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培养 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规律的反映,思维能力是诸多能力的核心,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不是思维过程的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像的处理功能及直观、形象的演示功能,为学生构建一个“研究”的“平台”,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培养各种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境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进入情境激发的兴奋点上,这时思维活跃,能激发出生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使每节课生动、形象,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求知欲。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对思维的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营造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经历过程、领会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优化数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新知识往往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课件的演示介入,主要起突破重点、分散难点的作用。在新知教学中,巧妙运用媒体,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地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四、介绍有关数学史,学习科学家思维的方法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 肉羊 设施养殖 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192-01
一个科学的养猪场的设置方案对于合理利用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效地组织养猪生产,保证良好的兽医卫生条件,预防传染病的爆发,合理应用土地及促进生态平衡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养猪场环境应具有合理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畜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便于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工作和组织生产,能够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作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完整的养猪场设置方案应包括养猪场场址选择、场内规划布局、场区卫生防疫设施等项内容。
一、养猪场场址的选择
选择养猪场的场址时,应根据养猪场的经营方式、生产特点、饲养管理特点以及生产集约化等基本特点,对地势、地形、土质、水源以及居民点的配置、交通、电力、物资供应等条件进行全面考虑。
1.养猪场应地势高燥
场地至少应高出历史洪水的水平线以上,其地下水位应在2米以下。这样可避免雨季洪水的威胁,减少地面潮湿,有利于猪体热调节和肢蹄发育,避免有害昆虫、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
2.地势要向阳避风,并有适应的气流。这样可保持猪圈温度,避免污浊空气积滞。
3.地面要平坦并稍有坡度,以便排水、排尿,防止积水和泥泞,地面坡度以1-3%较为理想。
4.地势要开阔整齐。这样有利于建筑物合理布局,缩短生产线,加强生产联系和卫生防疫。
5.场区的面积要根据猪的种类,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重试和饮料供应等因素确定。一般每头繁育母猪占地280平方米,每头育肥猪-30平方米。建筑物在场地中的面积应为总场地的10-12%。
6.养猪场的土壤应选择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的砂壤土类,而砂土类和粘土类都有一定的缺陷。
7.养猪场的水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量充足,能满足养猪场内人、畜饮用和其他生产、生活用水。水质良好,不经处理即能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便于防护,不受污染。取用方便,设备投资少,处理技术简便易行。
8.养猪场的设置还应考虑它与社会的联系,比如与居民区的联系,交通运输和电力供应等。养猪场的选择,必须遵守社会公共卫生准则,使养猪场即不污染社会,也不被社会所污染,它应处于居民区的下风处,地势低于居民区,但要离开居民区污水排出口,还要离开化工厂、屠宰场、制革厂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下风口、排水口或附近。
9.养猪场应交通便利,从防疫卫生的角度考虑,与主要公路的距离至少保持在100-300米以上,应有专用道路与公路相连,通向水源的道路不应与主要道路交叉。
10.养猪还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靠近输电线路,并备有后备电源。
二、养猪场场地规划与建筑物布局
养猪场的功能公区直接影响着基建投资、经营管理、生产的组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还影响着场区小气候状况和兽医卫生水平。因此,在所选定的场地上进行分区规划与确定各区建筑物的合理布局,是建立良好的养猪场环境和组织高效率生产的必要前提。
