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的思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生观的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生观的思考

人生观的思考范文1

裔昭印指出,“性别观念受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并对人的“自我评价、行为方式和成就动机有巨大影响”。自我评价在衡量自我与个人存在价值的同时,参与个体人生目的的成型,并对此起到调整和改善的功能。可以说,性别观念、自我认识与人生目的三者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别观念对人们的自我认识有潜在的影响,人们的自我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人生目的的思考和追求。但是本研究的统计结果显示:除了个别项目,重庆市女大学生人生目的、性别观念与自我特质认识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与我们之前的假设相反,与以往的经验不符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本次调查中,重庆女大学生的样本相对较小,也可能是大学生群体(不只在重庆市)在性别观念、人生目的与自我认知的联系上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总体而言,这次调查为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人生观教育及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对人生目的的思考缺乏明确性,提醒我们应正视对大学生人生观的教育与我国现行的职业生涯教育。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允许人生目的选择更趋于个性化,家庭、学校和社会理应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育给予适时适度的引导。在功利主义势风日涨的今天,对大学生人生目的的教育尤为迫切,要使他们认清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权力至上等人生观的本质,培育他们树立科学合理,又适合个体发展的人生目的。

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MarLand博士正式提出了“生涯教育”观念,我国台湾地区也在1998年将职业生涯的概念引入基础教育领域,而大陆地区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目前多数高校都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类的选修课程,但实际达到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们的大学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学生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质等尽早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做打算,这样,他们才会形成相对成熟的人生观,即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可以看清方向,有所把握。

二、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性别观

关于性别的认知从小就向我们昭示了性别的不同,而且还严格地规范着两性各自的行为。社会文化与学校教育的长期熏染已经将传统性别观念注入女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她们也不自觉的陷入“男权话语”的窠臼之中。女大学生在认知层面认可男女之间应遵循平等与和谐发展,但在潜意识和实际行为中则表露出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认同。现实生活中的碰壁,使女大学生对男女平等观念产生疑虑,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女大学生性别观念向传统的复归。如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中国青年报,2008-3-21),择偶时以“男高女低”为标准等现象屡见不鲜。

上海市妇联2008年对青年女性价值取向的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全职太太”的问题上,近半女性的首选是“很正常”(新民晚报,2008-4-22),2008年初,重庆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几位学生完成了一份“女大学生就业调查”发现,在面对“职业和婚育”关系问题上,有三成女生害怕激烈的竞争,如有条件想做全职太太(重庆晚报,2008-2-28)。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就业的压力,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年轻女性亦已出现此类状况。这一方面表明女大学生独立意识渐弱,自信自强精神不足,开始倾向于躲回家庭堡垒,重温“相夫教子”的旧梦;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她们对男性强势地位及自我弱势的潜在认同。

三、女性价值观的转变与矛盾

现代高等教育无疑使女大学生较普通女性更具有理性思辩精神。面对社会变革与文化动荡,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大,价值观发生变化,使她们在心理上产生了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冲撞,影响着她们对自我的认知。女大学生优先选择了“自立、自尊和平淡”来描述自我特质,表明具有现代意识的女大学生追求生存独立性的同时要求人格的尊严与完整,这暗示了她们渴求自我认同,希望得到社会肯定与他人尊重。而对“平淡”的选择则是她们内心传统观念的体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中庸思想,使人们追求自然平和、安逸淡泊,同时不喜欢用激烈的词语自我标榜。此次调查中没有人选择“自强”一词,这是否向我们发出了这样的讯息:当前女大学生思想心理状态极其复杂矛盾,她们心灵的幽闭处依然存在着对个人能力或性别方面的不自信。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趋于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社会环境潜在压力的影响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危机感的加重,使女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也偏爱较稳定、风险小的工作,不愿问津竞争性强、挑战性大的职业,甚至出现“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行为

导向。然而,女大学生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向传统角色的回归是不可取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才是可取之道,这不仅需要社会观念的再次变革,关键还要靠女大学生自身不懈的努力。因此在现阶段改变观念、重识自我、提高自我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对年轻女性来说仍十分关键。

