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数字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数字教育范文1
我闭上眼睛,细细地在脑海中想:我应该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呢?
曾记得有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幼儿园老师。白发苍苍的她,在这所幼儿园干了几十年。从一位年少气盛的小女孩,慢慢地变成了一位老态龙钟的老阿姨。尽管岁月的痕迹在她的脸上清晰可见,尽管她已经不再年轻,可是不变的,始终是挂在她脸上那个灿烂的笑容。清晨,她笑脸相迎;黄昏,她笑脸相送。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老师,从不发脾气。那时的我很调皮,经常和几个男孩,把教室搞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可她总是用她的笑容感化我,不知疲倦地替我收拾残局,然后用她那双枯瘦的手,抚摸我的头,轻轻地说:“你怎么一点都不像个女孩子呢?”我听了总是似懂非懂地看着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她很辛苦,每天从早忙到晚,有时还要为一些小小孩端屎端尿,可她却总是笑容满面地做完每一件事情。是的,老师的笑容多亲切啊!它如缕缕春风,滋润了我们这些犯错孩子幼小的心灵。“累并快乐着”,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怀着那颗真挚的爱心,她包容了所有犯错的孩子。尽管工作很辛苦,可她却永远快乐,永葆青春。
还记得有这样一位小学老师,瘦瘦的、高高的。每次,他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早读。虽然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可是他却坚持三年如此,资料大全《“四有”教师征文:累并快乐者》。有时候,我们班会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对他的“锡普” 实在忍无可忍了,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地指出他的发音错误,他也不发脾气,欣然接受,还笑盈盈地说:“谢谢你,你的小耳朵真灵。我就是要向你们学普通话。”质朴的语言,坦荡的胸襟,透露了这位男老师“教学相长”的品质。不光如此,他还饱读诗书。他最擅长的,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评书课。每次新课文的第一课时完了之后,他的结束语都会是:“要知故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课堂中都会传来“哈哈哈哈……”的笑声。他严谨治学,对于补差也毫不含糊,总是把那几个“宝贝蛋”拉在身边,背课文、默词语,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可是,他也有一个不好的毛病,就是抽烟很厉害。小学毕业,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回母校看望小学老师,从别的老师口中得知他因病住院了。我们心急火燎地赶到病房,看着病床上已经被病魔折磨得枯瘦如柴的他,回想起上他课时,他每次讲课讲到兴奋的时候,那猛烈的咳嗽和涨红的脸,心中隐隐作痛,如今他再也回不了讲台了。是的,老师的工作很辛苦,粉尘的污染,学生的捣蛋,无不摧残着为师人的身心,可是,我从恩师脸上感受到了他心中那份“累并快乐着”的无怨无悔。秉着这样的诚心,才会有那么多平凡的老师,耕耘在教育第一线,培育着幼苗。他们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幼儿园数字教育范文2
2001 年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是当下学前教育的趋势。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学者有何研究、有何成果、哪些问题还需深入研究?以此为背景,笔者查阅了关于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的文献并归纳梳理,期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一、基本情况概述
1.论文数量与分布
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社区资源”“幼儿园”,检索2000年至今的文献,发现2000 年时关于社区资源的研究成果很少,2009年起剧增;指向幼儿园对社区资源整合的研究不多,期刊论文寥寥无几,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凸显出幼儿园与社区资源整合研究的学术单薄,也反映此类问题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此外,用
关键词 “社区”“社区资源”“幼儿园与社区”在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检索,结果中仅李生兰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2003 年、2013 年修订版)等少有的几本书,表明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方面具有学术影响的专著很不够,在理论、实践层面都需进一步通过研究积累成果。
2.研究者身份
归纳所阅文献的研究者身份,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为高校教师,他们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前瞻性,又能深入到幼儿园一线,其研究成果深入浅出、以专著为主;但这类研究者不多。第二类为硕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以旁观者身份,选择部分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访谈、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撰写成硕博毕业论文。第三类为幼儿园教师,多为园长或其他管理人员,多从自己所在园的实情出发,实践探讨了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其研究成果以期刊论文为主。她们的研究实践性强,但学术理论性有待加强。
3.研究视角与方法
不同类别的研究者所采取的视角与方法不同。高校教师通常有强大、多样的理论支撑,研究视角更显多元与独到。如李生兰教授以生物生态学理论、自我概念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基础展开研究。高校硕博士毕业生通常选取几种理论作为研究理论支撑,如孙姝婷以社会互动理论、生物生态学视角开展研究,她们多以局外人的角色,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法进行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探讨。幼儿园教师多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案例归纳观点,无太多高深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概述
分析现有文献,研究的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
