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范文1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教育部提出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逐渐进入了校园,进入了千家万户。网络的不断发展悄然改变着学习、工作方式和传统的生活习惯,它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心理、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伪科学、不健康甚至有害的信息泛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一、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处于未成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从生理上讲,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肩宽等继续发育,内脏器官趋于成熟,精力旺盛,情感日益丰富,性意识也逐渐觉醒。随着大脑的发育,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认识记忆能力进入最佳状态。因此,青少年在心理上有若干共同的特征。
1.独立意识明显增强。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形成与发展的时期。自我意识的强化,标志着一个人开始走向成熟。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得青少年乐于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华。这本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涉世不深,阅历浅,世界观还没有成熟,办事易主观武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忠告,有时还会干出自以为得意,实则幼稚荒唐的事情。
2.感情丰富,但情绪波动性较大。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由于身心都处于迅速发育时期,但生活经验不足,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情绪容易波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急于求成,取得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稍遇挫折就悲观失望。青少年渴望别人的关怀理解,但由于青少年时期特有的闭锁心理,不肯主动打开心扉,主动与陌生人交往的特点,所以热情奔放的青少年有时会产生孤独感。
3.富有理想,但又有一定的盲目性。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强化,对人的价值的思考和追求,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已成为青少年相当强烈的心理欲望。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不成熟,再加上思维方式偏激,求新心切而又急于表现自己,他们往往容易被各种思潮所诱惑,有盲目随从和盲目反对的倾向;求知欲望的强烈而又缺乏鉴别力,他们有时会饥不择食,表现出一定的冲动性。
二、网络时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矛盾
青春期由于发育引起的生理变化容易引起心理上的波动,青少年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而特别是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这些问题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青少年心理闭锁性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向别人透露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也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闭锁性常使青少年深感孤独。然而青少年又具开放性,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内在潜力很大且急于显露出来,另一方面,青少年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要了解社会,要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一切都需要同其他人加强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和感情联络才能实现。网络为此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2.求知欲与识别力的矛盾。青少年的求知欲很强,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观点,然而,由于他们的识别能力有限,有时会真假不分,甚至吸取一些糟粕。他们对网络上的众多知识,往往很难作出全面、恰当的评价,容易真伪不辨。这种求知欲和识别力的矛盾在不少青少年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
3.性心理的矛盾。青少年时期,生理逐渐成熟,而心理尚未成熟。此时,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问题较多,主要有对性的好奇与敏感,性冲动的困扰,以及如何与异往等问题。因此,他们想知道性知识,但又无法知道。大多数学生发生是受黄色书籍、网站的诱惑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但青少年在面对性问题时,由于认知的缺陷,他们分不清科学的知识和的界限,导致产生许多与性有关的心理矛盾。
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处于一个渴望社交但又患得患失的矛盾期。因为社会开放程度受社会道德限制,青少年情感和性的需要往往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而网络恰好提供了机会。今天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较少,网络的出新,使青少年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在网上与人聊天、交友。在网上,他们可以找到很多与自己行为和想法相似的“伙伴”,这使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使他们思网不归,沉迷其中。
三、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信息可能会引发青少年道德认知的冲突。我国是道德教育一元化国家,网络空间打破了青少年与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的传统模式,使得不同种族,国家间的多元化网络伦理信息与青少年头脑中已有的和正在形成的道德观念经常发生冲突与碰撞。另一方面,网络获取了青少年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成长的土壤和空间,引发了道德行为的失衡与异化。青少年的道德感情以直觉的道德情感和形象性的道德情感为主,而这种道德情感的产生与直接的道德情境和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但网络又提供不了相应的道德情境,所以,青少年迷恋上网,致使人际交往减少,直觉的和形象的道德情感体验减少,最终导致用来丰富青少年道德情感体验,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许多途径和方法发挥不了作用。
2.网络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影响。脱离现实人类社会,沉溺于网络社会中,容易引发青少年的非人性化倾向,从而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健康的人格是在不断满足需要和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个体在满足需要、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压力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要想成功,必须经受挫折和压力,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而有些青少年却把网络当作逃避现实的一种选择,他们希望在网上满足现实无法满足的需要,实现现实无法实现的理想,追求一种虚拟价值的实现和幻想的成功。还有,网络上的黄色信息可能成为青少年变态人格的祸根。
