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教学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思考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教育改革;小学生;教学方式
一.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小学教学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说较为简单,教师对教学内容重视度不高,教学的方式单一,甚至有的过于敷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积极的寻求方式,使教学内容更便于被小学生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就会有所下降,使教学质量降低。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消极对待教学,导致教学方式迟迟得不到更新与提高。
(二)小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较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不能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与学习相比更喜欢玩耍而懒得动脑筋学习。小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更加无法了解学习的用处,加上家长的放任,对于孩子的过度宠爱,学生在家里懒散成为一种习惯,到了学校后很难改正,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对学习更加厌恶,积极性无法提高。
(三)忽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
小学是培养对待许多事物态度的重要阶段,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习内容的讲解,却没有对小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大部分教师教学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得到较高的分数,并没有意识到为了学生日后的学习,应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态度的培养。
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引导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安排学生参与度较高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完成对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还可以使学生更爱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对教材的完全熟悉,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将难懂的部分转化为易懂的方式进行授课,更新学生对教材的认识,降低教材的枯燥性。还可以借鉴其他教材,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三)培养内容和实践结合的能力
虽然小学生面临走向社会的时间还有很久,但也应该逐渐有所渗透,因此教师应该将课本上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学更具有价值,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实践,大部分是来自小学时的学习积累,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将小学学习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的价值。
(四)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也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不仅做到了教学方式上的创新,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
三.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小学教师的能力能否促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教师资源普遍比较缺乏,大多数高校毕业的师范生不屑于在小学任教,在条件较好的城镇勉强可以留住教师资源,但在边远的郊区和落后的农村,生活环境差,很难吸引水平较高的小学教师留任,在这些地区有能力能够支持教学改革的教师更加缺乏。在城镇小学中,有部分有能力的小学教师,但城镇小学目前的制度是终身合作制,教师追求安稳的生活,没有进行改革的动力,对于国家下发的改革要求只是表面上的进行实施,并没有运用创新的思维发掘有助于改革的方式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教学环境,引入竞争的小学教师合同制,鞭策小学教师更加积极的对待教学工作,用切实行动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并且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对于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获得较好成绩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改善边远地区教学环境,吸引高水平教师的加入,全面提升这些地区的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二)小学生能否接受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生对于指令的实施能力有限,在接受教育改革方面也是如此,小学生难以理解教育改革的内涵和意义,就难以对教师作出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实行,甚至可能完全不予执行,只能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讲解进行理解接受,但小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又较差。因此很难顺利接受教育改革。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努力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完成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因为毕竟他们是教育改革的最直接收益者,如果他们了解和正确认识,将这一改革的具体内容当做自己的任务,尽力完成,有利于小学生主动接受教育改革,也有助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社会对小学教育教学是否有足够的支持度
我国的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着重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之下的教育,更重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处在学生生涯中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学习内容都是为了各种考试,最终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孩子将来的生活才能有所保障。国家推行的教育改革,是立足长远做出的改革要求,大部分家长可能难以接受,认为会耽误学生的前途,观念较难转变。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教育改革的宣传力度,不仅要向教师讲解目的以便于改革实施,更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们真正理解改革的目的作用和益处,尽全力争取家长们对教育改革的支持,只有让家长真正接受和了解,才能支持国家和学校的工作,使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实施。
结语
小学教育教学还存在许多阻碍和困难,更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等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的配合,才有可能使教育改革发挥其最大的积极作用。在改革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解决措施加以改正,使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国家转型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胡金苗.小学教育改革之我见[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14.
