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的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校园的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校园的建设

数字校园的建设范文1

【关键词】数字校园 信息技术 信息来源

1 农业类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管理等各个领域,我国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上的弱势,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农业院校普遍落后于理工类院校,而高职类院校又普遍落后于本科类院校。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农业类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专业知识,没有做出整体规划,更没有在校内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统一协调机构,而只是由学工处、教务处、计财处等部门根据自己的部门需求来开放设计或者购买软件系统。缺乏全局的数据标准,建立的系统也是按照当时的需求进行短期设计。因此,部门间数据的同步、信息的交换、资源的共享都有很多困难,由此而产生许多“信息孤岛”。因此,本人认为,农业类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1 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

传统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部门大多各自使用本部门设计研发的系统。目前各个部门现有的软件管理系统功能单一、数据管理凌乱,整个学校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格式,以上各项原因导致全校产生了很多“信息孤岛”,因此,亟待建立一套能够得到整个学校认可的、公共统一的数据标准,以促进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过程的标准化。

1.2 信息系统缺乏标准的数据接口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大多数农业类高职院校一样,由于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大多缺乏统筹规划,造成了各种不同应用系统之间普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定义。学校至今不能够根据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收集,更没有建立共享数据平台。

目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正在使用的绝大多数业务系统都是彼此孤立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导致一个业务系统用到另外一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是必须重新输入。例如,学工处已经将某学生推学,教务处成绩登记表中仍有该同学,计财处收费名单中仍显示该同学为欠费。也就是说,学工处要共享学生信息,但目前教务处、计财处系统没有与学工处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目前学校学生的基本信息来源于学工处,课程的基本信息来源于教务处,学生收费信息又来源于计财处,但数据分别由各个不同的部门提供,各部门提供的数据格式又不统一,最终每个部门都可以提供数据,但学校却无法拿出格式统一、权威的准确数据。因此,开发和完善数据共享平台系统,建设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共享资源体系,推进数据的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学校各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使各个部门都能查看或使用准确、统一、及时更新的标准数据,使数据共享平台成为学校建设的支撑和服务平台,并为后续系统的建设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

1.3 信息系统技术落后、亟待改造

农业类高职院校,大多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投入上不如工科类院校。因此,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本考虑,需要整合原有的各部门已经购买的软件系统,也就是尽量保留已有的运行良好的软件系统,不完全推倒原系统重建。同时,将运行良好的各部门的原有独立系统纳入数字化校园平台中。所以对,为了将原有独立系统纳入新的统一平台中,需要使用新技术开发相应接口。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将各部门原有的独立系统的数据在整个统一平台中实现数据格式统一和资源共享。同时,我们对新的系统使用新的开发技术,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和信息标准进行开发,使新系统完全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标准、统一数据。

但是,旧系统改造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将旧系统融入到新系统中去,有些数据的整合在技术上,是无法完全实现的。另外,例如财务系统等少数的专门系统,由于其部门工作的特殊性,也无法完全统一和整合。

2 农业类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2.1 建设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紧紧围绕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自身特点,体现农业类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同时根据学院的组织机构划分,根据各部门工作的各项实际需要。建设原则为因地制宜、逐步推进、软件与硬件并重、持之以恒;设计原则是技术先进、设计实用、方法合理,采用面向服务的基础架构,通过校园信息门户、公共数据交换和统一身份认证,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各类应用系统,有步骤、按计划地构建立体化、多层次、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数字化校园。

2.2 建设目标

笔者对农业类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亟待建设以下内容。

数字校园的建设范文2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平台建设;反思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092-02

1什么是数字化校园平台

数字化校园平台通俗点讲就是指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构建的以教学、科研管理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化平台。与以往的传统校园不同的是,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主要目的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传统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以及各种业务功能,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

2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包含教务管理系统(包含教工授课任务、教学计划、调课安排、成绩录入、学生选课安排、成绩查询、信息修改等等)、教职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包含职工基本信息、离退休状态、五险一金缴费状况等等)、校园网系统(包含学校后勤集团校园网管理、校园安全监考网络管理等等)、科研管理系统(包含项目申报,项目结题、科研讲座、访问放学、学术会议等等)、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包含教室的申请、多媒体设备故障处理、人员管理、设备使用培训安排等等)、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包含教学信息的、教学事故的与处理,教风与学风情况通报与处理)等等。具体功能如下:

1)数据集中管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高校各二级学院与学校行政部门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无纸化办公,各部门通过校园数字化平台能迅速沟通,且能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

2)教学活动管理:构建数据统一平台,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通过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务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

3)科研管理:构建科研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信息,包含各种项目申报指南、当地发展大计、国家及当地扶持政策、学术会议等等;同时提供项目申报平台,通过信息共享,申报人员可以相互学习项目申报经验;安排国内外专家学术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从而培养教师们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水平。

4)后勤管理:构建后勤数字化管理平台,拓展各种数字化信息服务项目包括餐饮基本管理、看病在线预约,医药费在线报账,在线心理咨询、在线法律咨询等服务,从而形成智能型的后勤服务体系。

3数字化校园对高校的促进作用

1)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避免教师闭门造车,使教师有个平台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各种最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培养和锻炼信息整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去教学。

2)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课堂需要对平台共享资源进行筛选和

加工。还可利用学校的自动录播系统全程录课,上传校园网,供人观摩探讨、分析得失。

3)促进师生间相互交流:师生间可通过在线交流、评论回复,讨论区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探讨。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的方面各教研室老师也可彼此探讨研究,共同进步。

4)促进学生创业创新:构建学生创业创新管理平台,适时国家及地区创新项目申报信息、奖励机制、经费管理、导师介绍、创新创业团队组建等等。通过平台中创业创新论坛可以彼此观摩学习,交流心得,避免闭门造车、避免项目重复申报。既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也鼓励学生申报相关项目,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团队和项目中来,注重实践,努力创新,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5)促进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统一管理: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统一办公,避免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传递速度慢,处理事情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各部门沟通方便快捷,也大大的减轻工作任务、精简庞大的办公机构。

4数字化校园反思

1)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规划不足

在数字化建O中,如果对规划认识不足,就会对学校的有限资源造成浪费。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硬件支撑,师资配备要达到合适的比例,尤其是贫穷落后的西部地区,硬件设施严重匮乏,在数字化建设中更应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资源。

2)数字化校园平台功能定位不当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对于校园数字化的建设要有清醒的认识全面的把握,否则只会陷入被动或者走入片面。数字化校园平台要真正能做到全校各功能的集中管理,数据的集中处理,信息的共享等,要在教学、科研、教务、后勤管理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3)教职工培训不够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充分体会校园数字化的优势,充分利用有效的校园资源,真正融入到校园数字化体验之中,让校园数字化平台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4)共享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内部业务部门众多,很难形成全校性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并且由于人事制度的变动,极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造成交流的数据质量不高,而且容易重复建设,严重浪费校内资源。

5小结与建议

目前各高校都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自己发展目标,如何因地制宜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当中,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战略,是一件与时俱进、势在必行的大事。为减少弯路,不妨做以下措施:

1)建立数字化校园评价模型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发展有些年了,目前各高校都在根据自己的情况构建数字化校园。

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如何,使用怎样,有哪些弊端,学者们很少研究,所以建设数字化校园评价模型有助于从科学的、客观的角度去评价校园数字化程度,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真正的校园数字化。

2)保持技术更新速度

新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要适时的运用适合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技术。比如虚拟现实、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要及时应用到数字化校园中。同时要以人为本,技术的进步只是效率上的提高,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是数字化校园的最终目标。

3)以区域个性化发展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重视区域的差异性,西部地区高校既要学习沿海发达城市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的经验,也要融入自己的地方特色进行高校数字化建设。

数字校园的建设范文3

关键词:区域推进;建设途径;数字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70-02

一、目前数字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数字校园重复建设、不均衡

目前数字校园主要集中在教育管理、教学应用、资源建设、特色发展等方面,建设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或相同之处。学校在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应用水平存在差异。许多学校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同样而重复的事情,大大降低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数字校园建设,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加上由于学校之间的应用不均衡,可能会限制区域内信息化整体进程。

