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石油进出口贸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石油进出口贸易范文1
【关键词】 广东省;进出口贸易;优劣
在过去的两年间,在各国及世界各经贸组织相继出台并实施的各项经济复苏政策和计划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正逐渐回暖。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也在稳中渐长。但是,纵观广东省目前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笔者认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进出口贸易的形势仍存在诸多变数,这使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形势比预期的要复杂。以下将结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一、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1、广东省经济稳定增长:各国都在制定和实行各种经济复苏计划,以期恢复本国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推动的各项经济复苏不仅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回暖,也让我国对外贸易从历史性衰退中看到了反弹的希望[1]。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值也在缓慢增长。据海关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 至 2 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 92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但却低于全国 44.8%的增幅,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 24%。与全国和主要外贸省市相比,广东外贸进出口回升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进出口增幅也明显低于北京、上海和浙江等主要外贸省市。同时,广东进出口贸易值也尚未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据海关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 月广东进出口总值为 48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4%,但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 2008 年 1 月相比,广东进出口、出口、进口总值分别下降8.3%、10.8%和4.7%,广东的外贸进出口规模尚未完全恢复。
2、广交会带来的对外贸易契机:创办于 1957 年春季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迄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也是我国及广东省对外贸易的“晴雨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连续几届广交会,受到出口贸易严重下滑的影响,参展商及到会客商人数都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恰逢“后危机时代”举办的第 107 届广交会却给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统计数据显示,第 107 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和出口成交虽然仍低于金融危机前的 2007 年春交会水平,但却呈现整体恢复性增长态势。美国到会采购商略有增加,新兴市场如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到会采购商人数明显增多。这些都给广东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
3、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由于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其他省份也源源不断向广东输入劳动力,从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通过引进外资、引进设备等,广东的资本积累速度和技术进步速度都较快,从而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了中等的出口竞争力[2]。
4、地理位置和港澳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港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珠三角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引下,广东在未来将与港澳优势互补,深化合作,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城市圈。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区,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方向,是对深化粤港澳合作专题调研成果的升华。
二、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劣势分析
1、外部环境日益严峻: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广东近几年在新一轮的贸易摩擦战中,广东传统的优势出口产品受到较大冲击。玩具领域,美国、欧盟分别实施了新玩具安全认证程序和新玩具安全指令,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也纷纷筑起类似贸易壁垒,深圳、汕头等地的玩具不仅出口减少,利润也减少了两到三成。家电、LED等能耗产品领域,2010 年1 月底欧盟推出的 EUP 指令则将一部分没有及时整改提升的产品拒之门外。鞋类产品领域,继欧盟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之后,巴西也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开征 100% 反倾销税,广东鞋几乎丧失巴西市场。家具领域,美国实施《雷斯法案》,新标准苛刻,对广东家具的出口又是毁灭性的打击。
2、比较优势难以为继: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丧失,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综合要素的成本上升,造成外贸出口压力的增加。截至 2010 年 5 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水平已连续 6 个月呈现两位数上涨,且涨幅逐月升高,广东土地及房屋价格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升了一倍左右。
在人工成本方面,广东带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虽然此举是对工资收入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自我纠正行为,对出口企业来讲则是雪上加霜。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面临亏损。在各种成本大幅上升的量变挤压下,广东中小加工贸易企业不堪一击。
3、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发展观念:目前我省机电产品出口普遍缺乏自主品牌,贴牌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由于毗邻香港,广东的外向型经济被融入香港接单的主流中。多数企业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从事产品加工出口业务,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自有品牌十分有限[3]。据调查,即使是自有品牌内销已占国内市场最大份额的格力电器,其外销也只有20%用的是自有品牌,其余出口份额均为贴牌生产。不少企业满足于眼前的利益,缺乏创品牌意识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打算,认为贴牌出口既省去了推广自主品牌的费用,又规避了因对海外市场不了解而产生的风险,因此不愿意创建自主出口品牌。
4、自主创新体系和机制不健全,企业研发能力有限:近年来,广东贸易产品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提高了贸易产品出口的总体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从R&D投入水平和新产品发明成果来看,广东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高精尖设备和关键元器件的进口不断增长,但总体而言,对于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却存在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3]:
总之,广东贸易产品技术从获得途径上来看,国外引进比例较大,尤其是核心技术基本上靠引进,大多数机电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调研情况看,其原因主要是从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引进之后,缺乏配套资金,缺少基础性的科研实验平台和必要的人力资源对引进技术及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参考文献
[1]汪大兰.广东加工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J]. 经济理论研究,2008(6): 106-107.
