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摊经济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范文1
一 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实训设计整体思路
1.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
严格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主干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其中核心课程为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统计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经济社会统计调查、统计工作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专业实验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实验、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实验、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实验。
2.参照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财经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金融学院、 河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和山东工商学院)和综合类院校(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以及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参照院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统计学经济统计、商务统计、金融统计方向中,财经类院校主要突出经济学课程,招生偏重理科生。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主要课程为理学类,招生偏重理科生。
综上所述,经济统计学专业应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理论和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公司等从事经济统计分析、管理咨询、市场调研和商务数据分析等管理工作。
3.与学院培养方案形式统一
新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整个学院的形式保持了统一,以便于教务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专业课的设置
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和招收对象为理科生,设置了保险精算、金融统计和商务统计三个方向。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由于经济统计学对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的要求较高,我们提高了课程总学分和总学时,注重主干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教学周学时分配,强化实训实践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并行。
培养方案确定了5门学科基础课程,分别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确定了5门专业基础课程,分别为基础会计学、经济统计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确定了9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为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投资学、数据挖掘。
分设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保险精算(开设保险学、保险统计学、利息理论、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5门课程)、金融统计(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金融资产评估、金融工具与金融风险管理、投资组合分析 5门课程)和商务统计(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企业经营统计学、投入产出分析、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统计方法5门课程)方向。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范文2
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选择建立汽车快速更换动力电池的商业模式将是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换电;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0.issn.1672-3309(s).2011.04.0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49―02
在世界政治经济动荡、石油短缺、原油价格走高的背景下,只有快速发展可替代能源,并减少对石油的需求才能使世界避免遭受更为严重的经济打击。
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2011年1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共花费约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4%。全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55%,再次破50%的警戒线。以铁矿石作参照,十多年来,中国钢铁产业由于过度依赖进口,铁矿石价格被国际三大矿石巨头垄断式的疯长,从2002年每吨不足20美元,涨到2010年每吨超过120美元,中国钢铁产业面对着需求旺盛的钢材市场,却发展受困。可以预见,世界原油价格的震荡向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影响将是巨大的。
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2010年保有汽车约7000万辆。如果达到世界汽车千人保有量128辆的平均水平,中国汽车保有量应该是1.56亿辆多一些。这些汽车消费的原油占中国原油消费比例将从大约占10%上升到20%。与此同时,大量的汽车,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对环境保护、交通通畅和城市秩序带来巨大压力。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汽车产业转型规划的重中之重。然而,其在技术、成本、配套设施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问题。
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1、纯电动汽车是最佳新能源车方向
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醇汽油、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目前国际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中国国内主流汽车制造商结合自己的优势特点,主张或较早小规模化实践的也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因为,通过研发和应用混合动力电动车可以积累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的经验。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车被誉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未来。但在解决氢能源补给方面遇到与纯电动汽车一样的缺乏基础设施的问题,同时还面临在能源补给站储存氢燃料的安全问题的挑战。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同样被国内外专家寄予厚望,在应对石油短缺、发展低碳经济以及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等方面都具备优势。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千多辆各类新能源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燃料电池电动车、各类纯电动汽车,其中有锂离子动力电池纯电动公交车、超级电容车、电池电容混合车、铅酸电池的观光电动车,经历了6个月的运营,通过车辆及基础设施投资对比、运营效果和成本比较,许多政府官员、企业家、工程师、投资人逐渐认为,现在发展纯电动汽车的条件逐步具备,纯电动汽车是当前新能源车发展的最佳方向。无独有偶,2011年2月,有新闻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提出财政预算案要结束清洁柴油汽车项目的政府投资,并要求削减氢燃料电池项目的投资,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车的研究推广中。
2、纯电动车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电动汽车的创造有比内燃机汽车更早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因中东战争爆发石油危机,世界各国政界又着手研究替代石油的其他能源。因此,从政治经济方面考虑,电动汽车出现了机遇。特别是近10年来,气候变暖、地球危机等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各方关心的问题,开发生产零污染交通工具成为各国所追求的目标,电动汽车的无污染特点,使其成为当代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