1.养猪场的分区规划
养猪场通常分为三个功能区:生产区、管理区和病畜管理区。生产区包括猪舍、饲料贮存、加工、调制建筑物等;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畜产品加工及职工生活福利建筑物与设施等;病畜管理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等。
各区的划分即要考虑生产的有机联系,又要有利于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一般根据风向和地势将各区按以下顺序划分:
这样配置,可保证养猪场产生的不良气味、噪声、粪尿及污水污染居民生活环境,以及因病畜出现而使疫病蔓延,同时也可防止同于人员流动而影响家畜卫生防疫工作。还要防止居民区和管理区的生活污水和地面泾流流入生产区,以上各区间的距离应不少于300米。
1.1生产区内要按种猪群、幼猪群和生产群分区。各群要在不同地段、分区进行饲养,种猪群和幼猪群应设在防疫比较安全的地方,不同猪群间应保持较大的卫生间距,一般在100-200米。饲料库的设置既要有利于饲料的运进,而又不需要外面车辆进入生产区内,还要与猪舍保持最短而又最方便的距离。还应设置在地势高燥处,保证兽医防疫卫生要求。猪粪尿及废弃物的堆放、处理和利用,应符合卫生标准,防止蝇、蚊孳生和污染环境。
1.2管理区因与社会联系密切,故应靠近居民区;同时应与水源、饲料供应地、电路、交通线及销售网点保持最近距离,负责场外运输与场内运输的车辆应严格分开,场外运输车辆和与生产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管理区与生产区应加以隔离。
1.3为防止疫病传播和蔓延,病猪管理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和低势处,与猪舍保持300米的卫生间距。病猪隔离舍应尽可能与外界隔绝,应有单独的通路与出入口,应与猪舍至少保持300-500米距离,处理病死猪的尸坑和焚尸炉等设施,应与猪舍保持300-500米距离,并严密隔离。病猪管理区的污水和废弃物应严格控制,防止疾病蔓延和对环境的污染。
2.养猪场建筑物的合理布局
养猪场建筑物布局是否合理,对场区环境状况、卫生防疫条件、生产组织、劳动生产率及基建投资等都有直接影响。
养猪场建筑物布局一定要与本场的生产任务与标、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饲料需要量和饲料供应情况、兽医防疫卫生要求、环境保护等因素相适应,而且要根据本场的具体条件,确定建筑物的形式、各类、面积和数量。规划场区的建筑物布局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根据生产环节确定建筑物之间的最佳联系。养猪生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种猪的饲养管理与繁殖。②仔猪的培育。③商品猪的饲养管理。④饲料的运进贮存、加工、调制与分发。⑤猪舍的清扫、粪尿的排除及运走、堆贮。⑥产品的加工、保存、运送。⑦疫病的防治。上述过程需在不同建筑物中进行,彼此发生功能联系,可用下列模式图表示。
2.2遵守兽医卫生和防火安全的规定。为保证兽医卫生,建筑物之间应持一定的卫生间距,一般为30米。另兽医室、病猪隔离室、焚烧炉等应处于地势较低和下风处,并远离猪舍、人畜通道、露天水源和饲料库。运料道、牧道与除粪道不能交叉。还要保证不污染环境并有利于猪群防疫安全。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生物发酵床;存在问题;管理方法
近年来我国从日本、韩国等国引进了一项新型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又称自然养猪法。他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将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有机结合在猪圈舍内构成生物小环境,用这种生物小环境来造就一种无污染、无排放、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环境无污染、提高劳动效率、改善猪肉品质和增强抗病力等优点,并可通过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和微生物处理技术,实现养猪低排放、无臭气、缓解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种全新的环保养猪方式。发酵床养猪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新型养猪生产模式。未来可能成为生猪生产的主流模式,但目前该项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发酵床生态养猪目前存在的问题
1.菌种分解效率不高
发酵床养殖技术主要靠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猪的粪便,但目前所使用的菌种分解效率不是很高。使得单位面积饲养的猪数有限,另外由于猪舍是半开放式的,受外界的环境变化的影响,如何使菌种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都能发挥较高的效率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分离培养出高效、经济、适用范围广的菌种是以后的研究热点。
2.猪只越夏问题
新兴生态养猪可以使垫床中层温度升高到45℃~55%,垫床表层温度达到25℃~30℃,冬季不加温圈舍温度也能达到15℃~20℃,使猪只有良好的体感温度,能够安全越冬。而夏天,虽然良好的通风扫堂风、上升气流减轻猪只体感温度。然而高温促使垫料发酵加快,温度升高,正常情况下,室内温度比室外高1.5%~3℃。显然湿热垫料不利于猪只越夏。试验表明,给猪舍四周建设1.1~1.3m宽的水泥地面。猪只夏天更愿意在水泥地面上休息。
3.疫病风险控制问题
此技术从诞生之日起,从业者就质疑其对疫病风险的防控能力。如某批猪只发生疫病,或者出现大范围的疫病流行该如何应对。虽然原理上认为通过发酵可以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卵、猪只本身健康程度较高,但目前尚缺乏权威数据。何况该法推广目标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适度规模猪场户。其本身素质整体不高,操作难以保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故疫病风险有待进一步评估。