四、正视外部因素对人生观的影响

依据调查统计,重庆高校女大学生对人生的迷茫与性别观念和自我特质认识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充分表明了目前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念与自身内部环境关联性不高,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聚焦于社会外部环境。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文化总是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地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使一个新生儿按既定的文化形象成长。”中国传统文化从孩童时就开始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行为轨迹。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与普及传统文化,以期达到发扬中华文化的目的,然而人们的接受也可能出现偏差,譬如既吸纳“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同时又接受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

人生观的思考范文2

徐泽

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再穷也要穿上一双新鞋,以便走好地狱和天堂的路。

鞋的产生与自然环境,与人类的智慧密不可分。远古时代,土地高低不平,气候严寒酷暑,人类本能地要保护自己的双脚,简单包扎脚的兽皮、树叶等,便成为了人类最早的鞋。古人以草为屐,皮为履,后唐马周始以麻为之,即鞋也。鞋最基本的定义,就是穿在脚上走路的东西。

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再穷也要穿上一双新鞋,以便走好地狱和天堂的路。

人生下来就必须穿鞋,但穿什么样的鞋,人一生能穿多少双鞋活多大岁数,都是有定数的。不管伟人还是平民,谁的一生又能离得开鞋呢?就是在云朵中行走的仙人也总要回归大地;鞋不伟大也不卑微,但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谁就一生也离不开它。.

鞋的式样和款式有很多,单从材料做成的鞋就有好几种,有皮鞋、胶鞋、布鞋、麻鞋、草鞋等等。而我最熟悉的就是布鞋了,它的手工制作过程我清清楚楚。鞋子有鞋底和鞋帮两部分,最重要的还是鞋底,鞋底不厚扎得不牢穿的时间就不长。要有好的鞋底,就必须先糊浆纸,这里所说的浆纸就不是纸了,而是一种破布。家里的衣服破得不能再补了,就用剪刀把衣服沿缝口剪开,好的结实的布留下做补钉,实在烂得没法用的布才用来糊浆纸。糊浆纸必须在一个上好的晴天,将门板卸下来平放在地上能晒到阳光的地方,再烧一锅开水放人干面调成面糊。一层碎布一层面糊贴在门板上,一般要贴三四层,也有贴七八层的。一般要在太阳下晒八九天,直到干透了为止。晚上关门门板照样上起来,上面五颜六色的布只当是一道风景或屏风,家家户户都这样,一点也不会让人笑话。

做鞋必须先有鞋样子,千层底要一针一线纳起来,那细细的钢针全凭手劲穿过千层底往往很困难,还必须用顶针,没有顶针时就要在中指上缠一块布。当一双鞋底纳下来,那粗硬的布条上就全是针眼儿。每当针扎进鞋底有些涩时还必须将针头放在头发上光一光,这样才会轻松快捷。每扎一针,都必须把线捏紧,一天扎几百针,拉线的手都被捏成血印儿,时间一长,长成老茧就不疼了。鞋底的针脚线眼就像田野的秧苗,横竖成行,又像将军排兵布阵,整整齐齐,也像一位古典诗人,每一行里都溶进了人间温馨与慈爱。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穿的都是布鞋,是方口的,黑色的。有一根带,有嵌纽。穿起来很舒服。但时间长了才知道土。后来外婆又给我做了松紧口的布鞋,才感到洋气一点。但松紧口的布鞋有些热不透气,在夏天穿时间长了就臭脚,但还是比城里卖的球鞋(运动鞋)要好得多。

看到父母和哥哥妹妹夏天都穿上了塑料凉鞋,我也提出要买一双,父亲要我语文算术两门都必须考98分的成绩才给我买。

从此我好好学习,为的就是一双塑料凉鞋,甚至在城里的“东风商场”都选好了款式。那时塑料凉鞋很金贵,放在玻璃柜台里,

不付钱是不能抚摸的。价格是3元8毛9分。那是30年前了,一斤猪肉才卖5毛6分钱,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才32元,母亲27元,在当时应该是很高的价格了。

