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范文1

一、全面提高农村沼气建设和服务水平

编制完成“十二五”农村沼气建设规划,统筹抓好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沼气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中央投资支持建设150万沼气用户,地方补助建设150万沼气用户,全年增加沼气用户300万户。加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力度,2010-2012年基本上实现全覆盖。修订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编制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标准,建立大中型沼气档案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建设管理,提高项目质量。开展网点服务质量评估和检查,编印《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模式》,推出一批好的服务典型和模式。创新服务网点运行机制,培育沼气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全托式服务,不断提高沼气后续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沼气大培训、大回访,提高沼气使用率,巩固建设成果。依托沼气科技支撑项目,加强沼气研发和示范推广,拓展沼气发展领域,进一步加快沼气产业化发展。

二、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指导,完成全国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并及时上报。在各省规划的基础上,配合国家发改委完成全国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发挥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牵头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机制的作用,加强工作调研,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关情况的报告》,提出下一步总体思路和重点,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会同国家发改委在秸秆资源丰富地区实施一批有示范作用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和产业化加工示范工程,积极扶持以秸秆能源化利用为纽带、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多链条循环利用模式,探索低碳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启动新一轮省柴节煤炉灶(省柴节煤灶、节能炕和节能炉)升级换代工程,促进农村节能。

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在现有的16个省区市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建设家园清洁设施,推进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建设田园清洁设施,控制农田氦、磷流失,从源头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以村为单元,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建立农村物业化服务模式。在全国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普查和重点监测,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开展农业生态补偿试点,在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流域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

四、加强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

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建立一批野生大豆、野生小麦、野生稻和珍稀热作植物等主要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和异位保存圃,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抢救性收集,防止资源破坏和丧失。加快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基因测序,对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功能基因进行标记和开发利用。在云南、海南等17个省(区、市)开展外来入侵生物调查,对危害大的外来入侵生物进行集中灭除。

五、提升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范文2

一、上半年工作小结

1、全力开展“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市农委2009年的工作部署和本单位的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三新”农业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已建“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8个,分别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示范基地、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特色白皮花生选育试验示范基地、优新抗病花生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西瓜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稻虾连作”生态模式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共计安排试验示范项目9个。所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做到有实施方案、有技术措施、有专人负责,并从品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高产保优栽培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提供全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真正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技推广中心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通过投标承担实施“琅琊区2009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全市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等大型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的到位率与普及率。利用《**日报》、《农技推广》、《农作物病虫情报》、《土肥简报》和专业杂志刊登、发表专项技术材料近百期,同时通过“**三农网”、地方广播电视台和农技110等媒体传播实用农业信息,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解疑释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3、高度重视,打好抗旱保苗攻关仗

针对今年春节前后麦油罕见旱情,市农技推广中心高度重视抗旱保苗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生产一线,实地调查各地抗旱保苗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地制定春季田管具体技术方案,并通过发放技术资料、赠送田管技术光盘等形式现场指导抗旱保苗及田管工作,为抗旱保苗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午季植保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皖东“百亿粮仓”,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行动,突出午季植保工作服务于粮食生产安全开展工作。在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实现了重大病虫预警监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午季重大病虫处置率达85%以上,即虫害处置率达到95%以上、病害处置率达到70%以上,化学除草比例达到9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内,超额完成了预案目标任务。

5、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经各地农委和农技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为切实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积极调研、总结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示范站建设经验,指导基层完善其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召开了“基层农技体系管理座谈会”,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推广方式方法创新带来的成效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和经验,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总结,并出台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机制运行创新活动”实施办法》。

6、稳步推进农业环保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积极配合“国家无公害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食品放心工程”和“**市农产品质量振兴计划”的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快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的步伐,目前已完成省全年申报任务;还积极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主动联系各生产企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材料汇总上报工作,布置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整治自查。此外,还组织实施了新农村清洁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径流小区建设,做好小区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采送水样等工作,并认真开展**市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编写《秸秆禁烧政协提案》、《2009年**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7、推进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市农委效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结合中心实际,布置中心效能建设工作,根据《市农委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对照自身职能,分解制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认真理论学习的同时,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会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市总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等各项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

