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方案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方案范文1

关键词: 职教园区 数字图书馆 资源建设

一、数字图书馆简介

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贮存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它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通过国际互联网上网服务,供用户随时随地查询,使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贮存处的信息。只要在有网络存在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地查询资料、获取信息。

数字图书馆的主要优点有:信息储存空间小不易损坏;信息查阅检索方便;远程迅速传递信息;同一信息可多人同时使用。

二、职教园区简介

2009年,包头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包头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方案》,同年职业教育园区开始兴建,经过三年的建设,67栋单体建筑55万平方米的建设已经完成,目前已经有6所学校搬入园区。通过整合并入驻园区的职业院校,不仅可以实现师资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原有的各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差,而且教学资源有限的弊端可以得到解决,学生利用园区内共享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园区内的图书馆不仅可以满足各校学生的课余要求,还可以对外开放,实现借阅功能,数学图书馆的建设将尤为重要。

三、职教园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案

职教园区数字图书馆建设对有效融合园区内各学校人文、学术、科研、教育、教学等特色鲜明且又极具价值的数字资源,促进整个园区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创新,构建全市各院校图书馆联盟合作机制,实现全市各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事业建设的整体跨越式发展,促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字资源的建设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信息资源(音频、视频、图像、图片等)、文本信息资源(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和网络信息资源(各种数据库,如万方、维普等)。建设数字资源主要包括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和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两个方面。

将馆藏资源数字化,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传统资源,节省经费开支。具体操作是,将职教园区内的各所学校图书馆的现有图书进行分类筛选,再通过数码拍照技术、图片扫描技术将其数字化。各校还可以针对本校特色,建立专业特色数据库,使师生在不到图书馆的条件下,利用数字化的文献资源代替馆藏纸质资源,还可以运用搜索引擎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的加工,以帮助师生更好地利用馆藏资源。另外,将职教园区各学校教师的教学成果,如名师的教学录像、国家级、省级及院级精品课、教师发表的有学术和科研价值的论文,教学项目等放进图书馆的数据库中,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分享这部分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数字图书馆的馆藏。

图书馆资源涵盖的主要数据记录类型包括报告、期刊、专利、论文等,国内外主要综合类标准数据库有很多,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关键就是整合众多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主机上的数据库资源。目前,在电子文献的建设方面,国内的维普、知网、万方等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根据本园区各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及读者的需要,购买这些数据库充实丰富数字图书馆的馆藏,但由于这些数据库的价格比较昂贵,因此在购买前要对各数据库进行认真的评估,从本馆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园区内各学校的教学科研需要、读者的需求,考虑园区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建设及运行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及经费情况,有选择性地购买。另外,还可以联合其他图书馆进行统一的购买,这样可以节省资金。

2.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目前,很多传统图书馆都在积极地建设数字图书馆,相互之前重复建设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大量人力及信息资源的浪费。因此,职教园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协调,加强合作,共同参与,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密切交流和配合,在文献资源采集时,注重资源共享。借助互联网的支持,密切馆际之间的联系,在各图书馆之间通过网络的数据传输实现文献资源的传递,采用联合采购、分工采集的方式,重点引进教学与科研所需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专题数据库及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学科资源库和特色专题资源库,充实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园区内各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3.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职教园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在管理方面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业务技能的培训,如文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网络利用的指导与培训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广博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熟练操作计算机运用互联网的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职业道德优秀、能适应时展需要的专业队伍,才能确保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令人满意的服务效果。

四、结语

职教园区数字图书馆建设是现代和未来图书馆建设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选择符合职教园区发展需求的馆藏建设和维护模式,从整体考虑管理各种因素,制订科学可行的方案,更好地为职教园区内的各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巩林立.欠发达地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3.12.

[2]赵建建.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甘肃科技,2013.03第5期第29卷.

[3]徐丽晓.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兰台世界.2013.2月中旬.