1.社区及社区资源的概念界定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伴侣或共同的关系和感情;后由德国学者滕尼斯译成德语Geneinschaft,译为社区、团体、共同体、公社;再由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将其译成英语Community,拥有了更多的地域含义;我国学者在20 世纪30 年代将其译为中文“社区”。至今,国内外教育界和学术界对“社区”的定义尚无一致认可,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和诠释多种多样。
美国的戴维.波普在《社会学》专著中指出:社区是在一个地理区域里围绕着日常交往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我国学者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大集体。李生兰(2013)认为,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社区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应为共建共享共发,幼儿园要密切与社区的关系,就必须遵循优势发展、互益发展、整体发展、平衡发展等原则。
台湾的林振春(2000)认为广义的社区资源也称为生活资源、经验资源,是指本地区社区中可利用于充实社区发展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及组织的资源,包括了社区中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情景和每一个经验。王雷(2007)将可为学校教育活动利用的一切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分为五类: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文献资源、组织资源。综合不同学者的理解,笔者认为社区资源指幼儿园所在社区周边环境中蕴含的一切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含可能对孩子产生教育功能的人、事、物等,可分为四类: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
2.社区资源与幼儿园领域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已有研究通常把利用社区资源的落脚点放在某一个领域的教育,其中关注与社会、艺术、科学领域教育融合的相对较多,而融合到健康、语言领域的较少。幼儿的健康应该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首位,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不能忽视与健康、语言领域。
3.社区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
胡艳艳(2010)结合案例,探讨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策略。蔡蔚文(2006)从促进主题活动的生成、深化主题活动、支持幼儿表征等方面为怎样利用社区资源做了说明。总体看,关注社区资源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较少。目前诸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都有不同主题,若使主题活动更生动,必需与社区资源整合。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利用
沈丽华(2010)认为可让一切有利的社区资源转化为幼儿园课程资源,为幼儿园课程服务,最终形成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力。吴秀婷与郭月霞(2012)认为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实现与社区融合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中,关于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多,因为有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所有对社区资源的整合都可称之为课程开发与利用。但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还存在缺乏系统性、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开发的水平还只是经验水平,需要进一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有体系的规划。
5.社区资源利用的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多数研究者都提到“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法。Neal Hazel(2005)研究认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模式是多样的,教师可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也可对家长进行家庭指导,还可让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日常事务与教育活动。许晓蓉(2006)提到通过普查、管理来建立资源库,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用活资源,为资源整合提供平台;教师要树立“资源创造者”的观念,不对家长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应明确幼儿园与社区两者要密切交流与互动,才能有效实现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刘慧(2012)提出可在社区相关行业中物色合适的人员聘为幼儿园社区辅导教师。笔者认为有些策略体现了不错的理念,值得其他幼儿园借鉴。
6.社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志仙、万小懿(2010)针对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中存在的安全、时间和精力、选择适宜的社区资源、社区不支持等问题提出了思考。刘慧(2012)认为幼儿园不应是关起门来而应实施开放式教育,而角色意识缺位、教师沟通技能不足、幼儿园自身职能局限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幼儿园实施开放式教育的效果。这些分析比较准确到位,安全、支持等问题既要通过教师前期的精心准备、过程中的无微不至,更需要从管理上提供相应支持,解决问题。
诸多学者的研究紧密结合幼儿园所处的环境、地域特色和社区资源的特点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园本化;在方法、思路上对后续研究有借鉴价值。
三、研究启示与展望
1.研究要提升理论性、加强影响力。
研究者多是一些高校研究生和幼儿园教师,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期待更多高校教师、科研机构人员如同华东师大李生兰教授一样多年坚持对家庭社区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研究。
2.研究要关注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可从管理学理论出发,站在管理的高度研究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幼儿园管理上如何策划、保障、支持教师整合社区资源?如何管理人、财、物、事?
