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议范文1
在工作中,龙海市环境卫生处积极发挥“窗口”作用,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业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演进,它既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也面临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城乡一体化贯穿于新兴工业化、区域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是战略之举,也是加快新兴工业化进程的要求。龙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自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以来,以环卫保洁人员配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坚持标准,狠抓落实,城乡环卫一体化“整洁行动”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二、龙海市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现状。据调查,龙海市现有人口七十万人左右,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大约是一公斤计算,每天约产生七百吨生活垃圾。目前龙海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主要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每天运往漳州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量约270吨:白水镇约12吨、浮宫镇约16吨、东泗乡约9吨、东园镇约14吨、海澄镇约33吨、石码镇约60吨、榜山镇约29吨、紫泥镇约17吨、港尾镇约15吨、颜厝镇约28吨、九湖镇约22吨、程溪镇约15吨。并有隆教乡约20吨、双第农场约4吨,自行处理。此外,全市每天还有约400吨垃圾没有运到焚烧发电厂处理。市区基本都能做到日产日清。第二,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较低,方式单一。目前,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由于垃圾填埋场容量有限、而且处理方式相对单一,没有进行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有些种类的垃圾(如餐厨垃圾)也尚未找到更为合适的处理方式,只能混在生活垃圾中。第三,投资渠道单一,科研开发建设投入不足,宣传力度薄弱。龙海市目前的情况是:环卫工人队伍老龄化严重,专业化程度不高;环卫工人文化程度低,固定工比例小。第四,经费缺口大,观念薄弱。环卫工人普遍认为自己的工作“又脏又累”,缺乏主人翁意识。环卫工作的经费不足,宣传效果不佳,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龙海环卫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做法及效果
(一)垃圾中转站的管理
垃圾中转站配备专职管理员、垃圾中转站操作工及垃圾中转站环卫工,负责中转站管理维护、保养、卫生整洁。对各个岗位的职责都上墙公示,如垃圾中转站管理员岗位职责:1.负责垃圾中转站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站内环卫车辆日常工作调度;2.负责垃圾中转站设备的不定期维修和保养工作;3.负责突发事件的紧急报告,如垃圾中转站发生机械故障或停电、环卫车辆事故等,要及时报告、报修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负责统计站内环卫车辆运输次数,统计站内垃圾日清运量并进行月汇总,于月底上报。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二)石码镇、榜山镇的具体做法
龙海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部依托蒲姜岭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分阶段实施。先期在石码城区及周边镇、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试点,实施的范围包括石码及海澄、榜山镇等生活垃圾场集中处理的村庄,解东街道、新华街道,龙海城区及周边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试点工作,由石码环卫所具体组织实施。就目前而言,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主要工作内容是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石码环卫所加快新建垃圾中转站的施工,确保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正常开展。榜山环卫所对拟建垃圾中转站的场址进行选择,完成环评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龙海市的活动以整治环境卫生为主、市政设施为辅,重点向支路街巷、边边角角等部位和区域延伸。从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关心的地方抓起,从环境卫生入手,精细化、高标准整治。坚决做到整治一处,提升一处,以集中整治保障长效管理,以局部整治带动综合整治,以点带面,力争做到让广大群众共享美好城市环境。
四、龙海市近期整改方案
在“城乡整洁”行动一体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龙海市“建设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组”反馈的整改意见,龙海环境卫生管理处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一)加强管理、强化责任
1.作业路段保证在规定作业时间内有专人保洁,确保保洁时段分别为:市中心区18小时,次中心区16小时,市区边缘区12小时;2.强化作业人员管理:所有保洁作业地段配齐配强一线工人,分为“三班”滚动作业,确保作业地段不间断有专人保洁;3.强化责任制度落实:按作业标准与要求分段责任到人,并实行滚动式轮换,在地段交接班定点定时保洁制度。针对街路清扫,在重点时间进行管理,即实行错时上班制,以减少因清扫作业而带给市民的不便;对重点路段进行管理,采用加强保洁力量、延长作业时间、增加运力等方式确保重点路段卫生质量;对突出的、市民反映强烈的卫生脏乱现象进行跟踪管理,针对乱涂乱画、随意乱放、乱扔、投垃圾等现象,死看死守。
(二)加强整治、巩固成果
在周末、节日期间人流密集、人流量大的高峰时段,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保洁工作难度增大时,我们加大清扫力度,增加机扫频次,重点针对人流量较集中的街路和片区增加保洁人员,增设垃圾收集容器,适当延长工作时间。我们采用加大垃圾清运力度,增加清运次数,加大街路洒水、除尘工作,以达到最好效果。