[4]张福兴.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现状及建设的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5,VOL10(5).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方案范文2

坚持自上而下的项目管理机制是英特尔教育项目在中国成功实施的一项重要管理策略,目的在于集合各方力量,发挥各自所长,以交流互动促进项目的健康成长,也充分体现了项目学习的精髓。自2000年项目启动开始,全国项目管理就实行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司和英特尔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应的项目执行机构、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应的项目执行机构三级项目管理体系;行骨干教师、主讲教师、学科教师(或师范院校学生)三级培训教学体系。各项目省、地两级建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执行机构,有利于规划和推进本地区项目工作,并为项目学习的培训和实践应用创设良好的氛围及提供必要的支持。

鼓励在项目学习设计中突出区域特色。项目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与探究、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因此英特尔教育项目在管理和培训中强调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要抓住问题化和情境化的前提,突出区域发展的特色,如区域历史特色、区域人文地理特色、区域经济特色、区域教育特色等各区域独有的内容,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本区域的热爱之情,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真实问题的探索和求解。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学会关注、思考更深层次的当地社区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等社会问题,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以进一步培养并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发挥在线教师社区的作用。项目提供的在线教师社区是英特尔教育项目在本地顺利实施并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研究、交流、展示和分享的平台。定期和不定期的在线教学研讨,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点评为展示项目学习成果、鼓励教学创新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制。近年来我们把每年在全国教师多媒体教学应用大赛中由项目学校教师取得的优秀成果及案例,在项目网站上充分展示,并邀请专家在教师社区结合教学研讨活动给予点评指导,提升了教师之间、区域之间互助互学的氛围。2013-2015年期间,我们举办了近10次在线教学研讨和网上论坛,专家和教师轮流解惑答疑,为项目学习的培训和实践活动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

推动区域之间合作分享。跨地区交流策略是促进英特尔教育项目健康成长的抓手。项目不仅重视教师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还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培训成果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倡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的项目推进策略。除了有序的管理体系,我们始终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了多次全国和省、市级培训成果应用展示和表彰活动、论坛研讨活动、跨地区的专题研讨活动等。这些培训后的辅助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将项目学习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与自身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认真研究、付诸实践。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方案范文3

关键词: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用户信息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推进,用户信息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服务创新是院校图书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要求的有效举措。图书馆必须及时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服务模式,拓展信息服务的新领域,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从而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院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保障。

一、现代信息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一)用户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用户呈现出需求层次高、自主性强、随意性大等特点。信息需求者的工作岗位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个体的知识特征和知识储备不同,决定了他们对信息需求的层次不同,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同时用户不再满足仅仅从图书馆获得文献资料,而是要求图书馆能为他们提供对解决实际问题起作用的精品信息,即要求通过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归纳、综合,提供以解决问题、形成方案为目标的知识服务。

(二)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性和时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交叉渗透,学科的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用户不仅需要获得大量的信息,还需要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前瞻性信息,对信息需求存在很强的时效性。

二、开展多层次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一)加强图书馆网络资源导航,促进知识创新

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展导航服务,使用户通过利用导航工具实现准确、快捷的检索,从而更方便的获取所需信息。图书馆可以把相关网站进行友情链接,方便用户使用;针对院校学科专业设置,为各学科、专业建立信息导航,把用户所需的主要相关站点和相关数据库进行整合,制作成可以动态更新的学科导航体系,方便用户查询本学科学术信息资源,快速地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动向及发展趋势。通过资源的整合,促进馆藏资源的有序化,提高信息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方便用户统一检索利用。

(二)加强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传统的参考咨询主要靠各种书目、索引、文摘等来解答读者咨询,参考咨询的结果往往不尽满意。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服务是以网络信息资源和数据库为基础,以计算机检索为主要手段,直接在网络上进行提问和解答。它除了提供传统的书目咨询、专题咨询服务外,参考馆员可以和用户一起凭借各种电子资源,使检索重点由传统的以图书或期刊为单元向以知识、信息为单元转移。

图书馆可以通过设立虚拟咨询台,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开展联合参考咨询。通过网上的远程咨询合作,参考咨询工作不是在单个图书馆中进行,而是在图书馆群的整体状态下进行,整个图书馆网之间共享专家和信息资源,优势互补。通过网络参考咨询活动,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准确、更新颖的信息。

