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问题范文1
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对历史的掌握程度。本文在分析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法等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有效性;问题探究
引言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是大多数高中生较为困惑的问题。学生能够学好历史不仅与学生本身有关,还与历史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教师务必要在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以此帮助学生学好历史。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据相关调查显示,高中历史是大多数高中生认为枯燥的学科之一。历史是对前人生活的一种叙述以及评价,学习历史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前人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发展过程的由来。多数学生认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有各个社会阶段涌出的人物英雄事迹、受人唾弃的奸佞小人、神奇而又有趣的科学技术以及表达各个时期世态炎凉的著作等等。但是在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却一笔带过这些让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平淡无奇的语言总会让人觉得无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但是在历史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对历史失去了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二、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因素
1.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时间、天气状况、噪音、空气质量、座位位置等自然环境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情感环境等人文环境。例如,如果将历史教学时间安排在上午的话,此时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记忆力较强,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记得比较牢固;下雨天时,由于这样的天气会让人的心情变得忧郁,所以也不是学习历史的好环境。如果某位同学与历史教师的关系较好的话,有可能因此对历史内容感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历史课堂中,如果教室外面不断地传来噪音,学生会很难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课,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降低。所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众多,教师在安排课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2.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领路人,教师的素质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历史教师自己本身对这门学科存在着排斥的心理,这种心理会或多或少的在课堂中表现出来,使学生也逐渐排斥历史这门学科,不利于学习。当然历史教师本身人格魅力直接关系着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兴趣,它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受历史的乐趣,主动了解更多的知识。充分利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更好的学好历史。
3.学生能力
有些学生因为在课外通过多种途径已经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高中的历史学习中面对这些并不陌生的知识,可以很快的掌握。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可以快速的消化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内容。对于基础与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当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一些难以直接记忆的知识,历史教师应该编好记忆口诀,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学习。这些也为问题探究的实行提供了支持。
三、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并在课下及时掌握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或者安排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让学生提出希望教师改进的地方,最后教师通过以上的这些方法合理的设计教学目标,尽量在满足学生需要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
2.整合教学资源
由于高中历史教材会不时地更新,现阶段已将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组合在内,这会对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的不便,让基础差的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难度增加。针对这一现象,历史教师要将老教材与新教材内容相结合,将教学资源整合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不改变其本质。新课改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材还设置了选修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但是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可以根据这种情况将选修课与必修课进行整合,在轻松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
3.利用问题探究优化教学过程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时,历史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历史电影片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向学生讲述历史;有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示一些图片来帮助学生学习,例如照片,通过这些图片向学生讲述历史知识,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爱国精神。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热情,师生在一起探究中将课堂推向。
四、结语
高中历史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历史教学改革中,积极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齐廷博 王志刚 单位:淄博市般阳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国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2012(1):27.
[2]王淑华.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6).
[3]李炳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10).
高中历史问题范文2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学生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以积极主动的身份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并且积极提问、积极解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说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新课程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倡导“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希望可以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得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培养。在这种新课程改革观念的引导下,积极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就需要适应全新的要求: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去。
二、高中生参与历史教学问题意识的现状
1.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一直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习惯性地以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为主,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常常忽视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一直停留在理解和领会历史知识水平的角度上,不仅仅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还难以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
2.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形成了思维惯性:唯书唯师。简单来讲,就是在学生的思维里,书本和教师是历史课堂的依据。在这样的惯性作用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慢慢消失,也就很少去提问、去参与。这不仅仅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还难以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历史事件。
三、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是束缚问题意识培养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尤为重要。具体来讲,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涉及:其一,积极改变教师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设计中的同时,还要将探究的实践活动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以便构建其自己的知识体系;其二,改变学生的思维惰性,倡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历史,解读历史,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以便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呈现出更加活泼的氛围;其三,倡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使得学生破除对于创新的神秘感,培养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去分析、去研究、去解答历史事件。
2.奠定历史基础知识
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依靠传统观念的改变,还应该奠定历史基础知识,可以说这是促进历史问题意识形成的关键所在。学生能够提出更加有建设性的问题,往往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其前提是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达到一定的层次。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历史事实都不了解,怎么可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比较好的问题。
3.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更多兴趣,并且在和谐的氛围中,敢于表达自己,彰显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环境和条件。对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避免对于学生的提问做出过度的批评或者鼓励,倡导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历史教学实践中去;其二,注重教师教学用语,避免给学生形成刻板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不敢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去;其三,注重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平时生活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以便消除学生的顾虑,以更加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去;其四,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讨论的形式来开展,使得学生以更大的积极性参与进去,激发其问题意识。
4.授予历史提问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授予学生历史提问的技巧,使得学生善于提问。简单来讲,起初学生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下,可以对于历史事件进行提问,随着后期对于历史提问技巧的总结和归纳,可以自主对于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提问。当然,要想完成这样的历程,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教师应该不断改善自己提问的方式,将主动发问的权限交还给学生,以引导发问的方式,实现学生问题策略意识的激发;其二,选择有价值,难度适中的问题来进行引导,规避各种不着边际的发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质疑;其三,掌握发问的时机,在了解学生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历史问题的引导,以便使得学生了解到历史事件发问的规律。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问题依然存在,应该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善和调整,以便培养良好的学生问题意识,为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朝着新课标的方向发展做出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李芳.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2.
