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利和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工智能的利和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的利和弊

人工智能的利和弊范文1

关键词: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也在日趋成熟。2016年3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人机大战事件,人工智能Alpha Go与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战胜李世石,更展现了其的无限发展潜能。但带来的问题是,人工智能创作物能否成为作品享有著作权,从而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一、人工智能的界定及传统认识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英文名称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①。人工智能源于计算机科学,现已涉及到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

(二)对人工智能的传统认识

按照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解释,人工智能的创作物是不可以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品的,从而不能得到著作权法的相关保护。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②《著作权法》和《实施条例》都要求创作物是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而我国对于人工智能创造物传统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创作物不具有独创性,它只是将计算机内存储的内容进行汇编整理,没有任何的创新内容。其次,著作权对于作者的人格属性也有要求,而人工智能是不能算作法律意义上的“人”,所以人工智能的创作物为非智力成果。

二、国外人工智能著作权的现状研究

2016年4月,日本知识产权本部宣布在知识产权计划中纳入“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人工智能技术处于世界前沿的日本,从其立法行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正在通过法律形式,将人工智能的创作物以作品的形式逐渐定下来。旨在人工智能创作物产生争议时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使得人工智能的既得利益者相关利益能够得到保护。

此外,日本再其2016年的《知识财产推进计划》中,明确表示“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人工智能创作物亦有可能有必要给予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③。”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还未对人工智能及其创作物的著作权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地探究。但以英国、新西兰为代表的部分英美法系国家已经认识到自己国家对于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法律规制不明确的问题,并试图从政策和法律上认可人工智能的创作物,这些国家将人工智能的操作者作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者并对其进行保护;而澳大利亚虽然在相关的法律中没有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具体规定,但在政策上,该国已经认可了部分人工智能创作物为作品并享有相应的著作权。

三、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不同角度分析

其实,仅从创作物的表现形式上是难以对人工智能创作物和人类作品进行区别的,对音乐、美术等创新性要求不高的作品则更是如此。因此,笔者试图从利益平衡理论和市场激励角度两个方面对是否应认可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利益平衡角度分析

著作权法是知识产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的核心原则就是利益平衡原则。著作权法是对作品产生的利益进行分配的法律,调整着传播者、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原作者与演绎作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如果不给予人工智能创作物以著作权的保护,则可能导致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人工智能创作物大量涌入市场,而这些创作物和一般的人类作品并没有实际的区别。一旦大量投入市场这一公共领域当中,由于人工智能作品并不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用户就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而对“人工智能作品”进行使用,那这些创作物的价值将无限趋向于零,除非一些高度原创性的作品或依赖作者声誉的作品,这无疑是对人工智能及其创作者利益的一种严重侵害,而经过精密设计的利益分配体系将会失去应有的平衡,这明显是有违利益平衡原则的。

(二)从市场激励角度分析

从市场激励机制的角度来说,如果对人工智能创作授予著作权保护,这就意味着市场中受到著作权保护的人工智能作品的供应量将会大幅度增加。而考虑到人工智能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在市场总需求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人类作品的定价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市场上将被大大的削弱,从而使人类作者进行创作的经济性动力逐渐下降。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产生实际上是从作品的供给端冲击了著作权制度原有的架构,也就是说,原始投入到市场中的作品数量将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变得庞大。

如果不赋予人工智能作品著作权,那么人类作品市场吸引力和流动性就不会丧失,以人类作品形成的发行、复制和传播为经济链的著作权市场将会依旧繁荣。但是,人类作品竞争力却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市场对于整个作品行业的创新激励机制明显不足,这实际上并不利于作品行业的进步。

四、立法保护的建议

如果立法对人工智能创作物进行保护,那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著作权保护期限以及权利内容等也有待进一步探讨。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多被授予该人工智能的操作者,笔者在此不做具体分析。

但应纳入立法者考虑范围的是,如何保持人类创作的作品与人工智能的创作物在市场中保持既竞争又共存的局面?所以,笔者认为《著作权法》中有关作品创新性的标准需要提高,界以达到人工智能作品与人类作品的利益平衡。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也应增加人工智能的相应部分,以规制市场中存在的恶意竞争等行为。

五、结束语

笔者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创作物的独创性和人身属性这两个方面来判断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应该获得著作权的保护。人工智能的创作物作为一种新形式的“作品”被接受,其相关市场经济效应和是否有利于著作权作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被纳入考虑范围。

基于利益平衡原则和市场分析,笔者认为,认同人工智能创作物为作品,并通过《著作权法》等法律对其加以合理的保护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完善。

注释:

① http:///wiki/人工智能.2016年10月18日访问.

② 引自2013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

③ 曹源.人工智能创作物获得版权保护的合理性[J].科技与法律,2016年第三期.

参考文献:

[1] 曹源.人工智能创作物获得版权保护的合理性[J].科技与法律,2016年第3期.

[2] 冯晓青.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理论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人工智能的利和弊范文2

# 2018年起延迟退休: 行不行?#

近日,中国社科院提出了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和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延迟退休已不是新鲜的话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渐进性延迟退休”的思路,到社科院方案,延迟退休似乎指日可待。但是方案的仍然带来了不同的声音,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角度争论延迟退休的利与弊。

行:延迟退休从长远看是利于国计民生的,首先延迟退休是在我国劳动力价格上涨、社会负担加重的形势下,增加社会劳动供给的一种办法;其次也是弥补养老金缺口,防范养老金入不敷出风险的必然途径。

@渝烟袅袅:延迟退休会不会让百姓吃亏不能只看退休金的多少,还应该看到,我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个年轻人要供养的老人变多,如果延迟退休,那么则意味着社会上的劳动力在增加,不干活只拿退休金的人相对较少,实际上是减轻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上班族的负担。

@贡森:近年来,“民工荒”趋向常态化,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持续下降,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已从绝对过剩转向结构性不足。延迟退休可以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的速度,减弱对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预期,进而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

@芷琪:目前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延迟退休也是不得已的选择。目前我国人均养老金储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2013年的数据,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长14%,支出却增长了20%,这样下去,养老金的亏空只会越来越大。而延迟退休则能相当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的紧张状况。

不行:延迟退休侵犯了老百姓的利益,增加就业压力,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问题。而养老金的缺口问题,涉及挪用养老金偿还隐性债务、养老金投资渠道单一等等问题,延迟退休并不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办法。

@汪标:延迟退休,对于老百姓来说,意味着多缴5年的养老金,但是人的寿命是有限的,退休金并不能多拿,只能少拿5年。有人会说上班有收入,比退休金高,但上班时的收入是需要付出脑力和体力劳动的,不比退休金是不需要劳动的,对于个人来说是吃亏的。

