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独立思考的问题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考试管理 问题 思考

考试是教学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考试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也是校风和学风建设的集中体现。为此,各校都高度重视考试工作,特别是许多视教学质量为第一生命线的独立学院,更是把考试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独特的特征,从整体来说在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等方面要比一本、二本的学生差,因此在考试管理过程中既有一般院校共有的问题,也有独立学院的不同特点。

1. 当前独立学院考试管理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许多独立学院严格考试管理,严把考试质量关,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风校风的好转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鉴于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在考试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尚待解决。

1.1试卷命题缺乏科学性,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忽视了能力的考查。许多教师出卷的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覆盖整个教学大纲;有的题型过于单一,或题量过少;有的考试形式单一,只有笔试,没有口试以及技能操作等。以上这些问题在考试过程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一些独立学院由于大部分教师来自母体校和外聘教师,独立学院缺乏非常有效的监管机制,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作弊现象屡禁不绝。尽管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来杜绝学生作弊,但是每次考试仍旧会有学生铤而走险。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健康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对独立学院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有致命的影响。

1.3 考查课的考核管理比较松懈。目前,很多学校对于考查课的管理重视不够,以往的要求往往是课程教学结束,由任课教师在最后随堂考核。在实践中发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考查课的教学不够严谨,考核不够规范,学生对考查课学习不够投入,管理部门对考查课的管理不够严肃等方面,长此下去,必将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的后果,也不利于优良校风、学风的营造。

1.4 期终考试比重过大,部分科目考试成绩不成正态分布。很多学校规定期终考试分数的比重往往达到了70%―80%,笔者认为这个比重过大,造成许多学生通过考前突击就能通过考试的不正常现象。还有部分科目教师改卷把关不严,存在人情分,或者试题没有区分度,造成全班高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会让更多的学生产生混日子的想法,也不利于独立学院品牌的建立。

1.5缺乏考试考后分析统计,忽视了考试的反馈功能。经常的情况是考试结束成为教学工作结束的标志,教师将分数录入教务管理系统,最后提交签字后就大功告成了,忽视了考试的很重要的反馈功能。对于考试结果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加以深入研究,长此以往,对教师的个人成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而管理部门对考试的结果出来后,只是关注不及格的补考、重修的学生有多少,也很少对考试的结果作全面的分析思考总结。

2. 加强独立学院考试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目前实行的谁任教、谁出卷考核的办法难免产生部分教师对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对上课不够专心的现象,以为随随便便就能过关。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是一个隐患。为了使教师的教学能够涵盖整个教学大纲,促进教风/学风的全面好转,我院从2005年起考试实行试卷库建设,以立项建设的方式鼓励教师建立试题库,每套试题库均有10-12套试题组成,考试的时候由教学负责人在试题库中任意抽取一套,使考试能够更加公正客观地检验出教师教学的整体效果。目前,试题库建设每个学期都在增加补充,但由于独立学院的师资等瓶颈因素的限制,只是在每个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实行,待条件逐步成熟之后,将逐步推广到所有的课程考核当中。

2.2建立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规范教学管理手段、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形成的必要保证。

教育部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针对当前考试作弊严重的问题,增写考试作弊或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可予以开除学籍等规定,并细化了作弊开除学籍的种类。我院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精神修订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管理新办法,其中明确了关于考试作弊的处理规定;在学籍管理方面,增加了学业警诫制度,其中规定“非毕业年级学生在一学期中修得的学分数低于12学分的(特殊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学期学分数的下限决定),给予警诫;第二次出现的,给予退学警诫并降入下一级学习;第三次出现的,予以退学”。这个制度的推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学生中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在考试组织方面,学院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我们制定了《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考试管理条例》、《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考场守则》等规章,其中明确要求考试安排单人单桌、座位随机抽签等等,比其他一些二本院校更加严格。针对考查课考核管理松懈的现状,学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考查课教学和考核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要求考查课的考核要求与考试课一视同仁。