纯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是多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其中最关键的要数动力电池。通过各国的努力,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的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由于动力电池能量体积比低于汽柴油,配置与汽柴油相当的体积或者相当重量的动力电池,可以获得的车辆续驶里程只有汽柴油车辆的一半或者1/3。因此,纯电动汽车要能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最大难关在于电池。
因为有了内燃机汽车作为标杆,开发纯电动汽车就出现了许多困难,比如对续驶里程的困惑等。然而,通过对比内燃机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在续驶里程、能源补给、成本、安全性、排放等指标,可以发现纯电动汽车的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也发现了更多吸引公众接受和发展的优点。
3、应改变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从政府引导消费习惯、生活理念开始,引导纯电动汽车消费市场,无论从环保还是从能源消费成本都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第二,汽车厂商和技术人员要摆脱现有内燃机汽车的特性,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纯电动汽车产品。比如续驶里程在100千米,绝大部分在城市内活动的消费者每天的行程不超过100千米,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第三,政府要推动纯电动汽车能源补给设施的规模化、网络化建设。
二、换电商业模式要点
1、换电与换电商业模式
换电,是相对于充电而言,是纯电动汽车能源补给的一种模式。以手机电源为例,通常可以使用备用电池,采用换电池的方法替换电源,也可以通过充电器将手机与电源插座相连补充电源。几十年来,电动汽车的发展,电能补充始终是以充电的方式进行的,由于汽车比较庞大,考虑到电池联接安全性,又涉及到专用的换电设备设计和投资,给汽车换电池自然就不成为首选考虑。然而换电,有其必要和优势。其必要性在于:其一,基于动力电池的专业特性,需要专门的维护,以确保其安全、使用效果和寿命延长,因此专门的能源补给设施应该具备集中式的特性,而不是分散式充电桩;其二,整车充电时间过长,采用换电模式可以解决纯电动汽车能源补给效率问题。
换电商业模式的核心是车辆和电池的销售和所属权要分离。汽车厂在提供整车的时候,配置了合适的电池,并且确保该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消费者只采购不带电池的裸车部分。由电池专业维护、充电、换电的运行商来购买电池,供给消费者使用并提供服务。
2、换电商业模式是纯电动车发展的解决方案
与充电模式相比较,换电模式有多方面的优势(见表1)。基于换电模式所具备的优势特性,将突破早期电动车发展的制约瓶颈,是纯电动车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处理好以下事项:整车厂要基于共同的电池箱标准:开放式的选择电池并接受运行商的集中管理。
三、展望
只有政府、整车厂、运行商共同参与创造新型的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才可能真正做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电动汽车产品和服务系统,才可能更好地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以应对未来的石油危机以及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下。
参考文献:
[1]米歇尔・克雷尔,中东北非动荡石油将成奢侈品[N].中国能源报,201 1―03―07.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范文3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责任
(一)指导思想。
全县“十小”整规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县委“三三战略”总战略为指针,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扶优与治劣相结合,以块为主、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快推进执法监管向农村延伸,着力改善消费环境,保障消费安全,扩大消费需求,推动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责任。
1、各乡(镇)政府要将“十小”整规工作列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要围绕“全面铺开、有序推进、基本完成”的要求,把握好“食”为先、“安”为重、“规”为主、“扶”为上,以及“促”为本的工作原则,以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市场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方面的突出问题为抓手,逐步建立和完善“十小”行业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促进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按照“市县统筹协调,乡镇为主负责,部门牵头指导,村居属地管理,业主责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确保到年底全县各乡(镇)基本完成“十小”整治和规范任务。
3、理顺“十小”行业质量安全监管权责关系,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十小”行业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4、充分发挥示范镇(屏都镇)的典型引路作用,推动“十小”行业按照经营规范和服务标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即扶植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十小”生产经营单位上规模、上水平;改造提升基础条件较差的“十小”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范要求。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规定,促进“十小”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保障“十小”整规工作经费落实。
6、进一步加强“十小”行业质量安全社会监督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对农村协管员、监督员培训,发挥其协管、监督作用。
7、全面开展对“十小”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业主培训,广泛开展对群众“十小”行业质量安全宣传引导,切实增强全社会质量安全意识。
8、及时上报“十小”整规工作进展情况、信息、统计数据等。
9、按时完成县“十小”整规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整治重点和实施步骤
(一)整治重点
重点对象:生产经营食品、药品、农资、液化气、音像制品、美容美发、农村客运等涉及群众身心健康安全的产品或服务的站、点、店、户。
重点区域:城区及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和“十小”行业比较集中的区域,以及无证照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区域。
重点问题:生产经营中“脏、乱、差”和“无、散、低”等问题,具体包括:无证照或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的行为;生产经营不符合保障人身健康安全标准产品的行为;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违反相关管理规定从事音像制品、客运经营的行为等。
(二)实施步骤
整规工作从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4月)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并完善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机构,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于4月27日前上报县“十小”办。
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本辖区本部门2009年度全面推进整规工作年度计划、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并将具体工作方案及计划于4月27日前上报县“十小”办。
3、召开动员会全面部署。各乡(镇)政府要对本实施方案、目标责任进行再细化、再量化,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并落实工作制度、人员、经费等保障措施。采取分片分批分期的方式,按照“先难后易、先近后远、先强后弱”的要求梯度推进整规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1月)
2009年5-6月:
1、调查摸底,梳理分类。各乡(镇)政府要在去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本地“十小”生产经营单位的动态变化情况,完善监管档案。对摸底情况进行梳理分类,制定相应整规措施。
2、完善标准规范,抓好宣贯培训。各乡(镇)政府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标准规范。县“十小”办将组织开展对乡镇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宣贯培训。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制定计划,组织开展对业主的标准规范宣贯培训工作。
3、适时召开现场会或推进会。通过现场会或推进会等形式,推广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促进整规工作开展。
4、加强督查跟踪。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加强工作督查指导。县政府将组织开展季度督查。
5、制订出台扶持政策。各乡(镇)政府要结合实际,研究本地相关行业发展的难点、瓶颈,会同有关部门从行业政策、市场准入及技术、资金、项目、土地、信息、服务等方面,制定出台促进“十小”行业长远发展的政策措施。
6、加强宣传信息工作。各乡(镇)政府要注重加强整规宣传信息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主题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按照县“十小”办的宣传工作考核方案,加强信息收集、整理、报送工作。把加强宣传信息工作,贯穿“十小”整规工作的全过程。