(三)努力提高馆员素质

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图书馆员既是文献资源的组织者、提供者,又是获取文献信息的指导者。图书馆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检索技术。

图书馆员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充实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强化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不断了解和掌握院校学科的新动向,培养敏锐的信息意识。为提高馆员队伍素质,图书馆应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把岗位培训、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途径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馆员的能力素质,以便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四)实施学科馆员制度

为更好的发挥图书馆在院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图书馆应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学科馆员服务是图书馆深度参与到用户中的定向服务,通过与用户深度互动、交流,挖掘和推介学科信息,将最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最需要的人,是一种深层次的双向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应集中图书馆内有专业背景和良好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形成有组织、有深度的专业服务团队,定期与服务对象沟通,搜集意见和建议,及时传递学科资源,提供解决方案。这样能够建立起一种对口服务的新机制,方便各专业学科的用户,同时也有利于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用户培训

随着网络化的普及,用户更加趋向于自助式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用户都具有文献分析和图书情报检索的知识,在使用各类数字资源的时候,经常出现漏检或检索不到的情况。因此,图书馆要加强对用户的培训,如通过举办图书馆利用知识讲座,向用户介绍图书馆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向用户介绍信息检索的技术和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等;通过举办专题数据库讲座,向用户介绍数据库的利用方法。这样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和检索技巧,以便于他们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

图书馆要敏锐地把握用户对信息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意识,形成个性化服务、特色化服务,更加注重以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来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作用,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8).

[2]刘秋林,刘建国.高校复合图书馆用户服务探讨[J].现代情报,2009(01).

[3]马丽洁.试论21世纪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5).

[4]阙宁南.在数字化环境中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07).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方案范文4

召开一次班子会,专题研究本单位创先争优工作,成立争创领导小组;召开一次支部书记会,专门征求创先争优工作意见和建议;召开一次动员会,传达贯彻县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议精神,安排布置本部门创先争优工作。

围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起草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支部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支部和党员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书,参照县委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广电实际,有针对地设计了“五比五创”活动,即“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队伍;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效能,创一流业绩;比奉献,创一流形象”。在电台、电视台党员从业人员中设立了“先锋示范岗”、在有线台设立了“党员示范窗口”、在广告部设立了“党员服务岗”。目前,我们正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整体部署,进一步深化主题、明确争创目标、创设活动载体,有力有序推进活动开展。

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思路和措施

广电局工作主要分新闻宣传、事业建设、产业发展、经营创收、社会管理五大块,既有政治属性,又有经济属性;既有公益事业属性,又有产业属性。把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把导向正确放在第一位始终是广电局开展工作的第一要义、第一要务、第一要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始终是广电局坚守的媒体工作准则。

围绕把全县创先争优活动宣传好,把县委、县政府更新的思想思路、更新的执政理念、更新的决策部署、更新的施政方略、更新的重点工作宣传好,同时也把广电自身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好,我们下步思路与措施是:唱响一个活动主题,突出六大宣传重点,培树十名党员标兵,推出五大创建成果。

唱响一个活动主题,就是在实干、发展、惠民、和谐理念的引领下,“奋力创新创优创业,建设活力实力广电”。

突出六大宣传要点,就是紧贴县委、县政府发展理念,紧扣“三重一大”、新城区建设和中心镇创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工作,围绕“3个50%转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宣传报道;突出围绕“三化三提升”,推荐你城镇化的宣传;突出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推进现代农业化的宣传;突出围绕为民办实事工程,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宣传;突出围绕落实“五学”机制,锻造“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的干部队伍的宣传。坚持内宣外宣并举并重、统筹谋划县内县外宣传报道,做到县内宣传有力度、有密度、有深度,县外宣传有重点、有看点、有亮点,以内宣提振士气、凝聚人心,以外宣提升培训知名度、美誉度。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方案范文5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档案法治建设

1、加强档案法规制度建设。贯彻实施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及时转发并严格执行上级业务规范文件,制定下发了《县档案局“七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2016—2020年)》《县档案局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县档案局关于加强县民贸公司档案规范管理的函》《县档案局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县档案局关于认真做好县“8.8”地震抗震救灾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通知》《县档案局关于精准扶贫档案片区指导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完善依法行政相关制度。

