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科室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科室意见范文1
二级建造师可以担任二级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必须逐步由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但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人员能否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应由建筑业企业自主决定。
建造师是以专业技术为依托、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业的执业注册人员,近期以施工管理为主,建造师是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员,既要有理论水平,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建造师注册受聘后,可以建造师的名义担任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从事其他施工活动的管理、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来源:文章屋网 )
儿科科室意见范文2
关键词:道尔顿计划;通识选修课;合同式学习;作业室;合作学习
一、通识教育的提出
1.通识教育概念辨析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是针对专才教育(specialized education,又称专门教育)而提出的。它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能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包括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趋势),同时认识和了解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与广阔的知识视野。[1]根据过程哲学的创始人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的阐述,教育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2]这也体现了通识教育的广博的目标。
通识教育中的“通”并非是通才,而是指融会贯通,从打通的学习中获得广阔的思维角度。而专才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专门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未来专业领域内就业。[3]
这并非通识教育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智慧往往是相通的,跨越国界。从变法维新的风云人物梁启超引入西方大学的理念,提出培养中西贯通、智仁勇并存之人才,到教育家提出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无一不闪烁着通识教育的思想光辉。[4]
2.通识选修课开设的现实背景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哲学、社会学理论基础的完整人才培养模式被提出,而非大部分人误认为的一系列课程。它包括了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与学的方式、学业评估、学生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内容。[5]通识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必修课基本上是一些大类培养课程,而选修课则是一些人文艺体、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通识选修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
但是,在通识选修课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缺乏上课的热情、学生选课具有盲目性、通识选修课常被等同其他选修课等问题仍然存在,其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在通识选修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实现通识教育呢?本文试图从道尔顿计划中寻找一些解决之道,为通识选修课的开设和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二、道尔顿计划的主要内容
1.道尔顿计划由来
相比于班级授课制,道尔顿计划作为一种个别教学制度,由帕克赫斯特提出。1920年,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实施了自己先前拟定的计划,这个实验成绩显著。帕克赫斯特遂将其教育方法以“道尔顿实验计划”命名。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
道尔顿计划重新探讨了教与学的中心问题:能动性与责任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怎样分配才是合适的?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这些都是应该由成人告诉他们。而帕克赫斯特认为孩子并不是头脑空无一物地来到学校,过去,学生上学为的是得到学校必须要给他的东西;现在他去上学为的是满足自身发展的明确需求。[6]道尔顿计划关注的是学生的需要,它将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并承担其适当的责任,让学习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并且愿意付诸努力的事情。正如帕克赫斯特所说,道尔顿计划在促使教育新生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使教育成为一件生机勃勃的事情,能够激发并保护学生们在学习中的兴趣。[7]
2.道尔顿计划两个原则
具体实施过程中,道尔顿计划的两个原则分别是自由与合作。从学术或者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当学生在学习任何吸引他的科目的时候,必须让他自由地继续他的学习而不被打断,因为当他感兴趣时,他就会头脑敏锐,思维更加活跃,更有能力征服在他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任何难题。[8]合作是为了培养他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使他适应于群体生活。学生为了过得快乐,不自觉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而活动,道尔顿实验室计划为此创造了条件。[9]
道尔顿计划主要包括如下主张:①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代替课程表和年级制。通过以合同的形式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使他感到自己对于任务履行的责任,使任务具有了严肃性,也使得学生意识到一个明确的目的。[10]②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并配有各种参考书目和实验仪器。学校的教材藏书按照学科分布到实验室,并且还要增加一定数量的参考书。实验室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地方。③用 “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这个方法帮助学生估算自己的时间,并调整自己的时间,以便完成合同。另外,图表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道尔顿计划冲击了传统教学观,将教学的重点从教师转向了学生。正如帕克赫斯特所说,教育工作仅仅像牵一匹马到水边那样,在旧的教育体制下,我们不能使学习者去学习,正像牵马人不能强迫马去喝水一样。因此,我们现在所要做的,首先是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主动地承担其学习的责任,从而自发地去发展自己。
伦敦大学教育系T・P・纳恩教授说,帕克赫斯特小姐提出了一个确保个体文化与效率获得丰硕成果的解决方案。并且,他还说,帕克赫斯特小姐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还有别的方案,她的方案不是最终的,而是容许有益地修改和发展的。帕克赫斯特小姐不希望道尔顿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生搬硬套的痕迹,而是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试。
三、道尔顿制对通识选修课的启示
结合道尔顿计划的优势,笔者尝试把其精髓――“合同式学习”、作业室、“表格法”、合作学习融入通识选修课中,提出道尔顿式通识选修课。
1.合同式学习
在道尔顿计划中,学习中的问题直接放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指出其必须达到的标准,然后让学生以自己的方法和速度解决问题。学生对结果的责任心会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努力,而在过程中实现潜在智力、判断力和个性的发展。
