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继续教育 数字学习资源 知识产权管理 内容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193-02

1 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50%,2015年比2009年提升近50%[1]。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提出要创新继续教育发展思路,鼓励行业企业依托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联合共建专业化、综合化的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和产学研基地,组建各类继续教育联盟,扩大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行业系统继续教育,是由行业系统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针对该行业系统人员进行的教育培训。以水利行业为例,其行业规模大,涉及面广,人力资源需求量大,水利职工人数多,分布广,人才培养任务重。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开发、利用优质水利高等教育资源,使高水平水利院校的名师、精品课程、优秀教材通过网络在水利系统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构建水利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公共平台。数字学习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保障数字化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 现状分析

行业继续教育特色的数字学习资源较传统学习资源具有多样性、共享性、互动性、扩展性、再生性等特点,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在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涉及到教学管理、教师、制作者、投资者、公共教育平台服务提供者,以及资源使用者等诸多利益相关主体。其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出现了许多与传统信息介质不同的特征。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经验可知,便捷的网络数据资源能够让更多人获得学习机会,但任何无限制的资源开放都是不能长久的。依靠制度对资源建设者的知识产权给予保护,能够有效调节资源分配,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调动建设者的主观能动性,保障终身教育资源持久发展。综上,研究并实施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模式,是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 行业继续教育数字资源知识产权管理内容研究

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涉及到投资者、制作者、资源素材提供者或创作者、公共教育平台服务提供者,以及资源使用者等诸多利益相关主体。该研究涉及到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特色的数字学习资源,是由水利部和行业教育联盟内院校共同投资,由联盟内院校承担或委托制作并提供服务平台,由联盟内师生制作完成后在服务平台,供行业职工学习之用。因此,在该研究中可将上述利益主体具体化为联盟内院校、联盟内师生和联盟外相关者。

由于这些数字学习资源的来源和授权使用方式不尽相同,下面将根据资源的不同种类和性质,分别研究讨论它们的知识产权归属、授权许可、使用方式以及保护等几个问题。

3.1 产权归属研究

可按资源的构建模式分为独建资源与共建资源,独建资源是指由联盟内某一院校的职能部门作为资源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成立资源建设小组,组织校内各相关院系参与该资源的建设。共建资源是指以某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依托,选择联盟内此学科杰出的院校作为牵头单位,多所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共建资源。两类学习资源知识产权的归属都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主体。

独建资源知识产权的归属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享有所制作资源的所有知识产权,并享有将之用于远程继续教育的权利。

(2)授课师生享有资源的署名权、并依法就其讲授的作品享有权利,即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3)授课师生有权在其个人网站、博客中提供该学习资源的简介或指向服务平台中该学习资源网址的链接,但不得以盈利性目的使用该学习资源。

共建资源知识产权的归属在授课者享有的权利方面是相同的,但在校方享有的权利上有所不同,可以规定如下:负责投资并承担制作的几所联盟内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共同享有该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但任何一方不得私下以盈利性目的使用该资源。

3.2 授权许可研究

知识产权为私权[2],这就意味着,第一,权利人享有对其作品的专有权,除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过许可的之外,任何人使用作品应当取得权利人的许可。第二,权利人可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作品是否被使用,选择使用者、使用方式、使用条件。使用者应当取得权利人的许可,与权利人订立合同。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是纯市场化的安排,权利人和使用者能否达成许可使用协议,取决于交换各方的价值取向。

在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特色的数字学习资源知识产权管理中,授权许可涉及到投资制作方(即联盟内院校)、授课者(联盟内师生)以及使用者(行业职工、联盟内和联盟外师生)三方的利益要求。对于独建学习资源,首先投资制作方要通过许可使用合同从授课者那里得到双方共同建设的数字资源的全部知识产权的授权许可;其次制作方再和使用者签订使用协议。对于共建学习资源,每个教育机构除了要和该单位授课者签订许可使用合同之外,当其要以盈利性等目的使用该学习资源时还需取得其他共建方的授权许可,并签订许可使用合同。

根据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特色,该研究提出的解决思路是通过市场寻求授权许可的方式,在实际案例中可根据协议各方的具体意愿制定知识产权协议书,并依此为根据,对授权许可的使用关系、许可的权利和价格做出具体详细的各方满意的说明。

通过以上分析,该研究制定了以下两种授权许可方式。

(1)投资方将授课者授权许可使用的相关权利一次性买断,付酬标准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也可以按照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付酬标准支付报酬。

(2)在合同有效期内,投资方根据该学科学习资源一段时间内的点击使用量实时支付授课者授权许可使用相关权利的报酬。

3.3 使用方式研究

该研究中的数字学习资源,不论是独建资源还是共建资源,它们又都可以分为两类:即,公开资源和特色专有资源。对于公开资源,其不仅允许行业联盟内部各院校的师生无偿使用,同样允许联盟外行业职工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师生可以无偿使用。对于特色专有资源,其有偿使用的方式又根据独建和共建的构建模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1)独建资源中的特色专有资源有偿使用方式。