@携书舞:2013年我国退休人数新增800万,按照这个标准,如果我们延迟退休,那么每年就有800万个岗位腾不出来,而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这会对本来就紧张的就业造成巨大的压力。

@堂吉伟德:延迟退休或许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剂良方,但却不是当下的最优选择。其中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还没有成熟,但在退休年龄上却跟国际靠得很近。更为主要的是,若是现有政策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那么实施延迟退休,无异于挖肉补疮,让社会层面很难接受。

微 吧 2015年,全球最关注的中国公司

奥巴马近日演讲时重申美国将继续“领导”世界,不过美国一独立民调机构近期调查显示,美国人认为美国国力正在走下坡。另一民调机构发现,更多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头号“大敌”。10年来,“中国崛起”的预言者已小有规模。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对2015年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进行展望,认为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家庭的国际化流动,将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尝试登上国际舞台。那么问题来了,全球投资者最关注哪些中国公司?下面是一家美国媒体评选出的2015年全球最关注的中国公司。

阿里巴巴:互联网版图扩展震惊资本市场

近年,阿里巴巴的互联网版图不断扩展,不仅广投电子商务企业,在多个领域与亚马逊、eBay等展开竞争,还入股新加坡邮政,与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和法国政府签署备忘录,这些都表明其全球化布局的扎实推进。

万达:战略转向催生新的发展机遇

从上世纪90年代跨区域投资走出大连,到2000年由住宅地产转型商业地产,近年万达进而向文化、旅游、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全面拓展。通过不断地战略转型,万达正朝着广阔的国际舞台迈进。

百度:技术突破威胁老对手谷歌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既是百度海外扩张的重点,也是其技术研发的重点。业内人士认为,百度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进入实质性机器人领域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其对手谷歌走的正是这个路子。

复星:参与海外资本市场洗牌

近年,复星频频在海外出手,投资涉及金融、餐饮、地产和油气诸多领域,创造了资本崛起的神话。未来,复星更着力抢占世界顶级资源,业内戏称“人类已经不能阻止复星的海外并购了”。

小米:国际化战略席卷全球移动产业

小米CEO雷军在2015年的内部邮件中表示,2014年小米已经成功进入境外7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小米会进入更多的海外市场。小米目前的估值是450亿美元,它正在席卷移动产业并成为苹果和三星一个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

腾讯:从全世界搜罗最好的手游资源

身为中国的游戏和社交应用巨头,过去两年里腾讯不仅加大海外投资,为从社交应用软件向网购、Android系统研发进军做好铺垫,也与各地的游戏开发商建立起长期关系。腾讯高管曾表示,腾讯一直希望能把全球范围内的精品手游带给广大用户。

华为:毫无疑问的国际公司

2013年,华为65%的营业收入来源于海外,外籍员工占比达19.4%,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为69%,按照联合国同口径的标准,华为已经毫无疑问成为一家国际公司。华为高管表示,华为未来的海外市场会“墙内墙外都开花”。

联想:国际化段位在升高

2014年,联想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和IBM x86企业服务器业务。联想高层曾在内部承认,如果没有当年艰难整合IBM PC业务,就不会有联想现在的一系列国际化运作。2015年,联想将继续发展其全球移动业务。

人工智能的利和弊范文3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对道路交通的状况都深有体会,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堵,尤其是当你有急事的时候,堵得你坐立不安,堵得你心急如焚。城市居民的生活秩序和生活质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堵车而受到了影响,尽管路越修越宽,像北京从三环扩到四环,从四环拓到五环,现在又开始向六环发展,但堵车的情况并未见有太多的改观。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堵车情况如此严重呢?

道路交通因何而堵?

不同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总体来看以下几个方面是共同的原因。

(1)汽车交通发展失控,道路建设难以适应车辆超常增长的需求。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城市来说都存在,道路扩充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汽车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市区,道路扩充的余地是很有限的,车路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道路超负荷运转。例如在天津市,由于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受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的制约,道路与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滞后于车辆和交通流量的发展,城市车均道路面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根据统计数据,天津市市内机动车行驶速度1996年平均为26.96公里/小时,比1989年下降了35%,高峰时段,市中心干道路段的机动车平均时速仅为10公里/小时。

(2)停车难的静态问题直接影响交通拥堵的动态问题。这是许多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停车场的建设远远满足不了车辆发展的需要,路边乱停乱放现象严重,既影响了交通也影响市容。随着城市车辆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外来车辆的大量增加、公共停车设施的严重滞后,以及停车设施多头分散管理、相互脱钩、缺乏联系与协调,使目前车辆停放愈加困难,尤其是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例如青岛市路内(包括路边和路上)停车位占公共停车泊位的比例约为73%左右,且公交车公共停车泊位万人拥有率很低。

(3)政府用于市政基建的资金有限。这一点在很多城市(例如广州市和青岛市等)都有体现,由于政府用于市政基建投资资金的限制,加上法规、管理措施不配套等各方面的原因,制约了主城路外公共设施的开发建设速度。北京的这一问题还不是很明显,但也存在城市交通投资主体单一的问题,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就会难以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4)对公共交通的重视不够和投资不足。要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才是出路,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尤其如此。目前国内的公交系统信息化应用还比较落后,很多公交公司的车辆调度仍然依靠人工进行,不仅效率低,而且很容易造成车站的拥堵。目前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也是方案商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以广州为例,与广州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和GDP相比,广州市在公共交通建设上的投入却很有限,公共交通投入低于广州市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市财政逐年增长,对公共交通的补贴却逐年减少,同时广州对公交专用车道的认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2010年亚运会的召开将使广州公共交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其他原因如道路功能的战略规划失当、城市道路资源利用率低下、城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与其交通环境最大允许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出租车空驶率仍然比较高等问题,也增加了无效交通量,导致拥堵产生或严重化。

中国智能交通

既然道路的扩充有限度,而机动车又在不断地高速增长,车路的供求矛盾如此尖锐,什么办法能使道路交通的拥堵情况得到改观呢?这时候很多人想到了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两个字――秩序。既然汽车数量在不断增加,道路快速扩充又不现实,那么解决车辆行驶的秩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为ITS),是一种集信息技术(IT)、人工智能(AI)、电子控制、地理信息(GIS)、全球定位(GPS)、影像、计算机处理、有线/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在一起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能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现代化、科学化的智能管理。