2.3 改革成绩评定比例,加大平时考核的份量。以往,期末考试的成绩往往占了成绩的大部分比重,很多学生考前突击就能轻松过关,而学不到真正东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我们规定了成绩评定比例,将成绩的组成分为平时30%+期中15%+期末55%。要求教师平时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并将出勤率等方面考虑到平时成绩里面。这样使学生消除了考前突击的幻想,加强了平时的课外学习,也改变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2.4 重视考后分析环节,加强考试理论研究。以往,考试结束往往意味着一个学期所有教学工作的结束。考完后,成绩录入,试卷归档,工作就完成了。殊不知,考完之后会有大量的信息出现,等着我们去分析发现,作为专业教师来讲,应认真做到试卷质量分析,对自己的教学作好客观的总结。作为管理部门来讲,除常规工作外,也必须做到统计分析,发现成绩异常的,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另外要专门对试卷进行抽查,做好评估,以免到真正评估的时候手忙脚乱。只有在平时在工作做到位了,一切的评估和检查才能从容应对。同时对于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总结研究,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研究考试理论,来指导考试工作不断推陈出新,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第21号令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软基处理;水泥深层搅拌桩;施工控制

1路面平整度的概念

路面平整度是路面表面诱使行驶车辆出现振动的高程变化(其纵向起伏的波长范围约为0.5m-50m),它可以用仪器进行量测。而乘客对振动的感受和接受能力带有主观性,往往采用小组评分的方法进行主观评定。路面使用初期的平整度与施工技术水平(工艺和设备)施生质量控制、面层构造(如接缝)和材料(如集料粒径)等因素有关。而在使用期间,随着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周围环境周期变化的影响以及路面龄期的增加,路面的平整度会随着各种路面病害的出现而逐渐下降。当平整度下降到一定的期限时,路面便不能满足基本功能的要求,而需采取适当的改建措施以恢复其功能。

2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阶段,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基本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从通车后观察主要表现为:①路面裂缝多,平均7-8m就有一条横向裂缝。还伴有较多纵向裂缝。较高速公路30―40m一条横向裂缝,病害发生率明显偏高;②连续降雨后,路面网裂严重、坑洞多;③道路交叉路口及公交汽车站台周边,多有面层细料脱落、车辙严重等病害。究其原因与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有着直接关系。

2.1 半刚性施工质量低劣

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普遍存在下列违反规范的行为:①集料级配严重失控,集料大于40mm颗粒数量占粗集料总量的3O~40%,10~40mm颗粒数量严重不足。混合料产生严重的粗细集料离析现缘;②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普通(强制式)搅拌机搅拌,人工摊铺,严重影响了拌和料的均匀性,导致混合料离析现象产生;③为保证混合料成型,采取提高水泥用量并用细料罩面;④施工缝多但处理草率等。这些问题导致半刚性基层裂缝增加,直接影响到通车后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增多。

2.2 层间连接施工质量没有保证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与高速公路相比。其层间连接施工质量更难以保证,主要表现为:①未能封闭施工的客观环境,更易造成连接层面问污染,导致沥青路面结构层层问连接不严密;②沥青面层间粘层油施工没有按规范进行,现实中因急刹车导致面层整块滑移、撕裂或脱落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层问连接不紧密,易导致地表水浸入,此时若在层间有浮尘或松散颗粒,水进入层间缝隙后。缝隙中饱和水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动水压力及以后荷载重复作用,对缝隙产生冲刷,形成唧浆,使缝隙处结构层强度降低。最终形成空洞。造成路面损坏。③基层透层油喷洒往往在铺筑沥青层时进行、由于污染和粉尘.实际上不能达到透和联的作用,而半刚性基层暴晒时间过长将产生干缩裂缝。

3 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

3.1 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路基不均匀沉降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沉降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两侧挤出而造成的。路基的沉缩是因为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的夹层等因素,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沉缩。地基的沉陷是指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承载能力极低,路基修筑前未经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下陷。

3.2 基层的不平整

基层的平整度差对路面平整度有着重要影响。若基层不平,即使面层摊铺平整,压实后也会因虚铺厚度不同,产生路面不平整。对于沥青路面,因基层顶面的平整度允许偏差为l0mm,当用沥青摊铺机作业时,尽管沥青混合料表面是摊平了,但该处因多出10mm的松厚,压实后仍将出现低洼。基层的不平整产生的原因主要在施工环节中,基层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基层混合料的拌和、摊铺、整形、碾压施工,基层的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都会影响到基层的平整度。