8、千方百计寻机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大了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力度,紧

缩其它开支,制定《市农技推广中心招商引资具体实施办法》并下发文件,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力争农业项目在2008年的基础上又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编报各类农业科技项目9个。同时,加强了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完成每一项农业科技项目。

二、下半年工作初步打算

1、继续抓好“三情”监测,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秋季农业丰收。

2、继续加强“三新”农业示范基地(片)建设,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3、继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4、积极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

建设工作,创新体制和机制,提高农技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范文3

关键词:恩施州;土特产品;硒含量;调查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Q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8-1420-02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8.005

Th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elenium Content of Enshi Native Produce

REN Yun-hui

(National Se-enriched Products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Center/Enshi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Testing Center/Enshi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Enshi 445000,Hubei,China)

Abstract: The state of Enshi native products of total selenium content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shi native products because of soil selenium content of selenium was generally high. The containing selenium of native products was 65.9%, 50.4% of which contained organic selenium, and 47.5% of which were rich in organic selenium. The highest total selenium containing was fungi, followed by substitute of tea, wine was the lowest; The highest organic selenium containing was fungi, followed by substitute of tea, while wine did not contain organic selenium.

Key words: Enshi; native products; selenium content;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硒(Selenium)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能调节维生素的吸收与消耗,提高人体免疫机能、防癌抗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抗氧化、延缓衰老,能保护、修复细胞,还能解毒防毒、抗污染等。缺硒将直接或间接导致40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以及儿童发育不良等,适量补硒对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因此,硒有“生命的火种”、“抗癌之卫”、“天然解毒剂”等美誉[1]。

湖北恩施州拥有目前世界上含量最大、品位最高、分布又相对集中的富硒矿产资源和富硒生物资源,恩施州高硒环境的形成来源于石煤,总面积达2 162 hm2,已探明的贮量达32 000万t,岩层厚50~60 m,风化后含硒大于100 mg/kg,最高值为8 590 mg/kg。各县(市)煤硒含量均高于著名的富硒县――陕西紫阳的含硒均值(5.66~32.06 mg/kg)[2]。

开发利用硒资源对发展恩施州经济和促进人类身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恩施富硒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恩施州富硒品牌的需要,开展恩施州土特产品硒资源调查,全面掌握恩施州土特产品硒含量水平,为加快硒资源开发、富硒产品质量控制与合理开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样品来源于第三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送检样本。

1.2 方法

1.2.1 总硒测定 采用GB 9009.93-2010标准方法[3],样本处理均按不同样本的处理要求进行。仪器设备采用AFS-970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WX-8000型微波消解仪(上海屹尧科技有限公司)、高速离心机、超声波萃取仪、恒温水浴振荡器、电热板。

硒标准贮备溶液:1 000 μg/mL(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使用时逐级稀释成1 μg/mL的标准使用液。硼氢化钾溶液:15 g/L(5 g/L的优级纯氢氧化钠溶液为介质)。硝酸、盐酸均为优级纯试剂,试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仪器工作参数:负高压290 V,灯电流80 mA,原子化器高度8 mm,载气流量400 mL/min,屏蔽气流量900 mL/min。读数方式:峰面积。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