[2]王均.关于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
教育教学思考范文2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育;思想重视;体验实践;有效教学模式
小学品德学科是以引导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但当前品德学科作为一门弱势学科,其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诸多原因使我们的教学实际常常偏离或者违背这一目标理念。如何才能使品德教育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只有社会重视、国家重视,地方教育才会重视。地方教育重视了,才会有教育局、校领导实实在在的重视。现实生活中,学校、教师的不重视,形成了学生对这门“副科”的漠视与冷淡。不管是小考、中考还是大考,在家长的眼里,“数理化”永远是第一位的;重点中学招生时,考的内容也只有语数外。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大气候”“大环境”,才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二、结合实际,让品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进行热爱历史、热爱家乡的教育。现在很多孩子学习的目的就是考上大学,走出家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如在教六年级上册的《身边的变化》一课时,我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对购物粮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使孩子们了解了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品德与社会课结合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以说教为主的品德教育是那么枯燥、乏味,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探索出了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 明理激情导行
如在教《从一滴水说起》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缺水的感受,体会到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紧接着我呈现出一系列的数字、图表和案例,说明我国是个“贫水国”,激起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忧患意识。然后我再用一组组鲜明的图片和文字揭示出我国水资源浪费的惊人现状,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对不对”,并再“旁敲侧击”地激情诉说,学生对这样的行为更加义愤填膺,进而顺理成章地提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口号。学生在评价这些行为的同时也明白了:在物资不再匮乏的今天,节约不仅节省了钱,也保护了资源;节约不仅是美德更是责任。其间,教师的激情渲染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更达到了明理导行的目的。
2. 合作讨论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学生非常感兴趣。如在教三年级上册《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一课时,我首先让他们小组合作讨论“别人为什么学得这样好”,肯定别人和自己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接着再推选代表发言,说说别人比自己好的值得学习的经验,目的是让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合作讨论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际能力,又让他们都能健康、健全地发展。
3. 角色表演
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向生活“取经”,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低中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表演形式,课后还经常围在一起继续“表演”……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收到的效果自然就好。
这就是我在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当然,小学品德教育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就能解决它。让我们的品德教育真真正正地走进课堂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教育教学思考范文3
应试教育的影响冲击体育教育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学校领导和教师还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未能得到与其它学科同等的重视。人们评价学校体育工作还局限于以运动竞赛和体育中考高考成绩为标准。在这种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体育教育教学,单纯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的。只重视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而忽视获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少数学生的选拔,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只重视眼前的短期教学效果,而忽视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在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上出现考什么就教什么,选用教材简单、重复、单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停留在低水平无意义重复阶段。
二、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现存问题的探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特征。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育教学应积极应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现阶段的实际,积极推行体育素质教育。我们认为要解决体育教育教学中现存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1.首先是转变体育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教育。
2.对现行的体育课程、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合理选配教材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注意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多种潜在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3.改革体育成绩考核和评价方法。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素养是关键。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日常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执行者与组织者。体育教师要忠于人民教育和体育事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根据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研究体育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培养出适合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师资。同时建立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制度。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校体育理论、体育课程教材所涉及的新内容及相关学科的新成果来武装体育教师。
教育教学思考范文4
对照发达国家高校教育发现,我国高校的学术交流远不仅他们活跃和频繁.在学术交流中,不同的观点和流派互相碰撞和融合,最终达到推动学术和思想的飞速进步,继而实现推动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目的,也为大学生提升学术水平、活跃思维、开阔视野、提升创造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但是,当前我国可以真正达到学术思想活跃、频繁学术交流的高校很少.相当一部分院校只是满足在立足一方或某一个特长的领域,很少去主动借鉴另的高校先进思想,对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不重视.
教学方法和体制不能适应教育发展
当前,我国的高校教学模式采用的都是学年制,学生完成了规定的学习考试合格后才能毕业.这一教学制度能满足以前高校的教学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模式也暴露出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其教学的计划没有灵活的伸缩性.计划制定以后一般不予改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内学业,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时间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其次,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可选择.学生进入高校后,其专业已经确定,只能按照专业设置的科目还学习,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非本专业课程才不能得到学习,现有的专业课程有些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或者设置层次不合理.再次,教学考核方法和教学方式单一.高校一般都是通过期末考试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水平,这一模式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一些高校的教学方式也略显单一,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适应不了现代高校教学,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创造力,不能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成为了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当前,一些高校因为硬件条件或者缺乏人才等多种因素,导致无法实施这一教学方法.而近年的高校扩招也会带来一系列隐患问题,与数量增多的学生相配套的硬件和师资力量还没有及时跟上。
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1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更新教育理念,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紧密相连的,不能一味的只追求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模式,其致力于打造全面完整的人才,即拥有宏大眼光和见识,有博雅的精神、优美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素质教育使得大学生不仅在专业方面有特长,而且在身心品格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高校应着力于更新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到一个重要高度,与专业课同时进行.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素质教育,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成功人才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设置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组;结合国内国际重大时事热点,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讨论;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2更新思维眼光,增强学术沟通与交流
高校高等教育要持续发展,拥有丰富的学术思维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应更新思维眼光,丢掉“立足自我”、“守住一门特长”等思想,把眼光放远,学习世界其它发达国家名高校的长处,积极主动的增加学术沟通和交流,营造一个好的学术氛围.高校应将国际化教育摆上教育教学改革的长远目标议程,转化思想,借鉴学习别国名高校的办学方法,为我所用以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质量,拓展办学的途径,提升问题实力.首先要对高校的人事结构进行改革,摈弃官本位的思想,高度重视学校的主体教师,提升他们的福利待遇,设置关键岗位人才津贴,这是高校迈出国际化的重要措施.其次,要在高校专业课程上做以调整和改革.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与国外很多大学相差较大,很多国外名校之所以能吸引别国优秀大学生,是因为他们可以积极与时代相呼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我国应借鉴学习他们设置课程的优点,把那些能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思维能力等课程重视起来,使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早日实现.
