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中小外贸企业 电子商务 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一、中小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外贸行业电子商务建设起步较早,但目前中小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大多数都还处于初期阶段,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中小外贸企业电子交易安全欠缺

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在方便使用的同时,也使得网络更容易受到攻击,目前信息在互联网上传递,尚有被第三方冒名窃取或变造的可能,特别是敏感的个人及财务重要信息;数据库或网络资源仍有被黑客侵入,而导致数据被破坏、涂改、泄露或滥用的可能性。计算机网络安全还存在各种外界的物理性干扰,比如通信线路较差、地理位置复杂、自然灾害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数据的真实性。

(二)中小外贸企业管理不适用于电子商务实施

电子商务要求企业管理程序化、科学化、现代化。而目前中小外贸企业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应用、进出日业务系统应用等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产、供、销、人、财、物等重要资源大多并未实现电子化;企业的经营决策仍主要依据经验,获取信息的速度、广度、精度上都不尽如人意,企业信息、加工处理手段落后。

(三)外贸企业真正实行电子商务投资巨大

中小外贸企业因为资金相对短缺,在开展电子商务方面投资能力较弱。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需要企业后端各种应用软件系统的支持,整个电子商务依赖网络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包括最基本的结构基础,如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电子商务业务操作系统等。电子商务系统建成之后的更新与维护,也需要资金的支持。随着电子商务的进程,资金投入将更加增多。因此实行电子商务的资金投入很大,中小外贸企业实力有限,要真正实行电子商务还有很大困难。

(四)中小外贸企业缺乏电子商务人才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发展电子商务,离不开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所涉及的领域众多,包括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对外贸企业而言,只有既懂得计算机网络知识,又熟悉外贸业务操作流程,同时还要具备一定外贸法律和电子商务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但多数高等学校所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过于侧重对技术层面的培养,没有凸显电子商务的整体优势,这与外贸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存在着较大差异,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与不足,将直接影响中小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中小外贸企业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要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外贸电子商务应用,需要中小外贸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一)企业层面

1、确保安全的电子交易

安全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第一要素。在网络中,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相互身份验证与确认十分重要。中小外贸企业需要选用成熟可靠的安全技术,包括加密技术、数字认证技术等,加强安全措施,增强网上交易的可信度,控制交易的风险。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商务交易安全的人员管理和业务管理确保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

2、树立电子商务的意识

外贸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并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将会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造成巨大的冲击。金融危机下,大买家的订单少了,展会等传统渠道的买家减少了,因此外贸企业必须加快由传统外贸方式向电子商务转型,适应全球信息化的步伐,注重提升电子商务深层次的高级应用,积极采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来参与国际竞争,以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选择正确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中小外贸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缺乏建立信息系统的专门人才和管理、维护经验。因而企业对自身状况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根据自身特点,开展适合本企业的电子商务。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建立网站,直接进行B2B或B2C的电子商务运作;另一种是采取外包的方式,与专业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在其所提供的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对外贸易。目前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采用了后一种模式。因为此种模式可以省却企业的资金投入,解决中小型企业资金实力较弱、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的困难。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网站是最便捷经济的选择。

4、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人才

中小外贸企业要能够吸引并留住专业电子商务人才,需要的是多方面地创造人才的发展空间,从各个方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新酬系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将电子商务方面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应用于商务活动,需要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需要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

(二)政府层面

1、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政府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现行法律的修改步伐,及时制定、出台新的贸易法规。同时,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如采用公开密钥体系(PKI)的加密算法、完善电子信用证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法律、建立诚信系统等。

2、加大引导力度,出台优惠政策

政府要积极引导,出台优惠措施,真正为企业解决上网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使企业从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将企业活动整合到电子化上来,让企业常常尝到上网的甜头是我们政府需要思考的。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对于推动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3、加强相关人才培训服务

电子商务是深刻的们商务革命,是未来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商业领域的深层次变革。目前,人们的电子商务意识还不够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宣传工作的任务仍然艰巨,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此外,教育部门应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贸专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模块教学,将院校的专业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并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考核制度,建立相关的认证体系。