4.垫料的使用问题
有的地区垫料资源丰富,有的地区垫料资源比较缺乏。各地有必要对当地资源进行试验。寻找价格低廉的垫料替代物。据试验,不同垫料效果不同,锯末优于“花生壳锯末”。另外,有必要对不同深度的垫料饲养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各地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深度的不同类型的垫料。
二、发酵床养殖管理的要点
1.温度控制
应经常检查,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利用空气调节温度。地面温度必须控制在60%,一个月喷一次发酵床菌种之一即可。发酵床菌种是专门针对发酵床培养的活性剂,按1:300的比例渗水,喷洒在地面上,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加快对粪、尿的降解、消化速度。
2.及时补充垫料
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适当补充缺少部分,并同时补充发酵床菌种之一。在特别湿的地方加入适量新的锯末屑、稻谷壳粉,锯末屑、稻谷壳粉各50%。用叉子或便携式耕机把比较结实的翻松,把表面凹凸不平之处弄平,猪全部出栏后,最好放置干燥2~3日,重新堆积发酵后即可再次进猪饲养。
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一般每头猪占地1.2~1.5平方米。
3.发酵床的日常维护
猪只在发酵床上饲养一段时间以后,垫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板结,垫料内部空气无法流通,影响发酵,甚至会造成发酵停滞,这就需要使用小型挖掘机来深翻垫料通气。保证发酵床垫料中菌群的生物活性。
4.饲养管理
发酵床养猪饲养管理,与传统养猪模式相比没什么大的区别。与传统养猪一样,首先要打好疫苗,控制疾病的发生。进入发酵舍前必须做好驱虫工作。进入发酵舍的猪大小必须较为均衡、健康。注意通风管理,带走发酵舍中的水分,天气闷热时,开启风机强制通风,以达到防暑降温目的。平时发现猪大便堆积得比较多时,把它向空地撒一撒,便于充分分解。另外,地面不能太干燥,就是既保持很松散,但是又不能有扬灰,不能有灰尘扬起来,否则猪容易得呼吸道病。当粪、尿成堆时挖坑埋上即可。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4
以示范带动周边生态养猪,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理念的榆树东大生态健康猪场在场长王大辉的带领下于2008年5月初落户于榆树市先锋乡新农村三组。猪场总投资为140万元,小区总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其中核心母猪群区200平方米,仔猪繁殖区200平方米,育肥猪生长区850平方米。另外建有完善的饲料加工体系,饲料粉碎区50平方米,饲料混合区50平方米。以及办公室占地面积30平方米,监控室10平方米,兽医室10平方米,更衣室10平方米,发酵菌种及营养液生产车间30平方米等。
榆树东大生态养猪场为规模化生态养猪小区,自建立以来,榆树市东大生态养猪场努力践行长春市农业局正在推广的生态养猪技术――“生态养猪法”。长期以来,此法养猪在农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潜力巨大,意义深远。
榆树东大生态养猪场在发展养猪小区的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在技术上充分发挥专家顾问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抓好技术管理,注重抓好生猪的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对生产进行检验、检测及疫病防治工作,保证了小区的健康快速发展。猪场年生产生猪2000头,能繁仔猪,年产两千头育肥猪,年销售额为400万元,纯利润可达160万元。
榆树东大生态养猪以新思路严格落实长春市政府、长春市牧业局推广的高科技生态养猪创新技术。生猪的引用水,饲料,全部为自动化,不用清理粪便,整体为监控管理办法。猪场具有无污染,无臭味,疾病少等优势。另外,小区内绿化分布合理,场区周围有绿化带环绕,办公室前面设有花木绿地隔离区,种猪舍间有草坪隔离,绿化总面积占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完全符合生态养猪的要求。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猪的生物习性和环境变化规律,恢复了猪只的自然属性,体现了动物福利。通过试验结果和相关资料显示,生态养猪的饲养效果可简要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三省”,即是省水、省料、省劳力。因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和保持垫床60%以上湿度的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15%~20%。1个正常劳力可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1.5倍的劳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用药量明显减少,减少药费8~15元/头。提取里脊肉、后腿肉检验,氨基酸及其它营养含量分别提高了10%至15%,完全达到无公害猪肉标准,在某些指标上甚至明显优于该标准。
“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5
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多大的勇气?经风历雨需要多强的耐心?创业路上的一马当先,养殖中的勤学苦练,致富不忘乡邻的惠民本色,引领农民脱贫的不悔信念,甘做光彩事、争当光彩人的淳朴性格,所有这些或许都是余国洋取得成功的本源吧!