2.数字校园建设出现新的数据孤岛

数据和内容是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数字校园建设有效解决了学校内部的各数据信息孤岛现象,从而使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进行整合,提高数据使用的效率。但各校建设的数据信息建立在学校自身的管理、特色、应用的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导致数据规范、接口、标准的不统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学校之间(特别是县区级范围内学校)的交流密切,数字校园的建设成为了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的瓶颈。数据孤岛从学校内部上升到学校与学校之间,甚至是学校与各上级部门,不利于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3.数字校园间信息化素养不均衡

数字校园建设取决于人,其核心力量就是教师。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师信息素养极不均衡。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光靠学校自身来解决固然可以达到,但是实现的时间以及实现机制取决于学校管理层,如何引领教师提升信息素养成为目前数字校园建设的前置内容。

4.数字校园重建设轻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中学校特别重视硬件环境建设、信息化平台开发,由于各个学校开发的平台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之间不通用,从而使学校建设了许多硬件设施,但是教师的信息素养跟不上发展需求,使软件应用系统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了,应用得不到保障。

二、区域推进数字校园的必要性

尽管有着上述原因,数字校园建设还是取得了很大成效,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如何提高数字校园建设的软成效、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成为我们数字校园建设的一个课题。因此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区域推进数字校园主要是指以区、县级教育行政区域为单位,统一规划、部署、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思路就是区域推进、学校建设并举。首先是区县级层面建设步骤――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加强应用、评估引导、保障到位。然后是学校层面建设步骤――结合学校自己情况,发现和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个性优势,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对象,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信息化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学校自主特色的数字校园。

三、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路径

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确立发展新方向:促进均衡、弘扬内涵、提升品牌,促进区域内学校协调发展。统整全区信息化教育资源,形成具有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信息化环境,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信息素养发展,使数字化成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力武器。

1.区域推进建设信息化环境

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环境是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保障。区域内建立统一管理的网络环境、服务器集群、统一存储,有效解决部分学校无技术力量、无信息机房的困难,也能有效地解决硬件资源建设的浪费,形成高效、稳定、安全的信息化环境。①统一规划区域内网络链路。区域内学校形成裸光纤互联、分布式的网络管理链路,网络速率达千兆,甚至是万兆,满足各类应用的需要,区域内实现统一分配IP地址,接入设备,各学校的配置表可以通过中心分发,方便网络管理。有可能的条件下,可以部署统一无线网络覆盖。②集中管理服务器存储资源。解决学校技术力量薄弱、硬件重复投入的问题。采用云计算、云服务等多种形式,帮助学校解决服务和存储的问题。

2.区域推进建设数字校园应用平台

公共应用区域建设,分析和整理区域内教育管理、教学应用、资源建设的应用需求,形成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统一应用,如学籍管理、OA办公、教师管理、教务管理、网络教研、资源建设……建立区、校两级管理的区域推进的应用平台,建设完成区域内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交换、统一身份认证等功能,并为学校开发特色平台提供统一数据接口。保证各校之间基础数据的统一性、权威性,为全区开展大规模的网络学习、在线交流、在线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3.区域推进建设应用培训、评估、督导

形成区域内数字校园应用培训、评估、督导机制,引导学校有效开展数字校园整体应用和特色建设。通过培训,改变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育技术能力;通过评估,制定标准、技术引领,促进学校的应用成效;通过督导帮助学校找准、发现和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个性优势,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自己的信息化核心竞争力。

四、数字校园建设的途径

学校在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大环境下,积极参与区域应用的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应用水平,同时在区域推进的高水平环境下,有更多的时间、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开展学校特色化应用研究。

1.学校成为区域信息化应用落地的执行者

区域推进应用平台建设,学校负责应用、落实。利用区域建设的应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开展基于区域的教学应用研究、丰富区域性资源建设,共同构建区域性信息化大环境。