2、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明确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具体工作的范围、标准、节点,全力做好文件的查阅、利用、服务,确保县政府文件全面清理工作到位。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备案、审查工作,及时清理上报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事项等部门权力清单责任事项,落实责任清单,按时填报行政权力运行情况。及时清理公示本单位机构概况、领导职责、财务信息、法律法规、工作动态、便民信息等政府信息,将档案工作全面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健全执法人员学习教育制度,每年定时进行执法人员审核、培训,要求执法人员做到自己的执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证据确凿,无越权处罚、变通处罚等问题。

3、深化档案法制宣传。认真贯彻实施省、州《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结合“七五”普法,坚持会前学法,制定年度学习计划,落实学习任务和内容,每年集中学习宪法、档案法规法纪及规范性文件等不少于12次。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依法治县及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结合驻村帮扶、档案业务指导、培训等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活动。结合每年档案法制宣传主题,安排部署“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征订宣传资料,制定下发了宣传活动方案,征文活动通知,发放档案法规宣传资料1000余份。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召开档案法规知识专题学习讨论活动,利用门户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微信、短信等持续发送档案法规知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单位“法律图书角”,及时更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涉及法律法规、档案业务、民族政策、惠民知识的书籍、报纸、杂志期刊,为干部职工日常“充电”提供了学法阵地,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知法守法意识。

4、强化档案执法检查。结合重点工作任务,每年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组织检查组对全县机关、乡镇开展档案执法检。检查内容包括年度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责任、档案室规范化管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和灾后恢复重建档案工作情况等。检查中对存在档案管理方面问题的单位发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要求,限期进行整改,有效地增强了全县的档案管理意识。目前我县无档案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二)档案资源建设

1、加强档案资源的接收和征集。立足现有的馆藏资源,不断加强民生档案、特色档案、重大活动档案和到期档案资料的接收与征集。十三五期间接收进馆民宗局、财政局、计生局、农水局、永和乡、法院、纪委等20多个单位、乡镇文书档案7832(卷、盒)、会计档案1528盒、项目档案1135盒、诉讼档案2367盒、荣誉、照片、实物、光盘等4000余(张、件),整理接收抗震救灾档案500余盒,整理进馆资料566册。并严格按照纸质档案和数字化副本“双套制”要求进行档案接收。截止2019年12月,县档案馆馆藏档案106个全宗69730(卷、盒)、资料6236册。

2、规范机关档案形成和管理。一是强化日常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工作。每年深入机关单位和乡镇指导督查150余人次。及时转发《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制定下发年度档案工作要点、《县档案局关于加强汛期档案安全工作的通知》《县档案局关于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机关档案室规范管理。结合精准扶贫、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专项指导督查加强对机关档案室规范化管理工作检查考核,提升档案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重点对县人社局、县规划局、县水务局、县卫生局、县防震减灾局等涉民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督查,帮助修订完善《文件材料收集范围及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档案分类方案》等档案工作制度,以及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等的规范整理。三是全力抓好机改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档案处置工作。为切实做好机关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的档案处置工作,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档案馆积极作为、靠前工作,主动与县委办、县财政局、县民政局等部门加强沟通,将机改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档案处置工作列入全县区划调整改革议事日程,同研究、同部署。草拟了《机构改革中加强档案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加强档案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改革中各乡镇、单位档案的归属和流向,处置的范围和内容,强调了档案的鉴定收集归档程序和移交要求,定期开展档案业务制度检查,做到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有力推进改革进程中档案安全及规范管理。

3、规范企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下发《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管理规定》等文件,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完善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服务。开展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审核,对县自来水厂、大九旅集团、南坪林业局、黄埔电力公司、罗依乡产业园区和高原食品公司等单位进行定期指导督查,并协调组织开展了1期县观光公司档案业务培训。