[2]袁欣. 广东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出路[J]. 特区经济, 2006.
石油进出口贸易范文2
关键词: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
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发展眼光放到了国外,纷纷开展进出口贸易。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 进出口贸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在进出口贸易中,对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于化工产品,它属于危险性产品,处理不当,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就我国化工行业而言,在技术、规模、经营管理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就决定了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而我国化工行业要想发展进出口业务,在进出口贸易中获得更好的效益,就必须做好进出口战略规划工作,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作为指导,从而推动进出口业务的更好发展。
一、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现状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了,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平台,我国化工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保持良好的势头,全年,化工行业进口1864.8亿美元,同比增长0.6%,出口1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其中,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分别进口553亿美元和723.6亿美元,合计占化工进口的68.5%;橡胶制品出口523亿美元,增长9.2%,占化工出口的32.2%。化肥实物出口2959.4万吨,增长52.4%;农药出口116.1万吨,增长6%。虽然我国化工进出口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质量问题、节能效果以及科技含量等。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化工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进出口贸易,就必须认识到当前化工行业发展进出口业务中存在的困境,加大技术的投入,研发高质量、节能环保的化工产品,从而在出口贸易中脱颖而出。
二、制约化工产品进出口业务的因素
(一)科技因素
在进出口贸易中,产品致胜的关键因素就是科技,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其在进出口竞争中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然而就我国当前化工产品来看,产品的科技含量还不够高,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受科技水平的制约,我国化工产品在进出口贸易竞争中就处于一定地劣势,难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二)质量因素
对于产品而言,高质量的产品自然受到广大消费者、客户、商家的欢迎;反之,质量差的产品就会失去市场地位。然而在这个以利益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里,许多企业盲目的追求量,追求利润,对生产了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对于化工行业而言,在发展进出口业务中出现了这些不合格的化工产品,就会对企业的名誉造成损失,使得企业失去市场,严重的还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三、世界贸易环境对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经营理念逐渐进入到我国,使得我国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化工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资金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入活动和本国产业机构的改造,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逐渐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我国化工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稍有不慎,就会被市场给淘汰。
(二)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它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要职责就是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保证贸易组织各国之间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贸易往来。世界贸易组织通过规定各成员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动能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进行,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量的增长。但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化工行业在进出口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的行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化工行业处于利好的地位。同时,世界贸易组织逐步削减进口关税,进口将大幅度增加,对国内化工产品带来一定的冲击。
四、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措施
(一)加快对外开放,加强对外联系和交流
对外开放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 对外开发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为了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发展,国家就应当加快对外开放,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贸易伙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促使我们根据国际市场决定分工,扬长避短,学习他人的经验,少走弯路,从而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更好发展。例如,我国可溶性钾盐资源有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通过对外开发,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市场的钾盐资源,进而减少成本。
(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
化工产品的危害性较大,尤其是对环境的危害。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保护环境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中,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在产品生产中,要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生产工艺,减少环境的破坏,从而促进我国化工行业的更好发展。
(三)制定科技战略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水平还比较低,化工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在竞争中往往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先进的科技,谁就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更好地发展。故此,在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中,应当重视科技,要制定科技战略,一方面要加大自主科技的研究和创新,不断优化化工产品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外联系,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技,产品生产工艺,从而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发展。
(四)协调产业结构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发展,对我国化工行业的产业机构进行调整十分必要。对产业机构进行重组和优化,可以更好地优化生产工艺,生产出高质量的化工产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强化核心优势业务,精简无竞争力或者盈利较差的非核心业务,加大重组和改造传统工业的力度。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着眼于市场,建立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配套产业,促进产业链整体转移,营造局部优势,壮大优势产业群,形成产业链。
(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质量问题的产生归源于质量监管工作的不到位,一旦这些有质量问题的产品销往市场,就会引起巨大的负面效应和损失。故此,在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中,针对化工产品,要强化质量监管。化工企业要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加工,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检查,确保质量过关;相关部门也要发挥自己的职责,对化工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管,对那些不合格、不规范的生产工艺、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处和打击,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化工产品进出口的更好发展。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实施,进出口贸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国门的打开给我国化工长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机遇,我们要善于把握,面对挑战,我们要勇于接受,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出口战略,从而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超.中国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2]沈根荣.进出口战略联盟――入世后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竞争战略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2000(06).
