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外转口贸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外转口贸易范文1
关键词:出口贸易结构问题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去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超过14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实现贸易顺差110.1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德之后的第三大贸易国。平稳而且快速增长的出口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主要特点
1.从出口商品结构上看,我国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但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仍然偏低。改革开放后,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中的比例逐步上升,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产品一直是拉动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商品。2005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达7,1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9.0%,占出口总额的93.6%,成为我国出口的主导产品。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182.5亿美元,同比增长31.8%,仅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的28.6%。据世贸组织(WTO)统计,早在2000年,世界前十大出口国和地区的产品平均高新科技含量已达4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所占比重偏低。
2.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仍然是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但出口效益不高。我国出口效益不高,这种低效益是由于我国出口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近年来,加工贸易一直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2005年加工贸易额为4,164.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4.7%。我国出口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靠大量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制成品的出口,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的比重偏低,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额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从出口贸易国别结构来看,出口市场过于集中。2005年,我国前四位出口市场是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地区和日本,其总和达到了出口总值的67.6%。其中,美国占21.4%,欧盟占18.9%,中国香港地区占16.3%,日本占11%。由于香港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其中又以转口到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主,因此,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
4.从出口主体类型来看,私营企业上升较快,外资企业仍占主体。2005年,我国私营企业的出口激增,同比增加62.1%,但只占出口总额14.7%;外资企业同比增加31.2%,占出口总额的58.3%。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来看,外资企业占88%,部分行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被外资企业所垄断,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对外资企业的依赖程度相当高。
二、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问题
1.出口商品结构还是比较低级,没有摆脱依靠低成本竞争的老路。虽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例已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高技术产品的比例仍然偏低。我国工业制成品主要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和低廉的价格优势来扩大市场。这不但会导致能源浪费、环境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低级的产品结构将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2.加工贸易仍以初级形式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加工的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的加工过程短,加工深度不高,产业关联性偏低,产品附加值偏低。这表明,我国承担的只是这种高技术产品增值链条中附加价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我国在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还处于较低层次。
3.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贸易风险较大。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地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将带来东道国贸易失衡、加大国内就业压力等问题,是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4.外资企业的出口份额占主体,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空间。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技术进步,但主要是一般技术进步,而不是先进技术进步。外资企业垄断核心技术,主导了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跨国企业到我国投资办厂,主要是利用我国的成本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凭借着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挤占了我国民族企业的利润和生存空间。
三、优化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