该资源的有偿使用方式可以根据使用者性质制定三个标准:该教育机构内部师生有偿使用标准、联盟内其他教育机构师生有偿使用标准和联盟外教育机构师生有偿使用标准。详细的使用条款协议由投资制作方另行制定,由服务平台管理者具体实施。所得收益由投资制作方按照机构内部各院系部门所做出的贡献按比例进行分配,并需要拿出一定的收益作为授课者的奖励,以此来调动师生的主动参与性,保证行业内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学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共建资源中的特色专有资源有偿使用方式。

该种资源有偿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两个标准:联盟内各教育机构师生有偿使用标准和联盟外教育机构师生有偿使用标准。详细的使用条款协议由参与建设该学习资源的所有投资制作方共同制定,由服务平台管理者具体实施,根据每个投资制作方的贡献比例签订相关的收益分配协议书,按协议书进行收益分配。同样,每个机构也要拿出一定的收益作为该机构授课者的奖励。

3.4 产权保护研究

数字学习资源可以无损地任意复制和传播,这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无偿下载、任意复制和随意传播也使数字学习资源所有者的知识产权受到了损害,因此,对于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不仅需要从法律角度进行保护,同时也需要从技术手段上进行保护。

(1)法律保护措施:在使用该资源之前,权利人与使用者明确使用条款,使用者享有的权利以及需要遵守的各类事项,使用协议中还应包括侵权处理方式和违约责任,用法律手段来约束使用者,尽量避免侵权的发生。

(2)技术手段保护:现在用来保护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而被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应用数字水印技术[3],针对特色专有资源该研究主要分析采用了双水印保护措施。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原始资源中嵌入可见水印信息和不可见水印信息来达到知识保护的目的。当用户非法对资源进行拷贝传输时,资源的权利人就可以追踪资源作品的不可见水印信息,从而证实资源的知识产权归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特色的数字学习资源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应促进资源的共建互享和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为:共建机构享有优先使用参与建设形成的各类学习资源的权利;创作者按许可协议等相关规定依法享有劳动报酬和授权许可报酬;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各项权益均通过协议约定;使用者遵守学习资源开发单位制定的使用条款;依据法律的同时采用技术手段维护资源的知识产权。

4 结语

该研究结合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特色,探讨了数字学习资源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制度。研究结果主要包含:不同类型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归属、授权许可方式、使用方式和保护措施。同时在实际案例中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知识产权协议等相关文件。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范文2

[摘 要] 我国出版产业已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出版产业有关系越来越紧密,新技术、新媒体发展和信息传播多元化趋势,对出版产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也给高校数字出版编辑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新构建多元化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路径的综合体系,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构建应用型的高校教学及创新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 全媒体;数字出版;人才培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17

[中图分类号] G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214- 03

1 数字化经营管理人才现状

据统计,当前我国200多所高校编辑出版类专业,主要是以数字出版编辑方向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每年向社会单位输送1万多名毕业生。目前全国各类数字出版编辑需求日益增多,保守估算也有600万人,人才的培养与需求差距太大,人力资源供需极不平衡。高校应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加大数字出版类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为全媒体更好地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1.1 高校出版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国非常需要掌握数字出版技术和数字化管理的人才,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尤为抢手,人才的缺乏现象严重,一直困扰着我国数字化的进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出版业与新型数字出版企业,无论是纸介或者网络电子媒体,都越来越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当前从事数字出版类人员的知识结构已难以满足数字出版行业快速发展需要,尤其是进入了融媒体时代以后,高等教育出版学专业正在让日益紧迫的形势倒逼教学课程改革,出版专业类从人员也需要在时代的潮流中转型或者充实扩展自己的实力。

1.2 高校编辑出版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时展不协调

从高校出来的学生或者只学习了技术上的操作,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实践动手能力,或者是仅有一些传播学、社会学方面的理论,真正能够将理论运用与实践操作的人才很少。高校的培养目标没有从大出版的视角出发,仅局限于对书刊编辑人才的培养,而现在社会的多元化所需要的是能胜任包括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等传媒的全能型编辑出版人才。如果再不改革这种培养模式,会出现出版行业在到处招聘人才,毕业生却在四处谋求工作。

2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当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统一的时候,毕业生就面临就业的困难。如今出版行业缺乏专业性的数字出版人才,现有的编辑出版类毕业生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而遗憾。高校必须转变现有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形成新的培养机制与就业策略,为社会输送出一批有创新,能引领出版业潮流的先锋人才,是高校亟待解决的教育培养问题。

2.1 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

据统计,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在编辑出版业内就业的仅占51.9%。而从国内外出版企业用人标准来看,应用能力强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热捧,我国大部分出版企业更多需要有专业、多技能型的人才,就业岗位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在教育、经济、法律、医学等其他学科都有一定的涉猎。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已不能适合现代出版工作要求了,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人事技术管理、销售等工作中,还要特别强调从业人才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2.2 行业倒逼高校转换教育培养理念