数字校园的建设范文4

关键词:学分制;数字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1 学分制的内涵

学分制起源于十八世纪的德国,选课制是它的核心内容,在选课的基础上,用学分进行计量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进程,满足最低学分的要求才能获得相关学位和学历。学分制的本质特征包括弹性化的学制、选课制、尊重教师教学的自由和学生学习的自由、专业班与教学班的分离、学期制向学季制转换等[1]。目前,学分制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模式。学分制的施行,使我国高校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效提高了高校教学质量,优化知识结构,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因材施教,学习成效明显。

2 学分制下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谓“数字校园”指的是数字化的、虚拟的校园,即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整合与集成相关信息资源,构成用户统一使用、学校统一管理的服务系统。“数字校园”系统包括地理信息基本功能、办公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网络教学、信息服务等功能[2],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

学分制下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选课系统、学分管理、远程教学。

2.1 选课系统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学分制下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选课系统的建设。以网络为平台建设运行稳定、功能完善、操作界面友好、操作系统人性化的选课系统,以便学生了解全校所有课程的开设情况。学生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和个人需求在选课系统中选择合适自己学习的课程。选课系统应具有查询、修改,在课程时间出现重叠时,发出警示和提醒,并给予同类课程或同一教师课程建议,为学生选课提供便利。

2.2 学分管理

与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相结合,对学生的学分进行管理。对于学校管理人员而言,学分管理系统应具有学生学分统计、分类、查询等管理功能,便于学校对学生学分获得情况进行统一管理。老师则可通过学分管理系统收发、批改学生作业,给予达到课时学习要求、考试或考核合格的学生相应学分。学生在个人操作界面进行学分查询,或申请补考、重修等。

2.3 远程教学

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数字校园可实现教师的远程授课、学生的在线学习。老师将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程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课程要求下载学习。与传统面对面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的远程教学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老师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包括视频、音频、ppt、Flash、图片、文字等。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下载学习,教学内容还能重复播放,加强学习效果。教学系统设置学习答疑及效果反馈平台,供师生远程交流教学,老师可通过平台获取教学效果反馈,为更新、改进教材提供支持;学生可通过平台向老师提出有关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疑问,以利于顺利完成学业。

3 学分制下数字校园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3.1 硬件设施保障

数字校园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硬件为系统运行提供保障,硬件设施如服务器、集成器、电缆、路由器、电脑等。没有可靠的硬件设施,学分制下的数字校园无法建设并正常运行。学校应根据数字校园建设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质量优良的硬件设施,并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维护和管理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为数字校园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3.2 软件系统建设

在齐备的硬件设施的支持下,数字校园的建设还需要有强大的软件系统设施才能正常运行,软件设施包括选课系统、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个人操作平台等。系统的建设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目的,并注重界面的美化、操作系统的人性化设置,使系统功能更加全面、结构更加完整、性能更加优越。软件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对数字校园建设也至关重要,学校应制定并实施数字校园系统相关管理规定和使用章程,对使用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如不得恶意破坏系统运行、不得删除或修改共享资料、不得上传违规资料或病毒软件等,为数字校园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3.3 更新教学方法

学分制下的数字校园是借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这就对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1 更新教学观念

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和学分管理办法,老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尤其是对于工作年限较长的年长教师,应敢于面对和接受新生事物,勇于破除旧观念、旧思想,努力发现和利用新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便利,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网络选课和学分管理系统实现了选课和学分的数字化管理,使繁琐的工作简单化,学生档案、资料等数据统计更方便、更准确。远程教学系统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式课堂教学方式,实施了全新的网络教学。老师应认识到网络教学便利的优势,老师无需因学生的更替而不断重复同样的授课内容,只需更新课件内容;学生也不会因课时冲突而不得不放弃某些课程的学习,只需下载相关课件即可。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使枯燥乏味的书本学习内容变的立体、新奇、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远程教学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为学生创造了更为便利的学习条件。

3.3.2 学习操作技能

面对新的教学方式,老师应学习数字校园相关系统的操作和使用技能,才能灵活的使用教学平台和学分管理平台,让数字校园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要学会操作数字校园的相关系统,会借助平台进行作业收发和批改、学分的记录和授予、问题答疑、重修或补考申请批复等。远程教学的实现是建立在多媒体课件基础上的,除了学习系统操作方法以外,老师还应学会如何使用多媒体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教学视频、讲解音频、动画模拟、图片展示等,需要用到的软件种类繁多,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介绍生产设备可以用图片,介绍生产工艺流程可以用视频或动画,需要进行解释的部分配上音频等,文字展示则可以使用PPT。

