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服务贸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服务贸易范文1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1-0026-05
服务经济(Service Economy)是以人力资本基本生产要素形成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当前,服务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0%左右,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进入新世纪以来,服务贸易在结构性调整中爆发新的增长力,显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其一是新兴经济体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超过发达经济体;其二是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高附加值新兴服务贸易比重超过传统服务贸易,2006年以运输和旅游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首次低于50%;其三是信息服务贸易的兴起。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而且产生了大量新兴服务贸易门类,使世界服务贸易产业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而且贸易规模越来越大。以2009年为例,全球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4 261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0.4%,而且2000年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年均增速9.3%,超过货物贸易8.8%的发展速度。同时,我国自身的服务贸易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相比国际20.4%的平均比重,我国服务贸易比重仅为11.5%,为所有主要经济体中,比重最低的经济体。为此,我国在2011年出台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部署了相关战略举措。而近年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已经关注到服务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服务贸易格局,并着重关注服务贸易发展方向和主要动因。鉴于在理论和实践中对2008年以后快速增长的信息服务贸易鲜有专门研究,因而测度我国信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对于提升我国未来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服务贸易的范畴
信息服务贸易是指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贸易形式和活动,与一国ICT投资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密切相关,但目前在统计和操作中有不同的理解。有主张从国际贸易角度的大三分法(张强莉,2007),认为国际贸易分为物质贸易、劳务贸易和信息贸易,其中信息贸易为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并列举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贸易,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技术专家服务贸易) 等作为信息服务贸易的内涵。逯宇铎(2007)等关注到信息服务贸易的多样性,提出从有形信息服务贸易和无形服务贸易进行区分,涵盖跨国数据流服务、电讯服务、工程咨询服务、技术培训与教育服务,金融信息等无形信息服务以及计算机软件、音像制品、文化娱乐制品和某些高技术产品等涉及知识产权的各种有形产品。信息学者,如马克.尤里·波拉特(1978)、储节旺(2002)则更关注信息服务的本质特征,主张在已有的信息产业统计口径中切分出信息服务业类别并加以统计。上述统计范畴,要么在国际贸易平衡支出表中无法反映,要么不能完全反映我国信息服务贸易的总体范围。笔者认为,信息服务贸易范围的界定必须满足两个基本原则:
1.1信息服务贸易应为服务贸易的下位类,从属于服务贸易总体分类
世贸总协定将服务贸易划分为12个大部门(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教育,环境,金融,与健康相关的服务,旅游和旅行相关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 及160多个分部门。商务部结合WTO相关要求,提出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和宣传、电影和音像、其他商业服务等12大类。信息服务贸易范畴应立足于上述12个大类。
1.2信息服务贸易分类应兼顾信息服务的真实内涵
目前,有学者采用WTO框架下的小三分法,即服务贸易分为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信息服务贸易;还有一些学者直接以服务贸易分类中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代替信息服务分类。这两种分类或宽或窄,无法反映信息服务的真实内涵。
在现有的服务贸易分类中,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建筑业、金融、保险均含有一定信息服务要素,但其服务主体并非信息服务。因此,笔者认为以通讯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和宣传(下称传媒)、电影和音像(下称影音)6个大类能较好地反映信息服务贸易的近似内涵;在国际统计口径中以通讯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私人、文化及娱乐服务4大类为统计口径。
信息服务贸易范文2
关键词:贸易服务 信息平台 系统建设
传统的贸易企业更加注重的是产品资源获取和销售网络的建立,现代信息社会的条件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贸易实践,信息平台不仅为企业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也为销售网络的不断扩大提供了支撑。现代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更使得客户,贸易企业和生产企业构成了一个快速的协作网络,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捷,贸易更加便利,价值实现更加快速。
一、贸易企业信息平台实践
2005年,中国石化对化工产品销售进行了体制改革,组建了专业化工销售公司,成立以来,化工销售公司业务量不断扩大,从2006年的1800万吨增长到2012年经营总量超过4000万吨。销售收入由1500亿元增长到3600亿元左右。