3.过度迷恋网络易导致“因特网综合症”。现代人在充分享受着网络给自己带来的诸多方便与乐趣的同时,也承受着它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惑甚至痛苦。“因特网综合症”是指长期沉溺与网络而给人们的心理、生理造成的病态反映。其症状表现为每天不自觉地花大量时间上网,无法控制,产生类似吸毒上瘾的症状,如:头晕、目眩、恶心、无力等。不久前美国正式宣布“因特网综合症”为一种心理疾病。
四、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基于上述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认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随着网络的发展采取相对应的对策。
1.加强与青少年的交流对话。在现代社会,人们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等于失去了表现自我、发泄情绪的畅通管道,心灵会被冷漠吞噬。不少青少年除了做功课外,就是和电脑打交道,逐渐养成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的习惯,进而出现心理障碍,交际能力得不到培养。
我们可以逐步建立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网络教育;通过网络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网上沟通栏目和设立信箱等方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2.用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吸引青少年。重视个性与社会性的协调,个性的发展是以社会性的发展为前提的。知识经济尤其是网络经济为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提供了空前的优越环境。
国外一些社区推广一种被称为“啪啦啪啦”的减肥舞蹈,以适应青少年的爱美心理。还为青少年开辟农场生态旅游,组织青少年参加爬山、钻地道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家长对指导孩子的网络学习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应当不断学习,尽快成为孩子网络教育的引路人。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探索的课题,只有做青少年的知心人,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动向、心理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尽己所能,让青少年更好地享有安全而又有教育意义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熊兆.健康心理学[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崔丽娟.心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范文2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对策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当前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网络背景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其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中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青少年由于对社会认知不足,自我防护意识缺乏,面对网络虚拟的世界,很容易被网络给毒害。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迅速蔓延,青少年网络成瘾不仅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就必须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合理上网。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网络成瘾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当代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许多青年少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通过网络世界来获得满足感。一旦青少年不能上网时就会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心理因素。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青少年在这个阶段中各方面都逐渐成熟起来,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空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独当一面的能力,然而在他们受到挫折时,面对困难,往往就会显得很无助,处理问题的方式还比较幼稚,进而封闭自己。另外,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是建立友好社会关系圈的重要阶段,如果青少年这个时候在客观现实生活中没有知心朋友,就会在网络中寻找交往的朋友,通过网络来麻醉自己。
(二)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大作用。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单亲家庭环境下青少年,其网瘾比处在健康家庭中的青少年要重,在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他们会在心理上养成自卑感和无助感,进而促使这些青少年寻找网络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另外,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大影响。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而当孩子没有带回来父母想要的结果时,服务动辄就是打骂,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青少年就会选择网络世界来寻求解脱。
(三)学校方面。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的职责就是帮助青少年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然而就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工作来看,学校教育缺乏活力,教学手段落后、呆板,教学活动单一,进而造成了学生厌学。同时,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过分的追求教学质量,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情感、态度的关注和互动,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就会塑造学生的逆反心理,而网络此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四)网络因素。网络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网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不断扩大。首先,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网络中,它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供下载和在线共享,同时,网络的交互功能提供给用户一个安全与外界平等交流的平台和学习社会交往技巧的场所,网络的虚拟社区提供了一个能与他人深层次情感交流的场所,人们在网络中可以畅所欲言,大胆的玩、大胆的说。另外,在这个网络游戏蓬勃发展的时代,网络游戏符合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网络游戏刺激,能够带给青少年,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青少年,他们对网络游戏的沉迷度非常高,他们在显示生活中得不到认可和满足,只有通过网络来寻找安慰和成就感。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加强心理教育。