3.3.3 探索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应单单包含书本上的内容,老师还应将传统课堂授课的教学技巧和学习经验融入课件中,并不断探索如何运用多媒体软件更好的展现教学内容,使多媒体课件教学与课堂教学在内容和效果上保持一致,甚至略胜一筹,并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了解课件施教的效果,不断进行更新、改进,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对重点教学内容应着重标注或增加学习篇幅,提醒学生注意;对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重点讲解或详细解释;综合多种多媒体手段共同展现教学内容,如在动画中穿插音频,随着动画的展现进行课程内容讲解等,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3.4 学生自主学习

学分制的推行让高校学生可以自由选课、自由学习,学分制下的数字校园则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灵活学习条件,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1 端正学习态度

数字校园的建设使学习更加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方便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可以是一天中的任何时段,上午、下午、甚至是深夜;学习地点可以是自习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操场边、花园里,一切有助于学生个人学习的地方。在如此自由、灵活、便捷的学习条件下,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是为工作或创业打基础,而不是单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分或学位。学生应以数字校园为平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突破传统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将专业学习溶于日常生活、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

3.4.2 课程自主学习

学分制下的数字校园让选课更加的自由,学生无需因课程冲突或个人原因而放弃学习某个课程。学生应以未来的工作需求和个人兴趣为学习指引方向,根据专业需要和个人知识水平、特点、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校园里的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只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来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如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学生应重点学习企业管理学知识,从事企业技术研发工作的学生则需要学习科研技术知识。工作对知识的需求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动力,也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让学习有的放矢,学生应根据目标有针对性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果。除了工作需求外,兴趣爱好也不能忽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实校园生活,陶冶个人情操,还能培养自己多才多艺的特长,如文艺类课程(舞蹈、乐器、歌唱等)、体育类课程(篮球、足球、健美操等)、辅助类课程(特殊软件使用、平面设计等)。

4 结束语

数字校园的建设为高校学分制的推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效提高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校硬件设施不配套、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学生自主学习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数字校园配套硬件及软件设施建设,并配备必要的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制定系统使用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老师应更新观念,努力学习相关的教学技能,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根据未来的工作需求和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自主学习,使学分制下数字校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杨志耘,刘建宾,江松崎.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0(05):161-163.

[2]王宝山,武继军,冯永玉.论“数字校园”建设与系统设计[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03):376-378.

数字校园的建设范文5

西城:新课题新认识

/谢晓

提起对数字校园的关注,西城区早在2008年就申报了北京市“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的课题。当时的认识是以信息化系统规划建设与应用为基础的,因此我们的着眼点放在信息化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功能结构这一层面。随着课题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的启动,我们从市级项目专家培训中得到了新的、更丰富的体验。

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关注基础硬件、关注信息技术普及、关注单一应用等一般要求向一个全新的阶段迈进,以校园为载体的信息化综合应用逐步影响到学校的主流业务。在我们准备利用数字校园的契机,向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高地迈进的时候,我们迫切需要正确地把握在数字化环境下工作的新思路。可以说,数字校园发展过程正是办学理念与信息化建设思路相融合的过程。数字校园的设计需要以学校办学思想为指引,融合教育特色、改革目标、工作重心,择优选取对学校自身发展具有牵引作用的应用,达到适应学校未来发展定位的目的。

校级重点工作 当前阶段,我区参与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的实验校已经完成了全面的规划设计。我们认为,学校当前应该选取一到两个能够体现学校整体数字化建设思想的核心应用。首先,论证选取的核心应用是否能够起到对学校特色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其次,梳理出该应用的基本功能框架,从功能框架出发,辐射建构以学校应用为核心的数字空间,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交换与共享。通过梳理功能需求,将信息化建设从技术层面拉回到业务实现层面,逐步组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队伍和主导人才。

