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钢结构建筑工程承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钢结构建筑工程承包范文1
关键词: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绿色节能环保理念
中图分类号: TU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钢结构因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因其结构失稳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故案例也常有耳闻,而失稳破坏的原因通常是结构设计缺陷所致。钢结构作为现代的“绿色建筑”,因其具有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投资回收快、安装容易、抗震性能好、环境污染少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厂房办公、商业、体育和展览等建筑中,且发展迅速。而如何将钢结构在保证质量达标、满足使用性能的情况下进行绿色施工,实现环保,则是建筑业界各人士应深刻思考的问题。
1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概念
强度与稳定的区别强度是指结构或者单个构件在稳定平衡状态下由荷载所引起的最大应力(或内力)是否超过建筑材料的极限强度,因此它是一个应力问题。极限强度的取值因材料的特性不同而异,对钢材是取它的屈服点。稳定主要是找出外部荷载与结构内部抵抗力间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即变形开始急剧增长而需设法避免进入的状态,因此它是一个变形问题。例如轴压柱,当失稳时柱的侧向挠度使柱中增加很大的附加弯矩,从而柱子的破坏荷载可以远远低于它的轴压强度,此时,失稳是柱子破坏的主要原因。
2 钢结构失稳的分类
2.1有平衡分岔的稳定问题(分支点失稳)。完善直杆轴心受压时的屈曲和平板中面受压时的屈曲均属于这一类。
2.2无平衡分岔的稳定问题(极值点失稳)。由建筑钢材做成的偏心受压构件,在塑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丧失稳定的能力,属于这一类。
2.3跳跃失稳是一种不同于以上两种类型的稳定问题,它是在丧失稳定平衡之后跳跃到另一个稳定平衡状。
3施工方法
在钢结构安装与防护工作中,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体系和操作规范。施工中,必须保证钢构件全部安装,使之具有空间刚度和可靠的稳定性。在安装之前,准备工作要做充分,包括清理场地,修筑道路,运输构件,构件的就位、堆放、拼装、加固、检查清理、弹线编号以及吊装机具的准备等。另外,钢结构的测量,这是钢结构工程中的关键程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土建工序交接的基础点的复测和钢柱安装后的垂直度控制;沉降观测。
4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几点体会
4.1水平荷载作用下,进行结构体系的强度和稳定计算。
4.2.受弯钢构件的板件局部稳定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屈曲为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并通过对板件宽厚比的限制,使之不在构件整体失效前屈曲;二是允许板件在构件整体失效前屈曲,并利用其屈曲后强度,构件的承载能力由局部屈曲后的有效截面确定。对于不考虑屈曲后强度的梁局部稳定,可对梁设置横向或纵向加劲肋,以解决梁的局部稳定问题,加劲肋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003)规定设置;对于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4·4规定执行。
4.3轴心受压构件和压弯构件局部稳定有两种方式:一是控制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度与其厚度之比;二是控制腹板计算高度与其厚度之比。对于圆管截面的受压构件,应控制外径与壁厚之比,加劲肋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5·4规定设置。
5 设备选用 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高性能、低噪音、少污染的设备,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间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施工现场使用的热水锅炉等必须使用清洁燃料,市区(距居民区1000米范围内)禁用柴油冲击桩机、振动桩机、旋转桩机和柴油发电机,严禁敲打导管和钻杆,控制高噪声污染,综合利用建筑废料,照明灯须采用俯视角,避免光污染等。
6设备选用
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高性能、低噪音、少污染的设备,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间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施工现场使用的热水锅炉等必须使用清洁燃料,市区(距居民区1000米范围内)禁用柴油冲击桩机、振动桩机、旋转桩机和柴油发电机,严禁敲打导管和钻杆,控制高噪声污染,综合利用建筑废料,照明灯须采用俯视角,避免光污染等。
7钢结构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钢结构稳定问题的分析都是针对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存在变形的条件下进行的,此变形应该与所研究的结构或构件失稳时出现的变形相对应。结构变形与荷载之间呈非线性关系,稳定计算属于非线性几何问题,采用的是二阶分析方法。稳定计算所确定的不论是屈曲荷载还是极限荷载,都可视为所计算的结构或构件的稳定承载力。 3.1 静力法静力法即静力平衡法,是根据已发生了微小变形后结构的受力条件建立平衡微分方程,然后解出临界荷载。在建立平衡微分方程时遵循如下基本假定:
7.1构件是等截面直杆。
7.2压力始终沿构件原来轴线作用。
7.3材料符合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7.4构件符合平截面假定,即构件变形前的平截面在变形后仍为平截面。
7.5构件的弯曲变形是微小的,曲率可以近似地用挠度函数的二阶导数表示。根据以上假定条件可建立平衡微分方程,代入相应的边界条件,即可解得两端铰支的轴压构件的临界荷载。
8 能量法能量法是求解稳定承载力的一种近似方法,通过能量守恒原理和势能驻值原理求解临界荷载。
8.1能量守恒原理求解临界荷载。保守体系处在平衡状态时,贮存在结构体系中的应变能等于外力所做的功,即能量守恒原理。其临界状态的能量关系为:ΔU =ΔW式中 ΔU———指应变能的增量; ΔW———指外力功的增量。3·3 动力法处于平衡状态的结构体系,如果施加微小干扰使其发生振动,这时结构的变形和振动加速度都和已经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有关。当荷载小于稳定的极限荷载值时,加速度和变形的方向相反,因此干扰撤去后,运动趋于静止,结构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当荷载大于稳定的极限荷载值时,加速度和变形的方向相同,即使撤去干扰,运动仍是发散的,因此结构的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临界状态的荷载即为结构的屈曲荷载,可由结构的振动频率为零的条件解得
8.2势能驻值原理求解临界荷载。势能驻值原理指:受外力作用的结构,当位移有微小变化而总势能不变,即总势能有驻值时,结构处于平衡状态。表达式为:dΠ=dU-dW =0式中 dU———指虚位移引起的结构内应变能的变化,它总是正值; dW———指外力在虚位移上作的功。
9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节能能源资源
9.1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工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可以的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就地选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9.2建筑造过程中材料的节约
在建筑建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在工程中可以根据经验和计算使钢筋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下尽量减少钢筋的使用量,可在水泥中添加一些添加剂减少水泥的用量,另处也可以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例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体形系数,长宽比和朝向、门窗等对建材料的节约有着重大意义。
9.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节约能源的目地
