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的预防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甲沟炎的预防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甲沟炎的预防措施范文1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12-02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坏疽或截肢,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的患病数也呈上升趋势, 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现将我科2011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防治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符合WHO(1985)标准,男14例,女4例,年龄40~68岁,糖尿病病程2~25年。18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足麻、疼痛、跛行等症状。血糖均控制不良,均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扩血管药物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等治疗措施,同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2 护理干预措施

心理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患者因足部溃疡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影响,特别是面对截肢的危险,对健康和生活失去信心,极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有恐惧心理。因此,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期望,做好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明疾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过程、疾病的转归、治疗及愈后护理的方法,使患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

饮食护理干预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现代综合治疗中主要内容之一。合理的饮食控制,能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能使血糖保持在理想范围。应根据病人的劳动强度、体重等情况因人而异设计食谱。其中总热量、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要调整合理,三餐分配按1/5、2/5、2/5。严格限制各种甜食,选择以低糖、低脂肪、低盐、适量蛋白、清淡、高纤维素为原则,每日进食时间、量保持有一定的规律性。病人饥饿明显时,可增加粗纤维类即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

足部护理干预

2.1 做好足部检查

每天检查足底的温度、颜色,检查趾间、趾甲,观察足底皮肤有无水肿、鸡眼、红肿、甲沟炎、溃疡、坏死等;检查局部皮肤的感受,检查脚背血管的波动;询问患者有无足部麻木、发凉、疼痛、蚁行感等。

2.2 加强日常护理

每晚用温水及柔和的香皂洗脚,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皮肤注意足部保暖,选择合适的鞋袜,袜子要轻巧柔软,以前面宽大、弹性好,透气性及散热性好的棉质为佳保持鞋内干燥,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沙石粒等杂物,避免出现溃疡;定期正确修剪指甲,不要剪得太短,脚部有小伤口时,用碘伏消毒受伤处,纱布覆盖,2~3 日仍未愈合,要立即就诊。

2.3 通过运动按摩等方式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选择较平整的场地,坚持每天餐后步行,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宜,禁忌空腹运动。不能步行者可在床上坐着做提足运动,1 ~ 2 次/日,每次≥20 下。对症状较轻的病人,可站立在手扶椅子前,做单腿提足或甩腿运动。做这些运动时,一定要有家属在旁边,以防发生意外。坚持进行足部按摩,从足趾间开始向上至膝关节处进行自我按摩,早中晚各1 次,10 分钟/次。不能自理者可由护士进行按摩,并教会家属,出院后坚持按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足患者不宜过度劳动、行走及站立过久等。

3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血糖控制均比较满意。16例糖尿病足患处痊愈,2例创面明显缩小,局部干燥。

4 讨论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据相关资料表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50%糖尿病患者不发生足溃疡或截肢[2 ]。糖尿病足的护理工作比药物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一旦确诊糖尿病,就应及早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即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m

参考文献

甲沟炎的预防措施范文2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79-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每年呈递增趋势发展,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人约达3千万,居世界第二位[2]。 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得到完全破译。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可累及全身,本篇主要讨论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

1 糖尿病足的病理机制

糖尿病足是由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周围血管不同程度发生病变,致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导致双下肢疼痛麻木,感觉消失;又由于外伤等原因,溃破不易愈合,使相关的足部皮肤大面积溃疡,形成足部感染;严重时夜间发生疼痛性痉挛,常因为感染、局部血液循环差、神经营养不良和外伤最终形成坏疽,关节骨质被破坏和畸形,治疗不及时会因此截肢致残[3、4]。

1.1 病因分析

1.1.1 护理不当和各种外伤占诱发因素的67%左右。由于对糖尿病足引起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一些患者不注意保护自己,致使皮肤意外受伤,这些伤害因为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逐渐严重感染,形成坏疽,难以治愈。[5]

1.1.2 感染占诱发糖尿病足因素的33%左右。患糖尿病后身体抵抗力降低,伤口难以自愈,更容易被真菌等病菌感染,又由于皮肤不洁净造成疖疮肿毒,发生化脓性感染,最终导致溃疡和坏疽[6]。