2009年7-8月:
7、全面铺开整规工作。各乡(镇)政府要在全面开展整规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克服困难,确保本辖区整规工作全面有序铺开。
8、加强工作检查指导。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十小“整规工作的检查指导,对整规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2009年9-11月
9、制定评价标准。各行业整规牵头部门负责制定2009年整规工作各行业评价标准,县“十小”办负责制定综合工作参考评价标准。
10、探索推广长效监管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十小”行业的长效监管机制。总结整规工作中取得的典型经验、有效做法,形成制度和规范化文件,并在本地本行业进行推广。
11、查漏补缺,攻艰克难。各乡(镇)各部门要对本地本行业的整规工作进行查漏补缺,解决整规工作中遗留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2009年12月)
主要工作内容:各乡(镇)政府对辖区内“十小”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上报书面总结材料;逐级验收,由各牵头单位对各乡(镇)“十小”行业进行指导检查,再由县领导小组对各乡(镇)“十小”行业整治进行检查验收。
三、主要任务和责任部门
(一)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整治。督促纳入监管的小作坊业主履行质量安全承诺,严格按照《浙江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基本要求》组织生产;以桶装饮用水、“两豆”(豆制品及豆芽)、茶叶、米面制品等四类食品为重点,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无证照或证照不齐、达不到取证条件的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整治和取缔力度;严厉打击使用非食用原料、有毒有害物质、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鼓励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按照龙头带动、区域集中等“五种模式”整合提升,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通过整治,促使食品加工小作坊做到:证照齐全;生产场所符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三框一盒”齐备,并执行相关规定;食品生产加工操作人员均持有健康证等。此项任务由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指导,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环保、建设等部门配合各乡(镇)工作。
(二)小食杂店质量安全整治。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严格执行食品进货台账制度,积极鼓励小食杂店改造提升为放心示范商店,逐步引导纳入经营食品统一配送体系。通过整治,促使小食杂店做到:证照齐全并上墙;店面整洁卫生;严格实行台账登记制度;严禁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此项任务由工商局牵头指导,经贸、粮食、卫生、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建设、供销等部门配合各乡(镇)工作。
(三)小餐饮店质量安全整治。逐步推广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严格执行餐饮原料进货登记制度,严厉查处无证照经营行为。促使小餐饮店、小农家乐、小食堂做到:证照齐全(需证照的)并上墙;环境整洁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明示并有效执行;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原料进货台账并实行进货验收;有专用的垃圾桶;餐饮工作人员持有健康证并穿戴整洁。此项任务由卫生局牵头指导,经贸、粮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环保、建设等部门配合各乡(镇)工作。
(四)小药店质量安全整治。进一步完善药品质量认证和日常监管制度,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许可、索证索票、进货台账制度,禁止超范围经营。促使小药店、小诊所药品、药品专柜(零售点)做到:证照齐全并上墙,场所整洁卫生;严格执行药品购进查验、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制度;完善药品储存条件,做好库存药品养护;按规定销售和使用药品;从业人员具备相应资质。严禁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药品;严禁销售和使用假劣药品;严禁违法虚假药品广告。此项任务由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指导,卫生、工商等部门配合各乡(镇)工作。
(五)小农资店质量安全整治。推进农资店连锁经营和放心农资店建设,杜绝禁用农药的销售,严厉打击销售劣质农资坑农行为,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促使小农资店做到:证照齐全并上墙;经营范围和经营内容相符;建立化肥、农药、兽药、种子、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重要农资的进货索证和销售台账制度;执业人员具备农资销售相关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农资使用指导能力。此项任务由农业局牵头指导,工商、质量技术监督、供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配合各乡(镇)工作。
(六)小菜场整治。延伸农贸市场监管触角,加强对农村小菜场整治力度。促使小菜场做到:建立商品准入制度,实行规范管理。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固定和临时小菜场,确属群众生活需要并已纳入乡(镇)或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应加强引导和管理。对不符合基本条件和严重违法经营的,依法取缔。此项任务由工商局牵头指导,农业、经贸、粮食、建设、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配合各乡(镇)工作。
(七)小美容美发店整治。督促业主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操作规程,加大对消毒杀菌设施投入,预防感染和疾病传播,严厉打击使用假冒伪劣产品提供服务的行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使小美容美发店,包括足浴店做到:证照齐全并上墙;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并持有健康证;具备必须的消毒杀菌设备和工作间,经营场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以及毛巾等用品定期消毒;查验化妆品、消毒用品等质量,建立并实施索证索票制度。此项任务由经贸局牵头指导,公安、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环保、建设等部门配合各乡(镇)工作。
(八)小音像店整治。保护知识产权,严禁租售盗版音像制品;保护未成人身心健康,严厉打击销售、暴力、迷信等违法音像制品;加大对音像游商地摊的打击力度,依法取缔“黑网吧”。促使小音像店,包括网吧做到: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并取得行业经营许可;音像店经营的音像制品有合法进货凭证,正版率达到90%以上;“黑网吧”得到有效遏制;有良好的经营秩序。此项任务由文广新局牵头指导,工商、公安等部门配合各乡(镇)工作。
(九)农村小客运质量安全整治。严厉打击客运车辆超员超速和无证营运等违法违章行为,严禁使用货运车辆、两轮摩托车、拖拉机或悬挂拖拉机号牌的车辆、报废车或以报废车零件拼装的车辆从事客运。整治农村客运经营秩序,严格执行客运营运许可、客运车辆定期检测、司乘人员资质审查、客运安全管理等制度。促使农村小客运业主做到:证照齐全,手续完备,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按规定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和乘运人责任险,遵章守法,不发生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严重违反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确保行车安全。此项任务由公安局牵头指导,交通、工商、安监、农业(农机)等部门配合各乡(镇)工作。
(十)小液化气供应点质量安全整治。严格执行液化气经营的布点审批规定,加强液化气经营场所的安全管理,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建立行业服务规范,公开服务承诺,收费明码标价。促使小液化气供应点做到:证照齐全;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经营场所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液化气使用钢瓶100%经过检验合格并在规划范围内签订气源供应合同,不短斤缺两;从业人员熟悉业务知识并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建立进货登记台账并索取相关证明和检验报告。此项任务由建设局牵头指导,工商、公安、质量技术监督、物价、安监等部门配合各乡(镇)工作。
四、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政府要成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本乡(镇)“十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应有专人负责具体日常事务。各乡(镇)“十小”整规工作要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人员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乡(镇)都要明确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组织专门力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十小”整治实施方案,将具体整治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整治与规范任务和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县政府、各乡(镇)要为“十小”整治提供必要的经费、装备等保障,推动整治与规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档案,底数清楚。各乡(镇)政府要全面组织力量,排查摸清“十小”行业底数,建立“十小”行业档案,掌握存在的突出问题,打扶结合、疏堵并举,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和帮助“十小”单位通过连锁配送、合作经营、区域集中、联合加工等多种方式联小做大、规范发展。