在建筑设计工,可以利用太阳节能的利用、风能的利用等,采用太阳节能基本上分为平板式集热器和聚光式集热器两类。因此可以利用阳光直接射在黑色粗糙表面上变热设计出太阳能住宅,另外还可以利用反射镜或透镜聚光产生热原理在屋顶上装上薄铁皮制成的集热板上,当集热板被晒热光变成了热。达到节能效果,太阳能最大优势是可以光电转换。最通常的是光电器材是哇电池。风能是一种清洁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揭的环保能源。通过风力机将风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后,用于发电,提水,致冷和致热。
10结 语
钢结构因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信通过加强对结构的整体稳定、局部稳定以及平面外稳定的设计,克服结构设计缺陷,其应用的领域会越来越广泛。同时绿色建筑是也是人类一直所追求的,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社会。
参考文献:
[1] 绿色施工导则[J].施工技术.2007(11).
[2] 高娟.浅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
[3] 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钢结构建筑工程承包范文2
关键词:BIM;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很强的“工程+管理”复合特点的、理论扎实和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该专业学生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从全国各职业院校工程管理类专业建设及教学质量来看,均存在达不到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的问题。仅从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的工程施工能力、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管理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的岗位知识、专业化知识不能迅速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换言之,学生实践能力,或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而BIM 技术是一种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能够模拟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能够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提升专业素质。我国《2011-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已经把BIM 作为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和施工类企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技术之一。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势不可挡。
1 BIM技术简介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工程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中明确表述了BIM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5个特点。其中可视化、模拟性与优化性当前高校教育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2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规划
基于对BIM教学研究成果的综述,结合国内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以及BIM运用现状,文章认为,BIM的全过程管理的特点,调整实践教学体系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了解建筑业BIM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途径,理解掌握BIM知识的必要性。(2)通过BIM建模,熟悉BIM在建筑施工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如何通过BIM建模,实现仿真施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以及进行空间冲突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使学生在学校能尽可能接触到完成的工程项目管理。(3)熟悉BIM重要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Revit、ArchiCAD、BIM5D等。(4)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运用BIM技术,增进对工程项目寿命周期过程、及其管理任务的理解,以更好地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3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程管理实践课程是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展开,从实习的内容来看,是从感性认识单项能力训练能力合成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理性认识、实务技能的过程。借用BIM技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的训练。
3.1 基于BIM工程识图与构件识别
通过BIM建模软件,完成一实际案例的建模,BIM三维仿真技术比对,领会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识图理论知识,并有效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使学生识读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直接明了的读懂安装专业、市政专业施工图,能够通过学习和应用各种标准图集,以及专业软件绘制施工图;通过学习MagiCAD等主流BIM设计系统掌握BIM模型的设计要领。
3.2 基于BIM工程造价招投标综合训练
学生通过实际建筑工程案例,结合BIM造价招投标,对建筑工程(土建、安装、装、市政、钢结构)计量与计价、造价控制、工程招投标、建筑工程合同、工程结算等核心专业知识与核心专业能力进行深入学习并掌握;学生通过BIM造价招投标综合业务模拟实训,熟悉并掌握建筑工程量计算、工程量清单文件编制、工程计价文件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建筑工程合同编制、建筑工程虚拟建造、工程结算与审核、与BIM设计模型的算量对接等专业技能,整体提升学生岗位综合技能与素质。
3.3 基于BIM工程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
先通过BIM平台,对专业及行业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升兴趣,由浅入深,再逐步加强材料管理、钢筋管理、成本管理等专项管理技能,最后通过管理系统及配套案例,了解真实项目管理全过程。培养学生施工组织策划划能力、施工进度及成本控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整体的实战项目管理能力。
3.4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仿真训练
利用BIM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例如房屋建筑、安装工程、市政道路、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建造等各种类型工程的模拟施工。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控施工管理。同时可模拟各构件的施工工艺,使学生有形象、直观的掌握施工工艺。
3.5 基于BIM的施工方案优化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流程为:构建信息模型按照施工方案建立虚拟施工模型按照时间节点推演各模型综合分析得到最优施工方案。在这样的流程下,BIM可以帮助找到一个最优的施工方案,为实际施工提供依据,并可最大程度减少信息征询单及变更通知单。可以在不浪费施工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对施工环节各流程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评价,有利于得出最佳施工方案,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6 基于BIM的毕业设计
通过毕业设计,充分检验识图能力、钢筋工程量计算能力、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编制能力、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能力。检验学生的理性认识、实务技能。通常根据专业特点,可设置基于BIM的三维建模及模拟动画、基于BIM的招标控制价文件编制、基于BIM的技术标编制、基于BIM的招投标管理、基于BIM施工过程管理等题目的毕业设计,充分运用BIM技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接轨。