高中历史问题范文3
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面与面的相互传授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课堂提问则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有效的提问方法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到极致又能让学生在一问一答中掌握老师传授的精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把握好提问问题的度,又要适时的将要表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问题反馈给学生,这既需要教师加强专业的学习,又需要教师简单精炼的语言。总而言之,课堂提问的有效既需要教师个人能力的加强又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发挥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高中历史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高中历史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多且密,学习高中历史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由于高中历史本身的特点造成很多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应有以下问题
1.1 学生课堂上学习历史积极性不高,对课堂提问丝毫不感兴趣。从事了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曾不止一次的反应说学生在学习历史方面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对于历史课堂上的提问也毫不关心。造成学生历史课堂学习兴趣不足,对于历史课堂的提问毫不关心的原因是多方面。
1.2 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杂且重点不突出。由于高中学习的任务繁重,学生一般习惯于对于系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对于零散的知识掌握能力不足。而高中历史正属于整体框架明显,零散知识较多。由于这些缺陷,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多、问题杂。这样的教学失误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漏掌握。
1.3 教师在教学提问时缺乏和学生互动,缺乏对于学生的鼓励。由于教学方式的弊端,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缺陷。对于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教师会遗漏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同学;对于有发散性的问题的知识点教学可能缺乏引申;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教师可能会忽略鼓励。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高中历史课堂的提问的有效性不足。
2.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对策
为提高课堂的效率,促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掌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
2.1 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应该做足自己的"课下功"。课堂学习的效率高或者低,最主要的是受教学人员的影响。老师在这个过程里扮演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全面准确的掌握教材,能够用简单精炼的语言将教材上所描述的重点问题复述。另外要有引申的知识来拓展自己并且启发学生。
2.2 有效提问应该掌握好"度"。由于高中课堂的时间有限,老师对于设计提问的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教师的提问应该抓住知识点的点和精髓来提问。由于提问的精准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上更加全面和具体,力求做到吃透教材,吃透大纲,设计的问题力求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要能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思考。如人民版教材必修二第四专题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中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就不仅应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互联网的应用来归纳出影响,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对对待网络的态度。
2.3 有效提问应该把握好"机"。"机"是指在有效课堂的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好时机。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有效时机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课堂提问发挥出非常好的效果。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有效时机需要教师切实的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当发现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时,教师需要用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把握课堂提问的有效时机还需教师根据教材重难点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人民版教材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课《》教学重点是的历史意义,这也就必然要在讲述完过程后设计问题探究:是成功还是失败?
把握时机的提问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加深对于所学内容的印象。
2.4 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应该做好语言功,加强自身专业水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教育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提问上能够清晰、准确、简练的将问题反馈给学生,不仅能够使学生准确的把握住课堂学习的重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假如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语言过于复杂,不仅会导致学生对于所学的问题理解模糊而且会造成学生抓不住所学的重点。可见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简单精炼的语言将会给课堂的有效提问加上有效的一笔。
2.5 有效的课堂提问还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教师的教育智慧不仅体现在对教学知识的把握上还具体体现在对学生课堂回答问题上面。对于学生课堂上的回答教师做出及时准确的回应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相互影响。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鼓励和表扬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而且能活跃课堂氛围。
高中历史问题范文4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提问;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141-01
《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勉强牵引,要激励而不是压制,要启发而不是代替。从这段中可见,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课堂提问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更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武器,良好的提问可以起到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的作用,而无效的提问反之则会造成学生的反感,以及对教师期望值的下降。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能够让人通晓先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科,各阶段知识点紧密联系,事件发展都是交替转变而来,环环相扣,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感觉困难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中实施有效的提问就更突显了其本身的重要性。
一、有效提问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历史也可以说是一个故事,关于国内外的人与事,再向学生讲授这些人与事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其所了解的一些经典示例,然后进行提问并设疑,问问学生什么因素导致这件事的发生,因为什么?等等问题,让学生带着一种疑问,好奇走进课堂教学中,为了寻求答案,学生们必然会投入更大关注度和参与度。例如:近代史课例,在讲解这一问题时,教师讲解之前可以提问,有哪位同学对于有所了解的?关于都发了什么事啊?等等问题,有的同学就会回答到耳熟能详的林则徐灭烟事件,并借此教师转而给学生讲述林则徐灭烟的故事,并在讲解过程中逐一设疑,灭烟引起了什么?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要来中国进行烟草活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什么?灭烟运动后有轰轰烈烈的发生了什么运动?等一系列联系紧密的问题,学生听着有趣的故事,但是却越听疑问越多,为了想要追求问题的本源,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必然会投入较大的兴趣与关注度。
