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美术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美术教学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1

关键词:美术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创新性;美术课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300-01

美育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部分。说:“美育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发为伟大的行为”;恩格斯也曾说:“美育就是美学方面的教育。”中学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中学生加强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中学美术教师要想把握好中学美术教学艺术就应该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做到如下几点:

一把握中学美术教学规律,了解中学美术教学特点

美术属于造型艺术,也被称为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这就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它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以及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

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及要求主要有:

1.审美性。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2.直观性。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这就只有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如把握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如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3.启发性。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4.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课堂时间有限,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明确所讲理论与其指导实践的关系。

5.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其实这也是更深层次的顾全大局。

选择典型来启发大家。选优者,以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其加大学习份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在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跟上趟,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不足,作借鉴之。

6.创新性。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创造性才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和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切不可忽视。美术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二根据中学美术教学特点,认真钻研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特点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教师认真钻研 教学方法。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

2.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3.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采用这种方法,要求非常讲究:

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4.参观法。通过参观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实际联系。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等。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2

美术课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文化课,通过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下面就本人多年美术课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美术课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中学生进行绘画或雕塑练习,必须首先要观察对象,观察是学生认识对象和描绘对象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和认识对象,才能可能较好地表现对象。

因此,美术教育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借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说来,受过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美术创造时,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完整,对形状、明暗、空间、色彩的区别、判断、理解分辨能力比较准确。

二、直观性是美术教学的基石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感觉开始的,所以只有感觉到了,了解事物才能具体,全面,印象就深刻。直观性强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尤其符合视觉造型艺术特点,因为它有利于从直觉感和升华到本质的认识。有许多美的问题,往往难以言语表达,必须借助直观手段才能获得明确的概念。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假如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那便可以利用代替他们的代表。我们可以制定本或模型为教学之用。例如,在初中的美术课《利用各种板材进行单调版画版画(静物)》练习时,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的圆锥体与讲桌上的粉笔盒组成一组静物,让学生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先观察后进行练习,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见直观美术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美术教学的基础。

三、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教学中,命题画,创作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好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创作画就是学生在平时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丰富想象和大胆的表达相结合的产物,美术老师要利用创作画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美术教学的语言要求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3

【关键词】中学生 美术欣赏

Brief talk about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Fan Xingtian

【Abstract】The writer has made a talk in this article about the high-school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students’ art appreciation mentality and habit of appreciation, the arrangement and character of the junior art appreciation content and the organizing form and teaching method of the junior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Keywords】Student Art appreciation

1.中学生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以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1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学生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1.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在观看绘画作品《纺织女》时,他们全被画面上纺织女工及背景后面那些皇家贵妇们的对比场面吸引住了,以至于仿佛自己置身于画面之中,与那些纺织女工共同劳作。初二、初三年级学生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初二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1.3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1.4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学生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1.5 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理解。

2.初中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2.1 初中美术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七年级上册《校园伙伴》、《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下册《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校园春天》等。其特点是初中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初中生审美心理,如近大远小,比例原则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学生喜爱。

2.2 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八年级上册《读书与藏书情结》、《土与火的艺术》,八年级下册《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等。其特点是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九年级下册《城乡美术文化考察》欣赏内容是历史文化遗产。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了民间艺术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3.1 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九年级下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工艺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工艺品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懂得工艺品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工艺史及灿烂的工艺品文化,了解中国结、年画、泥塑、刺绣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工艺品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在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学生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3.2 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初一年级学生能对素描知识加深理解而出示一些范画,这就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4

深研教材,以人为本,促进自主学习

新课程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单线条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广泛的艺术文化学习。因此新课程体现了人文色彩,体现了素质教育特征,那就是“以人为本”,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权利,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所以我们教师要避免“一言堂”,避免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仅强调单纯枯燥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而是应充分理解教材的内涵和精神,以及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是我们美术教师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取决于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设定对设计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上起着制约和决定作用,美术课应有其自身的特点,虽然美术学科的综合性较强,但也不应丢失本学科特有的东西。认真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说书有开讲,相声有引子,戏剧影视有序幕;那些设计巧妙合理,引人入胜的开讲、引子、序幕,一出现就能抓住听(观)众的心,激起人们的情趣。因此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一定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入,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用独特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导入的好,就成功了一半。下面我们来看看在美术课中几种常用的较好的导入方法。

一、 故事导入

中小学生一般都喜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带有趣味性的故事。很受学生欢迎。故事导入一般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是我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但需要注意故事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为本课主题服务。不要跑偏;要短小精悍,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例如,我在讲《格尔尼卡》一课时,我就讲了有关于二战时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事以及画家“毕加索”的生平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故事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二、情境导入

这一导入方法在美术课中应用较多。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语言、环境等融合,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的思想与教学内容发生联系而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

三、直观导入

用范例、实物来导入。对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演示,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产生疑问,进行思考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学习。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美术课当中的设计,应用类课型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而且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的说了我的较喜欢用的导入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能帮助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导入,就是好的导入。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5

摘要:随着社会对个人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的高标准要求。美术欣赏课得以在各中学开设并发展,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绘画的认识,还能够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其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中学美术鉴赏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发现欣赏教学较美术实践教学更难,欣赏现代作品又比古代作品更难。特别是抽象艺术的欣赏,“因为不可见的东西正是抽象绘画描绘的对象”,欣赏艺术时的主观性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大困惑。从心理发展看,中学生的认知虽然已经从形象思维为主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不成熟。再加上中学生的人生经验少,对这种取其本质,去其原形的艺术品难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抽象艺术欣赏教学,以增加他们的审美体验,增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提升美术欣赏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教师的授课方式多样性