三、结束语

作为对外贸易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外贸企业来讲,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除了必须首先实现企业内部自身的数据交换,在实现自身内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后,还需要和其他相关的商业机构和与贸易进行有关的行政机构联网,如海关、商检、政府机关等实现数据的交换和传送,最终形成全球化的电子商务网络,实现数据的由交换,这也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络中,可以寻找无限的商机,同时也要不断应对电子商务所带来的问题,才能在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尤宏宾:《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吕建生:《电子商务与浙江省的国际贸易》,[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5

[3] 樊茂勇,王海东:《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6.11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问题;建议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企业通过对资金募集、经营和投资等活动,在一定合理条件下安排、统筹,并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使用税法中独有的起征点、减免税、加计扣除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实现企业税收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最大化。近年来,我国为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环境,相继实施了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和税收制度,成为中小商贸企业减轻赋税、增加收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中小企业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现实基础。我国中小商贸企业因为受先天规模小、起步晚、融资难、经营条件较差等因素影响,在我国整个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中小商贸企业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开展科学高效税收筹划工作刻不容缓。

一、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筹划的意识不强和认识不深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中小商贸企业管理者对税收筹划的认识浅薄,并没深刻全面的了解其真正的内涵。其认为企业的税收成本是由税务机关决定的,只需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申报纳税。一方面有些管理者只将提高商品销售额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其他的经营目标并不重视。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偷税漏税,钻法律的空子,或是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在企业成立时一次性的行为,无需浪费资源过多关注;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税收筹划对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对税收筹划概念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只将企业的税收筹划局限于“减轻税收”,只将眼光瞄准一种税种,并没有从全局出发、整体考虑企业,将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从而不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二)不熟悉税收法规

中小商贸企业由于缺乏税收筹划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不熟悉,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充分的利用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企业发展做贡献。如国家出台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当商贸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时,可以在税收上享受一定的优惠,安置残疾人员的工资除了可以据时扣除之外,还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实际支付给残疾人员的工资按100%加计扣除。还有些地方规定中小商贸企业吸纳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时,可以享受少交企业所得税甚至是免税的优惠。但很多企业不熟悉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忽略了税收优惠政策所带来的利益,无法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三)税收筹划的基础较差

税收筹划的重要基础就是确保企业存在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财务工作机制。目前中小商贸企业财务工作机制不健全,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并未严格地执行会计政策,出现错误的账目、原始凭证缺失、企业小金库等现象,造成企业账实不统一。这使相应的税收筹划制度不能正常的实施;二是财务人员的职责意识较弱,没有尽到工作的责任,有时账务处理存在疏漏,不能为财务分析提供准确数据,不利于税收筹划工作的实际展开。

(四)税收筹划脱离企业经营状况

不同的企业在规模、经营方式、产品特点以及企业发展阶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很多中小商贸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容易盲目的模仿大企业成功案例,直接的照搬来进行企业自身的筹划工作,忽视了将税收筹划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相结合,导致税收筹划失败,扩大企业风险的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税收筹划。

(五)税收筹划整体统筹能力不足

中小商贸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关注税收因素,企业缺乏整体统筹安排。如在公司开设分支机构时,企业在选择分设分公司还是子公司上没有一个周祥严密的方案,对这两种选择哪一种更节税也不是很清楚。选择开设分支机构,也没有根据开设地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率来考虑,有时做出的决策只是依据公司领导的个人喜好。又如市场部门在进行商品促销时,选择促销方案也没有考虑节税的问题,哪一种促销方案最节税,企业的税后净利润最大。再如大部分采购部门忽视了最终的价格优惠,仅仅依靠供应商提供的价格来选择供应商。如果本企业是一般纳税人,选择的供应商最好也是一般纳税人,因为一般纳税人方便提供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可能会使企业得到更多的价格优惠。而企业的采购一般会选择表面价格更低的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应商,这对企业自身的整体发展不利。

二、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领导不重视税收筹划工作

我国的中小商贸企业领导税收筹划意识普遍淡薄。部分领导并未认识到税收筹划是企业具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不认为税收筹划会对企业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就不会主动的从企业战略上布局,战术上要求,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工作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中小商贸企业本身的资金就很有限,这笔开销公司投入来进行税收筹划只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小企业无条件也无需完成,这是大企业才会计划实施的工作。

