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全球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贸易全球化

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1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美贸易;不平衡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178-03

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在生产、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都有所体现,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额增长及贸易手段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1950年全球总贸易额为1130亿美元,1997年已达11万亿美元,增长了97倍,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贸易额已达GDP的35%。另外,国际贸易的手段也在不断创新,主要表现为:电子化贸易手段、电子数据交换(EDI)已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其他如电子商务(EC)、电子资金转账(ETF)等也已在许多国家开始应用。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国为了获得更多的优惠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熏在WTO的144个成员国中,近90%隶属于不同程度的区域经济组织。目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组织主要有: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盟(ASEAN)、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

3.跨国公司蓬勃发展。1996年,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到44 508家,在全球的附属企业已达到276 659家。跨国公司的贸易量已经占了全球贸易总额的40%以上,在国际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到2001年,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销售额已达19万亿美元,总产值占世界GDP的11%,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1/3,雇佣人数达5 400万。

4.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与互动加强。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也使各国经济相互传递的障碍减少互动性加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与投资逐渐变成双向传递渠道,发达国家把经济发展和衰退通过对外贸易与投资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波动也影响到发达国家。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发达国家未能幸免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5.对国家之间经贸权益的传统概念和统计方法提出了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传统的对外贸易差额概念未能反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之间实际的货物利益,在产业内贸易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按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划分的国家之间的进出口掩盖了国家之间在产品价值上的实际所得。另外,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统计滞后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使统计出现严重的误差。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了如此重大的影响,中美贸易作为世界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体现在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和贸易不平衡的进一步扩大。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美贸易也在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5―2004年中美贸易年均增长17.2%。其中,2001年中国对美国全年进出口总额为804.8亿美元;2002年比上年增长了20.8%,达到971.8亿美元;2003年则增长了30个百分点,达到破纪录的1 263.3亿美元;2004年又增长了34.3%,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696亿美元。这使中国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之后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对象。2005年中美贸易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 1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8%(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与此同时,随着贸易额的大幅增长,中美贸易不平衡也在加剧。2001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280.8亿美元,2002年达到427亿美元,2003年增加至586亿美元,2004年这一数字为802.7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则为1 141.7亿美元(见图)。

另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美国的跨国公司大量来华投资。截至1999年7月底,美国公司在华获得批准的直接投资项目已达27 814个,协议金额498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236.7亿美元。按投资额排名,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前20家各国公司中有11家是美国公司,其中包括通用电气、可口可乐、摩托罗拉等大型跨国公司。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美贸易不平衡趋势不断扩大有其内在的统计误差、政策限制等原因,但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国际分工、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等外在因素则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加剧的重要原因。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

从近年来中美贸易的主要商品结构来看,中国对美出口以纺织品服装为主的贸易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讯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在上升。但实质上,中国对美国出口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根据美中商务中心的统计,1997―2001年美国对华出口的20种主要产品中,出口额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飞机、通讯设备、显像管、含油种以及自动数据处理器。可见,美对华产品出口明显属于高技术设计与营销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品。

中美两国贸易产品的各自优势,充分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产业链的内部分工,中美两国之间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美国一直对华实行严厉的高技术出口管制,抑制了美国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双方产品的优势互补也难以体现出来,无法实现优势互补的国际分工合作,由此导致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二)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

美国跨国公司近年来对中国的投资日益增加也成为加剧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美国的跨国公司通过在华投资绕开了关税壁垒以及其他一些关税措施,获得了更多利润。这些跨国公司以高于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为他们在华的企业输送境外关联企业提供的零部件,再以低于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将制成品输送给其在消费国的批零企业,从中获取高额利润,而中国得到的只是少量的加工费。美国跨国公司把原来由本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海外子公司的巨额生产与出口,并相应地增加美国公司从其海外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从而扩大了美国的“贸易逆差”。于是,简单的进出口统计,掩盖了真实的经济关系,从而加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另外,美国的贸易统计报告没有计算跨国公司汇回美国国内的投资利益,也加大了中美贸易的差额。据中美商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长达4年的调查期内,参加调查的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公司中75%的公司实现盈利,10%的公司利润非常丰厚,还有44%的公司2002年收入大幅增长,但这些美国公司汇回美国国内的利润并未被统计在内,这就更加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

经济全球化可以使各国的生产跨越国界,这就使各国充分利用全球化的契机对本国的产业进行调整。在进行产业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由于政局的稳定,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加上低廉的劳动力等因素,成为亚洲新兴经济体和日本、美国、欧洲的跨国公司转移制造业的对象,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贸易差额的转移。对中国进行产业转移,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加剧的因素主要源自两个方面:

1.东亚地区对中国实行产业转移。中国对美国贸易差额的增加,主要是东亚地区相关国家对美贸易顺差向中国转移的结果,即东亚一些国家对中国实行了产业转移,使原来东亚各国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过去一直是美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提供者,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工业化的繁荣发展之后,劳动力成本开始大幅上升,并因此逐渐丧失了生产及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出口的竞争力,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把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到中国内地来生产,再返销国内和出口到世界市场,中国制造的产品因此继承了上述国家和地区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也继承了他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通过对1989―1995年间美国与中国和亚洲“四小龙”的贸易逆差的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见下页表)。

2.美国本土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美国一些企业原来在国内生产、国内消费,现在则将生产转移到了中国,生产出的产品再对母国“返销”出口。有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一半以上是由美国在中国的独资和合资企业生产的。以纺织品贸易为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纺织品最具价值的外包基地,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纺织品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国服装采购商的订货或美国本地服装企业在中国生产的返销产品,中方除了赚取小部分加工费用外,大部分利润都流入了美国。与此同时,也通过产业转移加大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四)全球化导致的原产地统计误差