3.3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也是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一个因素,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①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的影响。为确保摊铺机连续、匀速、不问断地摊铺,每台拌和楼的产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数值,否则必须采朋多台拌利楼联合供料,在联合供料过程中,每个拌和楼的拌和温度不可能完全一致,再加上料源的小一致,使得摊铺后的局部在碾压过程中碾压温度产生变化,引起实效果的变化,影响到路面的整度。②热拌沥青混合料离析的影响。一般沥青拌和楼均带有储料仓,混合料通过运料斗进入储料仓再放入运输车辆,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半只细料离析(尽管采取车辆前后移动的措施),加上传统习惯施工过程中每车料摊铺结束时摊铺机接料斗的两翼都将翻起,使得沥青混合料殳加离析,摊铺后由于粗细料的相对集中,导致压实系数不同,使得压路机存压实过程中有明显的摇晃,引起压实效果不好,影响到平整度。

3.4 沥青混合料拌和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为了保证摊铺机连续、匀速、不间断地摊铡,每台拌和机的产量一定要和摊铺机相匹配,则就得采用多台拌和机联合供料,但在联合供料过程中,每台拌和机的拌和温度不可能完全一致,再加上粒料规格的不一致,使得摊铺后局部的温度差异、碾压的温度和效果变化较大,影响到沥青路面平整度。

4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

4.1 路基的施工控制

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对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

公路运输和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时,应分别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或《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发验收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小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仕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有一定素质的施工队伍来重视。

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同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成以截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以外,注意防渗以及水土保持问题。

4.2 沥青路面原材料的控制

为保证道路路面具有高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能好的品质,减少因承重而产生的变形,在原材料选择上应做到有较高强度、耐磨耗,采用锤式或反击式破碎机加工的具有良好颗粒形状的硬质材料,选用粘度高,针入度较小,软化点高和含蜡节低的优质沥青。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城市管理;环境;转型;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一、城市管理内涵与高职城管专业课程建设的联系分析

1.城市管理内涵

城市管理,包括对城市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综合管理与服务。其中,环境系统又包含环境组成及特点、城市环境效应、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影响因素、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城市环境规划等全方位管理。

当前全球,尤其是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引进需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污染排放量非常大的工业项目作为城市的发展基础和政府业绩。不少引进的大型工业项目,如印染业、造纸业等污染排放极为严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一般产业高10倍以上。

(2)城市垃圾处理仍然以采用大面积牺牲农业、畜牧业及污染下游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代价的方式为主,二次、三次再循环、再利用及综合控制措施没有及时跟上,以成多次污染事实。

(3)工业污染物终端的处理仍然以排向江河、海洋为主要形式。根据国家海洋局的调查报告,仅环渤海水域每年吸收的工业排放量高达57亿吨,另外每年还有200万吨固体垃圾。渤海水域的重金属含量已超出正常水平的24倍,污染面积达2300多平方公里。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即流动性和均一性,其最终结果将是污染扩展到全球水域。

(4)追求高效率、高速度发展及GDP的双位数突破,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创中国工业产业新品牌。但汽车却是造成空气污染、噪声和二氧化碳绝对量和相对量增加最主要的来源和危害最大的凶手。经大量研究表明,城市中的噪音主要来自于汽车;空气尘埃中含有50种以上有害物质;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CH)、铅(Pb)、苯并芘(BaP)等等。它们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产生酸雨、黑雨等现象。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造成各种疾病,严重损害呼吸系统,并且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为此,加快监测与治理,是全社会的责任,环测行业企业的担子和机遇并存。

2.城管检测与治理需要跨学科、跨行业的技术专业队伍

环境检测和监测治理的行业所覆盖的大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势头不断增强。因此,急需大批优秀的、专业的、又能在工作一线扎实努力的大专及以上的人才。所以,就业渠道相当宽阔,就业岗位群充足。环测工作的特点是,一方面基础的环境检测工作有着行业规定的标准方法,日常检测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和处理;另一方面当前环测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对操作人员的细致耐心度要求较高。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技术环节的操作,也需要检测员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做出判断和提出建议,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3.高职城管专业(城市服务方向)课程建设思考