青少年进入了初中阶段,就迈进了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很多青少年对人生的许多问题,开始进行一些人真的思索和探索[1]。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只有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等困难、挫折、问题有适当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适当的应对方式,树立起战胜这些困难、挫折的信心,而不是采取逃避与网络的这种消极的应对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范文3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家庭防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l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13-0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其中青少年占总体网民的56.65%,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30.2%。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大约每6名网民中就有1名具有网络成瘾的倾向,而网络游戏成瘾在网络成瘾中属最严重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青少年群体中的大学生群体。长时间地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严重伤害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甚至引发青少年犯罪问题。
一、网络游戏成瘾的界定
1994年美国纽约市的心理学者、精神医师金伯利首先提出“网络成瘾”的概念,它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而关于网络游戏成瘾,我们则可以把它界定为:通过重复地使用网络游戏所形成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迷恋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的愿望,同时产生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现象,对网络游戏所带来的会一直有生理与心理上的依赖。
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特点及危害
综合众多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网络游戏成瘾者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网络成瘾的几个典型特点。第一,从人口学角度看,网络游戏成瘾者主要是男性青少年学生;第二,网络游戏成瘾者具有典型的人格特质倾向,表现为:内向、低自信、社交能力差、理科专长、高感觉寻求、自我评价低、害羞、爱幻想、自我中心、富有创造力;第三,网络游戏成瘾者的社会功能损害严重,表现出许多心理异常或精神症状。另外,网络游戏还容易诱发癫痫发作。
三、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家庭原因分析
有研究者曾对上海市8所大学近4千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的家庭关系满意度明显低于网络未成瘾者,“非常不满意”和“较不满意”的比例是未成瘾者的近4倍。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的价值取向和情趣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正如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所讲: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容易使得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去寻求网络支持。因此,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家庭原因进行探析,并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家庭原因大概有如下方面。
(一)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是诱发网络游戏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成瘾者的家庭教养方式大多为专制型和放纵型,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都低于非成瘾组。家庭教养方式不合理、家庭关系紧张不和谐可能是青少年成瘾的诱因。一个家庭的关系越亲密,对突发问题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强,则发生网络成瘾的几率越少。长期不当的父母教育方式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最容易出现网瘾的三种家庭教养方式为: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
专制型家庭中,父母喜欢控制小孩的前途,甚至对小孩交友、学习、外出等都严格控制,导致小孩形成服从、懦弱、胆小、人际交往能力差的性格。这种被控制的压抑到青春期以后会随着逆反心理的产生突然爆发,不再听家长的管理和约束,很容易陷入网络游戏成瘾。溺爱型家庭与专制型家庭在教养上刚好相反,在家庭中表现出对孩子过于溺爱,父母容易被孩子左右,也促成“小皇帝”、“小公主”的产生,无法做到科学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忽视型家庭,家长经常借口工作忙,大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以及学习和为人处世的问题,而忽略了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一旦上网成瘾将很难纠正。
(二)家庭结构不健全
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家庭是最为重要的,当青少年面对种种压力与挑战,甚至挫折时,良好、完整的家庭环境可成为其减轻压力的场所,有助于其形成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相反,残缺的、僵化的家庭不但不能给予孩子帮助和支持,还常常成为青少年压力源。也就是说,家庭支持的缺失常常会让青少年形成强烈的孤独感,而孤独感是评价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之一,网络成瘾者较非成瘾者更容易形成孤独感,他们情感交流往往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综上所述,家庭影响着一个人的孤独感和应对方式形成,同时也是社会支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见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家长榜样作用不到位
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有的家庭,家长自己喜欢上网玩游戏,甚至教孩子如何上网玩游戏从而导致孩子迷恋上网。
四、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家庭防治
网络具有很大的虚拟性,它是一把双刃剑,有人也把它称为“电子海洛因”,一旦网络游戏成瘾,将给当事人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严重后果。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但其中家庭因素最关键。与此同时,另外一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有一部分青少年住在学校,那家庭防治如何实施呢?心理学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往往是即将回家前和从家里返校后这段时间,也是说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树立和谐的家庭形象是预防网络游戏成瘾最有效的手段。
(一)无条件地给孩子理智的爱――戒网瘾之基础