(二)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

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作为支撑,中小商贸企业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导致财务工作不能为税收筹划的有序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责任主体不明确,如企业购进商品时,需经部门领导的同意且签字,但往往有时企业的采购单上只有采购人员的签名,没有部门领导的签名,这样就很难确认责任主体;二是工作内容不明确,如企业财务人员认为其职责就是会计核算并向相关利益主体提供财务报告,对之前的比较税收成本的预测、分析、控制以及相关决策的项目与自己无关是上层领导的事情,税收筹划工作不在其职责范围;然而管理者认为所有的涉税事务都应该由财务部门所负责。

(三)税收筹划人员专业知识薄弱、综合素质低

一方面由于国家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不完善,对税收筹划专业重视程度低,导致税收筹划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失;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在择业时,在观念上普遍存在对中小商贸企业“歧视”心理,而高端专业人才更是选择大企业就业,所以,在专业人才拥有上,中小商贸企业明显不占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小商贸企业在管理能力资源上弱于大企业,现实中,也存在因为成本控制原因,中小商贸企业通常采用会计人员、甚至行政人员兼职税收筹划岗位,兼职人员专业知识的薄弱对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四)企业部门间沟通协调能力较弱

税收筹划工作需要企业各部门相互沟通、协调,才能整体统筹安排。中小商贸企业的各部门在采用相应方案时,只考虑本部门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没有与税收筹划相关人员协调统一,而税收筹划人员在设计筹划方案时,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与其他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所选的方案对其他部门来说是否可行。所以,企业很难整体统筹安排工作。

三、完善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的对策

(一)加深对税收筹划的认知

首先,税收筹划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统筹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并取得效果,需要企业领导足够的重视,在企业管理系统顶层设计中应适当增加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应该投入专门的资金、专业的人才以保障税收筹划工作的高效开展。其次,在思想意识上,企业领导和相应职能人员要加强对税收筹划的深入理解。在宏观上,不仅要掌握国际经济及政策形势,更应加强与税收筹划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跟踪最新税收筹划政策形势和行业动态。在微观上,要将国家政策及相应要求同自身管理结合起来,在合规运行的基础上,探索一套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税收筹划工作方案。同时,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将制约税收的政策、条件及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做出更科学合理的税收规划。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为中小商贸企业合理有效的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提供便利。一是中小商贸企业应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适当时可通过专业咨询公司辅助建立完整、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企业在制度建设上就规避风险。同时,中小商贸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商品购销存环节管理办法,及时有效地掌握商品流动的情况;二是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同时,应严格执行内部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落实企业内部责任问题,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保证会计制度的落实和有效执行。

(三)促进内部整体统筹工作

中小商贸企业各部门间要重视沟通、加强合作,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为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首先企业在确定一个具体的税收筹划方案之前,相关部门先进行分析,确定方案的可行性,选择出最佳的方案,实现节税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次在执行纳税筹划方案时,各部门应互相配合并能时刻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四)加快税收筹划人才培养

一是中小商贸企业要不断地提升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积极参与税务部门组织的年度税收政策培训班,使纳税筹划当事人接受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后,能够深刻了解国家税法及通晓与税法相关的经济法规、熟悉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同时应具备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将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中资金、价值、时间等理论和技术方法相结合,把纳税筹划工作做好;二是中小商贸企业应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给企业的税收筹划人才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在与国内优秀企业以及国外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增加认识、提升能力;同时,重视吸引专业的税收人才,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

(五)加强与税务中介机构的联系

税务中介机构的引导和服务,对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专业的税务中介机构拥有税务筹划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能给企业提供了“外援”,税务机构有效的指导会弥补中小商贸企业专业人才上的不足,专业的指导也能及时促进中小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并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税务中介机构的参与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大力支持,能够促进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更好更快的发展,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档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董继华,刘秋月.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4(14):108-110

[2]赵洁.浅谈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税收理论和实践,2013:21-23

[3]赵凤茹.试析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世纪桥,2009(9):66-67

[4]阮丽桃.我国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5(30):140-141

[5]关磊,高桂萍.论我国增值税税收筹划[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5):40-42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商圈融资;银行功能;问题与对策

一、“商圈融资”中的银行功能定位

所谓商圈融资,是银行针对商圈中的相关商贸服务业功能聚集区,依托与管理方及核心企业的合作,从信贷业务入手,为商圈内各企业客户所提供的一系列融资、结算、理财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其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商圈的商贸产业集群优势,实现以银行为主导的多参与方的合作。实践中,“商圈融资”中的银行功能定位包括信贷功能与相关附属功能。