在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日本、欧美国家,一些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智能交通的应用成效也日益显著,中国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也开始重视职能交通领域技术的发展。2000年初,科技部会同国家计委、经贸委、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等几十个部、委、局联合建立了发展ITS的政府协调领导机构――全国智能运输系统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成立了ITS专家咨询委员会,交通部、建设部和公安部已先后成立了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在全国智能运输系统协调小组及办公室的直接指导下,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发和推广应用。全国智能运输系统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组织研究制定中国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的总体战略、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有关部委、地方、企业及科研单位,根据行业、地区特点开展ITS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促进产业化。

“十五”期间,中国政府非常重视ITS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在“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中安排了“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项目。在共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家安排了10个项目对全社会进行招标,项目实际投入经费总额超过15.89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划拨经费5000万元人民币。同时,“十五”期间,在“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重大专项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中山、重庆、天津、青岛、济南、杭州十个城市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试点示范城市,为了配合奥运会的筹备,同时还在国家项目的基础上又在10个城市安排了11个项目开展了更加广泛的工作。

智能交通的作用领域及范围

智能交通所涉及的领域,以及这些领域对缓解交通拥堵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这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交通信号实行智能化控制,根据车流量的大小来决定红绿灯时间的长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情况。目前,北京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284个路口、17条道路、114处信号灯已实现。未来五年内,北京市还计划将90%的信号灯纳入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到那时十字路口的车辆等待时间会相对缩短。

(2)交通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系统。这一系统的作用,和行进中的车辆进行道路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因此直接关联到交通疏导能力。就中国各城市而言,北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上海、广州、宁波、大连等其他几个城市在该领域也有所尝试。北京市的实时动态交通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系统示范工程已经完成,系统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对内显示子系统和对外子系统,对内显示子系统的用户为交通管理者,系统信息作为管理和决策依据;对外子系统的用户为出行者,系统将有关的交通信息通过交通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及显示大屏等形式,供出行者参考。

(3)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在这一领域,青岛市走在了前列。青岛的公交智能调度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已经开始为青岛的道路畅通做出了贡献。北京这几年在这方面也加强了投入,已经建立起来的系统包括客运枢纽站运营调度管理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公共电汽车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南中轴路大容量快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和公交车救援调度系统等子系统。例如北京的公共电汽车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通过对区域内公交车进行统一组织和调度,提高公交线路的调配和服务能力,实现区域人员集中管理、车辆集中停放、计划统一编制、调度统一指挥,人力、运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动态优化配置,降低公交运营成本,提高调度应变能力和乘客服务水平。并且,作为示范工程的11条线路也已于2005年完成。这些系统可以使公共交通实现合理调度,合理运营,为乘客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4)停车诱导系统。这也是国内主要城市近几年大力投入的一部分。北京的停车诱导系统目前在西单商业街建成,未来在金融街、中关村等地区也将建设停车诱导系统;广州市的一些繁华商业中心地区也建起了交通诱导系统。随着车辆的增加,停车的静态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交通的动态问题,停车诱导系统可以对出行者的停车事先进行提示,减少车辆在道路上无效停留的时间。

(5)出租车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在这一领域,广州市做得比较好,交通指挥中心的总平台已经与多个大型出租汽车公司的平台整合起来,可以实现全市范围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提高运行效率,减少出租车的空驶率等。

(6)综合信息平台。综合信息平台可以说是几大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将上述系统统一起来,建成一个大的平台进行综合管理,然后将采集来的交通方面的信息向政府、企业、公众公布,目前,诸多城市,例如北京、广州、青岛等,都在建设这个平台。无论是交通的管理者还是出行者,如果对实时的道路交通信息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那出行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例如北京的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已经成为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支撑层,是连接其他应用系统的枢纽,负责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信息的存贮、处理和,是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建设内容。该平台将于2007年之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可以实现向政府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向社会公众提供多方式、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为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条件。

其他,货运调度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也会影响城市交通。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中,上述系统的应用对缓解交通拥堵可以起到相当的作用,相信随着应用的逐渐成熟,智能交通系统所发挥的效能将会越来越大。

市场规模可观但挖掘不够

智能交通是一个市场前景看好的市场,中国的智能交通市场已经进入了成长期,对于在智能交通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IT 系统集成来说,这属于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计世资讯的研究结果显示,2006年中国智能交通的投资额将会达到91.94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23%(见图)。

图 2005-2006年中国智能交通建设投资规模

智能交通市场增长的动力,首先来自国家和政府对ITS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次,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也将带动北京及相关城市ITS的发展;第三,城市道路和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企业和个人对出行效率更加关注,使ITS的发展迫在眉睫;此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将带动智能交通的发展。

智能交通尽管市场前景光明,但是目前来看,对商机的挖掘远远不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产业链不成熟、基础技术薄弱、产品产业化水平低、软件投入过少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系统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交通的实际需求,例如作为智能交通重要服务领域之一的VMS(可变信息情报板)系统在北京、上海、宁波、大连等很多城市都已投入使用,但是实际效果却大不相同。

从技术角度而言,不同城市的VMS系统采用的信息技术都基本相同,排除各城市交通状况等客观因素影响,应用水平的巨大差异,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系统设计时,是否认真考虑了城市的实际交通需求,并从这种需求出发合理设计VMS系统所需具备的功能。一些城市在功能需求定位上的误差,直接导致了系统最终的实施效果差强人意。

智能交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交通的规划、调度、监控和服务。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智能交通研究和使用的重点都应该集中于交通需求的本身,从实际出发,找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智能交通系统是否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决于其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内涵。国内有大量的智能交通项目,购买了大量的先进设备,上马了大量的先进系统,可是实施后发现对改善交通毫无用处,甚至根本就无法投入使用。究其根本,就在于没有遵循智能交通的客观规律,没有从交通需求实际出发,盲目投入,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道路信息采集和系统最具发展前景

既然道路信息采集和系统是智能交通的一个重点应用领域,同时也被当做是智能交通中最具成长性的领域,那么,道路信息采集和系统的市场前景为什么如此被看好呢?以下是我们分析的几个主要原因。

(1)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信息采集和系统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交通部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国家公路基础设施信息采集网络等五大系统。这“五大系统”包括:

a. 建设国家公路基础设施信息采集网络;

b. 建设交通信息和共享网络;

c. 建设由我国自行或合作开发运营的位置信息服务系统;

d. 进一步开发和应用高速公路监控管理系统;

e. 在国家高速公路网、国家干线公路网上逐步建立交通监控、交通信号、交通诱导等手段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从“十一五”的重点规划,就可以看出交通信息采集和共享已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