随着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经营总量不断增长,对公司的运营和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为了保证公司的顺利运营,提高管控水平,自成立以来,化工销售一直致力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水平,改善公司经营。在持续的投入和不断的努力下,目前已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以ERP系统为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物流信息系统(LIS)、数据仓储系统(BW)以及IC电子提货卡等系统紧密集成的业务支撑体系,搭建了商务、物流和经营管理三大平台,对公司的业务运行和经营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通过持续的系统优化,集成整合, ERP系统发挥出主应用平台和核心系统的作用,ERP和CRM系统共同构成了公司商务管理平台,有效地支撑了公司的日常销售和营销运作,充分体现出紧密连接市场,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规范销售流程的管理思路。2012年,公司销售订单数量每月已经达到5万余张,发货笔数在6万笔以上,发票数量3万余张,实现销售量260余万吨,公司商务平台借助大容量计算机系统,对这些业务实现有效支撑,是公司基础的业务平台。
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公司利用CRM系统搭建了对外电子商务平台,客户不仅可以在线填写需求、反馈信息、提出建议,而且可以对销售订单、资金往来和货款余额等关键信息进行实时查询,实现了与客户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互动。2012年全年客服中心借助CRM平台已经接受客户呼叫2.4万个,形成商机400余个,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有效地促进了产品销售。
为了对公司物流运行实现统一管理,公司搭建了物流管理平台,对物流业务的日常运行、运输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跟踪与监控,实现了物流全过程的动态管理。2013年已经实现所有物流委托上网运行,所有费用网上结算,月均结算运费2亿元左右,实现近7000辆运输工具网上实施位置监控。通过物流分析,线路网上招标,资源优化等手段,每年可实现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
二、信息化为贸易企业带来的成效
对化工销售来说,信息平台的建设,直接的成效是业务效率的大幅提高,销售网络的扩大,成本的有效降低,风险的全面控制,最终实现公司效益的提升。
1.带来公司运作效率极大提高
运作效率始终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也是企业特别关注的课题,运作效率方面的提高,直接带来的是公司更低的人力成本,员工工作强度的降低,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对客户服务效率的提高,将直接带来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为扩大公司效益打下基础。
化工销售为提高订单主流程的效率,通过系统的集成,化工销售已经实现了与所有中国石化内部生产企业的联网运行,产销双方实现了网上直接对接,化工销售的订单可以直接传输到相关的生产企业,企业的发货动态,通过ERP系统集成和IC卡提货系统动态集成,对客户的信息服务做到了随时随刻,有效地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
运作效率的提高直接带来人均效益的提升,人均销售量从2008年年的1.41万吨/人提高到2012年的2.14万吨/人,经营的效率大幅提高50%以上,同时员工和客户对内部运作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2.促进销售网络的迅速扩大
运营效率的提高带来化工销售公司销售网络迅速扩大,经营量从1800万吨到3600万吨,五年实现了翻番。公司的经营网络。从期初的三个区域公司,集中在大城市进行销售,发展到五个区域公司,二十余家驻厂办,在公司销售网络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信息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工销售在销售网络延伸的同时,相关的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也在不停地延伸,公司600余个客户经理,服务于7000家以上客户,通过公司统一的商务信息平台连接在一起,难以想象,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化工销售的业务如何开展,销售网络如何运作。
3.实现经营风险的全面控制
在销售业务中,核心是控制信用风险,在信用风险管控上,信息平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收付款方面,化工销售利用统一的电子银行系统,实现了资金收付的自动化,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化工销售的客户通过电子银行收付款项,通过ERP系统的信用控制机制,可以实施控制信用的使用情况,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的发生。
在物流业务运作中,实行有效物流动态监控,是控制产品流向,控制物流风险的有效手段,有效监控化工产品销售物流必须依靠信息系统提供的监控功能。自2008年开始,化工销售开始推行对危化品运输的车辆的GPS监控,将危化品的运输置于全面的监控下,对货物流向的监控实现全面掌握,有效地控制了物流风险。
三、对贸易企业平台建设的建议
贸易企业开展信息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流程与系统的充分匹配和融合,同时也要注意选好平台,选择好合作伙伴,才能保证达成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标。
1.流程与系统的融合
流程是企业的价值创造的重要环节,信息化建设之前,流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平台建立之前,流程的梳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流程,必须进行详细的设计。
流程梳理工作的团队,要特别注意由业务部门组成,而不是仅仅由开发人员组成,由未来执行流程的人来梳理流程,可以保证流程的可执行性,对后期的建设和推广非常重要。
2.选对应用突破点、技术平台和合作伙伴
在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起点是业务部门的需求,业务部门需求最强烈的点,往往就是我们选择的应用突破点,信息化要见到成效,得到管理层和公司上下的支持,应用突破点的选择非常重要,这是需要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后,需要慎重决策过程并经过管理层最后确定的重要前提性工作。
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平台的选择和应用的设计,平台的选择在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选择的标准上,首先要注意的是方案是否体现了行业特点,是否与公司的管理实际相匹配,是否与选择的应用重点一致,同时要特别注意开发企业的成熟度,是否有相关行业经验等指标,只有把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考虑,才能确定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选择能够长期运行的技术和平台。
3.注重系统集成
由于平台建设的长期性,往往不同阶段建立不同的系统,经过一定时期的系统建设后,我们往往会发现,建设了过多的系统,但是系统之间不兼容,无法互联互通,运作效率不升反降。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系统集成问题,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不同的流程整合和系统集成的问题,要注意统一标准的执行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提前注意解决,比到后期发现问题在开始整改处理的成本要低很多。