1.信贷功能。商圈融资中银行的信贷功能是信用中介功能的一部分,也是商圈融资中银行的主要职能。该功能有效发挥的核心在于,银行要广泛寻求与其他商圈融资参与方的合作以实现联动,目前主要有下述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商圈担保融资。即指由银行牵头,经由商圈管理方对圈内企业进行筛选,将优质企业交由担保公司为其担保,最后银行提供贷款的融资方式。第二种方式,供应链融资。即指商圈内具有信贷需求的企业通过货权质押等方式,将自己的存货、应收账款等置于银行的监管之下,再通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对其进行信用担保,最终获取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第三种方式,商铺经营权质押融资。即指商圈内的商贸企业以其商位的经营权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的方式。由于位于商圈内的商铺价值方便估量且较为稳定,其经营权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财务信息缺失、抵押担保物有限的个体商户的首选。

2.相关附属功能。实践证明,在一个商圈中,结算和综合服务等相关附属功能的完善与发展是维系有潜力的商圈内商贸企业对某家银行粘滞度的最佳方式。银行的相关附属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提供个人理财与企业资产管理服务。方便的个人理财服务,包括资金在各行间的归集管理、子女教育与医疗健康规划等;良好的企业资产管理服务则包含商账管理、营运资金与信贷产品对接等多个方面。第二类,担当信息共享与财务顾问等角色。在提供专业咨询的职能方面,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优势有针对性的向其客户提供行业信息分享、财务营销策划等咨询服务。第三类,为企业搭建相互交流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可以仿照一些商会的组织形式,在当地搭建企业间交流协作与信息共享的沟通平台,这样一来,不仅为企业间寻求合作、共通信息提供了便利,还有利于帮助银行形成客户发展客户的运营模式,拓宽客户渠道。

二、“商圈融资”中银行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1.银行发挥信贷功能存在的问题。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存贷利差,大部分银行都在商圈中起到了为企业缓解融资困难的作用,但是在信贷总量与服务质量上都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总量上,截止2013年5月,我国交易额在百亿元以上的商圈有91个,总年交易额近20000亿元。其中,16个物流园区的融资需求超过140亿元,75个商品交易市场的融资需求超过800亿元,仅有55%的贷款客户需求得以满足。资金缺口仍很大,存在明显的供不应求现象。质量上,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征信成本过高,银行收益受限,二是业务流程冗长,放款过程繁琐。

2.银行发挥相关附属功能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附属功能与信贷服务脱节。大部分银行在履行结算与综合服务的相关职能时,与信贷服务是脱节的,只有企业主动上门要求时才会被动提供,并未把它与融资服务看作一个可以整合的有机整体,这一方面将造成结束融资需求的客户资源流失,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信贷功能的发挥,出现诸如风险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另一方面,银行对商圈的特有优势认识不足,手段单一落后,对客户的资产及经营状况不甚了解,获取信息的渠道甚至还不如企业本身,与企业的真实需求严重不匹配。

三、“商圈融资”中银行功能发挥存在问题的成因

首先,过高的不良率导致信贷配给现象的发生。批发和零售业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平均占到总不良率的80%。为了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即使在高利率水平上也不愿意满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请,宁愿实行信用配给,以固定利率满足风险相对较低的大企业融资需求,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

其次,银企间信息不对称产生巨大成本。从商圈融资的收益角度上说,由于商贸企业融资规模有限,利润率在各行业中也不算突出。而从现有体制看,其对存款、信托等其他业务的贡献度也不大,银行可获利确实不多。从放款的成本和难易程度上说,由于贷款风险较高,坏账可能性大,即使给予中小商贸企业高出大企业数倍的利率,也很难弥补风险,再加上在流程上所要付出的调查成本与时间,更增加了银行的征信成本和管理成本,拉低了收益。

再次,银行内部管理与业务进行情况不相适应延长业务周期。银行内部管理的偏差性是导致业务周期长的主要原因。商圈内商贸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信息缺失甚至失真的硬伤,对其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占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另外,在放贷的流程中,通常也要比一般对公放款还要复杂的多,需要多个层级的各个部门联动,耗时又费力。