1.1.3 血糖控制不好,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和硬化,周围神经随之病变,使身体末端因为缺血性营养不良而形成糖尿病足[7]。

1.2 糖尿病足分级法 [1、8] 根据Wsgner分类方法,将糖尿病足分为5级:

0级,足部皮肤没有开放性病灶,主要表现为颜色紫褐,皮肤发凉,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

Ⅰ级,足部有开放性病灶,但未累及深层组织,有水疱血疱,有冻伤烫伤或其他皮肤浅表损伤形成的溃疡。

Ⅱ级,感染的病灶累及深层肌肉组织,但韧带、肌腱未受损伤,有多发性的脓灶、窦道,脓性分泌物较多。

Ⅲ级,韧带、肌腱被破坏,但骨质破坏不明显,脓性分泌物多,坏死组织多。

Ⅳ级,骨质有缺损,部分趾、足形成坏疽。

Ⅴ级,大部分或全部足部形成坏疽,甚至累及踝关节和小腿。

1.3 糖尿病足评价方法 [9、10]

皮肤:足部皮肤有无干燥皲裂、溃疡坏疽、足癣胼胝、胫前色素沉着。

趾甲:有无灰指甲,陷甲,畸形甲,甲沟炎。

畸形:有无足趾畸形,关节活动是否受限。

下肢和血管的状态:有无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下肢麻木、疼痛、冰冷感,水肿,双下肢皮肤是否有明显的差异,安静时或夜间有无疼痛加剧。

感觉神经:用大头针刺激受试皮肤,是否有痛感;向前或向后推拉受试足趾,是否有方位感;用冷热物体贴敷受试部位,是否有冷热感;用棉签轻触皮肤,是否有触感;把第一足趾骨放在震动的物体上,是否有震动感;用10g特制尼龙丝测试压力,是否有压力感。

运动神经状态:是否开始肌无力肌萎缩。

自主神经状态:是否有足背静脉膨出、足热和出汗减少。

健康知识评估:是否认识到糖尿病足的危害,有足够的护理知识。

1.4 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1.4.1严格控制血糖 以饮食治疗为基础,配合运动治疗,坚持服用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尽量把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

1.4.2 足部的保健 避免保持一个姿势站立太久,,坐位不能交叉双足,经常按摩足部,避免直接按摩静脉曲张部位,每天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不能长期把双足暴露在寒冷或潮湿环境,冬天注意保暖,用热水袋要谨防烫伤以防感染。避免足部受伤,防刺伤,及时处理脚癣、鸡眼、胼胝。剪趾甲要注意伤及甲沟。穿柔软舒适的鞋袜,棉毛质地最好。勤换洗,并坚持温水浴足,保持清洁干燥。如有红、肿、热、痛要谨慎对待,及时治疗。戒烟酒,因为烟中的尼古丁至下肢血管收缩,加重下肢缺血。

2 糖尿病足的护理[11]

糖尿病患者因为病程比较长,并发症比较多,甚至使患者致残,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从病因病机以及治疗调护各方面予以讲解,帮助病患尽快走出阴影,控制病情。

2.1 饮食指导[12]控制饮食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必须严格、长期执行。控制血糖以防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改善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饮食原则: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营养分配原则 :碳水化合物占食物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含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约占总热量30%。每餐热量要合理分配,可按三餐1:1:1、1:2:2或四餐1:2:2:2进行分配。按时进餐,限制饮酒,食盐摄入每天小于10g。

2.2 环境要求 舒适整洁,通风,温度在22-24℃,湿度在40-60度之间。避免因为温度湿度不适,清洁度不够造成感染。

2.3 运动指导 根据个人年龄、体质等不同,要循序渐进的锻炼,并长期坚持,以减轻体重,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从而利于血糖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降低。运动时鞋袜要通风透气,避免损伤足部皮肤。

2.4 药物护理[13]

