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房地产廉洁风险防控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房地产廉洁风险防控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农村金融
一、调查地区小贷公司总体发展状况
该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辖区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经济上属苏南板块,国内生产总值多年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市)。自2009年底开始农村小额贷款试点,截至2012年底,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7家(见表1),注册资金28.86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18.8亿元,贷款余额29.66亿元,92%的贷款期限都是半年至12个月的短期贷款,也有部分期限在半年以下或3个月的临时贷款,不良贷款为3.2%,收息率100%。2011年完成营业收入3.2亿元,缴纳营业税960万元,企业所得税约3375万元;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缴纳营业税2301万元,所得税6880万元。总体上看,溧阳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比较稳健,风险防控得较好,内部管理流程成熟,工作机制运转正常,发展趋势良好。
表1 某市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基本情况统计汇总表
资料来源:市金融办(数据截止2012年12月31日)
二、溧阳地区小贷公司风险防控的主要做法与特点
1.普遍建立了分级负责、权责分明的工作机制。参照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防控措施,调查的该地区7家小贷公司基本都建立了董事会、董事长、贷审会集体审议制度三级审批制度,避免了职责不明,权责不分的现象,提高了风险防控的成效。
2.实行了贷款收放责任制。7家小贷公司都建立贷款责任制,把贷款的发放、本息的收回与信贷人员的报酬相挂钩,信贷人员(客户经理)发放的贷款本息要负责收回,发生逾期、诉讼或损失,发放的信贷人员(客户经理)要负一定责任,扣发一定的绩效工资。
3.实行了贷款保证、质押制度。发放贷款都有质押保证措施。
4.建立了贷后跟踪管理服务制度。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了解,对贷款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资金运转情况进行跟踪,一旦企业情况出现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避免了贷款的重大风险。
5.小贷公司经营业绩普遍较好。调研中,我们按照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将小贷公司贷款分为五类(市金融办:数据截止2012年12月31日),对于整个地区来说,正常类占到83.67%,关注类占1.22%,次级类有11.91%,可疑类有3.2%,损失类为0%。另外,据该市法院有关人员介绍,2010年和2011年溧阳法院只受理了一起以小额贷款公司为原告的企业借贷纠纷,2012年上半年分别受理了涉及两家小贷公司的民间借贷纠纷和保证合同纠纷,但下半年集中受理了涉及七家小贷公司的借款案件,案值3.53亿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市小贷公司前期经营管理比较成功,小贷公司风险控制卓有成效;后期经营风险逐渐显现。
三、当前小额贷款公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当前,小贷公司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了解到小贷公司发展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发展过快、监管薄弱、员工专业素养不高、贷款集中度高、风险防控能力差等问题,给小贷公司的发展留下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1.从宏观布局层面看,存在三大风险
(1)把关不严,造成小贷公司先天不足。按照《小贷公司试点指导意见》规定,小贷公司在政府招标中,在关部门对发起人的审核上受行政干预较多,对发起人的征信记录、道德品德、社会形象审核把关不严,造成小贷公司先天不足。
(2)审批过多,发展速度过快,易造成恶性竞争。从表1看,溧阳地区自2009年开始试点,2009年、2010年各批准一家,但2011年已经批准开业5家,还有2家已经通过审批,由于其他原因迟迟不能开业,2011年批准速度明显加快。调研中业内人士反映,由于市场资源、人才等局限,新开的小贷公司经营艰难,为了减少资金闲置的损失,对客户质量、风险放松把控,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3)监管力度不足,存在多头管都不管现象。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省金融办代表省政府履行管理职能也只是在成立时履行审批手续,此后便由各县(市)财政、发改、人民银行、银监、工商等部门管理,事实上就江苏而言,除了省金融办开发了统一的管理软件,对小贷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监控外,其他部门虽然名义上兼有监管职能,但都没有真正履行好监管职能,存在“多头管都不管”现象,对小贷公司的利率、产品等没有统一的规定或备案制度,对小贷公司监管也多以自律为主。
2.从企业微观操作层面上,存在七大风险因素
(1)经营者法制意识有待提高。小贷公司决策层、经营层的法制意识相对薄弱,可能带来的风险就是违规经营,如非法吸储、高利放贷、投向偏离三农等违规行为会严重扰乱金融秩序,而仅靠有关部门对小贷公司投资经营者的开业前短期的岗前培训,对提高法制意识帮助不大,需要监管部门长期不断加以监督培养。
(2)企业资金短缺。如表1可以清晰地看出,该2011年批准开业的5家小贷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有3家注册资金未完全到位,因此一方面是大量小微企业和农户存在贷款需求,另一方面是数量有限的小贷公司拿不出资金来发放贷款,削弱了小贷公司的作用发挥。
(3)专业人才匮乏。当前各小贷公司除了少数高管有金融工作经历外,其他员工大部分都是从非金融单位聘用,没有金融工作经验,更没有信贷工作经验,许多从业人员在进入小贷公司以前空有理论而少有实践,缺乏基本的风险识别、防控能力。见表2。
表2 该市农村小额贷款员工统计表
资料来源:市金融办(数据截止2012年12月31日)
(4)投资人盲目干预经营。小贷公司都为民营企业发起并控股,投资人认为自己是老板,哪个行业企业能贷、哪个不能贷自己说了算,对投向、利率、期限的设定随意性较强,对一些明显存在贷款风险的企业由于人情关系,不顾小贷公司经营者的反对而贷款,结果导致贷款风险,不得不由债权人变成股东。
(5)风险防控能力有待提升。一是资金短缺带来的风险难防,将对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二是专业人才缺乏带来的风险。有些小贷公司经办人员凭经验操作,根本没有贷前调查、风险评估等环节,认为只要有抵押、担保就可以放贷,从而留下风险隐患;而有的小贷公司虽然有贷款风险控制流程,但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风控流程也形同虚设,起不到实际作用,最后的风险也难以避免。
(6)拆分化户等违规经营现象。江苏省《指导意见》规定农村小贷公司支持“三农”的比例不得低于70%,单户贷款额度标准分别为: 苏锡常地区为500 万元以下。为了掩盖贷款额度偏大、投向偏差的问题, 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将贷款项目进行包装、将额度拆分上报, 违规操作, 给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埋下了极大风险隐患。
(7)帐外收取咨询服务费等违规行为。2011年,江苏省金融办委托中介机构对全省部分小贷公司进行抽查审计,从审计情况看,从苏北、苏中到苏南,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违规经营现象,如:注册资金长期不到位、股东长期占用小贷公司资金、账外收取利息、收取咨询服务费不入账,违反规定向房地产、高利贷等行业放贷、化户放贷、财务核算混乱;及贷款人、担保人签字不真实、抵押物权证不对应等问题都对小贷公司的发展留下风险隐患。
四、预防和减少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把关、适度发展
小贷公司是由省级政府审批,地方政府招标,并由地方政府与省政府签订责任状,承担试点小贷公司风险。因此,只有从源头防控,才能有效防控小贷公司的风险。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投标人资格、资质的审查,把格把关。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合理安排小贷公司的布局,适当控制发展速度,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引发恶性竞争。对投标发起人的审查一方面要注重资金实力,另一方面更要注重道德品质,人人诚信度、社会责任感和遵纪守法记录,
2.落实责任、加强监管
一是明确监管职责,加大监管力度。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小贷公司监管制度,理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关系。建立小贷公司征信系统,可以将小贷公司征信查询并入金融机构征信系统;建立银监部门的审计、利率执行报告制度。二是严格准入和退出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小贷公司申请发起人的诚信记录审核,减少行政干预,公开、公平、公正进行招标,严把入口关,防止信用记录不良者进行小贷公司行业;同时建立健全对小贷公司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对抽逃注册资金、帐外帐、化户贷款等严重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一经发现立即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取消经营资格,逐出小贷公司行业。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一是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小贷公司要借鉴专业银行的做法,组织员工参加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或参加全国会计、经济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以考促学,提高员工队伍整体专业素质。二是加强职业素养的培训。第一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服务意识。第二要加强职业责任培养,提升工作责任心。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感恩,爱岗敬业,拿一份薪水,做一份工作,尽一份责任,克服疏忽大意与盲目自信的工作态度。第三要加强职业纪律建设,提升公司形象。小贷公司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廉洁自律,对贷前调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进行严密监督,防范员工,对违反规定的员工可以通过批评教育、奖惩进行制止,造成后果的直至辞退,触犯法律的要依法交由司法机关处理。通过制定实施严明的工作纪律,最大限度规避道德风险,提升公司整体形象。
4.注重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
贷前调查,一要坚持对“三品”的调查,即人品,产品,抵押品。具体说来,关注人品即关注借款人的信誉、个人素质,并经多途径加以认证。关注产品,这主要是看其生产的产品是否适销对路、产供销落实情况如何、产品的竞争力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分析。关注抵押品: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需要对它的可控性以及变现能力作出评估。二是坚持对每一项贷款进行双人实地调查,着重查看三表:电表、水表和纳税申报表,以水电表的用量度来核实企业生产经营的真伪情况,以纳税申报表的情况来核实是否会出现无盈利却空有销售的空壳企业情况,并查看财务分户账和实物资产情况,获得企业真实的资产负债情况,落实还款来源,以防出现资不抵债。
贷时审查,注重借款人资料的真实、完整性审查,由客户经理撰写调查报告,报贷审会集体审议,贷审会形成意见,并确定贷款用途与额度后交总经理批准。
贷后检查,要对贷款的企业3个月内进行不定期检查跟踪,以防出现抽逃资金,检查内容以“四流”为主,即人流、物流、信息流和现金流,检查结果用表格形式填写并交总经理审批。一旦出现贷款无法按期归还的情况,遂立即与担保人取得联系,落实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政府金融办2012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资料[Z],2012.12.
房地产廉洁风险防控的建议范文2