1.2.2 有机硒测定 按DBS42/002-2014[4]规范性附录A提供的方法进行测定。准确称取粉粹样品0.500 0~2.000 0 g,置于50 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去离子水30 mL,置于70 ℃恒温水浴中振荡提取30 min,冷却定容。再经超声波提取30 min。然后用定量滤纸过滤,取滤液20.0 mL,用环己烷萃取3次,分离出水相置于100 mL烧杯中,于沸水浴中蒸发至5~10 mL,然后按“1.2.1”测定总硒的方法硝化处理,同时做空白试验。所测结果为无机硒含量,总硒含量减去无机硒含量等于有机硒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恩施州土特产品硒含量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所采集478个样本中有315个含硒,占65.9%,含有机硒样本241个,占50.4%,富含有机硒样本227个,占47.5%;含总硒最高的是菌类,其次依次是代用茶、豆类及其制品、杂粮粉、粉丝、红茶、肉制品、大米、蛋及其制品、绿茶,最低的是酒类;含有机硒最高的是菌类,其次依次是代用茶、杂粮粉、豆类及其制品、红茶、肉制品、大米、蛋及其制品、绿茶,酒类不含有机硒;恩施州富硒食品不仅总硒含量符合GB 28050-2011[5]的要求,也符合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 42/002-2014[4]的规定,富含有机硒的样本有机硒占比都在80%~88%之间,较为理想。

3 讨论

有机硒是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硒形态,恩施州土特产品富含有机硒的样本有机硒占比普遍较高,应大力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富硒农作物菌类、代用茶、杂粮、豆类、红茶等种植,以加大富有机硒土特产品的原料供应,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有机硒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袁星荣.硒对现代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意义[A].中国微量元素科W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南京: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2007.

[2] 张友安.恩施州富硒资源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4,10(4):161-162.

[3] GB 5009.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硒的测定[S].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范文4

1 生态监测

生态监测是采用生态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尺度上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的度量,主要通过监测生态系统条件、条件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其趋势而获得。生态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每一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多样性,它不仅包括了环境要素变化的指标和生物资源变化的指标,同时还要包括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

2 生态监测的类型

根据生态监测两个基本的空间尺度,生态监测可分为两大类:

2.1 宏观生态监测。

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至少应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可扩展到全球。宏观生态监测以原有的自然本底图和专业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技术和生态图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其次也采取区域生态调查和生态统计的手段。

2.2 微观生态监测。

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微观生态监测以大量的生态监测站为工作基础,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生态系统各个组分提取属性信息。

根据监测的具体内容,微观生态监测又可分为干扰性生态监测、污染性生态监测和治理性生态监测以及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监测。

宏观生态监测必须以微观生态监测为基础,微观生态监测又必须以宏观生态监测为主导,二者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监测应包括宏观和微观监测两种尺度所形成的生态监测网。

3 生态监测的任务

对生态系统现状以及因人类活动所引起的重要生态问题进行动态监测;对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治理过程中生态平衡恢复过程的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的集积,研究上述各种生态问题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建立数学模型,为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打下基础;支持国际上一些重要的生态研究及监测计划,如GEMS(全球环境监测系统),MAB(人与生物圈)等,加入国际生态监测网络。

4 生态监测的技术方法

生态监测技术方法就是对生态系统中的指标进行具体测量和判断,从而获得生态系统中某一指标的特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以反映该指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在确定具体的生态监测技术方法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尽量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若干国家标准或相关的操作规范,尽量采用该学科较权威或大家公认的方法。一些特殊指标可按目前生态站常用的监测方法。

生态监测具有着眼于宏观的特点,是一项宏观与微观监测相结合的工作。对于结构与功能复杂的宏观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其中,生态监测平台是宏观监测的基础,它必须以三S技术作支持,并要具备容量足够大的计算机和宇航信息处理装置。三S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三项技术形成了对地球进行空间观测、空间定位及空间分析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它能反映全球尺度上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提供全球或大区域精确定位的高频度宏观资源与环境影像,揭示岩石圈、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在RS和GIS基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能促进以定性描述为主到定量分析为主的过渡,实行时空的转移,在空间上由野外转入室内,在时间上从过去、现在的研究发展到在三维空间上定量预测未来。

3S技术是宏观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方向,是其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遥感手段将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3S”技术的核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都在制定新的观测计划,国内北京、上海、重庆、厦门等地都在推进基础数字化工作,推广GPS定位观测,这些计划的实施将为区域环境监测提供重要的数据。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范文5