贸易服务企业的行业特色,决定了对信息平台的要求是多元化,多方面的,企业在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善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营效率。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企业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信息服务贸易范文3
关键词:新常态;浙江;旅游;服务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5703
1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服务业也成为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势产业。作为传统服务业,旅游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虽然近年有所下降,但仍旧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23%,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占比达到36.7%。
浙江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沿。同时,由于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等原因,浙江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是,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与北京、上海、福建等旅游强省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在新常态下,寻找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出路,提升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以其特有的风景和文化神韵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也对这一神秘的土地充满了好奇,因此,浙江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1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市场规模
近年来,出入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整体呈快速发展的势头。从2006年到2014年,浙江出入境旅游人数呈稳定增长态势,浙江省入境旅游者人数由426.8万人次增加到931.03万人次,出境旅游者人数由28.9万人次增加到202.7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远大于出境旅游人数,且从增速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增速也要大于出境旅游人数。根据浙江省旅游局2014年公布的浙江省旅游业基本情况分析来看,浙江省全省接待入境游客931.03万人次,同比增长7.47%,其中接待外国人641.5万人次,同比增长6.9%。2014年,浙江省全省有组织出境游客达到202.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其中出国游累计组团人数达到130.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3%。由此可见,浙江省出入境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不断发展。
2.1.1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创汇收入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从2006-2014年,浙江省国际旅游外汇由21.3亿美元增至57.53亿美元,创汇能力不断提高。同时,旅游服务总收入也呈同步发展状态,由2006年的1690.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5947.04亿元。由此说明,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收入不断增加,创汇能力不断提高,为中国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1.2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企业
随着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渗透的地区也越来越广。浙江省旅行社的数量由2006年的1258家发展到了2014年的2161家,虽然同比增长率降低,但是旅行社的数量也随着年份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旅行社在相关产业要素中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是旅游消费的主要经营者和组织者,能带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旅行社的不断增多也意味着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
2.2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资源
浙江省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最吸引游客的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浙江的旅游禀赋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自然资源要素,例如水资源,千岛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西湖这三江两湖;第二,历史文化资源要素,例如充满人文色彩的古镇,西塘,乌镇,南浔,双林,塘西,柯桥等;第三,影视文化资源要素,例如横店影视城;第四,宗教资源要素,例如具有“海天佛国”称号的普陀山,杭州的林隐寺,新昌的大佛寺,天台的国清寺等;第五,少数民族风情要素,畲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也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第六,购物资源要素,浙江拥有许多享誉海内外的具有不同特色的大小市场,如义乌小商品市场,柯桥中国轻纺城,海宁皮革城,杭州灯具市场。
2.3 浙江国际旅游服务市场结构
浙江国际旅游入境人数从来源地看,包括许多外国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以及台湾同胞。其中,外国人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台湾同胞、香港同胞,而澳门同胞所占比重最小。2014年,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游客931.03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国游客614.5万人次,占了总入境游客的66.01%,香港同胞109.7万人次,占了总入境游客的11.78%,澳门同胞38.8万人次,占了总入境游客的4.17%,台湾同胞168.1万人次,占了总入境游客的18.06%。