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家贸易统计制度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为国际社会所确定的。当时,这种以国家境域为统计着眼点所形成的外贸统计,即货物跨境流动统计是与国家参与对外贸易所获得的利益是一致的。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国界日渐模糊,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使得国际贸易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以国界划分的模式,以往的原产地统计标准已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国家间的贸易关系。

由于原产地规则,使中美两国在贸易额的统计上产生很大的偏差,也使中美贸易不平衡被进一步夸大。中国对美出口70%以上是加工贸易,产品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装物件基本上是美国或其他国家提供的,加上其他运输和管理成本,约占到该产品的85%左右,中国获得的加工费为数甚微,仅占15%左右。但美国海关按原产地规则却将这类商品的全部价值计入进口额,这无疑夸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实际顺差。另外,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生产的产品,按原产地规则也被计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之中,这也扩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四、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目前,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很高,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对象,这就使我国对外贸易很容易受到美国的影响,且风险也较高。因此,我国应鼓励企业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不要只盯住美国市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已参与许多区域经济合作,如:10+1、10+3、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参与这些区域经济组织可使我国享受关税优惠等贸易优惠政策,这无疑为我国企业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比如,2005年7月,随着《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实施,双方已就7000多种商品进行关税削减,而东盟一些国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很高,我国企业正可以抓住这一商机拓展出口市场,而不是只注重向竞争已很激烈的美国市场低价出口,从而也可以起到适当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作用。

(二)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推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我国政府应加大力度扶持企业尤其是工业生产性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同时为企业做好咨询与信息提供的宏观指导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缓解贸易不平衡,而且还可以通过投资设厂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另外,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组建的大型跨国公司通过其国外直接投资行为,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更高效率。

(三)逐步开放我国服务业,扩大美国对华服务贸易

由于美国对中国的服务业市场一直比较感兴趣,而中国加入WTO也要求服务业逐步开放,因此中国可以逐步开放服务业,不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国内服务业市场的发展,还可以借机弥补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但前提必须是美方对服务贸易进行充分的统计。

另外,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对华贸易的优先策略之一就是扩大服务出口,限制货物进口,而后者实际上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因此,只有扩大服务出口才能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才有利于实现贸易平衡。

(四)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技术贸易,促使美国放松出口限制

高科技产业是美国出口的主要优势产业,但由于美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政策,极大地限制了美国高技术产品,尤其是军民两用技术设备的出口,致使大批拥有高科技的美国厂商痛失商机。事实上,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并不能达到其阻挠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目的,中国不从美国进口,则可转向他国进口同类技术设备。美国这一举措不但不能实现对华限制,反而不利于中美更深入、更广泛的进行合作。因此,大力发展技术贸易,不仅有利于改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是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实出路。

参考文献:

[1] 马云飞,杨辰飞.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市场经济研究,2002,(2):42-44.

[2] 程晓东.浅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轻工教育,2003,(4):8-9.

[3] 贾怀勤.中美贸易不平衡综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48-52,186-199.

[4] 石卫星,蒋飙.浅析中美贸易平衡问题[J].经贸纵横,2005,(5):52-53.

[5] 夏明国.合理看待中美贸易摩擦[J].理论与现代,2005,(7):62-63.

[6] 郭益耀,郑伟民.经济全球化与中美经贸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86-87.

[7] 苗迎春.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重新审视[J].同济大学学报,2004,(8):99-104.

[8] 翁道义.浅谈中美贸易顺差[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10-11.

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2

[关键词] WTO贸易协议 电子商务 未来趋势

电子商务是一种崭新的交易方式,它使用电子化的无纸方式进行贸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跨国经济活动的日益繁荣,电子商务在现代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电子商务对于国际贸易关系的影响引起了WTO的极大关注,下面将分别论述。

一、GATT与电子商务发展之间的关系

GATT是目前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框架基础,电子商务的大部分是属于以电子媒介寻找客户,然后交付事务的方式,所以GATT的法律框架可以适用于电子商务。

另外,GATT的下属协议《信息技术协议》(ITA)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为ITA将大部分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降为零,丰富了世界信息产品市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ITA的作用,ITA的谈判程序本身对于WTO框架内的贸易协议谈判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参加国在WTO贸易回合之外进行谈判,自行进行关税减让,同时又使这种关税减让置于最惠国待遇的制约之下,从而使得其他非参加国也可以分享关税减让的贸易自由化成果的谈判方法,可以避免冗长的谈判回合数量,对于今后的电子商务协议的谈判成功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ITA仍有以下三个缺陷:

1.参加国数量不多,并且参加国大部分为发达国家。如何吸收更多的发达国家,是ITA今后发展过程中要面对的问题。

2.ITA对于信息技术产品的新发展不敏感。这造成电子商务新发展所需要的很多信息产品不能进入ITA框架内,这势必影响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新发展。

3.ITA对于信息产品的非关税壁垒的规制力度不大。当前情况下,进口许可、技术标准认证、国内管制等都对电子贸易形成了巨大的障碍作用,但ITA对于这些壁垒形式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二、GATS与电子商务发展之间的关系

GATS比GATT与电子商务的联系更加密切。因为电子商务的前提是电讯服务和互联网接入,而这二者都是GATS的重要内容。另外咨询、法律、视听产品提供等服务种类也要受到GATS的规制。电子商务的商业机制以网上的电子数据交互为基础,因此电子商务必须以互联网和电信系统为依托。所以电讯和互联网服务方面的良性竞争机制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至关重要。