与道尔顿的合同式学习观念类似的是斯坦伯格(Schuttenberg)提出的“自导式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 理论。
诺尔斯(Knowles)为自导式学习下的定义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 自学指导是对个体在有或没有帮助的条件下,判断其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目标,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条件,选择和实现正确学习的策略,评估学习结果所采取的行动……自学指导通常发生在各种帮助者的联系上,如教师、导师、顾问、有经验的人或同伴。” 托尔福论证了三种自导式学习的技能:设计;执行;评价。
可以发现自导式学习的定义与道尔顿制的核心思想有相似之处,都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教师作为学习帮助者的辅作用。道尔顿中合同的设计、执行和评价也正是自导式学习的三种基本技能。
在通识选修课的开设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合同式的学习,保证每个学生都以适合他自己的速度去取得学习进展。教师为每一门通识选修课制订相应的学习合同。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学生完成合同中的任务,即可获得学分。
学习合同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学纲,即本科目学习起止时间、需要掌握的知识、需要完成的学习成果。另一部分是学生个人的具体时间安排、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教师会给出一部分参考意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同要尽可能详尽,它像是一个对于学生学习的指导文件,学生通过这个文件和教师建立一种联系,这是连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合同监督、了解学生。
2.实体―虚拟作业室
学生递交了自己的学习合同后自学在哪里开展呢?道尔顿计划中的作业室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工具,包括书籍、实验仪器以及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来帮助其完成任务。通识选修课的教学也要为学生完成合同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之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作业室的能力也增强了,这主要体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给学生开设实体作业室外,还可以开设虚拟作业室。虚拟作业室的开设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在这个信息化平台上,一方面,教师为学生提丰富的学习材料,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扩充资料等。另一方面,教师在虚拟作业室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以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虚拟作业室的开设很大程度地节省了空间资源,并且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体作业室与虚拟作业室的开设主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性质。例如,一些理论性质的课程,虚拟作业室即可满足其需求,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则需要同时开设虚拟作业室与实体作业室。
作业室代替了教室,从而教室的“满堂灌”也转变成了作业室的“全盘学”。在作业室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式自学,当所有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步调自学的时候,隐形的规则也产生了。隐形的规则在这里指的是学生在作业室内形成的一种良好的学习秩序。这个规则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确保学生自己监督自己的学习进程,利用一切可以帮助自己学习的资源(书本、其他资料、同学等)来完成“合同”。在具有浓厚自学氛围但又保留着学生的自由的作业室中,学生的自学可以进入到群体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作业室内,学生从学习的接受者彻底转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没有了教师提供的直接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在学生的手里、脑里,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去看书、查资料、思考、提炼。各种有利于增长学生知识的方式在作业室里都是被鼓励的、珍贵的。
3.进度记录表
为了确保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进行,必要的监督是不可缺少的。借鉴道尔顿计划的“表格法”,通识选修课也要有相应的进度记录表。进度记录表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填写,记录自己在此阶段完成的学习任务、取得的学习成果,并定期上交教师,接受检查。教师根据学生的进度记录表,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选择合适的时机给他的学生提供特别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表格法”记录进度,学生的学习步调可以被定时,学生学着成为时间和工作的主人,把握自我。但是在监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评估标准的多元化,不能仅仅从学习进度的快慢来决定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结合自己对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观察来判断学生合同履行的效果。
4.合作学习
道尔顿计划期望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互动的机会,让他们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交互合作,从而为他们积累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的经验。通识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密切,但是他们却可以因为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而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互助的集体。
首先,合作学习是一个互相帮助的过程,来自不同知识背景的同学对通识课知识的准备程度是不同的,在合作的时候能够把不同知识背景的同学交叉融合,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合作学习是一个互相鼓励的过程,在个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疲惫、倦怠的情绪,而在一个共同任务引导下的小组中,各成员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高效率和默契的增长,个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帮助和解决,合作的环境可以让处在其中的个体拥有对集体的责任感。最后, 合作学习还是一个深化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流程一般有分工、讨论、融合等,在个体成员完成分工任务后,小组的成员会对自己的个人学习成果进行汇报总结,其中不乏讨论。高质量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从而让知识从外部进入到个人内部,并且加工得更细致,逻辑更完整。
四、结语
通识教育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的理念更是我们现代教育所欠缺的。通识选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先行棋,为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而努力,是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只是试图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中的道尔顿计划来提供一些可能的改革建议。道尔顿制所强调的学生自身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是现在通识选修课试行中所缺乏的。而通识选修课程的改革仍需要更多理论上的探索与实践中的尝试。
参考文献:
[1][4][5]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6,27(03):65―68.