围绕做好“生财”文章,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着力稳增长。注重政策的协调性、针对性和稳定性,增强“三驾马车”的驱动力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等“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实施。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清费减负政策,推进“营改增”改革试点,临时性下浮部分中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累计为企业减负近150亿元。二是着力促转型。推动“四换三名”、产业集聚区、浙商创业创新等重大战略实施,切实做好政策保障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全省地税系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26亿元,增长10?郾6%,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58亿元,增长23?郾6%。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高层次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扎实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试点工作,有效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节能节电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围绕做好“聚财”文章,进一步壮大政府可用财力。坚持依法治税,夯实税收征管基础,提升收入质量,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93?郾4%,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提升站位,健全税收预测和分析机制,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报请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税收征管保障工作的意见》,完善部门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构建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加强分税种分行业税源管理,强化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及股权转让等非劳动所得税征管。运用第三方信息开展税源数据比对和税收风险管理,夯实基础、挖潜增收。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虚开发票等行为,整顿税收秩序。
夯实业务建设,进一步提高地税管理水平。深化《税友龙版》应用,完成省局到市局的数据下行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和深化数据分析利用,加强信息系统运维和需求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推动地税法制建设,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强化执法监督,深化工作流管理,通过对工作环节的限时设定和全程监控,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夯实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把整改落实贯穿活动始终,并将整改落实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努力将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制度化、长效化。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涉税审批管理事项。全省地税系统行政许可事项由4项减少为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122项减少为16项,省地税局实现“零审批”。办税服务再提速,单笔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由6?郾5分钟压缩到3分钟,纳税人平均等候时间由8?郾7分钟缩短为6分钟,窗口评价满意率由95?郾5%提高到98?郾4%。创新服务载体,开展纳税服务志愿者、“纳税人之家”等税收主题活动。搭建并完善12366语音服务、税企通等税企交流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开展“走基层访企业活动”,坚持省市县上下联动,重点走访省级产业园区、重大税源企业和浙商回归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普法,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和培训,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夯实制度建设,进一步增强地税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以财税文化为引领,不断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约束权力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培养使用机制。加强分层分类培训,探索业务处(科)室与综合处(科)室结对互帮互学机制,总结推广“花钱少、效果好、可复制”的在岗培训模式。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与税收业务工作互促互进,借助《税友龙版》等信息化手段,构建“科技+制度”的防控模式。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以公开促廉洁。加强廉政宣传教育,提升干部“廉商”。
下一步,全省地税系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实施“八八战略”,遵循“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牢固树立“五大理念”,努力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一是牢固树立市场理念。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要善于用市场观念和契约精神来统筹地税工作。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尽量减少行政干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
二是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要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理念,将法治思维拓展到税收改革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要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要求,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清理,避免将税收政策作为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的“招牌”和“筹码”,刻意打造税收“洼地”,搞恶性竞争;要提高依法治税能力,绝不能为完成任务去收“过头税”。要强化执行和监督,树立规矩意识,将行政权力用制度、信息化技术等手段加以固化,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增加违法违规成本,提高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威慑力。
三是牢固树立发展理念。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场变革,要认识到转型成效和改革红利的释放是长期的、必然的,暂时的“阵痛”,是为了夯实做优税收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既要保持定力,注重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更要突出政策的精准发力,通过税收杠杆的撬动,切实改变浙江产业结构“低、小、散”的状况,发挥好产业集聚区的功能,推动产业向“高、新、特、优”方向发展。
四是牢固树立底线理念。守牢政策底线,确保税收平稳健康运行。制定出台税收政策,既要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行,不要把胃口一下子吊得太高;要把可能遇到的情形都考虑进去,不仅要看当前的可支付能力,还要看长远的可支付能力;不仅要测算直接的支出,还要评估因“羊群效应”可能带来的隐性支出压力。
五是牢固树立绩效理念。利用税收杠杆充分调动促进经济发展的各种积极因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把监管触角延伸到税收运行的细节末梢,同时,要注重加强内部绩效管理,以内促外,提升效率。
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深化各项改革措施,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落实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各项部署和举措,研究谋划我省的应对之策和改革思路。加强税制改革宏观研究,对中央和地方的税种划分提出合理化建议;密切关注“营改增”、消费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重大税制改革,认真研究改革内容、制度设计、征管配套措施及对地方可用财力的影响,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从法律依据、市场规律、现实意义等方面梳理地税行政权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和组织机构改革,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积极推进市、县地税局领导异地任职,加强系统“三师”等专业人才建设和培养。切实做好国家税务总局绩效管理在我省地税的试点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税收职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大对“四换三名”、扩大有效投资、浙商创业创新、新型城市化等重大战略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认真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税收政策,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建立健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发挥税收政策的“正向引导”和“逆向倒逼”双向调节作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负担。稳定财源税源,下大力气培育新兴优质税源,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努力实现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面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夯实房产土地税源信息基础,在存量中寻求增量。
房地产廉洁风险防控的建议范文3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德江县跨越发展、后发赶超,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的机遇之年。
为此,德江县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实业德江、活力德江、满意德江的目标;紧紧围绕“强基础、兴产业、抓增长、促稳定、保民生”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统筹发展;更加注重扩大投资规模,更加注重加快推进“三化同步,一业振兴”,更加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七措并举”
优化发展格局
更实举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德江县今年将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交通投资14.95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水利投资2.8亿元以上;加快推进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电力投资1.05亿元、通信投资1.64亿元以上。
更大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要实现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1∶22.1∶45.8,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年要实现工业总产值2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23亿元,工业增加值6.2亿元。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乌江产业经济带为载体,实现粮经比为40∶60;加快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集中整合各项资金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构建以生活服务体系为基础、生产流通辐射体系为主导、产业服务体系为延伸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快对枫香溪会议会址、安化文庙、扶阳古城的保护性开发,着力打造扶阳古城遗址4A级景区及洋山河、万亩草场、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示范点,推介、宣传、包装“舞龙炸龙”这一成熟旅游产品。
更高水平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抓住省委、省政府把德江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的战略定位,构建城市组团式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全年要实现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城市建设投资26.83亿元,房地产投资11.31亿元以上的目标。