以行业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人才培养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的W习,而且重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编辑出版行业的背景,而且要求毕业生熟悉多个领域的专业背景。高校需要从培养模式上变革和创新,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为主要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在出版活动中的策划创意、分析和处理能力,重点培养擅长数字出版产业领域的策划、设计、编校等新媒体产业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3 商业运作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现在我国出版企业用人的趋势是从编辑出版专业向非编辑出版专业转变,在高学历人才的招聘中,出版企业偏向选择多学科和跨学科背景人才。我国大部分出版企业需要以应用型人才,具有出版的商业性与文学性的策划能力,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如果没有扎实的实务基础、不能掌握出版工作的综合技能,就不能进行品牌建设及新产品的创新及服务提升,没有能力胜任工作岗位。

3 构建高校数字出版人才教育培养途径

3.1 开展顶层设计,明确培养定位

3.1.1 教学理念的创新改革

高校在培养过程中首先要转变培养类型,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教学评价等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构建可操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数字化出版人才;再者要改革教育办学模式,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还要从重视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践双驱动的教学模式,搭建多种支持平台,如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协同创新培养人才。

3.1.2 课程设置创新改革

编辑出版专业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革,实施“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综合立体长效的教学改革机制,切实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的数字出版选题策划能力、现代化出版业的应用能力、数字编辑以及市场营销能力,在重视人文社科教育的同时,应增加新媒体理论等应用课程的设计,如:网络通信、信息处理、数字化多媒体制作等技术,管理学、有关法律法规等行业基本知识也必须具备,还应给学生设置三维动画创意技术、平面媒体电子排版等课程,学会多学科课程的整合应用技能。

3.1.3 师资队伍创新改革

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首先就得有一批“技高一筹”的指导教师。目前国内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够熟练,由于环境局限,难以讲授和再现出数字出版中复杂的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过程,不能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空间。高校应给专业教师提供进入出版机构观摩考察的机会,同时可引进数字出版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专业建设,聘请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人员、媒体行业研究者等人才参与制定专业规划、课程设置、企业实践等计划,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3.2 数字出版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高校数字出版编辑类人才培养要进一步加强度对学生海量信息发掘能力、策划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的培养,以不断适应数字时代对高素质、高水平,应用性、复合型出版编辑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尝试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等培养方式,实现人才的多样化培养目标,不断满足行业细分对人才的需求。

3.2.1 构建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出版社应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采用“双元化”高校培养模式的时代加强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编辑出版、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的深系,在教学方面进行深入实践创新,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与这些专业联合培养出版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如数字出版策划、数字内容制作、数字营销及管理人才,使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清晰,人才培养和就业更具特色和优势。

3.2.2 采取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努力,制订产学研结合标准和规范,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推动企业和学校之间大力合作。高校要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定向培养和实训平台,把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出版项目的立项和参与项目运作过程,在真实生动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推动数字出版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突出专业建设特色,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2.3 构建行业对话,建立人才培养交流平台

第一,高校与出版企业合作教学,以市场为导向,直接输出培养人才。第二,争取出版企业作为高校教学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直观了解企业运作和产业发展状况的平台。第三,采取国内与国外高校合作教学的方式,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第四,积极邀请行业专家与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到校作指导交流,多参加实践与教育培养交流访问,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3 数字出版人才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3.3.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字出版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培B目标,必须有超强的时代感和创新意识。高校在教育培养时首先要把创新的思维培养、方式方法、实践训练、能力评价等都应纳入到人才教育培养的全过程。编辑出版人员要具备经济、法律、营销、管理等学科相关知识与能力,市场调研分析与预测能力,以市场需求的视野去策划和设计能力,能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出版物。

3.3.2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数字出版人才最重要的是专业的策划能力。包括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特别是核心的专业能力。其次,对数字出版专业人才而言,应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另外,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运筹协调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高校设立数字出版专业可与信息工程专业、公共管理专业等应用型专业开展合作,这些专业的技术和实力可以为数字出版提供一定的技能。

4 结 语

出版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朝着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前进,只注重单一专业的出版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融合媒介的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创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大势所趋。高校作为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把握好行业发展动向,洞悉动态性、前瞻性发展方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与时俱进,构建适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承担起培养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传媒人才的历史重任,为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培养大批复合型、应用型的出版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动画专业 教育改革

动画产业是一个综合型的产业,它是艺术中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有人将它比喻为20世纪历史的奇迹,也有人将它比喻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动画产业将人们的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当代非常知名的朝阳产业。因此,动画专业成为了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类学科。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动画专业更加丰富多彩。

1我国动画专业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艺术很好的诠释了我们的生活现状。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时代悄然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国传统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艺术的展示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此,将传统艺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数字时代艺术。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艺术越来越展现出重要性。数字艺术是利用计算机艺术为根本,展现出交互性和科技性的新艺术。

数字艺术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动画艺术是数字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动画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欢迎,被大众所认可。动画艺术能够展现出高度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成为了新时代的标志。

