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1

【关键词】经济环境;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

在2011年整个经济大环境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大半年下来,随着有关政策的市场反应持续作用以及广大购房者越来越浓厚的观望情绪的影响,使房地产企业的销售业绩直线下滑,售价也出现了不涨价或小幅跌价的情况,使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发生了严重的危险。而房地产贷款在政策影响下持续萎缩。在种种不利条件影响下,房地产企业如何能进一步发展?我认为,此时此刻更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抓好内部管理水平,想尽一切办法科学合理的做好成本控制的时候。经济效益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基础和前提,那么,利润最大化势必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主要目标,如何能使利润最大化?成本控制至关重要。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按开发流程可划分为:土地成本、前后期费用、建安工程费用、市政建设费用、配套工程费用、销售费用、物业费用、项目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不可预见费用、转入或转出成本等12 项。那么,成本控制就是对上述各项成本所占的比例、构成、弹性空间、可控性等进行分析,在投资决策时进行成本估算,在初步设计方案出来后进行成本预算,在开发过程中根据目标进行成本动态控制,从而实现项目利润指标的一个过程。

首先谈一下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一下常见弊病:

1 工程造价管理方面

首先,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以办理工程结算价为目的,只注重在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忽视工程开工前投资决策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其次,工程造价管理以被动的按照设计图纸编制概预算和计算工程造价为主,忽视了在设计阶段用工程造价管理影响设计,优化设计有效的控制造价。第三, 工程造价管理的各阶段相互脱节。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决算价,这六个阶段的造价分别由建设单位及其主管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各自管理,没有建立前者控制后者,后者影响前者的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另外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制度不完善。

2 工程成本管理方面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多方面的影响,工程造价的运动变化更快、更复杂。首先成本管理意识上的误区,没有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其次我国的成本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忽视成本目标,强调经验数据造成决策不当。目前的房地产公司难以在短时间内借助于工程量清单和消耗量定额,编制适合本公司的企业定额充分的指导、监督和评价。

接下来具体谈一下个人对于成本控制的一些见解:

2.1 成本控制的关键在设计

成本控制贯穿于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从国内外的实践数据来看,影响开发成本的是约占开发项目建设周期四分之一的设计前期阶段;而从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构成来看,几乎每一项都与设计相关,有的甚至全部由设计所决定,因此开发企业一定要抓好设计。首先开发商要有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在各个设计阶段的审查中严格把关。其次,抓好设计中的新技术应用以满足和创造需求。在设计过程中研究、掌握并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以满足市场需要、创造新的需要和创造新的市场,唯其如此才能赢得顾客和市场,第三,应严格控制设计中装饰性设计。如一些施工难度大,且对工期容易造成影响的设计,应进行严格控制,对确有必要的也应有一个投入与效益的分析和预测。第四,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要优选设计单位。同一个项目,同样的设计要求,同样的设计规范,不同的设计单位来设计,其砼标号、配筋情况及开间几何尺寸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也直接影响主体结构的建安成本和建筑功能布局,所以,在设计委托时要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不能因节约设计费用或其他原因而选择一些小的设计单位。

2.2 成本控制的重点在采购

所谓采购是指从开发商外部来获取货物或服务所需的过程以完成项目开发意图,它包括开发项目建安工程、材料设备、各类中介服务及咨询等业务的发包或委托。很多项目都不是开发商直接去控制成本,而是由开发商委托中介、承包商、供应商的方式进行控制,开发商实现开发意图或者成本控制重点就是如何去组织这些社会资源。显然,成本控制的重点就是采购,如何做好采购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2.2.1 要做好招标工作

无论是工程发包还是材料设备采购,甚至各种服务咨询业务的委托,对于我们这种国有控股企业来说,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基本都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虽然企业有专门的招投标部门,招投标工作的目标是降低成本,但其重点和关键应该是专业条件(要约邀请)的设定,房地产各阶段的专业种类繁多,招投标部门的人员很难对各专业都掌握,而且对各个阶段的专业工作必然没有专业部门熟悉,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首先要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作用和积极性,这样就要求专业主管部门必须设有专业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直接起到管理的作用,而不是有个岗位随便放个人即可,如果这样,就只能起到一个传话筒的作用。