关键词:遥感技术 环境科学 应用 3S一体化 发展趋势

遥感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然后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与监测的综合性技术。遥感技术从远距离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包括多点位、多谱段、多时段和多高度的遥感影像以及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能提供综合系统性、瞬时或同步性的连续区域性同步信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优越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从陆地的土地覆被变化,城市扩展动态监测评价,土壤侵蚀与地面水污染负荷产生量估算,生物栖息地评价和保护,工程选址以及防护林保护规划和建设。到水域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分析,海面悬浮泥沙、叶绿素含量、黄色物质、海上溢油、赤潮以及热污染等的发现和监测,珊瑚和红树林的现状调查与变化监测,堤坝的规划与水沙平衡分析,水下地形地遥调查以及水域初级生产率的估算。再到大气环境遥感中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大气污染范围识别与定量评价,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参数化,全球水、气和化学元素等的循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的评估等,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系统。

一、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厚度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用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扩散面积。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对蓝紫光和红橙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我们就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推算出水体中的叶绿素分布情况。赤潮区的海水光谱特征是藻类、泥沙和海水的复合光谱,另外有机或无机颗粒物也会吸收入射光,影响水体的透明度。

(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废水的颜色与悬浮物性状千差万别,特征曲线上的反射峰位置和强度也不大一样,可以用多光谱合成图像进行监测。水中悬浮泥沙的浓度和粒径增大,水体反射量也会相应增加,反射峰随之红移,定量判读悬浮泥沙浓度的最佳波段是0.65~0.85微米。

(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应用红外扫描仪记录水体的热辐射能量,真实反映其温度差异。在热红外图像上,热水温度高,辐射能量多,呈浅色调。冷水和冰辐射能量少,呈深色调。热排水口处通常呈白色羽流,利用光学技术和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的同步实测水温,画出水体等温线。

(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水体总体反射率较低,选择1.55~1.75微米波段的多时域影像可以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沼泽化在时域图像上反映为水体面积缩小,从水体向边缘有规律变化,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植被特征。

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1)臭氧层

臭氧层位于地球上空25~30千米的平流层中,对0.3米以下紫外区的电磁波有较大吸收,可用紫外波段来测定臭氧层的变化。臭氧层在2.74毫米处也有一个吸收带,可用频率为11O83兆赫兹的地面微波辐射计来测定臭氧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另外臭氧层会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可使用红外波段来探测,如用7.75~13.3微米热红外探测器测定臭氧层的温度变化,参照浓度与温度的相关关系,推算出臭氧浓度的水平分布。

(2)大气气溶胶

利用遥感图像可分析大气气溶胶的分布和含量,工业烟雾、火灾浓烟和大规模沙尘暴在遥感图像上都有清晰的图像,可以直接圈定其大致范围。利用周期性气象卫星图可监测沙尘运动,估计其运动速度,及时预报沙尘暴。通过卫星资料可及早发现森林火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大比例图片可用来调查城市烟囱的数量和分布,还可以通过烟囱阴影的长度来计算其大致高度。应用计算机对影像进行微密度分割,建立烟雾浓度与影像灰度值的相关关系,可测出烟雾浓度的等值线图。

(3)有害气体

彩红外相片可监测有毒气体对污染源周围树木和农作物的危害情况,通过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敏感性来推断某地区大气污染的程度和性质。一般污染较轻的地区,植被受污染的情况不宜被人察觉,但其光谱反射率却会明显变化,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灰度的差异。正常生长的植物叶片能强烈反射红外线,在彩红外相片上色泽鲜红明亮。受到污染的叶子,其叶绿素遭到破坏,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下降,其彩红外相片颜色发暗,如白蜡树受污染后呈紫红色,柳树呈品红色略带蓝灰色。

(4)气候变化

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的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组成的静止气象卫星监测系统昼夜不停地观测地球的气候变化,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参数、海洋参数、地表状况、辐射收支和臭氧分布等信息,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非常重要。