区级重点工作及思路 2010年底,我们完成了“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课题的结题工作。课题的研究触动了我们,但这仅仅是我区数字校园建设的第一步。我们的设想是将课题成果推广到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去,并继续发挥科研带动建设的效力。

尽可能地调动资源支持北京市数字校园试验校的建设工作,组织系列培训课程促使更多学校关注数字校园建设。

通过课题我们设计出区县数据交换平台方案的雏形,后续基于CIF标准的数据交换平台将成为我区推进数字校园的重点项目。

深化调研区内学校信息化工作实际需求,掌握教育信息化最新态势和发展方向,以整合、提升、发展学校信息化应用为目的,探究区县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

(作者单位:北京西城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怀柔:“数字区县建设”也应成为

当前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刘振林

数字校园建设曾经是在各区县没有教育专网、只有校园网时提出的建设理念,并在部分学校中实施建设,有些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整体上来看,彼时的数字校园在网络优势的发挥上存在问题,发展不平衡,形成了学校“信息孤岛”。目前,北京再次提出数字校园建设,应该在建设思想和内容上不同于以前,那么,何不对数字校园建设的概念加以推敲呢?

数字校园建设的关注点不应仅仅限于校园。教育是一个体系,因此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该是教育的整体而非局部。网络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等教育单元联系起来,使之更加系统、科学。据此,我认为以区县为单元,整合教育需求,实施“数字区县建设”更为合理。

“数字区县建设”应成为当前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区县管理的特征较为明显,需求具有同一性。在一个区县内,教育布局、教育投入、教育规划、管理制度、领导体制、人事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相对统一,区域特征明显,能够实现教育需求的整合。另一方面,北京市各区县教育专网为区县整体规划、建设和应用提供了网络基础环境。我们需要搭建出着眼全区的教育应用平台,创设深化着眼全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

在数字化建设中,我们要解除思想认识上的禁锢。首先,要反思过去,比如,信息中心的概念、数字校园建设的经验与不足等。其次,要力求理解、搞懂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就是要知道教育需要什么、要知道从事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师需要什么、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什么,以需求带建设,将满足教育需求作为建设的目标。只有不断深入研究,才能敢于突破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再次,领导的认识是关键。项目资金支持只是表象。只有领导认识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了,数字化建设项目才可以通过,资金才可以到位,软硬件建设才可以完成。当然,这只是刚刚完成建设初始阶段。领导还要带头组织、管理、应用数字化教育平台,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使教育管理真正数字化,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真正信息化、现代化。

(作者单位:北京怀柔区电化教育馆)

顺义:转变观念精心筹划推进应用

/张自江

数字校园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数字校园的概念是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深度而发展变化的,每个人对其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数字校园建设首先是要转变观念,从观念到建设直至应用都需要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盲目建设,只能事倍功半。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要在应用上狠下工夫,不能只做面子工程,切忌搞攀比,要在应用的实效性、便捷性、易用性等方面全盘考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顺义区中小学2003年已全部建成校园网,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有较为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应用软件,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近年来有很大提高。良好的基础设施使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得以向更深层次、更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数字校园的建设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挖掘学校特色,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发挥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支撑作用,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校园。在建设实验校的过程中,我们计划取得经验后制定参考标准和规划,分步实施,逐层推进,使本区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全部建成数字校园,推进区域教育竞争力逐步提高。

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数字校园建设目标要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注重学校特色,切合学校实际。二是数字校园建设要关注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三是数字校园建设要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满足数字校园可持续、生态化发展的需求。四是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研究,及时总结,以服务为核心,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应用。五是数字校园建设要坚持规范化、系统化、实用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六是要具有超前意识,关注新技术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北京顺义区教育信息中心)

石景山:以人为本 构建服务性数字化校园

/施为民

我区实验小学荣幸地成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围绕建设核心、方向等问题在认识上各执己见。在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组织的相关培训中,专家精辟的分析与引领,拨云见日,清晰地勾勒出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轮廓,为我们指明了设计规划的方向,澄清了萦绕心头已久的困惑。

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基础教育将直接为人的生存和成长服务,是关乎心灵的教育,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快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过程。因此,数字校园的核心设计理念应归纳为“以人为本”。