动画行业是一个综合能力非常强的行业,它容纳了当今社会上所有知识特征,涉及到艺术、传媒、研究等多个领域,在文化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后,很多知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在我国发展,促进了我国大地上出现了很多广告公司和动画制作公司,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相关的产业成为了时下非常热门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满足动画产业的发展。根据专业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有70多所学校有动画专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培养动画专业的人才开辟了有力的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关于动画产业有着非常高的需求,动画产业将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有很多动画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是美术专业毕业的,虽然他们在技术水平方面非常好,但是在思维创造和专业水平方面相对于动画专业的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动画专业在各高校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其教育仍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动画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动画创作的人非常少,更多的学生选择从事动画工匠。随着计算机融入到动漫专业中,给动漫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培养艺术创造思维和技术过硬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动画专业的教育需要遵循其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其科学、合理的教学系统。

2动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面对国际的市场形势,动漫产业将成为未来文化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数字动画产业的人才非常稀缺,严重的制约了数字艺术的发展。因此,针对动画专业,设计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1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内容需要丰富

动画的发展历程非常短,通过回顾历史,动画艺术和电影艺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数字艺术开始在20世纪末期,国内对于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相对比较少,其内容非常匮乏。

2.2动画专业的课程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设置的教学模式都是培养技术,针对这一模式,设置了计算机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不仅需要满足技能的培养,更要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展现出动画专业的特色,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3动画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很多院校中,从事动画专业的老师都不是动画专业的,而是研究传统艺术或者计算机出身的,也就是说,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传授给学生精准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质。由于动画专业教育缺乏成功的经验指导,使得很多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器材和计算机软件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2.4艺术创造能力偏弱

目前,我国动画专业教育主要注重技能的培训,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对于艺术创造思维方面很少专项的训练。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导致很多作品没有吸引力,抄袭作品事件经常发生。动画作品是数字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最核心的部分是创作艺术。在传统动画中,我们用笔来进行绘画,而数字动画也仅仅是将笔换成更加方面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软件。

3完善动画专业教育的措施

动画专业的教育核心是艺术创作,但是现在教育中,往往注重于技能的培训,忽视艺术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将艺术语言灵活的应用到数字动画设计里,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动画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技巧。

3.1完善师资队伍的力量

现在很多高校的动画专业老师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在很多方面需要提升。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专业、实践和教学模式方面需要完善。老师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还需要对所讲授的课程给予充分的准备,拓展学生的知识背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进行研究和讨论,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有特色的工作室,为不同时期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将自己打造成为专业的人才,能够应对市场的需求。

3.3和企业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学校和企业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高校的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到项目设计,在实践工作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平时课程安排中,可以聘请专业的人才到学校为学生讲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动画专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要将以动画为基本载体,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艺术,动画专业将开创一片新的历史,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恰逢数字时代,不断完善教育改革,有效的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安徽出版集团 传统出版 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4-0054-04

信息技术在当前的变革中,最深刻的变化莫过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认为,每个企业都要有一个大数据的战略,有的话,你会在数据鸿沟的右面;如果没有,可能就在数据鸿沟的左边,这样企业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差异。面对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必须适应新兴技术的发展,并与之融合、再融合。

1 教育信息化对出版产业的深刻影响

众所周知,出版产业中最核心的板块是教育。行业人士都清楚,当前中国的传统出版行业中70%的产值都是由教育出版贡献的。根据《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要)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出版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前10位中,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教育类出版单位占据了半壁江山。从各个省的出版情况看,也是如此。人口多的省份,相对来说出版产业规模就比较大,究其根本,也是因为学生人数较多。因此,教育对于出版行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1 挑战――由内而外

随着全球性教育数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数字教材、数字教学资源和出版服务将成为未来教育出版的主战场,教材教辅图书的生产、提供和服务的方式势必发生革命性变化。从发展趋势看,传统出版社提供的纸质教材单一产品形态,以及一年两季的征订销售方式等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是系统的变革,从产品的设计思路,到内容的呈现形式、介质和载体,再到分销渠道、服务平台和盈利模式等都与传统的图书出版不同,因此对传统教育出版造成很大冲击。

2012年,244岁的《大英百科全书》停止了纸质版的出版。近两年,从《牛津词典》到《纽约时报》,大牌新闻出版商不断放出要停止出版纸质读物的风声。在维基百科的冲击下,《大英百科全书》无奈倒下。或许所有的传统读物,都将面临一场“维基百科们”的狙击。在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今天,中小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已经不是去查阅《新华字典》,而是打开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就能即时获取所需的知识。遇到不会念的英语单词,不再查电子词典,而是用点读笔一点,马上就能听到纯正的发音;遇到不会做的数理化题目,已经不需要打电话询问同学或者老师,只需要联网与网络上的名师视频即可。技术的变革让教育出版从服务模式上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传统出版行业还在死死抱着教材教辅这一简单粗放式的出版发行模式,势必被新兴的技术“拍死在沙滩上”。在这种境遇下,国内很多出版集团纷纷“抢滩”数字教育,电子书包应运而生。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教育信息化还不会对传统出版产生足够致命的冲击,但传统出版面临的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挑战已深入骨髓,迫使每一家传统出版单位都不得不严阵以待。