几乎每个家长都懂得要给孩子爱,但是给孩子什么样的爱?怎么给孩子爱?却是很多家长不明白的。要使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走出网络的沼泽,家长必须要学会“无条件地给孩子理智的爱”。也就是说家长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无私的,唯一的目标就是把孩子培养成健康的人,但同时这种爱是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给予的,不是专制的、忽视的、溺爱的教育。许多家长给孩子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孩子要用听话、有好的表现或者学习成绩来交换。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预期,家庭就是产生由怕生怨,由怨生恨,并诱发对立情绪,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成为一个大问题,而这时往往网络游戏乘虚而入弥补孩子的心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青少年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他们才可能真正地戒除网络游戏成瘾。
另外,无条件地给孩子理智的爱还需要注意不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便给他/她“贴标签”。人的暗示心理作用是很强大的,如果家长一开始就给孩子贴上“网络游戏成瘾综合征”、“问题少年”、“坏孩子”等标签,不但不能改变孩子,反而会让其对家长的说教反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更加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家长需要学习一些沟通的技巧,要多与孩子沟通,多途径沟通,比如: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网络等,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准确地传递给孩子,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二)科学了解、应对网瘾――戒网瘾之技巧
有的家长缺乏网络知识,一味单纯地认为上网就是坏事,对孩子上网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试图将孩子与网络隔开:而有的因管教不听而听之任之,显露出教育的无能。尤其是在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家庭,孩子因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再加上父母的粗暴教育,会使其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日趋严重。家长需要较充分地了解网络的利与弊,并充分注意扬长避短,根据子女迷恋网络的原因对症下药。比如:因性格内向而沉迷网络游戏的,家长不妨多多与孩子沟通,并引导孩子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孩子抗御的免疫功能,陶冶情操,提升人生价值观念。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掌握科学教养方式和电脑及网络使用技能,与孩子共同学习与成长。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范文4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丰富了信息资源,而且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1.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排解不良情绪的巨大空间,但也催生了许多心理问题,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1.1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1.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信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网上各种网站、校园网的论坛、社区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施展才华的新天地,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来认识、调节自我心理状况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提高自信心,使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1.1.2能培养青少年独立的探索精神,为他们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网络社会是一个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社会,人们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取信息,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制造信息,还可以无节制地传播信息,致使网络社会资源异常丰富。不同信息之间的交流、碰撞乃至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传统教育信息源相比,他们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2.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网络既让人欢喜也让人忧,它在对青少年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2.1网络交往导致青少年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沉溺于网络交往而产生的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会进一步演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以及正义感和道德感的缺失,甚至到最基本的事实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
2.2网络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网上信息良莠不齐,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这在客观上易于导致青少年网上道德感的弱化,而这种弱化会有可能波及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使一些青少年是非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减弱,道德水平下降,缺乏自我调控力。
2.3网络信息的泛滥,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迷失,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上出现障碍。迷恋于网络中的青少年,容易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客观地把握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而最终导致自我的迷失,出现人格发展上的障碍。
3.通过网络环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越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我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优越性:
3.1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灵活新颖,简便易行。中学生是接受新生事物最快而且最具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一个群体,网络的新颖和富于变化对他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操作方便、简捷,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师生的教与学。
3.2网络环境为师生互动,坦诚沟通提供平台。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学生对于隐私问题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充分表露自己,消除对心理咨询的“不安全感”,这无疑能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3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将许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不受时空限制地实现资源共享。在网上实现心理教育信息的交流、共享与普及,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人士都十分便利,可以大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