(三)加强督查、注重实效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议范文2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市场化;思考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49
1龙文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龙文区的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城市主、次干道(街道)和公共区域的保洁由环卫部门负责管理;二是商品房住宅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大院由相应的物业公司负责管理;三是农村、安置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由环卫部门和镇村联合多级管理。目前,龙文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已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环卫市场化率达100%,即通过政府公开购买服务,由有资质的保洁公司承包运作,从而形成了保洁公司负责作业、环卫部门或镇村监督考评的管理模式。应该讲,龙文区垃圾管理体制和主体是明确的,但垃圾随处可见、随处倾倒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那究竟问题出在哪里?龙文区现有常住人口1829万人,流动人口约4万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共计2229万人,按每人每日产生1公斤的生活垃圾测算,该区每日约产生223吨的生活垃圾。但是,每日进入蒲姜岭垃圾焚烧厂的生活垃圾平均只有174吨,这意味着每日仍有近50吨的生活垃圾囤积在区内的某个角落,一年就达18250吨,这还不包括农村和企业大量的建筑垃圾、生产工业垃圾、生活杂物等。长此以往,人们将被垃圾包围,垃圾也将逐步腐蚀生活的环境。
2龙文区城乡环境卫生问题成因
21保洁经费无法保障市场化的高标准
龙文区目前执行的保洁单价是城市道路 486元/O年、公园景区134元/O・年、农村和城乡结合部13元/O年,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省内一些城市(区)保洁单价如表1所示。
以城市道路保洁单价为例,龙文区按照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定位,城市道路需执行二级以上的标准,按照国标配套的定额是:每个环卫工人每班次的清扫保洁面积是3125O,每天至少需25个班次(每班次有效工时为65小时),根据国家和福建省定额标准进行测算,保洁单价将达到了12元/O・年以上。而龙文区现行清扫保洁的招投标成本是按照每人每班次负责清扫保洁面积8000~8500O(四级道路保洁标准为3375O・/人・班)每天1个班次进行预算,而实际中标额每人每班负责的清扫保洁面积超过了10000O。对照国标,相当于不到04个班次的环卫工人配备数量需要去完成25个班次的工作量。因此目前龙文区道路的保洁档次仍然较低,清扫保洁时间大多只有8~10小时,保洁空点仍大量存在。财政缺口使保洁经费受限,使保洁质量和标准都难以有效提升。
22城乡保洁责任体系存在多头管理
目前按照龙文区的城乡保洁责任体系划分:城市道路属环卫部门管理、公园景区和绿地属市区园林部门管理、下水道属市政部门管理、公路的机动车道属市公路局管理,农村、安置小区、镇道、城乡结合部等属环卫部门和镇、村共管。这种保洁责任体系的弊病:一是路面作业相互影响;二是作业时段不同,使区域洁净度不一;三是作业的质量标准不同;四是保洁专业程度不一致。各管理部门交叉管理,各自为政,推诿扯皮,使保洁合力难以形成实效。
23非生活性垃圾渣土管辖机制缺失
非生活性垃圾主要有建筑渣土、装修垃圾、工业垃圾等,其行业主管部门有执法部门(渣土办)、建设(房管)部门、环保部门。但是目前应管部门对垃圾渣土的专业性管理不够重视,管理机制处于失控的境地,而龙文区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阶段,但路面滴、撒、漏现象相当严重,小区物业和工业企业垃圾杂物、土头随处乱倒在工地、港道,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24基层环卫管理机制缺失
镇村对于垃圾治理重视不够,有严重的“一包了之”的“大爷”情绪,同时镇村尚未配备专职的环卫管理机构和人员,未建立完善的镇村环境卫生综合考评机制、市场化的委托监管,也使区镇两级推诿扯皮的现象增多。而治理责任和服务思想的缺失,构成了卫生监管的盲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各镇村将突击式的应付检查作为农村垃圾管理的重点,而不是将心思放在长效机制的构建上。同时,群众(甚至保洁人员)卫生意识不足,对垃圾治理参与度较差,有的甚至破坏创卫成果,从而在垃圾治理上造成了恶性循环。
3解决城乡环境l生问题的对策思路
31公布和保障环卫市场化指导价标准
环卫服务质量与当地财政状况息息相关,因此要在环卫劳动定额的基础上,公布全国各城市的清扫保洁市场化指导价,以确保财政资金足额供给。各地再根据区域差、人流量进行适当系数调节,严格执行。我们以龙文区为例,推算全国各城市的指导价以供参考。由于环卫清扫保洁是以人工为主,配合机械作业,因此,可在原市场化价格标准的基础上,以最低工资标准和保洁时间、密度的提高幅度为依据,确定龙文区的环卫指导价。对此,根据龙文区的人口密度,笔者因地制宜,认为城市范围内的道路、广场、公共区域等清扫保洁时间须达到16~18小时;农村保洁时间只需12小时。考虑到从2011年至今,龙文区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4次,从950元/月提高至1350元/月,如表2所示。
因此,2018―2020年新一轮市场化运作,最低工资标准预计将比目前提高25%~30%,同时增加50%的保洁密度。据此,相应的清扫保洁市场化指导价(城市)的合理取值范围应在8~10元/O年;农村的保洁单价应在2~3元/O年;风景园林的保洁单价可保持25%~30%的增幅(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幅持平),维持在17~2元/O・年。按此标准,龙文区每年的清扫保洁经费需增加3000万元左右,扣除最低工资标准和物价指数的增长因素,实际用于提高保洁质量的投入估计在30%以内。2016年龙文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3亿元,而用于环卫清扫保洁约4000万元,按照目前的增幅,到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将近30亿元,而7000万元的保洁费应是在区财政的可控范围。综上,按城市线类划分,漳州应属三线弱城市,应比龙文区(漳州的新区)提高一个档次。因此,一线城市保洁市场化指导价应在25元/O・年以上,二线18~25元/O・年,三线12~18元/O・年,四线7~12元/O・年。
32提高市场化准入门槛