此外,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作为交通部2006年的三项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之一,也在2006年初正式启动。“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依托公路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和客运站场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交通广播、路侧广播、图文电视、车载终端、可变情报板、警示标志、车载滚动显示屏,以及分布在公共场所内的大屏幕、触摸屏等显示装置,为出行者提供较为完善的出行信息服务。

(2)用户需求是信息采集和系统成长的主要驱动力。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对道路信息采集和的需求都越来越明显。目前主要城市的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交通拥堵情况严重,用户对于出行效率越来越看重,对道路交通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与个人用户需求相比,针对单位的信息应用模式会先成熟起来。目前针对单位的信息应用模式应该更快一些发展,单位的采购比较集中,同时消防局、救护车、警车等特殊行业对时间和效率要求非常高,在特殊情况下成本考虑退居次位,对道路交通信息的需求也很大。

(3)目前各种基础数据资源已经具备,这使得信息采集和的应用普及成为可能。

目前各种道路基础数据资源已经具备,有待整合利用。不少城市的基础数据都已可迅速收集,但对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和综合利用的能力还相当缺乏。一些城市在信息采集和方面甚至已经走在了前列,如北京、上海、宁波等。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的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还是比较领先的,目前在北京的环路,如二、三、四环都已经实现了数据采集的无缝覆盖,大概每隔800~1000米就有一个数据采集点,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是采用微波、超声波和视频探头;在一些主要路口,还设置了感应线圈。

从2006年3月开始,北京市民在出门前就可以在网络上查询目的地的路况信息,以及实时的交通状况;同时,还可以加装车载的引导系统,通过GPS可以接收到最新的路况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最佳路线。

2006年4月6日,北京市第一个面向公众出行服务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网站――“北京公众出行网”(省略、省略)正式开通,该网站作为北京市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示范工程的一部分,可以为公众提供动态交通信息、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客运信息、交通黄页、出行常识等5类信息服务。系统的建成为广大公众提供了全面、综合的交通信息服务,对提高北京市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的水平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4)未来智能交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的采集和。

ITS中心主任王笑京表示:“未来智能交通需要重点解决的就是信息采集和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中国现在的信息采集系统已经较为全面,而信息系统还没有跟上,这也是现在智能交通建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王笑京还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信息的有效利用,各种手段有利有弊。”

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没有有效利用、缺少提供手段、数量和实效都有限。国内的手段基本以免费的方式为主,例如网站、路边电子显示屏、电视、广播等,发达国家基本上也采取类似的方式,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目前,车载终端被看做是最好的信息手段,但是由于成本过高,每个车载终端要上万元钱,且车载终端是属于消费者消费行为,让消费者买单不太现实。

除了北京之外,其他城市在道路信息采集和方面也做了许多尝试。

广州出租车实现车载装置诱导功能,既是信息发出者,又是信息受益者。广州智能交通系统(ITS)公用信息平台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只要车辆安装了该系统车载终端,就能与智能交通系统联网,从而实现车辆行驶状态分析、道路拥堵实时状态分析、线路优选、行车诱导等功能。广州目前已有1万辆“卫星的士”安装了这种可以用于定位、通信、刷卡消费的车载终端系统,系统内的信息每隔数十秒会不断更新。

其他城市也有各自的新尝试。2006年一种新型的交通流量信息牌在杭州街头出现,智能交通信息流量牌能准确为行人导航,在红绿灯变换时可及时提醒行人是否绕道走;宁波的城市实时交通信息与动态导航系统采取最新的探测车技术;2006年初全国第一个道路交通信息车载实时系统在大连市正式开通,大连市的车辆只要安装了车载导航仪,就可在行驶中随时知道道路交通是否拥堵;上海手机发短信可查线路变动,上海市民只需用手机发送短信,便可查询到上海公交线路变动,因为18000辆公交车将在2007年之前全部安装GPS定位仪,而一个囊括上海公交、出租、轨道交通、长途客运等交通出行方式的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已在建设中,其中的城市交通信息监控中心有望于今年底完成建设并试运营。

人工智能的利和弊范文4

【摘 要】随着Internet飞速发展和网上中文信息的逐渐增多,中文信息处理应用日益广泛。由于汉语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形成了一套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使汉语自动分词成为整个中文信息处理的“瓶颈”。本文介绍了汉语分词出现的背景及其研究现状,同时也介绍现有汉语分词方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针对现有的分词方法,本文从三种分词方法出发进行探讨,分析其优略;最后,选择最大正向匹配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基于最大正向匹配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预处理算法和新的词典结构,并根据新的词典给出了新的算法,该算法充分体现了长词优先的原则,弥补了最大正向匹配法算法不能正确切分句子的不足。

【关键词】汉语分词;最大正向匹配;词典;切分;长词优先

1.背景分析

汉语分词是目前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还没有彻底解决的一个课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者们试图找寻解决这一课题的方法,但是还没有一个好的方法能完全的解决这一难题。如有一天能突破汉语自动分词这一难题,那么中文信息自动处理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它将会给汉语走向世界打开一扇方便之门。

1.1中文分词技术

将连续的字序列按照一定的规范重新组合成词序列的过程被成为分词。中文分词就是把中文的汉字序列分成有意义的词。分词只是中文信息处理的一部分,分词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后续处理过程的必要阶段,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技术。由于汉语不像英语有明显的空格标记,即使汉语在句和句中有标点或段落来简单划分,但因为词与词之间没有分界符,所以中文在词的处理上要比英语复杂的多。

2.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文信息处理的日益深入,中文文本自动分词的课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自动分词技术仍旧是制约着中文信息处理发展的关键技术。总的说来,汉语自动分词主要有以下的的困难。

2.1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问题

在语言学方面,主要存在词的定义不统一、没有一个分词标准、词的具体判定未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计算机方面,主要存在没有合理的自然语言模型和不能有效地表示分词所需的词法知识和语义知识。

2.2未登录词识别方面的问题

在真实的文本处理中,常常会碰到许多分词系统没有的词汇,就比如说:人名、地名、品牌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就称为未登录词。另外中国汉语有几百万个词,一部词典是不可能把所有的词汇入其中,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每天都会有许多新词不断地涌现出来,未登录词的出现无法避免。

2.3歧义方面的问题

歧义就是对于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字符串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人对句子分析其实是一个理解的过程,通过理解,人会把汉字按照某种规则自动的组合成词,这就主要依赖人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但是计算机不具备这个能力,它只是以分词词典为依据按照少量规则机械地进行分词,结果必然会引起歧义。另外,汉字是方块字,每一个方块字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加上汉语词的理解多义性和复杂性,因此歧义现象是无法避免的。