2014年,浙江省入境外国游客按各大洲的分布情况是:亚洲游客290.2万人次,欧洲游客158.1万人次,美洲游客78.8万人次,大洋洲游客23.2万人次,非洲游客18.8万人次。其中,亚洲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4722%,欧洲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25.73%,美洲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12.82%,大洋洲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378%,非洲游客人数仅占总人数的3.06%。显而易见,来自亚洲的入境外国游客所占比重最大,而其中大部分入境游客来自于韩国与日本这两个邻里国家。
2014年,浙江省出境游客202.7万人次,其中出国人数130.1万人次,占了总人数的64.18%,而将出境目的地选为韩国的人数占了总出境人数的32.43%,将出境目的地选为泰国的人数占了总出境人数的1752%,将出境目的地选为日本的人数占了总出境人数的1330%。将出境目的地选为港澳的游客为41万人次,占了出境总人数的20.23%,将出境目的地选为台湾的人数为13.2万人次,占了总人数的10.15%。由此可见,大部分游客将出境目的地选为韩国,香港,泰国,澳门,日本等地。
从浙江出入境往来国家和地区看,浙江入境人数大部分是港澳台同胞以及韩国、日本、美国等亚太地区,而浙江出境的目的地多数也以韩国,港澳台地区,日本等亚太地区为主。这主要因为环亚太地区的国家气候较相似,东亚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如历史渊源,服饰文化,茶文化等相似。出于以上相似的需求说明,具有相似需求条件的国家或地区容易相互吸引,所以相互出入境存在重叠。
3 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3.1 占全国旅游服务贸易比重不高
浙江省的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813%到2013年的10.43%,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广东省的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25.27%到2013年的31.5%,其市场占有率依然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但是从走势看,浙江省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在不断增长,市场占有率在不断增加,但是与广东,江苏等省份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在2013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比重中,浙江省高于江苏省。2014年浙江省的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为10.10%,市场占有率低。
3.2 各地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依靠着杭州、宁波以及温州这三个城市,尤其是杭州,不管是从入境游客总人数而言或是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而言,都是列举榜首。就2014年而言,浙江省旅游外汇总收入为575348.3万美元,其中最多的杭州市占有231811.2万美元,占浙江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40.3%,而最少的台州市只有4909.1万美元,仅占浙江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0.9%。全省只有杭州、宁波、和丽水达到平均水平,但是排在第二的宁波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排在第一位的杭州少了153979.6万美元,相当于268个百分比,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由此可见,杭州市在浙江省内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独占鳌头,省内各市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不平衡。
3.3 引用的外资利用不足
浙江省每年都引进大量外资,但是绝大多数的外资都被投入发展工业,服务业接收到的外资投入比重较低,旅游服务方面接受到的外资也就更少了。浙江省在2013年共收到服务业合同外资金额150987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87708万美元,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收到合同外资金额2121万美元,仅占服务业合同外资金额的0.14%,实际利用外资11271万美元,仅占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1.43%,而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最大,共利用外资345374万美元,占了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43.85%。浙江省服务业外资分配不合理,用于旅游服务业的外资比重小,这将会制约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竞争力的提升,不利于行业内部结构调整,更加不利于“以引进促出口”战略的实施。因此,浙江省要发展国际旅游服务,就要对外资进行合理的运用,并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
3.4 市场营销力度不够
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在营销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目前浙江省主要通过旅行社的大力宣传、报纸登入广告、网络团购、电子门票赠送等方式进行营销。但是,关于营销力度,依然是不足的,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于旅游业的国际营销投入的经费不足,不太注重浙江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工作,使得浙江旅游产品在国际上没有吸引力。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国际上虽然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所了解,但是不清楚省内的旅游景点也非常值得一看。三是新型的营销手段运用太少,省内许多从事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行业的电商建立的网址并不专业,而且内容单一,没有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4 新常态下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依旧存在许多的问题制约其发展,必须采取有效行动,为今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铺平道路。
4.1 加强浙江省各区域的联合,缩小地区差异
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发展差距悬殊。加强省内区域合作。以杭州湾的文化休闲旅游经济带连同浙东沿海海洋经济带以及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为载体,各地市应该互动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区域合作。利用周边城市上海市在国际中的影响力,加强对之的合作,提升浙江省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促进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