(三)及时培训,提升能力。各牵头单位要积极配合各乡(镇)开展“十小”行业整规培训和指导“十小”行业整规工作。培训人员包括乡(镇)相关人员及其辖区内“十小”行业业主。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十小”整规内容、台帐整治和内部管理等工作。通过培训,切实提升乡(镇)工作人员能力和“十小”业主自我管理能力。
(四)强化宣传,正确引导。各乡(镇)政府要采取宣传车入村、印刷标语、灯箱、固定宣传栏等形式积极宣传“十小”行业整治的要求、目的和意义,提高公众消费安全意识。要建立健全信息制度,通过电视、广播等形式,及时“十小”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先进经验,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同时,要对公民的监督权实施有效保护,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方便群众举报,兑现举报奖励,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消费安全的良好氛围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范文4
(一)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复工复产复学
一是加强环卫保洁。在全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共累计出动清扫车辆台次3650余次,人员32300余人次;加大对居民生活和企业自产垃圾的收集转运工作,每天清运生活垃圾达140余吨,做到日产日清,及时收运,无害化处理;成立了环卫消杀小分队,设置口罩等专用垃圾桶,每天坚持对垃圾收集容器每天消杀不少于2次,垃圾中转站每天消杀不少于6次,公厕每天消杀不少于2次。二是加强市容管理。以“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全方位开展秩序整治活动,对主次干道市容秩序执法排查,对流动摊贩、出店经营等现象现场进行整改,共劝导临街店铺480余家,查处违法行为180余起;成立临海童城管临时党支部,每天抽调5名党员协助临海童办事处加强市容管理;对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日常巡查管理的基础上,落实错时管理等长效管理制度,全力保障学校正常有序复学;联合市场管理、交警等部门,对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全面开展整治,对我区2个高速路口车辆进行管控,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市容秩序保障。三是落实服务举措。推行首错免罚制和“马路办公服务”工作模式,对沿街商铺和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免于行政处罚;推行网上审批报备制度,优化业务申报条件,简化网上审批流程,方便企业在疫情期间正常办理业务审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有序开放“地摊经济”“马路经济”,科学、合理设置临时摊(群)点和便民服务点共计14个;推行对企业“一对一”上门服务活动,给帮扶企业宣传优惠政策,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帮助及时解决复工复产困难和问题,现两个企业已正常运行;
(二)以重点工作为抓手,助推“美丽”建设
坚持垃圾治理,狠抓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推进垃圾分类。年初,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建立垃圾处理系统,进行源头分拣管控,对有价值的废弃物重复再利用,减少垃圾处理终端处理量,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对我区5个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20余吨,日处理餐厨垃圾8.5吨,无害化处理100%;二是严格监督考核,认真落实考核责任机制,综合督查考核结果拨付保洁费用。1-5月,我局对城区26条主次干道环清扫保洁综合考评36次,日常考评52次,罚款32.0925万元;对三镇一办农村清扫保洁综合考评13次,日常考评4次,共扣款2.0705余万元。加大对工业园环卫保洁监督管理,实现全区环卫保洁全覆盖。同时,加强对雷河大堤公厕进行管理,坚持每日消杀,保障卫生干净、环境整洁。
坚持标本兼治,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道路扬尘治理。我局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清扫冲洗机制,采用高压冲洗车与湿式洗扫车联合作业,加大对道路清扫洒水力度,特别对我区核心范围内的道路严格落实洒水标准,有效抑制道路扬尘。二是渣土运输整治。加强前置审批,截止目前,共对渣土运输进行审批10件;加强源头监管,监督指导围挡施工现场、施工喷洒抑尘、冲洗出入场车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采取24小时不间断巡查,共查扣车辆91台、处罚金51800元。三是露天烧烤和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疏堵结合、分类整治、标本兼治、长效治理”的原则,我局对82家餐饮经营单位餐饮油烟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均按要求运营,确保环境质量优良。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一是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报刊媒体和互联网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共组织2次大型现场法制宣传,发放宣传单300余份。同时,上传各类工作信息50余条,及时报道城管工作动态。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制定《执法服务水平提升年主题活动方案》,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今年上半年各项审批共计47件,依法立案查处行政处罚案件99件,其中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全市城管系统的2019年卷宗评比中,忠正建筑公司无正当理由不与招标人签订施工合同案获得优秀卷宗称号。三是创新执法思路。创新“城管+律师”司法保障模式,探索律师进中队工作思路,推进标准化城管中队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签订律师,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和职业优势,让律师深入城管中队中,参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水平。
坚持精细化管理,狠抓市容秩序工作。制定《区智慧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暂行)》,监督对各镇办智慧城管工作落实,提高案件及时整改率,目前为止,共发现上报有效城市管理方面立案2998件,已结案2998件,结案率100%。以“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全方位开展市容市貌“六乱”整治,1-5月份,共计清理辖区内流动摊点1183余个,清理店外店60余家,拆除违建2643平方米,铲除非法小广告300余处,查处违法停放车辆120余辆,全面提升我区市容秩序。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深入推进小区内电动车飞线充电专项整治,联合各镇办、住建、公安、消防等单位,按照“疏堵结合、科学规划”思路,协调建设充电桩等硬件设施,为市民提供服务,截止到目前,全区已设立安装室外充电设施157组,安装充电插孔2477个,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工作计划
全力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以智慧城管平台为依托,严格《区智慧城管工作考核办法》,有效发挥智慧城管督查考核作用,强化通报、约谈、问责力度,抓好市容案件整改的结案率、及时率,降低反复立案率,不断提高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香港街、工人村大街“示范街”创建力度,不断提高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全方位开展市容市貌“六乱”整治,实现市容管理常态化、智慧化、精细化。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 制度比较 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57—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医疗机构的运营环境与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财政部于2011年伊始适时修订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并制定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同时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印发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这五项制度的同时推出,给医院的会计核算,尤其是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新旧财务与会计制度比较的视角,探讨当前如何对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调整、完善。
二、医院内部控制的特点