1.2 最大的挑战――人才问题

从当前的形势看,教育信息化对传统出版实质上的冲击还不是很明显,但不出三五年,传统出版编辑就会慢慢感到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各项工作。传统案头工作中只会看稿子的编辑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既懂技术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才是时代的需求。如果这个核心问题得不到解决,传统出版就会逐步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尴尬境地。

1.3 机遇――由外而内

挑战和机遇总是并存的,挑战越大,机遇也就越多。虽然教育信息化的日新月异对传统出版造成越来越多的冲击,但作为在教育行业“深耕细作”多年的出版行业,仍然掌控着数字化教育领域的主动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012年,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快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大力打造政府主导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要实现上述种种,没有强大的教育内容做支撑,各种平台也好,手段也罢,通通都是摆设。而恰恰传统的出版单位,特别是教育出版单位,在几十年的出版实践中,积累了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必须了解到:出版与教育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在数字化环境中,出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重要意义将依然存在。拨开“数字化迷雾”,数字化教育出版的本质仍然是出版,各种终端设备取代传统出版的纸张,数字技术取代复制,网络传播技术取行,这些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编辑出版工作对知识内容的聚合、加工、提炼在数字时代将始终存在,并将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8年由湖南出版集团与深圳华为技术公司合资成立的天闻数媒科技公司,就是传统出版内容与先进技术结合的一个典型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教育出版仅限于教育部门,只和学校打交道,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让传统出版将业务面拓展到技术研发部门、硬件生产部门、系统集成部门、平台建设部门等出版的,大大拓展了教育出版的外延。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所广一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未来各种线上的课程教学、课外辅导、家庭作业、虚拟体验等方面应该会有盈利前景。另外,在各种移动终端上的应用会越来越丰富,比如教育游戏、电子书、案例库等,尤其是手机上的应用可能会是教育出版盈利的突破点。

2 安徽出版集团在教育信息化出版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2005年底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之初,就把教育信息化出版方面的探索作为集团新兴业务模式的一个核心板块,由分管老总带领以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为主的多家单位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经过多年的实践,安徽出版集团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数字化教育出版模式。这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安徽的教育出版在全国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省份:首先安徽没有自主教材,也就是没有任何可以依托的“源”,这给出版集团的数字教育开发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其次安徽的出版和发行是独立的,这让出版集团在新产品的推广上也遇到一定的政策壁垒。但这些并没有阻碍安徽出版集团在数字化教育出版上的前进步伐,反而更促进出版集团在新一轮的教育市场分割中积极抢占更大的市场。

总的来说,安徽出版集团的教育数字出版实践可以总结为:充分孵化,汇集平台,形成品牌,全面推广。

2.1 孵 化

依托时代数码港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的“教育数字出版研发与示范基地”,搭建教育云计算中心、数字教育培训中心、教育产品体验中心。全面整合集团公司教育资源,实现科研技术集成创新,形成教育出版信息化产业示范应用。当前安徽出版集团内部已基本形成以时代新媒体出版社为龙头,以安徽教育网络公司和安徽时代漫游公司为主力的多方位布局,分别在视频教育、电子书包、数字校园和幼儿互动教育等多领域拓展。

2.2 平 台

依托安徽出版集团与安徽省教育厅联合创办的“时代教育在线”,搭建教育数字出版云平台,建立面向区域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两级云平台服务体系,实现与政府主导的省级教育云平台的互联互通。

2.3 产 品

经过多年的探索,安徽出版集团形成了多方位的产品线。

2.3.1 无纸化教材的开发

针对来势汹汹的电子书包,安徽出版集团早在2009年就开始立项“无纸化教材”的开发,并被省发改委列入安徽省861项目,现在首套无纸化教材――初一《信息技术》已经开发成功,正在16个地市的学校进行试点。地理、历史、生物等科目也已经立项,正分步骤开发和学校试点同步进行。

2.3.2 时代e博・智慧校园

安徽出版集团围绕学校搭建自主管理的分平台,提供“云+端”技术集成研发和教育资源数字出版双重服务,以“创新服务模式,共享教育资源”为建设目标,重点为学校提供应用服务。目前这个系统正积极与人教社的数字校园系统进行嫁接,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地方版“数字校园”。

2.3.3 时代名师堂

集团旗下新媒体出版社作为国内首家主动从传统音像出版单位转型的出版社,近几年整合省内外一线名师的资源,利用先进的演播设备,自制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视频节目。内容涉及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历年中高考经典题型的讲解等。经过对这些视频的各种技术加工,逐步形成了以多屏融合的“空中课堂、在线课堂、移动课堂”为一体的内容库。

总的来说,安徽出版集团结合数字教育产业特点,重点围绕技术集成创新、教育资源编辑策划、硬件设备集成应用和市场运营推广,形成了支撑数字教育产业的四大业务板块,拓宽了数字教育产业链。