随着全社会生源的变化,高职招生定位已基本商定为"文理兼收"。

被召入的高职生,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一般都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基本掌握了基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进行化学课程中的简单计算。进一步增强化学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分析测试能力是完全可行的。

高职学生在就业初期,面向的主要是生产、检测与服务等一线岗位。在这些领域入门,相对难度和要求均较低。以环测员为例,主要工作包括:按照环境标准提取和处理规定的化验项目样品和直接进行分析测试或微生物培养等具体内容;负责对检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保送工作;负责对所在检测室的化验仪器、环保设备的运行维护、巡检及管理。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城管专业开设文理相兼的环境监测相关课程,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培养,使合格的学生在这个行业寻求发展,是非常可行和有着深远的意义的。

二、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探索

根据"高职生培养方向:重在培养实际操作的技术人员"的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1)理论体系教学设计:在原有化学知识基础上,进行系统复习和巩固,并有选择性地深入。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化学基础》、《应用化学(初级)》、《环境学导论》。(2)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教学安排:通过教学计划的设定,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常用化学仪器性能与使用方法;能掌握常规化学分析操作技能;能掌握环境材料(气体、液体、固体)的取样和检测手段、仪器使用及基本方法;能较准确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对分析结果作出科学评价;善于与客户进行业务交流。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分析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基础》、《环境保护综合技能实训》、《应用文写作训练》、《客户服务实训》、《办公室自动化实务》等。(3)顶岗实习阶段的全方位学习和锻炼:通过严格执行高职"2+1"教学模式,安排学生第三学年进入环测相关企业跟班顶岗实习,全面掌握一线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科团队开设这类文理兼并的特色课程应具备独特的教学条件:有具丰富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环境分析测试、仪器设备检测和维护、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评价的专职教师队伍;有较为完善的分析测试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实训室及相当规模的综合实训中心;有环测行业优秀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基地,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4

人力资本不是指企业中的所有人,主要是指企业中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把这两种人称之为人力资本。所有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以及人才不是同一个概念。那么我之所以谈人力资本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虽然经济学界研究的很早很早,但是近十年来,人力资本不仅仅是理论范畴,已经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进入现实经济运行过程。所以在未来的中国企业改革中,要思考和看到这个动向。我们考虑的结果,人力资本这个概念已经在国际上的企业的发展中,有三个方面已经进入企业的制度安排里面。 

第一人力资本已经作为确定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我们把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一样当成资本看待和对待。因此我们不能光强调货币资本的利益,而且要看到运作这种货币资本的人力资本的利益。尤其是许多人认为货币资本是一种被动性的资本,人力资本是主动性的资本。只有通过人力资本的运作,货币资本才能增值保值。既然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都是资本,那么作为资本,它们的收益都应该是产权的收益.因此在企业产权制度的安排上,必须考虑人力资本拥有的产权问题。不能简单地作为劳动的收益比如工资来看待。这就要求对人力资本在产权制度的安排必须体现。也就是未来的企业制度安排中,不仅仅谁出了货币资本谁拥有产权,有的人到这个企业也应该拥有产权。目前我们的注册企业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要求,比如注册股份公司要验资,而且坚持谁出资谁拥有产权,这套制度无法安排、解决人力资本的问题,需要调整,我们应该从企业产权制度的安排上考虑人力资本的问题。中国的国有企业之所以搞不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尊重人力资本作为资本所发挥的作用,仅仅作为劳动的收益给他一点点工资,结果导致人们心理不平衡。最后产生的结果是该给的不给。该给的不给,就拿不该拿的。结果既毁了人也毁了企业。 

民营企业也一样.如果出资人仅仅强调自己的收益,没有看到企业真正的人力资本的收益,这个企业最终也做不大.因此,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未来需要处理好一个问题,就是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相互关系问题。这种关系处理不好,最终必然导致企业缺乏活力。 