4、强化重点项目档案的监督管理。贯彻实施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建设项目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指南》,深化“项目档案工作提升行动”,加强项目主管部门联系协助机制,推进重大项目档案指导、检查、验收工作。针对“8.8”地震,及时制发相关规定、通知,提出工作要求,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做到提前介入,及时协调落实专项档案业务培训、检查,指导项目档案整理、移交等工作,进一步促进项目档案规范管理。组织对县内188个重大项目档案进行了登记,完成了“九寨印象”、水岸豪庭、白水龙水电站移民、鲁能生态旅游、新区市政公共设施提升工程、医药公司商住楼、乡村道路等57个工程项目的档案初验,组织开展了1期专项验收。

5.加强农村档案工作。一是落实《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乡创建以及乡镇、村档案法规、政策的宣讲,积极协调、指导、督查乡、村两级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推进“村档乡管村用”工作,探索解决乡镇、村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巩固村级档案建设成果。结合“双报到”积极开展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载体为社区提供档案法律法规咨询和业务指导、技术等工作支持,规范社区档案管理。二是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蹲点调研,完成《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对档案部门接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档案进馆提出明确要求,安排业务骨干指导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档案整理归档、检查、验收工作,要求归档材料真实、完整、可靠,整理规范,检索体系齐备。三是部署开展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结合“驻村帮扶”和“两联一进”开展档案工作调研,完成了《县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调研报告》。转发了《州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实施方案》,与县扶贫移民局联合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文件,对全县乡镇精准扶贫档案检查指导工作全覆盖,指导建立县、乡、村、户减贫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在安乐、勿角试点乡镇开展了重点督导检查。举办了县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培训会,对全县48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乡(镇)档案专干,22个扶贫专项部门分管领导进行了精准扶贫档案专题培训。

6、档案规范化管理情况。围绕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工作,2019年完成县法院档案规范管理晋升“省一级”标准验收认定。县档案馆2012年12月通过“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标准验收。2014年12月县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县通过验收。目前,县机关档案室工作规范化管理达省级标准83个,村级建档120个村,社区建档4个。

(三)档案利用服务建设

1、推进档案开放工作。制定开放实施细则,对应开放的档案进行认真的鉴定工作,开放了应开放的档案,备有开放档案目录,供利用者自行检索,对利用频繁的重要、珍贵的档案提供了部分复制卷或者副本,坚持利用登记和利用效果,并编制档案利用效果汇编,取得利用实效。

2、强化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提高社会公众服务水平,积极构建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档案馆开馆时间与国家法定工作日数及工作时间相同,并长期坚持采用法定节假日和延时服务方式,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开放提供利用工作,利用形式多样,包括接待来访、咨询、来电、来函代查等利用工作,做到热情服务、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利用群众的满意度。坚持档案便民、惠民理念,积极创新民生档案利用方式,挖掘馆藏资源,编制专题目录,使查阅利用更为方便。认真贯彻《省国家档案馆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办法》,积极协助配合异地查档业务,认真执行利用档案零收费规定,积极为各单位、社会各界利用档案提供优质免费服务,十三五期间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档案2917卷次,972人次,为领导决策、低保救助、工龄认定、婚姻认证、房产交易、落实待遇、解决纠纷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原始证据。

3、扎实开展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及时安排部署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完成了《县领导干部职务任免文件汇编(1990-1995年)》《县农村土地经营确权工作文件汇编》《县新城区建设指挥部全宗介绍》《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文件汇编》的编制任务。协助州档案局开展馆藏珍贵档案调研,完成《兰台珍档》一书的素材采集工作。积极提供资料,协助县志办编制完成《抗震救灾志(2008年)》的编制任务。鼓励职工积极写稿,向州局、县委宣传部报送工作信息102篇。结合主题活动,每年编写调研报告、理论文章3篇,为推行政务公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本区域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关于县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数字档案建设规划意见,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与本县信息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向省档案局、县财政争取资金,采购了电脑、复印机、档案密集柜等用品,为调整优化档案管理软硬件环境,搭建数字化档案馆管理平台创造条件。按照年度计划,安排部署馆内档案数字化加工任务,完成文件级目录录入70000余条。进一步完善机关单位电子档案移交接收进馆工作制度,建立电子档案接收平台。积极推广档案管理系统,机关档案室档案管理软件使用普及率达90%,乡镇普及率100%。为档案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五)档案安全建设