我期末考完试,成绩单子出来了,算术99分,语文97分,两门加起来正好是每门98分,由于当初有约定,父亲也不好反悔耍赖,只有给我买塑料凉鞋。塑料凉鞋买回来了,由于有些大,前面需垫了棉花才能穿,每当脱了鞋,脚指头上就沾满了棉絮,需用手扯掉。穿了两年后,脚长大了,才将棉花拿掉,那个舒服劲啊,是今天的小孩无法理解的。那时解放军也穿塑料凉鞋,且款式还跟我是一模一样的,你说我该不该高兴。我曾穿着这样的凉鞋跳忠字舞,我有一根宽皮带,为了好看,我就系在黄衣服外边,跳舞跳得忘形时,裤子也掉了下来,但我不为所动,一直将舞跳完。为此老师还表扬了我。

那时家家都穷,我对来之不易的塑料凉鞋是十分爱惜的。记得有一次放学时正好下雨了,我又没带伞,就在雨中奔跑,想早一点到家,我怕弄坏了塑料凉鞋,就把它脱下来,高高举过头顶,光着脚巴在水中奔跑着,路边的积水溅起一米多高的水花,在雨水中奔跑,别提有多高兴了。到家时才知脚板被碎玻璃划破了一道一寸多长的小口子,母亲把我的脚抱在怀里,心疼地哭了,我却像没事儿一样。

但有一次,这双塑料凉鞋又让我经历一次失而复得的恐惧与惊喜。记得我看完乡村电影回来,天已全黑透了,在经过一条灌溉渠时,我的一只塑料凉鞋深陷在泥水里再也找不到了,我只好将剩下的一只塑料凉鞋藏在衣服里,光着脚提心吊胆地走回了家。第二天早晨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二话没说,用自行车载着我就奔向灌溉渠,卷起裤筒,不管不顾就下到一米多深的水里探寻着,父亲的衣服全湿透了,秋水也有些凉了,父亲的白发和芦苇在飘扬,一只水鸟贴着水面飞向了远方。大约摸了半个多小时,凉鞋终于被父亲摸到了,美中不足是断了一根带子。但父亲说用橡皮筋连着,还照样好穿,我就是穿着这双断了一根带子的塑料凉鞋上完了小学,渡过了我艰辛苦涩美好温馨的童年时光。

我长大参加工作后,日子好过了,不知穿过多少双皮鞋运动鞋,但都没有外婆做的布鞋“养脚”,再也没有了那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有时幻想,如果让我重回故土,还能穿着布鞋在洒满阳光的乡间泥土路上走一走,那该多好。它让我如见到慈祥的外婆和清贫油灯下温暖的光辉。每当想着心里就暖暖的,忘却了许多人生的痛苦和忧伤。

进了城有了钱,我许多鞋只穿了一半时辰就因为不时尚而被抛弃掉了,也有的被放在窗台上风吹雨淋,和无边的岁月一起苍老。

有一次父亲来城里看我,见那么多双还能穿的鞋被丢弃就有些心疼,就从中挑了一双白色的旅游鞋坚持要留着自己穿。鞋有些大,父亲穿着不太合脚,就将鞋头填上棉花,鞋带紧了又紧才勉强能穿。但终归不太跟脚,有一次上楼时不小心摔倒在水泥楼梯台阶上,膝盖上的皮都摔破了。

人生观的思考范文3

新生工作往往要求对其日常管理和基础教育(包括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政治教育等)细致入微和严格把关。具体而言就是:把工作做到每个学生中去,真正把教育思想工作落到实处。一般而言,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承担科研任务的班主任和专、兼职辅导员来承担,他们时间和精力有限,也就很难使班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所在的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在新生管理工作中实施新生副班主任聘任制,即选拔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来担任新生班主任的助理工作,以协助新生班主任做好对新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实践证明,副班主任这一特殊的学生干部群体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高校实行新生副班主任的重要意义

新生从军训、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到后来的早操、晚自习和寝室卫生,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困惑都需要指导。[1]在这一系列的指导过程中,新生副班主任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新生副班主任能积极引导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为使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关键在于引导新生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树立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更加积极和乐观地生活。为此,新生副班主任至少要做两方面工作。

(1)新生副班主任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工作

第一,新生副班主任都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大学已生活和学习了一年或两年,对学校的情况、管理制度比较熟悉,对于新生在生活、学习、情感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较为理解。第二,新生副班主任大多是党员或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较好,思想也相对成熟,且有一定特长,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易与新生拉近距离,形成较为宽松的德育氛围。第三,新生副班主任的学生身份,更容易让新生,特别是贫困生倾吐心声,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及时地掌握新生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地帮助新生及时调整心态,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2)新生副班主任对新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易产生影响