1.GATS第8条规定:各成员方应确保在其境内的任何垄断服务提供者,在相关的市场上提供垄断服务方面,不得采取与本协定第2条有关该成员方的责任,及其承担的特定义务规定不一致的行为”。第8条还规定“当成员方的垄断服务提供者,根据该成员方承担的特定义务,不论是直接或通过其分支机构在其垄断权范围之外参与提供者服务的竞争时,该成员方应确保其服务提供者在镜内不滥用其垄断地位,不进行与其承担义务不相一致的行动。

此条规定的意义在于:

(1)要求没有开放电讯服务却承诺开放互联网服务的WTO成员,必须保证他们的互联网服务的提供商可以无歧视的享有使用本国公共电信网络的权利。

(2)WTO成员国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必须保证不得滥用其独占经营地位。

2.除了GATS第8条,GATS还有一个《电讯附件》,其中规定:各成员方应保证任何其他成员方的任何服务提供人获得合理与不歧视对待的条件下,进入并使用公共电讯传输网络与服务。这条规定的现实意义是保证了电讯服务之外的其他服务可以使用必要的电信网络。这一点对于电子商务十分重要,因为根据此条规定即使电信市场不能得到开放的承诺,电子商务的其他方面仍然可以在公用电信网络上进行。

3.GATS第四议定书和《参照文件》进一步推动了基础电信的市场开放。第四议定书包含了90%的全球基础电信贸易,由于各国大多由政府性公共机构或者垄断性企业来经营,第四议定书在消除垄断影响,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议定书除了达成的市场准入承诺外,还达成了一个《参照文件》。《参照文件》要求成员对电讯服务的管制做出了“附加承诺”。其目标是为市场准入和外国投资的承诺提供国内法的保障,使得成员可以在其他成员方的承诺未能履行时有权诉诸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

就GATS的规定的进一步完善而言,有下列几方面需要注意:

(1)努力使更多的国家做出开放市场的承诺。GATS构成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基本框架,但GATS中的服务种类的开放数量却并不令人十分满意。这种情况在客观上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具体来看,GATS有以下问题需要改进:

①GATS第四议定书中承诺开放互联网的国家太少,仅仅为10个,这与全球电子商务大发展的趋势明显不符。

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兴服务门类不断涌现,如何将它们纳入到GATS的框架内进行定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③第四议定书中各国做出的具体承诺没有很好地贯彻技术中立性原则,违反了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规律。

④GATS框架内有关电子商务的协定,无论是《电信附件》还是第四议定书,都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参与。

(2)国内管制问题的协调处理方面,GATS第6条第1款规定“在已做出具体承诺的部门中,每一成员应保证所有影响服务贸易的普遍适用的措施以合理、客观、公正的方式实施。”其目的在于保证GATS各项承诺可以在成员国内顺利实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带来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国内管制之间摩擦的加剧。这种法律自身的不确定性对于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3)增强良性竞争的力度方面,虽然《电信附件》与第四议定书创造性地在WTO框架内为电信竞争提供了制度基础,但此制度基础本身仍存在问题:第一,第四议定书的《参照文件》没有各国正式缔结的协议的效力,仅具有指导性。第二,《参照文件》本身用语缺乏精准性,自由解释的余地很大,这造成了适用上的不确定性。第三,第四议定书仅仅涉及公共电信网络开放,但电子商务的开展往往还会涉及到非公共电信网络,这个使用造成了困难。

三、TRIPs与电子商务发展之间的关系

WTO的另一大支点是TRIPs。TRIPs将世界上大部分的知识产权协定的规定纳入国际贸易法律体系,并赋予了WTO框架内强制解决争端的效力。

但是必须注意到,由于TRIPs只是规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最低标准,各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普遍不一致,再加上规则本身透明度的缺乏,这些都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构成了威胁。另外由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事情,TRIPs本身并没有更多的关于电子商务的规定,所以TRIPs协议对于电子商务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大。

四、结论

电子商务这种新的贸易机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不断渗透到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WTO作为全球贸易的基本框架必须承担起规制电子商务的重任。在WTO对电子商务进行规制的进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WTO不能规制电子商务的所有问题。实际上WTO对于电子商务的规制仅仅限于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关税减让和市场准入承诺问题。

2.WTO不仅应当实现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歧视性的贸易自由化,而且应当保证各个成员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分享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机遇,尤其是不发达国家的利益保护问题更需要WTO的关注。WTO应当加强与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促进电子商务的大发展。

针对现行的贸易回合中的激烈博弈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的自由化谈判应当更多的借鉴ITA的单独主题谈判方式,进行独立与贸易回合之外的电子商务自由化谈判。这样才能避免WTO贸易回合中其他议题的干扰,稳妥及时地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贸易自由化,避免更多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满足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薛虹:《电子商务立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春季号

[3]李明德:《“多哈宣言”与TRIPS协议(上)》,《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10期

[4]黄东黎:《国际贸易法经济理论法律案例》,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薛荣久:《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趋势;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整体格局下,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核心组成部分。世界贸易组织在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多边贸易的谈判以及贸易争端的解决上都起到了核心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比较恶劣,各国经济表现相对疲软,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多层次和多种类的问题,多边贸易谈判越发困难,原定部分自由贸易区域的计划落实不理想,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框架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世界贸易组织发达成员国通过自身优势和对贸易规则的利用,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使用不同手段逃避既定义务,保护本国利益,这严重破坏了WTO的精神和原则,导致多边贸易谈判的内容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世界贸易组织整体框架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很多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各国经济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比以前更加复杂,不同国家和经济体需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贸易挑战。与此同时,新技术、新局势、新需求等都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更加深入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推动了国际贸易新趋势的出现,把握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对于提高我国的外贸水平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趋势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精细化分工的结果,是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生产要素、商品、服务等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交换的过程。由于各国的政治环境、法律法规、货币制度、物流技术、语言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国际贸易非常复杂。但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经济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各国为了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具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开拓国际市场的意愿非常强。国际贸易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通过不同国家和利益集团的角斗,形成新的特点和趋势。