1.充分发挥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乏问题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吸引跨国公司把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提高管理水平,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强企业配套,逐步从代加工向设计和自创品牌发展;引导加工企业根多采用国产料件,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对加工贸易的产业指导政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加工贸易。
3.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保护和巩固已有市场,积极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我国与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亚等地的国家经济互补性较强,具有了技术、资源方面一定的比较优势,而我国现代化所需的能源、原材料等正式这些国家的优势所在。因此在这些国家实施有效的海外投资带动战略,既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减低外贸风险,实现“边际产业”的国外转移,又有利于利用海外资源满足国内生产需要。
4.合理引进FDI,提高民族企业的技术水平。引导FDI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型、知识含量高和资本密集型领域转变。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使用的质量,并合理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外商投资在地区结构、行业结构和单位面积投资密度的优化。通过FDI的“溢出”效应,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带动民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财务司网站:/tongji.shtml
海外转口贸易范文2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100)
[摘要]肇庆近年来外贸进出口额高速增长,2014年进出口额相比较2010年增长将近一倍,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但近期各项指标显示肇庆外贸发展进入瓶颈期,急需新的思路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文章在结合肇庆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参考浙江湖州的做法,提出突破肇庆外贸发展瓶颈的解决思路。
[
关键词 ]肇庆;外贸发展;工农业并举;外贸电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028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珠江三角洲西端。西接广西梧州和贺州,南接云浮、阳江、江门,东连佛山和广州,两广高速、广昆高速、广花高速穿插其间,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是沿海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20世纪80年代,肇庆外贸主要以两大国有企业,肇庆土产进出口有限公司和肇庆食品进出口公司为主,经营鲜活食品、西江桂皮、松香等产品,销往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各地;90年代开始,民营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轻工业产品出口增加,广西有色金属、湖南稀土等产品在当地外贸港口缺乏情况下利用肇庆转口销往国外,而部分产品如莲藕、鲜活类食品由于竞争力的下降慢慢退出舞台;踏入21世纪,广西北海港的兴起以及湖南通往长江流域交通条件的改善,肇庆转口贸易规模下降,但在本地轻工业发展壮大的带动下,出口主要产品转型为机电产品、轻工产品。如鞋类制品、服装、日用五金等,承接部分广西西北部有色金属以及湖南西南部稀土转口贸易。
1肇庆外贸发展现状
自2010年开始,肇庆加入“广佛肇经济圈”规划,承接大量广州佛山两市以及珠三角其他区域“腾笼换鸟”过来的各种项目,直接反映到外贸方面的成果就是2010年到2014年进出口额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5.6%。[1]具体见表1。
如图1所示,2014年,肇庆市进出口贸易呈现进口大幅增长、出口下降的格局,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78.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其中,进口总额32.25亿美元,同比增长47.2%;出口总额46.17亿美元,同比下降4.3%;在出口方面,初级产品约占4%,工业制成品约占95%,工业制成品中机电产品约占36%,而高新技术产品约占10%,相对于2013年出口同比下降26.3%。[3]
在贸易方式上,2014年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39.39亿美元,同比下降10%;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39.03亿美元,同比增长47.9%。
从表1数据以及2014年的进出口额情况中可以看出,在经过一轮快速增长后,肇庆外贸增长尤其是出口额增长趋于平缓,急需新的增长点。
2肇庆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肇庆外贸相关产业竞争力不足,人才缺乏。从近几年出口产品的结构中可以看到,肇庆已形成工业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为辅,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共同发展的外贸结构,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过少,2014年约占工业制成品的10%,同比2013年反降26.3%;据肇庆海关统计,出口产品中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双低的产品为主,利润率低。这样的外贸结构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肇庆作为三线城市,经济欠发达,GDP一直是珠三角城市倒数,产业结构不完善,从多年来肇庆外贸产业的发展中可以明显看出,原有的产业不断地被其他地区蚕食,被动发展或者承接其他地区转过来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自身特色产业不突出,总体产业结构创造利润能力薄弱;再者,肇庆地处广东珠三角西北角,离广州佛山等一二线城市过近,无论是人力财力等资源优先流向广州佛山等地,据统计,2013年高校毕业生中肇庆生源回流肇庆约为49%,已经是历年来最高,反观生源地为佛山的则有90%选择回佛山工作,更不用说广州生源情况,而且,由于薪酬问题,肇庆对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薄弱,在肇庆评上中高职称后流失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情况一直存在。[4]
(2)外贸出口对中国香港依赖过大,欧美日等国家与地区经济低迷严重影响订单。2014年,肇庆市对香港贸易进出口27.88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5.6%,同比增长69.8%。而对日本、美国、欧盟的进出口分别为3.18亿美元、11.01亿美元和6.5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8.3%、1.1%、14.0%。