4.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验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工具已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4.1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学校可以借助校园网这个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网络知识竞赛、网上科技知识问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充分激发上进心和创造性。
4.2启动心理素质教育,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利用网络快捷、保密性好和传播面广的优势,设立心理咨询网站,健康有益的信息、言论和知识,牢牢地吸引学生,给学生积极有益的东西,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和判断力,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同时,开辟诸如“心理健康常识”、“心理保健聊天室”、“心理测试”等栏目,进行网上行为训练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4.3加强对网络的使用监督,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虽说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他们毕竟还不完全成熟,部分青少年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思想认识上还未达到成熟的地步,因此,我们必须帮助青少年明确网络的工具性质,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监督。尤其要解决好上网“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并且提供必要的监督保证,使他们健康地使用网络。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这一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申慧.法制与社会.2010(16).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范文5
论文摘要:当今情况下,开放的、虚拟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青少年网络不良道德问题是网络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其危害不可低估。一方面它会大大衰减青少年对计算机互联网文明有效的利用率,使一些青少年学生情趣低俗、理智消解、责任淡化、道德丧失,甚至滑入犯罪泥坑,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社会,学校,家庭,三者联合,共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绿色空间。
1、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的出现,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己经来临。
2、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产生的原因
2.1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是不良网络道德出现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但他们自制能力弱,猎奇心强,还尚未形成较
为成熟的是非观,从而使青少年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健康问题。WWW.133229.CoM而网络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自由王国”,由于青少年独特的心理特征,更促使他们远离现实社会,寻求压力的摆脱而逃进虚拟的网络社会。
2.2家长、师长、社会等他律因素与青少年的脱节
家庭、学校与社会面对网络文化冲击,却显得过于无力。由于多数父母对网络知之甚少,大部分家庭没有承担起对青少年指导与监督的责任;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学校,其传统的德育则显得滞后与低效;面对网络,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单一。
2.3传统道德教育的滞后
现在,我们的一些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色彩浓厚,很容易让学生反感,因此削弱了德育绩效。网络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的道德。“慎独”即在个人独处之际,没有任何的外在监督和控制,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格守道德准则。传统社会中以服从为主的道德范式在网络社会中已部分失效,只有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层次上的自律性道德,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
2.4学校对网络道德规范和要求的粗枝大叶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社会化出现的新的道德范畴,它应包含哪些道德规范和要求,与一般社会道德规范构成什么关系,理论界至今未有明确的定论。在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学的是理论和技能,基本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即使教材中有所涉及,往往也会被教师所忽视。思品课所讲内容同样很少涉及网络道德这一道德研究的新领域。所以网络道德对学生而言基本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一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计算机网络与道德问题不沾边,网络的使用存在知识技术问题而不存在社会道德问题,这是一种带有共性的错觉。
3、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3.1学校肩负的重大责任
在信息环境日益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具备信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优势,从而也难以具备正确导向的意识与干预的权威性。这个责任只能历史地落在学校的肩上。
3.1.1把优良道德伦理学相关知识引入到对学生的网德教育上。
学校要增设与网络道德相结合的网络伦理知识科目,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情怀,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解决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无知。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个人的网络行为不仅存在“能不能”的技术操作规定,更存在“该不该”的伦理道德要求,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网络安全有序,保证个体网络行为健康、文明、有益。从而培养他们内在的网络责任感、道德自主和自律,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3.1.2教师要主动学习的信息技术与提高自身网络道德修养。
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成为网络时代的“行家里手”,同时,要提高自身网络道德修养。对网络环境下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文化信息的开放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到“与时俱进”,缩小与学生在文化_l的差距,努力适应并开创网络时代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充分利用伦理网站、各种教育软件等现代教育手段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