新生刚入学,对大学充满好奇,对自己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太了解,只能从高年级学生那里获得相关信息,而且获得的信息不一定正确,仅凭“听说”来决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此时,新生副班主任就能为新生答疑解惑,并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经验传授给新生。既能深化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又可加深新生对学校的进一步了解,还能及时纠正部分新生和家长对专业以及学校的片面看法,对新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极大的稳定和促进作用,为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生副班主任的工作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通过学校搭建的工作平台,新生副班主任可以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遇到困难能够及时同班主任及学校领导沟通,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此外,新生副班主任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对大学生活的体验与新生进行交流,用自己的事例影响和教育新生,对良好学风的树立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新生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生副班主任在高校新生工作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部分高校对新生副班主任的职能规定不明确

部分高校对新生副班主任的工作职能规定不明确,导致其工作形式和效果的五花八门。据调查,新生副班主任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大学体验,将所带班级的学生往自己的大学成才之路上指引。例如,有些新生副班主任学习成绩好,就经常关注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会陪同新生上晚自习,答疑解惑,等等。又如,有些新生副班主任特别关心新生的生活,他们会走访新生宿舍,了解新生适应的情况,等等。还如,有些新生副班主任关注人际交往或是担任学生干部之类的事情,等等。总之,工作职能的不明确,导致新生副班主任工作的多样性,对新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引导不足。

2.新生副班主任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

新生副班主任较新生来说,是榜样和领路人,然而他们毕竟是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欠缺,他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还存在思考方式简单、说话较随便等问题,有时甚至会对新生产生误导。例如,目前高校提倡创建和谐校园,安全稳定是第一要务,个别新生副班主任就仅从班级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促进班集体的利益,扩大班集体影响,而忽视了学校整体工作的进展。又如,对于大多数新生副班主任来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不足,这不仅是新生副班主任会遇到的问题,高校的一些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也感到颇为棘手,究其深层的原因,就是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

3.新生副班主任工作的延续性和长远性尚缺乏

新生副班主任的工作通常要求贯穿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它应该是一个吸收、培养和锻炼的过程,需要有好的机制,中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影响到新生副班主任工作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例如,选好了新生副班主任,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了问题。又如,新生班级还需继续带领,可是新生副班主任该毕业了。还如,大多数新生副班主任都只注重新生入校后的前一两个月,在整体工作上表现为前紧后松,缺乏一个长效机制。总之,新生副班主任工作的延续性和长远性尚缺乏。

三、建议和措施

1.逐步完善选拔机制,明确条件,严格选拔

为确保质量,对应聘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考评,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人际沟通能力、对规章制度的了解和对工作的积极性等各个方面。规定应聘条件,采用公开选拔、笔试和综合面试等方式,聘请条件出色、威信较高的学生来担任新生副班主任,真正确保其胜任新生副班主任的职务。

2.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2]

用制度约束保证管理质量,完善新生副班主任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详细说明新生副班主任所要完成的任务,建立新生副班主任考核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新生副班主任的行为。严格考核机制,采用个人述职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新生副班主班的工作进行考核,参与人包括新生、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对表现突出的新生副班主任颁发聘书,并给予表扬和奖励,在评奖、评优方面优先考虑,甚至在推荐工作时,可以单独推荐。对正面的典型事例,要通过海报和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感召作用和教育激励作用。

3.积极开展新生副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培训是提高新生副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3]新生副班主任对工作往往是既新鲜又陌生,既有很高的积极性,又欠缺相关的经验。因此,在新生副班主任上岗前,应先进行集中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新生的特点以及新生经常遇到的问题,熟悉新生副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等等。此外,可以聘请上一届优秀的新生副班主任进行指导和培训,使新的新生副班主任在明确职责后,工作开展得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4.指导新生副班主任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作为班主任应考虑到新生副班主任的学生身份,学习是其主要任务,不要给其安排过多的工作任务,要正确指导和帮助他们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坚持“学习第一”的原则。[4]另外,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从关心、培养和爱护的角度,指导新生副班主任搞好学习,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仕勇.高校班主任助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黄俐丽.加强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助理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6(2).