2.3.4 推 广

教育信息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前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更改变了传统出版行业的市场推广模式,以前单纯的跑学校找模式不实用了。安徽出版集团在市场拓展上也是积极寻求突破,另辟蹊径,以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等方式形成新的市场诉求。比较典型的有:全国出版领域首款平板电脑――少年派名师教育平板,已经推向市场两年多时间,销售一直很好;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数字校园”,实现教育的全面增值服务;开发基于互动点播技术的“教育频道”,在电信、广电的双向网络上进行付费点播,已经实现在多省份接入运营;通过自主的技术开发,针对社会教育推出了自助式点播系统。全国首套学生心理健康自助交互式咨询系统已经在合肥一中等名校试点,里面不仅结合国内知名心理专家的海量内容,还有美国当前最主流心理专家的内容。以上的推广模式,都是基于安徽出版集团海量的内容体系,而且这些内容均为该集团所独有。

3 对出版产业全行业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思考

客观地说,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对出版全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更是积极的。曾几何时,人们对电子书包的认识仅限于电脑终端等硬件取代纸介质图书,因此传统出版的业内人士处于害怕失去教育这个主导出版行业主要利润支柱的恐惧之中。从最初的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教育信息化对传统出版产生的变化,经历漫长的纠结过程,才意识到唯有从思想上彻底转变,积极适应教育信息化对传统出版带来的影响,最终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

3.1 不惧怕,不抵触,积极应对

安徽出版集团在3年前就在人才上特别是数字出版的复合型人才上进行布局,这两年又大胆创新,提拔了一大批70后、80后干部,让他们充实在业务一线;给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去闯、去干。

3.2 急不得,缓不得,分步实施

从宏观上说,教育信息化要想全面在出版行业有所建树,最重要的还是要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作为出版行业最大的教材板块,目前仍以政府采购为主,而各种新型的信息化教育产品,要想纳入国家采购的范畴,从操作层面来说还有很多的问题。

3.3 丢不得,乱不得,内容为王

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汹涌浪潮,传统出版决不能乱,要胸中有丘壑,更不能把自己擅长的内容策划整合等优势丢失。从长远来说,电子书包也好,教育平台也罢,最终都需要海量的优质内容方可落地生根。

3.4 左不得,右不得,适时整合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链,不可能是一两个行业所能完成的,比如技术开发商、渠道建设商、硬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都涉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这也是当前很多行业都介入电子书包开发当中的缘故。但从各个省实施电子书包的情况看,只有整合成一个完全的产业链,方可顺利实施。所以出版行业要介入到技术商到硬件生产厂家,深度整合,形成合力。

4 结 语:对政府主管部门的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关乎国家大计,关乎子孙后代,作为国家主流的传播阵地,更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把好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关。从近五年来电子书包发展的各种现象来看,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尽快制订相关政策并给予大力支持,要明确标准、规范管理。

一是确定标准。教育信息化也好,电子书包也好,现在都是莫衷一是,所有从事这个行业的都说自己是电子书包,但其实是不是真正的电子书包,恐怕全国目前没有几家能排得上。政府部门应确立电子书包和教育信息化的标准,确定准入门槛。

二是规范管理。对于开发电子书包和进行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的企业和单位,政府应确定主管部门,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陈伟,徐建华.试论我国出版业融资的基本环境[J].大学出版,2004(2)

[2]汪湛彬.浅谈全媒体时代出版编辑的流程再造和文化责任[J]. 新闻世界,2013(7)

[3]唐乘花,张波. App时代传统图书编辑的技术应对[J]. 科技与出版,2013(6)

[4]马艺波.数字出版环境中的编辑思维[J]. 新闻爱好者,2012(15)

[5]赵杰.浅析数字出版背景下的业务流程再造[J].新闻传播,2012(7)

[6]吴永和,雷云鹤,马晓玲.电子书包中的电子课本应用需求研究:基于电子课本标准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3(5)

[7]周荣庭,谢广岭.云出版: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的理念构建和方案设计研究[J].中国出版,2013(10)

[8]祁庭林.传统出版该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J].编辑之友,2007(4)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数字出版 课堂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05-0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出版业正在推陈出新,接纳新的出版技术,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业发展的主流和主要方向。数字出版产业与传统的出版产业有所不同,具备更多优质的特性,数字出版产业不仅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而且内容丰富多彩。除此之外,数字出版产业对于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应有的文字编辑基础理论以及编辑出版知识储备,还需要通晓计算机专业技术以及新媒体知识体系等新兴领域。高等院校是我国专业人才培养与输出的摇篮与通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给我国出版业一个全新的“改版”,高等院校出版类专业的教育体系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当前高等院校的出版类专业教育中存在着一些狭隘的教育思维,不仅不利于优秀出版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阻碍。积极地探究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类课程合作教学模式,成为当前相关行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一、当前高校数字出版类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科归属模糊,人才培养专业性不高