加快推进城南新区、城北工业园区和老城区“一区两翼”建设,建成2个城市综合体,努力把城南新区建成集行政、金融、教育、商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加快休闲广场建设,完成人民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和玉溪河及沿岸景观打造。
大力发展小城镇实体经济,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城一体化、镇园融合,实现园区与镇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完善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提高居民舒适感,增强城市形象与竞争力,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更大突破。德江县要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成为国家金融改革试点县,大力实施“引银入德”工程,鼓励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参与筹建村镇银行;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引导鼓励扩大信贷投放,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筹建交通、水利、教育等投融资公司;新增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40家、非金融组织10家;力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40亿元。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进一步简化项目规划选址、审批核准、用地报批、环评等环节,加强县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推进社保“五险合一”,启动网上业务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全面推行新农合县级大病统筹,减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推行公共服务社会化外包改革,积极培育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
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推行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金融招商、以商招商,全年实现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出台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进和培育一批民营龙头企业,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以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更大实效。按照“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工作、生活得更好”的要求,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县压缩5%行政经费支持教育发展;继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和改进城乡医疗救助方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德江县人民医院三级医院规划建设,打造全省“人民群众满意医疗机构”,全面完成县中医院创“二甲”医院目标,实施枫香溪、高山等9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加快推进移民和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沙沱水电站德江库区和长丰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确保电站按期下闸蓄水不受影响和长丰水库施工顺利推进;完善长堡、潮砥、新滩、望牌4个集镇集市的配套建设;把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积极争取世行支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快实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推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转移农村劳动力8500人。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及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五项社会保险参保者达12万人次,基金征缴7926万元;完善救灾救助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自然增长机制;全面实现人口计生“双降”目标,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96%以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天网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积极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探索建立“两违”管理长效机制,有效控制“两违”行为。
实施十项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德江今年将全面完成撤县设市申报准备工作;工业园区要新增企业50家以上,建成投产40家以上,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办公楼,完成县公安局、县人口计生局整体搬迁;开工建设体育馆、城南新区金融街,启动建设大犀山山体公园;建成共富路、城北70米大道;开工建设县城至共和港口二级路,建成303省道绕城公路;开工建设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和县城污水管网收集工程;开工建设观音滩水库工程,完成长丰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完成移民搬迁目标;实现职校、中医院整体搬迁,建成职业学院主体工程。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德江县全体党员干部要牢记“敏于行、慎于言,降虚火、求实效,实一点、再实一点”的教导,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坚决服从县委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高度重视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严格执行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及铺张浪费,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
房地产廉洁风险防控的建议范文4
(一)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努力确保企业平稳发展。牢固树立“保企业就是保经济保民生”的理念,强化服务企业意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密切关注企业生产运行面临的困难,帮助和支持企业渡难关。提高要素保障和服务能力,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推进银企对接,努力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引导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加强内部管理,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在危机中固存量、保实力,积极争取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建立企业风险信息互通制度和快速处置机制,及时协调化解各类矛盾,加强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依法严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争取销售同比增长15%,完成商贸投入7亿元、引进商贸企业12家。加快留地安置工作,争取寨下农贸市场开业,中兴、西郊两大市场基本建成,凌江农贸市场启动建设。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完成大龙、塘南两个市场改造。推广“新消费进社区”活动,探索“特色街”创建,再创1家全国商业示范社区。推进家私城专业市场改造,引导企业实施土地性质转换,加快引入知名品牌销售连锁,力争镜湖家私项目整体建筑竣工;继续举办好浙江第七届家私展览会。挖掘古城社区资源,实践“旅游进社区”新模式。
着力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坚持都市型工业导向,加快提升以纺织服装业为主体的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信息电子、环保设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项目。继续积极配合推进二环线内的工业企业“提、转、搬”工作。推进产业融合,鼓励企业主辅分离,加快发展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业,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推动生态产业园“二次创业”,在皋埠中心镇规划框架内,调整9.7平方公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以聚集培育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深度综合开发,促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经济主平台的带动力。
积极发展现代城郊型农业。完善现代农业体系,做精农产品加工、种子种苗、休闲观光、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新实施市级以上农业项目10只,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完成皋埠东江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立2个粮油千亩高产高效示范方,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万亩左右。继续实施全区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庄富支渠二期维修工程,组织10个左右村实施一批小水利建设。
不断提高开放和创新能力。牢固树立“区外都是外”的理念,立足地处长三角、环杭州湾产业带和绍兴中心城区优势,积极构建新型大开放格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会,努力争取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主动权。整合招商资源,拓展招商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扩大利用外资外延,加快引进先进技术、管理、人才和品牌。鼓励企业以市区为总部,在境外布局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积极创建浙江省科技强区。加快创新主体培育,争取区级科技型企业数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80%以上,新认定国家新税法高新技术企业2-3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0只左右。加强区科创中心建设,新引进入驻单位3-4家,实施孵化器项目3只以上。继续加强专利工作,争取专利申请量在2000件以上,专利授权量在1500件左右。
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转变粗放发展模式,鼓励企业多种方法盘活闲置厂房与土地、多种途径提高单位面积利用率和产出率。优先保障高新技术、重点装备制造及产业提升项目的有效供地,坚决制止资源消耗大、污染重、效益低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考核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及企业监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攻关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深入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落实“811”新三年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抓好废弃矿山生态环境复绿和矿山治理性开采等工作,扎实推进生态镇(村)建设,加快生态区创建步伐。
(二)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优化区辖三镇发展格局。紧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机遇,全面推进皋埠中心镇建设,抓好中心商贸区控制性详规编制、镇园体制融合、基础设施配套和集镇管理等工作,力争一批基础设施竣工和开工,稳步发展房地产项目,努力提升省级中心镇新形象。完成东湖镇总体规划编制,紧扣杭甬运河、越城港区中心作业区建设,加快推进服务城市发展的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推进*镇域中心建设,启动一批基础性项目,完成一期农民解困房建设,启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中心小学扩建等配套设施和二期农民解困房建设;加快资源盘活进程,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房地产业,努力打造*“南闲”品牌。