最后,创新主体与需求主体不一致引发供需矛盾。从产品创新主体上说,基层行作为直面客户的机构,是金融创新的需求主体,而信贷产品的相关政策制定及手段创新权限却为总行保留,产品推出反应迟缓、不能够贴合企业需求,这就导致对于商圈融资的创新缺乏顺畅的信息沟通途径和解决渠道。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4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步明显,相关研究也较多,但专门针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还很少。本文从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例,总结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商贸流通企业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两方面给出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商贸流通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

问题提出

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21世纪最重要的主题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性质,知识产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法权和无形资产,也是经济主体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武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的有计划的组织、协调、谋划和利用的活动,目的是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企业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有效开发、保护、运营。

近年来,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有关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内容纷纷写进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文件,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国家和地方积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包括第一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工作,各地方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以及商贸流通领域的“正版正货”等活动。三是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向规模化、国际化发展,跨专业、跨区域合作,集专利、商标、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始形成。四是强化知识产权行政监管,强化专业行政执法,加强部门协作,提高执法效率。

商贸流通业是指在第三产业中发挥流通功能,以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为经营内容的营利性事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佣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会展、典当以及相关信息业等。商贸流通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拉动消费、促进生产、加速国民经济循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整个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一环。如果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开展得力,一方面可以给生产商以安全感,吸引大批供货商,产生凝聚众多知名品牌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可以给消费者信任感,吸引广大消费者,产生放心消费、诚信兴商的巨大品牌效应。从这个意义上,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比生产制造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更直接、更现实、更有力、更重要。

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江苏省2007年对全省首批240家“正版正货”承诺企业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设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的有77家,占调查总数的32%;配备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有98家,占调查总数的41%;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教育的有106家,占调查总数的44%;建立知识产权规章制度的有67家,占调查总数的28%。现实生活中,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屡见不鲜。

案例一:2007年,世界知名运动品牌“PUMA”公司在上海市大润发超市康桥店发现有假冒其品牌的运动鞋销售,将大润发超市告上法庭,经法院审理判决大润发康桥店停止侵权,登报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10万元。

案例二:2004年,上海派克笔有限公司将上海虹口华联吉买盛购物中心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案由是华联吉买盛销售假冒派克笔。该案经审理,判决华联吉买盛立即停止对上海派克笔有限公司的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15000元。

案例三:2005年,普拉达有限公司将北京秀水街服装市场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案由是秀水街市场内摊位销售假冒普拉达的皮包。该案经审理,判决秀水街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普拉达的注册商标权,并赔偿普拉达公司经济损失1万元。

案例四:2009年百年老字号全聚德公司将北京富兰克餐饮有限公司、北京秀水街市场有限公司、北京新雅宏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并告上法庭,案由是“全聚德秀水店”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全聚德”企业名称、驰名商标及其持有的装饰装潢,非法使用全聚德所有的锅炉及底柜,构成了对全聚德公司的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

从以上案例能看出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仍处于被动性、临时性和随意性状态,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商贸流通企业纠纷多表现在采购、销售领域,采购中的知识产权工作没做好,与商品供应方的知识产权权责未明确,同时自身对从订货、进货、上柜销售各环节的知识产权审查监管不力。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我国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因为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意识,思想上不重视知识产权,导致企业经营活动中知识产权工作的缺失。

知识产权工作制度不健全。我国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没有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缺乏合格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相应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不够健全,职责未落实。

采购环节知识产权审查不力。采购活动对商贸流通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根据市场需求,考虑商品质量、价格等因素外,对于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审查被很多商贸流通企业所忽视。供货方能否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也应是考虑是否采购该商品的重要依据。

销售环节知识产权审查不力。销售活动前,对采购回来的商品未进行知识产权审查,对可能存在的销售风险及连带责任估计不足,在商品上柜销售时极易发生侵权纠纷。

企业合同知识产权审查不力。在企业与供货商签署的合同中知识产权审查不力,缺乏有关知识产权权责条款或者权责模糊,给自身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带来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缺乏知识产权纠纷应诉机制。在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商贸流通企业往往仓促、被动应诉,缺乏常规的知识产权纠纷应诉机制。

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一)商贸流通企业角度

对于商贸流通企业来说,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商贸流通企业应积极开展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商贸流通企业领导、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广大职工不同对象,选择知识产权常识、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形势、国内外商贸流通企业案例等内容,采用知识讲座、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提高企业领导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提高广大职工的知识产权普及意识。