2.4.1 口服降糖药:了解各类降糖药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及时纠正不良反应。磺脲类药物,三餐前口服,第二代药物一般于早餐前半小时一次口服或早晚餐前两次口服。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胃肠道反应,皮肤瘙痒,肝功能受损,血液循环受损;双胍类,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厌食,口中金属味,腹泻,严重者出现乳酸性酸中毒;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在吃第一口食物后应用,常见不良反应是腹胀、排气多,腹泻;胰岛素增敏剂,主要不良反应是水肿,心力衰竭或肝病者慎用或禁用。

2.4.2 胰岛素治疗:普通胰岛素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早饭前1小时或睡前皮下注射。血糖较高可静脉给药或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药物剂量要准确,选择皮肤疏松部位,如腹部注射。注射部位要交替使用,避免局部硬结,影响药物吸收。

2.5 局部护理 每天检查患者足部皮肤,观察是否出现水疱血疱,有无裂口擦伤,红肿。如果发现肢端皮肤温度减低,色泽逐渐由暗红转为暗紫或变黑,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表示局部出现溃疡,将要形成坏疽。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泡脚,每日3次,至水疱干燥,预防进一步的感染。大水疱在无菌条件时将渗液抽出,防止继发感染并外涂0.5%的碘伏。对已经感染的部位,用庆大霉素,维生素,α-糜蛋白酶和胰岛素加生理盐水配成药液,配合神灯照射,疗效要好于用传统方法清创。对溃疡面的分泌物作培养和药敏试验,预知病情及早防护[14]。溃疡面较大,分泌物多,可清创后进行负压引流,配合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效果较好。据观察对于表浅溃疡换药后采用暴露疗法比包扎疗法效果好。

2.6 中医方法[15] 中医方法配合预防治疗糖尿病足,中药:用乳香 赤芍 丹参 没药双花各20g等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功能的药物,加水3500ml,浸泡30分钟熬煮30分钟左右,凉至37-40度时,取汤泡脚,日1-2次,每次30-40分钟。足底按摩:胰腺、十二指肠,内侧坐骨神经中段,内分泌等反射区加强刺激,每次按摩3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达到预防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

2.7 新技术的应用 利用超声清创术和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好,首先对创面进行评估,应用超声波-空化效应清创后利用负压引流术治疗。将开放伤口变成相对密闭状态,减少外环境的污染。在正压负压交替作用下,改善创面血液循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截肢率及截肢平面。但由于费用较高,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推广。

2.8 教育预防 关心了解病人,及时告诉病人和家属基本知识及预后,使病人积极配合,消除焦虑,知道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规律生活,适当锻炼,正确的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讲授糖尿病知识,强化预防糖尿病足的护理行为,了解相关糖尿病足护理要点,督促病人坚持执行饮食计划,积极药物配合,控制血糖,加强自我观察、护理,注意外伤,避免感染,从根本上杜绝糖尿病足的发生,是每个医护工作者基本职责[16]。

参考文献:

[1] 刘一鸣.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77-78

[2] 聂贤君.丁纪琼.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和预防[J].医学信息临床护理.2010,4.23(4):156.

[3] 金晓娜.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护理[J].全科护理.2009,3.7..3(138):803

[4] 支颜霄.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2011,3.24(3):1472-1474.

[5] 石在红.糖尿病足35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60-62.

[6] 王亚宁.刘亚琴.糖尿病足24例临床分析及预防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49.

[7] 戴椿.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0,11.31(33):6159-6160.

[8]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9.

[9] 商国珍.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与健康教[J].河北医药.2009,8.31(16):2174-2175.

[10] 银芳.糖尿病足的银芳护理[J].医学信息.2011,2.24(2):788.

[11] 林娟.李红.糖尿病俱乐部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68-370.

[12] 李委.糖尿病足的现状分析及预防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0,7.19(7B):961-962.

[13] 丁慧萍.戴小明.病区开设营养餐厅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3(15):1-3.

[14] 范丽凤.李铮.郑亚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17):1377-1381.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