第一,跨国企业占据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地位,国际贸易交易集中度呈现上升态势,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显著。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跨国企业生产投资持续扩大,盈利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无论是在数量还是体量上都在快速增长,这也使得全球生产、投资和商品的大流通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跨国公司在参与全球精细化分工中,在寻找新的定位,并在这个过程形成新的战略同盟,国际交易市场统一性增强,助推了世界经济市场的竞争和贸易自由化。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创新技术和贸易技术的绝大部分比例,这也使得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垄断地位日益加强。由于信息互联技术和物流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跨国企业的经营更为便利和高效,跨国企业现阶段都对其发展战略进行调整,面对国际市场,尽力提高市场份额;对于内部管理,则利用新技术大幅提升运营能力。未来一段时间,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会更加凸显,话语权将会更加强大。现阶段,跨国企业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力量,在贸易交易市场的占比不断稳步提高,交易活动也更加频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跨国企业对外投资会对国际贸易的结构形成以及贸易集中区域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跨国企业的全球性投资加大会是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

第二,经济体之间利益冲突愈演愈烈,各经济体间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自由化面临诸多挑战。虽然世界各国经济比较低迷,但是全球国际贸易仍然保持增长态势(见表1)。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际贸易增长率为2.8%。2015年,全球经济依旧脆弱,国际贸易环境还是不够景气,但是,经济体间的贸易活动仍然频繁。自由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不可阻挡的趋势。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转变,全球分工更加细化,分工形式出现新变化。世界经济和分工的变化使得国际贸易的模式和交易方式也发生转变,从而使得国际贸易表现出新趋势、新特点。外贸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而,全面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趋势,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趋势策略世界各国、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并不相同,各经济体和贸易集团间的壁垒在增多,各国对贸易利益的争夺非常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不断抬头。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长期通过各种不公平的手段来加速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同时利用先发优势在WTO框架下制造贸易壁垒,人为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中层出不穷的贸易摩擦和冲突。贸易与劳动标准、贸易与环境保护以及汇率等问题都已列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议程,对于国际贸易利益的争夺越来越明显。根据WTO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G20集团推出的贸易限制措施,有80%左右仍然在实施,对全世界约4%的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形成影响。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下损失最严重的国家,根据商务部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贸易利益的分配争夺正在呈现两极化的趋势。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对于贸易市场的竞争也显得非常激烈,各种经济体间的贸易利益之争相当残酷。各国贸易保护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多边贸易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多边贸易机制表现更加灵活多样,为各国贸易构建了基本架构。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基本都不违反多边贸易的约定,反而表现出对多边贸易规则的支持。这些主要体现在:各国都是在利用多边贸易机制的游戏规则来实施贸易保护;通过多边贸易协定来保护成员国的利益,排斥非成员国。多边贸易协议是各成员国所协商签订的多边贸易规则,所以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力比较局限,更多是依靠成员国间的信用来维持正常运作。世界经济处在稳定增长时期,各成员国都能通过贸易自由化来实现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所以积极维护多边贸易协议自然不是问题。但是,当全球经济发展处在低迷时期,各成员国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对于贸易保护必然会抬头,从而形成对多边贸易规则的挑战和冲击。现阶段,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仍然存在不确定,但是各国贸易措施还不会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毁灭性冲击,另外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前景的不明朗,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将会长期挑战多边贸易体制,从而影响到国际整体贸易体系。各国、各经济体对于贸易市场的争夺已经非常白热化,而贸易保护主义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

第三,绿色贸易异军突起,国际贸易被赋予绿色概念,绿色贸易潮流势不可逆。伴随环境日益的恶化,全世界对于保护环境的共识愈加认同,“绿色”成为环境保护的主题。各国对于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重视,而各国消费者对于保护环境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绿色消费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新消费趋势,绿色贸易则由此产生。经过近年的发展,绿色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步上升。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环保的理念认识更加深入,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人们在消费的时候会更加愿意选择资源绿色的产品,绿色消费成为绿色贸易的基础。绿色生产、绿色市场的兴起,优化了国际贸易的交易结构。从联合国数据显示,绿色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对于资源消耗严重的商品贸易则出现了下降趋势,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为环保产品的应用提供了有利保障。环保产品由于其性能和技术,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从资源密集逐步向技术、知识密集为主,而绿色商品的国际贸易日趋成为重要内容。