[2]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3]何秀煌.从通识教育的观点看――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M].香港:海啸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
儿科科室意见范文3
真的好怕见到你,不是我不够自信,而是真的不可以,宁愿将你藏在心里,在工作之余,想你的工作,想你的生活,想你一切可以想像的。
真的好怕见到你,不是我不想你,而是真的不可以,宁愿坐在电脑前看着你灰色的头像发呆,宁愿在寂寞时自己啃啮自己的寂寞。
真的好怕见到你,不是我不愿意,而是真的不可以,想你的时候只能一遍遍的拨着一个号码,却永远也没有拨出去。
儿科科室意见范文4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论坛;第二课堂
大学学习与中学时期不同,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基本知识,但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教研室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即本科生“组织胚胎学论坛”,该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大学期间的学习方法。
1开展“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从中学阶段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都出现了巨大改变,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法是大学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虽然经常适当地结合临床实际,但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和教学重点的倾向,许多问题都不能深入地讲解[1]。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期间较难把相关学科联系起来,对基础医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应试为主。组织胚胎学作为一门医学生较早接触的主干课程,对于培养医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的兴趣至关重要。我们在大学二年级学生中开展“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使他们在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前提下,以某个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引导他们自觉地寻找基础医学知识,特别是组织胚胎学知识在临床及科研上的重要性及联系,这对于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学好基础知识必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于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系统性地学好各门课程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2培养学生系统性、整体性的学习方法
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有如下三种模式:①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organsystembased curriculum model,OSBCM);②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③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disciplinebased curriculum model,DBCM)[2]。我国当前的医学教学模式属于第三种,这种教学模式把人体系统的完整知识结构分割成诸多学科,虽然便于学生记忆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但学科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医学教育应尽量体现机体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淡化学科界限、整合课程内容是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就是以某个器官、系统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相关的疾病或科学研究的前沿,使其能够不局限于某一学科,而是将各门课程相互穿插、有机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整体、客观地渐进思考,并使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时建立起临床和科研思维。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各门科学相互渗透,个人的力量总属有限,为较好地完成医疗或科研工作,必须重视团队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在相应领域紧跟国际前沿而有所作为。因此,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加强培养医学生相互尊重、乐于协作的科学品德十分必要。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贯穿到各个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3]。在开展“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中,由3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制作幻灯片以及和其他小组进行讨论的过程,培养他们交流信息、共享资源、分工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各小组之间在选题、深入研究和交流报告时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世纪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医学知识,还必须具备掌握现代科技成果和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意识,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发达国家的医学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等[4]。国内医学人才培养大多沿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实践环节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较少,学生缺少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设计创新性实验研究,并筛选出一批可行性较高的课题,申请学校本科生创新基金,开展实验并撰写论文,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云,肖岚. 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6):421.
[2] 张云,乔敏. 医学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87-89.