3.现状

目前,汉语分词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基于字符串匹配的机械分词法,也叫做词典法;第二种是建立在统计学上的基于统计语言模型的分词方法;第三种是建立在知识库及语义规则基础上的分词方法,也叫做人工智能法。

基于机械匹配的分词方法是出现较早的一种分词方法,它具有简洁、易于实现的优点,但是该方法切分效率不高,而且无法有效的解决歧义的缺点。

基于统计语言模型的分词方法由于它良好的分歧处理能力和识别新词能力,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青睐。但是有利也有弊,在出色的实现识别新词能力的同时,却暴露出对常用词识别能力的欠缺。

基于语言理解的分词方法就理论而言则是最理想的分词方法,但是由于该类的分词方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更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4.基于词典分析法算法的研究

下面主要列举两种基于词典的汉语分词方法,最大正向匹配法和最大逆向匹配法。

4.1最大逆向匹配法

最大逆向匹配法的基本原理和最大正向匹配法差不多,不同的地方就是分词扫描的方向,最大正向匹配法是从左往右的扫描匹配,而最大逆向匹配法恰恰相反。它的设计思想是:设C为切分的词典,i为C的最大词长,Str为带切分的句子或字符串。每次从Str中从右往左取i个汉字,当然当字符串小于i时,就取整个字符串,取出后与C中的词相匹配,若匹配成功,则指针往前移i个汉字,再重复以上的操作直至到第一个汉字为止。若匹配不成功,则去除最左边的汉字再进行匹配直至到最右边的词被匹配,然后指针指向下一个字符串继续匹配,如此反复直至将Str全部都匹配完了才停止。最大逆向匹配法和最大正向匹配法一样优缺点都很明显。在实现时,的确不需要很多的词法、语法等的知识,因为这都是建立在一个完善的词典C上。缺点同样也不能识别未登入词和无法有效的解决歧义的出现。

4.2最大正向匹配法

最大正向匹配法的设计思想是:设C为切分的词典,i为C的最大词长,Str为带切分的句子或字符串。每次从Str中抽取长度为i的一个字符串,当然Str的长度不能大于i并且当Str小于i时,就取出整个句子或字符串。然后把取出的字符串与C中的词一个一个的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这认定该字符串为词,随后指针后移i个汉字后继续上述匹配;若不成功,则把字符串最后一个汉字去掉再与C中的词进行匹配,如此下去,直至匹配成功或者该字符串只剩一个汉字为止。该算法执行简单,不需要用到语法、句法等,也没有复杂的数据结构,实现起来也较简单,但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识别未登入词的能力,同时也无法解决歧义。(如图4.2)

4.3 基于正向最大匹配法的改进

4.3.1预处理算法

在机械分词过程中,把词表中的词条和句子中的字串进行匹配是一个不断进行且重复的过程。如果词表是按增序排列的话,具有同样前缀的词相隔不远。因此,我们可以在分词前进行一个预处理过程,按某一算法对句子进行扫描,保存下字段的内部结构信息对某一长度的字串进行匹配。因为它保存了所有的切分可能,所以预处理过程可以不加改变地用于各种机械分词算法,便于算法的实现;而且利用它也可以找出所有可能的歧义字段。在预处理过程中,选择如图4.3.1所示的数据结构来保存字段的内部结构信息。

其中数组S[LEN]的内容是待分析的句子,s[i]为句子中的第i+1个字;Ci为指向首字为s[i]的字段的内部结构信息;Wik表示s[i]到S[i+Wik]组成一个分词单位;Dio是Wik所表示的分词单位的属性等。如字串“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增字扫描得到词典中首字为“中”的分词单位有“中”、“中华”、“中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除去首字的字串长分别为0、1、3、6,在内存中的表示如图4.3.2所示。依据上述信息,分词时就容易从句子中截取一定长度的字串来得到符合条件的词条。

图4.3.2 首字为“中”的字段内部结构信息

4.3.2改进的最大匹配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算法

最大匹配法的评价原则是“长词优先”。然而现有的最大匹配法不论顺向还是逆向,增字或减字,都是在局部范围进行最大匹配,即每次最大匹配的范围都是最先i个或最后i个字符,这样并没有充分体现“长词优先”的原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一种改进的最大匹配算法,其基本思想为:假设词表中最长的词由i个字组成,句子长度为N,采取归左原则进行切分。先从句子第1个字开始截取一个长度为i的字串(即句子的开头i个字),令它同词表中的词条依次匹配。如果在词表中找不到一个词条能同当前字串匹配,就从句子第2个字开始截取一个长度为i的字串重复以上过程。如果还找不到,则依次从第3,4,……N—i个字开始截取长度为i的字串进行匹配。如果在某一次匹配中查到词表中确有这样一个i字词,匹配成功,并把这个字串作为一个词从句子中切分出去,把原句中位于这个字串左右两边的部分视为两个新的句子,递归调用这一过程。如果所有的匹配都不成功,说明句子中没有长度为i的词,则开始寻找长度i一1的词。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整个句子被完全切分。改进后的算法在整个句子的范围内寻找最长词,充分体现了“长词优先”的原则,成功地处理了正向最大匹配算法(MM)和反向最大匹配(RMM)算法不能正确切分的句子。改进后的算法大致描述如下:

{for(j=MAXWORDLEN一1;j>=0;j--)//MAXWORDLEN为词表的最大词长

{

for(i=0;i

{

if(Match(S[i],j))//判断是否有首字为s[i],长为j+l的字段即搜索Wik中是否有值为j

{

WordSegment(S[i]);//把找到的首字为s[i],长为j+1的字段切分出来

Segment(S[0],S[i一1]);//对s[O]到s[i—1]的字串进行分词

if(i+j

break;}}}}

上述算法通过对函数Segment()的递归调用来最终实现分词。通过对基于改进后的最大匹配算法中文分词分析,本算法使分词精度大大提高,避免了最大正向匹配法和最大逆向匹配法的一部分错误切分。另外,提出的预处理方法可以不加修改地应用于所有的机械分词方法,也可以用于消除歧义。

5.总结与体会

汉语分词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信息搜索的需要,解决了人和计算机交流中的一些障碍,但分词系统中也存在很多困难,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通过对汉语分词技术的深入研究,必将开发出高质量、多功能的分词系统来促进中文信息过滤系统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徐辉等.书面汉语自动分词专家系统设计原理[J].中文信息学报,1991.