4.2 拓展引资融资渠道,完善引资机制
外资的引进并且合理分配运用将扩大浙江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市场规模,努力开拓融资渠道,加快国际旅游业各项基础设施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国际旅游业发展环境,增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对旅行社的发展进行综合的整治和管理,扩大开档程度,可适当降低旅游外资企业的进入门槛,为外资企业的进入提供便利,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旅行社。
4.3 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浙江省对景区周边的基础设施要修建完善,如在交通设施的管理方面,要建造四纵八横的高速公路网,努力加大国际航班的开发力度,将高铁、公路以及水路合理的结合起来,开发一条道路专门欣赏沿途的风景。
4.4 实施品牌化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一体化,国际间的贸易不断增加,各国文化差异越来越小,各国都开始了解中国的文化并开始关注中国特色的文化,因此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必将会吸引到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浙游玩。打造浙江旅游品牌对提升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开拓海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4.5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打造浙江省特色旅游
浙江省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打造不仅自然环境品位极高而且也充满人文气息的江南水乡;浙东可以利用海洋、宗教资源,打造宗教旅游;浙中南森林广袤,且居住着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由此就可以打造一条以山村野林,畲族风情为主的国际旅游名品;浙江商品市场繁多,购物与旅游二者的结合推动了浙江特有的市场旅游的形成。在开发特色旅游的同时,研发富有创新技术的国际旅游产品,吸引国外游客,推动省内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
4.6 优化营销策略,加大海外市场营销力度
了解不同国籍游客对景点的不同需求,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方式,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改进,价格的优惠,拉动周边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知名度。同时,开拓新的营销策略,借鉴韩国的全媒体营销,浙江省也可以同浙江卫视合作,对热播电视剧,综艺节目选址地点进行规划,利用明星效应,吸引国外游客的注意。此外,也可在网上进行预订机票、车票、酒店房间、旅行路线以及景点介绍等服务,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便利的服务,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游客对旅游景点的需求,提升知名度。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广西高职教育与东盟国家交流与合作经验及趋势研究》(2013C153)。
信息服务贸易范文4
从服务业分行业层面,交通运输业引进外资对其出口的影响强于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虽然中国服务业引进外资对服务贸易出口促进作用有限,但由于服务业种类繁多,各行业在要素密集程度、劳动生产率、服务对象、新技术运用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分行业引进外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程度会有所不同。由于数据不易获得,因而选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交通运输业,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计算机信息服务业,以及人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金融业,作为服务业分行业代表,以探究服务业分行业引进外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程度。分别对这三个行业的引进外资额及其贸易出口额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表3数据表明:(1)交通运输业FDI每增加1万美元,其出口额平均增加12.06531万美元,且交通运输业引进外资对其出口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其可决系数只有0.707531,其拟合效果不是很明显,可见交通运输业引进外资对其出口的影响并非呈现严格的线性关系。(2)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引进外资每增加1万美元,其出口额平均增加3.601338万美元,且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引进外资对其出口具有显著性影响。(3)金融业引进外资每增加1万美元,其出口额平均增加0.746000万美元,并且金融业引进外资对其出口具有显著性影响。(4)交通运输业引进外资对其出口的影响强于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
二、结论
(一)中国服务业引进外资对服务出口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中国服务业引进外资对服务贸易出口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有限。影响服务贸易出口的因素较多,而服务业引进外资仅是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动力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中国服务业引进外资来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增强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高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中国必须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但同时又要处理好服务业开放和合理保护的关系;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与加入WTO承诺,积极、稳妥、有序地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把握“渐进的”和“有管理的”原则;制定完备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规;对服务业外资企业的责权利做出明确划分;加强对服务业整体行业的开放结果的研究,特别要对外资进入交通运输业、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和金融等行业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二)各服务行业引进外资对其服务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