3更新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3.1改革考试制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高校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节点就是考试,针对高校存在的一味重视专业课知识性的考试现象,应改革考试制度,建立起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平时的综合表现记录在册,期末的考试只作为综合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时,评价体系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等环节,力争给学生一个全面真实的综合评价.
3.2融合学科,参与实践,创新教育.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越来越重视跨专业研究及新兴的边缘学科发展.高校在现行的分专业条件下,专业课程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同时对那些不在本专业逻辑体系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排他性,学生们也就很难涉猎到专业之外的知识,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在融合学科上下功夫,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同时,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建设高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学生的实践训练和教育为主,可组织科研教学、技术服务与培训等多功能的教学场所,提升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直观了解和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提升教学效益.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等技术因为传递速度快、内容更新快、图文声影并茂、形式活泼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积极性.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虚拟教学的目的,模拟出学生们无法感知或者看到的效果,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高校在高等教育教学手段上,应创新方法手段,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方法,提升教育效能,发挥出其在高校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及目标不同,寻求适合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味的追求多媒体教学,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生自主的活动方式,教师可以和学生间进行对话交流,讨论思考,通力协作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教育教学思考范文5
LIAO Jin-quan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In China,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rted later and still is in the developing and researching of the education thought and teaching patterns. We need the foreig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patterns to improve us the level of teaching. The “dual-track system” of Germany is well-known as one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patter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common teaching methods of this “dual-track system”, and also produces some positive opinions.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dual-track system; pedagogy; reflections
1 引言
所谓“双元制”,是指青少年主要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1]。它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是能有效将学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一学年主要在职业学校集中学习职业基础课和文化课,同时从职业类别中选择职业学习内容;第二学年进入所选职业领域的专业实践训练;第三学年则向特定职业(专业)深化。其在企业接受培训和在学校进行学习的时间比一般为2∶1。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一方面既保持了传统“师傅带徒弟”式技能学习的直接性和有效性,又克服了传统的技能学习的随意性及理论知识缺乏的弱点;另一方面是能使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克服了学校因闭门办学而与企业要求脱节的情况,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2]。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双元”有两层意思:一是体现在学员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另外还体现在两种不同的法律依据和两个不同的主管单位上,即企业的职业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主要遵守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法律,包括《职业教育法》、《职业培训条例》、《企业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劳动法》等等,而职业学校的教学则由各州进行管理,受州颁布的学校法规约束,如《学校法》、《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框架协议》等[3]。