人力资本对企业和经济运行第二个方面的影响是对法人治理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我们现在的观念,是要清晰它,提出董事长和总经理应当分开,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产生实际上这两个角色已经分不开了.西方国家的首席执行官的产生就是一个的典型的说明.首席执行官不是总裁换了个名字,我们对实行首席执行官的37家企业作过分析。发现首席执行官的权利非常大,其中37%的权利是董事长的权利.首席执行官的权利很大,谁约束他,往往不是董事会,而是企业中的战略决策委员会。战略决策委员会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是企业的财产所有人,而是经济领域各个方面的所谓的精英,他不是财产的所有者.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不是把这个财产交给所有者自己经营,而是让这个社会的经营方面的精英去经营这个国家的财产,就象一个国家要交给政治精英一样。 

因此我们对首席执行官的认识,千万不能认为他是总裁的另外一个的叫法。实际上刚刚相反.那么之所以产生这个问题,背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本的产生。人力资本对整个企业的运作的作用,往往通过首席执行官,以及所谓可以对他的意见提出支持意见的战略决策委员会。这实际上影响到我们的法人治理结构.人力资本的产生已经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对法人治理结构的调整,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未来在法人治理结构调整方面要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调整也会走入误区。这是人力资本对企业运作产生的第二个影响。 

人力资本对经济生活影响的第三个方面就是企业文化的重大调整。最近我们研究世界500强一些企业的案例,发现500强的企业文化变化很大。企业文化变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力资本这个概念的产生。因为人力资本真正运作是与核心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现在任何一个企业在世界搞一种垄断,必须依靠核心技术,我有这个技术,你没有,我有就可以垄断。你要打破垄断就必须尝试更高的的核心技术,这种核心技术的产生是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共同运作的结果。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已经不是我们原来讲的一般的工人,而是人力资本发挥了巨大的重要作用。这种核心生产力的产生必然引起企业文化的变化。

最近江总书记谈到三个代表,其中有一个是优秀文化,那么什么是优秀文化?我想优秀文化必须是与新生产力相适应的新文化,而不是古老的传统文化,新生产力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新文化的产生。而企业作为新的生产力的载体,当然首先反映在企业文化上,这样导致企业文化的重大调整.最近我们在所能搜索的范围内,搜索了一些企业,发现这些企业文化的重要变化有以下五个要点: 第一,强调协作和团体精神,认为任何人的个人价值,只有通过协作和发挥团体精神才能得以发展,否则任何人的自我价值不能实现。第二,强调企业中的人的能力大小差异很大。这种能力的差异导致人们在企业中的不同分工,能力导致人们在企业中的分工不同。这一点跟我们恰好相反.我们强调人没有能力大小,只有分工不同。第三,强调人的能力不同分工不同,导致人们在企业获得的收益的方式不同,有的人的获得资本的收益,人力资本获得的是产权资本的收益,而一般的工人,按照劳动合同获得劳动收益即工资,收益方式不一样.能力和分工导致收益的方式不同是第三个要点。第四,正因为人们的能力不同、分工不同,收益方式不同,所以人们之间的收入差异大是正常的.比如说亚洲平均750倍差异,美国1300倍,这种差异是正常的;为什么正常,因为收益方式不一样.第五,企业还是应强调效率.谁的效率高,谁的收益就高,企业的功能不是公平,公平的功能是社会的功能。社会靠什么使得公平呢?所得税制度或社会保障制度,你的收益很高上所得税,你的收益达不到社会最低收入线,那就上社会保障制度。但是这个公平功能是社会的功能,不是企业的功能。企业应强调效率,正因为企业强调效率,社会很好强调公平的功能,才能实现公平和效率的有效结合。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情感教育;职业态度;护理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健康的关注也在不断转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成为护理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如何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护理职业态度,提高学生对护理职业的情感认同感成为众多护理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情感情感领域

1.1情感 情感主要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者是环境的内心体验,情感是客观存在的。客观的现实以及事件是人们情感产生的主要来源。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性作用。例如,护生对本专业就存在厌恶、喜爱之差,这都是因为其对护理学科这个专业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情感在某个方面来讲就是人的主观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主观需要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人的主观需要有积极与与消极之分,所以人的情感也就存在积极与消极的问题。

1.2情感领域 主要指人们的内在心理生活领域。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向活动和认识活动两大系列。与意向活动相关的情感领域是情感研究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如下。