医疗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内部控制有其自身的特征。概括起来,医院的内部控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医疗风险控制和病人安全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医疗行业因其具有的高技术含量、高风险而被称作“高危行业”。原因在于任何一项诊疗活动本身就带有或多或少的风险,再加上病人的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许多疾病的诊疗、护理还受到医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大多检查、护理、治疗方法本身带有一定危险性。在这种情况下,为抢救病人,医护人员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2.医院的收入呈现类型多,现金流量大的特点。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收费。在现行体制下,医院主要按照国家规定,依据医疗服务诊疗项目的价格和药品、耗材的单价,根据病人在医院接受的诊疗项目和所消耗的药品耗材等进行计价收费。由于诊疗项目繁多,收费品种按其性质进行分类后也达几十项之多,再加上政府长期投入不足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由病人个人负担,多数病人用现金支付,导致医院每天有大量的现金流入、流出,因而对收费业务的管理就成为医院收入管理的重点。
3.医院的支出呈现开支项目多,医疗项目成本难以准确核算、确认。企业的支持一般分为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而医院的支出按照与医疗收入匹配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类:维持医院运行所必然发生的间接费用,无法直接与医疗收入配比但与病人的诊疗活动相关的支出以及各临床业务科室发生的直接与病人的医疗服务活动相关的费用。这三部分费用,除了病人直接消耗的药费和耗材的费用可以直接计人医疗项目的成本外,其他费用都需要按照一定方法进行摊销。由于医疗活动的复杂性,再加上摊销费用的比率远远大于直接计入费用的比率,使得医院难以保证将各项与收入不配比的费用合理、准确地摊销到各临床科室和医疗服务项目中,从而导致医院的成本很难准确核算和控制。
4.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风险发生变化。现代医院的运行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支持,医院的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就必须掌握各种先进的科技技术,并能通过控制手段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各种先进医疗系统的使用在提高医生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系统风险。
三、新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根据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对医院改革的相关要求,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变化。
1.预算约束与管理:强调预算在内部控制的主导作用。首先,预算的编制层面。新制度明确规定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并规定地方可结合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而旧制度规定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一,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还有,新制度指出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对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而旧制度规定医院预算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业务活动需要和财力可能,编制支出预算,医院要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
其次,预算的执行层面。新制度规定医院要严格执行批复的预算,并将预算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定期将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查找原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算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旧制度规定医院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
最后,决算的编制层面。新制度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医院要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并将预算执行结果、成本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和业务工作效率等一并作为内部业务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与年终评比、内部收入分配挂钩机制,而这在旧制度中并没有详细地涉及。
2.信息披露:突出信息的全面客观。新制度规定,医院要完整核算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全面披露资产负债信息,客观反映资产的使用消耗和实际价值,对医疗风险基金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强化管控手段,限制非流动负债的借入,严格大型设备购置、对外投资论证报批程序。对于投资收益,新制度规定医院应遵循投资回报、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等原则,对投资效益、收益与分配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旧制度规定投资取得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收回的对外投资与投资账户账面价值的差额,冲减其他收入。可以发现,相对旧制度,新制度夯实了资产负债信息,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情况,为严格规范医院筹资和投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3.收支分类:更加科学合理。新制度指出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配合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进程,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收支分类中单独核算科研、教学项目收支。规定了医院的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旧制度规定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从中可以得出结论,这些规定既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业务特点,又规范了医院的各项收支核算与管理。
4.应收医疗款和坏账准备计提:凸显核算的规范性。新制度指出医院对应收及预付款项要加强管理,定期分析、及时清理。对账龄超过三年,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可作为坏账损失处理,坏账损失经过清查,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报批后,在坏账准备中冲销,收回已经核销的坏账,增加坏账准备。旧制度规定,医院对应收款项应及时清理,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要及时结算。对期限超过三年,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应作为坏账处理,坏账损失经过清查,报经主管部门、主办单位批准后,在坏账准备中冲销。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新制度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可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等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应超过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的2%—4%。旧制度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可以看出,应收医疗款和坏账准备管理的规范,对防范医院财务风险起到一定作用。
四、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应包含内控制度、组织控制、会计控制、风险控制以及审计控制。其中,内控制度和组织控制是基础,能够决定整个医院内部控制的执行,会计控制是财务风险控制的基础,内部审计是对整个内控过程的综合评估,是内控制度的再控制。内控活动通过落实内控制度,将组织内控、会计内控、财务风险内控和审计内控有机地联系起来,贯穿于整个医院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如图1。
1.健全控制制度,强调预算管理。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推进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制度。预算控制应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医院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为了确保预算各项主要指标的全面完成,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内部控制的完善是适时的,不成一劳永逸的,医院应当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及时考量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据此建立内控审计制度、内控考核评价制度和内控评价报告制度,编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或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评价,进而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价,不断改进。