儿科科室意见范文5
西蒙,32岁,工厂经理。他前来全科医学诊所看病,抱怨说等了30多分钟才看上病。他看上去焦躁不安。他主要担心自己是否得了失眠症,说6个月来一直睡不好觉。他说一般每天11点上床,可是总是在床上“翻烙饼”,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一直到凌晨1点,最后他只好放弃,起床看电视,可以看到凌晨3点。他说最终可能睡着,但因为早上要去上班,所以必须6点半的时候起床。这样睡眠的结果是,让他在工作时间感到非常疲劳。他要管理有30多个员工的工业器械生产工厂。为驱赶疲劳,他每天要喝5~6杯咖啡。他说因为喝咖啡太多,让他的双手颤抖。他还吸烟,每天吸1包。
进一步的病史
西蒙和妻子、2岁的女儿住在公寓里。他在这家工厂已经工作了15年。他说自己跟工厂的董事会有矛盾,因为董事会要求他评价和改变现在的操作系统,从而保证工厂的生产能力最大化。这种改革给西蒙带来很多的担心和压力,每天晚上,西蒙的脑海里总是翻来覆去地思考工厂存在的问题。
他说,他与妻子的关系不是很好,自从女儿出生以来,就几乎没有性生活。
他没有明显的既往病史,最近也没有吃什么药。没有任何药物的过敏史。
他几乎每天晚上要喝一杯葡萄酒。他否认自己有任何具体的抑郁或焦虑症状,也不认为自己有自杀想法。
体 检
体检发现,西蒙的体质量稍有些超重。他的各项生命体征是正常的。他的双手有些颤抖,手指上沾着抽烟后留下的黄渍。进行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甲状腺检查,结果全部正常。
提 问
问题1:失眠症有哪些常见的原因?
问题2:对患失眠症的病人,你可以提出哪些建议?
问题3:针对慢性失眠症的管理,有哪些具体的干预措施?
问题4:治疗失眠症的药物有哪些风险和可能的副作用?
问题解答
问题1的解答
失眠症(特别是短期的失眠症)的最常见原因,通常是日常生活中对工作的担心、对财务的担心,或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有心理障碍的病人,比如焦虑和抑郁,往往在全科医生面前首先主诉自己有睡眠问题。
其他的失眠症原因包括过度饮用咖啡、过度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过度饮酒或者吸烟过多。对于很多病人来讲,减少或停止这些日常行为,就足以解决失眠症的问题。
有些躯体上的问题,如胃食管反流、遗尿症、疼痛等,也会干扰睡眠。有不少药物也能造成睡眠问题,如有些治疗感冒和流感的药物中含的兴奋剂;有些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β-受体阻滞剂、甲状腺治疗药物、左旋多巴、类固醇等[4]。失眠症也可以是特定的睡眠障碍的症状之一,如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或睡眠呼吸暂停。
问题2的解答
全科医生通常要给病人做一些解释工作,告诉病人因为身体内激素有周期性的波动,因此人也应该有正常的睡眠周期。皮质醇激素在白天会升高,褪黑激素会在晚上升高。不过人体的这种正常的生物钟很容易受到干扰。
你可以告诉病人一些很有用的要领,比如减少或停止饮用咖啡、酒精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停止吸烟。至少在下午4点之后停止使用这些刺激物。一个有用的建议是,让病人写睡眠日记,记录每天入睡和醒来的时间,然后带着睡眠日记来找全科医生看病,跟医生一起讨论睡眠模式[4]。
要鼓励病人在白天的时候多做躯体活动,多接收一些直接的日光照射。即便是白天感到困倦,也尽量不要在白天睡觉。可以建议病人在晚上10点半的时候上床,上床前不要饿着肚子,也不要憋着尿。有睡眠问题的病人应该在上床前给自己一些时间平静下来。如果病人需要工作或学习,最好在上床前30 min停止工作或学习。
应该告诉病人避免在床上工作,比如抱着笔记本电脑在床上工作。要让自己的身体知道床只是睡觉和的地方。应该尽量地保持卧室安静、低光亮、温度稍低,避免盖太多或太厚的被子,避免使用电热毯,这是因为温度过高会阻止身体进入深度睡眠。
如果病人醒来后15~20 min内不能再入睡,可以建议病人先起床、离开床、去做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读书或拼字游戏),等到身体再感到疲倦的时候再试着入睡。
问题3的解答
如果上面这些简单的建议不能解决病人的睡眠问题,那么可以采用各种心理学或行为学的干预措施,这些措施对治疗慢性失眠症是很有效的。这些措施包括:(1)放松疗法:教会病人放松肌肉和缓慢呼吸的技术,使身体和情绪在睡觉前得到放松。(2)认知疗法:主要是针对病人的“继发担心”,即有睡眠问题的病人会担心自己有其他的疾病。认知疗法是帮助病人克服与睡眠不足及其后果有关的负面想法。(3)刺激控制法:着眼于强化床与睡眠的关联,比如鼓励病人在不能入睡的时候离开床,只有再感到困倦的时候再回到床上[2]。
问题4的解答
只有在针对急性失眠症的短期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对慢性失眠症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采用药物治疗。由于药物的成瘾性,因此在采用药物治疗睡眠问题的时候要谨慎,而且通常用药时间要短。安眠药包括苯二氮平受体促进剂(苯二氮平、吡嗪哌酯、唑吡坦)和褪黑激素。
苯二氮平类药物(比如羟基安定、安定)最大的风险是其潜在的成瘾性和依赖性。而且我们知道,安眠药一般不能促成高质量深度睡眠[即快动眼睡眠(REM)],所以安眠药促成的睡眠不能像正常睡眠那样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儿科科室意见范文6