3.研究内容可拓展到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
只有在共赢互利的情况下,社区才会更接纳、支持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的研究重点在探寻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索取”,该反向思考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付出”。幼儿园有何资源让社区利用?如何向社区服务?值得大力研究。
4.研究的落脚点可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多方面发展
不管整合了怎样的社区资源,运用了怎样的途径,构建了怎样的课程,实施了怎样的教育,最终落脚点都应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已有研究成果中,尽管有一些关于幼儿学习与多方面发展的表述,但稍显零散,可更有系统地研究、更有侧重地表述。
幼儿园数字教育范文3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幼儿园;数学领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数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因此,在数学领域中应重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一、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幼儿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幼儿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幼儿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1)交互式电子白板,激发兴趣。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帮助下,教师能够呈现出的教学信息是幼儿所喜欢的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这样能大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在数学活动“找小鸭”中,教师创设了“找小鸭”的游戏情境;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行过程中,幼儿饶有趣味地帮助鸭妈妈找小鸭、数小鸭。这样既让幼儿体验了游戏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数数的能力。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了“小鸭”,并通过自己手口一致的数数帮助鸭妈妈数“小鸭”,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提高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交互式电子白板,发散思维。数学需要幼儿有比较强的发散思维及空间感,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对称图形”中,需要幼儿用两根火柴棒不断重复拼出一个对称图形,并能将火柴棒正放、反放来进行,而白板中的拖曳、旋转功能恰好实现了在其他地方不方便实施的内容,能很好地帮助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二、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简化课堂教学
由于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在幼儿涉及到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不宜理解的问题时,交互式电子白板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情境,这样大大降低了幼儿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1)交互式电子白板,变繁为简。在一些数学活动中,要用到一些较为复杂且数量较多的实物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重复拖曳功能进行操作,将实物的图片放置在白板中,这样就可重复拖曳使用多次。如在大班数学活动“豆宝宝排队”中,我在活动前事先将蚕豆、芸豆、黄豆的图片放置于白板中,在进行活动时我只要将白板中的实物拖移多次就可获得较多的实物。在幼儿进行操作时,也能很快得心应手。运用这一多媒体技术可将原本复杂烦琐的数学操作活动变得简单方便,并能进行规律性的排列。
(2)交互式电子白板,变难为易。在小班数学活动中,“裤子比一比”这个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对两个事物以上的比较比较困难。在白板中,教师可以利用白板中的“拉幕”功能,让幼儿集中地进行事物的观察,然后运用白板中的“笔”将最长的裤子圈出来,让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随后教师利用“聚光灯”的功能将不需要的地方变成黑屏,只突显出需要的地方,让幼儿能进行比较,随后教师将裤子由短到长进行排列,这样比较的结果就一目了然了。在幼儿眼中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在白板的帮助下变得异常简单了。这种既有步骤又有过程的展示,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并让孩子更好地掌握比较的方法。
三、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细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虚拟化场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
(1)交互式电子白板,直观展示。如在大班数学“看电影”活动中,教师将整个看电影的过程创设成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景:选电影――吃点心――找座位――看电影。这样,能让幼儿在一步一步中学习数学知识。在选电影的过程中,教师事先将几部电影的名称和场次放置在白板中,并采用聚光灯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其充满神秘感,从而让幼儿产生了好奇心。在吃点心的过程中,教师在制作白板课件时将日常生活中幼儿所喜欢的点心加入其中,并形象生动地将其放在货架上,当幼儿卖完这个点心时,点心就没有了,从而让幼儿知道数学是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找座位的过程中,教师将幼儿的座位与白板中电影院的座位相匹配,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并通过语音的提示提醒幼儿自己的位置找对了还是找错了。
(2)交互式电子白板,动态展示。时间是较为抽象的,对于幼儿来说不易理解。如在大班数学“认识时钟”中,教师运用白板中的“时钟”功能将其搬出来,让幼儿能更直接更形象地认识时钟的运行过程,并采取视、听、讲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而在幼儿重点了解整点和半点时,教师将两个时钟(一个调在整点,一个调在半点)同时出现在幼儿面前,使其能进行观察比较。
总之,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乐观学习。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含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
[J].电化教育研究,2005(5).