打造最干净之一的农村。以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为重点,开展并巩固86个村(居)的“除旧清新”工作。全面完成*镇农村生活污水整体治理;继续开展村内河道清淤,大力实施河道整治工程。完善城郊村统筹统管机制,优化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深化“农户集、村保洁、镇转运、区处置”的垃圾运行模式,推进专业化保洁,提高农村主要道路沿线整洁度。加强镇环卫所规范化管理,健全考核监督体系,扎实推进“卫生村”创建,加大公厕改造力度,全面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
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加大对欠发达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出台财政贴息政策,加快已批项目建设,制定村级异地建物业规划。落实村级财务与村级资金“双”管理,全面开展清产核资,促进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维护土地合理、合法流转,积极扩大土地流转面。把土地流转工作与发展城郊型农业相结合,支持各类主体发展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
改善城乡居住条件。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园中村)改造,继续抓好“四未户”、余房处置和“三证”办理等工作,全面完成一期改造任务;完成剩余在建工程和*小学东校区工程建设,加快腾空宅基地相关征迁工作。全面推进江家溇一期和大学路安置房工程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启动塔山村旧城改造和二期城中村(园中村)改造。推进农民住房解困工程,规范农民解困房安置办法,力争完成试点村农民解困房建设并安置;完成剩余村农民解困房建设规划,加快集中建农民公寓房和农民生活、生产用房分离建设试点工作。完善分类规划,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
(三)加强社会建设,提升社会和谐程度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开展特色学校入学选择制度试点工作,适时再成立1-2个教育集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建及改造学校6所,撤并学校2所,对全区所有学校开展防雷设施改造。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扶持计划,改建4所幼托园所,不断做强学前教育。加大农村学校现代化投入,力争皋埠镇成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成立区教师进修学校,加强城乡教师队伍建设。办好区社区教育学院,拓展社区教育网络,做精做特社区教育。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举办好越城区第六届“邻里节”和第五届“读书节”,积极拓展越城节会品牌影响面。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深化镇(街)、村(社区)特色文化建设,争取蕺山街道成为绍兴市文化示范街道。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和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健全镇街文化站管理体制,加强文化站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利用“文化大巴”下乡和区音舞协会等平台,积极提升农村文化氛围。落实市“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或改(扩)建15个镇(街)、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建一批新农村小康体育村,力争新创3个省体育健身俱乐部、5个市文化示范村(社区)。
加强卫生计生事业。积极配合创建浙江省卫生强市,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启动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确保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例在6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人群覆盖率在90%以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农民健康体检率两年累计达70%以上。推进药品补偿机制改革试点,落实社区卫生“十项”便民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在90%以上。加强疾控和监督机构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深化计生优质服务,提高计生工作群众满意率。
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深化星级和谐社区创建,推动和谐示范社区、服务特色社区和标准化社区创建工作,新建10个标准化社区。深化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继续加强老小区长效管理,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健全社区干部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社区工作热情。加快模式探索,继续积极稳步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加快探索建设模式并启动试点,探索完善农村社区民主治理机制,积极构建以农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健全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培训、服务”三位一体,努力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100%的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加强就业平台服务,建立大学生见习就业基地,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就业,大力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健全完善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调处,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低保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和灾害救助,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进“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在98%以上。深化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推进“家庭作坊式”就业,切实改善残疾人社会生活环境。进一步落实好市政府养老保障制度,做好“五费合征”工作。
深化平安越城创建。强化治安打防控网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以“8+X”为模式的镇街综治中心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预防和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大接访”长效制度,解决好突出问题。深化“五五”普法教育,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做深人民调解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和服务。以“三化四式”为基础,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筹建药品交易实时信息监管系统,深化食品安全示范镇街创建,推进“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强化监督管理,提升城乡整体形象
加强城区环卫管理。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查为契机,加快推进环卫信息化和机械化,加强对城区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力度;强化街道对社区保洁工作管理力度,推进环境卫生示范社区创建和社区生活垃圾机械化清运,改善社区环境卫生面貌。增强区环卫处的活力与实力,加强对作业公司管理考核和环卫队伍建设,努力打造精品化的环卫管理模式。
强化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加强对村级公共设施的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设施统筹建设。健全完善村道路网、环境保洁、文体娱乐、公益服务等农村公共设施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参与公共设施运营维护与管理,努力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以市场化为导向,多渠道筹措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建立区农村公路养护机制,确保农村公路的技术状况和通行质量。
加大农村综合执法力度。深化农村违法建设处置,全面提升集体土地管理水平;健全综合执法队伍,加强建筑垃圾源头控制与管理;强化殡葬管理改革,依法治理违法违规建墓现象。研究建立有效机制,积极整合执法资源,着力改变农村执法领域力量薄弱、分散的现状,有效提升执法队伍专业素质,依法加强执法力度,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重抓“项目推进年”活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配合推进一批省市重大项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作方法,依靠镇(街)、村两级组织,全力抓好绍诸高速越城区段建设、越城港区中心作业区建设、三湖连通、铁路东站及货场迁建、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平改立”和解放路、中兴路、越西路及玉山路延伸等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任务,切实加强开工及施工现场的矛盾调处,确保工程无阻碍施工。
实施一批为民实事项目。加快政府投入向基础设施和社会项目倾斜,切实抓好皋埠镇西桐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东龙山村建设安置、皋埠东湖石料加工场污染源综合整治、凤鸣社区活动中心建设、北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镇级建筑垃圾处置场建设、公益生态公墓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积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重抓一批产业提升项目。积极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切实抓好叶脉通用线缆年产80万公里电线电缆项目、凤名机械电脑绣花机生产项目、通用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小型汽油机项目、京昇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防伪纸及烟盒纸项目、富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厂房建设项目、荣邦家居市场改造提升项目等产业提升项目建设,努力以有效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执政能力
增强发展合力。弘扬任劳任怨、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引导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增强信心、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切实承担好抓发展的历史重任。进一步主动适应体制现状,强化“适应就是加强”理念,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重抓本级和做强中心城市机遇,积极放大政治优势,努力推动市、区联动发展。认真吸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倾听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借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力量,争取台属台胞、归侨侨眷、民族宗教人士支持,动员一切力量,形成加快发展、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加强依法行政。健全决策目标体系,改进决策规则和程序。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抓好政府法制建设,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行政复议工作。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继续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范招投标、政府采购等行为,重点加强对各级扩大内需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水平。