余国洋向来勤俭持家,为早日摆脱贫困,他借资包场,开始了自己的养猪生涯。为探索生态养猪模式,他重拾书本,总结经验,大胆实践,建起规模化的生态养殖场,同时,以诚信的理念顺利叩开了市场大门,成了创业致富的好典范,将十里铺村变成了商品猪的养殖基地。不仅如此,他还以无私的情怀,帮助许多人实现了创业梦想,成为大家口中、心里的好人、贵人。
余国洋,一个敢闯敢干的汉子。18岁高中毕业之后,他走南闯北。在北京打过工,在山东开过饭馆,在南方卖过服装,可这一切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以外,并没有给他带来多余的财富。2006年,不甘平庸的余国洋返回老家河南襄城县十里铺乡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风雨兼程养殖路
“创业”永远是一个有故事的话题,每个创业者的背后都会有那么一段让人难忘的经历,或是辛酸,或是欣喜,而余国洋也不例外。
养猪,对于余国洋这个门外汉来说,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一个选择,而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在养猪这条路上致富。虽然创业初始他怀揣致富梦想,但回乡之后生活的窘迫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面对窘迫的儿子,余国洋的父亲特别想给儿子以帮助。可是,对于年迈的父亲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在为难之际,余父突然想起自己还养有几头母猪,为了让余国洋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决定把这几头母猪给余国洋养。就这样,他踏上了再也割舍不掉的生态养猪之路。
养猪看似简单,但要想养好猪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余国洋是一个稳健务实的人,既然走上了这条道路,就下决心要把它做好。聪明活泛的经济头脑,也让余国洋看到了这传统的养殖项目背后所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他深知,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养猪业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食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安全、绿色、优质瘦肉型猪的消费更是呈现出较大的市场销售空间。因此,生态养猪对养猪业以及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养猪业充分利用了猪的生物学特性,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尽量多用或全部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减少或不用人工化学合成物质及人工能源,这样不仅能降低养猪生产成本,而且能生产出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绿色食品。
起初两年,由于条件不成熟,经济效益欠佳,他多方求教,将每栏猪前都分门别类挂上详细的记录牌,认真比较日常信息,坚持摸索科学的饲养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摸索,余国洋的养猪经验日渐丰富。但他在养猪之余经常会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从目前国内的生猪养殖结构及生产水平来看,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他认真分析后认为原因在于:一是目前我国养猪结构仍以农户散养和小规模饲养为主,市场稳定性和供应能力偏弱。二是国内生猪存栏仍然不足,市场猪肉供应非常紧张。近年来,政府给予养猪业大力支持,引种的、扩群的很多,但由于生猪生产期长,饲养技术要求高和资金投入需求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猪肉紧缺现状。三是未来我国养殖业市场行情会越来越稳定。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生猪规模化、良种化进程的加快和养殖结构的逐渐转型,生猪市场将越来越稳定,价格跌涨幅度将越来越小,优质、高效、安全、绿色的猪肉制品仍将是国内消费主流,养殖行业必将向规模化、大型化,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
思路一旦理清,创业就有了奔头。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余国洋培育了良种,提高了管理,扩大了规模。猪舍从原来的不到40亩扩大到现在的80多亩,从以前的年出栏500头到现在的5000头。数字虽然无趣,但变化却惊人。在管理方面,他还请来了具有10多年养殖业管理经验的襄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李晓峰担任公司的养殖顾问,打破了传统、落后的农村养猪管理模式。
科学养殖求发展
为了把生猪养殖搞好,余国洋不但请来生猪养殖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而且取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他还加入了襄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在会长李晓峰,副会长李合良、仝三民等人的帮助下,余国洋于2011年注册成立了襄城县昊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于余国洋善管理、懂技术、诚信经营,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带领300多家农户进行科学养殖,使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受到了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
为了打破传统的养猪观念,创新养殖方法,选育优良种猪,走出新型养猪致富之路,他通过各种途径向专家请教,还利用网络学习了许多科学养猪、种猪管理、防疫灭病的技术。白天没时间,就利用晚上的时间专门研究学习养猪技术;光学习不行,还要结合实践,细心观察。为了把种猪养好,余国洋甚至求教于兽医,熟悉了防疫工作。在养猪的过程中,余国洋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数不清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是在猪舍里度过的。