[2] 刘源等.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及自动分词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人工智能的利和弊范文5

中国教育学很长时期里未构筑起自己的家园,长期地保留着舶来品这一从降生之日就带有的胎记 [1 ]。近百年来,中国教育学一直在向西方学习,寻觅现代化的革新之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國的教育学界始终坚持对自己的教育传统做出反思与批判,甚至认为自己的教育传统与现代化视野不合时宜,觉得自己的教育传统是不科学的,不具有现代性。不幸的是,在20世纪,传统得到了相当负面的意义,通常被认为是和所有现代价值,诸如理性、进步、自由,尤其是和革命相对立的。近代实证主义,尤其是它的极端形式唯科学主义,都与传统为敌。在早期,去掉传统糟粕几乎被当作现代化的一个先决条件。然而,当现代化过程的经验研究逐渐成熟后,传统的真正价值才被缓慢但坚定地再发现。 [2 ]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学研究,类似不够重视自身传统文化的问题已然出现:教育理论与本土的教育实践愈发疏远,原本具有很强实践品性的教育学失去了立身之所,成为空洞的学究之道。失去了文化之根的教育学是虚幻的、浮夸的,是没有精神灵魂的。没有什么普遍的人类,只有特殊型式的人类;没有什么普遍价值与永恒的原则,只有区域性民族性的价值和偶发的原则,没有什么一般文化,而只有我们的文化。在这里,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否定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不一定意味着要拒斥民族精神。 [3 ]

在对中国教育学传统进行批评的同时,我们理应看到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教育之本,一个民族的教育之魂。如果中国不再坚持自己原有的文化,而接受西化,其结果便是有变成次等欧洲公民的危险。尽管西方文化在中国发展了相当数量相当活跃的人,他们长年累月地鼓吹颂扬,但古老的欧洲无论如何也不准备把中国作为平等的一员接受进西方的文化实体中。 [4 ]忽视或者轻视传统文化,中国教育学将沦落至既无法到达远方,也回不到故乡的虚无境地。

回顾西方教育学学科的确立,无不受其本土文化及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宗教等的深刻影响。可以说,西方的文化生态孕育了西方特色的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与西方近现代教育学注重知识与工具理性不同,中国历来的传统是重视教育的精神世界与个体的精神家园。20世纪中国教育的最大失误莫过于使我们几代人已经离开了传统精神家园,失去了东方人生智慧和德性的陶冶。文字、语言的教育完全糟蹋了汉语之美,弄成了非驴非马的文字,这从我们今天中小学语文教学和莫明其妙的考题上都可以看出来。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已不能读通古典,连起码的字都不认得。至于在精神资源和道德文明上,我们并吸纳西方之真善美以改善国民的精神人格,同时又大大失却了古已有之的真善美价值。 [5 ]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西方有本质的差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要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就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向自己的文化寻根。

在此,我们可以借鉴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基本思想与主张来重新思考中国教育学的未来走向。文化存在论教育学(Cultural Existentialism Pedagogy)是一种融合了存在论哲学、文化教育学(也称精神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现象学、批判教育学、女性主义教育学等各种学派的思想与学说。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借鉴了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以及后来的发扬者英格斯特罗姆的文化历史活动理论(Culture-Historical Activity Theory,简称CHAT)。该理论认为,应当以活动(包括主体、对象、行动、操作)而不仅仅是意识或行为作为分析单位,活动中包含的工具、符号、程序、方式、规则是促进活动达成的重要因素,强调文化和历史对活动的影响。

如图1所示,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教育是德性教育 [6 ]。中国教育学应当是具有信仰之情的,应当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在文化精神上应重建大德敦行的教育目标;中国教育学应当是具有文化之品的,应当是人文陶冶的教育,在文化价值上重建良知之学的教育内容;中国教育学应当是具有仁爱之心的,应当是由仁义行的教育,在文化伦理上重建以善至善的教育方法;中国教育学应当是具有自由之性的,应当是静待花开的教育,在文化意识上重建虚壹而静的教育实施。

中国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这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一笔宝贵财富。在对中国的教育学传统进行批判和反省的同时,我们也应重视其在历史传承中形成的优势与特色。我国民族不可磨灭之精神,足以使吾国文化几废几兴,终不失坠者,仍为昔圣昔贤道德学说之精粹也。 [7 ]我们的教育学现代化之梦,是将我们的教育学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而非克隆西方的教育学体系。中国特色蕴含在五千年来立于天地之间的伟大文化之中,这是我们的教育改革之本。教育学有共同之原理,亦有本国之国粹 [8 ]。在向西方、向世界各国学习的同时,我们只有立足于自己的传统,才能建设起真正属于中国的现代教育,才能摆脱中国教育学在西方教育学话语体系中多我们不为多,少我们不为少 [9 ]的尴尬境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不是去和任何人接轨,而是要创造和建设我们自己的,传承中国表达、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文化 [8 ]的教育学现代化的轨道。

二、中国教育学的文化精神重建:教育目标之大德敦行

借鉴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经验来建构当代中国教育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现象与趋势。我们对2000年以来发表在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期刊的教育学文献进行了知识计量学的分析。从知识计量学的思路出发,我们选取CiteSpace知识图谱工具,对教育学CSSCI来源期刊上刊发的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

表1呈现了我们对2000年以来教育学CSSCI来源期刊刊发论文的学科类别进行的统计分析,展示了当前教育学跨学科研究的现状,表明当前教育和教育学研究与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联系紧密。这表面上看起来是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欣欣向荣,而实际上,当前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多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方法论来思考教育学,而利用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方法论来指引其他学科发展的,几乎没有。如此而言,当今教育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地位很低,依附于其他学科的发展!由此,关于教育学属于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还是社会学科的争辩从未消停。很长时间以来,教育学对人的理解仰赖于以哲学、心理学为核心的人学理论,这些相关学科对人的理解被直接作为教育学理解人的理论前提。 [10 ]当前教育学研究习惯于跨入其他学科视野,而常常忘记回归自身,成了别的学科的领地 [11 ]。教育学应当走向自觉,教育学应当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应当首先从自身立场出发来思考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进而指导教育及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内容与实施。长期仰赖其他学科进行思考、研究、实践和发展的教育学,是没有筋骨的教育学,是精神涣散的教育学。

为强健其筋骨,中国的教育学必须重建其文化精神。为此,教育目标理应回归传统文化的大德敦行这一终极目的。《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教育之终极目标在此,文化精神重建的核心亦在此。大德敦行体现了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在于德行。德字的本义由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卷十解说■字时所道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所谓内得于己也,即谓端正心性,反省自我。这正符合德字从直的造文初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的德性化成。为人师者首当有德,一个人欲学知识也首先要有德性。可以说,德性是教与学的必备要素。无德性之人断然要失去教学、学习资格的。所谓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然有知识而无道德,则无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会之安宁,未得为完全之人物也。夫人之生也,为动作也,非为知识也。古今中外之哲人无不以道德为重于知识者,故古今中外之教育无不以道德为中心点。盖人人至高之要求,在于福祉,而道德与福祉实有不可离之关系。 [12 ]可见,教育之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德性,修身养性,涵养历久弥新的中华美德。中国教育学的文化精神重建势在必行,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学》也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切的知识都是围绕着德性而展开的。可以说,德性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立世之起点,又是修养、学习之终点。无论是教师专业素养,还是学生核心素养,抑或是学校培养目标,都绕不开德性,都必须首先强调德之美。