房地产廉洁风险防控的建议范文5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圆满地完成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预计生产总值完成230亿元,增长21%;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47亿元,增长5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6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0元,增长19%;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7830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增长23.3%。
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增长,发展后劲继续增强。围绕产业延伸升级多元,积极组织实施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的重点项目。制定出台煤炭洗选焦化等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地方煤矿技术改造进度加快,有6家企业达到煤矿质量标准化要求。洗煤企业通过整合,生产规模和技术工艺进一步提升。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市诞生了产值过百亿元企业。神华集团二期项目、西部煤焦化等10个百万吨新建在建煤焦化项目正在推进,焦炉煤气等深加工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君正科技40万吨聚氯乙烯和40万吨烧碱一期、乌海化工30万吨聚氯乙烯和30万吨烧碱等项目进展顺利。海吉氯碱重整工作稳步推进,政府掌握了主动权。京海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机组、神华集团2×20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扎实推进。投资2亿元实施电网改造,扩建5个变电站,新增供电能力70万千伏安。西水创业扩建、恒业成有机硅、海美斯陶瓷、国泰陶瓷等一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加大经济开发区建设力度,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聘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高标准编制完成三个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正式启动六五四精细化工园区建设。及时出台应对经济下行的九条政策措施,率先在自治区启动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电开始实行。研究制定进一步应对当前工业经济面临困难的意见,在担保贷款、稳定就业形势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各区、各部门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预计16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32亿元,增长22%。招商引资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实施国内招商引资39项,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9.8亿元,增长28.6%,利用外资651万美元,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000万美元,增长22.3%。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好转。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关停取缔小洗煤、小白灰、小化工、小非煤矿山等企业394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5万平方米,新建建筑全部实施节能措施。开展“迎奥运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启动新一轮“蓝天工程”和城区二氧化硫达标专项整治工作,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三个城区二级以上天数均超年度目标。预计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9%,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4.47万吨和0.1249万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全年事故死亡人数下降6.7%。地方煤矿生产连续三年实现零死亡。
以新区建设带动城市建设整体推进,面貌发生新变化。按照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甘德尔山生态景区、滨河新区二、三期、滨河西区概念性规划,开展了中心城区概念性规划、新农区建设、水系、绿地、旅游、物流园区、建材城、艺术中心等60多项规划设计工作,完成滨河新区中心商务区、龙游湾湿地公园、乌珠慕主题公园等40多项专项规划设计,为未来城乡建设和空间布局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完成甘德尔山旅游道路、海北东街、黄河西街、乌达胜利东街、海南经济开发区道路等22条道路新建、改造工程,新建城市道路面积34.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平方米。通过新建水源井、换热站、热源厂,城市供水、供热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集中供热率达到74.3%。新增煤气入户4006户,完成天然气入城工程,结束乌达、海南无管道供气历史,全市供气普及率达到53%;改装出租车使用天然气700辆。城区主要街路新增路灯、景观灯523盏。加大城区拆迁改造力度,拆迁4050户,拆迁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新建续建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5平方米。开工建设、改造神华墨玉广场、法制公园、滨河公园、翰墨苑公园。海勃湾城区新增绿地42块。大规模推进滨河新区一期建设,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建成并开始销售,行政中心投入使用,体育中心、蒙中医院、滨河中学等项目加快建设。强化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收储土地61.4万平方米;加强土地整理和地质环境整治,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城市管理,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拆除违法违章建筑5.7万平方米,规范了户外广告管理。
第三产业有新的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发展较快,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专业市场、交通运输、物流配送、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生活性流通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亿元,增长62%,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的76%。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存贷款总量较快增长,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为245.6亿元和138.3亿元,分别增长49.3%、14.6%。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和自主创业支持力度,担保贷款2亿元。成立中小融资机构51家,其中典当行9家,投资公司40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乌海神华海南物流园和乌海海勃湾物流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有序进行。旅游、中介、信息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海勃湾长青社区获商务部“全国社区商业示范小区”称号。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7.5亿元,增长19.5%,区域服务中心城市作用增强。
新农区建设有新的进展,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完成全市农区基本情况普查和新农区建设规划。加强农区居民就业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万人。提高农区居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农区居民在医疗、社保、就业、教育等方面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实现“粮改菜”面积1500亩。设施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葡萄面积3300亩、温室350亩,葡萄种植、温室建设和规模养殖的公司化比例达到70%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汉森、双清、田野、云飞、新时针等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乌海被评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2个葡萄品种被评为“中华名果”。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个。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发放各类补贴资金528.5万元。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5亿元,增长9%。
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海勃湾至石嘴山惠农二级公路一期工程完成16.1公里,新地至西来峰经济开发区78公里运煤二级水泥公路、110国道海勃湾至阿盟界麻黄沟段8车道拓宽改建工程开工建设,海南至乌达6车道扩建工程完成前期工作,新建农区公路22.1公里。包兰铁路乌海段电气化改造工程有序推进,海勃湾至公乌素铁路改造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海南经济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已完工。乌海机场顺利移交内蒙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开通至西安航班,旅客吞吐量达7.4万人次。理顺海勃湾垃圾处理、医疗废物处理、污水处理和滨河新区自来水管理体制,海勃湾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前期工作,乌达污水处理厂完成配套管网建设并投入运行,乌达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即将完工,海南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4.5%。
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完成生态治理面积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8%,新增园林绿地面积49.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6平方米。四合木硬枝扦插繁育获得成功。完成千里沟水库主体工程,白独贵湾生态治理步伐加快。完成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年度任务,青少年生态园、乌达西山绿化项目稳步推进。启动甘德尔山、卡布其沟和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用水水源建设,开工建设石大门沟淤堤坝系工程。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开工审批即将完成,已成立工程建设管理局,库区移民搬迁完成1500户。