秉承这一理念,我们认为,数字校园的设计更应该关注教师、学生以及更多关心学校发展的人群,他们的实际需求决定着建设方向,是支持数字校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完善的数字校园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核心、以数字环境为依托、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的综合体系,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校园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实体学校教育教学同步,打造极具生命力的虚拟学习环境。

实验小学是我区品牌学校,在规划、设计数字校园时,始终秉承“扬长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计划在2年~3年的时间内,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环境,建成支撑教学业务和学校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实现学校95%以上的日常业务工作借助数字校园完成,积累至少一个学年的完整业务数据和资源,实现建立数字化工作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学校现有优势发展,进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实验小学数字校园的设计思路可以归纳为:围绕一个核心,指向三大主题,建设四个环境。一个核心即以“扬长教育”理念为核心,三大主题即扬学生之长、扬教师之长、扬家长之长,四个环境即教科研环境、育人环境、管理环境、服务环境。

实验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统一规范、软硬结合、继承发展、整合创新”的十六字方针,分三阶段逐步完成:第一阶段,建平台、建规范,逐步完善数字校园基础建设;第二阶段,以课题为引领,推动数字校园的使用;第三阶段,深化应用的尺度,拓宽应用的广度,使数字校园应用逐步常态化。

经过深入的调研交流,精心规划、设计的实验小学数字校园展现出美好的蓝图:学生在课堂、阅览室、花园中,使用着轻便的“电子书包”,手指轻轻滑过便可静静地享受数字化学习的快乐;教师使用着各式的终端设备,在信息的海洋中徜徉,时而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数字校园的建设范文6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ng process of campus informationizati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emand for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is becoming heavier and heavier. This article combines 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digital campus, analyzing the demand and 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portal construction, studying the portal single registering mechanism and applicating integrating technology, which will enable the information portal platform to solve various kinds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problems in the informationizing construction.

关键词: 数字化;信息门户;单点登录;应用集成

Key words: digitize;information portal;single register;application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255-02

0引言

各高校已经先后建立了学校主页、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独立的信息服务系统,从不同角度解决了一部分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的问题,为推动全校信息资源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些前期建立的各个应用系统都各自提供独立的操作界面,用户只能通过这些系统提供的界面才能进行正常的操作和管理。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对最终用户带来很大的使用不便,因为用户需要登录到不同的系统才能进行日常操作和信息查询,而且无法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另一方面在信息采集和系统管理分散在各个职能机构,影响了信息的和效率;同时,各部门的信息服务局限于部门内部,无法从整个校园服务的角度进行服务扩展。为此,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特定需要的信息平台,它让最终用户能够很快地、共享和查找信息,并可以根据自身要求管理相关信息,最终提供统一信息和信息的个性化服务。

1信息门平台的作用

信息门户平台是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各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构件整合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信息门户平台建设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信息门户平台的作用是在Internet的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1]。一方面为师生用户提供统一访问全校应用系统的入口,实现用户访问全校所有系统的单点登陆,即用户只需要登陆门户,输入一次用户名/密码,就可以访问本人权限内所有系统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门户平台支持用户按照自己的喜好设置自己的门户风格,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2信息门户平台的设计原则

2.1 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资源,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产生。

2.2 采用规范化的开发模式以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为依据,规范整个开发过程,提高软件的质量。

2.3 可扩展性和维护性以组件技术为主,使系统易于维护和扩展方便。

2.4 规范化采用国家和行业的设计标准,使系统的通用性更强。

2.5 易于操作开发出来的系统要符合用户的习惯,并且便于用户使用,让用户乐于使用。

2.6 对外提供应用接口和高安全性系统能够对外提供应用接口和应用支撑,但同时系统有较高的安全性,防止攻击和非法的更改数据口。

3信息门户平台的功能分析

门户作为校内各种信息资源的入口,不但可以为用户提供对校内各种数据的单一访问,而且可以通过与校内原有应用系统的集成,实现各部门之间以及教工、学生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工作[2]。因此,在实现门户架构的基础上,需对门户的功能进行扩展与延伸,主要包含单点登录和门户集成两个方面的内容。