3.2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社会义不容辞
网络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网络世界也应当受现行法律,法规约束,因此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网络人的行为控制在一个有助于网络健康发展的范围之内。
3.2.1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快网络立法建设
当前网络犯罪率不断的上升,加快网络立法势在必行。可喜的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政府有意识的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发展计划,计算机网络管理法规,同时,也在逐渐健全网络道德管理法规,从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严惩违法违规者。
3.2.2政府应大力加强舆论导向
法律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往往许多事情如果得助于舆论的力量,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青少年网络犯罪防范于未然,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利用鲜明的正面案例教育青少年,使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并形成潜在的必须遵守的规则。
3.3家长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者的威信,树立自己正确的网络道德指导态度
家长对孩子上网的认识,体现在教育指导态度上,我提倡热爱型教育。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格外的关怀和爱护,他们重视用爱的温暖去感化孩子,善于从孩子现有的心理水平出发,因势利导教育他们正确对等网络和网上信息。
3.3.1以尊重为前提,家长应该监督青少年的上网内容。
要消除家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不良诱因,如上网电脑不放在他们的寝室中,以防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诱发不良网络行为。通过安装反黄软件等技术措施,避免网上毒流的出现;要经常查看他们的上网记录,查看系统日志记录,实行有效监督;指导并监督他们理智地处理上网娱乐与上网学习的关系。
3.3.2引导青少年向追求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方向发展。
家长应多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帮助孩子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没有孤独感,感到被关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学校以及亲朋好友间的各项活动,培养他们的多种兴趣和爱好。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平日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孩子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范文6
关键词:网络时代 心理健康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25-02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也带给我们一些问题。从社会上和新闻中都可以看出来,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社会上对这样的舆论也比较的大,青少年中最重要的阶段在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与改变的重要时刻。学生繁重的学业,是使他们沉迷网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随之学校等公共的场所,网吧等娱乐场所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因素。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轻则不能自拔,重则走向犯罪的道路。这是引发社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学校及家长都有一定的责任,因为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有了不好的影响因素,对以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深远的不良影响。高中生大多数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年,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猎奇心理。新鲜的事物出现的时候,有的青少年就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健康心理的形成。
1 网络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来自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家庭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存在“望子成龙”的心理。这样在无形中就给青少年有了很大的压力。社会上家长容易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对比,变相的攀比,在青少年的性格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这些因素会导致高中生的心理负担和较大的压力。而虚拟的网络世界则是不同,青少年的猎奇心理,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网络本身的休闲和娱乐功能,正好与高中生的压力反比。高中学生对网络的抵抗能力还很脆弱,抵挡不住新鲜感。网络的虚拟化,青少年大多数人群中都对网络游戏和交友有很大热情。这对于未成年的人来说,心理健康让人担忧,进而迷失自己。高中生处在心理上逐渐的成熟期,独立的意识不断增强,青春期的叛逆的表现,往往不受控制,希望和大人一样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平等感,繁重的压力使得在这个时期的高中生成为了最脆弱的时期,难以抗拒这种诱惑感。加上道德的不成熟期,利用网络去做犯罪的行为,等自己犯罪了还没有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犯罪。
(2)上网的目的不同。说到高中生上网的目的,不尽相同,大体一致。不尽相同的是只有少数人在网络上真正的做到学习,大体一致是指上网人群中都是以游戏交友为目的娱乐性比较强。青少年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处于潮流的前沿,各种娱乐设施有较强的接触能力。学生本身就有很强的网络娱乐的意识,网络上很强的虚拟性,是学生沉迷的重要因素,造成的学生犯罪活动几率很高。学生处在网络高度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复杂。网络技术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多数可以通过网络来查看和供需。网络上有很多的负面的信息,在学生中难免有不好的影响。如,网络上的暴力,打斗的视频,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没有很好的意识,极有可能会走向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高中生对网络的需求不同,呈多元化的状态,在高中生中对于网络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对于心声事物的好奇心理,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使得他们对网络的需求程多元化的状态。在网络中学生利用网络,聊天、网上论坛,娱乐影视、学习和游戏等。其中大多数学生都是以娱乐为主,很少的人在学习和查阅资料。在时代的背景的不同下,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都有不同。网络对于学生具有刺激感,令学生迷失自我。在学生中经常有逃课伤亡,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偶尔逃课伤亡,在网络无处不在的年代,学生对于网络来说没有抵抗力。有一部分的学生迷失自己,在网络面前失控。