高度关注民生,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和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帮扶就业困难群体的工作力度,推行“创业培训+小额贷款+项目支持”模式,以创业促就业。培训劳动力1.5万人,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实现新增就业90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年申报登记的“零就业家庭”全部“清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待遇水平提高。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政策,人均增加98元。被征地农区居民按农垦企业职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妥善解决原国有、集体以及劳服企业未参保职工遗留问题,有近万人受益。新型农区合作医疗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形成了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参保人数达到19.8万人。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支付比例,将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7万元,取消病种目录,参保职工负担比例由41%降低到37%。市政府投入1200万元,开展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已救助6973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缓解。取消居民卫生费、垃圾处理费、个体工商户工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进一步理顺供热价格,大幅度提高供暖补贴标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560元提高到680元。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追讨拖欠工资2555万元。规范并较大幅度地提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地方津补贴,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调增了生活补贴。
继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月200元提高到220元,其中A类人员补助标准由236元提高到500元。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发放贫困大学生救助金和市长助学金101万元,确保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海勃湾区老年公寓一期工程进展顺利。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改扩建12个社区,建成4个示范社区。
加快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建设,完成投资8.2亿元,新建住房126万平方米,已入住1300户。配套建设廉租住房744套、3.7万平方米。提高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标准,全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80万元,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人均住房15平方米以下低保户应保尽保。
社会事业有新的进展,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理顺市、区办学管理体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教师结构工资制,选派优秀校长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投入100万元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清理整顿各类学生托管机构,排除安全隐患。免除了低保家庭学生在高中阶段教育和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学杂费、住宿费、教材费。基础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两基”达标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出台加快普通高中建设的意见和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奖励办法。乌海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首轮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验收,获得“良好”档次。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国家重点职业学校验收。启动民族教育每年50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消化民族教育部分债务。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海勃湾区第九小学、乌达棚户区中小学校和海南区中学等一批新建、扩建工程。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市、区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职业病院和精神卫生中心上划市级管理,全面加强与北京等地区卫生系统的合作交流。开工建设血站实验楼,市人民医院外科楼投入使用,建成7所标准化社区卫生中心。全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救治及时有效。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第二届黄河明珠•乌海文化节,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城”。乌海电视台播出频道实现全面改版,完成海勃湾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功举办了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乌海分站赛等赛事,竞技体育在自治区青少年锦标赛上取得好成绩。自治区第十二届全运会筹备工作有序进行。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一批项目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奖励。完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体系,广泛吸纳使用人才,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60名。信息化工作快速推进,完成政务信息化二期工程和数据平台建设。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认真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342件,办复率100%。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得到加强。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抓好应急管理各项任务的落实。市长热线、行风热线收到实效,政务公开步入法制化轨道,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新提高。不断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医药购销等制度,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取得新成效。
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市区财政收入分配关系,调动了区级政府的积极性。城市建设投融资和土地储备体制进一步完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177家市直事业单位中的122家实行了全员聘用制。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展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启动建设市食品检测检验中心。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主要领导干部接访和下访活动,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反映问题。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连续两年保持自治区先进行列,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表彰奖励。积极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组建卫生防疫队赴灾区开展灾后防疫工作,向灾区捐款2514万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继续保持自治区先进行列。双拥优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档案史志、防震减灾、人防、无线电管理、红十字、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市单位、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乌海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产业层次低,过度依赖资源,抗风险能力弱;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规模比较小,企业装备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节能减排压力还很大,安全生产仍存在隐患;城市品位、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三区城市发展不平衡;传统服务业层次较低,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一体化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就业、就学、就医等民生问题离群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形式主义、、腐败现象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下降,支柱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生态乌海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形势,积极应对危机,充分发挥优势,做大经济总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延伸升级多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建设区域服务中心,加快生产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服务功能;加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民生,高度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城郊型现代农业;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工作;推进高品位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做好“水”、“绿”、“山”的文章,努力打造生态绿洲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20%;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8%;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1.32万吨和0.02万吨;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达到新水平。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推进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加快110国道海勃湾至阿盟界麻黄沟段8车道拓宽改建工程、海南至乌达22.3公里6车道扩建工程。启动海勃湾至海南8车道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建成海南城区段1.9公里。全部完成海勃湾至石嘴山惠农二级公路,续建新地至西来峰经济开发区运煤二级公路工程。新建高速公路乌海出入口,继续加大新农区道路建设,启动矿区水泥道路建设。支持包兰铁路乌海段电气化改造项目,加快海勃湾至公乌素铁路改扩建工程。大力支持公交事业发展,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建成海南区客运站。海勃湾、乌达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做好扩建海勃湾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要投入运行,启动乌达区、海南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项目。加大城农电网改造力度,新建海南区110千伏变电站,完成包兰铁路乌海段电气化供电、棚户区改造供电等工程。支持乌海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增强环网供电能力。
加大生态治理力度,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市政府安排生态建设资金3亿元以上,实施以通道、景区、园区绿化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21项,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白独贵湾等生态建设项目。加强海勃湾城区北部水源涵养地保护,建设生态林、经济林,抓好乌兰布和沙漠锁边林、城市防护林、青少年生态园、乌达西海子水库和西山绿化建设。实施京藏高速公路乌海段绿化防护林建设工程,形成8排25米宽、59公里长的乔木、灌木林带。围绕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建设库区景观带和甘德尔山生态景区道路、供水、绿化等工程。