2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
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而响誉全球,也倍受我国政府和教育界推崇。在此背景下于2009年5月22~28日,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在成都联合举办了“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及教学质量管理”培训班,主要由德国职业教育家托马斯.胡格讲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学习,对其中一些主要教学方法有了肤浅的认识,在此作如下介绍,以抛砖引玉。
2.1 处理文字法
方法描述为:教学内容阅读并标注小组讨论。即教师给出教材中某部分内容让学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用指定的记号笔标注关键词和主要内容,时间到达后,学生按小组讨论,相互介绍关键词并复述文字大意。
这种方法主要训练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处理能力。相比之下,教师在教学中更关心学生处理文字的能力而不是最终结果,因为有了能力就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胡格先生认为教师不是教学生专业,而是培养学生能力。这不是说专业目标不重要,而是能力培养更重要。
2.2 旋转木马法
方法描述为:教学内容阅读并标注交流总结。即教师给出教材中某部分内容让学生阅读理解,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用指定的记号笔标注关键词和主要内容,时间到达后,学生在教室内将椅子围成内外2个圆圈,这样学生也就围成了内外2个圈并相对而坐,如果内外圈学生人数不配对,也可外圈的2个学生与内圈的1个学生相对而坐,相对的学生以交头接耳形式两两复述关键词和主要内容。由于教室里同时有许多人在讲,所以内外圈的学生应尽可能靠近些,并且倾听的学生必须努力听对面同学复述。根据文字内容和学生交流水平,交流时间为3~7分钟。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观察哪一对伙伴交流完了,交流完毕的人应保持沉默,直到下一步游戏开始,如果有较多对伙伴交流完毕,教师就会发出口令,让内圈的同学逆时针旋转一个位置,外圈的同学则顺时针旋转一个位置,学生面对新的交流对象再次利用交头接耳法两两复述相关内容,时间与上一轮大致一样。根据学生要求,可以相同方法继续处理未解决的问题。最后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
除与处理文字法相同作用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内外圈学生可如同旋转木马一样任意错动,每次的错动都使学生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交流结果自然也不一样,起到了“兼听则明”的作用,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其间,教师应注意观察讨论情况,控制交流时间,也可参与学生交流。
旋转木马法的特点是内外环学生直接1对1滚动交流,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而传统的提问教法,最多2~3人直接参与交流,而且往往限于师生间的直接交流。
在我国,因为人多教室空间有限,运用这种方法时,可选择站成两排而不是两圈,也可在教室随机调换学生座位,应因地制宜。
2.3 魔法盒子教学法
方法描述为:魔法盒子描述作图
情况一:讲台上放一个事先装有实物的不透明盒子,随机叫一学生上去用手摸,将摸到的实物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实物是一个水龙头,他不能说“这是一个水龙头”,只能用语言描述其形状、长度、厚度、管径、有无弯曲、开孔情况、材质等等。其余学生则根据他的描述在指定白纸上画出该实物,且不准观察临近同学的结果。
情况二:在上述盒子内事先放置一张图纸,讲台上的学生从盒子内取出图纸(图纸上的内容只有他能看清),并把看到的情况描述出来,但他不能直接说图纸上内容的名称,只能说“图纸的最上面是一条从左上到右下的斜线,它与水平线的夹角大约40°,长约8cm,斜线的下端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长约10cm、宽约6cm的矩形,矩形的右上角与斜线的右下端点重合……”等等。其余学生在指定白纸上画出他所描述的图画,且不得观察临近同学的结果。
认真观察、准确描述和正确理解对于职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上述例子中学生所画的结果虽然五花八门并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但它很好地训练了学生这几种能力。这也告诉我们,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问学生听懂没有,关键要看他们做得怎样。
2.4寻找逻辑关系法
寻找逻辑关系法又叫“构建结构技术法”。方法描述为:教学内容阅读小组讨论制作海报张贴海报评价。即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主要以小组形式)将学过的核心关键词和图片摘录在卡片上(如果学生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比如该方法使用初期,也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关键词卡片)。如果这些关键词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则可试着让他们找出大家都选用的概念和图形剪辑,然后叫各小组学生用这些共同概念和图形按结构组合,以便能看清哪些概念和图形是一组的,并将最终结果以海报形式张贴在各小组的展板上(他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展板)。海报制作张贴完成后,小组间成绩比较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在教室内到处观察其他小组建立的结构,如有不明白处,由相应小组解释,并互换意见。教师不能从谁的答案最好来比较,而是关心这是如何建立的,是否有错,并注意对每个小组进行表扬。这些图形要在教室内挂上一段时间。