对香港进出口额的高速增长来源于本地大量的港资“三资企业”,而且肇庆从2008年起到现在,港资投资占外资投资比重一直保持在60%~70%。[5] 2014年肇庆“三资企业”全年共完成进出口总额36.60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6.7%,其资企业贡献最大。对港资的过分依赖使得肇庆外资利用缺乏多样性,外贸额受香港方面影响过大,直接出口获利渠道狭窄,大量利润被香港转口贸易吞食。
同时,受到广东传统进出口结构的影响,欧美日等国也是肇庆市产品主要进出口国家与地区,欧美日等国家与地区经济的持续低迷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高企冲击肇庆市出口型企业的发展。
(3)环境污染问题,用地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问题凸显。肇庆拥有多个头衔,包括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同时西江水量丰沛,在全国各大河流之中仅次于长江,无论空气质量还是水质过去在广东都是数一数二的,然而在最近“市民问政”中肇庆环保局长陈金銮也承认,肇庆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到了必须进行控制的阶段,2013年开始,肇庆灰霾天气日数激增,2013年1月,肇庆就有两次在全国当日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上榜,全年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为257天,仅占70.4%,在珠三角九市一区中排第8。[6]造成现阶段情况的原因有多个,其中工业污染占主导地位,以2012年为例,肇庆用煤量约500万吨,比2009年增加了180%,陶瓷、水泥及印染三个与外贸相关的重污染行业的年排放量占全市工业排放量的70%以上,加上肇庆市城区呈盆地形状,本地排放及上风向地区输送来的污染物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容易积累,难以稀释扩散,对空气质量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同时,肇庆工业用地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上涨的问题凸显。在工业用地方面,肇庆地理面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形成山地、盆地、丘陵、冲积平原等形态相间分布的山区地貌,中低山丘陵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1%,平原和河川水域占总面积的19%。相对好开发的河谷平原分布在东南部的四会、高要、鼎湖、端州等城市沿线,因此主要工业区如肇庆大旺高新区、肇庆金利工业园、肇庆高要市金渡工业园也星罗棋布在该区域。该区域本身作为人口密集地,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征地成本以倍数上升,迅速靠近广州佛山价格,即使通过挖山方式增加工业用地供给也是杯水车薪,而且造成大量泥石流安全隐患。人力资源成本方面,随全国CPI的增长,肇庆用人成本节节上升,根据广东社保厅公布的数据,2013年肇庆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722元,比2012年上涨15.6%,而广州为5808,上涨仅9.4%,绝对数量上肇庆还较低但增长势头迅猛。[7]用地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的上升使得肇庆外贸相关产业竞争力滑坡。
(4)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影响肇庆外贸型企业发展。2014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97起。其中,反倾销61起,反补贴14起,保障措施22起,涉案金额104.9亿美元。此外,中国产品还遭受美国337调查12起,欧盟发起的反规避调查和反吸收调查各1起。[8]上述贸易摩擦中救济调查超过80%发生在五金矿产、化工以及机电领域,涉及肇庆多个龙头企业。如广东肇庆德通有限公司,则因为欧盟的一项技术壁垒,即他们生产的电风扇接上管道进行静态效率测试达不到等级要求,导致根据订单所生产的产品无法出口到欧盟,损失严重。
频繁的贸易摩擦给肇庆外贸型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利润下滑或者损失,由于高科技产品已成为摩擦的新热点,肇庆生产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转型之路日趋艰难,直接导致2014年肇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相对于2013年同比下降26.3%。
3肇庆外贸发展的解决思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着跟肇庆地理、经济政治地位类似的城市——湖州市,该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与肇庆同样临近发达城市,主要进出口产品以及外贸发展情况与肇庆相近。
图2中显示,在2012年,湖州进出口额同肇庆2014年一样出现了停滞,但后两年连续攀升。2014年度湖州市实现进出口总值98.1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7%,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6.5亿美元,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进口11.63亿美元,同比下降18.9%,实现贸易顺差74.87亿美元。[9]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湖州市近年来遇到跟肇庆类似的外贸困境,但该市较好地克服了相关问题。因此,该市外贸发展经验可作为肇庆市外贸发展的重要参考。结合湖州市的发展经验以及肇庆市本身的特点,现提出四项建议以供参考。
(1)根据自身优势加强深加工能力,农业与工业并举。华南智慧园、中巴软件园是肇庆近年着力开发的高技术项目,旨在引进电子商务服务及软件开发技术。多年过去,华南智慧园商品楼开发不少,中巴软件园的企业来去匆匆,在缺乏相关产业、人才、资金,仅靠政策支持的情况下,高技术项目的生存能力是堪忧的,肇庆的吸引力无法与广州佛山相提并论,必须走属于肇庆自己的发展道路。[10]
肇庆的特点是中低山丘陵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1%,农业发达,农村人口约310万,占全市总人口72%,三大支柱产业金属加工、新型建材、林产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1%以上,创汇丰硕,这是充分利用自身矿产,地理交通,人才优势的成果,要建立适合肇庆的外贸高技术产业,在肇庆原有特点上进一步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参考湖州的发展经验,该市引入现代先进技术升级改造纺织服装、家具制造、机电,涌现一大批龙头企业如长兴化纤织物、安吉椅业、吴兴印染织造、长兴蓄电池、南浔木地板等,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肇庆的金属加工、新型建材、林产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可以学习湖州的做法,由政府引导,对原有企业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升级加强其深加工能力,增加利润率,并积极引进相关产业中全国甚至国际上负有盛名的企业,起带头作用。