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彩红外遥感影像可监测固体废弃物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热红外遥感影像可调查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情况。城市道路宽的呈带状和环状,窄的呈线状,城市广场一般以块状蓝灰色与街道紧密相连于中心地带。居民区呈灰色,高层楼房带有宽长影,平房呈密集排列的小长方块状。水系呈浅蓝色,绿地呈红色。从遥感图像上获取这些信息,对优化城市结构有很大帮助。另外城市里的高大建筑物对太阳辐射和其他热辐射的吸收和释放特性跟以土地和农作物为主要下垫面的郊区有很大不同,利用热红外遥感对城市下垫面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城市的热岛效应。

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遥感影像真实记录地貌形态特征并提供各环境参数的组合情况,根据其空间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区域环境范围的生态区划。利用遥感卫星相片还可以编制森林树种、生长状况和森林覆盖图,使用计算机集群分类,精度可高达8O% 。一般野生动物环境与森林植被关系最为密切,通过研究植物的分布与长势可大致确定动物的活动繁殖场所,从而编制森林野生动物保护规划。

5.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遥感技术对于暴雨、水土流失、地震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监测也很有效。比如说地震与地球活动构造块体分布及其活动方式密切相关,利用卫星预测地震技术主要集中在电磁波辐射和电离层异常监测、地表形变监测、红外辐射监测以及卫星重力监测等方面。但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地震还是不能准确预测,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几乎震碎了中国人的心,期待有一天,我们中国人能通过遥感技术准确预测地震灾害,今天的悲剧永远不要发生了。

二、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

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1)随着高性能新型传感器研制开发水平以及环境资源遥感对高精度遥感数据要求的提高,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已是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总发展趋势。遥感传感器的改进和突破主要集中在成像雷达和光谱仪,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对地质勘测和海洋陆地生物资源调查十分有效。

(2)雷达遥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获取影像以及穿透地物的能力,在对地观测领域有很大优势。干涉雷达技术、被动微波合成孔径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以及植物穿透性宽波段雷达技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实现全天候对地观测的主要技术,大大提高环境资源的动态监测能力。

(3)开发和完善陆地表面温度和发射率的分离技术,定量估算和监测陆地表面的能量交换和平衡过程,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由航天、航空和地面观测台站网络等组成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具有提供定位、定性和定量以及全天候、全时域和全空间的数据能力,为地学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信息服务。

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神经网络、小波、分形、认知模型、地学专家知识以及影像处理系统的集成等信息模型和技术,会大大提高多源遥感技术的融合、分类识别以及提取的精度和可靠性。统计分类、模糊技术、专家知识和神经网络分类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复合的分类器,大大提高分类的精度和类数。多平台、多层面、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以及多空间分辨率的融合与复合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不确定性遥感信息模型和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应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3.3S一体化

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的需要以及地球空间与生态环境数据的空间分布式和动态时序等特点,将推动3S一体化。全球定位系统为遥感对地观测信息提供实时或准实时的定位信息和地面高程模型;遥感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自然环境信息,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析提供定位、定性和定量的空间动态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为遥感影像处理提供辅助,用于图像处理时的几何配准和辐射订正、选择训练区以及辅助关心区域等。在环境模拟分析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可实现环境分析结果的可视化。3S一体化将最终建成新型的地面三维信息和地理编码影像的实时或准实时获取与处理系统。

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随着3S一体化,资源与环境的遥感数据量和计算机处理量也将大幅度增加,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就必须要有更高的处理速度和精度。神经网络具有全并行处理、自适应学习和联想功能等特点,在解决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特大复杂的数据信息方面有明显优势。认真总结专家知识,建立知识库,寻求研究定量精确化算法,发展快速有效的遥感数据压缩算法,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国家环境资源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环境资源数据库是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我们要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为我国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环境监测数据,建立天地一体化的国家级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预报系统以及重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可定期报告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状况。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是其支撑系统,在各种应用软件的辅助下实现环境遥感数据的存储、处理和管理;环境遥感专业应用系统是其应用平台,在环境专业模型的支持下实现环境遥感数据的环境应用;环境遥感决策支持系统是其最上层系统,在环境预测评价和决策模型的驱动下进行环境预测评价分析,制定环境保护的辅助决策方案;数据网络环境是其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开放网络环境,实现环境海量数据的快速流通。