实施好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是加大力度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统筹本级财力,安排好配套资金,全力争取项目。二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扩大信贷规模,支持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吸引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改善信贷环境。三是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带动社会投资。四是加大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落到实处,提高建设效率。
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采取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的方式,大力引进资源深加工和非本地资源的高新技术项目,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加强同重点科研院所、协会、商会以及其他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联系,使之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多元的重要渠道。举办多种形式的招商推介会,承办全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等与我市产业有关的协会会议。
(二)应对挑战,加快调整,在做大工业总量、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工业是我市的优势和特色,是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抓手。一是进一步落实好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供电、信贷、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用地、运输、就业安置等方面优惠政策,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鼓励和帮扶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促进产业延伸升级多元。认真落实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按照“做大、做长、做高、做强”的思路,继续做大总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促进产业多元。全年计划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7个。提高煤炭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完成34家地方煤矿技改任务,争取全部达产。提高洗煤行业生产水平。全力支持神华集团投资50亿元的二期项目顺利实施,加快10个百万吨煤焦化项目建设进程,力争早日达产达效,形成国内重要的煤焦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煤焦油深加工、煤气制甲醇、苯加氢等项目,抓好黑猫炭黑16万吨炭黑和西部煤焦化20万吨甲醇等项目,启动神华乌海能源公司煤焦化深加工园区建设。提高氯碱化工产业集中度,扶持君正、乌海化工等氯碱化工企业,引进战略投资促成海吉氯碱做大做强。争取聚氯乙烯产能达到100万吨左右,形成国内重要的氯碱化工生产基地。支持海亮集团8万吨聚氯乙烯深加工项目,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发展硅化工产业,加快中成有机硅项目建设进度,促进中玻集团1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和25兆瓦非晶硅电池项目尽快建设。支持京海电厂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机组、神华2×20万千瓦发电机组尽快建成投产,抓好华电2×60万千瓦热电联产和乌海热电厂2×35万千瓦发电机组前期工作。加快西水、包钢西北创业、赛马集团等水泥项目建设,水泥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开发高档玻璃等深加工产品,促成蓝星集团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搬迁新建扩能。大力发展金属镁及镁合金产业。推动黄河工贸与包钢合作的200万吨钢铁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引进钢铁、五金机电深加工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非本地资源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海美斯陶瓷和国泰陶瓷外墙砖、工艺陶瓷项目,扶持发展符合产业政策的腐植酸产业,鼓励煤矸石、煤系高岭土的开发利用。引导鼓励现有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竞争力。三是市政府安排3亿元资金,加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变开发区面貌,改善投资环境。制定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划分,合理布局三个经济开发区的主导和配套产业,高起点做好乌达精细化工园区、拉僧庙化工园区、海勃湾高新技术园区和五金机电园区规划建设。进一步理顺经济开发区管理服务体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组建并完善煤焦化、氯碱化工等行业协会,形成自律规范机制。
(三)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全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启动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争取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加强基础建设,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的企业联合重组,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在企业、经济开发区、社会各层面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鼓励光伏太阳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在全社会推广使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继续淘汰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小企业和落后产能,巩固关停小企业成果。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执行能评、环评审查和“三同时”制度。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逐步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鼓励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结合15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完成主要街路建筑外立面改造。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煤焦化、电石、铁合金等重点行业的环境监管,严查违法排放行为,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加强沿黄企业环境监管,强化废水循环使用。继续加大“蓝天工程”和城区二氧化硫达标专项整治力度,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海勃湾城区达到290天,乌达、海南城区达到230天。
以“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市、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完善安全评价中介机构招标和安全评价考评报告制度,大力实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重点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和化工企业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完善安全保障设施,配置与产业特性、产业规模相适应的应急救援力量。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四)以滨河新区建设为龙头,全面推动全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以建设生态绿洲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区外收内张、扩容提质。发挥规划的核心作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配套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覆盖全市的路网、给排水、园林、特色街路、城市亮化、旅游景区等专项规划。继续做好滨河二、三期和滨河西区、库区、水系景观规划。
发挥滨河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城市整体品位提升。加快滨河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建成体育中心、滨河中学、蒙中医院,开工建设艺术中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中心,完成滨河景观工程。完善政策措施,鼓励人流、物流、信息流向滨河新区集中,增强服务功能,方便百姓生活,提高新区入住率。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改造海勃湾区东环路、青年路,完成甘德尔山生态景区道路建设和海勃湾南立交桥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桌子山街至110国道连接新旧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市政府分别安排1亿元资金,加快乌达、海南区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乌达区神华大道、爱民街、安居街、建设路、团结北路等城区路网改造建设工程,打通内环主次干道;改造海南区巴彦乌素街、黄河路、公乌素街和公乌素镇建设街。加快城区拆迁改造步伐,集中解决城区拆迁改造遗留问题,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搬迁户及早回迁。继续改造城区供水管网,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热网三期工程建设,满足新增住房供热需求。加快推进海勃湾城区煤气与天然气并网置换工作,全面加快出租车天然气改装,逐步推进公交车使用天然气。
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人居环境。高品质完成翰墨苑公园改造和滨河公园、法制公园、神华墨玉广场建设,开工建设乌珠慕公园,规划在海勃湾城区南部新建公园。完成乌海大街、青年路、海拉路等绿化带改造。开工建设纳仁河水系和两岸景观工程,形成240万平方米水面。进行行政中心广场、体育中心周围、南立交桥两侧、滨河景观带等绿地景观建设。全力打造特色精品街,实施和平美食街等专业特色街路规划改造。抓好城市亮化工程,做好城区内重点区域、重要节点、主要街路、公园和广场等亮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告牌匾的集中统一规划改造。实施城市防洪水系改造,逐步启动东山、摩尔沟水系和龙游湾湿地公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开展数字城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全民参与,为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园林城市打好基础。
(五)以加快生产业发展为重点,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坚持“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原则,落实好自治区的“六十条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投资,重点支持生产、生活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以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景观建设为契机,加快甘德尔山生态景区工程建设和金沙湾基础设施改造进度,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制定和完善鼓励居民购房、扶持开发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加快发展以生产资料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开工建设以汽车交易、建材、装饰材料、五金机电、矿山机械等为主的乌海海勃湾物流中心。力争启动乌海神华物流园建设,建成集仓储、商贸、配送、信息为一体的多功能物流园。规划建设乌海海勃湾农产品批发中心和食品加工城、乌海呼铁局海南物流园、乌达经济开发区物流园,改造公乌素果品批发市场。启动粮库搬迁工作。理顺物业管理体制,强化区级政府物业管理责任,完善物业发展措施,规范物业收费标准,扶持优质物业公司拓宽服务范围,加强无物业小区的管理。大力发展中介、信息、社区服务业,加快二手房交易市场建设。启动“数字乌海”试点城市建设,完成城市建设和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基础项目建设,完善政法、公安、煤炭、危化、消防、应急指挥、远程教育等信息系统,建成市政府政务指挥平台,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