余国洋搞养殖和别人不同。他说,养猪要学会“偷懒”,为了偷懒,他把养殖场全部建成全自动化猪舍。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而且保证了猪舍的清洁和卫生。根据猪的生长周期不同,余国洋还把猪舍分成母猪区、生猪区、幼崽区,这样就可以根据生猪不同生长期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照顾,有效避免了疫情的传播。
品种是效益的根本,规模是效益的基础,管理是效益的关键,这是余国洋多年自繁、自养、自防养猪的最深体会。
至诚至信播美名
他经营的昊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产品有了,销路却成了摆在余国洋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保证农户的经济效益,余国洋多次与双汇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交涉,经过协调,终于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与双汇集团签订了合同,为农户的生猪销售解除了后顾之忧。
与大集团签订了供销合同,就必须得保证生猪的质量,为了达到“放心肉”的标准,余国洋千方百计保证食料的品质。他说:“要想猪肉好,就让猪吃好。”而其他辅料也是完全按照科学配方进行配制的。
“保证食品安全,要对得起良心”,是余国洋对诚信经营的理解,他不仅这样说,更是用诚信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而这种“对得起良心”的仁义精神,为他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致富路上百花香
“诚信经营”不是余国洋仁义精神的全部。他认为,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余国洋通过养猪致富后,为了回报乡亲们的信任与支持,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在他的帮助下,许多人都取得了成功,走上了致富之路。在生态养猪领域,一枝独秀已经发展为百花竞放。
在养殖过程中,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都给予了余国洋极大的支持,特别是在用电、用水、用地等方面给予他最优惠的政策,去年还为他争取到国家养猪补贴20万元。他铭记乡亲们的支持,时刻不忘回报社会,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养殖技术和经验,通过举办专题技术讲座等方式,无偿传授给周边的村民和前来参观学习的外地群众,甚至登门进行技术指导,并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帮养殖户算明白账,鼓励他们进行科学饲养、实施规范管理,加快良种改造步伐。对有养殖愿望的无资金户、特困户,他免费提供仔猪和养殖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深受养猪户的好评。近年来,他先后帮助多家养殖户走上致富之路,带动多个村发展养猪业。
为了把生猪产业这块蛋糕做大做强,让百姓快速致富,余国洋经过申请成立了养殖产业协会。消息传出,村里人奔走相告,养猪户纷纷找到余国洋要求入会。余国洋和会员们完善了协会章程和生产管理制度,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会员大会等决策监督组织,在第一次会员大会和董事会上,余国洋被推选为会长,协会设立了生产、饲料、销售、技术、管理等内部机构,每个机构都有专人负责,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管理。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余国洋大力推行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不但为散养户提供技术、管理,还帮助广大养殖户销售,提供好的饲料,真正带动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梦想。
精心描绘新蓝图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余国洋时刻以“自信、拼搏”的精神鞭策自己,以诚信经营开拓市场,如今,他的“公司+农户”生猪养殖模式,使公司的年出栏量达到5000头。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6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猪养殖业又在畜牧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临沂市是以生猪养殖业作为主要畜牧产业,生猪养殖历史悠久,遍布该市各县各个乡(镇),但规模化、标准化起步较晚,长期处于以家庭散养和小规模生产为主的状态。近年来,临沂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下,临沂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数量迅速增加,传统畜牧业养殖方式正在被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替代,生猪存出栏量快速增长,生猪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临沂市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全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临沂市生猪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国生猪及其产品价格的不断变化,国家对生猪养殖业的投入不断增加,重点扶持规模养猪业的发展。临沂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优化畜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强化技术支撑,引导广大农民进行生猪规模化养殖,在加速粮食转化、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种植业和相關产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临沂市畜牧业生产特别是养猪生产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在实际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养猪效益不显著,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生猪产业结构处于较低水平