(3)学生各自的成长轨迹不同,所经历的教育也不尽相同。老师应加强管理上的工作,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网络的危害和对心理健康上的损害。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三观”,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观念的碰撞会产生很多矛盾。学生因为个子的成长经历不同,在对待事情上的态度就会不一样。大部分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惊险和刺激,所以网络中虚拟的事物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对网络有了依赖性的青少年,会产生性格上的孤僻,出现性格缺陷,从而丧失人际交往和沟通,被社会抛弃。在虚拟的社会中,现实中的道德在其中会被弱化,造成青少年道德的沦丧,产生虚幻的欲望,迷失自己。正值青春年少,心理发展的成型时期,也是感情最丰富的事情。有很大的求知欲,思想活跃,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满足感。在这个事情青少年没有很强的自制力,容易在网络面前密自己,在没有约束的网络虚拟世界中无所顾忌的话,心理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在网络快捷的发展过程中,使得网络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网上查询天气,购物,交友等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在网络中有暴力倾向让人担忧,在青少年中有不少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网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捷的生活还有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法律的宣传,用法律约束学生及青少年。在引导的一些方法上,应该正确的引导,以道德为主,法律为辅的手法。学生对于物质的渴求,在现实社会中不会得到的,他们会转而到虚拟的社会中。青少年的成长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情感类的问题总是很模糊,这样会导致消极的一面,这是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一方面原因。
2 网络本身有一种不可抗拒性
(1)虚拟的网络世界,人的身材、体貌、身份等等都可以改变。在如今的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网络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日常的行为和工作生活,在信息的时代,网络带给我们跟多丰富的信息。生活更加的多元化,生活变得更精彩。在全球的网络覆盖中,人们不会有时空的限制感,可以自由的交往,了解各地的生活状况,人们的观念,信仰和生活的习惯。这些交流是以往不可能的。网络有强的不可拒绝性,因为他早已经深入人心了。为当今这样的时代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性。当然在网络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道德规范,管理好自己的个人行为。高中生处于各方面的心理成型的时期,在网络中不好的影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该变高中生的行为和学习的行为,激发他们人性中残忍或者冷酷的一面,网络的不可抗拒性,使得我们要建立起强大的心理,来面对这种虚拟事物。
(2)网络带给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双重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网络世界中你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和形象,这样摆脱了一种束缚感,应对了青少年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迎合这种需求的同时矛盾随之而来的是,青少年的需求和网络的应对的需求有冲突的时候,矛盾激化,青少年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是根据青少年自己的一个认知能力。网络尽管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是不能做网络的奴隶。健康的上网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网络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的信息,网上信息的污染程度很高,尽管每个人上网的目的不明确,长期下去一定会对心理的健康造成影响。良莠不起的的信息,低级趣味的信息,对网络造成的污染可想而知。
3 网络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1)介于网络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应该在学校的当中开展网络教育的宣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的活动,宣传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结合周围的实际情况说明,让学生知道网瘾的危害。学生应该主动承担起网络教育的责任,在学生中发展和传播信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信息更好的传递给周围的人。在日常的学习中,应该多开展有益身心的健康的活动,学校在网络上也应该多宣传优秀的文化和信息,在网上教育学生的这种道德规范。丰富校园的文化活动,防止学生落到网络的陷阱。在学校中开设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有一个发泄的过程。增加同学之间的交往,防止出现性格上的孤僻。学校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让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抵制网络带给人们的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好的完成学业,高中生是学生时期很重要的阶段,要帮助他们认识到网络的危害性,排除他们心理的矛盾。教育要采取缓和的方式进行教育,给他们提供很好的交流的机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他们提供很好的支持和帮助。
(2)网络也有正面的影响,网络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空间和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网络是人们学习知识,交流和获取重要信息的平台。在网络中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信息。网络带给我们的是庞大的知识网络。让自己的知识观点得到了扩大,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有很好的帮助。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增加自己的信心和能力。现实中被束缚的梦想,也可以在网络的帮助下完成梦想,将梦想写进现实。
4 结语
网络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来自多个方面,网络有它的优点,也有很多的缺点。无一不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高中生处于人生关键的时期,做好高中学生心理健康上的辅导,是对以后的负责。学生自己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调控力,在自己的成长中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的面对事物的心理还有健全的人格,有信心有能力的面对网络及现实中的压力。学校要帮助学生摆脱心理上的负担,积极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的成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消除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顾斌,魏云.高职生:被网络影响的一代[J].教育与职业,2008(3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