1.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交通运输业引进外资对其服务贸易出口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对外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运输业服务贸易也显示出较高的增长态势。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交通运输业引进外资能够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对交通运输业服务出口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交通运输业引进外资对其出口的促进作用较大,因此我们可以加大交通运输业的开放力度,增加交通运输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促进其更好发展。同时,由于货物贸易的高速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提高交通运输业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不仅可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货物贸易的协同发展。
2.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引进外资对其出口也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效果不如交通运输业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引进外资可以与技术知识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国潜在的竞争优势,从而对其服务贸易出口产生促进作用,但不如交通运输业引进外资对服务贸易易出口的促进效果大,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国服务贸易以交通、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导,而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则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计算机信息服务贸易出口,从而导致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引进外资对其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效果受到限制。
3.人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金融业引进外资对服务出口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效果较小随着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的逐步演变,一国人力资本状况将日益成为决定其贸易比较优势、竞争力和发展状态的根本因素。金融业属于人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金融业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为高效率的管理、高质量的服务、高水平的产品。中国金融业引进外资的外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服务贸易出口,因此,中国要充分发挥金融业引进外资的外溢效应,加快金融业人才的培养和加大技术开发力度。
信息服务贸易范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服务 现代信息服务业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加速向服务业渗透,并不断衍伸出全新的服务业态。现代信息服务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已成为其中最具活力和带动效应的领域。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加快建设辽宁省的一种必然选择。
一、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内涵
信息服务业,广义而言,指一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业。而现代信息服务业则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载体,以电子商务为模式,直接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与传递,并以信息服务产品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各种行业。现代信息服务业连接信息设备制造业用户,对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带动作用大,产业关联度高,目前己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创新最活跃、增值效益最大的一个产业。
二、国内外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现状
1.国外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服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美国、日本等国信息服务业比较发达,并呈现出不同特色。美国发展信息服务业主要以“自然增长”模式为代表,政府建立权威性的协调机构,注重政府和私营企业密切合作,保证资金投入。同时利用经济和政策杠杆,通过对制定的政策内容加以必要的限制,引入竞争机制,修改税收政策等措施,确保私营机构在信息资源开发战略中的主导地位。日本信息服务业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干预”发展模式。政府除了以经济手段从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信息服务业发展外,还在保护性语言障碍、终生拥有制、多样化的机构设置以及充足的信息服务发展预算等方面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
2.国内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但我国信息服务业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从总体上说,我国信息服务业与国外相比还落后很多,人均信息资源占有率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信息服务业产值很低。行业资金投入小、人员投入和经营规模很难参与国际竞争。
(2)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和宏观管理。我国信息服务业还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统一的规划。信息的收集、贮存、传输、处理标准,网络和系统标准自成体系,各行其是,存在着严重的分割现象。