[3]赵亮.欧盟REACH指令对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0(18).
[4]刘国林.2014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5(03).
[5]刘国林.2013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4(03).
石油进出口贸易范文3
【关键词】汇率制度 进出口贸易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水平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因素。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本币升值,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同样的货物进口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进口国可能转而求其它国的商品,不利于本国的出口。而本币贬值,意味这他国的货币升值,进口同样的货品需要更多的本币,不利于他国出口。
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收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汇率变动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虽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则可以达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与此同时,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该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另外,如该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原理,民众的经济支出会通过凯恩斯乘数而数倍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会提高国内支出,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2.汇率变动引起价格传递,影响进出口贸易
前面说到,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是货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这首先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一般价格。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商的贸易额和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首先,货币的升值是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过价格传递,影响最终商品成本的下跌和价格的下跌。其次,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收支发生变化,如货币贬值后会出现贸易收支顺差,然后使得外汇储备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而在国内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显然,更多的基础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的增长,尽管不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但是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其实是鼓励人们消费,因为在名义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公众更有意愿将货币转化成有形的资产,客观上又会推动物价上升。
二、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
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主要从进出口贸易中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结算货币的选择,以及利用各种金融工具。
1.选择多样化的进口来源
如同一国货币紧盯着另一国货币有很大风险一样,进口来源的单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转移汇率风险,甚至操纵价格。因为如果进口来源过于单一,反映了该国的某种资源对其贸易对象国或者地区的高度依赖。2007年底和2008年7月发生的两次大的石油涨价行为可以说明这一切,因为全球的石油资源过渡依赖一些产油国或地区。某些资源过于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必然导致企业的经营严重受制于该国的货币汇率的波动,该国进而将汇率的风险转嫁到进口商。这种单独的依赖本来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明朗,进口商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必须适当地扩大进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原料来源和销售地点,在多个资金市场上以多种货币筹措资金,按照汇率走势和国际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外汇风险。
2.进出口贸易中选择合理或多种交易币种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特别是出口商要选择合理的货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当然这一般是进出口商双方博弈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签订合同时选择何种币种,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一般而言,出口贸易采取硬币计价,以防汇率贬值给自己带来损失,而进口商会选择软币,以避免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和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而进口上则更愿意选择美元结算。当然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双方博弈的结果一般是约定采用一部分硬币和一部分软币,甚至多种货币计价和付款。其结果是进出口商共同承担汇率的风险,增大了谈判的成功率。在长期合同中,还可以使用货币保值的方式,即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成用所选的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支付。还有一种降低汇率风险的办法是,出口时虽然选择了软币,但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防货币贬值风险,进口时选择了硬币,则可以适当压低价格以防范升值损失。
3.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工具低于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汇率风险转嫁的必然结果,而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出口商也共同承担了汇率风险,或者向后推迟了承担汇率风险的必然结果。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这些国家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的外汇市场建设,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一方面企业则需要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业务、外汇借款等多种方式转嫁汇率风险。
三、结束语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不明朗,国际金融中心华尔街被拯救,石油价格风险较高,日本经济长期的疲软以及世界经济经近几年高速发展之后也出现减缓的迹象,即使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因为内外因素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当前国际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休戚相关,因此国家之间的货币比值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近日,美欧等六国的中央银行集体宣布降息以促进经济发展足以表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非常之高。但是对于进出口商而言,汇率变化的巨大风险不能仅仅靠国家的财政政策来进行规避,他们需要选择更多进口来源,需要更灵活的结算货币,以及选择更多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何璋.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左柏云,陈德恒.国际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孙文莉.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理论演进.财贸研究,2006,(4).