改变按道路、镇街、村落划分标段,由不同资质保洁公司分别承包的方式,引进上市公司或大型国企,整合市场和资源,以县区为单位一个标段统包,由真正有实力的公司承担保洁任务。同时,在市场化中采用PPP的模式,中转、设备、车辆由中标企业一次性投资,按折旧纳入市场化预算,环卫部门按合同每月核拨,以减少财政压力。推行先进的“桶换桶”垃圾不落地收集方式,以高品质的公司管理来提高保洁标准。
33建立多渠道筹资新体系
对环卫市场化资金应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体系,转为区、镇、村三级负担的筹资新体系。按区域划分经费负担体系:城市道路、景区公园由区财政全额负担;农村、安置小区、镇道等由区、镇(村)各负担50%。村按村规民约的形式向村民收取20~30元/年的卫生费,不但能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也能弥补镇(村)级的配套资金。
34实施齐抓共管的市容监管体系
一是将原属各部门管理(公路、园林、市政等)的环卫保洁职能全数划归环卫部门管理,配套资金同时划转环卫部门,整合环卫保洁职能,形成一把扫帚扫到底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二是城建、房管、谭ā(渣管)部门应加强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小区装修以及渣土车的管理,推广湖南、广东等地的模式实施建筑渣土押金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土头临时堆放点的管理,强化文明施工和扬尘的管控,实施“痕迹”执法,全面杜绝渣土撒、漏和乱倒的现象。
35建设“智慧环卫”管理模式
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应用GPS定位,对接“数字城管”,建设以“智慧环卫”为核心的大公共事业管理平台,以云服务方式随时为管理者及作业人员提供所需服务。及时分配任务,反馈整改成果,同时对管理范围所涉及的人员、设备、车辆到作业面和垃圾多发点以及工作流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合理规划管理和考评模式,提升作业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形成规范化、智慧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36建立并完善大环卫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镇级环卫机构建设,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区镇分级管理模式。二是在加强区级乡镇综合考核的基础上,推广四川等地先进经验成立城乡整治办,将市容环境卫生纳入镇一级的政绩考核评价,从而形成“镇村日常巡查监督、环卫部门定期考评、区整治办协调监管”的分级管理模式,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常态化工作格局。三是将小区、店面、企业垃圾上门收集纳入市场化范围,使整个市场化运作体系不留死角。四是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风水学、致富学等,利用网络、动漫、壁画、LED、广告车走村入户,进学校、入企业,开展“美丽庭院”“卫生家庭”评选,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推介,引领群众从配合垃圾治理到参与治理、美化家园的工作中来。
城乡环境卫生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配以强力的执法以及群众的宣传发动,才能将此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转变为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议范文3
一、加快环卫工程建设、基础建设水平呈现新局面
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民生工程项目,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置换企业和老旧社区居民上厕难题,投入资金400万元,新建和改造无障碍公厕53座,同时对所有公厕进行全面维护,配备完善各类附属设施。为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我们在城区主要社区严格按标准设置分类回收垃圾桶1500个,市城区的垃圾收运基本做到了密闭运输。增加了5台洗扫车,扩大了机械化清扫面积。对所有主次干道的果皮箱的广告进行了更换,共计2700张;修复了坏损果皮箱786个,更换了步行城及主干道公交站点果皮箱148个。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体化工作有了新突破
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项目是我市的重点工程,我们积极协调,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推动了工作进程。1、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我市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的重点建设项目德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明年可投入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转运站规划选址、环评、可研批复及设备选型等工作,即将转入征地和初步设计等工作。桃树岗生活垃圾填埋场三期工程填埋区建设和渗滤液升级改造技术方案设计已完成,正处于施工阶段。2、扩大了一体化处理范围。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我市沅水片生活垃圾处理已发展到市郊各乡镇、西洞庭祝丰镇、西湖西湖镇、鼎城区灌溪镇、蒿子港镇、石门桥镇,不仅取得市场化收运模式的成功经验,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当地垃圾污染问题,收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加快长效机制建设,环卫管理模式实现新发展
我们以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以创文明城市、迎湘商会为契机,不断规范作业标准,加强作业监督和管理,完善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工作标准,提升服务水平。实施了处所两级领导带班巡查制度,添置更新洗扫车5台、洒水车4台、小型收集车3台,实行“机械清扫、人工清扫、洒水降尘”三位一体作业模式,对城区主次干道坚持机械化清扫与人工清扫相结合,对主干道进行夜间冲洗;坚持“垃圾不落地”,落实临街门店上门收集垃圾服务;优化作业组织,落实主要商业大街的24小时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延长了其他主要干道及夜市摊点、居民聚居地人流量大的地段、开放式小区的保洁时间;组织清理整治活动,对市区各建设工地周边道路安排专人专车负责冲洗降尘,保证清洗降尘质量;协助社区清理垃圾死角及楼道杂物6000多方;公厕实行一人一厕的管理,坚持每天对公厕进行两次全面冲洗;对中转站坚持每天两次集中保洁除臭;城区垃圾坚持了密闭运输、日产日清。