该法的好处在于可将语言难以表述清楚和难以理解的知识视觉化,使之一目了然,比如设备结构的复杂关系;所有人都在处理同样的概念,这些概念是由学生自己找出来的,通过构建结构技术,给了每个学生独立理解消化学习内容的机会,并且记住它;学生通过对不同结构的相互比较,能够打开不同的思维模式。
注意,由于构建结构技术的结果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工作或学习技术,所以没有唯一答案。教师也不要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学生,但可将自己的答案以和学生同样的方法作为额外补充供学生讨论。
笔者认为,该法用于知识的归纳总结很合适。
2.5关键词卡片法
方法描述为:关键词卡片描述补充评价。即上课开始时,教师拿出写有上节课相关内容关键词的若干张卡片叫学生随机抽取。抽中的学生依次用语言复述或解释关键词所包含的内容,不完善处,其他学生可作补充。学生回答后会得到一个小礼物。
该法主要被用于复习上堂课内容并引入新课题。
2.6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整体行动,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行动导向”有多种模式,如项目教学、引导文教学、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其中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最主要的模式[2]。这里以项目教学法作介绍。
2.6.1方法描述
获取信息 计划 决策 实施 控制 评价。
获取信息:学生自己寻求办法或与教师商谈了解任务或问题情况和必要的工作技巧。训练了学生独立行动的能力。
制订计划:学生独立或与其他同学共同制订解决任务的方案,也可与教师商谈。训练了学生分析思考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做出决策:学生必须向其他同学和教师介绍其计划成果与信息成果。目的是确保准确无误的工作程序。
实施:学生利用新学到的知识去实施方案。这样可提高工作成效。
控制:学生比较期望值与实际值,并考虑结果。这样可及时有效地对工作情况进行监控和调整。
评价:学生向教师和同学评价分析自己的成果。这样可从错误中得到学习。
注意,在上述六个步骤中,教师只在“决策”和“评价”阶段必须适度参与,其他阶段主要进行观察,即便学生出现错误也不管,除非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其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挥创造性思维,即使出现错误也要知道的确错了,并从错误中学到正确知识,好比2岁小孩跑步下坡路时,你怎么提醒“小心摔倒”他都不会明白跑的后果,只有他真的摔倒并摔疼之后才知道,并从此注意这个问题。
胡格先生说,我们讲得越多,可能学生学得就越少。比如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的解决办法可能有八九种,并且每种方法都有道理,如果教师直接讲,可能很难讲这么多方法。
2.6.2能力要求
比如要求学生做一个压床,为了能制造这个机械系统,他必须具备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压床数量、原料、表面处理等)、读懂图纸、计划工作、掌握生产方法(通过钻孔、铣削制造零件等)以及检查、安装、调试、控制、引入新想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正确使用机器、善于与人沟通等能力。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地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6.3制作说明
其一,以5种不同颜色在给定图纸上标出压床的不同部位,学生按这5种颜色分5步实施。
其二,5种颜色分出了5个技术等级和能力层次,学生必须由浅入深逐步实现高能力的培养。
其三,加工第一部分时可以出错,加工第二部分起就不许出错。
其四,压床的制作任务中,包含了数学、英语、经济学等多种知识,没有课程(专业)之分。
注意,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比如加工某工件时该怎么夹,教师当然知道,但就是不能告诉学生,应让他们自己寻求解决方法。就像我们到驾校学开车,如果只是教练讲要领而不让我们去操作,或者只是教练自己操作所带来的后果一样。
3 教师的任务
德国的职业教育十分强调行动导向的自主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难看出,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重心都是学生自学,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完全自学的能力,教师在与不在学生都一样自觉学习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担负的是特别引导和咨询的任务,即不是去限制、管束学生或体现出比学生知道得更多,而是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给他们指出学习的机会,尽可能使学生能胜任真实的工作。
当然,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但胡格先生认为,这不是学生的错,此时教师和学习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这些错误变成学生学习的机会。
胡格先生强调“学生必须自己学习,学习可能是困难的、费力的,但在任何情况下,学习都是自己的事情。”
4 问题思考
从德国职业教育对其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可以证明,“双元制”模式和上述各种教学方法无容置疑地属于当今世界一流的职教模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非常必要学习“双元制”职教模式。但我国国情不一样,难以在现有机制下取得理想效果,学习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探索,主要在于以下原因:
4.1教学针对性差
德国执行的是学生以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训练为主(一般每周3~4天),少部分时间(一般每周1~2天)在职业学校接受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职业教育形式,因此在学校接受的理论知识较少且具强烈的针对性。在我国,学校理论教育与企业技能训练所占的时间比则远远超过1:2,职业学校灌输的理论知识相比德国要多得多,但相当一部分知识的应用机会或实用价值都不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职教色彩不浓,几乎都是普通本科的简单压缩和削减,职教效果难以达到。因此我们要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