第四,国际贸易交易方式日趋多元化,网络贸易发展迅猛,国际贸易效益显著提高。伴随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逐步多元化,依靠网络完成的贸易正在高速崛起。网络贸易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不同地区和经济体所进行的贸易和商务活动。国际贸易所需要的所有环节,包括交易的前期沟通、合同签订、商品或者资金的交割、物流环节以及售后服务等都依靠网络平台来完成。而目前网络贸易商品还主要集中在无形产品,比如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实物贸易则主要是前期沟通咨询、合同签订以及资金的流通等环节在互联网上完成,实际的货物物流等还是需要传统渠道。网络贸易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各经济体的重视,都出台了或多或少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网络贸易的发展。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网络贸易发展的增长比率非常快速,网络贸易能够有效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益。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比如交易成本较低,摆脱了时间、空间的约束,网络贸易的应用普及成为国际贸易的一场革命,对于贸易方式的转变具有深远影响。在国际贸易总体保持低速增长的背景下,网络贸易却强势增长。传统贸易交易方式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电子商务为方式的网络贸易能否成为争夺贸易市场的利器,受到了各国和各经济体的高度重视。由于网络贸易的高效性,网络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趋势,成为国际贸易最重要的交易方式之一。第五,国际贸易尚未从危机中恢复,对个别贸易大国的依赖性加强,西方发达国家整体贸易相对低迷。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造成重创,国际贸易量急速萎缩。经过各国一系列的稳定政策,全球主要几个国家经济得到了稳定复苏,全球贸易得到恢复。《2014年世界贸易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贸易保持低速增长,然而受到欧洲经济低迷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会受到较大拖累。世界贸易还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世界资源的配置机制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2015年,美国经济恢复比较明显,失业金申领数量创下近年来的低位。而中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经济增长都较为稳定,这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基础,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国际贸易将会持续向好发展,尤其是主要几个贸易大国之间的互动将会更加明显。由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国际贸易将会持续恢复。其中,贸易大国之间的互动将会推动全球贸易迈向全新的增长时期。第六,国际贸易整体结构优化,贸易向高端化发展。国际贸易并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此次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欧洲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则仍然保持较强的活力和较为稳定的发展。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恢复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国际贸易市场快速壮大的新力量,世界贸易格局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国际贸易参与者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点是第三产业全球化,而第三产业全球化正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模式,并在影响各国在国际经济市场的竞争地位。第三产业正处于发展的蓬勃时期,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保持较高速度的上升趋势。在第三产业贸易中,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商品和服务日益受到全球贸易的关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向高端化调整。

二、我国应对国际贸易趋势的策略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经历了一段波动期,近年来经济持续保持增长,但是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我国经济结构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原料在国外,而且市场也在国外,我国是典型的贸易大国,所以我国面对国际贸易新趋势,同样也将遇到国际贸易发展的诸多问题。通过分析近年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和全球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对于我国而言,在目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我国外贸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制定我国外贸战略,把握国际贸易的机遇,主动提高开放水平,引导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进一步提高我国外贸水平和优化外贸结构,积极抓住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有利环境,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非常关键。

(一)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水平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会随着某个国家或者经济体的意志而停滞不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这个大环境、大形势和大格局,主动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下的要求,为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得先导优势。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局势,我国外贸水平的提高必然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我国更应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的水平,准确判断现阶段国际经济的发展走势,制定对外贸易战略,以更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国际贸易的竞争和合作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应该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进行国内资源的整合,以形成更强大的国家实力。同时,我国应该加速推动外贸机制的改革,积极按照WTO原则和规定进行落实,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此外,我国还要注意发展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更深层次地推动区域贸易的发展,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二)抵制和打击贸易保护主义

近年来,我国经常遭遇贸易摩擦是由于自身和外部双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自身因素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比较低端,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价格优势为主,容易导致贸易摩擦;另外,我国出口贸易的比例非常高,对于贸易伙伴国市场的冲击和影响非常明显。在外部因素方面,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是时下各国经济增长重要的支柱,各国都会想尽办法为贸易保驾护航。我国是国际贸易大国,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有着巨大的危害,部分别有目的的国家通过建立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国为了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日益明显。国际贸易作为我国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我国应该健全反贸易保护的协调体系,提升贸易摩擦的应对水平,通过多种手段抵制和打击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应该全面剖析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制,熟练掌握贸易救济措施,尽力减少贸易摩擦给我国外贸造成的损失,提高我国贸易水平,保持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我国现阶段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壁垒是我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所衍生的效应,所以针对贸易摩擦,一方面需要积极抵制和打击,而另一方面需要实质性地提高我国产业结构,只有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认可之后,我们所面对的贸易摩擦才会进入新的平衡阶段。换而言之,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将会是我国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新常态。

(三)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和提高商品质量

我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和产业升级阶段,这也是我国贸易结构调整的机遇,我国目前以“进口原材料,初加工出口”为主的贸易模式,这是相对低端的国际贸易交易,我国需要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在出口方面,我国外贸应该由劳动密集型商品向知识、技术和服务密集型商品转变。同时,进口方面,我国应该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技术。我国外贸结构调整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整体良好的经济环境基础。只有将贸易结构进行逐步优化,我国贸易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加强产品竞争力,形成强大的贸易风险抵抗力,确实推进外贸发展水平的提升。

(四)推动网络贸易发展并加速电子商务普及

根据国际贸易对网络的需要,电子商务作为网络贸易的重要方式,我国需要加速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对消费品行业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国家应该扶持其他行业的企业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拓宽企业的推广渠道。另外,我国应该投入更多资源推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始终保持我国网络贸易技术的前沿性和可靠性。由于网络贸易是国际贸易的新趋势,网络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网络贸易法律法规,以维持我国网络贸易的合法运作。

(五)引导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并实现跨国经营

国际贸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跨国公司作为载体来完成,因此跨国公司的经营发展对我国外贸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已经有部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与国外企业竞争,然而我国跨国企业整体不论是体量或者竞争力都与国外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我国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我国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在国际市场配置资源,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获取更丰厚的利润,企业的跨国经营对于提高我国的贸易质量意义非同。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际贸易有效地承载了各国在全球配置资源的需要。对我国而言,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中国经济实质上作为一个挑战者,正在挑战全球原有的经济利益体系,所以这个过程必然会面临诸多的阻挠和问题。伴随近几年世界经济不明确性加剧,我国与其他国家和经济体间的贸易矛盾会更加突出。我国清晰明确的贸易战略关乎自身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也会影响我国与贸易伙伴国在贸易全球化调整中的利益分配,同时会关系到国际贸易体制的调整。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化的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握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制定国际贸易战略,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才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黄日星,张涛.国际贸易绿色发展新趋势[J].中国商界,2010(2)

2.林玉洁.论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

3.巩胜利.全球贸易格局演变的新趋向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新金融,2013(11)