[3]付章丽.浅议高校管理队伍素质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4(4).

人生观的思考范文4

关键词:植物人;生育权;女性权益;胎儿利益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8-0199-02

作者简介:陈倩倩,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非法学)。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以来,由于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等导致的植物人数量逐渐增多,植物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许我们都知道,植物人主要是因为脑部受到伤害从而丧失了意识活动,但是仍然有呼吸和心跳的患者[1],在医学上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存在形式。如果婚姻中女方成为了植物人,而其又怀有身孕,腹中的胎儿应该怎么处理?应该由谁决定应该怎么做?考虑到植物人自身的特殊性,目前理论上对于植物人胎儿以不出生为原则,但是在实践中的做法却各有不同。如何解决植物人生育权的问题,更好的保护植物人切身利益,尤其是保护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植物人,成为本文的研究目的。对于植物人生育问题,我认为应当赋予女性植物人生育优先决定权,给予女性更多的尊重。

二、生育权的内涵及原则

(一)生育权的含义

对于生育权,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婚姻法》中有所表述。本文采用了辽宁紫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郑卫东的观点:生育权是指自然人与生俱来的一项基本权利,依法决定是否生育子女,以及如何生育子女的一种资格或自由。[2]生育权概念的表述可能各有不同,但是就目前来看基本上对生育权的内涵达成一致看法,即所有自然人都平等的享有的生育子女的权利和自由。

(二)生育权的性质[3]

以往谈到生育问题,想到的就是生育是为了传宗接代。到了今天而言,生育行为不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具有了个人利益性。

生育权是基本人权,是人得以为人的基本人权,是一种自主决定权,是人类生命的延续。生育权是一种自由权,每个人都享有生育子女的自由以及不生育子女的自由。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决定生育子女的时间及个数或者是决定在某个年龄阶段生育子女的自由。生育权是人格权,正如德国学者拉伦次所说“人格权是一种受尊重权,通过人格权所保护的东西就是人本身的生存。”[4]生育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就生育的自然特征来说,生育和婚姻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任何人都享有生育权,不论性别亦不论婚否。把生育权界定为基本人格权,能够更好的保障生育权权益的实现。

(三)女性生育权优先原则

女性生育权优先原则是指在女性怀孕后,就生育或是堕胎的最终决定权应该优先由女性享有。[5]女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生育行为的主要承担者,又是身体痛苦的主要承受者,其对生育的付出远远超过男性,由此我认为女性应该优先享有生育的决定权。另外女性的繁衍生育是社会繁荣进步的延续,所以更应该通过给予女性优先的生育权从而达到保障女性权利的目的。怀孕的植物人女性承担着比正常女性更大的痛苦,腹中的胎儿是她最大的期盼,理应给予植物人女性优先的生育决定权,这是对植物人特殊的人情关怀,也能够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照顾。

三、植物人的生育权利

(一)植物人生育的伦理争议

对于植物人生育问题,我是持肯定态度。如果植物人的身体状况能够保证腹中的胎儿存活及出生不受太大的影响,个人还是支持植物人生育。国内外都有这样的病例,在植物人母亲完全失去知觉和意识的情况下,生出来的宝宝依然正常健康。例如美国的苏珊案件[6]。这样的行为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一种观点认为:女性不是生育机器,让植物人母亲生育子女,这是一种不负责任又很残忍的做法,可以说丈夫是自私的,虽然孩子出生了,但是并不能保证在没有母爱的环境下孩子能健康成长。因此,很多人持反对意见。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孩子是母亲生命的延续,作为母亲不管自己变成了什么样子,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出生。[7]我个人比较支持后一种观点,孩子是母亲的希望,母亲期待自己孩子的出生成长,对于有意识的植物人母亲来说,孩子的出生是对她最大的安慰。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很多,一方成为植物人,受到伤害的是两方的家庭。如果怀孕女性成为植物人,可能会面临生育甚至离婚的问题,而此时最痛苦的可能是女方父母,如果选择生育孩子,是对植物人父母最好的安慰。另外,从胎儿利益保护角度来看。涉及胎儿利益的,应当将胎儿视为法律上的民事主体,赋予其民事权利能力。植物人母亲是由于外力作用下受到了伤害,此时胎儿在母体中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此时胎儿出生后可以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提出侵害赔偿。从这个角度看,也应当支持植物人女子出生。胎儿具有生命权,我们也应当尊重,不能轻易选择堕胎等方式结束胎儿的生命。