县档案馆于2008纳入灾后重建项目,年初施工,2009年底竣工,2010年投入使用。实际使用面积2510平米(其中库房面积1005平米),新馆结构基本合理、配备了一些必要设施设备。“十三五”期间,向县财政争取资金48万余元,增添了档案密集柜和目录柜,为档案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严格执行档案安全保密工作的各项规定,全员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把档案安全保密要求贯穿于档案接收、保管和利用工作的各项环节。深刻吸取国内外重大安全事故教训,进一步筑牢档案安全防线,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档案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保密、档案开放与利用等方面对全县17个乡镇、80个部门开展了档案安全大排查。建立了档案安全整改排查台账,健全完善了档案安全应急预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及时进行督促整改。县综合档案馆坚持安全消防值班制度、巡查制度、库房温湿度监控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做到每日安全巡查不少于1次,时刻绷紧档案安全弦。档案馆历年无安全事故发生,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六)档案队伍建设

1、抓好党风廉政反腐败工作。结合会前学纪、会前学法和专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求,采取集中学习、自学和送学上门等方式,统筹安排落实学习任务。坚持每周至少1次的政治理论和业务集中学习时间,每年组织集中学习不少于24次,学习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精神,省、州、县各级会议精神,党纪政纪处分规定,以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部门业务知识规范等内容。通过深入、扎实的学习宣传教育、座谈交流、专题讨论,专项整改活动,切实解决党员理想信念问题,使干部职工普遍武装了头脑,深化了思想认识,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提升了素质能力,单位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工作氛围,为实现“两地一点范、美丽新九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县级部门学习教育要求,结合省、州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积极安排职工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部、人社局、党校、法制办、宣传部等单位举办的培训和知识竞赛。组织职工参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网络培训。每年抽派档案馆1-2人参加省、州档案业务培训,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专兼职人员参加省、州档案业务培训。组织单位执法人员参加了网络法治教育学习培训和县普法学习考试。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档案业务培训。举办了县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培训2期,灾后重建项目档案业务培训1期,县观光公司档案业务培训1期,卫生系统健康扶贫档案业务培训1期,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财政和档案业务培训1期。共计培训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分管人员和档案兼职人员5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档案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力促进了各单位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县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工作亮点

县档案局、档案馆在州局、馆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以强化监督指导为手段,以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为目的,全面促进了我县档案事业和谐发展。县档案局(馆),2016年荣获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荣获《省档案》(2016-2017年度)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16-2019年,每年荣获州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三个体系”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文化建设、创新项目、编研等多个单项先进荣誉。在工作中主要抓好了以下几点。

(一)坚持日常业务指导和专项督查相结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每年深入机关单位指导档案业务工作不少于150余人次,并在馆内安排提供整理室,指导乡镇在档案馆进行档案整理归档,档案指导人员及时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解答。结合精准扶贫、机改、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专项工作,及时协调相关单位,组织开展专项档案业务培训和档案督导检查,每年组织1-2次执法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强化为民服务。重点抓好婚姻、社保、医保、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等民生档案的规范管理。及时指导涉及民生档案工作相关部门整理归档,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接收力度,确保民生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安全。有序开展馆内民生档案文件级目录录入和民生档案查阅利用检查工具的编制。规范完善查阅利用制度、手续,积极宣传档案法规、政策,切实为群众查阅利用档案提供高质服务。

(三)抓住重要任务,及时部署,早参与、早谋划。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及时找准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做到主动出击,早谋划、早参与。比如在灾后恢复重建、机构改革、精准扶贫等工作任务中。档案局及时落实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草拟相关文件,制发管理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举办相关培训,开展专项制度、检查,把档案工作部署落实在前,促进档案工作有法、有规可依,规范管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档案部门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档案工作与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与网络信息时展的新趋势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我县档案工作各项任务按规划得到较好落实,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档案馆编制少,人员结构老化,档案专业人员缺乏。二是基层档案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单位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档案人员变动频繁,档案工作稳定性和延续性较差,基层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得不到持续性保障。三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四、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方案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林业;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林业亦不例外。林业的现代化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林业的每一次发展和飞跃都“烙”上了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痕迹。例如在木工机械中,计算机控制技木的应用与发展成为木工机械理论研究的主题;林产工业、林产化学工业、木材加工剩余物利用、林产工业环境保护等因计算机技术而迅速发展。