石油进出口贸易范文4
关键词:国际形势 贸易保护 进出口
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2009年,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2010年世界经济整体将实现恢复性的缓慢增长,估计全球经济增速在3%—3.5%之间。这次经济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实现难度较大,发达经济体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在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各种贸易壁垒增多等方面。因此,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
1.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现状
我国采用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从1990年起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连年顺差。由于受欧美经济复苏的节奏较慢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2010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逆差,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进口1193.5亿美元,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
2.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从出口来看,据商务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至2006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3.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整体疲软,我国加工贸易面临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从进口来看,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石油、铁矿石、铜精粉这三种最重的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相当之高;一类是大豆、食用油这两大类农业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尽管中国这五大资源性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五前,却仍需大量进口。且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重要资源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目前我国正在调整优化进口贸易结构,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调整措施
1.降低国内企业对外贸的依存度,积极扩大内需
我国商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如对美国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国家具出口总额的60%。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警惕,因而对中国的出口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内需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进贸易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的低成本,缺少技术创新,深受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的研制,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是当务之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3.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令中国出口企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应着力增强其汇率风险意识,增加结算币种,并学会运用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来规避和管理风险,增强消化汇率升值而带来成本风险的能力。
4.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注重服务质量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以质取胜,树立产品和服务双重质量的思想,即从重视有形产品质量过渡到既重视有形产品质量,又重视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服务、维修、送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上,即服务的质量上。
5.保持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重视科技发展,改善部分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
转变只重视出口,忽略进口重要性的惟顺差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巨额的贸易顺差,为缓解这一压力,必须加大进口力度。首先考虑进口外国先进设备及相关技术和我国稀缺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同时,我国很多高科技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应重视科技进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自主研发满足自身需求。
6.加快建立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借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帮助各类出口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调整出口退税,对高能耗低附加值商品要减少出口补贴,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参考文献:
石油进出口贸易范文5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通货膨胀贸易顺差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进出口贸易都受到严格的管制,对外贸易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起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中间,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到进出口管理与经营政策、外汇政策等方面试点实行更灵活、更优惠的特殊政策,再到正式加入WTO,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2011年,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6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我国是个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的国家,贸易顺差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这种贸易双顺差在我国对外贸易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贸易顺差是分不开的,贸易顺差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吸引资本进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长期的贸易双顺差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例如人民币快速升值,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化,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经济增长模式风险增大等诸多问题。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基本状况
(一)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纸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一种上涨现象。西方经济学,对于通胀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从货币数量、总供求失衡和产业结构这三方面来阐述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
1、货币数量引起的通货膨胀
货币论者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给稳定,物价水平也将稳定;如果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将迅速上升。这一理论说明的是过多的货币在流通产生了通货膨胀。