4.买梦阳.我国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5.常静.中国应对世界贸易格局演变趋势的策略研究[J].价格月刊,2015(7)

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4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

一、引言

国际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国际商业通用的语言,会计服务是国际贸易组织相关规范中的服务贸易的重要角色,会计服务同时是经济自由化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中担任着先行者的作用。所以,会计服务作为最早开放的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在服务贸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现代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很多跨国企业,相应的会计的发展也需要进行国际化,本文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探讨,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对国际化的会计行业相关准则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对会计服务贸易发展动向的分析,为我国的会计服务贸易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供对策。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会计服务市场的新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增强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以前的贸易的发展集中在丰富的商品在各国之间的流动,然而现阶段的世界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商品的竞争不断增加。跨国公司为了减低成本以及提高不同国家劳动力的利用率,在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分公司和子公司,促使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会计作为资本的主要计量方式,其服务于贸易自由化的能力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念一经美国提出后,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念就被视作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世界贸易、金融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同时新的经济活动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方法对会计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其对模式、方法、领域和规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创新。

第一,会计服务产业化在国际会计服务领域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增加了经济活动在国际间的活跃度,尤其是在跨国的公司间的发展、工业知识产权的交易、项目投资、兼并与收购的经济行为以及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资本运作,相应的推动了国际化的会计服务行业迅速发展,其业务领域涉及审计、管理咨询和评估等等。例如,美国在1998年的会计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分别为12和20亿美元,一年的时间就为美国贡献了8亿美元的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在国际化贸易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国际化的会计俯卧贸易的发展会更加迅猛,尤其是发达国家,其会计服务贸易的出口额能够以更高的增长速度为其带来更大的服务贸易顺差。

第二,大型会计事务所的全球化趋势。包括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世界各国的会计服务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几乎最多。在国际间的贸易中,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的审计业务都交给了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来处理,尤其在美国,其比例甚至高达90%以上。而且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四个都把总部建设在美国,却不影响其涉及其他国家的业务,且其他国家的业务收入来源占了一半以上。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很多国家和相关城市都会建立分所,目前普华永道所涉及的国家超过150个,而分支机构则高达1590个,德勤所涉及的国家超过147个,而分支架构则高达783个。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的设立情况也十分迅速,截至目前至少有几十家与外资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相继的成立,设立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共设立了48个分所,在我国的著名的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迅速增加到23家,共成立了30个代表机构,另外一些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会吸收一些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扩大发展。综上所述,在经济和金融较发达的国家和城市都会设立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来满足会计贸易服务的需求。

第三,会计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在增加。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世界贸易组织中仅有一半的成员国对会计服务贸易行业做出了开放的承诺,但是这仅仅一半的成员国带来的会计服务贸易收入却不容小视,几乎占据了所有收入份额。而我国的开放之路要追溯到1993年,当时我国做出了开放会计服务贸易市场的决定和举措,开始了循序渐进的开放之路。

第四,会计事务所的多元化发展。以国际贸易发达的国家设立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趋势来看,为了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为了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各个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正在逐渐改变发展战略,在传统的审计服务的基础上,把发展方向定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专业性的服务方式,推动知识的多元化、密集化的业务发展。根据相关调查,对比美国一百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和管理咨询服务业务收入所占比例发现,一百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收入、税务业务收入和管理咨询服务业务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30%、23%和47%,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收入、税务业务收入和管理咨询业务收入所占比例分别为30%、19%和51%。说明会计师事务所中的管理咨询业务收入比例几乎占总收入的一半,由此可见,以管理咨询为主要业务的会计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形式。

三、影响会计服务自由化程度的因素

《服务贸易总协定》是诸多影响会计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中意义较为深远的因素之一,其规定对成员国的具体的义务和承诺,并且在成员国对义务和承诺给予肯定时才产生效力。以《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的关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标准来对成员国递交的约定计划书进行判定。所以,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是影响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的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准入。市场准入问题主要涉及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成员国的会计服务贸易提供者的进入其他成员国提供服务的标准。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了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等四种模式在会计服务贸易领域的准入标准,其中商业存在的模式是最主要的影响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方式。其具体表象形式是:一方成员国的会计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国的领土范围内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机构,并为另一成员国的会计服务消费者提供会计服务。

实际上,有关市场准入方面的规定形成了会计服务贸易的壁垒,其形式主要是商业存在准入。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一方成员国在另一方设立的商业存在的准入形式包括设立代表处、分公司、公司以及以同所在地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的新的机构等;另一方面,一方成员国以商业存在的形式在另一方成员国中派驻的人员的职业资格、职业道德、执业年限以及居留年限等资质限制的规定。

第二,国民待遇。国民待遇是市场准入后所产生的主要待遇问题。国民待遇问题的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两方成员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另一方面是两房成员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

WTO评估了服务贸易多边谈判的结果,研究表明会计服务贸易的限制还是很大的,其中“无限制”的商业存在形式的国民待遇的比例仅仅不足一半,大多数都存在限制,而“不作承诺”的现象则十分少见。而我国对国民待遇的壁垒相对较低。

世界贸易组织的各个成员国在规定各自的服务贸易活动相关标准时,关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都做出了单一具体的和两者兼有的相关限制。有关商业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限制主要包括执业机构组织形式、投入资本以及执业人员的相关资质、资格等等。所以,目前会计服务贸易开放的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可以分为高度开放成员国、中度开放成员国和低度开放成员国三类。高度开放成员国是指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上没有限制的成员国;中度开放成员国是指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上的限制不会对会计服务产生不利影响;低度开放成员国是指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上的限制较多的成员国。通过对开放度的划分和理解,可以判断,我国虽然CPA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但是我国的开放程度已经达到了高度开放,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四、会计服务自由化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得出结论,国际贸易组织不仅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促进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崛起发挥了关键作用。会计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成员国的开放程度推动了会计服务贸易的国际化发展,否则会计业务的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同必然导致所编制的财务报表在全球范围内难以流通,使得不同国家对报表的理解困难、缺乏对比性,同时提高了流通成本。