1.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在欣赏民间泥塑一节时,我首先展示许多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这时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识,最后观看泥人的制作过程。于是我让他们学着挂图上的样子做一做,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一个发展方向,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的学习作铺垫。

3.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j卷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学生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欣赏主体(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纤夫)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这时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

二、加强学生对美的认识,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人类自从认识到自身性的差异,千百年来,对男性人体美及女性人体美的认识便有了某些标准。在西方,人们将其分别归为崇高(壮美)和优美(秀美)的对克范畴,在中国则以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来形容。如果说男性人体犹如一首交响乐,那么女性人体就是一首小夜曲。从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再从中国汉代画像砖、北魏石窟造像中的男人体和唐代巨天的造型上,就可得到确证。我在教学时将“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与“掷铁饼者”及“大卫”挂图挂在一起,介绍画家及作品,尤其加深对美神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讲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希腊人对于人体十分崇尚,认为只有健全的身体才能有健全的精神,他们把关心集体的利益、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心绪宁静、善于克制自己的公民道德,作为完善的心灵寄寓在强健的体魄中而创造出了身心统一的人体艺术形像。希腊人非常重视体育锻炼,自公元前776年起,每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他们重视运动锻炼的表现。在最早的运动会1-.,运动员全是的,并且用特制的名册记录胜利者的姓名,还为他们塑造纪念像,安置在神殿里。这样不但竞技成了希腊美术的主要题材,而且希腊美术成为古代最典型、最辉煌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直接动力。由于讲述了希腊人对体育的热爱及对人体美的崇尚,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希腊艺术的兴趣,不但没有了初看人体雕塑的羞涩,而且还要求老师多讲解、多带些作品来欣赏。

三、鉴赏课要和多媒体相结合

多媒体白板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使课堂上充满了情趣、学生情感和心理得到满足、审美能力得到升华,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美术课堂、美术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们教师要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欣赏课基本上以视觉为主,所以用大量的精美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呈现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仅靠教材上的图片去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兴趣。所以,我在上美术欣赏课的时候会去找相关的大量的图片,然后运用多媒体,结合文字、色彩、动漫、音乐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

参考文献: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6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美术思维;策略

一、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意义

随着《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社会以及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美术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学生以及家长认为美术教学是次要科目,以至于美术教学常常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忽略。正如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静所说:“美术教育被边缘化、零碎化,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可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却越来越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问题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美术思维不仅能解决绘画等美术造型问题,而且能大大地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得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解决其他学科乃至更为广泛的其他领域的问题。通过学习形成的美术思维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才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价值所在。只有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学美术教学效益低下的局面。

二、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实施

我们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不是指望学生用学到的素描、色彩来解决类似数理化科目那样的习题,而是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形意识、敏锐的洞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习惯。这才是中学美术教学的最大价值所在。

(一)人文意识的培养

《美术课程标准》最值得肯定一点就是:确定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即它的人文性。这使得教师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即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强调美术教学的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运用美术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通过美术的方式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美术以外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在人文精神的浸染下,逐渐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博大的人文情怀。如在讲民间美术鉴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民间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借“文化”的概念,说明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使思想道德的教育寓于美术教学的实施之中。接着,教师指出美术在认识和表现客观世界时,是把一切放在文化的范畴上思考的,体现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新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充满人文精神魅力的跨学科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往往要高于对单纯的美术知识的讲授。

(二)敏锐的洞察能力的培养

从事艺术创作要求具有敏锐感受力及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能力源于自觉的整体思维。美术教师都深有体会,多年的素描、色彩等专业训练,时刻都在强调整体感,这既是造型的重要原则与方法,也是重要的能力。它对于任何一个学科乃至生活都非常有用。在美术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逐步领悟整体思维的重要性,并尽快形成整体思维,使学生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并处理好事物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整体思维在于对比与联系的自觉的不断运用。对比与联系,,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关系。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直观图形和各种美术现象,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联系,并形成习惯,比教他们画一幅好画、写一手好字更有价值。

(三)抽象概括的能力的培养

谈到美术思维,不少人首先会想到形象思维,想到具体的形象。大多数人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往往依赖对具体形象、情节的想象,这些都不是美术最根本的语言。美术的根本语言是图形思维。美术学科思维里的图形,泛指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以及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的各种关感形式才是美术用以传情达意的最本质的语言。在美术学习中,不从美术语言的本质去理解作品,就不能举一反三,只能是一件件作品地去解释,去揣测作者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懂得从内部图形语言本身而不是借助外部资讯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就是要求我们从本质上去理解事物,要求我们有着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所有的具体的形象都抽象为图形。抽象概括的能力,是做学问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画面形象表达情感的形式的抽象及图形语言的视知觉的理解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创新意识与创新习惯的形成

在美术学习中形成的创新意识与习惯,必然会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开启更宽广的思路。美术的创新思维,不是要教学生发明创造,而是通过鼓励、培养学生在视觉上、形式上的求新,在思维上的发散,来养成创新的意识与习惯。在教学中,利用发散的方式加强学生图形思维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与习惯。在绘画及摄影模块的教学里,笔者总是强调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物象,将平常的物象表现出不一般的视觉效果,在画面上创造独一无二的画面结构,创造“视觉惊奇”。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美术思维变得更加敏锐、美术思路变得更加宽广。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以及学生对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教师对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具体策略的灵活运用,也离不开学生的刻苦努力和钻研。我相信,在各方面力量的一起努力下,中学美术教学效益低下的局面将会得到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刘洪涛.让美育回归生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

[2]厉文.中学美术教学新思路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