二是强化监督考核机制的完善,健全考核监控体系。实行行业主管和基层组织双重管理,检查考核实行日巡查、周检查、月结算、年总评,今年及时整改了管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近200个。我们还督促各区域管理所健全完善节假日及夜间巡查制度,增加检查的机动性,提升检查的权威性,确保市城区环境卫生白天晚上一个样,上班和节假日一个样,大街和小巷一个样,促进了城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三是强化渣土管理,严堵污染源头。今年来我处加大渣土管理力度,规范了施工工地和沿街门店装修文明施工。3月份市容监察大队、城东、城南、城西环卫所各抽调一名监察人员和三岔路所全体监察队员一起对落路口沙卵场实行全天候监控管理。3月份联合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队开展了渣土整治百日行动,查处违章工地10多个,处理违章车辆100多台,基本遏制了渣土车辆违章行为上升的势头。
四、加快队伍建设、推进环卫事业的新发展
职工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我们不断加强环卫职工队伍建设,抓稳定、提素质,加强作业管理,实现环卫队伍“迎合新形势、适应新需求”这一目标。一是按照抓学习强素质、抓纪律促作风、抓管理树形象的思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开展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环卫监察执法、环卫有偿收费等一系列业务培训活动,使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与时俱进。二是修定了《市环卫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细则》,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大家感到了压力也有了动力,个个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为做好工作献策献力。三是制订了《常德市卫生管理处建设工程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建设工程的管理和操作程序,确保了工程质量,提高了投资效益。四是为改革人事用工管理机制,改善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激励环卫行业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出台了《关于改革人事用工管理机制,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制订了《聘用员工工资管理暂行规定》,逐步提高聘用员工的工资待遇,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五、创建“满意环卫”,树立环卫形象。
我们向社会推行了五项工作承诺,对人流密集区域和重点时段增调清扫保洁力量,延长保洁时间,加强垃圾清扫、收集、清运等各个环节的配合,加强机械化作业和环卫设施维护、维修和管理力度,开展灭蝇灭蚊工作,着力整治垃圾中 转站、垃圾填埋场的卫生。同时,建立管理处、管理所两级投诉处理平台,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市长热线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全年共回复、处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5份,市民网上留言14条。做到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复有处理。我们组织各管理所定期深入破产企业、城中村、老居民区和由物业公司管理的封闭小区进行清扫保洁的督导检查,协助社区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今年以来,帮助社区、居委会清理卫生死角垃圾6000多方。及时做好市直改制企业的解困工作,为原部粮械宿舍、建民巷社区进行了化粪池清理;对常乐社区的化粪池进行了抽运,更换了化粪池盖板18个;全面接管了滨印小区的卫生保洁任务。这些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的好评,环卫服务于民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一、继续落实环卫长效管理。不断提高环卫作业精细化水平,坚持城区道路分区域24小时和16小时清扫保洁制度,基本达到随丢随扫,做到全天候、全覆盖,达到清扫保洁率100%、垃圾清运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进一步扩大机械洗扫作业范围,提高洗街和冲洒水力度。切实加强施工工地和渣土管理,渣土运输管理严格按照净车上路、密闭运输、公司化运营的要求,及时查处渣土车带泥上路、沿途抛洒等违章行为。对全市渣土车、环卫作业车加装GPS卫星定位和前后监控等设备,对作业车辆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加大环卫日常监管力度,对照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垃圾转运站等公共区域达标目标,细化完善环卫作业考核和检查制度。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议范文4
【论文摘要】城市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文明程度是由城市的历史决定的。城市规模不同,其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环境卫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最直接表现。不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有共性,也有不同的个性问题,经过几年的监察管理实践和认真分析,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问题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就近倾倒和乱倒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在山沟,有的在水库边,有的在荒地,有的在平原挖坑填埋,还有的就在市区内坑洼地带和废旧场所将垃圾堆积成山,给城区环境卫生造成极坏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子孙后代健康贻害无穷,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城市的文明发展与进步相背离。