2.2.2 组织好合同签订工作

合同又称契约,是合作双方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人们只有通过签订各类合同,将参加工程建设合同的各方有机结合起来,并使参加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得到法律上的合同签订好坏直接决定开发项目的进展与效益。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少则二、三十个合同,多则上百个甚至几百个,因此,合同签订的数量宜少不宜多,尤其是建筑工程分包采购合同不宜太多。而采购的价格是用一种资金时间换取来的,时间价值会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损失。总之,不赞同专业分包或材料采购太多,开发商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两个方面,要有一个大成本的概念,更要有一个时间价值的概念。

3 成本控制的动态管理

项目设计好了,目标成本有了,采购也完成了,成本控制那就是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目标成本的实现问题,主要是一个跟踪分析、动态管理,这里主要以施工过程中较多发生的工程变更管理为例说说动态管理工作。工程变更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属于完善设计中的不足而形成的变更,第二类是开发商领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原有设想、看法的变化而形成的变更,第三类是属于现场施工管理协调而形成的变更。分清了这三类工程变更的来源,工程变更的成本控制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对于这三类洽商的管理,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私企与国企有极大的差别,但目前的普遍结果是国企开发商的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没有起到预控作用,结算往往超出预算很大。现在看来,光有成本目标,没有动态控制是起不了成本控制的作用的。

以上部分是我个人对于当前经济环境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的一些见解。工程成本的控制关键在设计,重点在采购,手段是动态管理,所以在设计阶段应该采取限额设计和设计优化等手段,做到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追求总成本最低,而不是分部分项工程最低,着实做到工程成本有效的动态管理。重要的是应根据项目需求资金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融资方案,要适当维持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确定比较恰当的融资规模,争取把成本控制到最低。只有如此,房地产企业才能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下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凤辉,张思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2]刘黎虹.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2

中国在拉美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中拉人文交流合作持续扩大。不过,中国要对拉美国家开展行之有效的文化传播,还面临着以下四大挑战:

第一,中国与拉美有关国家如何妥善处理政治分歧,强化政治互信。中国同拉美虽然也有多个区域或次区域对话机制,但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涵盖拉美所有国家的长效对话机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及重大关切的问题上要继续相互理解和支持,可考虑达成一揽子相互支持和谅解;双方还更应该坚持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各领域合作,为双方不断扩大合作提供政策保障、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中国与美国如何协调在拉美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中美两国加深在拉美事务上的共识可以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不至于因为在拉美事务上的分歧而使两国关系出现恶化。中美双方在拉美地区开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对拉美国家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对于促进中国在拉美的政治目标、能源安全、经贸合作与市场拓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中国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来增强与拉美国家人民的感情纽带和认同感,促使中华思想和文化走向拉美舞台。欧美文化在拉美的传播已经几百年,从而建立起先入为主的优势;如何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推广出去,这是一个可能比经济竞争更为复杂的挑战。如今,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成为宣扬中国价值观的一个重要载体,成为向拉美国家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开始走向国外的中国企业更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注重与企业迁移相伴随的、与拉美国家当地文化融合的过程。

第四,中国如何建立巧妙得宜的对拉美的文化传播策略,以使中国文化在拉美国家的传播不仅仅依赖于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如何就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这两方面形成一批有理有据、情文并茂的精品力作,来促进拉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深层的了解,使中拉关系的发展具有更稳固的基础?中国必须整合国家所拥有的多项对拉美文化传播资源,以期在国家形象塑造和对拉美政策的互动中做到统一、协调和相互支撑。

加强文化传播,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

对中国来说,在拉美的文化传播可以展现中国外交政策针对新的地缘政治环境所做出的回应,突出中国外交的文化延续性。因此,关于如何通过文化传播来深化中国与拉美的经济合作,进而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随着中国与拉美各国间政经以及安全相互依赖的不断深化,要进一步加强对拉美国家的公共外交,尤其是与拉美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的交往。加强与拉美国家当地公民社会组织(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的合作,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地的发展状况和准确把握当地民众对中国影响力扩大的反应,也有助于双方避免因文化误解而导致的政治或经济纷争。

第二,要进一步拓展与拉美国家政府间的文化交流渠道。首先,要重视开展在民主和人权等政治文化领域的对话和协商,从而避免给双边整体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其次,扩大同拉美国家的媒体机构的交流和合作,不仅要与双边关系的迅速发展相称,同时更要为双边关系的不断发展发挥持续的推动作用。再次,今后在多边合作机制中,要注重进一步开发性地营造和拓展中拉各国社会之间的知识空间。