总之,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随着科学的进步,遥感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1. 任源,杨晓晶. 遥感技术在现代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科学第33卷第3期,2007

2. 王旭,徐永花,李莉. 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地下水第29卷第3期,2007

3. 施益强,陈崇成,陈玲. 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中的进展. 科技导报,2002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范文6

关键词:三峡库区;油桐育苗;质量

中图分类号:S79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56

1 研究内容

油桐作为重庆市的乡土树种,在三峡库区有着悠久的培育历史。重庆市三峡库区有着山地、丘陵和平坝这三种地貌,生态环境呈现多样性,并具有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较为适合油桐的生长。另一方面,三峡库区栽培油桐的历史久远,油桐的种植具有分布范围广、品种丰富的特点,有利于进行油桐的栽培。因此,在三峡库区进行油桐产业的开发,不仅可以解决三峡库区的生态建设、植被恢复等问题,还可以使三峡库区的农业和林业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但就目前来看,由于三峡库区是三峡大坝建成后正常蓄水淹没的涉及区域,具有大城市与大农村并重的特点,所以其整体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而在这种情况下,三峡库区的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在油桐育苗方面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1]。然而,想要使油桐在三峡库区得到推广种植,就需要培育出高质量的苗木。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并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提高油桐育苗的质量,以便更好的在三峡库区发展农林产业。

2 提高油桐育苗质量的措施

2.1 做好苗圃地的选择和整理

选择合适的苗圃地,将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经营管理条件,继而使油桐育苗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升。而想要合理的进行苗圃地选择,则主要需要对苗圃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进行考量。应选择靠近公路、铁路等交通便利的地点,以便进行出圃和苗圃所需物资的运输。同时,需要靠近村镇,以便解决劳力、蓄力和电力等多个问题。此外,要远离污染,即远离工业区等污染严重地区。要选择排水良好、地势较高和平坦开阔的地区,从而解决苗圃的排水、灌水问题。同时,要选取水资源充足的地区,以便进行苗圃的灌溉。此外,需要进行土壤的调查,继而选择适合苗木生长的土壤条件。而油桐育苗一般选择石砾少、土层厚和结构疏松的沙壤土、轻壤土或壤质沙土作为苗圃。针对土壤酸碱度,一般针叶树苗以微酸性至中性为好,要求pH 5.0~6.5[2]。而阔叶树苗以中性至微碱性为好,要求pH6.0~8.0。还要对前茬作物的感染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土壤病原杀虫剂污染的可能性。

在完成苗圃地选择后,还要对苗圃地进行整理,以便为苗木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要根据育苗季节选择合理时间完成苗圃地的全垦和深翻作业,而深翻一般在20~25cm;可以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并在全垦肥碎后做畦。而苗床宽度在80~100cm之间,高度不低于15cm,沟宽30cm;需要将畦面做平整,并拣尽杂草[3];完成四周排水沟的开垦工作,并确保排水沟低于中间沟。

2.2 采集优质种源

完成苗圃地的选择和整理工作后,还需要进行优质种源的选取。在优良品种或类型的林分中,需要选择树冠整齐、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单株产量高、生长在阳坡的壮龄植株做为采种母树。在每年的l0~l1月,当果皮由青色转变为赤褐色时,即可完成种子的采收。而在种子采集后,则需要堆放在阴湿处,并在表面覆盖茅草。而在果皮软化后,则可以取出种子,并通过果选和粒选进行种子的筛选。最后,种子的储存需要采用混沙贮藏或干藏的方式。