2、总供求失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从需求拉上的原因来说,通货膨胀因总需求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上涨,造成了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的的现象。从成本推动的原因来说,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从需求和供给二方面来说,这是一种混合通货膨胀,是总需求的相对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劳动和设备已经被充分利用,产量的继续增加已经不再可能,超过部分的需求就会引起物价的上涨,带来通货膨胀。
3、结构性引起的通货膨胀
经济结构的非均衡状况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上涨,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的不平衡。是由于在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情况下由个别关键性商品供不应求拉动的物价全面上涨。
(二)我国通货膨胀现状
据相关调查,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将贯穿至2013年年中,中国2012年3月 CPI 涨幅料达 4.5%,中国 2011 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将增长 9.25%,稍低于前次调查的9.3%,从季度 GDP 预估中值来看,经济增速或于三季度的 9.4%见顶,2013年二季度回落至 9.0%.调查结果并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料于2012年二季度达到高点,但在2013年年中以前, 季度 CPI 涨幅都将保持在 3.2%上方.2012年全年 CPI 料达 4.5%,较上期调查上升0.2个百分点,2013年全年 CPI 亦料同比上涨 3.8%。2011年,我国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CPI数据以年初月度同比涨幅4.9%为基点一路上扬,7月份甚至涨到6.5%,创下37个月的新高。高物价压力下,食品和日用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已经成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流通性过剩和通货膨胀被更多的提及,通货膨胀问题作为关乎到民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广大群众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安定团结,本文从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如何控制通货膨胀来进行探讨。
三、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进出口贸易通过影响国内流通的货币量造成通货膨胀
首先,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时,国际收支的差额外币将以外汇的形式随着商品的输出流入国内,为收购出口所得外汇,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投放,这样就增加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造成通货膨胀;其次,国外的投资也会以外汇的形式并留在国内,外汇是不能直接流通的,中央银行也会采取发行本币的方式来收购外汇,这部分增发的货币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也直接导致了实际在国内流通的本币数量增加,造成国内的通货膨胀。
我国是个长期处于贸易双顺差的国家,长期的贸易顺差会以快速增加的外汇储备的形式留在国内。截止2011年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1811亿美元,这些外汇虽然不能直接以货币的形式在市面上流通,但中央银行却需要发行本币来购买这些积累下来的外汇,而这些本币的发行使实际货币量的增大,直接导致物价上涨,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同时,由于外汇的不断累积,央行又会进行一些外汇冲销行为,很多时候,外汇被用于购买其它国家的国债,但是,很大程度上,这些买入国债的外汇回到国外后,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前景广阔,又被重新以投资的形式输送到国内,形成新的外汇,再次以外汇占款的形式,重新加大了国内货币数量的压力,形成新的通货膨胀因素。所以,于是本国货币的投放量随之增加从而引发价格上涨,引起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由此将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
(二)进出口贸易通过影响需求引起通货膨胀
当一个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的国家,出口的商品的数量越多,其生产商品所需原材料就越多,造成了生产者也是最大的需求者,生产的越多,其需求就越大。因此,导致国内部分产品的需求的增加。我国市场上商品价格就会受国外市场影响,比如,当我们出口的商品在国外市场价格上涨时,那此时,该商品所需要的原材价格约会上涨,这就是由于对外贸易价格传递作用引起的,这样会引起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从而增加国内产品的消费,拉动了国内商品的需求,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出口贸易的拉动,长期处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下。在贸易顺差和出口商品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伴随着这种情况,主要面向出口的制造业企业也不断的增加,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这部分需求很大程度需要在国内得到满足,这直接的引起了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种需求的增加如果超过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需求的失调,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作为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一步,我国政府不断强调扩大需求,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来抓,但是,在扩大内需政策初见成效的同时,种种增加居民收入,加大政府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在一定程度由于需求的因素上也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时,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该国对外国商品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该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又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由此,一增一减,最终引起整个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三)进出口贸易通过影响成本引起通货膨胀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分工的逐渐形成和自然资源需要的扩大,以进口贸易的方式满足国内粮食,能源和矿产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已成为经越来越多的国家赖以为继的手段,当一个国家大量的需要大宗商品的进口来满足其国内经济发展需要时,国家内部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对国际市场的进口资源的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将会大大增加,而国际大宗商品又往往垄断在部分大型跨国出口企业中,当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不稳定时,进口国的国内制造成本将会随着大宗商品的价格的波动而震荡,而如果例如石油,粮食等某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需求巨大,或者作为为其他行业生产原料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快速上涨,很容易造成国内制造成本因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而造成成本失控,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或者成为通货膨胀爆发的原因。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国内的资源已经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的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商品依赖于进口,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上游企业成本的快速上升,上游成本的增加又很自然的被转嫁到下游产品上,从而形成由于进出口贸易对成本造成的影响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因此,一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形成了国内总供给的一部分,而出口则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在国内供给量和需求量一定情况下,进出口贸易会改变该国总供给—总需求平衡状况,从而促使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发生变化。