2.反馈信息的功能。教学提问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往往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时候,会针对所授知识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进行知识点检验,根据学生构答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问题,及时调控教学过程,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中的问和答,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对所学历史内容掌握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有的放矢,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可以说,有效提问成为了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反馈手段。
3.有效串联组织课堂教学、完成学习目标。科学的提问,可以再坚持旧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新的知识领域,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串联,帮助学生加深课堂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另外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历史知识中的重点难点,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二、历史课堂实施有效提问的原则
1.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度”即提出的问题应难宜适中,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做到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深钻学科理论知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找准问题问题的突破口,提出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尽可能避免一些“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提问要选择适当的时间以及适当的切入点,切记不能“满堂灌”,一问到底形式的提问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扰,并且迫使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合理的控制提问的数量,问题应该要精,要准,能够直接切入主题。。
3.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教学是平等的,学生接受学习的机会也应该是平等的,提问也同样一个道理,问题难度要兼顾优差生两方面因素,兼顾公平性原则,并体现出教师对于差生的关注,防止两极分化加剧,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
三、高中历史课堂实施有效提问例举
1.体验式提问。这种方式的提问,首先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环境,制造相关的背景情节,并将学生引入到所创环境中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当时的事件氛围。如:《美国独立战争》课例,当学生了解了北美人民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知识后,让学生设想一下,假如你身处这种情况下,会设计一种怎样的政治制度,来确保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2.延展式提问。这是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联想创造能力的提问方式,问题都会选择一些开放比较强的问题,答案也不固定,目的在于让学生积极的思考,进行思辨,并通过彼此的分析对比形成最终的结论。如:《法律的起源》课例,在学生基本了解了法律的来源后,我们向学生展示了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起源的不同观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思想家能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呢? ”学生需要从中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与分析,才能总结出答案。可以采用分组的模式,让学生们自己积极找寻答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所学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四、小结
提问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武器”,而想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深钻高中历史知识,并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提出有效的问题,以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问题范文5
【关键词】运用 探究式教学 历史课堂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一理念引导下,探究式教学润雨细无声般地悄然潜入当今课堂并成为时下备受师生青睐和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较之传统的授课方式,它的优点在于关注学生个体学习的能动性,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性,突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合作性。这种教学方式如能在课堂实践中扬其所长,师生从中获益,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无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效果。倘若运用不得要领,仅流于形式,不仅与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要旨相悖离,也不利于推广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因此,为能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上的优越性,让师生能体验到其中的独特之处并从中受惠,笔者结合理论研习的心得和在教学实践中体验谈谈运用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找准探究问题,明确发展方向,实施有效探究
历史书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事件和人物。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每课都要设计探究问题,组织探究活动。笔者认为探究问题的设计应当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1)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教师应从学习者的立场、心理和能力水平着眼设计探究问题才能贴近学情,达到探究效果。问题设计地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考就能脱口而出,这种形同虚设的探究问题学生虽顺利完成但能力水平还停留在原有水平并未得到应有的提高。反之,问题设计地过难或过深,学生利用现有水平绞尽脑汁后仍探求无果,则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言以蔽之,问题设计地过易或过难都不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同时,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是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应该思考的要素,要保证好学生探的过瘾,差学生探得上瘾。(2)能推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发挥学生现有水平,挖掘潜在水平是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而这方面的发挥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过程会得到明显锻炼。作为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时应注意问题的设置要重视通过某种纽带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提升。(3)引导学生从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认识基本的历史规律。中学历史教学仅仅关注学生历史知识的获得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精神的。无论从学生应对考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学生成长的长远发展看,都不应该忽视历史学科实用功能和导向功能。也就是三维目标中所提及的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情感态度教育观的养成。
二、锁定目标任务,小组分工协作,合作中推成果
在教师提供了有效探究问题后,学生的探究过程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问题设计的再优秀,学生的参与过程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教师设计探究问题意图的计划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合理分组,一般一组由3至4个成员组成适宜。成员太少则无法进行深入探究,不利于学生潜力水平开发,成员过多则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小组中没有机会或者不愿展现自己,缺乏参与探究活动热情。确定好合理数量的成员后,由每组学生成员自行分工,明确职责。每位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在组内发挥各自的优势,确保每个人都有展现自我机会。高中生已具有一定质疑能力但容易钻牛角尖,有强烈的叛逆性格但也具备不服输的精神。学生对某个历史问题可能有自己想法和评价标准而与课本或者其他学生的观点相左,在探究活动中难免会出现激烈的争辩。这并不是件坏事,教师若能引导得当,学生将受益匪浅。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人或事都存在争议,原因是受每个人研究角度、所处立场、研究方法等因素所制约。我们应对这种多元化地看待历史持包容态度,这既达到了探究式教学强调的探究、合作、共享成果的要求,也符合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中所倡导的提高创新意识。