1983年,武汉大学首先开办的图书发行专业成为我国高校编辑出版类专业教育的起点,3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国设置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了一百多家。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设置中,编辑出版学并非一级学科,不一样的学校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实力水平。因此,不同的高等院校立足于自身教学能力,将编辑出版学设置在不同的专业下面,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此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学科归属相当模糊,没有明确的界定。伴随数字出版产业的不断兴起,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我国一些高校开始在已有的编辑出版学的基础上设置数字出版学相关专业,开设相关课程。但是成熟的教学体系以及明晰的学科归属,并没有在当前高校数字出版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得以应用和体现,缺乏学科专业性,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受到影响和制约。

(二)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数字出版产业跟传统的出版业有所不同,数字出版业的行业形态更加丰富多样,这也就要求从业人需具备丰富多样的知识储备,专业性与复合性成为数字出版产业人才的需求标签。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将传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甚至是主体,并没有根据数字出版产业的特点和需求与信息技术学科甚至经济管理学科等进行一个合理的穿插与融合。比如,一部分高等院校并未开设网络建设学科、平面设计学科、营销管理、多媒体技术学科等,致使就读于数字出版专业的学生不能够掌握新媒体编辑技能,无法熟练地借助信息平台进行业务操作,也不知悉市场的动态,课程设置得单一与不合理,也造成了教学模式多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大部分课程还是填鸭式的教学体制,对于数字出版类教学来说是一大弊端以及阻碍。

(三)教学设备投入不足,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数字出版产业因其自身的先进性与前沿性,决定了高校数学出版教学需要更加科学与超前。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数字出版类专业教育的设备投入不足,很多教学内容缺乏教学设备的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保证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数字出版类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大部分高校的数字出版类师资的教师通常是传统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师资源的共享,尽管保障了传统出版教学的理论知识储备资源,但是缺乏对于数字传媒以及数字出版等领域的资源储备,相关专业的复合型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一些高校甚至需要借调其他院校的教师课堂授课,还有一些高校由于师资力量欠缺,就去除了原本应该开设的相关课程。如此薄弱的教学硬件条件以及软件条件难以满足数字出版类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数字出版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人才教育理念落后

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学理念的树立。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学理念是这个学校开展教学的指向标以及根基,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势必就造成了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不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进一步普及以及发展,数字出版类课程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改变,对于数字出版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但是当前高校并不先进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化,也成为复合型专业人才没有大量呈现的主要原因。

(二)教育主管部T缺乏对数字出版类课程发展的重视

自从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编辑出版专业以来,编辑出版学一直列入二级学科,大部分高校都将此专业设置在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下属学科里。对此,很多行业专家甚至一些学者多次呼吁设置出版学一级学科,但是就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最新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来看,对于编辑出版学这个学科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仍然是一个从属性的二级学科,而且学科从属模糊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也就导致了高校数字出版类客场规范发展的过程更加缓慢和曲折,致使人才培养目标无法统一,人才培养质量更是得不到保障。

三、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类课程合作教学模式优化具体措施

(一)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互联网时代的盛行带给出版行业信息化发展一个良好的平台,甚至契机。对于一个高校来说,数字出版类课程合作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学理念的优化与完善。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之下,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很好的便利条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接受形式。高校应该积极地借助这一系列的良好条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理念,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要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甚至差异,科学规划,通过互联网的惠利,多样化教学。除此之外,数字出版人才教育培养质量水平离不开师资力量水平的优化,信息时代不断普及,新知识日益呈现,数字出版类的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知识储备,终身学习,不断进修,广泛地进行相关学科的充电补充,丰富教学背景,拓展教学思维,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应该改变教师过去教学模式的教师角色,翻转课堂,为培养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对于高校教学来说是一个有利之处,高校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面对面教学,拓宽线上教学的教育平台,不断地将两种教学形式的结合转变成数字出版类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常态。数字出版类专业本身就是一个与信息技术联系密切的专业,在教学专业设置上高校更应该推陈出新,不断进行自主性创新。高校可以积极借助互联网信息网络,将不同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结合数字出版相关企业的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以及优质的教学资源,把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体系以及习题集合等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给学生传递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将一些复合交叉型学科的课程,进行教学视频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数字出版类课程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化。

(三)借助行业力量,积极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时代的转型与反转,数字出版类课程不仅理论基础深厚,而且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互联网的发展在高校与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之间形成了更便捷的联系纽带,对于数字出版类课程发展来说,理论基础的学习是最基本的前提储备,更是融会贯通的条件。高校应该积极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成熟发展,有效地通过出版企业以及科研场所等组织的协助,进一步实现数字出版类课程教育的良性科学发展。积极地在校外设置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吸引企业与高校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借助科研力量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应该定期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走进学校的课堂进行讲座,让师生共同学习更前沿的数字出版教学知识,提升数字出版知识储备容量,进一步促进数字出版类课程合作教学模式的完善。

四、结语

信息时代的高效与便捷惠及各个领域的同时,也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传统的出版业一方面享受互联网时代的产业优化福利,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新的威胁。高校应该在行业革新的带动下积极完善数字出版类课程合作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为数字出版产业培育出更多优质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秀荣.新形势,新标准,新形象――浅析新时代的编辑人才[A].编辑人才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11).