解决办法: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各街道和村(居)按照密度要求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摆放垃圾箱(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建设小型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和处理。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处置,逐步把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容器购置投资力度,村村设置垃圾箱或小型中转站,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着眼长远,最大限度地减少乱扔乱倒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为后代造福。
二、城市环境卫生多头管理,结果造成管理真空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设立开发区、高新区等相继出现,各区域对环境卫生的管理标准不统一,环境卫生管理状况、管理效果也参差不齐。另外有房管部门、小区物业、农贸市场、夜市、广场、停车场、洗车场、绿地,河道等多部门、多头管理环境卫生现象。有的责任单位放任自流、管理不到位或不尽人意,有的对辖区卫生根本不管、不顾,造成部分区域垃圾遍地,塑料袋满天飞等脏乱现象,给城市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城市文明建设和经济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解决办法:由政府出面,理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和监察网络,化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出台和下发相关文件,按规定吸收相关单位的环卫保洁资金,统一由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实行无缝隙保洁,责任清,任务明,减少漏洞,提高保洁管理水平,力促城市清洁卫生。
三、城市繁华地段的卫生保洁问题
现在许多城市都是白天保洁,夜间卫生无人问津,每个城区都有商业区、繁华路段和人员密集区。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晚间超市、夜市的购物人流甚至比白天还大,购物者利用晚上闲暇选择自己的商品,相应产生的垃圾杂物也在增加,若没人保洁,势必造成垃圾堆积和塑料袋随风飘移,只好等到第二天才能清扫保洁,直接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面貌。
解决办法:对于城市商业区、人流密集地段试行两班倒的保洁方法,白天有人管,晚上有人扫,这就需要增加保洁资金投入,增加保洁员数量。通过加大保洁时间和密度,最终达到清洁城市的目的。
四、垃圾容器陈旧破损影响市容环境问题
城市各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环卫事业的资金投入也不同。有的区环卫设施新颖完好,有的区垃圾容器陈旧、破损严重,数量不足,甚至产生清运不及时、箱外垃圾长期堆积的现象,造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极易影响市容环境和百姓生活,影响招商引资和政治、经济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影响城市文明形象。
解决办法:垃圾容器属于单位内部并由单位、物业部门管理的,自行出资到环卫指定经销单位购买;属于环卫部门自身管理的,及时更换、更新或维修,对于使用的铁制容器及时油漆冲刷,使垃圾设施及收集点面貌一新,建立巡回保洁清洗队伍,使垃圾容器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对于垃圾容器数量不足的,及时增设垃圾容器,确保覆盖率,保证日产日清。
五、运输粘带和撒漏问题
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运输撒漏是城市道路污染的重要问题。造成道路污染的原因有: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超载、封闭不严或设备破旧造成撒漏;建筑工地出入口因车轮碾压形成粘带等等。另外,夏季垃圾运输车辆的污水撒漏,雨污混合,污水增多,再加上积压车操作压缩后污水排放不及时,运输途中刹车造成大量污水晃出,臭气熏天,造成城区环境二次污染。
解决办法: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行政法规。从严执法,对超载运输和封盖不严加强管理,特别是冬季煤炭运输、散装建筑垃圾等要采用封闭的车辆运输,对污染的路面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清理,直至恢复原貌。加强对工地出入口监督管理,要求出入口硬化,并及时水洗车胎和冲刷带出的黄泥,确保出入口清洁,减少粘带的发生。加强对夏季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管理,要求所有满载车辆就近排放污水后再行运输,把垃圾污水消灭在运输起步之前,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道路路面不受污水撒漏的污染。
六、加大环境卫生监察管理力度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洁的不平衡,乱扔乱倒形成的卫生死角,运输的撒漏等方面城市环卫问题时常可见,为了加强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各级领导对城市环境卫生都要十分重视。城市环卫管理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这就要求组织专业的环卫监察队伍,对城区进行日查、周查和月查,并及时提交检查汇总报告。
解决办法:环卫监督检查的内容要根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作业规范和考核办法,对城区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考核。每周对城区环卫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反馈,督促整改和提高。每月对城区考核情况汇总报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考核中还根据工作实际和大市区的发展要求,提出各城区加强环卫管理的局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考核中,监察队伍与城区环卫单位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对发现的阶段性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能够及时下发,得到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本着为市民服务、不断净化美化城市环境的原则,根据不同季节,重点加强对不同内容的监管,冬季对清理积雪、煤灰污染,夏季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撒漏、垃圾箱(桶)污染、垃圾车污水撒漏、雨季流黄等方面的监管,对污水撒漏和垃圾死角、野垃圾场等环境问题及时拍下影像资料,及时反馈,督促整改,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议范文5
