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近视眼的预防知识

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1

在这儿,我来给大家讲一讲近视是怎样形成的,以便及早的预防和控制。

一、长期从事近距离者,连续工作时间不宜太长,应每隔40-50分钟。闭眼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防止眼睛过度疲劳,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连续看书或写字不应超过半个小时,三年级以后每节课不应超过50分钟。以防视力疲劳。

二、阅读或书写,应保持正确姿势,桌椅高低要适合,眼与读物之间,保持一尺远的距离。

三、阅读时要做到,不躺着看书,不连续长时间看书,不趴在桌子上看书,不看字体太小或印刷不清的书报。

四、学习或工作的场所,光线不要太强或太暗,用电灯照明,如25瓦灯泡,灯与书本距离不宜超过半米。若距离是一米远,就需要60瓦的灯泡了。灯光应在左前方避免妨碍视线。灯泡上最好有罩以免光线刺激眼睛。

五、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预防近视眼的一项积极措施。

六、平时要注意用眼卫生,如有沙眼及其它炎症,应积极进行治疗。

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2

【关键词】煤矿岩巷;炮掘工艺;炮眼布置方式;改进

1、引言

随着淮南矿区及全国煤矿对瓦斯治理的高度重视,一面四巷的布置方式在各大矿井普遍推广应用,大大增加了岩巷工程的掘进量,工作面的准备时间也大幅提高,采掘衔接紧张的问题日益明显。由于煤巷掘进机械化技术及设备的高度成熟,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则是要进一步提高岩巷的掘进速度。目前,我国岩巷掘进中最普遍使用的仍是钻眼爆破破岩,即炮掘工艺,而正确的炮眼布置方式则是取得良好爆破效果的前提。因此,本文对煤矿岩巷炮掘工艺的炮眼布置方式进行探讨,并针对丁集煤矿现有的炮眼布置方式提出了改进措施。

2、炮眼布置方式及原则

炮眼必须根据岩石性质、巷道断面形状以及所使用的炸药等影响因素合理布置,并科学计算出各类炮眼的装药量才能获得良好的爆破效果。

2.1掏槽眼的布置方法及原则

掏槽眼最基本的布置方法为斜眼掏槽法和直眼掏槽法。

1)斜眼掏槽法

这种掏槽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自由面,掏槽面积较大,但倾斜炮眼深度受到巷道断面尺寸的限制。在岩巷掘进中常使用锥形掏槽和垂直楔形掏槽。

2)直眼掏槽法

这种掏槽方法的特点:所有掏槽眼都垂直于工作面,彼此间距较小,且严格保持平行;留下不装药的空眼,作为装药槽眼爆破时的自由面;槽眼的深度不受巷道断面大小的限制,可以进行深孔爆破;一般不宜在松软岩石和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巷道中使用。

在直眼掏槽法中,空眼一般要比装药槽眼加深200mm左右。为了加强槽腔的抛碴作用,空眼也可加深500mm左右,以便在加深的炮眼底部装填1~2卷炸药,待其他槽眼爆炸后再爆。这种仅眼底装少量炸药的炮眼称为半空眼。大直径空眼是用重型凿岩机与大直径钻头打凿的,但一般多用2~3个相互靠近的普通直径炮眼替代,也可获得良好的爆破效果。

2.2其他炮眼的布置原则

辅助眼的布置原则是充分利用掏槽眼所创造的自由面,最大限度的爆破岩石。一般辅助眼的间距为400~800mm,炮眼方向基本上垂直于工作面,要布置均匀,以每一炮眼的最小抵抗线近似相等为原则,以使崩落下的岩石块度大小适中,便于装岩工作。

周边眼的布置是控制巷道成型的关键,其眼口中心应布置在巷道设计掘进断面的轮廓线上,眼底应稍向轮廓线偏斜,一般不超过100~150mm,便于在下循环打眼时钻机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同时尽量减少超挖量。目前掘进使用直径为40mm左右的炮眼,眼距为400~600mm。

3、炮眼布置方式改进措施

3.1工程概况

2013年1月,丁集矿开拓103队进入西一13-1皮带机大巷进行施工,采用炮掘工艺。根据地质预测报告及开拓要求,掘进工作面设计工程量262m,方位345°、3‰上坡施工,断面5.4m×4.5m,采用锚索网进行支护。