在工业方面努力深挖的同时,不能忽视肇庆的发达农业,肇庆莲藕,四会沙糖橘、文庆鲤都是远近驰名的优良产品,之所以在外贸竞争中输给其他城市,一个是因为品种没有进行改良或者直接退化,比方说四会沙糖橘,皮薄光亮内无核是其优点,现市面上的沙糖桔皮厚粗糙多核,极少能见到正宗的;再一个就是食品深加工能力欠缺,90年代肇庆热销到香港的藕粉是被西湖藕粉击溃的,浙江西湖著名三家村牌藕粉,全名叫桂花莲子速溶西湖藕粉,加热水即冲即食,配合桂花莲子的香味甜韵淡雅,而肇庆藕粉相当一部分还需要煮食,配料简单,在如今社会已经发展到食品化学的阶段还停留在低水平的加工工艺上,被取代是必然的。因此,肇庆在农副产品的外贸出口方面重新夺回一席之地,需要引进高新技术手段对原有农产品进行品种改良以及强化相关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也只有这样,肇庆72%的农村人口才有可能在工业化进程中受惠。
(2)利用“半小时经济圈”吸引广、佛人才,同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深加工能力的加强,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支持。人才的来源一个是靠引进,再就是自身培养。首先是引进,肇庆近年来多次尝试从广州佛山引进高技术人才,但是在相关产业不发达、薪酬较低,发展前景不明朗等条件约束下成果一般,引进来留不住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需要改变思路,比方说不再用传统的“引进来”在本地上下班并生活的做法,短期内可以跟广州佛山的研究实验室进行合作开发新技术项目,长期则利用“半小时交通圈”吸引广州佛山人才来肇庆工作,广佛肇城际轨道即将于2015年6月竣工,届时从广州佛山到肇庆最快只需25分钟,加上多条新建高速,有望实现广佛肇半小时交通圈,广州生活肇庆上班的场景将实现[11]。广州佛山人才不需要离开其资源圈人脉圈即可帮助肇庆企业发展,对于肇庆引进人才的难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这将有赖于肇庆政府与广州佛山在户籍、五险三金、人才管理等方面沟通协商,破除壁垒共同发展。然后是培养,金属加工、新型建材、林产工业等产业的升级发展需要大量具备相关技术人才的支持,这方面肇庆布局较早,2005年肇庆已成为广东省首个职业技术教育基地,2010年已有高职、高专和技师院校4所(民办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5所(民办12所),特别是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在2014年升格广东理工学院(应用型本科);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达10万人以上、高职(技师)院校在校生达4万人以上;肇庆数控技术应用、护理和机电3个国家级紧缺人才培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中心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相关产业人才。但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比例在11%以下,与肇庆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办学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对于培养具备深加工技术能力人才不利。[12]同时,相比较于湖州的职业教育,肇庆在农业方面的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不够,湖洲为支持农业发展专门成立湖州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在肇庆与农业相关的职业学校极少而且专业招生已改为以工科为主。为提升肇庆市外贸产业的发展,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增加职业教育相关方面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引导职业学校提高在金属加工、新型建材、林产工业等相关产业方面专业的办学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制定政策鼓励产学研结合,培养适应肇庆外贸产业发展的“双师型”教师。
(3)开发东南亚市场,积极发展外贸电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201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803.94亿美元,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平均增速高出4.9个百分点;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达11.16%,将来贸易潜力巨大。由于临近东南亚市场,肇庆早期外贸进出口国家与地区的名单中就有大量东南亚国家,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东南亚市场并没有得到重视开发。近几年肇庆企业饱受欧美日等国家与地区经济低迷的负面影响,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发展迅速,相当一部分企业意识到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性,正在寻机开发东南亚市场。
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时专门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东南亚市场中又包含着大量的华裔人口,相当一部分甚至会讲粤语,据了解,泰国中500万人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东南亚各国共千万人口会讲或会听粤语,而肇庆是粤语的发祥地,地理上又靠近东南亚市场,可以说肇庆开发东南亚市场无论天时地利人和都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必须清楚认识这些优势并不是肇庆所独有的,需要肇庆政府真正重视引导企业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组织帮助企业参加与东南亚相关的境内外知名展会,大力拓展东盟市场。
除了积极参加东南亚相关的境内外知名展会,还可以充分利用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寻找商机。肇庆外贸电商还在缓慢前行的今天,湖州市早早布局,湖州外经贸局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公司联合举办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培训班,全市210家外贸企业的245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培训,截至2013年6月底,湖州有600多家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外贸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比上年同期增长15%以上,其中有近20家企业年外贸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肇庆应及时抓住外贸电商机遇,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东南亚市场,比如利用淘宝网东南亚版。在2013年9月,淘宝网入驻新加坡市场,推出“淘宝网东南亚版”,为该地区用户提供中英双语产品介绍、海外转运和国际支付三大服务。可以说在淘宝网的支持下,以B2B或B2C电商方式进入东南亚已经相对容易,风险易控,而且参考淘宝的电商物流经验,对于肇庆将来参与广东自贸区的发展会有很好的帮助。在积极参与外贸电商的同时,肇庆本地的商品物流、仓储、交易等工作应作适当的梳理,这方面可参考肇庆多隆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的合作市场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对接协议方面的做法,落实配套措施。