爱国卫生工作事关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创建生态宜居新嘉祥具有重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提升全县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水平,本人紧紧围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级卫生镇村单位创建、农村改厕、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等重点工作,对全县爱国卫生工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利用半月时间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采用与城区、各镇、街道办相关人员座谈、现场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摸清了全县爱国卫生工作的现状,近几年取得的主要成效、目前存在的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为新形势下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新局面,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一、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开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县、乡(镇)两级爱卫会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县爱卫办的组织协调,我县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各级政府不断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城乡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春冬灭鼠集中活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以及病媒生物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健康教育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学校得到了深入推进,各个层面全面开展,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广播,讲课培训,板面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环卫意识明显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有了很大提高。
(一)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取得新突破。
根据鲁爱卫发[2015]4号今生,以卫生单位创建为抓手,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高。镇街道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积极开展分类收集试点,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各村镇加强了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的建设投入,每个乡镇(街道)建设了一处生活垃圾转动站,按照每15户配备1个垃圾桶,300人配备一名环卫工人,配齐生活垃圾容器和收运车辆。户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正式形成。同时车站、港口、景区、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卫生管理加强,农贸集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市容顽症整治力度加大,解决了马路市场、露天烧烤、占道经营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强化了公路、河流沟渠沿线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整治占用乡村道路晾晒、堆放等现象,城乡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观。
(二)农村改厕工作取得新进展。
农村改厕工作是一场破千年陋俗的行为革命。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是传播疾病、严重影响农民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才真正关心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县委县政府更是把解决厕所问题作为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实事来抓,提出了三年全部完成农村旱厕改造任务的目标,政策引导,组织发动,典型引路,全县农村轰轰烈烈搞改厕。据不完全统计,到2016年11月份,我县改厕率已达到60%。特别是2016年以来,中央把农村改厕纳入公共卫生项目给予补助,地方改厕积极性空前高涨,改厕项目的实施正步入规范化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新成就。
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进一步提高公民健康素质,是爱国卫生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目标。多年来,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广大群众投身爱国卫生运动、改变家乡卫生面貌、提高健康素质的自觉行动。近几年来,全县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大众新闻媒体、农村基层宣传阵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卫生知识,传递健康信息,使广大群众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提高卫生防病意识,改变不卫生的行为和习惯,并逐步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
(四)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一步加强