工作面岩石坚硬,硬度f>7,无裂隙和弱面,工作面每炮进尺不大于800mm。由于放下的岩块尺寸过大,最大直径大于800mm,需人工用大硾破碎,否则无法从皮带打运,严重影响了工作面进尺。

3.2问题分析

掘进工作面原有的炮眼布置方式如图3-1所示。由图可知,掏槽眼只有一层,由于岩石坚硬,破坏力明显不足,岩石外抛力不足,造成掏槽效果差。此外,当掏槽眼角度控制在75°,使用长2.2m的钻杆进行钻孔时,掏槽眼与直眼的间距大于900mm。掏槽眼爆破后,直眼炸药在眼底爆破抵抗线过大,不能对岩石行成有效剥落,使得后续爆破效果差。

3.3炮眼布置改进措施

通过对图纸和现场观察和分析,决定将一层掏槽眼改进为二层掏槽眼,并且在巷中垂直布置一排空眼,以增大自由面,如图3-2所示。第一层掏槽眼角度75°,第二层掏槽眼82°。实施此改进措施可实现以下效果:

1)保证掏槽眼与直眼间眼底间距不大于400mm,第一层掏槽眼爆破后,第二层掏槽眼的眼底自由面不大于400mm;

2)减小崩落矸石的块度,防止爆破后大块矸石的出现;

3)第二层掏槽眼的角度可以保证槽眼的外抛效果,保证直眼的剥落效果;

4)掏槽眼中间布置的空眼可以增加自由面,增加破坏力并防止在掏槽眼内形成大矸石。

3.4效果检验

通过对炮眼布置方式的优化,在实施改进后的炮眼布置方式后,开拓103队每炮进尺都可达到1.7m以上,并且没有直径大于400mm的矸石出现,不需要人工破矸。在提高了进尺效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排矸效率。

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3

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实验的要求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一、喷泉实验成功的条件及装置的改进

当挤出胶头滴管内的少量水后,喷泉现象就随即产生.其原理就是利用大量氨在少量水中的溶解,使烧瓶内的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产生足够大的压强差,从而形成了喷泉.

在中学化学中,某些物质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时有气体产生,使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增大,这就为我们设计新的喷泉实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利用化学反应设计喷泉实验.当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时,喷泉实验的装置可设计成如下图所示:

二、倒吸现象的预防

倒吸现象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这是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加热的不均匀或某种气体的溶解造成装置内气体压强降低,从而产生倒吸现象,其本质原因与喷泉现象相同.为了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向装置内补充气体,以消除压强差,这是预防倒吸现象发生的重要思想方法.通常采用的措施是在实验装置的适当位置安装如图6的防倒吸装置(当然还有其它的合理装置),如果进入的空气会与装置内的气体发生反应或影响所制取的气体的纯度,则可选用图7的防倒吸装置.当装置内压强减小时,空气会及时向装置内补充,使压强差得以消除,从而避免倒吸现象的发生.

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腹部外科的复杂手术之一。虽然围手术期病死率在大的医疗中心已降至5%以下,但由于其操作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可高达40%~50%[1]。其中胰瘘(pancreaticfistula,PF)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其相关的病死率高达20%~40%,是导致PD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探讨PD术后胰瘘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PD术后胰瘘发生相关因素

目前公认的防止PD术后胰瘘最重要的因素是胰肠吻合时技术上的娴熟精细及外科医师具有施行该手术的经验。Yeo等[2]通过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PD术后胰瘘发生率与外科医师行PD手术的例数呈明显相关性。

影响胰瘘的危险因素还包括一般性因素(年龄、性别、合并黄疸、营养不良等)、疾病因素(病理诊断、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残余胰腺外分泌情况等)及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手术切除方式、胰肠吻合方式、术中失血量等)。随着生长抑素类药物的发展,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也被近年文献列为影响胰瘘的相关因素。Yeo等[3]报道12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3例胰腺质硬无一例出现胰瘘,而胰腺质软胰瘘率达25%(19/75),认为胰瘘发生与残余胰腺质地存在密切关系。Hosotani报道的16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率11%(17/161),认为吻合方式、胰管直径及胰腺质地均为胰瘘的危险因素[5]。也有研究认为男性、术前

合并黄疸、肌酐清除率异常及术中失血量、年龄>70岁亦为胰瘘的危险因素。

2 胰腺残端的处理

2.1 胰肠吻合方法的改进 为了预防术后胰瘘,已有种类繁多的胰肠吻合方法应用于临床,但至今尚未就胰肠吻合最安全的方法达成一致的意见,争论的焦点主要有吻合的部位(空肠或胃)、类型(胰管对黏膜或套入式)及胰管内放置支撑与否。