同时,德与行又是密不可分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德行的语词。如《诗经周颂敬之》说:我显德行。又如《诗经大雅抑》说: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强调德与行的统一,要求内心修养与行为实践的一致性。德行一词的出现,是西周中期提倡明心哲德和用德的进一步发展。论其德,省其行,无不顺道。庸(用)其德,嘉其力。明其德,庸其功。 [13 ]语出于《中庸》的尊德性而道问学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德性的最早论述,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原本是密不可分的。前者体现的是通过践行而成的德性伦理,后者意味着理性反省的理智德性。自1175年朱熹和陆九渊的鹅湖之会之后,便逐渐形成朱子重道问学、陆氏重尊德性的学派。元代学者吴澄对二者之间的争论作了新的理解,并突出了践行的重要。朱子道問学功夫多,陆子静却以尊德性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弊偏于言语训释之末,果如陆子静所言矣。今学者当以尊德性为本,庶几得之。 [14 ]这充分说明了理智德性的重要性只有在切实地践行伦理德性之上才能体现。所以,对教育而言,德不应只是一句口号,只是教育者心中虚空的念想,而应真正贯彻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贯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春风化雨、立德树人,无不体现着教师用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德性的熏陶、德行的传递。

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再次重申了大德敦行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是否拥有家国情怀,并能将心底油然而生的家国情怀渗透、浸润、濡化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中国之教育,当培养其性为中华民族德性、其行为中华民族德行的现代中国人。

三、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价值重建:教育内容之良知之学

近代以来,教育内容中逐渐以西学为主,传统文化的内容日渐薄弱。中国教育学内有被其他学科包围之险,外有被西方教育学殖民之危。当下,中国的教育一味看齐甚至复制美国的高瞻课程、德国的华德福教育、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等,却尚未扎根本土五千年文化,生成一种中国特色的教育,过多引进来却难以走出去。要重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精神,在教育内容上就离不开文化价值的重建。

首先,教育内容必须关注传统文化所心心念念的良知之知。良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教育内容。无论是蒙学的三百千,还是四书五经,均显现出对良知之学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教育内容中的道德培养,《四书》《五经》中俯拾皆是。如《论语》讲到仁、义、礼、智、信,《孟子》提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大学》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中庸》论及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上述皆可洞见传统文化对道德养成的重视,甚至认为教育之最重要的目的即为道德良知。为了使人的品质不断改进,精神世界逐步提升,古典教育同时拥抱似相反而实相成的两大原则:一方面尽量扩大知识的范围,另一方面则力求打通知识世界的千门万户,取得一种统之有宗,会之有元的整体理解。唯有如此,人与学、知与行合一的理想才有真正实现的可能。 [15 ]可见,在教育内容上注重良知之学的理性认识,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有谓良知落空,必须闻见以助发之,良知必用天理,则非空知,此沿袭之说也。有谓良知主于虚寂,而以明觉为缘境,是自窒其用也。有谓良知主于明觉,而以虚寂为沉空,是自汨其体也。 [16 ]教育应当以丰富的生活实践、广袤的自然世界以及厚重的传统文化为内容,既扩展见闻之深、之广,更砥砺学生和教师的良知。品德教育应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应贯彻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以有德之教师,率有德之教育,养有德之学生。教育应当培养真正具有良知之知的人:能拥有识见与洞见,能清晰地了解如何行为处事,能创造最优美的艺术品的人之谓有风韵有意境;能行最卓绝的善的人之谓有志愿有魄力。现在识见也、意境风韵也、志愿魄力也均存于人之胸襟,胸襟之最直接的表现是气象 [17 ]。

其次,教育内容必须回到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良知之情。良知之情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体现真情的,投入实情的。教育内容绝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训练,更应有情感的润泽。当然,这种情感离不开内在的理性良知,是良知导引下的真情流露。若只是温清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么学问思辨?唯于温情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谬。 [18 ]感性与理性不是对立的,教育的感性与理性是相辅相成的。为使学生成就良知之情,就必须要使其在理性良知下着力下苦功。诵读经典是很好的方法,因为传统学说中有很多内容是与良知有关的。若使青年能读一部《论语》,读一部《庄子》,读一部《史记》,读一部《陶渊明诗》,彼之所得,有助于其情感之陶冶,意志之锻炼,趣味之提高,胸襟之开广,以至传统文化之认识,与自己人格之养成,种种效益,与上一堂化学听一课矿物所得其殊不同。然不得谓其于教育意义上无裨补。 [19 ]

最后,教育内容必须切实转化为良知之行。良知不仅体现在知 情,而且还落实在行中,切实践履正是良知的最终实现。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提出了良知坎陷说。他认为道德境界不是高高在上的,它要关怀生命,关注人世间,所以要有坎陷。唯其如此,才能真正领悟道德教育的精髓。自我坎陷是一种自觉地陷落下来,亦即是自我否定,诸义的已蕴含在内并往外透射而转出。而作为一个过程,它不是一质同层的平面移动,而是一无执的良知转折为有执的识心的曲通过程。 [20 ]正如孔子就主张,仁德的养成不在理性的知识,而是从小处入手,一日生活中皆是修德的过程。孔子的教育法则,不仅是实践的,而且是由近及远,自卑而高。先教弟子以日常起居、饮食、洒扫、应对等,渐进而教之修心。这就是良知坎陷说的含义,即德性良知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空谈虚论的,不是附庸风雅、坐而论道的,而是要下沉的,沉到日常生活中。道德教育不应高高挂起,不能止步于课堂,而要落实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的任一言皆是实践道德之語,任一行皆是实践道德之举;教师与学生无一时不在道德行动之刻,无一处不在道德行动之地。唯其下沉坎陷在真实的日常生活、教育生活之中,尤其融入到日常师生关系的互动中,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正如《易传》中所说的: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良知良能至简至易,然而它未始不知有险阻。不知有险阻而欲克服之,它必须转为知性。这说明,无论须经过多少险难,或虽处危难,人也不可丧失其刚健德性。如此,则行程必畅通,行有功。此行有功,指人世间的一切功,当然包括成就知识。唯其仍是在克服重重险难中成就的,故险之时用大矣哉!所以,教育在良知坎陷说中就意味着一种重要的实践转向。素质教育改革虽有经年,当前教育重知识的诟病却难以根除,各门课程都难免沦为条条框框知识点的附庸,失却德育之大义,中国德育何尝不是困难重重?!为此,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价值重建迫在眉睫,中国教育内容之转向势在必行。