根据《除四害管理办法》,我县及时加强对蚊、蝇、鼠、蟑螂等主要病媒生物的监测,控制病媒生物密度,减少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实施了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针对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孳生习性,落实季节性统一“除四害”活动,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控制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和扩散,防止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我县每年组织两次集中灭鼠活动。每次掺拌毒饵12万斤,由各镇街发放到户。多年来爱卫办与县城区多家单位签订了统一消杀合同,组建专业消杀队伍,备齐消杀设备,从每年的4月16日开始到十月底结束开展半年多的集中消杀服务,使全县城区蚊蝇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密度。
五、卫生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不断巩固扩大卫生创建成果,鼓励和动员各镇街积极申报创建省市级卫生单位、村和乡镇。近年来在全县掀起了卫生创建活动。目前全县拥有省级卫生单位165个,市级卫生单位57个,省级卫生村260个,省级卫生示范乡镇10个。今年新申报省级卫生单位5个,市级卫生单位29个,省级卫生村60个,4月底完成了材料申报,十月中旬通过了暗访检查,十月底基本通过了技术评估工作。同时推进了长效机制建设,深化巩固创建成果,建立起卫生单位管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卫生创建的典型示范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
1、部分单位认识不到位,对爱国卫生工作重视不够。
个别部门、镇(街)领导只注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工作,对爱国卫生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此项工作微不足道,任务完成完不成都无所谓,影响不到主要目标,没能从关注民生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对爱国卫生工作积极性不高,仅仅满足于基本上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甚至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主动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
2、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部分镇(街)爱国卫生工作队伍不健全,管理和环卫人员不足,工作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任务量,长效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大部分行政村负责人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不够重视,认为在农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脏、乱、差,垃圾随意堆放现象很正常,认识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强。
3、财政投入不够,专项资金不足。
我县大部分部门、镇(街道)在爱国卫生工作上不能保障足够资金,尤其是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不到位,同时乡村环境基础设施不到位,没有足够的资金配备各种垃圾收集容器、基础设施的维护及管理。
4、农村改厕中公厕布局不合理,标准不高。
近几年,我县根据上级安排,在农村大搞环境卫生整治,农村厕所改造是其中最艰巨、投资最大的工作,通过全县各镇(街)、村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改厕面不广,特别是农村公厕设置不合理,无害化改造率较低。仍然有旱厕存在,严重影响农村环卫水平的提高。
5、镇(街)健康教育宣传仍然是短板。
虽然城区社区和单位都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但镇街健康教育阵地却是我县的短板,有的只有4平方米的面积,也不能做到定期更换,村卫生所、村委会、学校等公共场所尽管设置了健康教育专栏,但也有内容更换不及时,老旧破烂现象突出,不符合标准要求。
三、基本对策及建议
1、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
县里每年组织召开爱国卫生专项会议,并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任务,与各部门、镇(街道)领导签订年度目标任务责任书,定期、不定期召开举办现场会,督促报各部门、镇(街道)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并公开表扬先进,惩处落后,从而调动各部门、各镇(街)工作积极性。
2、进一步建立健全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组织机构,理顺工作关系,完善爱国卫生工作网络。
各部门、镇(街)都应设立足够的专兼职工作人员,通过参观学习观摩先进经验等多种方式培训基层骨干,培养人才,打造队伍,强化为群众服务意识,按标准配备足够的环卫人员,建立奖罚分明的考核奖惩机制,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环卫人员做好本职任务的责任心。
3、建立健全爱国卫生运动长效管理机制。
针对普遍存在突击应付短期行为的现象,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改变“突击迎接检查,只做表面文章”的做法,将爱卫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和年终考核目标,年终全面、客观公正的做出考核评比,对工作做的扎实的、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在日常检查评比成绩好的单位给予重奖,对被动应付、任务完不成的,建议给予相关责任人责任追究。通过强化措施,保证爱卫工作得到落实。
4、以基层创建工作为载体,大力扶植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最终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县目前申报的省级卫生乡镇无论是在领导重视,资金投入,组织机构方面都好于其它镇街,通过多年来的扎实工作,资金投入,强力推进,无论是卫生管理管理,群众生活环境和群众卫生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生活,生产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其它各镇(街道)就相对较差,今后要经常召开农村爱国卫生及创建工作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以点带面,在全县普遍推广,从而缩短各镇(街道)之间的差距。促进全县整体水平的提升。