第三,加大中国对拉美国家文化传播中的“和谐”含量,塑造中国“和谐文化”的国家形象。要通过具体、鲜活的实例使拉美国家人民认识到:中国文化是一种怀有“天下”观念和博大精深的博爱文化。这种宣示还应表现出中国文化力量和风范的特征,就是表现一个亚洲大国对拉美发展的关切和责任感,展示一个与外界和平相处、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大国形象。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3

【题目一】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调查研究

1、十报告精神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

2、关于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的调查

3、新形势下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调查研究

4、理想信仰问题调查研究

5、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1、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

2、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研究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4、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

5、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6、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7、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经济建设研究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查研究

2、十二五时期经济运行新特征的调查研究报告

3、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

4、民间金融问题调查研究

5、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6、中国品牌战略研究

7、房地产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8、新能源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研究

1、生态问题调查研究

2、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调查研究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4、网络群体事件发展动因及演化机制调查研究

5、网络虚拟社会的现状调查研究

6、新兴媒体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7、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

8、地方民生工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文化建设研究

1、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2、文化民生工程实施路径调查研究

3、旅游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调查研究

4、动漫产业升级的调查研究

5、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调查研究报告

6、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7、民俗文化调查研究

8、文化品牌与文化精品调查研究

9、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调查

10、关于农村小学资源整合问题

11、关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

12、关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问题调查

13、农民工创业问题的调查

【题目二】

1、科学发展观与我的故乡建设。

2、对你居住地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熟悉情况的调查。

3、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对你居住地农村或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题目的调查。

5、对你居住地企业职工收进情况进行调查。

6、对你居住地企业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情况的调查。

7、当地如何发展本身上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调和发展。

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题目有哪些?

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题目。

10、当地农民收进与农业生产结构调剂的相干性分析。

1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3、新情势下当地低收进群众生活保障题目的调研。

14、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5、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6、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17、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题目。

1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变化。

1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题目调研。

20、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态存在的突出题目及其成因?

2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进步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进程和现状。

23、当地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题目。

24、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进步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5、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6、调查当地耕地保护情况(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27、对当地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28、对所在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

29、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服务职能等)

30、农村产业化经营状态调查。(当地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利益机制等)

31、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32、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34、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目、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目、结构、工资水同等)

3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36、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题目调查。

37、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充裕劳动力或下岗失业职员就业状态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进等情况)

38、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态解决思路调查。

39、80后员工的职业特点及有效管理

40、80后农民工职业需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41、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状态调查。(中介机构、社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

42、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学杂费等)

44、当地适龄儿童进学率、失学率、停学率情况调查。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设置 现状调查 建议

专业是指职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首要条件。从一所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我们就能初步了解该校的性质及其特点,学生家长就能知道是否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因此,中职学校如何设置专业,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山东省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研,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如何设置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措施。

一、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

2012年,山东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近600所,本次调研随机抽取其中68所,包括了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职教中心)等多种类型。本省大部分职业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覆盖面、争取生源都在追逐热点,尽可能多设置专业,忽视了专业设置的原则和内涵,视专业设置同儿戏,在不具备任何条件的情况下随意设置专业,所设专业根本无法承载培养专业人才的功能,毕业的学生两手空空,没有任何专长,严重影响了本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甚至引起社会对同类学校相同专业的质疑,把原本发展空间广阔,前景可观的优秀专业推向被大家抛弃的边缘。

(一)专业设置的恶性竞争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总会有不同的职业岗位被人们推崇和追逐,因而造成了不同的专业热点,并且在不同的区域,大家的认识不相一致,南方发达地区与西北的差异就很大,现阶段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呈现出财经类学校热,而西北财经类学校的专业往往不被人们认可。近年来某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拉动及卫生服务领域的扩展,呈现出的是石油化工类专业和卫生服务类专业倍受欢迎。由于这些原因的影响,许多职业学校纷纷放弃了自己若干年的历史积淀和办学特点,在专业设置上你追我赶,忙于设立专业而忽视了建设,带来的后果肯定是恶性竞争,不利于一个优秀专业的成长和发展。

(二)专业设置的重复

其实就是专业设置的恶性竞争带来的结果,在同一地区一个专业被多个同类职业学校重复设置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当然专业的重复设置利于学校之间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但试想一下,在一个地区有若干个职业学校办同一专业,会出现什么局面?以职业学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在山东至少有十几所学校在办,而山东选择工程造价专业的生源又有多少呢?结果是大家同时办了很多相近的专业,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都严重不足,我们在专业教学及专业建设中精力分散,顾此失彼,疲于应付,每个专业都不能办好,很难办成精品专业。