(3)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许多信息服务业从业机构还没有认真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行事,造成信息资源组织不规范、信息语言和技术不兼容的情况;系统间的语言障碍使各系统难以沟通、联结,阻碍了信息的横向交流;现有数据库重复现象严重并脱离市场。
三、辽宁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借鉴国内外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经验,辽宁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应主要从以下方面重点建设。
1.重点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生产业正日益成为工业增长必要的中间投入,越来越代表工业增长方式的现代化程度,为了加快辽宁省的工业结构转型,要加速发展一些面向生产、面向服务的“生产业”。以辽宁省汽车制造、装备生产、石化、电子机械等几大龙头产业为中心,推动生产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以促进辽宁省重型机械、石化设备、汽车制造、电子通讯设备等产业与信息、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融合。
2.加强高新技术配套服务,尤其是加强电子信息服务的功能
通过加大信息技术服务、通信服务、电视广播服务、网络服务、软件外包服务、软件人才培训等向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渗透力度,促进工业产品的升级,扩展信息产业链,推进信息化产品制造业与软件服务、通信服务、网络服务、电视广播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
3.强化智能管理,培养人才队伍
首先要把“人才培育”放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将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高层次人才培训作为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基础工程,制定信息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落实国家人才兴国战略,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和管理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门人才。
4.不断开放,实现与国际“接轨“
我国服务业入世后,国内外服务市场将日益融合,竞争更加激烈。面对现实,要因势利导。一方面坚持“引进来”,通过营造安全、方便和低交易成本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重点引进研发中心、物流采购中心、咨询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另一方面,要坚持“走出去”,积极发展辽宁省国际服务贸易,以此带动货物贸易向高附加值、高竞争力转变,最终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2004)[R].北京,2005
[2]侯福丽: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220):255
[3]吴迪: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08.7
信息服务贸易范文6
关键词:生产贸易;发展现状;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9-0010-04
一、引言
生产业是指那些主要为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用于进行商业运作和更进一步的生产而非主要用于满足最直接消费和个人需要的行业(李江帆、毕斗斗,2004)。它具有较强的中间投入性和产业关联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和交易效率的提升,国际分工不断深化,表现为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构成了全球生产网络。生产作为跨国生产链的中间投入,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纽带,因而生产贸易也就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贸易迅速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尤其进入新世纪后发展势头更为迅猛。生产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97年的177.2亿美元增加至2013年的2256亿美元,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由1997年的34%上升至2013年的42%,超过四成的比例让生产贸易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徐曼,2015)。浙江作为我国沿海省份,其生产贸易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全国生产贸易领域较为领先,但国际竞争力仍较弱,贸易总额增长与结构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有必要对浙江生产贸易结构和国际竞争力状况进入深入分析,以期找到促进浙江生产贸易发展的对策。
二、浙江生产贸易现状分析
(一)生产贸易的界定与数据选取
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把生产贸易看成生产所需的中间投入要素贸易(余道先、刘海云,2010)。关于生产贸易的分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研究者大多数从自身研究目的出发,对生产贸易包含种类的界定也有所不同。部分学者把生产贸易界定为运输、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专有权利使用费与特许费、建筑(马瑞,2015)。也有部分学者界定为运输、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李彩丽,2014)。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根据《浙江商务年鉴》和《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关于服务贸易的统计分类,本文将生产贸易界定为运输服务、保险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七个大类。
(二)浙江生产贸易发展规模
近年来,浙江生产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增速较快。浙江生产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9年的797983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2058495万美元,六年间增长了1.5倍。浙江生产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增长率波动较大,2012年呈现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2009-2014年间进口额的变化较不稳定,其中2011年进口额最大达到442525万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近1倍,2012年锐减后又逐年递增;出口额则逐年平稳增长。2009-2014年,浙江生产贸易总额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均超过50%,从2009年的51.13%增至2011年的59.14%,2011年占比达到最高后出现回落现象。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浙江生产贸易呈现持续的贸易顺差,且顺差额逐年扩大。其中,运输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长期保持顺差,成为浙江生产贸易总体顺差的主要原因。金融服务则一直呈现逆差,且逆差不断扩大,从2009年的805万美元增加到1561万美元。贸易差额结构反映出浙江生产贸易内部各部门间发展不均衡,有必要对贸易结构作进一步分析。