2.完善组织结构,提高运作效率。医院既然是一个组织,其组织结构约定了运作效率。国外现代医院多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采取“一长三部”制,即整个医院设一位院长,下属医疗、护理、行政三部,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医疗、护理、行政三条线三位一体,共同完成医院的各项任务。这种体制组织层次少,部门分工明确,护理工作自成体系,较为适应现代医院的管理。从而提高医院总体运作效能。目前我国医院的主要构成部门一般可分为诊疗部门、辅助诊疗部门、护理部门、机关职能部门与后勤保障部门。鉴于此,医院可以采取行政办公和薪工的组织层次,对医院进行优化管理。同时,为适应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医院应在综合其自身组织管理框架基础上设计战略绩效管理组织框架,探讨该框架中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协助配合、监督执行、具体实施等5个组成部分的责任,提出增强战略绩效管理组织责任体系的建议。
3.加强财务控制,夯实控制基础。会计内控制度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出台背景下,除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还需要落实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要求,需要从以下方面调整、完善医院的会计控制:(1)计提坏账准备方面。年度终了,医院可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等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应超过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的2%~4%。(2)医院应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或专人,对资产实施管理,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存货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办法进行管理,低值易耗品实物管理采取“定量配置、以旧换新”等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3)按照《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的财务机构应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和经济责任制。
4.规范医疗行为,降低财务风险。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出台,更加规范了医疗行为,有效控制了财务风险的增加,应采取进一步措施增强财务风险内控,第一,医院要增强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医院应严格贯彻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指标和借款具体审批程序,建立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为主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及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第二,医院需要加强病人预交金管理。预交金额度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合理确定,切实采取措施,降低医疗应收款,避免坏账的发生;第三,医院要统筹安排管理医疗风险基金。医疗风险基金要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最后,按照《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规范债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医院应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建立贷款监督机制,加强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5.重视风险评估,加强内部审计。医院要全面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注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分配审计资源,强化在医院财务报表审计中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摆脱旧的审计程序导向思维,大大提高了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医院需要首先转变观念,增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其次,在医院内部审计中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有效提高审计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另外,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方法和内审的职能,实现内部审计由经济监督职能向经济评价、管理、服务等综合监督职能的转变。内部审计要参与单位有关重大经济活动。
6.细化控制活动,注重关键控制。内部控制活动贯穿于医院的所有的实际业务操作,是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控制、会计控制、财务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的对象与具体反映。内控活动可以划分为实物控制和业务过程控制,实物控制包括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工程项目等的控制。业务过程控制包括对预算、财务电子信息化管理和内部监督检查等的控制。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出台,完善了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成本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及会计科目等的规定,为控制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了有利保证,而医院的预算控制、收支控制与成本控制是关键控制活动
地摊经济实施方案范文6
一、城管执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从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以来,执法局党委始终将其作为统领城管工作的指导方针,在全面学习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转变理念,确立了“和谐执法、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并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执法机制,强化服务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城管工作的科学发展,成效明显。
(一)机制创新取得重要突破。在摊点管理上,改变突击型、运动型的治理方法,采取聚零为整、规范管理、上档升级的管理模式。对市区所有的室外摊点进行了调查摸底,在次要道路和街巷规划设置了固定摊点群、节假日摊点群、季节性摊点群、特色摊点群共22处、600个摊位,从业人员1600多人,弱势群体生存和摊贩经济发展得到有效保障。在管理上,实行了四项区别对待、宽猛相济的管理原则,采取了设立公示牌、挂牌出摊、ABC三级上档考核、集中错时执勤等五项管理方法,各摊点群基本达到了“统一经营器具、统一卫生洁具、统一保洁标准、统一服装、统一标志”的“五个统一”要求和“不影响交通、不影响正常秩序、不影响环境卫生”的“三项标准”,室外摊点逐步纳入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轨道,收到了“市容变整洁、摊贩保饭碗、城管不犯难、市民得方便”的多赢效果。在违法建设整治上,着力转变事后查处、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积极推行机制创新,创建“联动、共防、共管、互动”四项机制,创造各部门、社会群众参与监督管理的有利局面,对新发生的违法建筑,做到了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处置一处,极大地提高了防违、控违、拆违的力度和效率,2008年共拆除违法建筑612处、5.2万平方米,新发生的违法建筑数量相比往年下降了70.8%。在野广告治理上,除采取“清、涂、呼、罚、停”等措施,积极推行社会联动机制,协调环卫、路灯、电力、邮政、电信等部门和单位实行“协议管理”,联合城管办定期检查考核和通报,有效地激发了各区、街道办和公用设施产权单位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街面乱贴乱画现象明显减少。
(二)为民服务创出品牌。一是增强服务观念。教育全局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执法为民、服务社会、促进和谐”的宗旨和“亲情执法、热情服务”的理念,倡导“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将服务的观念融入全局干部职工头脑中,并在实践中生根开花,做到了以服务得民心,以服务树形象,以服务促和谐。二是强化服务措施。在摊点管理上,对自产自销的本地市民,热心支持和帮助销售,对以贩卖蔬菜、水果等为生的本市市民,以教育引导为主,对流动摊点进入固定摊位的,给予优先照顾。为减轻摊主负担,通过市场化运作每年为摊主节省经营设施费用24万元。在“拆违”方面,力求和谐执法,耐心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在古陌村、宅库村、神道口村等拆迁改造中,设身处地帮助拆迁户解决困难,化解了诸多拆迁难题,赢得了群众称赞。三是转变执法方式。倡导以教育、引导、疏导为主,处罚为辅,实行了处罚前教育劝告制度,向第一次、第二次的轻微违法违章行为当事人发《责令纠正通知书》,不予处罚。对违法停车做到温馨提示在先,将罚款额由200元降为100元,对严重的违法停车行为,废除将车辆拖至统一地点的惩罚性做法,改为由现场拖移至附近停车泊位。四是优化审批服务。缩短户外广告招牌审批时限,将原来每周2次(周二、周四)现场勘察增加为每周3次(周二、周四、周五),确保2个工作日内回复审查结果;对特急的审批项目,当日勘察,当日回复;对招商项目实行重点扶持,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给予户外广告审批方面的优先照顾。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举措,受到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亲民服务的城管品牌日益彰显。