胰腺空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典的重建方式。胰腺残端和空肠之间的吻合方式主要有两种: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端端套入式吻合。早在20世纪80年代,比较胰管黏膜吻合和套入式吻合的研究,并没有发现两者在胰瘘率上的不同。在近10多年一些非随机的研究说明,胰管黏膜吻合比起套入式吻合有更低的胰瘘率。Tsuji等[6]研究发现,连续性胰管黏膜吻合比起套入式吻合和间断胰管黏膜吻合胰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Marcus等发现在胰管扩张和胰腺纤维化的低危患者中,胰管黏膜吻合的胰瘘率较低,而在胰管较小胰腺实质较软的高危患者中,端端套入式吻合更安全。何种吻合方式更优越,最终需要一个前瞻性的随机实验来证明,同时在设计这项研究时需要根据患者发生胰瘘的危险性来分组。

Papadimitriou等[7]回顾了105例采用失功能的空肠袢与胰腺残端吻合的患者,术后都没有出现胰瘘,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使PD术更安全。但是这些研究都尚未将该方法与传统的重建方式进行比较,缺乏PD术后使用失功能肠袢来进行胰肠吻合的随机研究。Okamoto等[8]报道了一种“胰管造瘘”的胰肠吻合方法,本方法用一个胰管支撑管做外引流,而不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实际上不是一种真正的吻合,将该方法运用于162例患者,胰瘘率为3%,无死亡患者。1996年以来彭淑牖等[9]首创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并报道在105例患者中采用该方法,无一例发生胰瘘,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应用超过1 000例,胰肠吻合口漏发生率较其他方式显著降低。

除了胰肠吻合(pancreaticojejunostomy,PJ)外,胰胃吻合(pancreatogastrostomy,PG)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吻合方式,尽管该方法在1946年就有介绍,但直到近10多年才有较多的报道。有学者总结连续施行的160例胰胃吻合术,胰瘘发生率为2%~5%。又有学者比较了10例胰空肠吻合与8例胰胃吻合的结果,胰空肠吻合组的主要并发症包括2例胰瘘,2例胰腺功能不全,2例死于胰瘘;胰胃吻合组没有任何瘘发生,仅有1例胰腺功能不全,胰胃吻合组的并发症远比胰空肠吻合组轻,住院时间也短。但是,这些报道都是回顾性的,例数也偏少,且两个治疗组之间有关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亦缺乏可比性,1995年Yeo[3]等报道了一项比较PJ和PG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发现在胰瘘率上两种方法并无显著差异。JohnHopkins医院于1993年5月至1995年11月间进行了一项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胰胃吻合术和胰空肠吻合术两者术后胰瘘率相当,分别为12.3%(9/73)和11.1%(8/72)[2]。Mason等[10]关于PD术后以PG作为重建方式的综述,收集1946~1997年采用这种手术方式的文献,在813例作过该手术的患者中胰瘘的发生率为4%。

动物实验和回顾性临床研究表明胰管黏膜吻合优于套入吻合,但前瞻性研究表明两者并无差异。回顾性研究表明端侧胰管置入一层吻合优于二层吻合;胰管肠黏膜连续缝合损伤少、张力分布均匀,可防止胰液渗到肠壁和胰断面之间而优于间断吻合;端侧套入吻合优于端端套入吻合;端侧胰管置入一层吻合中,不切开浆肌层优于切开浆肌层。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胰肠捆绑式吻合优于其他吻合。回顾性和前瞻性随机研究表明胰胃吻合优于胰肠吻合,但也有前瞻性随机研究认为两者并没有差异。

2.2 胰管栓塞 由于胰管结扎胰瘘发生率为50%~100%,为避免胰酶激活,有人改行胰管栓塞术,栓塞剂有TH胶或氯丁二烯橡胶等,其胰瘘率为4%~7%,显著低于胰管结扎。Dicarlo等[11]借鉴胰腺移植术中应用合成聚合物Neoprene堵塞胰管的成功经验,在51例PD术中应用Neoprene堵塞胰管,术后胰瘘率为3.9%(2/51)。该作者认为胰管堵塞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等优点故推荐其作为PD手术胰腺残端处理的一种安全方法。而Sauvanet等[12]则认为胰管栓塞并不能减少胰瘘的发生,且该方法常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或胰管栓塞,也不符合生理。因此,该法仅用于那些胰腺质地柔软及胰管细小难以吻合的患者。