幼儿园数字教育范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2-0022-02
[作者简介]孙兴妹(1978―),女,本科,江苏省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戴庄幼儿园教师,小学高级。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落后状态,白板中的资源丰富,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随时调出所需要的资源,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一)创建活泼生动的教学环境
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靠形象思维,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够长,需要随时运用新鲜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幼儿一直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思维自主权。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操作时,可以在电脑模式和注解模式之间互相切换,随时调出各种资源。传统课堂中的静态玩具,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中变得立体动感起来,更加契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层次,实现了幼儿学习的智能性。
(二)节约教师自制教具的时间
幼儿园的传统教具大多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制作的,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但效果并不突出。为了节省材料的费用,自制玩具大多选择一次性的废旧物品,卫生勉强合格。交互式白板则储存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教师上课时,通过鼠标就可以直接找到并进行编辑。而且做好的教具可以储存,下次用的时候直接调出即可。这样,教师可以把大量的时间节省下来用在课堂设计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丰富幼儿自主探究的资源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影响着幼儿智力的发展广度。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库存另存”的存储功能,在课堂应用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教材中的作品和幼儿的作品可以进行比对,有利于幼儿在比较中进步。如在《美丽的花瓶》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从电子白板的资源库里找到了各式各样的花瓶,帮助幼儿认识,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花瓶样式,还可以用水彩笔画出花瓶瓶体的图案。幼儿从资源库中收集到大量不同样式的花瓶,而且还设计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花瓶样式,成功地制作出了自己的花瓶。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问题
(一)观念陈旧,拒绝新生事物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有很多教师一直拒绝使用。这些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比较固定,不习惯电子类的新型教学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太多,而在培训学习时培训者讲解速度过快,也让很多教师望而却步。传统的教学习惯促使老教师在课堂上一度拒绝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理念上跟不上新的教学方式的改变。
(二)操作不熟,功能应用不全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非常全,但是目前在课堂上并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大多数教师只是把电子白板当成大屏幕,展示一下制作的课件而已,并没有调用白板中的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是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新媒体,正适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练操作,在上课的时候,还应当充分发挥白板的“交互式”作用,指导幼儿到台前和教师一起创作,增强幼儿的操作兴趣。如果教师连操作的熟练程度都不够,就无法和幼儿一起创作。
(三)忽视动手能力,过度依赖白板
幼儿教学主要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如果忽视幼儿动手能力的训练则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很多年轻的教师在电子白板的操作上非常熟练,如书写绘画、遮挡隐藏、分批呈现、重点突出、过程回放、模式切换、定时播放等,都能灵活自如地运用。然而却也易导致万事都依赖白板,不注意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虽然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一些传统教具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是不可替代的。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一)了解电子白板功能,培训操作技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非常强大,教师在学习技能操作之前,要先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再进行技能培训。电子白板比较常用的功能是屏幕批注,可以随意书写、绘画,这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教师还可以把幼儿的画都保存下来展现在大屏幕上,实现互动评价。如美术课《水果宫殿》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是发挥幼儿的想象,用记号笔、水彩笔、绘画纸等装饰“宫殿”。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后,教师利用绘画工具,设计出“宫殿”,用各种水果装饰宫殿的门窗,很多幼儿都自告奋勇到台前作画,教师运用白板存储功能,把幼儿的画一字排开,比较谁的“宫殿”设计得最美。
要想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必须加强电子白板的培训。比如利用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时间,让操作比较熟练的教师实行“一帮一”培训学习,效果会更好。还可以派专任信息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学习,然后开展电子白板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在交流、反思中提高自身的电子白板操作技能。
(二)充分利用白板资源,体现交互性能
交互性是电子白板较大的功能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陈鹤琴说:“要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因此,白板的利用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操作,还要发动幼儿一起动手,在互动中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
如美术课《我爱大自然》,笔者从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调出很多大自然的图片供幼儿欣赏,如晶莹的露珠、绿油油的草地、辽远广阔的草原、潺潺的泉水、茂密的热带雨林……并要求幼儿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伞面”宣传画,主题是保护大自然。笔者把全班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在白板上创作宣传画。小组内要明确分工,合理布局,宣传画设计好了之后要集中展示,进行小组评选。每个小组还要派代表来介绍作品的内涵,并说出如何宣传保护大自然。
(三)传统教具与白板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有着很多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幼儿长时间盯着大屏幕看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在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突出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了传统教具的作用,很多的传统教具都有益智功能,教师要多带领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提高幼儿手指的灵活度。
幼儿园数字教育范文5
【关键词】交互式 电子白板 幼儿园 数学教学
1.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孩子直观思维发展
幼儿园阶段儿童在学习活动中受直观思维影响较为明显,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都是建立在观察与感受基础上的,并不会向成年人那样依据相关经验与知识储备进行逻辑性的学习。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能够将相应的数字、数量以及图形以生动具体的图像进行展示,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的白板画面,儿童通过观察能够获得相关数学教学内容的感知。同时,互动式白板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丰富图像形式,除了以往常见的静态图形,还可以展示动态图像,这种接近视频的图形展示具有生动活泼的特征,十分符合幼儿园阶段儿童活跃好动的学习天性。