2.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商贸流通企业应建立起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明确领导、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并应当建立书面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制度。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协助企业制定专利商品名册和日常工作台帐,做好本单位专利商品的日常监管和自查自纠工作。

3.做好知识产权的过程管理:

研发。商贸流通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展发明创造并申请专利、登记版权,重视企业商标特别是服务类商标的注册与保护,积极参与创建著名、驰名商标的活动。商贸流通企业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流通环节,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并将创新成果产权化。

采购。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建立进货确认制度,要求供货商提供相应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备案,对知识产权商品进货时检验知识产权标记是否规范、有效知识产权证明文件是否齐全。对具有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商品登记造册,对涉及版权的商品进行甄别,建立“知识产权商品数据库”,做好商品的知识产权信息记录,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原产地标志等,并做好收集、保管、核对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生产。商贸流通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生产产品或为客户提供服务涉及商业秘密时,应与内部员工或外部单位签订保密协定、竞业禁止协议等,并在现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特别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尤其要注意对其特色食品及配方的保护,宜采用商业秘密的形式。

销售。商贸流通企业在销售前,应对商品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审查和分析,并提出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在销售过程中,应定期对销售的知识产权商品进行文献检索,跟踪检查知识产权商品的法律状态,发现知识产权商品涉及的专利权被撤销、无效等情况时,应及时与供货商联系,消除知识产权标记。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可以采取相应手段帮助消费者查询商品的相关知识产权信息。

4.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商贸流通企业在与供货商签订合同的相关条款中明确知识产权侵权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避自身商品销售中所涉知识产权侵权连带风险。

5.建立知识产权核查、应诉机制。商贸流通企业应建立举报和投诉制度,接受公众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行为的举报和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投诉,遇有商品遭侵权投诉时,应立即组织核查并采取临时撤柜、停售等措施,及时向当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报告,请求处理。商贸流通企业应制订知识产权侵权应对方案,在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及时与供货商取得联系,要求给予答复或者自行分析构成侵权的可能性,在尊重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做好纠纷解决工作。同时,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老字号和持有著名、驰名商标的商贸流通企业应建立起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在市场上发现侵犯自身知识产权合法权益的时候,及时报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进行查证,维护企业利益。

6.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商贸流通企业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反映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求政府主管部门的帮助,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参与创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正版正货”企业,著名、驰名商标等工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服务于企业管理。商贸流通企业应积极探索,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质量管理认证体系中,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工作中。比如药品经销企业应考虑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体系。

(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角度

对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来说,为商贸流通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应是其工作的重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宣传。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包括举办讲座、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竞赛等。大力普及和推广知识产权文化,促进“崇尚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形成。

2.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联合行动,对商贸流通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检查。通过听取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汇报,查看相关工作台帐,抽查商品知识产权标注等手段,对企业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征求企业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建议。

3.整顿市场,大力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针对流通领域的假冒他人知识产权行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联合开展专项执法活动,对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和超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抽查,严防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严肃查处各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针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及大规模侵权、盗版行为,有计划、有重点的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4.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试点、“正版正货”承诺等活动,激发商贸流通企业诚实守信意识,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恒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DB32/T 1204-2008

2.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中国知识产权审判案例精选(一)[D].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存货管理 ABC分类管理 问题 对策

一、概述

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目标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标。

(一)存货的含义

1.定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很多企业中,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很大,企业存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确认:

一是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存货种类繁多,各种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为了做好企业的存货管理和核算工作,就需要按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按存放地点不同分为:库存存货、在途存货和在制存货;按取得来源不同分为外购的存货、自制的存货、委托加工的存货、接受捐赠的存货、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取得的存货、债务人抵债形成的存货以及盘盈的存货等。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是报表分析的重要指标;存货对利润表中销售成本的确定有直接影响,所以存货数量的确定、价值的计量,直接关系到资产计价和损益的确定。

2.存货的分类

存货按不同的生产环节分为不同的种类,这里按照经济用途划分为以下几类:

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在产品: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产品,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半成品: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产成品:指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商品:指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委托加工物资:指小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小企业(农、林、牧、渔业)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二)存货管理方法

1.存货经济批量法

(1)无现金折扣、无缺货的经济批量:

相关总成本=变动性进货费用+变动性储存成本 =(需求量/进货量)×每次进货量+(进货量/2)×单位储存成本

(2)实行数量折扣(现金折扣)的经济批量:(考虑进价成本)