(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按照“转移、减少、集中、富裕”的总体思路,加快落实新农区建设规划任务。市政府安排新农区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支农项目,继续加大农区道路建设力度。推进农区行政村整合,确保10万亩的基本农田。继续实施优势产业补贴政策,支持和引导葡萄、蔬菜、肉禽蛋三个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新增葡萄面积5000亩、日光温室400亩。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公司、农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加强农畜产品安全工作,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饲料检测室。通过培训转移、政策扶持等措施,实现农区人口向高效农业园区、中心村、专业村和非农产业转移,鼓励乌海籍农区人口向城市转移,严格控制农区新增户籍人口。建立健全各类提高农区居民公共服务水平的制度,全部完成新型农区合作医疗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城市居民养老保险覆盖到农区居民。提高农区居民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区居民和城区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制定鼓励企业吸纳乌海籍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争取成为国家创业带动就业试点城市。大力推进社保、就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扩建一批社区服务设施,建成10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综合服务示范中心,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投入1500万元启动全市居民养老保险,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医疗保险待遇,降低个人负担比例。建立财政补助制度,年内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问题。加大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工作力度。继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差标准,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250元,补差标准提高20元,低保对象中的残疾人每月增加50元生活补助。继续开展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落实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依法规范劳动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重点解决特殊困难群体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年内全部完成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新开工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搬迁入住11000户。紧紧围绕“建得好、搬得出、拆得掉、住得稳”的目标,创造条件,加大力度,逐步解决被搬迁居民劳动、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交通、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对鳏寡孤独老人、退休人员和生活特别困难的公病亡遗属、残疾人、低保户等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办好。加快限价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归集覆盖面,提高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和使用率,为广大市民购房提供资金支持。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按照优质、均衡、高效的原则,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幼儿教育逐步实行“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新体制,加快幼儿园建设,提高适龄幼儿入园率,打造我市教育新亮点。全面巩固“两基”达标成果,结合棚户区改造,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坚决压缩核心区域学校规模,严格控制学校班容量,加大校长、教师培训力度,逐步保障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在全市教育系统推行绩效工资、竞聘上岗等制度,搞活用人机制,广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实训环节建设,争取建设三区的职业技术学校,抓紧进行乌海学院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努力办好民族教育,推动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全面落实工资、编制、聘用、奖惩、考核、校长负责等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注重师德建设,打造名师队伍,促进高中教育有质的提高。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开工建设市十中综合教学楼、蒙古族中学体育艺术楼和塑胶操场,配套完善市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新建海勃湾区第五小学、和平街小学、乌达区巴音赛街小学、十二中综合教学楼,完成海南区中学扩建工程。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深化医院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工作,全面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各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农区、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为5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创建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区。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内科楼、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积极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城市建设。围绕庆祝建国60周年,举办好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扩大我市“中国书法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书法城建设投入力度,引进书画人才,培养书画创作队伍,努力推出名人名作,进一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认真做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加大秦长城遗址、桌子山岩画群、新地古墓群等重点文物的保护力度。以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为目标,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自治区第十二届全运会筹备工作,承办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体育赛事。鼓励自主创新,重奖科技项目、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载体的中试基地等产学研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留住人才、使用人才、鼓励人才的工作机制,积极引进培养储备紧缺急需人才,同时也要严肃编制纪律,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数。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以打造自治区西部强势媒体为目标,建设一流装备。开办蒙语广播节目,提高新闻宣传能力,广播电视覆盖率力争达到100%。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关心和支持老龄、残疾人事业发展,建成儿童福利院并投入使用,启动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提高全市无固定收入的计划生育对象奖励扶助标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程,落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各项创建任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办好全市第三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
依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沟通和协商,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切实增强监督合力。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城镇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完善以职代会和厂务公开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做好第七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抓好“五五”普法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注重从源头上调处和化解矛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科技防控城市”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启动司法救助工程,推进并规范国家赔偿制度。提高户籍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城市户籍。加强新闻出版、双拥优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档案史志、防震减灾、人防、无线电管理、红十字等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以集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建设服务政府。着眼于高效便民和增强服务意识,更好地为群众办事、为企业服务。进一步加大市、区、镇政府政务公开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扩大并联审批、告知承诺的范围,缩短审批时限,建立以监督行政审批为主的电子监察系统,提高审批透明度和审批效率。加强效能监察力度,切实改进行政管理和服务,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全面加强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和调查研究之风。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精简不必要的会议、考核、培训和评比达标活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网上办事功能,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向基层和社会事业倾斜,提高社会事业的服务水平。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和部门服务窗口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认真履行职责,建设责任政府。面对严峻形势和诸多困难,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联动机制,增强快速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畅通渠道,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把依法行政的理念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确保政府工作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文明执法水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注重综合执法与专业执法相结合,积极探索行政许可权的相对集中行使,整合执法资源,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探索以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行政争议。进一步理顺市、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清晰市、区政府间收入与支出责任划分,使财权与事权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