2.3 生物粘合剂的运用 这是胰肠吻合术中的新技术。Tashior等[13]报道,将高浓度天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以及凝血因子ⅩⅢ组成的生物粘合系统用于胰断端表面及其与空肠吻合区域,结果发现,应用粘合剂的患者胰瘘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未用者。Ohwada等[14]应用单丝可吸收缝线伞兵式连续黏膜对黏膜吻合合并在胰切面和吻合区域喷洒纤维蛋白胶(由高浓度人体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组成),以此封闭小胰管,不行胰残端缝合关闭。结果在连续46例患者中,总胰漏率为2.2%。因此,该方法对预防胰瘘也不失为一种补充选择。

2.4 胰管支撑和引流 胰管内放置支架管是否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文献结论亦不一致。对于胰腺实质较软的患者,由于缝合不满意或是胰管太细而不易直接与空肠黏膜吻合,更倾向于发生胰瘘,胰管支撑能将胰液从吻合口处引流开,保护胰管免于缝合损伤,减轻肠液胆汁激活胰酶后对吻合口的侵蚀作用,也避免了由于PJ后水肿阻塞胰管所形成的胰腺炎[2]。外引流是将胰液完全引流到体外,可以阻止术后由于胆汁引起的胰酶激活,并可以降低去神经支配的空肠内的压力。Mok等[15]在回顾性研究中,报道了PJ吻合后用胰管外引流有较低的胰瘘率。然而,其他一些作者并没有发现使用支撑管后出现胰瘘率的下降。Susumu等[16]的研究认为经吻合口置管引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胰管<2 mm的推荐使用,但存在支撑管移位的可能。

3 全胰切除术

全胰切除术虽完全消除了胰瘘发生的可能,且曾有作者希望通过该手术来提高胰头癌术后存活率,但现有资料显示,全胰切除术与PD相比,对胰头癌的近远期疗效没有任何改善,且术后不可避免地产生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及胰外分泌功能丧失。故全胰切除术目前仅用于波及胰体尾部的胰头癌及多中心性肿瘤。

4 生长抑素的应用

在胰腺重建各种技术发展上一个明显的选择是用生长抑素减少胰腺外分泌。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认为围手术期应用生长抑素可以降低PD术后并发症及胰瘘率。但这些研究所选用的术者及术式两者间可比性差。1997年Lowy等[17]对某固定手术组所行PD术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围手术期应用生长抑素并不能降低PD术后胰瘘率,因此认为PD术围手术期无须常规应用生长抑素。围手术期应用生长抑素能否降低PD术后胰瘘率目前尚难以结论。尽管如此,大多数学者仍倾向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尤其对于胰瘘高危患者。

综上所述,套入式胰空肠端端吻合、黏膜对黏膜端侧胰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是预防胰瘘较为肯定的技术,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对胰腺质地柔软、胰管细小的患者应首选套入式胰空肠端端吻合;如果胰管扩张、胰腺纤维化,应用黏膜对黏膜端侧胰空肠吻合则较为适宜。其他措施也有一定预防作用,但如果胰肠重建技术可靠,这些方法也并非必须。预防胰瘘的要旨是胰肠重建时技术上的轻柔和精细。胰腺外科医师应熟练掌握多种胰腺残端的处理方法,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术式,力求使PD术后胰瘘的发生降低到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Shrikhande SV,Qureshi SS,Rajneesh N,et al.Pancreatic anastomoses after pancreati coduodenectomy:do we need further studies.World J Surg,2005,29(12):1642-1649.

2 Yeo CJ,Cameron JL,Maher MM,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pancreaticogastrostomy versus pancreaticojejunostomy after pancreaticoduoden ectomy.Ann Surg,1995,222(4):580-592.

3 Yeo CJ,Cameron JL,Lillenoe KD,et al.Does prophylactic octreotide decrease the rates of pancreatic fistula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after pancreaticod uodenectomy.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Ann Surg,2000,232:419-429.

5 Hosotani R,Doi R,Imamura M.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reduces the risk of pancreatic leakage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World J Surg,2002,26:99-104.

6 Tsuji M,Kimura H,Konishi K,et al.Management of continuous anastomosis of pancreatic duct and jejunal mucosa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historical study of 300 patients.Surgery,1998,123:617-621.