(三)在不具备条件的基础上设置专业

调查发现某些职业学校,校园面积不足三十亩,观其基础设施不过三栋五层楼房,问其师资说有几十号人,可是看其专业不禁哑然失色,专业设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达十几个之多,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十多个专业不知道靠什么来支撑?能给学生教会专业技能吗?有些地方职教中心有漂亮的校舍,政府投入资金购进大批先进的实训设施,但为数不多的教师都是从中学调入,经过短期培训成为众多专业的核心教师,自己本身的专业能力就不强,实训设备不能精通使用,如何教化学生。这一点已经在全省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上得到充分的证明,大部分地方职教中心培养的学生基本不具备专业技能。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建议

1.专业设置要立足当地,面向全国。

专业设置首先要考虑如何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比如有些地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可以考虑在物流、电子商务等方向设置专业,有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导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发展。

2.专业设置要紧贴市场需求,以经济发展为坐标,以职业分析为导向。专业设置应考虑经济发达地区技术密集型企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订单教育,以企业的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形成学生入学即等于就业的教育方向。

3.专业设置要突出自身特色。中职学校各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因此,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与本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其他中职学校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应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

总的来说,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过程中,以经济发展为坐标,以职业分析为导向,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动态,遵循“经济发展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的原则,为经济建设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实用型人才。必须把握全局、认准形势,给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提供合理、科学的理论依据,让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人才的培养紧扣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决策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考虑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状况,形成合理的专业格局。

参考文献

[1]刘德思.职业教育的模式选择――资源交换的观点.

[2]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4).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5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规划;讨论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镇特色是指一个城镇从内容到形式,从物质构成到精神存在的区别于其他城镇的基本的个性特征。城镇特色不但包括物质构成层面的社会经济、地形地貌、建筑实体、公共空间、气候条件等,还包括精神存在层面的历史人文、民俗风情、文化遗产等。如果说,建筑是空间的艺术,那么城镇就是时间的艺术。某种程度上,城镇是历史的记忆和见证。而城镇特色对于一个城镇的存在的文化意义、历史价值、民俗风情等的存在与延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但如此,城镇的特色和个性还体现了生活其中的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

1 小城镇的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获得飞速发展,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较之改革开放以前,都有较大突破。然而,我们还应看到,我国小城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怎样正确看待我国特色小城镇的存在价值、怎样正确看待目前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打造特色小城镇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小城镇特色建设中的所要考虑的。而随着商业文明的发展的冲击,我国小城镇的特色并未很好的得以保存。许多城镇割断了自身和传统的有机联系,有些城镇一味的高楼林立,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身的独特个性,从而造成千城一面的令人担忧的现状。在发展中丧失自我,在发展中淹没个性,这可以作为我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一个缩影和概括。造成目前小城镇建设的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很多,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在探讨打造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2 做好在总体规划中对特色城镇建设的控制

2.1 城镇定位。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起点、高度、方向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镇的未来有多远。因此,做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对于一个小城镇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2.2 投资评估。要做好总体规划的控制,首先要从资金链上做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预算工作,适度控制规模。因为,一个小城镇可容纳的人口、可吸收的资金总是有限的,合理的资金预算,有利于防止后期工程因为资金不足而中断,同时,也有效的防止了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金浪费。

2.3 技术衔接。这要求在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规划中,针对如何引进人才、如何引进先进技术等等都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计划来,从微观的层面控制好技术和人才的吸纳,同时,这些还要结合小城镇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必须是小城镇目前的经济实力所能负担得起的。

2.4 社会效应。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无疑会给城镇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说,旅游业的规模控制,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这些有可能会影响到当地人的实际生活,人们的感受如何,对特色小城镇的建设的理解程度如何,这是在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规划中应当考虑的。

总之,总体规划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体现人本精神,突出人文关怀,使小城镇的特色之路长久而顺利。

3 如何建设特色小城镇

城镇的特色如同城市的一张名片,将和城镇共生共存,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途径有多种,各地应该根据当地特点,借助当地优势,依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制定总体规划、科学推进,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特色、注重发展当地优势产业,控制发展规模,打造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3.1 总体规划,科学推进

由于资金、技术、观念、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上普遍存在着规划总体不到位、特色定位不准确、规划观念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特色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展开和深化。因此,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首先要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起点、高度、方向等决定了一个城镇的未来有多远。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的起点高、方向准确,城镇的未来就有发展潜力,就有可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总体规划的起点低、方向错位,城镇的未来发展空间就狭窄,在未来发展中就极容易发展受挫,最终将不利于城市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总体规划的起点要高,眼光要长远,但同时,城镇建设还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当地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城镇的经济发展潜力、可吸收的社会资金参与开发的程度等等。