4.2学生职业素质基础差
据胡格先生介绍,他们一个28人的教学班,学员分别来自20个不同企业,而我们的学生都来自中学,且绝大部分还来自普通中学,职业素质基础相差太远,难以在短暂的技能训练期内达到理想的技能水平。为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初、中级职业教育。
4.3教学效率的认知落后
在现有的教学体制和社会背景下,我们10分钟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按照德国模式教学法可能要3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由于我国传统的观念是教师应将相关知识尽可能多传授给学生,如果照搬德国模式,教师不但完不成教学“任务”,还很可能招致学生和家长的反对。所以我们应大力宣传发达国家先进的职教理念,摒弃落后的传统意思。
4.4不同教学方法工作量悬殊
用上述方法教学,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师生双方的工作量都将远比传统教法要大,教师的难度主要在课程设计、教案制作、对内容涉及实际情况的熟悉与教学评价,学生主要在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上。笔者认为,就目前我们这种师资和生源,师生都可能难以适应,简单的推广会有较大难度,因此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国情不断探索创新。
4.5现有教学时间模块过短
我国采用的是45分钟一节课,若采用上述职教方法,必须有更大的时间模块才能有效实施教学。比如本次培训中,某职业院校组织旅游专业师生以角色扮演教学法进行了现场授课,内容是模拟航班上乘务人员为旅客倒水时弄脏旅客衣服和小孩哭闹两种情况时的应对措施,整个教学大约用去50分钟。大家感觉其效果已经很好了,但胡格先生点评时说,要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起码需要3倍这样的时间!为此,我们需要探索更为合理的时间模块。
4.6学生学习心态欠佳
如前所提,德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员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两种身份,并且学徒身份要重得多。这样的学生在学校主动学习的比例应该较大,他们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因为不自觉努力地学习,就意味着完不成过几天就要接受的教学任务(如上述的压床制作、企业技能训练或培训),甚至可能在将来因此被企业解雇而失业。因此其学习应该是自觉的、快乐的,因为没有其它因素“迫使”其学习,完全出自自身需要。
而我国现实的职教对象基本都来自没有一线工作经历的中学生,并且他们往往是因为没有升入理想的学校而“委屈”地进入职业学校的,他们有明显的失落感,加上考试带来的压力,其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我要通过考试,不然要补考”,较少考虑是在为自己今后工作得更好而学习,因此他们害怕考试而又不得不“对付”考试,而且相当一部分把考60分定为最求目标,缺乏正确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心情处于压抑状态的较多,自然难以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
为此,笔者斗胆设想:改革职业教育的考试方式甚至取消考试制度,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社会)接轨,切实解决学而无用、用而不学等诸多弊端。
其一、对于改革考试方式,其方法可以是企业(如实训基地)根据该专业领域的现实情况组织考试各项工作,考试内容可以是理论的、实际操作的、也可以是两者结合的,而职业学校只负责理论教学。
其二、对于取消考试制度,只要学生其它方面合格,两年半(或者一年半、两年)之后就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表明其接受了相应的职业教育,之后半年(或一年半、一年)内,结业的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如果全国都这样执行,也不愁企业不签),作为企业员工(而非准员工)在真实的岗位上接受真实的技能训练,学生在半年(或一年半、一年)以后的某个时候通过岗位考核合格了,就由企业给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具书面材料,再由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学校发给学生毕业证书。如果企业一直不出具合格证,则这样的学生不但长期领不到毕业证书,而且可能面临失业危险。
上述组织考试或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的企业应通过国家资格评估获取相应资质,国家按照相关标准(比如培训人数和时间)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在这样的体制下,可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从根本上杜绝学生考试作弊、教师有意无意泄露考题、判卷不公等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弊端,与此同时,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一并交由社会评判了,其好处不言而喻。
教育教学思考范文6
一、农村品德学科教育的问题
1.脱离社会生活的教学过程
虽然品德这门学科在农村还是有固定的专业老师来讲解的,但是很多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讲课,并没有结合实际,并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给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正确指导。教材反映的是关于品德这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而教师需要做的是将教材与现实结合,立足于社会现状,让小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特点,适应社会生活。