(4)联合广州佛山建立有效外贸预警机制。随着肇庆外贸的发展以及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双低的产品生产并出口,未来遭遇越来越多国际贸易摩擦是必然的。在应对贸易摩擦方面广州佛山的应对策略以及经验远在肇庆之上,肇庆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而广州市早于2005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应对体系”,成立了由分管市领导为召集人、市外经局、市经贸委、市质监局、黄埔海关等11个政府部门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同时联合中国WTO/TBT(广州)通报咨询中心和相关行业协会,共同支持和帮助广州企业开展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应对工作。肇庆如果独立铺建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摩擦应对体系有着相当困难,较好的办法是利用广佛肇经济圈的历史机遇,与广州佛山协商成立一套国际贸易摩擦联合预警和应对体系,互通有无,不同地区利益共享,该联合体系有望制定并有效实施。
4结论
现阶段肇庆外贸相关产业竞争力不足,人才缺乏,出口对香港依赖过大,环境污染、用地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等问题浮现,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可以说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下决心,脚踏实地的根据自身实际加强深加工能力,工农业并举;梳理人才管理制度,利用好“半小时经济圈”吸引广佛人才,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培养产业人才;同时开发东南亚市场,积极发展外贸电商,实现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并联合广州佛山建立外贸预警机制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蒙荫莉.广佛肇一体化进程中产业转移的经济场分析[J].探求,2010(6).
[2]肇庆统计局.2005—2014年肇庆市外贸进出口情况分析[EB/OL].(2015-02-03).http:// 61.146.213.162/article1-12,2015-02-03/2015-2-13.
[3]肇庆统计局.2014年肇庆市外贸进出口情况分析[EB/OL].(2015-02-13).http://61.146.213.162/Article/6578,2015-02-03/2015-2-13.
[4]李杨.肇庆市生源大学生乐于回乡就业[N].西江日报,2014-06-20.
[5]李杨.数量占比超外资6成 肇庆港企挑大梁[N].西江日报,2014-10-23.
[6]肖桂芳.肇庆蓝天白云去哪了?“市民问政”聚焦空气质量和环保[N].西江日报,2014-03-03.
[7]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201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情况表[EB/OL].(2014-06-27)[2015-02-13].http://gdhrss.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gdhrsstzgg201406/47928.html.
[8]于佳欣.商务部:2014年中国遭遇贸易摩擦呈现三大特点[EB/OL].(2015-01-29)[2015-2-13].http://news.xinhuanet.comttgg2015-01/29/c_1114184276.htm.
[9]湖州海关.2014年度湖州市实现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EB/OL].(2011-01-26)[2015-02-13].http://hangzhou1.customs.gov.cn/tabid/15653/ctlMoremid/38312/Default.aspx?ContainerSrc=[G]Containers%2f_default%2fNo+Container&SkinSrc=[L]Skins%2fhuzhou_genduo_2009%2fMain.
[10]盛革.“十二五”时期肇庆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后工业化视角[J].广东经济,2013(1).
[11]刘鹏.“双转移”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0.
海外转口贸易范文3
海关总署提出了特殊区域转型升级的六个方面: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延伸;引资由依赖外资向扩大内资转变;产品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由两头在外向扩大内需转变;产业由沿海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业务不断拓展。从总署六个转型可以看出,以贸易便利化、通关便捷化为核心的“自由贸易园区”恰恰可以成为这一转型的代表方向。实践证明,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正是凭借自由贸易区或自由港的政策从落后地区一跃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中心。如何借鉴它们发展的成功经验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园区”之路是未来特殊区域的转型方向。考虑到东部和中西部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在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起点和期望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侧重地建立各有特色的“自由贸易园区”。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条件的不同,提出了以下几个各有特色的“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模式。