3.1 单点登录和权限管理技术单点登录实现用户只登录一次门户,就可以访问所有集成的应用和服务。用户在多个应用系统间进行切换,不用再次输入身份信息。校园信息门户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展示窗口,就要有一个唯一的入口,各种类型的用户登录时采用单点登录。登录是用户获得个性化信息的必要条件,校园信息门户作为Web应用程序通常是通过Web页面中的表单提交用户名和密码,再由DCIP进行认证以进行登录,有时候也通过Http认证登录或客户端证书认证登录。DCIP是为用户提供单一的一次登录点,而不同的用户在登录系统后呈现的是不同的有效信息,有的信息则是隐私性的。也就是说门户系统中,对每一个登录的用户进行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提供基于权限的全系统访问。

登录和权限管理涉及到认证和授权两方面的内容。认证是系统来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授权是根据请求用户的身份允许访问和操作一段敏感软件的过程。这两个概念密不可分,没有授权,就无需知道用户的身份。没能认证,就不可能区分可信和不可信用户,更不可能安全地授权访问许多系统部分[3]。它们共同完成系统的安全管理。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因其高效方便和伸缩性强的特点在近年来在认证和授权领域得到普遍的流行。在该模型中,角色是连接用户和系统的桥梁,角色是定义在系统中与系统资源密切结合的,它总是绑定到一定的权限上。只有通过认证,在认证过程中确定用户的身份,用户才能和某个或某些角色具体结合,系统据此关系创建上下文,存在于用户使用系统的整个会话期间,除非重新认证,否则在这个期间用户的权限就限定了,在其访问受保护资源时,会受到相应的控制,这也就是所谓“单点登录”。

3.2 门户集成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整合集成是门户系统的灵魂,正是因为集成的功能,使得数字化校园中的“信息孤岛”得以消除。而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的集成发生在数据、应用、表示等多个层面,根据具体的需求我们可以实施不同的集成策略。

对于高校现有应用系统的部门,不可能因为要利用门户系统把其原有的系统用门户系统的Apl重写。只能是门户系统提供一个热插拔的模式,原有系统像一个插件一样方便快捷的整合到门户系统之中,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种各样的集成是必不可少的。

对不同现有系统的应用接口级或业务方法级的调用来实现应用间集成可归于门户功能集成。在功能集成中,应用逻辑分布在各个现有系统中,但现有系统能够通过各种通一讯方式被DCIP调用,并实现分布式计算,而任务由DCIP统一调度。实现异地应用逻辑的调用在技术上通过中间件实现,比如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OMS),分布式对象(DOTS),事务处理监控器(TPM),Web服务等。与功能集成不同,表示层的集成中数据、应用逻辑、界面均由被集成系统产生,而DCIP是由多个表示聚集成一个通用表示界面,就如前文所提到的Portal的web内容聚集;而数据层集成则是由各个被集成系统提供数据,中间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提供给统一的应用逻辑运算,以完成系统集成,在这里Xml技术通常被用做数据的整合。

在DCIP与部门原有系统集成时,数据和功能集成因面对复杂的、异构的、分散的校园信息化环境而变的十分困难,而表示集成能够轻松整合分布在各职能部门、各院系的众多应用系统,让众多的应用和信息通过统一的校园门户进行展示和应用。当然,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服务集成的需要进行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以解决数据共享及原应用系统页面集成技术上不能实现的问题。

针对目前学校的具体业务及网络环境,可以将所有采用B/S构架(包括混合架构)的应用系统入口清晰地整合到在门户平台中,如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人事管理、邮件系统、公共信息服务等,将这些系统统一在一个安全、标准的框架之下。这种自由组合的设计模式,提升了整个校园网软件系统的集成度,也方便集成加入其它新的应用系统,实现了各个系统之间数据的实时更新和交流。

4结论

随着高校校园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构建一个校园级的统一门户平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门户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校园内的各类资源,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能够实现校内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和功能交互,极大地提高校园网内各类用户的工作效能。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稳定的统一门户平台是高校数字化进程的必然之举。

参考文献:

[1]李新,周彩兰.基于Portal技术的数字化校园门户的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