(三)浙江生产贸易结构分析
1.浙江生产贸易进口结构分析
从表3浙江生产贸易各部门进口额构成来看,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是主要进口部门。2009-2014年运输服务进口额从72257万美元增加到163580万美元,其中2012年占当年浙江生产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高达76.32%;其他商业服务进口额102333万美元增加到133201万美元,2011年占当年全省生产贸易进口总额的65.86%。
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进口额一直较小,2014年金融服务进口额仅为1989万美元,保险服务进口额为l849万美元。每年两者的进口额均未达到当年浙江生产贸易进口总额的1%。
2.浙江生产贸易出口结构分析
从表4浙江生产贸易各部门出口额构成可以看出,运输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是浙江生产贸易的主要出口部门,三者出口总额占当年服生产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尤其在2014年到达96.24%,这三个部门具有优势性。2009-2014年运输服务出口额从103993万美元增加到546700万美元;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出口额从287745万美元增长到533900万美元,2009年其出口额占当年全省生产贸易出口总额的50.6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从123300万美元增长到564500万美元,2013年占全省生产贸易出口总额的34.83%。而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的出口额比较小,与进口额相同二者的出口额均没有超过当年浙江生产贸易出口总额的1%,这两者的发展暂不具备优势。
三、浙江生产贸易竞争力分析
国内外学者大都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等工具衡量生产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则选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Niehaely波动指数(MI)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够准确描述生产贸易内部各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能够将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来。
(一)TC指数
TC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指数即竞争优势指数,也叫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用TC表示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Xij为i国j产品的出口,Mij为i国j产品的进口,Xij-Mij为i国净出口,Xij+Mij为i国j产品的进出口总额。计算公式为:TC=(Xij-Mij)/(Xij+Mij)。
TC指数的测算标准: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如果TC指数大于零,表明该类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强;TC指数小于零,则表明该类商品不具国际竞争力,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弱;指数为零,表明此类商品为产业内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
从表5可知,计算机及信息服务TC指数远大于0,且较接近1,几乎都在0.95以上,其国际竞争力最强;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紧随其后,TC指数也在0.8以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金融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的竞争力较弱。金融服务TC指数一直在0以下,并且都在0.6以下,其国际竞争力有待加强;其他商业服务TC指数除了2012年是正数之-外,其他年限均在-0.3左右,国际竞争力也不强。通信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从负数一直上升为正数,它的发展非常值得关注。运输服务的竞争力逐渐增强,TC指数从2009年0.18平稳的增长到2014年0.593。
总的来说,浙江生产贸易国际竞争力逐年增强,贸易总值TC指数都是正数,特别是在2011年之后,TC指数都在0.6以上。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浙江生产贸易各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还会持续增强。
(二)MI指数
MI指数(Michaely Index)又称“Michaely波动指数”,主要功能在于衡量经济变数每年变动平均程度的大小,其衡量的值代表波动的大小,亦即经济变数稳定程度。也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产业竞争力的常用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MI=(Xij/∑Xi)-(Mij/∑Mi)。
其中Xij和Mij分别表示第i国j种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Xi和∑Mi分别表示i国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不同于TC指数,MI指数考虑了进出口份额的大小,所以能够更加综合地展现某种产品的竞争力,也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生产贸易各部门竞争力发展的不均衡性。
MI指数更能反映浙江生产贸易内部各部门的发展状况,从表6可知,各部门间MI指数值相差比较大,各部门发展不均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MI指数长期是正数,二者国际竞争力比较强。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的MI指数各年均在0以下,国际竞争力有待加强。运输服务的TC指数表明其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但其MI指数为负,则表明其近年来的发展波动较大。
浙江生产贸易总额的MI指数都是正数,且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整体上浙江生产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四、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