4 结语
当今BIM技术呈快速席卷建设行业的热潮,只有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走在行业最前端。然而,推广这门新技术的最大障碍就在于应用人才的短缺。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普及和应用BIM技术,首先应从职业教育开始,逐步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将BIM有效引入高校学术项目和课堂教学中,实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王陈远.基于BIM 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4).
钢结构建筑工程承包范文3
关键词:战略管理;战略分析; SOWT分析
1 引言
彼得·德鲁克曾提出,使企业遭受挫折的唯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战略管理属于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战略管理过程并不意味着“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是一个线性过程。已经有大量的实例研究证明,成功的战略管理是三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衔接的过程。建筑行业内的企业面临国内与国际建筑业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这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建筑行业内竞争的强度。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建筑市场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建筑企业提供了成长的外部环境,但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治、经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建筑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
中建总公司从1984年起连年跻身于世界225家最大承包商行列。公司国内机构下设八个工程局。在建造服务领域,中建拥有房屋建筑工程特级资质,并取得机电安装、地基基础、装修装饰、钢结构等一级资质,同时作为中国建筑全资直营核心企业之一,中建依托中国建筑的房屋建筑、公路、市政公用工程三个特级资质以及电力、石油化工、公路路基工程等一级资质,为各类房建项目以及城市供水、污水处理、道路桥梁、轨道交通、水利、电力、环境工程等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工程施工等全方位服务。
中建公司在管理方面是非常优秀的,通过对其进行详细的SWOT分析,在战略管理方面进行剖析,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体系,公司必须认清自己面临的机会和威胁,通过分析公司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应对之策,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必须有长远的发展战略。
2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基本结构——SWOT模型分析
本文通过SWOT战略分析,对于企业的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从内部条件分析出企业的优点和缺点;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及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剖析,找出企业的机会和威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
2.1 公司面临的机会
其一,经济化发展加快建筑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部黄卫副部长在全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重点是做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工作,对那些综合实力强、社会信誉好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大力宣传,因地制宜培育和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市场。
其二,中建隶属国资委,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我国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战略部署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争做行业排头兵企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承担着争取中国在世界经济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其三,积极响应国务院、建设部号召,推动中国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中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而且也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节约战略的实施,还关系到全球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标示性节能建筑不仅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可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
其四,经济危机下的海外商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对国际建筑市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一些市场的项目受到打击,被终止或推迟,中建总公司是中国建筑业唯一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个特级资质的企业,公司可不断投资,将这场危机看作是一个机会,通过在通货紧缩的市场上投资以实现低成本的资本开支。
2.2 公司面临的威胁
其一,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面临国内与国外优秀企业的竞争。例如,法国万喜公司(VINCI)、法国布依格公司(Bouygues)、霍克蒂夫公司(Hochtief AG)、澳大利亚宝维士联盛(Bovis Lend Lease)等国外公司均有较强的实力。中国内地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建(集团)公司、中昊海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均有不俗的实力,也带给企业一定的压力。
其二,金融危机冲击下市场面临的挑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很多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包括各行各业的一些企业。对于建筑市场也是如此,一些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如钢筋、水泥、沙子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的情况都对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3 公司的优势分析
(1)公司的品牌优势。中建总公司从1994年起连续被评为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国际经济合作类第一名。公司正以崭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严格遵循“国际化、集团化、科学化”的发展思路,着眼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积极抓好企业的产权结构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奋力向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迈进。
(2)管理优势。随着公司的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公司在施工管理方面积累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积极探索与国际项目施工管理惯例接轨,在项目管理与公司总体保障上有独到之处。例如,公司的2004年起,中国建筑开始在旗下的中海集团、海外事业部引入EVA(经济增加值指标),开始EVA考核试点。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2008年,中国建筑正式将EVA指标纳入到各二级单位的业绩考核体系。“虽然EVA指标计算很简单,但具有丰富的管理内涵。