计算机应用于林业勘测技术,同时引入摄影测量、大地测量、遥感、物理大地测量、地图学、地球动力学等勘察测绘学科专业,使林业勘测技术取得长足进展。智能化林业信息技术依靠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让我国逐步建立起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林业信息化是林业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其伴随着“3S”技术(RS、GIS、GPS)、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是我国测绘领域最前沿、最尖端科技,综合了绘图、编辑、图形及文件输出为一体。

一、计算机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现状

1、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林业办公自动化

1.1.1林业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

在林业相关管理部门中,计算机技术让实现了在人事、资源、档案管理、统计报表等方面网络化,让林业工作人员从繁重、枯燥、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作与林业有关的事情,让我们的林业办公业务向集成化、办公信息协同化、办公管理知识化、办公系统智能化方面发展。

1.1.2计算机让林业视频会议系统有效建立

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利用电话网建立起来的节资、省时、方便、高效的会议方式。它把不同地点、不同会场实时场景和语音连接起来,向与会者提供分享听觉和视觉的空间,使各方用户有“面对面”交谈感觉。视频会议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视频会议终端、多点控制单元MCU、网络管理软件、传输网络及相关附件(投影仪、监视器、录像机等),视频会议系统的建立进一步增强了林业的办公自动化水平。

2、计算机让3S技术在现代林业中广泛应用

1.2.1 GIS在林业中的应用

GIS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方式,成为现代林业经营管理的新工具。GIS在林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有:

a.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国外GIS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较早,而我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在这一方面的建设正在开展。GIS技术与森林资源管理相结合,用于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林业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林权管理等方面。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管理将空间数据视为不可或缺的信息与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克服单一数据分析缺陷。近年,基于GIS技术我国研发了不同类型、尺度的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省、县、林场、乡村各级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b.森林经营优化决策

GIS技术与森林经营优化决策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辅助决策的模型,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提供准确信息,使森林经营方案更科学、实用。林业生产中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将优化决策的成果以可视化方式表现出来,也可为森林经营由过去粗放经营向高度集约经营转变提供可视化技术支持,为森林经营优化决策提供定时、定量、定位信息。

c.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应用GIS技术将研究区域森林进行功能区分,以可视化的方式将森林区划分类经营的成果展示出来,区划成果可保存,一次输入多次调用,改变以往林业区域布局主观性太强的弱点。依赖GIS空间分析功能将森林的主导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的可视化、自动化、图形化。

d.森林抽样设计

传统样点布是借随机数表在地形图、航片( 影像) 、林业专题图上标出,然后用量的方法根据样点图上坐标到实地找相应位置。而使用GIS系统中林业专业抽样设计功能就可以实现多种样点布设,使森林抽样样点可视化,任意查询和打印样点分布图及详细位置。

e.林业专题制图

采用GIS软件建立相应数字化林相专题图,借助GIS技术形成动态资源专题图,把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高产栽培措施结合,形成科学经营决策方案。

f.森林采伐设计

森林采伐设计管理应用GIS技术可将下达采伐限额指标与其数字化图面材料结合起来。对于森林采伐量的空间直观分析就是将采伐预定量落实到小班,应用GIS技术直观地反映到具体地域空间,反映出各种不同的采伐方式和采伐量的地理空间分布。借助 GIS 分析其相关地理属性间的联系,分析采伐量空间上的合理性,分析采伐进程和空间配置方案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g.营造林规划设计

GIS应用于营造林规划设计,准确了解林业资源及生物多样性,有效进行生产经营方案决策。应用GIS管理营造林规划档案,动态生成本地区的可造林地情况分布图,更好地适地适树。此外,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把坡向、坡度、土壤、海拔等因子作适地适树分析的主要立地因子进行立地分析和造林树种的选择,提高适地适树分析可视化。