(二)植物人生育的立法缺失

我国现行的法律没有对植物人的生育权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是我们对于植物人生育问题在立法上的缺失。现实情况下,植物人的生育纠纷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婚后怀孕,二是未婚先孕,一方成为植物人后关于胎儿出生问题的争议,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更为复杂。植物人生育权与胎儿生命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应该参照《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将植物人生育问题纳入立法层面。

(三)植物人生育的原则

对于生育问题通常会涉及三方利益,胎儿的利益,胎儿父亲的利益以及胎儿母亲的利益。一句传宗接代涉及的不仅仅是出生的问题,还关系到抚养、继承等关系问题。如果有充分的医学保证同时胎儿父母双方同意胎儿出生,这是最好的结局。考虑到植物人的自身及家庭,对于生育问题一般不会那么容易解决。前面已经谈到生育权是一种人格权,当夫妻双方对于生育权问题不能达成共识时,法律也不能要求甚至强迫任何一方生育或不生育。我认为,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合意,我们应从保护弱势方女性的权益出发,遵从女性生育权優先原则,将生育决定权赋予女方,以妻子意愿优先为原则。因此,赋予植物人女性生育权优先决定权,既是对生育主体妇女的人文关怀和特殊保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法律公平公正。

四、总结

西蒙·波伏娃说:“妇女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最大程度地缩小与男性的差距,也只有工作才能让她们真正地自由。”[8]中国对女性的要求是要与男性共同支撑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女性的生育繁衍后代是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延续。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应该对女性的生育权赋予更多的尊重与体贴,当然这对于植物人女性同样适用。基于植物人特殊的生命状态,法律应立足于保护当事人最大利益,维护植物人自主决定权。对于女性植物人生育问题上,我们应该给予女性更好的保护,赋予其生育决定权。

[参考文献]

[1]邢坤,申雨.论植物人的法律人格及补正[J].法制与社会,2015.6(下).

[2]郑卫东.生育权冲突,妻子意愿优先[J].当代工人,2014.

[3]王丽娟.生育权的权利属性及其侵权认定[J].2016.1(下).

[4][德]卡尔·拉伦次.德国民法通论[M].王晓晔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82.

[5]赵娜.关于生育权的法律思考[J].法制园地,2016.09(上).

[6]苏珊案件.

人生观的思考范文5

我们今天的工作岗位既是个人努力得来的,也是亲人、朋友帮助得来的,更是组织给了我们机会。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感谢领导的关心,感谢父母的关爱,感谢朋友的支持,感谢组织为我们创造了机会。一个说自己职业不好的人,肯定不能把事业做好;一个说自己团队不好的人,肯定无法融入团队。只有学会了尊重并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别人才会尊重并重视你的职业。一个人对事业、团队和组织不忠诚是可怕的,会出现反作用――水平越高,能力越强,反作用就越大。责任可以使人坚强,可以使人发挥潜能,能力永远由责任来承载,责任胜于能力。一个人水平再高、能力再强,没有责任,其能力几乎等于零。教师这个职业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只有做出成绩,才能赢得尊重与理解。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应该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做到无愧于心。

以上是教师提升人格魅力的前提。

认清教育本质:

先“孝”后“文”,培养“上品”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为次品,无德无才为废品,有才缺德是社会的危险品。”所以,当今的教育必须培养“上品”人才。

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学生。

“长”指的是学生的个性能得到较好发展并拥有一技之长;“宽”指的是学生懂得为人处世,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指的是学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教”字拆分开来,就是先“孝”后“文”,这已经诠释了教育的本质内涵:先育人后做学问。如果知识没有道德承载,世界将十分可怕。我们或许不担心社会缺人才,却担心人才缺品德。