三、教师要学会少干预,多观察,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作为教师究竟在探究式教学中扮演何种角色一直是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这关系到教育者本身的课堂价值。笔者认为,教师既不能把自己置身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外,亦不能对学生过多的干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走向这两种极端,很难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归根到底,这还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固然是好现象,可教师忽略了学生也会受已有学习水平的限制导致无法顺利解决问题,低估了教师本身从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学生活动干预过分频繁,甚至“包办”学生探究活动,学生虽能获得结论,却丧失了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独立思考、提升自我的机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从这一角度理解,教师应从探究活动的实际出发,做到收放自如。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多从学生的眼神、表情、讨论氛围等方面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做一位隐形的观察者。但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能及时“显灵”伸以援助之手,做一位“度众”的引导者。新课程理念反复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该也不能肆意剥夺学生的这种权利。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自己的存在。课堂教学本是由教和学两部分构成。只是教要为学所服务。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当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大发展趋势,其中要深究和探讨的话题也绝非以上几点就能囊括。尽管研究角度不一,可大家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即用更好的方式引导学生爱探究、敢探究、能探究,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汲取更多历史养分,收获更多惊喜。
高中历史问题范文6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加强生活化教学;问题
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面临了新情况,为了随之出现的新问题,各个高中历史教师都开始相应的转变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其中显著的代表。由于历史本身具有着特殊性,使得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接触到大量的、涉及到各国方面的历史知识,通过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使得学生对于时间的概念变得模糊,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解。因此,需要科学的分析强化生活化教学手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提高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求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时候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从过去教学结构单一,只能被动的接受、机械性的学习方式中走出,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与此同时,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高中历史知识,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对教师已经按照生活化教学要求整合之后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从而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框架,以此促进学生高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综合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应试目的性极强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然而不难发现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领域还是拥有着较为广泛的生存空间。由于历史教学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记忆的历史事件,对于其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意义等都需要准确的掌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让学生对上述内容进行记忆,忽视了其背后学习的潜在意义,使得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就是只需要记住大量的背诵内容就能够获得高分。不仅如此,大部分的高中历史教师都只注重对学生讲解课本上有的历史知识,对于需要进行补充讲解的知识如果与应试教育没有必然的联系教师就不再进行拓展,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无法构建起知识逻辑框架,进而也就无法具备综合性的历史素养。
2.教学大纲的禁锢
目前我国所有高中开展教学活动时都是以教育部门统一编写的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具有整体性的特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自然以及人文差异都较为显著,因此不同的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不仅如此,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以史为鉴,通过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反思来指导以后的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针对全国各地都采用相同的历史大纲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忽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性,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无法用所学的知识与当地的实际生活现状相结合,也就弱化了历史教学的意义,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历史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入生活中潜在的历史信息,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主动的去查找与主题相关的历史资料,在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与动手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与此同时,对于历史教师来说,还需要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再向学生讲解教材中基础历史知识点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全新的解读。例如,教师在讲解“实业救国”思潮的时候可以与当下的社会时政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对目前社会热点话题的探讨与分析中了解当时人们的想法,然后推导出事件发生的原因,以此为出发点对其实质以及影响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利用互联网以及电视新闻的方式关注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新闻,通过与历史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之后将其与教学内容向结合,在历史课堂上传递给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与深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历史素养,进而促进历史教学的成果最大化。
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由于历史讲述的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所以学生只能够简单的通过历史课本的叙述去了解历史人物与发生的历史事件,课本上直白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吸引力,而且由于篇幅的限制导致学生不能够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反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图片、声音等资料,使得过去的发生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历史课堂再现。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历史知识能够拉近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历史知识。以学习“”这一章节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与此次变法运动相关的历史影视资料,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在后续的课堂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3.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采用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并且理解的教学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师课堂讲解的历史知识,因此需要历史教师有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通常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用精练的语言表达核心的思想,对于生活化教学来说,不仅需要教师能够发音清楚、字正腔圆、言简意赅,还需要教师能够将语言化的历史内容用富有感染力的生活化语言讲解出来。但是,教师在使用生活化教学语言的时候需要避免进入低俗、无营养的语言误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性的历史素养,还能够让学生了个根据当下生活中的知识帮助分析历史问题,进而缩短历史与生活的距离。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既是顺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能力的需要,能够帮助高中历史教育实现其自身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