2.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帮助孩子参与数学活动
开放轻松的数学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充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使儿童乐于进行数学学习。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开数学活动,能够借助白板的互动作用,让学生走上讲台,亲手操作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提出相应活动内容后,儿童都能对参与活动展示自我产生强烈的期待,活动过程中儿童能够充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完成任务目标。互动式白板的应用使数学活动的方向更明确,学生的数学活动行为都是围绕白板展开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且具有持续性,教师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视线与思维。同时,白板的交互功能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儿童数学学习状况,使学习过程可视化,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活动过程中在白板上的表现,及时进行教学内容调整与完善。
3.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改变课堂互动方式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普遍认可的教学理念。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进一步改变以往单向教学模式对于儿童学习天性的制约,通过白板的应用创设更为丰富的教学模式。交互功能能够进一步提升儿童在数学学习互动中的参与程度,儿童对于相应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想法能通过白板直接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也能即时进行指导帮助。在当前数字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的教学技术背景下,应用互动式白板实现了课堂双向交流,儿童从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信息产生者,幼儿园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得到了优化与改良。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具有更强的互动拓展性,能够与相应的沟通软件实现对接,能够将更多的外部数字资源信息引入数学教学,实现了幼儿园数学教学互动中的,人机交互、人人交互以及网络交互,互动体系更为全面。
4.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教学更加灵活多变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与手段更为灵活。通过交互白板的应用,教师能够将更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到授课内容中来,使幼儿园课堂呈现动态性,进一步拓展教学方法。例如在幼儿园数学《爱吃的食物》教学内容部分,教师可在白板上创设学习情境,展示内容为若干常见动物和一个食物集中堆放地,让儿童在众多食物中为相应的动物找出爱吃的食物,并将食物拖曳到小动物面前,儿童选对食物时,动物就会去吃食物,相应动物吃食物的动作各具特点(如小鸟啄食、大象用鼻子卷起食物等)。儿童直接操作白板实现食物的寻找,教学内容不再是单调的教师讲解儿童记忆,学习行为更加生动形象。
5.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推广和使用,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的图文等信息不断完善,可以作为长久使用的资料进行积累,同时也便于教师间的资源共享,节约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和精力。例如:在《时钟》这个活动中,教师一般用真实的钟进行教学,认清秒、分、时针的运行路线,学会看时间是这节课的难点,幼儿往往要花大量时间要反复学习。教师可针对该部分教学要点,制作相应的白板教学资源,对时钟的顺、时针运转进行重点展示。教师可将相应的白板教学资料进行存贮,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或网络上进行分享,教研备课过程中教师可对不同的《时钟》电子白板教学素材进行比较,结合所处幼儿园儿童的整体特征进行选择,使用更适宜自己教学特点的素材。在完成教学后,教师可对相应资料进行点评,并分享自己改进优化过的白板素材,进一步提升白板教学资源的适用性与质量性。
结语
综上所述,交互式电子自板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交互式电子自板教学要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灵活,趣味性更强,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技术高,应用性强,能够使数学教学的质量及效果更好,促进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目标顺利实现,使儿童更好地学习和吸收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卫星,王洪娟.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104-108.
[2]庄利城.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4:9.
幼儿园数字教育范文6
关键词: 幼儿; 活动; 数学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156-01
近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化,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幼儿园数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以及幼儿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其重要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少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纲要》所规定的内容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学习《纲要》以外的知识。例如:学前班数学课本上只有简单的5以内的组成分解、加减法、序数及简单的形体内容。原来半年学完的课本,现在幼儿园只用几个活动就学完了,而且全都能领会。再就是各年龄班存在着重复教学。如中班讲了5以内的组成分解,到了大班还要学习5以内的组成分解,学前班也还得如此。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幼儿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中班“排数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以内的数的认识。大班认数活动学习“5”的组成分解的活动目标是:①认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书写数字“5”。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当教师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出“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再是,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时,教师直接出示分合式,让幼儿看着分合式列出算式,即1+5=6、2+4=6、3+3=6、4+2=6、5+1=6,然后逐一指着算式让幼儿创编应用题,大量的时间花在编应用题上。三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死知识,死灌知识,造成幼儿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而且整个活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
1. 改革数学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扩大各年龄班的知识面,加深数学知识的难度。各个年龄班要按统一部署,由浅入深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重复无效教育。(1)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2)相邻数:在相邻数的认知中应重视规律、方法的渗透教育,引伸到对相邻数本质的认知,延伸到100以内的相邻数。(3)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倒数认知扩大到10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并会判断多位数的单双数,并应增设数列的认知(单序数列、双序数列)。(4)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2. 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 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