5、继续强力推进改厕工作,实现三年目标。
针对农村改厕工作应该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力争三年全部完成户厕改造任务。同时要把农村公厕、校厕纳入改造之列,特别是农村学校厕所,涉及中小学生健康水平和生活环境,要求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教育局全面督导。
6、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县爱卫办组织宣传、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根据群众需求,利用版面、媒体、讲座、文艺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卫生防病意识,大力推广健康文化,引导教育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倡导良好卫生习惯,通过学校,医院等相关部门,以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为载体,以每年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为契机,大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而提高广大群众卫生意识,降低有害健康因素,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7、新闻媒体应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力度。
不断总结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对爱国卫生及创建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应大力宣传和奖励,相反对爱国卫生工作开展不力、存在问题较多而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及时进行新闻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追究问责。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议范文6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镇建设的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措施的强化,我乡提前谋划,紧跟步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一是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顾问,镇长任组长,人大主席、联工委主任(常务)任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为成员的文明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集镇区和村庄的环境治理,均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员,确保工作推进有力、有序、有效。同时,成立了文明乡镇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农村环境整治的日常工作。二是加大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已投入16余万元,对省道S324线树木进行补种、刷白,绿化、美化街道;投入了41万元,打造了高标准的S324线文明良田小景点;投入15万元在沙洲村建设一个垃圾填埋场。三是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与镇区内各个经营业主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成立文明镇集镇管理所,每年投入经费5万元,聘请专职城管人员4名,加强对集镇环境卫生的管理;投入环卫经费10万元,聘请保洁员4名,负责集镇区的卫生保洁。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整治的内涵和意义领会有偏差,认为城乡环境治理主要是城镇环境卫生的治理,农村的环境卫生可以暂时搁置,因此,造成农村和集镇环境卫生治理的不同步和不协调;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即不积极配合,也缺乏参与的热情,加之农村群众固有的一些不良生产生活陋习暂时难以改变,广大群众在环境卫生上的思想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缺少配套的环境规划。现在的城镇建设和村庄布局,都有总体规划和专门规划。但是,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却没有一个相应的环境规划。因此,造成集镇区差、乱、脏现象严重,集镇区卫生的治理只能靠突击的执法检查和集中的清理行动;村庄里堆积的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却无人过问。
3.环境治理的机制不健全。目前,城乡的环境共同治理缺乏一个可协调各方行动的机构,县、乡、村三级的环境治理措施基本上是脱节的,在三个层面上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缺乏一个联动机制,造成环境治理措施不严,效果不佳。此外,乡镇一级政府没有执法权,造成城镇管理经费投入有限,执法力度不严。
1.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城乡环境共治,需要的是城乡居民的共同参与。在现阶段,环境治理仅仅是政府主导,单纯的行政行为,缺乏群众的参与,很难有长期和明显的效果。因此,应该在全县范围内加强舆论宣传,广发宣传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营造人人参与环境管理的良好氛围。
2.制订环境规划,提前谋划布局。规划是建设的蓝图,建设过程中环境的治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促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还是建设新农村的规划,与之配套的环境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环境规划,环境的治理才能循步骤和按计划推进,实现在建设前考虑环境的布局,在建设中坚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后完善环境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