第一,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是程序最公开、公平、公正且独立、完善、详尽的准则。凭借着其权威性被很多国家所借鉴和采用。

第二,会计服务自由化对国际化的推动。虽然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是非常详尽的,但是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美国承认其制定的会计准则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国家。但是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特别是在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促进下。第一,美国作为政治地位高、经济实力雄厚以及拥有最大资本市场的赢家,其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所以不同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缺乏可比性,导致成本上升。第二,美国会计事务所的会计服务贸易的分支机构布世界各地,不同的会计准则导致审计成本增加。所以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仅能够减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会计贸易服务创造更多的利益。虽然美国对于自己制定的会计准则“情有独钟”,但是为了其长期稳定的发展,同时欧盟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认可的态度也能够说明国际财务报告的权威性,美国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世界两大经济剧透的重要地位和带头作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势在必行。同时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能够推动中外合作公司和国际化的会计机构的发展和设立,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五、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会计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推动了国际化的发展,者意味着我国的会计将与发达国家的会计齐肩并进,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完善我国会计发展环境。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经济活动的发展更加符合国际上的规定和标准,我国会计行业的相关准则也会合理借鉴和采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既与国际相接轨,又能大幅度提高我国会计行业的管理水平,为我国的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我国会计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会计市场的国际化意味着更多了境外机构的进入,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模式、雄厚的资金都是我国难以比拟的,因此国内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水平也相差较大,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因此,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努力学习发达国家事务所的管理模式、先进技术、专业能力,在减低成本的同时,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竞争力。

第三,刺激我国会计市场需求。贸易国际化带来的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为我国的外资涌入带来了一波新,会计相关产业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也同时涌现了一些新的会计服务产品。

第四,对我国会计专业人员的要求。会计行业的国际化给会计人员带来了新的专业素质上的要求,在原有要求的基础上,还需精通外语,熟练掌握国际会计的相关处理和准则,增强职业道德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李本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服务自由化[J].法学,2004,(1).

[3]周明.会计师事务所吹响“走出去”号角[J].中国证券报,2007,(5).

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5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在贸易领域表现为高新技术产品正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焦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收益递增、国际梯度转移、产业内贸易指数高的明显特征,在该领域的贸易摩擦集中表现在知识产权争端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上,发达国家垄断了国际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通过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可以获得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 产业 国际竞争力 需求 竞争优势

面对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需求呈现如下趋势: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市场将相对萎缩;轻纺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将平稳增长,但竞争激烈;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将成为出口增长最快和发展后劲最足的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探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主流

国际贸易的竞争领域已从传统工业制成品转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已成为衡量贸易强国的主要标志。1953年,国际贸易中的工业制成品首次超过初级产品成为第一大类贸易产品,在近40多年的时间里,国际贸易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传统工业制成品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竞争。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国际市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呈现增长的趋势。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制定高科技发展战略,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作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制高点,以此争夺国际市场的控制权和支配权。高新技术的创新、产业化、国际化不仅推动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也促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导致了国际贸易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这表明国际贸易的竞争领域已由传统的工业制成品(汽车、纺织品等)过渡到以信息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焦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一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是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低价格优势获得的产品竞争力是低层次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因此,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成为衡量贸易强国的主要标志。目前,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英国、法国、韩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出口的份额分别已达到19.7%、12.7%、8.3%、7.4%、5.9%、5.4%,而我国仅为4.1%。

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可获得领先一步的优势

高新技术产品突破了传统产品收益递减的规律,呈现出收益递增的特征。首先,因为高新技术复制分发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它们可实现共享、重复使用,甚至零边界的大量复制。其次,高新技术作为最有活力的生产要素,具有独特的节约和规模经济效应,它可以节约物质生产中的人力、原材料、时间、资金,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应用范围扩大,共享程度提高,更显规模收益递增的趋势,在国际贸易交换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商品科技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商品的质量和性能,形成了品牌效应,可以获得高附加值的利润。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的领先者,由于占尽市场先机,会率先在市场上建立一套有利于自己的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市场准入标准和市场竞争规则,从而获得垄断市场和垄断利润。著名经济学家W・布莱恩・阿瑟认为,收益递增实质是一种从领先到进一步领先的趋势。因特尔的存储器和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就是范例。

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呈现国际梯度转移的明显特征

由于科技进步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导致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摩尔认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隔大约18个月翻一倍,该定律已被实践所证明。过去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一般为20年左右,现在已缩短到4、5年甚至1、2年。根据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技术差距理论,在产品的创新阶段,由于创新国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经费,创新产品首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生产,然后出口到其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和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随着技术的扩散,在成熟阶段高新技术产品在发达国家被模仿,产品竞争力受到挑战,创新国开始到模仿国投资,进行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当高新技术成为标准化技术后,创新国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和转让部分技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一般要经历从创新国-模仿国-发展中国家的梯度转移过程。因此,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是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相辅相成的,但创新国以及跨国公司不会将具有垄断优势的高新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摩擦使得市场准入障碍较大

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摩擦集中表现在知识产权争端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上,因此市场准入障碍较大。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贸易自由化。由于WTO的推动,初级产品贸易和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和消除,信息产品在2005年也将实行零关税。但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各种利益,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采取的是贸易保护政策。这主要表现在:

强化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为了保护发明创新者的利益,保持垄断优势地位,发达国家建立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模仿国、发展中国家如果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冒牌货贸易,将引起知识产权争端。最为突出的是美国还动辄启动“特殊301”条款,授权贸易代表对所谓没有对美国产品提供知识产权有效保护的国家的“不公正”贸易进行调查和采取报复措施。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存在复杂而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各国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维护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和安全为由,对产品的生产、贸易及消费通常制定了各种严格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包装标签规定等,如果出口产品达不到有关规定,则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因技术水平落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常常受到限制,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长期的国际竞争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实行出口管制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出于一定的政治、军事、经济安全等目的,对某些商品,尤其是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实行出口管制的措施。出口管制以美国最为突出,虽然近几年有所放松,但美国至今仍然限制向中国出口我们急需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如高性能计算机、高性能数控机床等,并干涉其它发达国家向中国出口高技术及其产品。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竞争力在增强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为发达国家所垄断,但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在增强。高新技术是一种战略资源,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引起贸易“增量”的变化,即促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增长,从而带动一国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的增长。二是能引起“存量”部分即现有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促进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的提高。因此高新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市场份额的扩大和高附加值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的利益驱动力。

为此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领域开展了激烈的竞争。例如日本政府80年代以后实施“科技立国”战略,在较短的时间内确立了半导体、集成电路、摄像机、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打破了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垄断优势。据统计,目前经合组织(OECD)国家已垄断了全球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80%以上的份额,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是世界4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国。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998年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额为1865.52亿美元,进口额为1566.73亿美元,保持了298.79亿美元的顺差。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虽不足20%,但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1997年新加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达70%以上,成为世界硬盘驱动器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度的软件出口也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某些高新技术产品,如手机、激光视盘机、电脑显示器、微波炉、收录放机等出口量为世界第一。

国际市场需求呈现单向性和衍生性

国际市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呈现不可逆转的单向性,新技术产品将彻底替代旧技术产品 市场需求是高新技术创新的动力,当一种高新技术产品被发明创新后,新的市场需求形成和扩大,这样新技术有可能完全替代旧技术,例如目前数字式手机已全部替代模拟机。

国际市场对高新技术及产品存在衍生性需求,即高新技术成果可以衍生到相关的产业和产品中 一种高新技术可以应用到许多产品中,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现会形成“连锁反应”和“扩散效应”,引起和促进一群相关联的高新技术产品问世,形成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导致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具备高速增长的潜力。

各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此获得竞争优势

高新技术产品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各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通过保护和扶持获得竞争优势。产业内贸易是指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在研究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增长时发现,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是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目前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60%-70%。科技革命的发展,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指数。1987年,美国办公室设备、药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已达0.99、0.85;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也达到了0.996。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研究了被称为“战略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后指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由政府实行保护和扶持,帮助本国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造就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优势,则可以使国家在这些领域保持或获得决定性优势。这一理论,强调了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都积极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持和保护高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竞争优势受到日本的挑战,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步被日本所取代,如70年代末美国很大部分半导体集成芯片世界市场份额被日本夺走。克林顿上台后,首先提出加强政府对科技的干预,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如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尤其投资了七个商业性的技术开发计划。进入90年代后,美国半导体芯片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上升到41.9%,始终保持了全球信息技术产品第一的地位。从而使美国的贸易结构转向了知识、技术密集型,其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总额不仅大幅增加,且增长率快于一般商品,并且保持了一定的顺差。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全球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此我们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并积极应对。

参考资料:

1. 陈春宝,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外贸竞争力[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 张婧,高技术产品特征与产品策略探究 [J],武汉:决策借鉴,2000(2)

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6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国际贸易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全面抓紧了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基于,提升改革和开放的速度,为国际贸易的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潮中的最大受益国。当前无论是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还是国家外汇储备和外贸利用数量,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以说我国在亚洲范围内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在世界范围内帮助亚洲经济实现国际贸易的增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下图展示了我国在近些年来的对外贸易走势:

图1 1978年-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情况

如今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飞速发展已经开始逐渐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格局,资源格局和市场格局,我国也将进一步在世界经济范围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战略

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和开放的政策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同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我国的国际贸易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深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对外贸易中也需要不断地突破壁垒。只有这样我国的国际贸易才有可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好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与要求。

1.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

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国际贸易在全世界的贸易格局中处于交底的产业地位,同时从事相关产业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局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具有较快的增长幅度,但是相对应的国民收入却没有得到增加。我国的国际贸易应当在传统的产业基础优势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努力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改善贸易条件,在一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进行渗透,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处于更好的地位。同时我国也要处理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拓宽国际化贸易空间,扩大贸易规模,从大国逐步发展为强国。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从我国的经济实际出发,国际贸易的改革需要完善市场体质,宏观调控体质和法律等等,推进改革中我国的国际贸易需要注意同时兼顾国内外的市场,发挥好两房市场的共同作用。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为数量增长,但是在当前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约,因此我国必须深化改革,在全球化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良好的位置。

3.打破贸易封锁壁垒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全球许多国家都开始逐渐取消了国际贸易的相关税金,因此在贸易壁垒上减少了大量的非关税壁垒,早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我国就规定了在15年以后拥有市场经济地位,并且同时也承诺了如果我国能够提供市场经济的证明,那么就可以改变。我国可以利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机遇,以积极地态度和高效的工作加速经济产业的升级发展,壮大传统的优势产业,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规避风险能力。例如我国的广东沿海地区可以申请电器市场,青岛沿海地区可以申请饰品市场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我国形成在未来国际贸易中的优势点。

4.适应国际贸易竞争

我国在参加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按照市场经济来建立和帮助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稳步推进,全球格局中逐渐出现了地区集团化的现象,同时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也加大了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