2.严重滞后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汲取知识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课本上的很多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将小学生认为枯燥无味东西的转换成可以引起他们兴趣的真正技能。大多数的品德老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授课,很难让学生真正地学到课本所传达的主要思想。对于品德这门学科,有时候少不了让学生进入社会,做一些调查或者实践活动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困在教室,没有任何近距离接触社会的机会。
3.教学规律混乱
品德与社会要切实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社会,不要把教师的逻辑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他们有自己的逻辑思维,有自己认识社会的独特方式。互动是讲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让学生加入课堂就要联系起他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让同学积极发言分享,不仅让学生加入到课堂当中,也加入社会生活中,因此混乱的教学规律非常影响课堂的互动性。
规律的混乱还体现在教师讲课的方式,有的教师单纯是在看图讲故事,有的老师将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没有学生发言环节,也没有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缺少了发现问题的好奇心,也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动力。在学生真正遇到社会上的难题的时候,没有实践能力去解决,逃避问题致使问题变大,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4.重视度不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还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包括家长在内对于品德的教育教学都不是很重视,学校将大多数的骨干老师或者有能力的人才全都分配到其他学科,对于品德只是少部分教师在授课,再加上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很明确,让本来就不感兴趣的学生抓不到重点,更学不到真正受用的内容。最后的局面就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学生为了考试而上课,真正的品德这门学科的价值被完全忽略。
5.评价机制不科学
应试教育在中国实行太多年,这种观念早已经深深扎进每一个中国人心里,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学校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一张考试卷,一个分数。这样的机制非常不科学,这种现象在低年级中最为常见,学生的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试卷只是其中一项测试依据,而不代表这个学生的整体能力。有的学生是实践型人才,却因为文化课分数低而被忽略。所以需要从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从平时的习惯、态度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中对该学生的品德学科进行打分。努力摆脱已经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将结果的地位降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二、理想教研的具体实现
1.树立一种新的理念
就像一种软实力一样,教育部门专业人员的教育理念,就是该学校的教育软实力,创新的又切实际的教育理念能够帮助品德学科改革的全面实施,从最基础的切点入手。首先就是教育人员要清楚自己在教什么,自己需要向逻辑能力不是很强的小学生传授什么知识,自己应该怎样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拒绝被动地应付工作,而屈服于应试教育,身为培育祖国未来的员工,教职人员有必要积极地提出教学创新意识,帮助品德学科教学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确立第二个新目标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同时这又是品德这门学科教学的目标。学校的教育体系完整性由各个学科共同实现,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小学生从小就培养成优良的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品德不单单是给学生讲课本,举例子,而应将实际生活中的事情与品德联系在一起,同时还应该伴随着其他思想的宣传,比如法制教育、文化教育普及、历史掌握状况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个性也会得到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在制定课件时也能提升自己对于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工作能力。
3.组建新的团体
不断地扩大教师队伍,提升品德这门学科的师资力量,选取有经验的教师对小学生授课。同时教育部T和学校应该支持教师开展有关品德与社会的调研活动,并尽最大能力予以帮助。公正地调整教育重心,最好是成立一支综合教研组,通过教研组的教研反映的调查结果,给学生最全面的最准确的情况分析数据,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和趋势。相关的调研活动可以不要开展得那么频繁,但是一旦有进行调研的想法,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各种意外情况都有解决措施,再进行调研工作。
4.教学过程要灵活
因为课本上的知识难免抽象,使得很多小学生认为品德课枯燥乏味,这是就需要将讲课的内容变得更加灵活,使小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可以将课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就是老师讲解,其次是学生理解、体验过程,最后是学生分享。事实上,分享过程也就是思考过程,灵活的授课方式,有助于学生将自身的生活与品德结合在一起,这样才会从课堂上学到真正受益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