存货总成本 =进货费用+储存成本+进价成本

(3)允许缺货的经济批量:

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进货批量=(2×需求量×每次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1/2×[(单位储存成本+单位缺货成本)/单位缺货成本]1/2

(三)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是指企业日常活动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企业的存货通常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商品和周转材料等。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一方面,一定数量的存货有利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具有较大的机动性,适应市场不规则的突然变化,以免失去商机。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存货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

二、信德广商贸有限公司现状

(一)信德广商贸有限公司简介

信德广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地处四省交界的邯郸市,主要经营轮胎零售及批发,钢材生铁销售。至2014年度,该公司资产总额超过五千万,其中固定资产净额1500万,在册职工人数250人,其中具备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超,100人。该公司于2000年开始建造并于2002年全面投入使用的主厂区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厂区占地面积总计可达2万平方米。

(二)信德广商贸有限公司存货管理现状

用对信德广商贸有限公司报表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对存货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我的的理论知识及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做出对信德广商贸有限公司的存货现状的分析研究。

从汇总的数据来看,信德广商贸有限公司的存货占用资金情况的想象较为严重,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存货中的轮胎占的比重最大,这也与该公司轮胎经营销售规模有关。由此可见,该公司的存货结构有待调整完善,需要减少存货占用资金的比重,加快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三、信德广商贸有限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或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或虽有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一旦出现纰漏,即实行罚款、降职、撤职,而不是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加上机构设置不完整,部门内部缺乏权限的相互制约,以及管理责任的不落实,使得企业内部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容易导致采购、保管。

(二)存货管理机制不健全

存货管理不规范,造成账实不符,信息失真。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账务处理不规范,实现销售不做销售收入,不按实际结转库存产成品,对收回货款不列账,形成资金体外循环,造成存货账面数大于实际库存数,账实不符。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企业没有实现存货的信息管理,即便在同一企业内部也参差不齐,这样会影响存货核算,特别影响数据的统计质量和进度,造成账实不一致,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体现真正的存货状况。同时无法及时发现在盘存不及时发生的偷盗等意外损失,影响存货核算质量的原因还括存货仓储人员素质不符要求或人员不充足。

四、信德广商贸有限公司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本身管理水平的制约

企业对存货管理方面的认知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纳入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重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执行不力,滋生了营私舞弊等腐败行为,错误率高,造成账实严重不符或产品质量等不符合要求而被市场淘汰,造成库存积压。

(二)存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由于缺乏有效的存货监管制度,库存管理的帐实往往出现不相符的严重现象。另外,存货管理的各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如果发生问题,职员间就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借以掩藏自己的错误,这种情况的而发生会造成存货的缺失却找不到相关的责任人进行赔偿,从而导致企业财富的减少。

(三)缺乏对存货采购过程的控制

企业在采购、产品销售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完成采购销售、收款付款、出库入库等全过程,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还会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因此要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用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五、信德广商贸有限公司加强存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存货内控制度的作用。目前,部分企业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尚不够重视,例如:采购、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不明确,忽略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时常出现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或一人说了算的现象,造成存货库存量过多、占用资金过大,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二)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ABC分类管理)

把存货按重要程度、使用率、价值大小、资金占用等标准分成3大类,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突出存货控制重点,兼顾全面,提高控制的效率。A类存货: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10%,资金约占70%。对A类存货要实行重点控制,科学地确定该类存货的经济订货量。通常每月检查一次A类存货的最近使用率、库存情况以及运送时间,对存货的收、发、存应有详细记录。

B类存货: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20%,资金约占全部金额的20%。对B类存货可采用中等储备、普通管理的方法大约每隔3个月检查调整一次。

C类存货: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70%,资金约占全部金额10%,对C类存货的控制方法应该力求简便易行,一般每年调整检查一次即可。

(三)利用先进管理模式加强存货采购管理

1.完善进销存货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管理。利用ERP使人、财、物、产、供、销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库存,使存货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成本。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已为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如仅利用内部物流资源,难以满足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而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加强存货管理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降低仓储费用,运输费用;二是减少存货储存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是企业物流的外包,可减少物流设施的投资费用,物流人员的管理费用,减少流通环节。

3.采用经济批量法

存货的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与存货订购批量相关,且这两个成本项目间存在相互牵制、互为涨落的关系。便可以寻找到一个最合理的存货订购批量,使得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为最小,此即为经济订购批量。存货订购批量是指每一次订购存货的数量。

参考文献:

[1]赖慧珍.试论企业存货管理问题[J].经济师,2013,(03).