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德与才的内涵,才能理顺学校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德”是根本,“德”是动力。也许有人会问,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抓德育工作是不是影响教育质量?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抓好了德育工作,使学生们懂得了感恩,学会了做人,从而努力学习,我们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教学质量才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我们必须树立“以德立校,以德促教”的理念,走科学发展之路,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境界。

注重专业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首先,教师必须是知识渊博、懂得教育和认真研究教法的人。

知识渊博就是爱好广泛、专业发展、学科突出。有一个比喻是这样的:教师是一个放在平地上的水桶,学生是紧靠着水桶摆放的水杯,水桶溢满了,自然会流入旁边的水杯中。这是一种高境界的教育教学法。试问:如果只有半桶水,那就只能倒给水杯了,那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教学。因此,教师必须不断给自己这个“水桶”注水,这就需要有“长流水”。

懂得教育就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要让懂得教育的人去从事教育工作,按照科学规律办教育,按照教育特点搞教学。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教法就是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为什么要求教师既写教案,又写学案?因为只有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才能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教师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就是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做到“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写教案、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教书育人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懂得教书,更要懂得育人;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的老师总是抱怨学生毛病多,总是针锋相对地去纠正学生的毛病。其实,清除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人师表就是坚守高尚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圣贤之师。人有三种:第一种做了才去说,那叫圣人;第二种说了才去做,那叫贤人;第三种说了不做,那叫骗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是一种教育力量。做圣贤之师,会使我们的职业更具魅力。

依靠团队力量:

善于合作,成就事业

我们要学会“感性做人,理性做事”和“先做人,后做事”。有些人水平不是最高的,能力不是最强的,可是他的事业很成功,那是因为他紧紧依靠团队的力量,善于与人合作,成就自己的事业。“人”字的一撇一捺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相互搀扶帮助,否则你这“个”人只是一根棍棍,难以站立。靠个人单打独拼是难以成就事业的。

什么是团队?从“团队”两字来看,“团队”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与一群有耳朵的人在说话。“团队”要求我们学会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

只有与人多沟通、多交流、读懂人心,才可以交到良师益友,找到事业的好帮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事业成功离不开朋友和团队的帮助。古人告诉我们:“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必须带着善意与人沟通,学会包容与理解,理解所有人对我们的不理解,包容所有人对我们的不包容。

要紧紧依靠团队中的名师,多拜师、懂尊师。所谓“人生处处是考场,人生事事皆考题”,人生成长进步,离不开名师指路。大家多听听那些有思想、有水平、有能力、有智慧的人的讲话,因为“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

另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多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有思想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思想。

懂得自我学习:

心态归零,知人阅世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充满魅力的人生?答案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懂得自我学习。

心态要归零。“做事走出异常,做人回归正常”。做事求变创新,讲的就是追求成长进步;做人求心态归零,讲的是为人境界。只有心态归零的人才能进步。有一些人自以为是专家、权威,站在某个领域的所谓高峰就自我陶醉。其实,只有放下身段,从自恋的小山上走下来,才能去征服一座又一座高山。

读万卷书,就是多读、多看、多学、多思,这是解决“知道”的问题。我们要改变思想、更新理念,因为思想永远是行动的先导。事业不能成功,人生不能成长,往往是被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固有的理念束缚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学问、有思想、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

行万里路,就是多做事、多实践,这是解决“做到”的问题。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必须做到知与行的有效结合。我们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成长为教育专家。当前学校管理、德育、教学等诸多工作,都需要一批敢想、敢干和能想、能干的优秀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做人要有上进之心。同一个领域中,人与人会有这样的差别:同样的职业,别样的风采,就看个人努力的程度和努力的方式。

个人自悟就是自己多反省、多思考、多总结,善于分析判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外学内化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智慧。

有些人看问题只看到负面的,正面的东西一点都看不到。这样的人心态不好,没有正见和正思维。成功者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达成目标;失败者则是发现问题、挑出毛病、横加指责、失去朋友,最后丧失目标。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做人要学会多讨论、少辩论、不争论。

人生观的思考范文6

【关键词】生存哲学;生存处境;精神危机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209-01

一、先哲们所探讨的“人的生存哲学”