1.2.1人的情感状态,如心境、激情、热情等。

1.2.2人的情感体验,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沮丧、考前紧张、面临困境的忧虑恐惧等,这一类情感一般都有具体对象,其产生有一定的即时性和情景性。

1.2.3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心理活动,如兴趣、需要、动机、态度等。这类心理活动具有指向性和选择性,其产生也是客观现实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1.2.4社会情感相对稳定,例如人们的道德感、美感、正义感等。这些社会情感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且这些情感的存在会使人们对社会的态度也相对稳定。

2 态度与职业态度

2.1态度主要指个人对某件事或者是某个人的所持的心理倾向或者而是心理评价。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会影响着其基本的选择判断。职业态度是指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所长期持有的某种心理倾向,或是肯定或是否定。如对职业的喜爱或者是对职业的讨厌等。

2.2护士职业态度由三种成分组成:①认知成分,即护生对护理专业所学的内容、作用、目的以及意义等的看法,以及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等;②情感成分,则主要是指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所持的情感态度,例如对患者的态度、对技术的追求等,这些都是其对护理专业情感态度的直接体现;③行为成分是态度与职业行为相联系的部分,是态度的行为倾向。护生一旦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情感选择,也就有了职业行为的基本倾向。因此态度的最终指向是人的行为。

3 情感与态度的关系

从态度的结构不难发现,情感因素以及认知因素都会对人的行为倾向产生影响。而情感因素对态度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情感是影响态度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也是构成态度的核心因素。情感的本质属性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有时情感因素游离认知之外,对态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态度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态度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护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爱护理职业,才能对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形成积极的态度)。

4 护理情感教育

4.1概念 情感教育即情感方面的教育。在护理专业情感教育中,重在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职业情感,使学生能够形成正面积极的态度。护理教育者应该要根据学科的基本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内心产生对该职业的认同感,激发其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态度等。

4.2目的及意义 开展护理专业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职业态度,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队伍并不稳定,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尤其是高学历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较多的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持消极的情感态度,对护理工作缺乏热情。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的情感,确保护士队伍的稳定性,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

4.3实施方法 护理情感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4.3.1开展护理情感教学 成功高效的情感教学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职业的态度。开展护理情感教学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如下。

4.3.1.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信息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源泉,因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十分有必要,包括学科内容体系以及与护理专业有关联的知识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求知。在求知需要层次上,不同的学生还有不同的求新、求实、求趣等亚层次需要。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尤其要注意设法满足护生各亚层次知识结构的需要。

4.3.1.2选择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形式 护理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应该要注意本专业学生的年龄以及个性特点,根据专业的需要来选择教学的形式,同时在教学的方式上要体现灵活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保持学生对专业教学内容的兴趣。

4.3.1.3强化学生的专业需要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有意识对专业的内容进行调整,并注意各个章节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护理基本技能的训练,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4.3.1.4融洽师生情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信息的互换。而且师生情感的交流更有助于教与学相长,因此,教师应该要有意识的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保持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①教师应该要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尊重学生的主体意志;②教师应该要树立在学生心目中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学生乐于与老师交流;③教师应该要学会客观评价学生,不随意贬低学生,努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上的信心,经常给予其必要的鼓励。

4.3.1.5创造美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外,还应该要注重情感因素所起的作用。①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要投入"真情实感",这种投入不仅要体现在语言上,更应该体现在态度上,在课堂上做到表里如一,其教师自身也要表露出对护理专业的喜爱,起到感染学生情绪的作用;②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不仅关心其身体的健康,同时还要关心学生心理的变化,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充分的尊重以及关心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重要途径;③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定的激情,精神状态要饱满,且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富有感情,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带动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④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精心设计,创造理想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3.2护理情感培养 护理情感培养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情感上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使学生在情感上慢慢认同护理行业,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需要教育者通过自觉的渗透教育或组织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38-02

[作者简介]杜洋 1988― ,女,河南南阳人,硕士,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分院助教;李益忆 1990― ,女,河南灵宝人,硕士,三亚学院管理分院助教。