[2]朱娜.A公司的存货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时富涛.XX汽车公司全面存货管理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14.

[4]黄肖静.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N]. 财会信报, 2013,03.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6

贵州省高职高专商贸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贵州商贸流通领域一线培养应用型基层管理人才。目前贵州省纯商贸类的高职院校只有贵州商专一所,其它部分院校设有少量商贸类专业。贵州商专在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物流管理等商贸类专业中毕业生人数从2010年至2012年分别为483,531,448人,占到当年毕业生人数的20%左右,数据显示商贸专业学生数量和比重都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从培养数量和结构上无法满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的人才工作效果上也不如意,大量的毕业生实习后仍然选择了离开实习企业,离开了连锁企业甚至是商贸产业,无法为贵州的商贸流通产业培养大量长久服务的高级人才。贵州商专财政金融系从2010年开始与北京华联进行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建立了北京华联后备干部订单班,2010年为22人,实习半年,全部离开企业,2011年46人,实习一年,至今有不到10名同学留在贵州的北京华联门店,2012年30名同学进入实习岗位,因为还在实习期间没有学生离职,但部分学生已经出现思想动摇,计划于毕业时离开企业。贵州商专贸易经济系、工商系和其它高职高专院校与贵州省内外的商贸流通企业的合作关系也大致如此。

二、贵州高职高专商贸流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贵州商专财金系北京华联后备管理干部班为例

贵州商专财政金融系从2010年开始在全系实行2+1教学改革,采用订单班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适应改革需要,系部为对所辖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学生联系商贸企业顶岗实习进行有效实际的岗位管理能力锻炼,分别组建了北京华联后备管理干部班和昆明贵气天成后备干部班,班级以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学生为主,并有少量其它专业有兴趣立志管理锻炼的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通过实际岗位的锻炼,使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等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留存率低。因为企业岗位性质和学生自身定位的原因,大量同学在实习结束后甚至个别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就不顾学校实习要求就离开了这些商贸企业,给正常实习工作和企业运营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思想波动。因为订单班大都安排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昆明、重庆等外地城市,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贵州去工作,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学生都是刚进入工作岗位,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还有个过程,各种不适应集中出现,使大多数学生出现思想波动,尤其是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2-3个月是集中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

(三)、突发事件处理。因为学生在外地实习,学校教育和教师跟进不及时,很容易出现各种状况,并且处理不够及时,导致损失。如尽管学生自愿选择订单班岗位实习,但仍然出现实习一段时间后不请假脱离实习岗位,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还有可能出现意外事故,学生在工作岗位出现失职、不诚信等状况。

(四)、工作能力不足。比如工作中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缺乏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微笑服务等基本礼仪还有待提高,在收银岗位点钞、扫描、盲打等业务操作技能不够娴熟等。

(五)、实习能力提高不足。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大多都是从事最简单的无业务技能的劳动型岗位,实习培训、指导没有良好的计划和落实,学生在管理能力、业务技能等方面提高有限。

三、贵州高职高专商贸流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了解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缺乏的专项素质分别为敬业精神、稳定性、忠诚度及受挫能力、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等。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后,往往表现出对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的抱怨,不满意于目前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单位,不专心于工作钻研业务,业务操作技能不熟练,当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出现退却甚至辞职。存在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学校教育层面的不足。一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操作性差。在课程设置中,大多数院校都是从管理层面上学习商贸领域企业各部门及流程的管理理论,是站在管理者角度的管理方法的理论学习、研究,是一种宏观层面对流程的学习,对于刚进入企业,尤其是处于一线技能操作人员和劳动型工作人员不具有实践意义,导致学生不适应不胜任工作岗位出现思想波动;二是对学生道德、文化、职业规划教育不足。由于对企业性质认识不足和自身定位不准确,学生进入实习工作岗位后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工作强度不能适应;三是学校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后续管理没有跟上,由于大多数实习企业和岗位都在外地,学校教师人员紧张无法安排专人或专门的时间经常参与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参与学生的思想和工作的指导,学生容易出现思想情绪的波动,纪律的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