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除了上述所说的规划不到位、特色定位不明确、规划观念不科学外,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可论证性、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的参与程度等等,这些都是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进行总体规划时,所要一一考虑并严格加以论证的。

在科学的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应当严格依照科学程序推进,所谓的“科学”,体现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就是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要求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正确看待城镇现在的经济速度和长远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之间,不能只为经济利益而忽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而是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即可持续发展。

3.2 注重特色,控制规模

在总体规划下,打造特色小城镇,其着眼点就在于有科学而高起点的总体规划,其意义就在于特色,其有效保证就在于规模的控制。由于小城镇服务的对象是固定的,毫无意义的规模上的扩大,而不是注重质的飞跃,只会让城镇的特色建设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影响城镇特色建设的后续进行。

小城镇的规模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的乡村人口与小城镇发展中的人口为依据,超过城乡人口太多是对于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资源的浪费,过少则是不利于城镇的长远发展。

注重特色,就是要求在小城镇建设中,城镇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城镇人的精神状态要体现城镇的气质和个性。因地制宜,考虑到城镇的地域特点,介于城乡之间,沟通都市和乡村的联系,对乡村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又为城市输送劳动力资源、农产品等,因此,城镇是属于比较有活力、比较有弹性的一种政治经济文化区域。这也就影响了城镇在自身物质结构层面、精神内核层面的与众不同,即特色与个性。

注重特色,并不意味着单纯而过分的强调特色,为了特色而特色,这样只会使得城镇丧失原有的活力,从而成为一个没有发展后劲的城镇。比如说,有些特色小城镇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做一些必要的保护工作是理所应当。某些地方因为眼前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不顾当地实情,挖空心思大搞特色小城镇建设,一味盛行“复古”风气,在城镇特色建设中,置群众的需求于不顾,不切实际的大搞基础建设,只是为了打造一座“古城”,在特色小城镇中有一席之地,从而在旅游业中受益。看似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其实是城镇特色的背离。

因此,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在打造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中,错位的特色建设只能是一时的经济利益的驱动,而非长远的可持续的,最终将丧失小城镇固有的特色,不利于小城镇自身的发展。而不当的规模建设,则会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城镇的特色之路失去经济活力的带动,最终将不利于城镇的特色发展之路。

3.3 发展特色,共生共存

严格意义上来说,特色小城镇建设并非一项或几项简单的工程建设,因为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结束的,而是具有时间上的延续寓意性和空间上的拓展开阔性。

如果说注重特色是强调在小城镇发展理念上的重视,在观念中的关注,那么发展特色就是在对待城镇特色与现代的关系上,注重城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特色的延续和发展。因此,应当把城镇的发展当做一种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存在,应当用历史的眼光打量小城镇,而作为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者,应当在保护、继承小城镇的历史遗产的前提下,给历史注入现代气息,用现代的活力激活历史的记忆,从而实现小城镇的再灿烂、再发展和再和谐。

总之,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并非一项或几项简单的工程,而是在小城镇自身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孕育特色,生成特色,发展特色。而这一过程的实现,要通过科学的总体规划来统领。因此,我们要在总体规划时就要对建设特色小城镇做出科学的相关控制。

参考文献:

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范文6

关键词: 皖西北地区 民间美术 生态环境 剪纸

皖西北地区经济的转型及当地农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等因素都促成了大量年轻人的外流,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农民变成都市的打工者,打工生活使传统乡土农民脱离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空间。皖西北民间美术生态环境的变化形式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征地拆迁导致的民间美术生态空间的改变;二是流行文化元素对民间美术生存空间的挤压导致的民间美术生态空间的被边缘化;三是将民间美术从原来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分离出来。阜阳剪纸在皖西北民间美术中占一席之位,许多剪纸艺人创作出了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在研究皖西北民间美术生态环境中,阜阳剪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阜阳剪纸生态环境现状

阜阳的剪纸艺术既融合了我国南方文化的细腻、婉约,又吸收了北方文化的粗犷、大气。近年来,阜阳剪纸虽然有着一定的发展,但呈现出既繁荣又混乱的局面。某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将一些以次充好的剪纸作品在市场上出售,或者大量翻制老艺人作品参加展览,再加上大批美术工作者的介入,在剪纸创作中融入过多的绘画技法等问题,使得剪纸作品失去了特色。