7 Papadimitriou JD,Fotopoulos AC,Smyrniotis B,et al.Subtotta pancreaticoduodenectomy:use of a defunctionalized loop for pancreatic stump drainage.Arch Surg,1999,134(2):135-139.

8 Okamoto A,Tsuruta K.Fistulation method:simple and safe pancreaticojejunostomy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Surgery,2000,127(4):433-438.

9 Peng S,Mou Y,Cai X,et al.Binding pancreaticojejunostomy is a new technique to minimize leakage.Am J Surg,2002,183(3):283-285.

10 Mason GR.Pancreaticogastrostomy as reconstruction for pancreaticoduo denectony:review.World J Surg,1999,23(3):221-226.

11 DiCarlo V,Chiesa K,Pontiroli AE,et al.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ith occlusion of the residual stump by neoprene injection.World J Surg,1989,13(11):1102.

12 Sauvanet A,Belghiti J.Prevention of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cephali duodenopancreat-ectomy.AnnChir,1999,53(7):612.

13 Tashiro S,Murata E,Hiraoka T,et al.New technique for pancreatic ojejunostomy using a biological adhesivce.Br J Surg,1987,74(5):392-394.

14 Ohwada S,Iwazaki S,Nakamura S,et al.Pancreaticojejunostomy-

securin technique:duct-to-mucosa anastomosis by continuous running suture and parachuting using monofilament absorbable thread.J Am Coll Surg,1997,185:190-194.

15 Mok KT,Wang BW,Liu SI.Management of pancreatic remnant with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pancreatic duct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Br J Surg,1999,86:1018-1019.

16 Ohwada S,Tanahashi Y,Ogawa T,et al.In situ vs ex situ pancreatic duct stents of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ith Billroth I-type reconstruction.ArchSurg,2002,137(11):1289-1293.

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5

现在的近视发病率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近视人数正在飞速增长着。因此防治近视眼这个问题也要被提上日程,成为当务之急。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为什么就我家孩子近视了、别人没近视呢,其实要么就是时间没到,要么就是他观察的人数太少了,有的人就看到那么一个两个人总觉得自己家孩子才是最独特的一个,那实在只能说是她想太多了。

很多人对于眼睛保健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常识,这也不能过多的去责怪他们,我曾经遇到有的人因为孩子近视就想去挂一个专家号,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本身就是常见病,即使是一些相对小医院的医生也会有一定的经验来处理这个问题,这些在眼科都是很基础的治疗。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防止近视眼,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让眼睛得到休息,的确是这样的,因为睫状肌如果长期看近处紧张,那么调节能力就会下降,进一步也会引起近视,而现在还有新的研究表明户外活动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说儿童期一定要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去外面接受阳光的照射。

但是这一点同时也存在一个疑问,那么是否在阳光照射少的高纬度地区或者是气候比较湿润的地区性近视眼的发病率就会更高呢,这就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了。

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6

【关键词】 地锦草;,,总黄酮;,,急性肝损伤;,,四氯化碳

摘要:目的研究地锦草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Euphorbiae humifusae,TFEH) 对四氯化碳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四氯化碳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serum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SGPT)、肝组织谷丙转氨酶(liver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四氯化碳模型组比较,经TFEH预防性治疗后,GPT、LGPT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

关键词:地锦草; 总黄酮; 急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

Protective Effect of Total Flavonoids of 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 against Hepatic Injury Induced by CCl4 in Mice

Abstract:Objective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otal flavonoids Euphorbiae humifusae against CCl4-induced hepatic injury in mice was observed. MethodsAcute liver injury model in mice was made by using CCl4. The levels of SGPT, LGPT in serum and MDA, SOD,GSH in liver and hepatic pathological tissue were observed. ResultsCompared with model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SGPT, LGPT, liver MDA of the mice treated with TFEH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Key words: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 Total flavonoids; Acute liver injury; Carbon tetrachloride

地锦草为常用的中蒙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活血等功效[1,2],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地锦草主要含有槲皮素及其苷、山奈素及其苷等黄酮类化合物[3]。文献报道地锦草治疗病毒性肝炎取得疗效[4];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了TFEH药理学活性[5,6],发现其水及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TFEH对四氯化碳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纯系昆明种小鼠50只,体重 (25±2) g,雌雄各半,由锦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环境:温度22~25℃,湿度70%。

1.1.2 药品与试剂地锦草购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药制剂室,由蒙药系布和巴特教授鉴定。测定试剂盒均来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1.3 仪器7230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光学分析天平、FA160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IGL-16台式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旋转蒸发器(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