(3)公司的人才优势。为实现总公司“一最两跨”的目标,今后公司将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凝聚人才为主旋律,坚持以人为本、贵在激活,营造管理环境,创新工作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积极开发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重点建设好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才、高技能人才五支队伍,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总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数量充足 、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中国建筑业的排头兵。
(4)公司的技术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大的科技优势始终是中建总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坚强基础,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必将创造中建总公司更加辉煌的未来。例如,据中建三局报道称,自2009年9月中旬第一车石屑混凝土成功出站,拉开了石屑混凝土商品化生产的序幕,截至目前,中建商品混凝土公司后湖站生产石屑混凝土近3万方立方米,节约成本近10万元。此项技术的研发成功,实现了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将为企业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2.4 公司的劣势分析
(1)公司结构方面。下设结构繁多,子公司比较多,机构庞大,如何形成一套简单清晰的组织层次结构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组织扁平化,减少中间管理层次。中间管理层次过多造成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路径长、环节多、速度慢、信息失真,是影响快速反应和决策速度的重要原因。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网络系统在企业中的建立为企业组织扁平化改革提供了条件,而且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扁平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2)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公司用于支持分析与决策的科学手段不足,运用定量分析的能力较弱,分析问题还主要靠主观的定性判断,缺少数字观念,缺少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缺少把信息变成有效资源的加工、处理与分析的能力。虽然公司在管理有关“硬”件设备上在国内同领域走在了前面,己率先在一些分公司和项目上建成先进的企业网络系统,但在“软”件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方面明显不足。
3 战略的实施
战略的实施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动员企业员工充分利用并协调企业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沿着企业战略的方向和途径,自觉而努力地贯彻战略,以期待更好地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阻力会相当大,如果企业高层没有坚定地决心和信心,战略很难贯彻到底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给美国总统规定了6条规则,这6条规则对于企业家来讲也是可以借鉴的:不要顽固地坚持要做的事;集中精力,不要分散;决不对于一件肯定的事情过于自信;一个卓有成效的总统不搞微观管理;总统在政府中没有朋友;一旦当选了,立即停止当选的那一套。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也是中国企业家值得主要的。
4 结论
总之,企业的战略应该认真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认真分析企业的内部资源及能力状况,并为企业生存状况和长期稳定地发展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制定战略。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加入WTO、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政府角色与投资行为的改变、业主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同时IT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新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出现都给中国建筑业带来了无限机遇和挑战。通过对中国建筑的龙头企业中建公司的战略分析,采用SWOT分析方法,详细的分析了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明确了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构建战略构架,把握不断出现的商机,进而使企业有一个灿烂光辉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董大海.战略管理(第三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刘仲康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钢结构建筑工程承包范文4
摘 要: 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中提出,要加强课程建设,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因此,职业能力分析对高职课程标准的设置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本文以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及核心课程参考标准建设过程为依据,充分验证了职业能力分析对高职课程标准设置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职业能力;课程标准;作用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应以“应用能力”为主旨,并在“应用能力”的指引下,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标准设置中,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确立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标准。
一、职业能力分析对高职教育的作用
1 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当然,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使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实用的人才,是职业院校发展应解决的核心问题。
2 职业能力分析
当前,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国内外不同的专家给出了不同的诠释,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专家均认为职业能力不仅仅是指从事某一具体职业岗位的操作技能,而应该是多种能力的综合。
职业能力中的“能力”具有特殊的含义,是一种“综合的”“职业的”能力,它包括两部分内容: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
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其主要包括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从事职业活动任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它是从业者胜任本职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能力。
职业关键能力分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三个方面以及基本素质包括思想修养、公共道德、职业道德、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的内容。
从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我们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全面性、全方位的教育。因此高职教育需从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以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 职业能力分析与高职课程设置