近年来随着打工热潮的掀起,大量年轻人出现了外流,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农民变成都市的打工者,其中不乏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当他们的角色开始转变时,也就是民间美术生态环境开始变迁的阶段。打工生活使传统乡土农民脱离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空间,民间艺人的离开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主体的缺失。生态环境的改变使传统的民间美术无论从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不再被认同。

二、应对阜阳剪纸生态环境变迁策略

(一)构建阜阳剪纸传承机制

阜阳剪纸长期以来一直遵循传统的传承方式,采用口传心授,耳濡目染,技艺相袭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民间美术创作的目的发生了改变,已经由实用转变为欣赏的角色,其经济价值发生了变化,没有人愿意学。老艺人正在逝去,新的传承人出现了断层,使得民间剪纸的传承难以为继。

如何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传承剪纸技艺的方法,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剪纸传承人,以担负起传承、传播阜阳剪纸的重任,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仅仅靠民间艺人是无法做到这些的,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式把具有地方特色的阜阳剪纸流传下去并发扬光大。

(二)加大对阜阳剪纸保护的力度

1.保护剪纸的人文生态环境

保护阜阳剪纸的人文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剪纸生存的土壤。阜阳剪纸在产生初期主要是实用功能,如窗花、喜花、刺绣花样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剪纸在当地的功能主要转化为审美功能。隋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甚至一部分剪纸创作者浮躁的心态,往往剪纸作品出现造型简单、样式单一的情况。如此发展,极有可能成为单纯迎合市场需要的商品,而失去阜阳剪纸文化的特色。

2.加强相关部门的支持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对阜阳剪纸的保护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这些保护工作还不够深入,只注重对艺人的保护,却没有对作品和生存环境的保护。应加大力度对阜阳剪纸民间作品进行收集,并进行分类整理,分时期制成画册存档,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做好铺垫,让后人了解阜阳剪纸的历史。另外,各种媒体对阜阳剪纸的宣传介绍不够全面、深入。近几年来,关于阜阳剪纸的报道虽然很多,但是大多是记者写些访谈记录。基本没有对阜阳剪纸的深入介绍和研究性的报道,以致真正了解阜阳剪纸的人很少,更谈不上让广大群众关注和欣赏。当地媒体应该与剪纸理论研究者一起深入乡间,发掘民间剪纸艺人,积极发表理论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引导大众关注阜阳剪纸。

(三)阜阳剪纸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剪纸技艺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剪纸技艺就会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传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把阜阳剪纸作为地方性美术资源,纳入当地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在我国的学校美术基础教育中,虽然有一定篇幅的关于民间美术内容,但不一定是针对某一地方具体的民间美术,阜阳剪纸这种地方性的民间艺术内容,会更适合当地文化环境。让阜阳地区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剪纸技艺,更让下一代认识祖辈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技艺的兴趣,为他们将来进一步学习剪纸技艺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让剪纸进入当地高校美术教育体系。通过深入研究和教学融入,使美术设计教育真正体现地方特色,培养当地紧缺的美术设计人才,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同时也是对剪纸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再次,把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请进课堂,通过他们的讲解、示范,使教学更具实用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剪纸技艺。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剪纸艺人工作室,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对阜阳剪纸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帮助剪纸艺人编写剪纸教材。剪纸艺人对当地剪纸的特征、功能、材料和技艺等方面都会比较了解。这样将使剪纸艺术纳入课堂更容易开展。通过推行这些切实可行的传承保护措施,阜阳剪纸必将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

(四)走产业化之路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经济难题。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创造价值,带来经济效益,也是阜阳剪纸面临的一个问题。阜阳剪纸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向市场,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欣赏水平的改变而变化。引导艺人改变传统中某些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创作法则和规范。同时,利用市场帮助艺人得到经济实惠,让艺人们开发剪纸的商品价值。可以结合当地旅游建立售卖点。目前,许多地方的剪纸均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借鉴那些成功的经验,结合阜阳地区的需求,除开发适合普通大众的日用品外,还要上档次,开发更高要求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覆盖各个消费档次,从而使阜阳剪纸走上良性产业发展道路。

三、结语

皖西北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创造出许多令人引以为豪的文化成就,然而,如何面对如今日新月异的变化,使这块土壤孕育的优秀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这是一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仅仅靠民间艺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唤起更多的人关注它,通过对皖西北民间美术真实状况的反映,探索出一条保护和发展当地民间美术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康保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