一、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这里说的“属性”是指事物的特性,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用途、数目等。“求同”就是挑出其中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而“分类”就是按事物各自相同属性进行分组,“集合”就是指有相同属性的全体。发展幼儿的“集合”观念可以通过教师专门准备的学具让幼儿操作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如果幼儿具备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就说明他们已能概括(抽象)出物体的共同属性,这为他们抽象出同类物体的数量特征提供了前提,是认识数量的必要准备。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在这一阶段,幼儿的对应能力已有了很好的发展,一般来说,幼儿3岁半以后是对应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在自发游戏中往往不经意地就运用了一一对应的方式,如在每个玩具车上放一个玩偶,他们运用最多的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小班幼儿可以在教师提供的范例板的帮助下,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来体验有关“AB规律”的模式,如图形排列三角形、方形、三角形、方形、三角形、方形……这项活动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开头的”“后面一个”“再后面一个”“最后的”这样一些有关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推理方面。做完这项活动后,再分别要求幼儿说说这些物体是怎么排的,这样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从语言的节奏中体验到次序的规律。另外,幼儿在开始玩这个活动时往往意识不到排列的规律,因此,要备有全范例板、半范例板和填空范例板三种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水平选择使用,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推荐他们使用某种范例板。除了形状变化的范例板之外,我们还可以提供大小、颜色、方向变化的范例板。
二、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在数数方面,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只会从1开始,按顺序往下数,如果遇到干扰就不会数了。他们也不理解物体总数的含义,说不出物体的总数,有个别幼儿只能做到伸出同样多的手指来比划。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点数物体方面存在的不同困难,多安排他去完成计数5以内物体的任务,并引导他说出总数,即一共有多少个。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在学习物理量过程中,这一阶段的幼儿也表现出一定的学习潜力。如在玩套杯、套碗、套盒等活动中,他们能轻松地区分其中最大和最小的材料,知道通过对应的方式判断出相接近材料的大小,但是由于他们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量的比较中,还很难认识到量的相对性。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套杯、套蛋玩具等,引导幼儿两两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或提供与实物相应的排序范例板让幼儿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指出其中最大(小)或最长(短)的物体。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小班幼儿虽然还不能建立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概念,但对一些笼统的表示时间的词汇还是能够理解的。例如,表示时间段的有“早上”“晚上”,表示时态的有“以前”“正在”“后来”,表示时间长短或先后的有“很久很久”“一会儿”“先……后来……”等。由于表示时间的词语都与一定的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事件来引导幼儿学习和领会。
三、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空间关系的学习内容包括区分相邻的与分离的物体,如A、B、C三者,A与B相邻,B与C相邻,A与C被B分离,教师可以利用“间隔排列”的活动来进行空间关系的教学。对于空间方位知识,小班幼儿应该能够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方位和以自己为中心的物体的上下方位,而且也能够区分和说出以客体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并能做出相应的向上、向下的动作,如向上举起双臂、向下蹲两次等。教师可以引导这一阶段的幼儿开始学习辨别前后方位,但是要注意他们所能理解的空间方位的区域仅限于直接感知的范围内,如自己身体部位的前后方位,紧挨自己或靠近自己的物体的前后方位,离自己不太远且正对着自己的物体的前后方位等。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平的面与不平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几何形体可以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小班幼儿还不具备研究立体图形的能力,他们仅能从立体图形的某一面来发现简单的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