(三)队伍规范化建设卓有成效。在队伍建设方面,立足打基础,利长远,做到用制度和机制管人、管事。一是确立了强队思路。确立了“一个宗旨、两个理念、三个机制、四个原则、五个方法、七个意识”的思路,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全局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二是加强了制度建设。加强了机关规范化建设和队伍思想作风整顿,进一步建立完善了《考核工作管理办法》、《督查实施意见》、《文明执法规范》等22项规章制度,将《制度汇编》印发到人手一本。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执行检查考核,对工作日中午饮酒、酒后驾车等违反“八条禁令”和在执法中刁难、殴打、威胁当事人以及随意扣押物品的,一次警告,二次通报待岗学习,三次责令退出执法队伍。三是完善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绩效考核的促进机制和奖惩兑现的激励机制。以考核为总抓手,每月定期进行考核督查通报,向前两名大队发流动红旗,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极大地提升了执法管理效能。四是加强了廉政建设。研究制定了《2008—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一系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政策要求,干部职工规范执法、廉洁执法的信念不断强化。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六点启示
通过认真学习调研,执法局党委深刻认识到,尽管城管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相比中央、省、市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当前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相比市民群众的期盼,城管工作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在认识上,必须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一个好的城市是建出来的,但更重要的是管理出来的,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并得以巩固,“管”是关键,如果长期重建轻管,居民已得到的质量将会降低甚至会变恶,并且管理跟不上还会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金,从而导致对民生的重视降低。
二是在体制上,必须解决管理重心下移的问题。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是中国城市管理的成功做法,但管理的重心必须下移,属地管理为主、分块管理为主乃有效手段。所以市、区、办(镇)、居的职责应明确,检验手段应有力度,达到指挥员、运动员、裁判员功能清显、责任清显、标准清显,以利“竞争”局面的形成。城市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单线干,周边看,互相推,面上乱。就目前实际情况看,城管执法由市直接管理到各区不适应,而将现有的大队改为执法分局,变成“双管”单位,符合城区实际,有利于强化“地方”管理,有利于上下同心,把工作做到实处,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从源头上得到治理。
三是在机制上,必须解决执法效能不高的问题。“责、权、利”统一的机制是城管执法之根本。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门、单位、个人相互的关联度很高,各自的管理职能不同且交叉,必须既相互配合,又能相互监督、相互支持,少出“结合部”,才能少出纰漏,所以必须职权清晰、责任明确、利益公平。在实际操作中,按照地域和管理难易及重要程度划分管理网格,每个网格的各项管理有明确的标准要求,同时必须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使考核到部门、单位、个人,确保每个问题打板子准确,真正解决有利之事“争”、无利之事“推”、说的多干的少,甚至只指责、不干事的问题。
四是在手段上,必须解决传统模式落后的问题。随着城区的不断发展,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执法手段上仍采用较原始的方式、传统的做法,远远满足不了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问题的发现、处置比率、处置速度、监督力度均需采用现代的手段。国内外先进管理实践已证明:“数字化”城管是当前城管的有效手段,并可节约城管成本。
五是在队伍上,必须解决亲民、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城市管理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没有人就没有城市,所以管理城市必须以人为本。诚然,一个城市中的人从经济上可分为三等九级,当共同富裕问题未解决之前,就必须有其生存的空间,因此保障城市居民生存、发展是首要的。为此,城管执法必须以爱民、亲民为出发点,把服务融入管理中,充分体现“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以唤起人民群众之共鸣,才能巩固其管理成果,改善、提升执法队伍形象,使大家之城大家管。
六是在工作上,必须解决创新力不足的问题。创新是工作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一切工作想要不断出新成果,就要不断创新。缺乏创新力,工作如同老牛拉破车,长此以往还会使工作者感到乏味,缺失工作激情。城市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常规性、普遍性的(特殊问题除外),而在这些共性问题上,有的还会成为难点和瓶颈,如果没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措施,往往是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使人身心疲惫。因此,必须抓“牛鼻子”,对已解决的问题采用上档升级之措施,使其得以巩固和提升,对难点和瓶颈必须找出症结,打碎瓶颈而破之。如我市,停车难、“五小行业”扰民、乱贴乱画、违法建设等难点热点问题,没有足够的创新力度就难以破解。
三、下一步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总的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和谐执法、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亲民、服务型城管队伍,深化城管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和管理水平,为建设创新开放幸福现代化的新做出更大贡献。
(一)深化认识,学以致用,着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主动性。
在思想认识上,努力做到学习再深入、认识再深化,使全局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增强全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在实践中,着力把握三点:一是遵循科学规律。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工作正误、得失的标准,学会并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深入研究解决城管工作中各种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方法,力求症结找准、措施对路、方法科学,并在实践中创新,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二是着力维护民生。城管工作涉及市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更要以敏锐的政治眼光、以人为本的精神,妥善处理好摊贩谋生、违章拆迁以及市民举报等敏感问题,顺民所愿,解民所困,为民谋利,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转变思想作风。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纠正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和做法,重点破除思想懈怠、执行不力、效率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树立踏踏实实、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作风,做到执法到一线、管理在街面、服务到心坎,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继续把打基础、利长远作为着力点,坚决杜绝一阵风式的突击清理整治,工作中既注重制度机制的创新完善,更注重制度机制的执行落实,推动城管工作“科学发展上水平”。
(二)完善机制,提升效能,着力推进精细化城市管理