尼采作为现代西方人本哲学研究开始的标志性人物,在其许多著作里都凸显了对人的自由、变化、改进、创造的渴望。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最著名的“上帝已死”和“超人精神”思想贯穿整部著作,他大力提倡“超人”,他认为“超人”是“尘世的精义”,而“人是一条肮脏的河”,这也说明了他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有所偏见。他认为“人应该是一种被超越的东西,超越自身,在精神上不断超越自己。人生像走绳索一样,充满危险性,需慎重对待。人如果没有超越性,将是一种可笑的存在者。”他在文中,用“没有牧人的羊群”来讽刺当时人的平均化问题,“人人需求同一,人人都是一个样,谁若感觉不同,谁就自动进疯人院。”④他在阐述精神的三种变形时认为,精神自由应还原到初始的状态,他认为孩子是最纯洁、清白无辜、健忘的,精神是人之根本所在。现代人则受制于科学、理性和知识,这些都使人类成为了只具有“奴隶道德”的“末人”,即缺乏自主性、一味服从别人的人。在他看来,“末人”是与“超人”相对的一个概念,“末人”代表了虚无、伪信仰,是他对现代人的一种批判。

雅斯贝尔斯是有神论者的代表,在其著作《生存哲学》和《时代的精神状况》中大量的论述了关于人的生存问题和精神状况的问题。他也同样谈到了人的平均化问题,他认为“个人在今天正被大众的人所消灭”,大众化打破了精英化。在关于西方人的精神状况问题上,他认为人类状况越来越紧迫,精神受到了沦丧和蜕变,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我们在生活中痛苦地周旋。在谈到哲学与科学技术时,他说:“我们今天的哲学,乃是接受了科学的这种经验之后的哲学。因对腐朽的哲学感到失望而走向实际的科学,又从科学重新返回真正的哲学,这乃是一条弯路,他必然要在形成今天可能的哲学方式时起着决定性作用。”⑤他同时对科学的界限也做了明确的界定。但从“人类的全部存在变质为技术完美的机器中的一部分,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大工厂。在此过程中,人类已经并正在丧失其一切根基。人类成为在地球上无家可归的人。”⑥这段话来看,雅斯贝尔斯虽然承认技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未将科学与技术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在他看来,科学技术本身就具有严重的危机状况,他对科学技术也是做了十分深刻的批判的。另外,他也对现代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家庭、工作、政治、教育、艺术等多个领域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展提出人的异化理论“商品拜物教”,指出了发达商品经济结构以物的关系掩盖了人的关系的本质,即“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因此,人作为一个主体而失去了其自身的主体性即人性的自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人的物化、商品化问题。马克思所提及的人本主义是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之上的,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二、当代中国人生存处境的问题

首先,人的平均化问题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之一。世俗化、大众化体现在了大多数人身上,这其实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状况有着一定的联系。不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都根深蒂固的印刻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之中。虽然孔子在一方面修正了周代关于天帝、天命只与天子、诸侯、大夫等贵族阶级有关的看法,而使每一个君子直接地面对天帝,在人生的道路上由“畏天命”进而“知天命”,但他在另一方面依然保留了天的神秘性和对天、天命的信仰、敬畏。孔子强调要在人事活动中,特别是在道德活动中去体认天命。

其次,科技的发展也为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现代人对科技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如今的人也丧失原本所拥有的许多能力。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不否认网络化的出现为今天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反观之,也正是因为这种便利,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的沟通,人自身也缺乏了基本的思考能力。

除此之外,关于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还有很多,包括人的物化也在当今社会得以体现,比如现在多数公司和单位都拥有的人力资源部,“人力”一词本身就把人“物化”“商品化”了,人不再是一名带有情感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劳动力,一个为公司发展创造效益的劳动力。

三、生存哲学的研究启示和意义

在当下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下,对生存哲学的研究能够给我们的生存方式提供最佳的答案,解答关于“人”和“人的存在”的问题,使人进行自觉的自我重塑。

就像对待科学技术问题一样,科技固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但我们却不能被它所主宰,当前中国的科技发展迅猛,我们的精神观念就愈发的要加强批判力和自主性,避免我们的精神状况沦为科技发展的牺牲品,重蹈西方资本主义精神危机的覆辙。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M].王玖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2][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黄明嘉,译.广西:漓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