习,难以规模化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中医人才,并且师承教育往往力量薄弱,教育发展资金较少,无法在教育规模及学术创新上有所扩大和突破。

二、院校教育的特点及局限性

(一)特点

随着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一批高等中医院校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医人才培养逐渐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院校教育模式,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理念先进,形成了多层次的中医教育体系,采用统一的教材、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能够完成中医人才的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培养。

第二,课程设置规范,对接临床需求,具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第三,博采众长,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师承教育不同,院校教育能够大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所学不局限于一师之技、一家之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学术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二)局限性

尽管院校教育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第一,重理论、轻实践,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目标难以很好实现。

第二,由于采用统一的教材、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难以实现中医人才培养的个性化。

第三,院校教育的教学方式易使学生学习的目的从面向临床变成应付考试,学生机械化记忆医学知识,中医临床思维欠缺,忽视了中医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偏离了中医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三、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几点实践

基于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各自的特点及存在的局限性,如何扬长避短,取其精华,相互融合,中医人已开始探究并付诸实践。在努力提高中医学专业院校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为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中医人才,我校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重经典、跟名师、早临床、多实践”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着“教无类、学为先、重激励、育特长、促实践”的教育理念,学校成立了双惟实践班。为了探索高等中医学校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起,学校每年从双惟实践班中选拔优秀的中医学专业学生进入中医摇篮班,以“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的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学生临床水平。2012年,学校积极转变中医人才培养的观念,不断地创新中医人才培养的模式,在附属九江中医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九江临床医学院,并在九江临床医学院设立了中医早临床班。早临床班的学生与其他普通的中医学生相比要早一年接触临床,并且早临床班实行“导师制”,为每一名学生配备一名临床导师指导临床学习。2014年启动了师承实习,以直接临床情境为平台,以临床案例为引导,以导师的口传心授和学生的体会感悟为主要学习方法,实现毕业实习与师承实习有机结合,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为了把师承教育更好地融入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传承中医知识,学校组织举办了“中医大讲堂”活动,自2013年起聘请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省级名中医等知名专家学者做客“中医大讲堂”。如邀请国家级名中医熊继柏主讲《中医经典学习与应用》、余天泰主讲《扶阳学派理论在杂病中的应用》、郑洪主讲《危机、生机与转机:百年中医之变》、何晓晖主讲《学内经、悟内经、用内经》、张小萍主讲《传承经验 发扬光大――我的中医成长之路》、熊周勇主讲《我的中医心路历程》、唐祖宣主讲《我的岐黄之路》等,巩固了学生的中医思想,在学生中营造了“信中医、学中医、懂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遵循中医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从基础教育中的“中医摇篮班”,到专业教育中的“九江早临床班”,再到实习教育中的“医学生师承实习”,近8年来,我校对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融合进行了分层探索,在院校教育中适度融合师承教育,积极探索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想融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仅仅只是尝试性开始,但我们相信在中医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下,这种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若应用推广开来,会获得教育模式的双向共赢。

四、结语

21世纪,中医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目前,中医教育已从传统的以师承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向以院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也正积极地探索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格局。这种新格局在充分发挥院校教育标准化、规模化的人才培养优势的同时,又融入师承教育的重传统、重临床以及因材施教等特点,使二者扬长避短,相互融合。笔者认为,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之中,是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构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提高中医学教育水平,提高中医人才质量的有力方式。随着当代社会对中医的深入认识,中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传播。建立健全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现代视野,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及技能解决临床问题的卓越中医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骥.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9,28(04):1-3,9.

[2]周登峰,关玲.中医教育的思考――中医学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优势互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93-94.

[3]温茂兴.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之比较[J].江苏中医药,2005,26(10):60-62.

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范文6

关键词:行动导向 产学研结合 创新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从2008起,推行以行动导向教学为载体,校企合作教育。现以食品加工专业的《肉制品加工技术》行动导向教学课程改革为例,简述创新人才培养过程。

1、课程的筹划和准备阶段

1.1 调研参观,制定方案

在开课之前,组织教师听讲座,看录像,深入学习有关行动导向教学方面的知识,认真进行调研,参观肉品加工厂,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制定课程的实施计划和方案,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教学模式。

1.2 认真学习,做好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通过学习和研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的思路,对原料肉和各种肉制品的质量检测和各种肉制品的加工工艺等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序化。以典型的加工产品为载体构建了9个学习情境、13个行动导向的任务单元,计划80课时完成。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都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9个学习情境涵盖了传统课程体系的知识点和技能,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全过程为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3 分组教学,精心设计学生用单

为了让学生能有责任感和竞争意识,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课程以企业需求为切入点,以典型的各种产品为载体,围绕学习情境,进行“六步法”、“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例如,08食品加工班共24名学生,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6人,并选出一名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现场教学。

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4 巧妙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引出任务、帮助指导等方式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协作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完成教学目标;并且每组将计划和方案设计以及资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做好整理。

2、课程的实施情况

2.1 创造条件仿真教学

仿照工厂实景,做成一体化实验室,专门设有学习角和和讨论桌,为学生提供资料和课程录像以及教学光盘,为学生的学习、讨论、实践提供了有利场所。每组学生在小组长的明确分工下,按照老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学习、讨论研究,小组抽签回答问题,并且还可以互相问一些资讯单上没有列出的问题,以小组整体分数进行排名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2.2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实施每项学习任务

本人将学生按照基础层次和动手能力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每项工作任务都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设计,每项工作任务完成后,都要进行总结和讲评,对优胜小组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2.3 考核与评价手段多样化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和调整,评价内容包括出勤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设计的计划和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等。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学生自评(10%),小组互评(20%),教师评价(70%)。评价方法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3、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后几点体会

第一,此次教学改革,完全打破了原来教材上的内容,而是完全根据企业和社会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序化,设计教学情境和学习任务,项目内容选材真实,项目任务明确清晰具体。

第二、教学方法上实现了突破。一是一次课一个教学任务和一个训练项目、一个教学目标结果,二是老师边指导边纠偏,学生边操作边改正,讲练学同步,师生互动好,三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四是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和方式完成每个学习任务。

第三、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老师按照任务要求边示范边讲解,边演示,学生一边学一边做,遇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能力的锻炼。

第四、实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实践者的突破。行动导向教学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变了以往老师着急学生不急的状态。当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通过“步骤”和参照所要完成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来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

第五、教师角色转变的突破。教师的任务是做一根“火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心中的光明,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成长。教师的转变还在于自身知识、能力结构方面有大的转变,即转变为设计、组织、管理、监督和协调者、监督学生学习过程,纠正学生学习偏差,评估学生学习结果。

第六、考核和评价多样化的突破。每一项学习任务都对应有一套标准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改变过去单一闭卷和终结性考试的方式,根据课程制定了技能项目的测评和步骤,注重学习过程考核。

第七、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了新突破。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从工厂购买的灌肠机是为工厂大批量生产而制作的,不适合学校教学实践用。

第八、构筑更好的校企合作平台。香溢企业进行班级命名,设立奖学、奖教金,学生统一着装,企业参与教学,将培养优秀学生和优秀员工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香溢模式”。学院还与完达山乳业、米奇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义,校企共同设计课程,密切结合企业岗位特点和要求,在校生中择优选拔学员。企业的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拓宽合作领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