1.2 方法

1.2.1 药物配制取地锦草粗粉(20目)150 g加75%乙醇900 ml,浸泡12 h,回流提取1.5 h,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加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400 ml,配成1 ml含生药0.375 g,黄酮含量为16.7 mg/ml(经蒙医药学院蒙药分析化学教研室检测),再2∶1稀释成0.25 g生药/ml,以此作为高剂量组的给药浓度。再配制低剂量组的给药浓度0.125 g生药/ml。

1.2.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①组为正常对照组, 每次1ml蒸馏水灌胃;②组为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容积常用水;③、④组分别为TFEH高、低剂量治疗组, 1次/d,1 ml/次,浓度分别为0.25 g生药/ml,0.125 g生药/ml;上述各组均给药1次/d,连续1周。末次给药后,②~④组小鼠按10 ml/kg腹腔注射0.15%四氯化碳豆油溶液1次,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注射四氯化碳后禁食20 h,断头取血,离心得血清,并快速取肝脏,取肝左叶组织约0.5 g,在冰冷的生理盐水中漂洗,滤纸拭干,以生理盐水用组织匀浆器制成10%肝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准备检测各指标。

1.2.3 生化指标检测血液及肝检测指标:SGPT,LGPT,MDA,SOD和GSH,按试剂盒要求进行测定。

1.2.4 病理学检查取部分肝右叶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将其放于10%甲醛溶液中,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实验数据以 ±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急性肝损伤小鼠生化指标检测由表1可以看出, 与模型组比较TFEH能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GPT活力(P

表1 TFEH对急性肝损伤小鼠SGPT,LGPT的影响(略)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表2 TFEH对急性肝损伤小鼠MDA、SOD和GSH的影响(略)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2.2 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地软而富有弹性; 镜下见肝小叶结构清晰,细胞排列整齐,大小均匀,分界清楚,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圆而清晰(见图1);模型对照组小鼠肝脏体积增大,质脆,边缘钝而厚,表面呈黄褐色; 镜下可见肝细胞水肿及小叶中心区肝细胞坏死,坏死的肝细胞发生核固缩、碎裂及溶解,致肝细胞索分离(见图2);TFEH高、低剂量组肝脏略有水肿,质地柔软; 镜下见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细胞排列较整齐,肝细胞轻度水肿,小叶中央区散在少许点状坏死灶,淋巴细胞浸润,变性、坏死较模型组显著改善,且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的更轻一些(见图3~4)。

图1 正常对照组肝组织

HE染色×100 (略)

图2 模型对照组肝组织

HE染色×100 (略)

图3 低TFEH组肝组织

HE染色×100 (略)

图4 高TFEH组肝组织

HE染色×100 (略)

3 讨论

肝病是一种发病率高、难以根治的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而且不良的饮食习惯、药物、毒物等均能导致肝脏疾病,损害肝细胞。大量研究表明,在肝细胞病变过程中,自由基、酶以及脂质过氧化等均发挥重要作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一直被广大学者所应用,其机制为:四氯化碳在肝内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分解活化,形成三氯甲基自由基(CCl3・)和氯自由基(Cl・),导致肝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7]。由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而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自由基生成增加,通过过氧化细胞膜脂质,使肝细胞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8]。文献[9]报道化合物中的酚羟基是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功能基团,地锦草所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及其苷、山奈素及其苷等,含有酚羟基结构基团,因而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肝护肝作用。实验显示,TFEH能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GPT活力(P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227.

[2] 马清钧.常用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 [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5:166.

[3] 柳润辉.地锦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1,32(2):107.

[4] 汪仁柏.地锦草治疗病毒性肝炎65例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医学,1987,(3):12.

[5] 曹瑞珍.大戟科植物地锦草的药效学研究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3,21(6):892.

[6] 曹瑞珍,魏永春,佘集凯,等.地锦草提取物对小鼠血液SOD和MDA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17(4):342.

[7] 辛 念,熊建新,韩淑英,等.荞麦种子总黄酮对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4):1456.

[8] RouachH,FataccioliV,GentilM,etal.Effect of chronice than olfeeding on lipid peroxid ationand protein oxidation inrelationtoliverpathology[J].Hepatology,1997,25(2):351.

[9] HusainSR,CillardJ,CillardP.Hydroxy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of flavonoids[J].Phytochemistry,1987,26(9):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