产业链比较短。从产业链各环节看,临沂市生猪养殖虽然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但是肉制品加工的企业比较少。并且产品形式多以鲜肉和活猪销售为主,涉及深加工方面的产品比较少,产业链相对较短,目前生猪生产仍处于产业链较低环节。
生产结构不合理。从生产结构看,一方面生猪养殖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饲料转化率高的养殖方式较少。另一方面家庭小规模养殖仍然占较高的比例。生猪养殖作为产业链中的基础环节,目前并存着家庭小规模养殖、适度规模养殖和规模化养殖企业等三种模式,虽然适度规模养殖的观念已经被大力的宣传,但是在山地地区家庭小规模养殖仍然占绝大多数,调查中显示,这一比例约占80%。在平原地区,适度规模养殖所占比例较高,大约占到养殖户总数的70%,而年出栏量千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所占比例还不到养殖总户数的3%。
养猪设备不规范,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大多数养猪场的母猪产床仍然采用钢筋焊接和金属编制网式的床面,对母猪的肢蹄伤害非常大,缩短了母猪的使用年限,增加了淘汰率,有的养猪场甚至在床面上铺设木板及利用木板制作仔猪的保温箱,这样既不利于仔猪的清洗消毒,又因为猪合内湿度比较大,木板极容易霉变甚至腐朽,然而这些设备的使用时间一般不会超过5年就需要更换,既不利于生猪生产又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临沂市生猪养殖业的科技经费与发达地区相比投入不足,使养猪业的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直接投入生产要素的作用大大减弱。
饲养问题
目前,生猪的饲养环境比较差,例如在房屋边的空地处随意搭建猪舍,栏舍结构不合理,非常简陋,并且面积小,夏天炎热不透风,冬天寒冷漏风,严重影响了生猪的生长和健康:有的养猪户养猪,猪粪不及时清扫,有的甚至将清扫出的粪污堆放在栏舍附近或路边,一到夏季,苍蝇满地飞,一到雨季,污物遍地流,并且很多养猪户没有消毒设施或者消毒不彻底,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猪病发生率增加。
生猪用料喂养不科学,有些养猪户用自家产的农作物粉碎后与预混料进行配比,混合后来喂猪。这种饲料往往营养不全且比例失调,有时甚至会因预混料搅拌不均而引发中毒。有的养猪户甚至不分性别,混群饲养生猪。根据经验,猪只因性别不同,生长发育的程度也不一样,而养猪户一般不分猪只性别、大小、强弱,进行混群饲养,从而导致了同群中的大欺小、强欺弱,互相争食、争水等现象,影响了生猪的采食和生长发育。
防疫灭疫意识淡薄
防疫意识不强。有些养猪户一般不注重疫苗的注射,生猪养殖只是凭行情,靠运气。常规免疫的认识严重不足,造成许多仔猪、怀孕母猪及部分育肥猪不能得到应有的免疫,尤其突出的是仔猪,在购买时不注意是否做过免疫,这是部分养猪育肥大户失败的重要原因等。用药不规范。有些养猪户在生猪生病后,大多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自己盲目用药。消毒措施不严。养猪户一般对猪舍及其周围的环境不进行消毒或者在生猪出栏后进行一次消毒,有些养猪大户虽然有消毒意识,然而常常由于消毒前污物的处理、消毒药的选择、消毒方法、消毒药的浓度及作用的时间等原因导致消毒效果不是很理想。
临沂市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生猪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临沂市的生猪产业结构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种状况不利于该市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亟需对现有的生猪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要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从而实现从散养到专业户、规模化方向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分散饲养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而规模化养殖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规模化养殖,要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及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规模化养殖,要从猪群组成和周转方式、饲养方式、饲养密度、清粪方式、饮水方式及饲喂方式等方面制定出合理的生产工艺,除考虑畜牧兽医技术要求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外,还要有利于防疫和环境改善的合理工艺,如采用“全进全出”的转群制度和相应的猪舍建筑或专业场的设置,采用“干清粪”的方式和相应的设施等。总之,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有市场,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规模话养殖已经是大势所趋。
加快生猪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一定要加大养对生猪养殖的政策扶持。首先,根据国家相關的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适当调整农村土地的利用规划,要确保生猪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的用地。其次,要把粪污处理设施纳入小区的建设当中,要采取国家政策扶持、地方设施配套、小区农户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筹集用于环保设施建设的资金,通过多种处理方式,实现生猪粪污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同时,养猪场修建粪便净化池、安沼气池等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最后,金融机构要扩大贷款的规模,把规模养殖场作为信贷的重点,财政应安排专项的资金解决养殖场和大户的贷款贴息,逐步扩大小额贷款的规模,简化贷款的程序,改进担保方式,放宽抵押条件,为农民发展生猪养殖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
推行标准化生产