[2]桂苑.让更多的编辑人才涌现和成长――关于编辑人才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报[J].2015(09).

[3]王洪臣.创新性编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学协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4.

[4]鲁家旗.职业资格制度是培养出版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A].编辑人才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07).

[5]苏爱华,熊楚才,王赛群.加强编辑出版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思考[A].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02).

[6]陈翔交,吴利民.加大投入重点做好六大工作,全面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与应用,呈现出日渐壮大的发展趋势。在国务院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重要配套文件中,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数字创意产业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五大新支柱之一。这意味着对数字创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政策,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专业,又是多学科交叉性专业,贯穿着人类的生活、文化、传统、科技等社会要素,高职院校就要反复不断地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并完善教学体系,构建综合型评价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造性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就成了必然要求。其中,如何使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更高也是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新兴的产业,无疑对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就现阶段高职院校本专业教学而言,部分实践性课程依然采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存在课堂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脱节问题。

(一)学生基础与跨学科的课程性质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跨学科的专业课程。本专业所学软件居多、内容具有难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基础软件掌握后要求学生综合性的运用所学软件进行设计,更加注重设计思维、创新思维进行设计作品或解决方案。然而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大多为艺术专业学生,学生在高中时文化理论基础掌握得不够牢固,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运用到数学和英语时就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导致对学习软件没有兴趣,更没有信心。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自我管理的意识,课下更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不能够坚持完成等特点。

(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滞后与当今时代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处于新媒体的时展下,其中离不开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撑。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中提倡通过不同专业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和任务进行综合性的项目化教学,运用形成协同合作的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将教学内容、环节等依据数据的变化进行重新整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在项目过程中进行自主设计、自主分析、学生间的互动讲评,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专业理论基础上还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适应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专业实践能力。然而,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目前大部分的专业教师缺乏在企业专业岗位的实际参与项目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课堂上只能依附以前的教材内容,无法根据自身经历项目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好地完成项目实践;教学内容往往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代脱轨,没有更新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产生代沟,无法形成共鸣,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产生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困难,学生想要学但没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无法达到要求。

(三)教学资源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专业教师常常面临课程教学资源准备的巨大压力,因其更新速度快,其中必学软件在更新速度上更是难以想象的,只有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从而与新媒体时代同步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资金和实力等限制,一些学校无法实时更新换代教学设备,也间接导致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期仍然需要进行相关岗前培训,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实践能力强,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新鲜“血液”。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特殊学科,体现在其作品的呈现方式为数字化的,在面向数字媒体相关的产业需求下,针对如:网页设计师、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师、虚拟现实、数字拍摄、数字视频编辑等相关的岗位技能需求,在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界面、影视、媒体等行业岗位,从事数字媒体创意设计、数字化制作等工作,能够将基本技术与艺术设计专业技能结合应用,同时,在设计时能够做到“有创意、通技术、强应用”,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一些教育方式上出现了不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偏差,例如:在教育上只看中知识本身,而弱化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应采取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分层、分类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新突破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习惯等复杂多样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必须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标准,分层分类进行教学,注重个体差异,创新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应不断鼓励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利用与时代接轨的现代化手段让复杂的知识结构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习兴趣高等特点自主开发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移动资源APP,实现教学方法上的实质性突破。首先,利用移动APP的方便快捷、时效性强、传播广泛的等特点突破传统上信息传播的时空性。其次,利用移动APP的双向高效的交互性,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新时代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得以充分体现,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最后,教师通过移动APP能够更迅速、更准确地将把知识点和技能点指导信息传输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已掌握和未解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每位学生能接收到更适合的知识技能,从而为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要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往往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培养。在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要求专业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人文素质和思政教学理念,通过与时俱进、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独特的视角,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合到专业教学中,做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无形中改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行业标准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力争做到在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注重教书育人的核心理念,确保学生在掌握最新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三)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新媒体时代下创新实践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飞越数字媒体创作人员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对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应具有敏锐力和洞察力。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具有内涵、又富有影响力的作品。但高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与行业要求形成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需要通过德育教育进行弥补。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定期举办优秀作品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定期带领学生到所在的地区进行写生,熟悉本土历史、文化、传统、建筑,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字媒体专业技能比赛,用作品生动讲述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充分利用学院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创作优秀的动画短片、微视频、动画角色设计等作品,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四)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网络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经验的分享在当今信息时代下,网络资源的意义在于更快捷、方便地使各项资源和经验得到共享。作为新兴产业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就更加要具有敏锐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将与时俱进的知识点、典型案例、实践操作剖析等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共赢的效果。同时,教师通过自主开发的移动APP,打破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限,以相似或相近专业的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接触更多不同学科知识的机会,扩大知识面和获得教学资源的范围,完善知识结构,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探索出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