四、如何通过调节进出口贸易控制通货膨胀
(一)缩小贸易顺差,平衡国际收支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即带来了货币量的增大,同时也引起了通货膨胀现象,对于进出口贸易来说,无论是顺差过大还是逆差过大,都会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要通过中国不断加大从国外的进口力度,并不断放开对一些产品的进口限制,努力克服进出口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保证外汇储备的必要数量的同时,将外汇储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持流通货币数量上的稳定,从而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总之,就是在保证对外贸易的畅通的前提下,就要缩小贸易顺差,保证收支平衡。
(二)保证国内大宗商品的供应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的资源和商品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期中部分大宗商品作为上游原材料,其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下游产品的价格,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一旦上涨,会直接导致我国物价的上涨。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应积极投入到一些关系到民计民生,涉及经济命脉的战略商品和重要物质的储备上,建立和健全储备机制,当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波动时,以储备量对价格变动经行缓冲。
(三)建立和健全价格监督机制
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还有商品价格的波动,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权威的价格预警和监督部门,建立一套切实有效,权威可信的价格监督机制,提供可靠的价格提示,能及时发现价格变化,预防国际商品价格变化对国内物价产生的影响,一旦发生影响,要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将可能的危害降到最低,来控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五、结语
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通货膨胀的诱因。我国是一个长期处于贸易双顺差的国家,这种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尤为突出,进出口贸易引起货币量,总供给,总需求的变化变产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和着手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关系到民计民生,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产生重要。在保证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预防好,处理好进出口贸易可能引起的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白皮书(2011)[R].2011
[2]刘小旭.黑龙江史志[J].2011
[3]李怡婷.对2010-2011中国通货膨胀的分析.《中国城市经济》[J].2011
[4]白明.国际市场价格之动与大宗商品进口之稳[J].2009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石油进出口贸易范文6
关键词:贸易增长 生态环境 出口退税 环境税
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贸易正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中。环境作为一种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会受到贸易增长的影响。如何衡量贸易增长对我国环境优化的影响,环境出口退税抵抗环境税的实施对我国环境优化有着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我国对外贸易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贸易增长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入世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整体上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到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突破20000亿美元;相对于2001年翻了两番。目前,进出口贸易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具体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如表1所示。
从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趋势表中可得出:除了2009年以外,我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总额都呈增长趋势。在2001-2011年这11年的期间内,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额一直都略大于进口额,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存在贸易顺差的状态。
图1给出了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我国出口额、进口额以及进出口总额的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相应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表明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没有较大的改变,只存在量的变化,并没有实质的贸易结构的改变。虽然进出口增长率趋势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我国进出口商品增长趋势大致相同。
(二)现行贸易结构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较大规模的商品出口给我国带来了空前的环境恶化压力。对2011年我国各行业废水、废弃和固体废物排放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采选业等行业都是环境污染型行业。从国内行业出口贸易结构来看,这些环境污染性行业在出口贸易中占有很大比重,可见我国出口产品对资源和环境和依赖性较强,而这些产品的出口行业对环境有较强的敏感性。从出口生产占产品生产比重来看,环境污染型行业属于出口密集型行业,尤其表现在煤炭、焦炭及半焦炭行业,其产品出口量分别占产品总产量的约8%和12%。从进出口双向结构来看,石油、钢铁、金属原材料等进口量很大,且这些原材料的初级制成品又成为我国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可见,贸易加剧了污染物进口,直接恶化我国生态环境。
由于不同的行业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存在差异性,尤其是高污染行业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多的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环境资源配置出现紊乱,过度的环境污染导致环境的自净能力和环保行为的生产严重不足,我国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现行的贸易结构所排放的污染物远超过环境的承载指标,我国很多城市和乡镇受到严重污染,土壤污染、酸雨污染、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生态问题日益加剧。从目前我国贸易的倾向来看,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产业不断向我国内部转移,于是即便我国是资源大国,也会出现资源利用尴尬的局面。
然而,贸易增长并非我国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调整我国的贸易结构,优化贸易增长主攻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好贸易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改进出口企业的生产技术和降低环境的治理成本。
出口退税抵扣环境税对我国环境优化的重要作用