如何将职业能力与高职教学融合为一体,使高职教学更好地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是目前高职院校努力的方向。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将职业能力培养与课程设置结合中,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的课程标准是关键因素。
二、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每年为社会输出大量的英语人才。然而2010 年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的麦可思就业调查数据显示,英语专业被列为“红牌专业”――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因此,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解决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出路,是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全面分析高职应用英语学生的职业能力着手,可以使培养的人才有更好的社会适应性,从而提高社会对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认可度。
职业分析的基点是职业岗位活动,主要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整体工作任务所需能力单元的分解过程。我们先通过发放毕业生问卷的形式,统计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工程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同时,我们通过走访各用人单位及招聘单位,如华西集团海外部、坦桑尼亚海南国际成都办事处等涉外建筑企业,了解他们对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而设定“会英语、懂工程”是我们总体的培养目标。
在英语知识培养方面,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同时,我们也强调建筑英语学习,开设了包括施工程序、施工计划、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围护结构、建筑设备及园林绿化专业知识对应的课程等,以此提高学生在建筑施工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我们的最终要求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现场施工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熟练的英语运用能力及扎实的建筑施工知识,能够在建筑过程中解决语言及技术问题,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职业能力分析对高职课程标准设置的作用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而职业能力的分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出发点。将职业能力分析的结论运用到课程设置中,在职业能力分析指引下,设置课程标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高职教学的目标。
1 职业能力分析下核心课程的选择
根据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工程方向)职业能力标准要求,我们认真选取了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
在核心课程教学模块的设计上,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课程标准设置中,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我们确立了以突出“应用能力”和“职业特色”为培养目标的《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工程承包方向)》核心课程,如专业基础课: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听力、建筑工程概论、建筑识图,专业课程如建筑英语、英文施工图识图、建筑测量、工程量清单、FIDIC合同。
2 职业能力分析下课程标准的制定
把职业能力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需要在课程标准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反复论证,以达到真正教为所用的目的。
(1)我们应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制约着此后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对此后课程内容的确定、教材编写、方法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都具有导向性的作用。课程目标必须突出其职业定向性特征,这种职业定向性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要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在职业能力分析下设置的课程目标,要注重培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培养能够直接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的实践中,即“用即所学,学即能用”的人才。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深入一线获得社会需求,制订出科学的课程目标,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符合社会需要,达到社会、学校与家庭及个人的目的。
(2)课程目标确定后要选择课程内容。根据我们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我们发现课程内容的模块化选择能更好地体现出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学生职业能力锻炼的全面性。
在模块的设置中,我们成立了课程开发小组,按照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的逻辑关系,以岗位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为核心,对每一专项技能的知识、学习步骤、工作态度等项目进行分析,以“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为原则,以基础理论部分为专业技能服务的指导思想,突出“新、宽、够”,在实践技能的部分,突出“能、会、熟”,克服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3)在教学标准制定中,我们还单列出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技能训练、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等。同时,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及时吸收相关行业最新研究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实训环节,逐步建立科学、系统、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3 职业能力分析下课程标准的评价
课程标准能否真正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社会需求的变化如何体现在课程标准中,这些都需要对课程标准的评价、意见反馈及反复修订。在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要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进行考核和管理,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实施后都能及时得到考核评估,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标准收到期待的效率和效益。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而高职教育实施的核心是课程建设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的课程建设将会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蓬勃的、持续的活力,使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 金 娣,王 刚.教育评价与测量 [ 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 刚.中国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背景下的探索 [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 江荣华.澳大利亚TAFE课程考核评估的体系和特点 [ 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