一、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 制度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和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生管理制度都沿用一种模式,强调组织性、纪律性、服从性,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学校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模式,学生相对来讲更加弱势,这种现象对于国际全球化的发展来讲过分单一。

学校并不完全等同于管理者,学生也并不完全等同于员工。高校作为教育机构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适合当今时代的需求,高校有义务在人才输送的链条上扮演重要角色,引导和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生存能力、创新能力。如果过分强调学生个人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某种程度上就忽略了从人性角度站在学生立场上想问题的重要性,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人,将人放在第一位也许才是高校管理工作思考的方向。

二 打压个性过分追求统一性

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高校师资队伍匮乏,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统一化的规范性管理更安全、更有效。但是这样的管理模式并不利于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这样的教育殿堂下,每个求知者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人才,忽视学生主体作用、限制学生个性发展、抹杀学生创造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不仅如此,民办高校管理者的发展眼界也有待商榷,过分跟风追求培养所谓的“乖学生”,将大量的精力集中在学生的制度化、统一化和集中化管理上,忽略了学生的反馈和参与作用,这些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会暴露得越来越多,是急需改进的重大问题。

三 盲目追求社会需要忽略个体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变化的过程可能过于缓慢或者过于迅速,或者过于精细,或者过于粗糙。社会进步所带来的需求也许是一时的膨胀,但盲目追求这种需求而改变人才培养方向,忽略个体的发展对一个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人总是在度量自己认知的水平,评价自己认识错误的深浅程度,大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思想的成年人也如此。因此,大学生的管理应该是更加尊重个体的自我发展的一种人性化的管理。

二、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 以人为本,实现创新管理模式

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处于改革发展阶段,教育资源充足,管理体制完善但却过于陈旧,以往的强制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于当今的大学生,如今的大学生成长环境更加多元化,自主性更强,他们对自身个体的长远发展更加关注。因此,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从学生出发,关注管理的对象――“人”,既把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又要把他们看作管理者,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创新型的管理。

以人为本,实现创新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借鉴和学习全球高等院校先进的管理模式。不单单局限于国内的一些约定俗成的方式和方法,尝试进行学生主导管理办学、教管隔离、协会组织管理等不同的模式,根据不同的高校情况选择更加适合的管理模式,实现不同高校之间的差异化管理优势;2.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议。通过宿舍代表座谈、学生会成员座谈、班级干部座谈等实质性的问题座谈会议,了解学校管理在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修正和解决,真正实现优化高校管理模式的目的。3.加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化,设置管理监督机构。学校管理工作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学生的,但是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管理的透明度不高,比如奖学金、组织关系、就业等一些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往往因为学校各个机构之间的管理混乱,导致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通过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施压,学校、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相互之间责、权、利将会明确,高校的管理人员也将充分发挥作用。[1]

二 注重个性化,实现分层管理模式

与企业管理的统一化、制度化不同,大学生管理是由很多复杂的系统工程所组成的,大学生群体中年龄、专业、成长环境的差异性明显,因材施管是最理想的状态,学生数量太多,不能关注每个个体的发展,管理人员可以施行分层管理的模式。

针对大一新生来说,从高中进入高校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规范日常行为的同时,还应该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入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考和生活习惯,这是管理任务量最大的一年,也是收益最明显的一年,稳抓细节、打稳基础是管理的关键;而大二、大三的学生的管理难度也不小,这两年时间是各个专业学生最活跃的阶段,如何掌控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动态是高校辅导员、教师、班主任等管理人员需要格外关注的;而大四的学生是最难管理的一个群体,应该以引导为主,宽严相济,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和专业方向实行个性化管理,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2]

三 多种手段相结合,建立沟通新渠道

在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经普及,无论是信息的、获取还是反馈,学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都可以畅通无阻。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微信、QQ、邮箱等多种平台告知学生课程信息,及时与学生沟通课程内容,并通过及时的反馈调整课堂的管理和教学;辅导员可以通过朋友圈、空间以及微博等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实时进行管理重点的调整;学校管理者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和各种权威的和交流平台更新校园的规章制度等。不仅如此,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及时性、丰富性、开放性、便捷性等优势,加强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管理信息及时得到反馈,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各项学校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