以保税加工为主、保税服务为辅的综合模式中西部和东部欠发达地区的特殊监管区域,要牢牢抓住东部发达地区受土地、劳动力和税收等资源要素制约的契机,学习、借鉴东部地区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借鉴规划、开发和管理模式,加大国际和国内招商力度,提升软环境建设水平。同时,要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区位优势形成有特色的加工贸易集群。综合考量,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改善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制度环境首先,区域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提高特殊监管区域的通关效率,例如苏州综保区提出的“虚拟空港”“虚拟海港”通关模式就值得中西部和东部内部地区的特殊区域借鉴和吸收。同时,为保证加工贸易产业链上零部件、原材料的流通速度,条线监管部门和管理机构要主动与一线海港和空港对接,简化通关手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信息化通关水平。政府和企业应逐步建立一套有利于技术人才成长的机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以尽快扭转国内低级白领过剩和技术工人短缺的现状,实现产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努力营造能够提高制造业水平的人才队伍。2.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发展特色行业,培植特色加工贸易型产业集群这些区域要结合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及国际产业发展方向,细化并调整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鼓励企业进入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环节,促进向高加工度化演变和升级。努力营造适合当地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的环境。中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广袤,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要努力将这些资源、能源优势转化成特殊区域的发展优势,培植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关联度及溢出效应。3.鼓励与跨国公司开展配套合作,学习国外及发达地区经验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部地区可以吸收与借鉴,以积极吸引国内外客商来西部地区开展互惠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当前,我国企业应利用跨国公司正将内部服务业和研发中心向外转移的机会,密切国际的科技合作,在以加工贸易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载体的同时,不断地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使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尽快从简单的贴牌生产(OEM)向原创设计制造(ODM)和原创品牌制造(OBM)转型,不断走向产业链的高端。4.提高加工贸易料件的国产化率大力支持国内企业对原材料和中间投资品的生产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基本实现加工贸易所需原材料及中间投资品的本地化,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国家应积极研究加工贸易产品国产化率的政策措施,从税收政策、扶持资金等多方面鼓励国内企业开发研制新产品,从根本上扭转制造业的低端化趋势,实现加工贸易料件的国产化。
以保税服务为主、保税加工为辅的综合模式上海、深圳、天津和北京等依托沿海主要港口和航空枢纽港发展起来的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基本完成了靠加工贸易获得发展的初级阶段,本阶段应形成以国际贸易、物流、离岸金融和国际维修等服务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贸易型、流通型和总部型特殊区域。东部地区这几年面临加工贸易企业(尤其是龙头代工企业)不断西移的窘境,对本地进出口和就业带来极大影响。如何积极面对,发展服务贸易是必然的选择。东部地区在交通、信息、人才、管理和商业氛围较中西部更有优势,这些地区除了推动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来提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外,应鼓励发展保税仓储、商品展示、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贸易结算等高附加值业务,形成储、供、运、销产业发展链,为贸易的发展提供条件。1.功能政策开放优惠的政策是特殊区域发展的关键,也是其能否发挥作用的前提。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表明,除了区域本身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外,经济政策越开放,海关监管越简化,所能取得的发展成就就越大。特殊监管区域必须突出“政策高地”效应,区内优于区外,保持政策落差,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打造自由、便利、通达、境内关外的真正自由贸易区,可试点制定更具竞争力的税收政策,在关税、流转税和所得税方面进行改革,营造物流运作成本优势。实行更加自由的外汇政策,除外汇自由兑换和支付外,放开区内和境外之间投资项下的外汇管制,外汇管理重点放在二线,进行离岸金融试点。结合现代产业的具体发展阶段,积极探索离岸金融等新型功能,在当前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流动性受到诸多限制的大环境下,先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金融突破尝试。2.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一批国内外集团在特殊监管区设立总部、区域性总部等,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总部企业集群,不断增强总部经济的辐射功能。重点培育区域性营运中心,支持企业整合资源和提升竞争力。跨国公司营运中心通过重新构建公司内部产品营运服务体系,整合其分散的销售渠道和关联服务,统一负责总部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包括进出口贸易、国内分销和售后服务等业务,具有营销服务、研发生产、采购配送和技术支持等各种业务营运的功能性总部。吸引国内外仓储物流、检测维修、高新技术研发等总部企业,努力带动区域经济集聚发展成为主导力量。3.大力发展国际贸易抓住跨国公司全球业务整合的机遇,聚焦国际贸易,积极拓展货物贸易领域,扩大货物贸易规模,尤其要加大港口大型贸易商、腹地进出口企业的招商力度,使特殊监管区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国际贸易中心。提升特殊监管区操作便利和灵活性,整合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进出口、结算、订单、生产控制等多项业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各种贸易功能,如:拓展分拨功能,推进分拨对象由零部件分拨向成品分拨扩展,分拨形式由自营分拨向公共分拨延伸;拓展采购配送功能,着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性采购、配送营运销售中心入驻,推动特殊监管区成为跨国企业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重要贸易节点;拓展国际转口贸易功能,增强特殊监管区两头辐射能力和辐射范围。4.建设国际服务贸易基地进一步强化商品检测维修等功能,建立相关商品的检测中心和维修基地。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重点支持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的服务项目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