四、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伦理重建:教育方法之以善至善

重建中国教育学,还必须注重文化伦理的重建,即在教育方法上转向以善至善。以善为核心的道德教育表明,德性教育不仅要追求善的目的,而且在其方法上也应是善的。传统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习以为常以非善的方式来达成善的目的。至是,论者竟以不问教师优劣,但同用一书籍,同一方法,即可同获成效。如贝斯达禄奇,谓良善之教法,惟一而已,简易其教法,则凡为母者皆可以教其子云云,即此义也。要之,轻视教师之人格技能,与生徒之个性,而循严密之方法而进,则不问养成何等生徒,皆可如愿以偿。此合理主义之教育家所均谓然也。 [12 ]唯一的方法、非善的方法、忽视学生与教师的方法,都不是好的教育方法。

善的人格追求基于人的内在德性或潜能,而完成于个体的生活实践,包括个人的德性修养。过一种承担责任的道德生活以及富有诗意的艺术化生活,是德性的实现。我们在教育上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重注入,轻启发;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转化;重机械重复,轻方法指导;重管束,轻放手;重言教,轻身教。这无疑会埋没教育的本质善,阻碍学生乃至教师德性的养成。教育善的实现过程,是具有合理性的教育道德规范体系为广大教育者自觉信守的过程。由于忽视了教育者遵守这种道德规范的良好德性的培育,这将使得社会即便制定了合理化的教育道德规范,也会因为缺少现实的转化力量,而成为一种仅仅见诸于字面和口头的东西。 [21 ]长此以往,教者与学者都会感到自己与本质善的疏离,本应是人之平常的善却成为求之不得的美德。

真善的道德教育不仅需要理性与规范,更需要教育者的情感投入,以其善良之心激发学生的心灵。德性就其存在而言,是经验的;就其形式而言,是理性的;但就其内容而言,则是情感的。正因为如此,道德教育应是先验与经验的统一,本质与存在的统一,理性与情感的统一,潜在与现实的统一,而不是在二元对立中选择或强调任何一个方面。德性不是客观化的知识系统,也不是纯粹经验的集合,而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自觉即反思理性。德性的实现不仅体现了历史的目的性,而且体现了自然的目的性。德性伦理的核心是仁德,其表现形态则是境界,即一种寻求至善的境界。 [22 ]因此,以善至善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无时无处不彰显其文化修养与人文伦理。以其昭昭,示人昭昭,如此才发挥了以善的言行感化学生的内心,并使其亦产生善的意念与德的言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不是使天下之人,各诚意正心以修身,各亲亲长以齐家之谓也;是将此灵性发挥昭揭于天下,欲使物物皆在我光明普照之中,无些子昏昧间隔,即仁覆天下之谓也。是举全体一句道尽! [23 ]

在强调知识本位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背诵、题海战术,而往往忽视了为人师者善的心灵对学生心灵之善的影响,忽视了文化伦理的建设。生生关系过度强化了竞争意味。教师是教练,学校是训练场。在被考试、排名充斥的学校,教育的文化伦理无立足之地。三好学生只凭分数高,好教师只看其对考试能力的指导,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心灵都被考试与分数蒙蔽。其实,回顾自己的受教育经历,打动我们的、影响着我们内在心灵的,并不是作文高分技巧,或方程解析式,而往往是某位老师一个充满期望的眼神,某位同学一个关怀的微笑,全班合力去敬老院送温暖的一次经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这才是教育应当努力去营建的。人是在和谐的关系中收获温暖与成长的。作为拥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应当首先以己之善,由仁义行,营造一个善的班级环境,进而影响每个学生善的心灵、善的性情、善的言行。拥有善的班级,才有善的学校,才有善的教育,才有善的社会,中华民族才有善的未来。

五、中国教育学的文化意识重建:教育实施之虚壹而静

最后,中国教育学的未来需要进行文化意识的重建,在教育实施中应做到虚壹而静。庄子在其《天道》中说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无为而治是中国传统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虚壹而静是道家所认为的认识论的途径,也是达到道德目标的途径。《荀子解蔽》有言: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虚是指虚心,搁置已有的观念;壹指无二心。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静则指内心宁静,不为杂物烦扰。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做到虚心、专心、静心,方能达到全面透彻而无遮蔽的境界,也是道德的至高境界。教育也是如此,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和不断更新的世界,教育应当搁置自己的已有的关于学生、关于教育、关于世界的观念,不自以为是地以过来人的霸权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在教育的旅程中,静待学生收获自我体悟与成长。

当今的教育越来越复杂,教育的复杂性并不仅仅包含其组成单元的数量和相互作用的數量,如教育的组成部分、影响因素、类型层次,等等,更包含着不确定性、非决定性、随机等现象。当前的教育和教育学研究,集中在对教育第一种复杂性的探究与揭示,却忽视了对教育不确定性、非决定性、随机现象的重视。教育的规律性、理性被过度放大,而教育的随机性、非理性则被湮没。反映在教育学研究上,教育学的研究范式越来越趋向于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如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实证研究等方式,力图证明教育之有章可循,却越来越忽视教育最为核心的人文科学属性,忽视教育的不可测性。事物(或意义)就像是一个洋葱(与二元论的核桃模式不同),其本质与现象实为一体。如果对其进行分解,一瓣一瓣地剥到最后便是什么也不存在了 [24 ]。教育本质与教育现象往往共为一体,过度对教育进行有为的解蔽,其实是在剥离教育的本质与现象,最后不仅挖掘不到教育的本质,还忽视了教育现象本身。就学生成长的本质来说,学生的成长不是知识的简单累加,而是在教育中每一个境遇中的体验、感受与思考的不断深化。在人工智能技术愈发先进的今天和未来,人们愈发认识到,知识量的把握并非人之所以为人的优势所在充沛的情感、理智的思考才是。所以,今天的教育,未来的教育,急需进行文化意识的重建。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受邀在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享誉世界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演讲称:我不担心人工智能能够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怜悯心,全然不顾后果而这些也正是我需要你们去捍卫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培养能够制造出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人的学生,更要给予每个人捍卫人类的怜悯心与民族价值观的意识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