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包括肉猪生产场地的环境标准,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安全生产标准,疫病防治、兽药安全的使用标准及检查检测标准等。鼓励种猪生产企业的带动作用,并且与各区县的商品养猪场建立集团型的联合体,从而形成安全肉生产基地。要采取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猪资源、统一生产模式、统一防疫制度、统一品质检测、统一调配商品猪及统一屠宰上市,从而形成半密闭式、一体化的生产销售体系。还要加强对养猪场、专业饲养户的用药管理,尤其是加强对预防疾病使用添加抗生素、违禁药物的监控,从而确保生猪的安全饲养及安全生产。
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建标准化养殖小区。要重点考虑建设人畜分离的安全生产小区,保证人与畜的生存环境不受到污染,同时要加强对猪合环境的建设。条件较好的地区要建设生态型的养殖小区,要发展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适合临沂特点的养殖小区建设模式。还要开展环境净化和污染治理關键技术的攻關,目前猪场环境的建设已经是势在必行。猪场环境取决于生产工艺、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布局、猪舍建筑设计、饲养管理设备选型配套、粪便污水处理和利用及兽医卫生防疫等,不仅对猪群生产力、健康和产品品质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所以必须要从因地制宜、考虑建筑设备投资及能源消耗等方面采取综合的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设施化。要对那些离居民区较近、饲养条件较差的养猪散户进行分类指导,分别进行改建或拆离,大力改善饲养环境,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积极引导科学养猪。新建较大规模的养猪户则应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新的场址要选择在地势高、干燥、向阳背风处,水源充足,水质好,交通方便又距离公路1km以上,距离居民区500m以上的地方,猪场的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密闭通风隔热,母猪、保育猪、育成猪舍及净道污道要分开,冬天要遮风,猪舍要有一定的高度,夏天要安装通风换气设施、屋顶喷淋等降温系统。
生产规范化。加强对饲养环境的监测控制,饲料采购、配方及兽药的使用等都需要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饲料配方中应该禁用“瘦肉精”,限用高铜、高锌,少用抗生素等,出栏前1个月应停止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严格规范饲料安全和用药安全,同时抓好生猪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饲料成本一般占养猪成本的70-80%,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根据不同饲养阶段给予相应的营养水平,应积极补充后备母猪,让猪群质量达到最优化,要从源头上抓好生猪管理和安全生产。
生猪良种化。要选择以高产、成长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及屠宰率高的品种为发展目标,淘汰落后低能的生猪品种,形成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为主要品种生产格局,这样能较好地发挥生猪生产的潜能,提高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养猪户的收入,在实际经验中,广大养猪户也切实体会到了优良品种的重要性。
粪便无害化。养殖业离不开种植业,种植业要依赖养殖业,种植业是养殖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求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要有山地的承包,其他养猪户也要有一定的山、农田地来发展多种经营和立体生态养殖,从而消纳所排出的粪污,同时要普及养猪户沼气工程,临沂市目前已建沼气池3300多口,大大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并且又提供了清洁能源。要逐步推广“人工清扫猪粪-漏缝地板-少冲洗”的生猪养殖模式,减少猪粪的排放,实现粪污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努力做到种养结合的零排放。
加快提高疫病防控水平
防疫要制度化。在管理上要安排合理的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限制人、动物、车辆的流动及进场。同时要做好消毒工作,日常的定期消毒包括消毒池等,要把定期对水塔进行清洗消毒作为消毒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做好灭鼠灭蝇及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引进猪一定要检疫隔离,加强对疫病的检测。在用药的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将治疗性用药转变为预防性用药。并且必须要根据猪场的实际健康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每月都要制定免疫计划,同时做好监测工作,还要做好主要病毒性疫病的免疫工作,如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及圆环病毒病等现有疫病的净化工作。
提高防疫免疫意识。提高养猪户的防疫免疫意识,要加强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媒体积极宣传普及预防疫病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生猪疾病,减少疫病对我市生猪生产的冲击和影响。要牢固树立“有收无收在防疫,收多收少在管理”的养殖理念。要充分利用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的契机,邀请上级有關的专家对乡、村级动物防疫员及生猪饲养专业户进行业务技术培训,还有省委农办每月举办的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来提高养猪户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树立“管理、环境、饲养都是防疫”的观念,提高饲养和安全生产的总体管理水平,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帮助联系科研院校的专家对饲养专业户进行直接指导,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为提高生产水平提供技术的支撑,努力营造出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