出口退税就是对已经报关的出口物品实行退税,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使我国的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从而保证了这些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出口退税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的结构调整
出口退税对我国外贸竞争水平的贡献依赖于该政策的不断调整,据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几十次较大调整,如1995年国家为缓解财政上的压力,将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16.63%降为12.86%;1999年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将该税率重新提高至15.51%;而2009年为了缓解国际大环境的压力对出口退税率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其中对普通出口商品适当放低退税率,对国家限制性商品甚至取消了出口退税。从这几次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宏观上调整了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财政调控能力;微观上该政策提升了我国进出口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水平,提高了其市场地位。
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是贸易竞争水平提高的必要途径。然而,在我国出口商品不断发展的同时,资源与环境问题也不断严重。我国在“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等重要举措中曾明确指出要建设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我国很多企业还处于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阶段,与高效节能的集约型增长还有很大差距。为了增强节能型商品的出口份额,减少能源消耗性商品的出口份额,从而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先进性,我国政府已对环境污染型生产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遏制,而大力提倡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扩展。在2006年以来,我国不断实行新出口税征收标准,尤其是对煤炭、石油等资源税的出口税额有较大幅度提高,降低或取消其出口退税政策,而对高技术设备或零部件等低污染商品则提高其出口退税额度,鼓励高效能商品的出口。
(二)出口退税抵扣环境税有助于实现环境优化和贸易“多赢”
首先,出口退税抵扣环境税政策对我国出口环境的优化有积极推动作用,这种政策是新形势下我国环境达标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在目前经历持续性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大量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实行一定程度的出口退税政策,适当降低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旨在缓解本币升值带来的国内外市场的压力。从该层面上讲,出口退税抵扣环境税政策将有助于调节人民币升值压力,属于一种有效的非汇率政策。
其次,出口退税抵扣环境税政策优化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促进了贸易可持续发展。从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的实际来看,我国贸易主要存在结构失衡、贸易商品结构出现严重异质性、外贸企业效率偏低、贸易环境严峻等问题。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我国唯有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实现出口商品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发展,出口产品企业不断向高效益发展,才能稳固我国出口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基于此,我国实行出口退税抵扣环境税政策,大力扶持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出口产品企业,限制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企业,不但可以有效调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也增强了我国贸易竞争力。
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国际贸易壁垒明显提高,这就对国内大量的出口企业带来强压力,而这种环境税的政策恰有助于缓解部分企业的出口压力,并从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出口企业的生产方式,使其不断向效益增长型和环保型发展。因此,出口退税抵扣环境税的政策使出口企业取得增长方式改变和竞争力提高方面的“双赢”。
再者,出口退税抵扣环境税政策有助于缓解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并不断完善我国的环境财政结构。自入世以来,我国政府整体的出口产品退税额趋于一种高幅度增长:2001年出口退税合计为1071.5亿元,到2005年猛增为3371.6亿元,2011年出口退税额竟达到了9205亿元,相比2005年增长了近两倍之多。我国2001-2011年出口退税额具体统计值如表2所示,可以得出,这种剧增的态势无疑给政府带来严重的财政压力。
出口退税中抵扣环境税的举措使政府免去部分因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计入的补贴,转为由出口企业自身承担,这不但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有助于优化财政赤字,同时,政府可以将这些环境税用于环境公共支出,这又为改善环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
我国生态环境优化的对策
(一)宏观政策层面
从宏观政策来看,我国政府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政策,将重贸易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两者并重的局面。把握各国的环境政策,积极配合世界各国组织体系的环保制度,与贸易各国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征收环境税,并通过出口退税来抵扣环境税,优化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资源。出口退税抵扣环境税是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一大举措,提高了我国贸易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高污染的产品,实行全额扣除出口退税并加征环境税来限制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污染较小的产品,实行部分出口退税抵扣环境税;而对于无污染产品,国家应给予支持,提高出口退税的税额。当然,我国政府应该十分重视出口退税的实施过程,防止不良分子通过非法手段阻碍出口退税的实行,有效打击和控制出口退税中的腐败问题。
(二)中观行业层面
从中观行业来看,贸易出口行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协助国家或政府优化环境。根据各个行业对环境污染的程度的不同,有区别地对待企业和实施出口退税。提高各个行业的生产技术,并降低各个行业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相互切磋、交流,实现先进技术和资源共享。出口退税抵扣环境税也是节约环境征收的交易成本的一种表现,优化了我国税收政策。行业协会需要团结该行业中的各个企业,实现各个共同发展的策略,在优化我国生态环境过程中实现贸易增长。
根据我国出口商品的特征,可以将出口商品及其环境税措施按污染度分为3种:生产过程污染型商品,应对其全额免去出口退税而充分加征环境税,从而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和健全居民生活环境,以及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信誉;资源浪费型商品,应免去出口退税,减免部分环境税,并将其用于资源开发后的环境治理;对于污染程度较低但存在差异的企业,按其污染水准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税率,达到有差异化地征收环境税和有选择地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从而争取财政政策的公平性。有关部门可以按照企业的生产情况以及污染排放状况进行审核,并对每类产品设定两个以上的税率供选,而后根据考核结果,选择合理的税率增收环境税。对于不断向环境友好型过渡的企业,政府应尽量为其争取出口退税,提高其竞争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邓力平,战岐林.降低税负与缓解贸易摩擦: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双月刊),2011(6)
2.黄晓凤.贸易模式的转型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化解[J].国际经贸探索,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