一是完善内部工作机制。狠抓网格式管理和执法人员绩效考核,做到五定,即“定格、定人、定责、定管理标准、定考核制度”。第一,实行网格式管理。1.“定格、定人”:以五个执法大队为基本单位,将整个规划区细分为若干个区和网格,每个网格配备2-3名执法人员,将责任、任务直接落实到人,把每个网格和相应的执法责任人姓名绘图上墙公布,强化监督,最大限度发挥执法效能,达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管理。2.“定责、定管理标准”:实行级差管理,按照地域不同、管理难易及重要程度,将网格分为严控区、重控区、一般控制区三个等级,每个网格内按立体层次分为空中(楼顶)、楼体(建筑物立面)、街面三个部位,分清每个部位的严控事件、重控事件和一般事件,逐一明确不同级差、不同部位、不同事件的管理标准要求。对各种违法违章行为,严格依照《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权规定》和《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罚款细则》处理。第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定考核制度”:实行日督查、周检查、月考核、季公布、年总评。1.加强局对大队、科室的考核。制定《关于对执法大队工作考核的实施意见》,采取百分制考核的方式,将每月得分排在前两位的大队确定为月度优秀大队,发优胜红旗,年终得旗数排前两位的授予年度考核优秀大队称号。制定《机关各科室工作目标任务》和《关于实施机关科室工作考核的决定》,实行月考核、季公布、年总评,年终得分居前者为先进科室。使平常考核与年终评先选优直接挂钩。2.加强大队内部的考核。在实行局对大队、科室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全员考核和定性、定量考核,做到考核直接到人。五个执法大队分别成立考核工作小组(大队长、中队长、队员各占一定比例),分业务考核、专项考核、综合测评和附分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在具体执行上,大队长、副大队长负责日督查,大队考核小组负责周检查,每周检查得分汇总产生当月考核得分,各网格平均得分为中队当月得分,月考核平均分加年度综合测评分、附分为年终考核总得分。对连续三次以上考核排名第一的中队和排名前三名队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连续三次以上月考核排名末位的中队或队员进行诫勉教育,取消该中队或个人的评优资格。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
二是完善外部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动、共管、共防、互动机制,构筑“大城管”格局。第一,建立联动机制。局直属五个执法大队主动接受驻区政府、管委的领导和考核,与驻区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对涉及规划、建设、房管、公安、环保、物业等多个部门职责的问题,随时召开联席会议,必要时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对重点违法建筑,及时与规划部门通联,准确认定,共同查处;在治理餐饮店油烟和噪声污染问题上,及时联系环保部门对排烟除噪设备进行鉴定,依法实行整改;对严重占道违规经营、赌博等扰乱城市管理秩序的,与公安联合执法,共同查处取缔;对居民举报的生活小区污水管道阻塞等问题,积极联系水务部门进行排解疏通。第二,建立共管机制。与镇、村共管,联合各镇土地、规划、建设部门建立镇级“共管执勤室”,共同执法、共同管理,扩增村级执法联络员,完善村级监控网络体系。与商家共管,与市中心区大商家签订共管协议,共同维护门前容貌卫生秩序。在生活小区推行“城管+物业”的共管模式,由城管队员和物业管理人员共同排查小区内的违法违章行为。第三,建立共防机制。在治理违法建设上,与各镇、重点村签订责任状,强化基层防控违法建设的责任。联合建委、规划、房管等部门,在市建设系统建立起抵制违法建设的协作机制,凡是参与违法建设的设计、建设、施工单位,都要受到处罚,形成密闭链条式的防控网络体系。第四,建立互动机制。利用报纸、电视和电台“城市之音”栏目与市民互动,让市民了解、参与、支持城管。利用行风热线、市长公开电话、12319热线等平台,建立受理、查处、督办、回复一整套快速反应机制,使举报问题及时得到解决。通过设立咨询台、张挂横幅、发宣传单等形式,让市民了解各项整治行动的意义和要求,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三)抓住重点,破解瓶颈,着力提升城市容貌环境水平
一是抓室外摊点上档升级。继续深化室外摊点管理成果,在2008年室外摊点考核全部达到C级的基础上,力争全部达到B级以上标准,其中65%以上达到A级标准,C级摊点全部淘汰。继续实行集中错时值勤制度,集中抓好中午12:00至1:30和晚间5:30至9:00时段流动摊点的清查取缔,做到管理无空档。二是抓户外广告上新层次。按照《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市户外广告设计设置技术标准》,推行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广告招牌的档次和品位。对主次道路两侧、背街小巷广告招牌进行规划整治,集中拆除改造旧、破、乱,使市区广告整体设置水平有新的提升。三是抓违法建设严控机制。加强执法巡查力度,坚持“防控在先、出现即查、查必处置、拆必彻底”,继续巩固“联动、共管、共防、互动”四项机制,将防违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按照违法建设纳入市级绩效考核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各区政府、管委、街道办事处、镇在防违和控违上的职责任务,促使各级、各部门守土有责。四是抓野广告整治上新水平。继续坚持“清、涂、呼、罚、停”综合治理,深化“协议管理”模式,将公益信息广告栏由现有的37个增至50个,实行有奖举报,组织开展义务清理活动,进一步创造社会各层面齐抓共管、共同治理“野广告”的局面。五是抓“五小行业”扰民问题整治破瓶颈。加快经区试点工作进度,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并在市区全面推广。着重推行“五小行业批前联席审核制”,由各区建设部门牵头,组织工商、公安、建设、环保等部门对申请从事“五小行业”的实行严格审查,并联合开展集中整治,杜绝潜在的扰民问题,提高市民满意度。六是抓停车管理创新成果。本着“主路严格控制、次路适度放开、小区规范有序”的原则,协调市政部门对具备条件的次要道路的人行道板、路边石进行改造,增设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按照将要出台的《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车辆停放管理办法》(市法制办正在论证),结合实际研究具体实施方案,规范停车秩序和停车场管理。加大对严重违法停车行为的治理力度,实行即时拖离和处罚,确保人行道通畅。
(四)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着力提升城管队伍形象
一是倡导“四亲”服务。教育全局干部职工认清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进一步扭转在工作中就城市管理执法而执法的陈旧认识,真正把城市管理执法融入到城市经济发展中去,立足本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倡导“四亲”服务,即“亲民服务、亲企服务、亲商服务、亲农服务”。做到带着感情去执法,带着感情去服务,设身处地帮助群众解决投诉问题,对待流动摊主像对亲人一样去管理,对待企业、商户像对衣食父母一样去呵护,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严格执行《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过程中力求“嗓门低一点,脸色好看一点、态度和气一点”,杜绝“粗、冷、横、硬”,达到形象亲切、行为规范、程序严明、服务热情。优化机关服务,实行“六个一”、“六个快”、“六个办”的服务准则。“六个一”,即:一句您好相迎、一张笑脸相见、一把椅子相让、一杯热水相敬、一份热情相待、一声再见相送;“六个快”,即:办事动作快、咨询答问快、审批手续快、急事处置快、联络协调快、解决问题快;“六个办”,即:当日事当日办、明日事提前办、份内事积极办、份外事帮助办、难事设法办、特殊事特别办。二是强化服务措施。第一,坚定不移落实户外广告费优惠政策。在继续执行对5平方米以下广告招牌免收户外广告场地费的同时,按照威政办发〔2008〕90号文件精神,对市区生产企业所有的户外广告进行梳理,对符合《关于减免和暂缓征收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要求的,全部列入暂缓暂停收费范围,与企业一道共克时艰。第二,搞好“拆违”服务。对违法建设做到早发现、早查处、早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要实施人性化拆迁,耐心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尽力促使自行拆除;对生产生活有困难的拆迁户,要设身处地、想方设法帮助排除后顾之忧。第三,搞好对摊点的引导服务。组织摊点经营业主相互观摩学习,提高摊主的规范经营意识。开展本地摊点经营者的经济收入调查,对生活确实困难的市民和残障人员,在收费上适当给予减免。进一步加强特色摊点、季节性摊点的归拢安置,使自产自销时令水果的本地市民适得其所、安心经营。第四,执法服务进社区。联合物业公司,对居住小区内乱扔垃圾、乱堆乱放、破坏树木绿地、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进行综合治理,改善社区的容貌卫生秩序,为市民创造整洁、舒心、方便的生活环境。
四、建议
(一)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块为主
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要形成市级指挥调度、区级组织监督管理、基层落实的格局,关键是要强化区级政府、管委的城市管理主体责任,真正达到以块为主,属地管理。针对当前我市周边镇村区域执法覆盖面不足的问题,本着管理重心下移的指导思想,建议在四区设立城管执法分局,接受市、区两级双重领导,并对市城管执法大队和四区卫生督察大队进行优化组合,达到激发区级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
(二)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促进城市管理手段现代化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广,也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趋势。目前,我省已有烟台市和济南历下区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并通过了专家验收。我市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可本着既遵循原创模式,又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建立“标准化、网络化、数字化、规范化”的城市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的构想,建立“统一监督、分级指挥、按责处置、统一考评”的体制架构。建议:一是在市城管委的指导下,以城管办为主体,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全面负责市区城市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统一受理、确认、移交城市管理问题,并跟踪监督和分析评价。二是在高区、经区、环翠区、工业新区设立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承担各自辖区内城市管理问题的派遣、协调和处理工作。三是将水、电、暖、气等各专业部门和单位作为城市管理责任主体,纳入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执行层。四是将社区管理与城市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达到全覆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