1.2.2 GPS在林业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林业方面应用也相当广泛。凡涉及到点、线、面、立体空间的点位确定和点间位置关系的确定都可以用GPS技术。在森林抽样调查中,采用GPS进行定位,可节省找点时间。当GPS接收机上显示坐标与抽样点的坐标相同或相近时,GPS接收机所在地即为抽样点。利用单点导航,可有目的找抽样点。还可用接收机的航点生成和编辑功能,将抽样点编辑为航线,沿航线找点,提高找点工效。

在飞播造林和飞机喷洒药物进行大面积杀虫时,先设计好飞行航线,利用GPS导航可将种子和药品准确洒在目的地,避免重洒和漏洒,极大地提高飞播和防治工效。此外,利用 GPS 定位技术,快速判断出失火位置和高度,也可以测定失火面积、火势方向、火带宽度等。

1.2.3 RS在林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进步和遥感技术应用的深入,未来遥感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林业生产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人迹稀少,常规方法难以调查的地区使用RS技术就更显其威力,地区的森林资源调查就是用遥感技术完成。遥感是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既需要一整套技术装备,又要多种学科参与配合。

RS 技术应用于林业、农业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监测。调查内容主要有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水资源等。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主要是对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监测。RS技术在林业森林病虫害监测中也有应用。通过遥感监测可以预报病虫害的发生,报告其危害程度、危害面积及发展趋势等。

二、计算机在林业应用的展望

1、森林档案管理与资源数据库

以往森林档案管理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多是文字和数字卡片,形式单一且不直观。然而,结合多媒体技术,将苗木的整套图象和配音存贮于档案管理系统,更好的对苗木进行评估与利用,减少盲目性。除森林经营档案管理外,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尤为重要,将以往森林资源数据库结合音频、动画、视频等技术,全方位反映,提供的信息量将会更全面和准确。

2、优化栽培及繁育方案

计算机技术可以在几分钟或稍长时间内完成长达数周、数月乃至数年的栽培实验,直观且图文并茂,能够有效地实现不同栽培效果的对比,节约时间和费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更加直观地比较不同育种方案下遗传进展优劣,帮助筛选最优的繁殖和培育方案。

3、林业信息资源共享

互联网将以往相互孤立、散落在世界各地单独的计算机或相对独立的计算机局域网,借助已发展的电信网络,通过一定通讯协议实现更高层次网络互联,Internet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融为一体,实现林业信息资源共享。

4、林业科技实时交流

方便畅顺而廉价的Internet沟通方式,让世界各地林业工作者以E-mall方式沟通与切磋,建立多媒体视频会议环境等,除了能够传输会议参与人员的音频、视频外,还能共享远程应用程序,异地操作和访问、协同演示和合作工作对群组工作应用提供直接手段,一旦发生重大林业灾害,可在世界范围内召开网络会议,提供最快最优解决方案。

林业网络教育和培训

开设电子学习实践天地,提供全真模拟演示,计算机互联网畅游林业高科技领域,时时把握林业发展脉搏,为林业人才培养和职工再教育提供广阔天空。

增加林业电子办公和林业电子签证

覆盖和掺透于林业科技现代化、林业设施现代化、林业管理现代化中的林业信息化,是21世纪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保证。林业专家在系统、遥感、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系统、网络、DNA芯片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有大的所为。

7、拓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GPS与GIS集成、GPS与RS集成、RS与GIS集成,在森林灾害监测、森林资源监测、全球环境监测、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方面势必会有更大的应用,向着网络化、开放性、集成化、数据标准化、系统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GIS与Web及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形成集数据、语音、图像于一体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络,将来这一新的工作模式和数据共享机制将会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各涉地理信息领域。

三、结论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必将促进林业工作向着精确、高效、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必将给林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捷.3S 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J].天津农业科学,2007(1):62-64.

[2] 刘涛.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与展望[J].林业科学,2008(11).

[3] 闫秀婧.信息技术对我国林业发展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0).

[4] 杨帆.浅析GIS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