2.3 采取适当的育苗技术

育苗技术的选取,对油桐育苗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进行种子的处理时,可以选择高猛酸钾处理种子。具体来讲,就是将种子浸泡在0.02%高锰酸钾溶液中30min。而该种处理方法可以获得最佳处理效果,因为种子的发芽时间可以提早24~36h,发芽率将提高14.7%。而成苗率可以提高11.2%,苗期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则可以增加18.1%和50.0%;在种子出苗后,可以采用芽苗20cm×20cm排育移栽。对种子直播和芽苗移栽两种育苗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2~3月生芽苗移栽比直播苗高15.0%,地径大41.2%,分枝明显增多,平均侧根数比种子直播苗多64.2%。而上山定植后,芽苗移栽苗的成活率比直播苗提高10%,当年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则可以增加20.0%和23.6%。

在进行种子播种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并在这一时间段抓紧播种。而油桐育苗种子可以在刚入冬季时播种,也可以在春季播种。由于育苗种子粒大,每千克320~380粒,所以每亩可播种50~60kg。在春季2~3月份,对圃地施足以磷钾为主的复合肥或农家肥为底肥,同时搞好土壤和种子消毒,按条宽20~30cm、条间距10~l5cm条播。而覆土高度为3~4cm。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应及时移苗和补苗,并浇透定苗水。此外,追肥则需要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决定,仍以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为主,尽量不施氮肥,让其苗木充分木质分。在除草方面,出苗期及苗木培育期需要及时采取人工除草和松土,尽量做到不用或少用化学除草剂。在苗木速生生长期停止前,可以对油桐叶片浓厚的地方采取人工疏叶,即对整株苗木下端2/3油桐叶片的整叶前端2/3除掉,达到让阳光充分照射苗木的茎,使其苗茎充分木质化,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最后,在苗高80~120cm、地径1.0cm时,则可以出圃造林。

3 三峡库区的油桐育苗建议

3.1 合理利用地貌、气候特征

三峡库区的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而油桐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的区域。所以,在进行油桐育苗时,可以在荒山、荒坡等造林就近地批量种植,也可以在田边地坎等小块地方种植。但是,三峡库区的土壤肥力水平不高,其中全氮含量平均为0.74g/kg,而全磷含量平均为0.70g/kg。所以,需要采用人工施肥方式进行改善,以便提高油桐育苗的质量。而在气候方面,由于油桐为典型湿生树种,而三峡库区东边地段降水量多达1100mm以上,所以可以在该区域进行油桐育苗。

3.2 发挥人文条件优势

在油桐品种选取方面,三峡库区应该充分发挥人文条件优势。就实际情况而言,重庆市三峡库区正处在中国油桐中心栽培区域。在该区域,油桐种类丰富,且遍布范围广泛。就目前来看,已经有大米桐、小米桐、窄冠桐、白花桐、柿饼桐和柴桐等6个品种,而小米桐和窄冠桐已经通过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可以当做良种在重庆市推广[4]。因此,三峡库区在进行油桐种子选择时,可以得到一定的品种保障。

3.3 获得先进生产技术力量

油桐在重庆的生产历史悠久,拥有专业从事油桐育种、栽培和加工利用的技术队伍。而这样的队伍完全可以做好油桐育苗的规划、施工和病虫防治等多种工作,并且具有多年的油桐育苗生产经验,可以较好进行当地自然条件的利用。所以,三峡库区想要提升油桐育苗质量,就需要加强与这样的技术队伍的合作,以便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力量[5]。

4 结 论

总而言之,油桐资源的开发,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具有一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三峡库区面对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则需要努力提高油桐育苗的质量,以便大力开发油桐资源。就本文研究来看,三峡库区可以结合自身地理特征、气候特点、人文优势和技术优势做好油桐苗圃选择,并合理的选取育苗种源和育苗技术,继而达到提高油桐育苗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占志勇,汪阳东,陈益存等.油桐良种选育及其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0(06):9-14.

[2]黄艳,朱镜如,冯邦朝等.油桐育苗技术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11(04):128-130.

[3]朱镜如,黄艳,罗克明.重庆油桐资源调查及优株筛选[J].经济林研究,2013(01):161-166.

[4]万盼,刘芸,黄小辉等.农药和菌渣对三峡库区油桐生长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