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贸的业务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贸的业务流程范文1
【关键词】 外贸企业 物流成本 控制策略
一、引言
传统经营模式下,企业往往通过两种经营模式获得利润源:通过降低制造成本来增加所获利润,这种方式被统称为第一利润源;通过扩大销售额来增加所获利润,这种方式被统称为第二利润源。然而,随着生产力日益过剩,产品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上述两种利润获取方式的挖掘潜力变得越来越小,因此企业需要从其他方面拓展新的利润源。
在这种背景下,物流成本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物流在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成本,企业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将其变成企业盈利的“第三利润源”势在必行。因此,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和相关的概念进行全面认识能够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理念落后
现阶段,我国外贸企业已经加强了对物流成本控制的意识,也从多方面积极寻求解决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有效路径,但从现实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理念较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言,仍然处于落后阶段。例如,很多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较为低端的层面,应用的重心也仅限于仓储、运输等低端业务,对物流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开发等高端增值业务却鲜少问津。采用高效的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物流效率,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成为大多数企业难以实现的目标。
此外,先进的物流成本控制理念是建立在良好的物流管理服务意识基础上的。然而,我国外贸企业的物流服务意识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多数企业把物流服务看作是一种成本的投入,认为是对客户的额外服务,因此在经营中会从物流服务的角度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实际上,隐藏在物流服务成本背后的商机是巨大的。如果客户对企业提供的额外物流服务感到满意,会增加对企业的认可度,从而提高外贸企业产品的销售率。反之,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2、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物流管理控制信息化平台,并将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通过录入、跟踪、存储、导出的方式进行现代化的管理。然而,上述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我国绝大多数外贸企业中仅仅停留在理论可行的层次上,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很多企业资金有限,并不愿意在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上投入更多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资金富裕的企业考虑到建设物流成本管理系统费时费力且需要定期维护,对物流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并不热衷。因此,对物流成本的控制管理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以人力、手工操作的层面,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信息化水平十分落后,在与国际企业成本控制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3、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制欠缺
国外发达国家在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上都建立了一套合理的管理体制,对物流成本管理的流程、投入、研究、注意事项等具体内容做了明确规定,并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的操作。反观我国外贸企业,虽然有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成本控制体制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改革,但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实践。同时,缺乏对企业物流系统设计的整体规划,实际应用时也存在分工协调不对称的现状,没有从管理供应链的层面将生产、供应和社会物流三者进行充分整合,且存在严重的部门分割和条块分割管理现象。
在实践操作中,仍然缺乏系统的流程设计体系,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并没有真正做到按章操作,直接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较为混乱,最终使得经营过程中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为了实现对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必须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物流成本控制体制,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4、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核算物流成本时,采用的是传统的财务核算制度,将物流成本与其他企业经营成本合并为一类进行核算。这种传统的成本核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一般的经营核算需求,然而却很难为物流成本的核算提供准确的信息。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实际物流成本难以核算。在传统财务核算体系下,与企业物流成本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都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这种计算方式使得企业实际物流成本很难被把握,进而得不出准确的成本数据。
其次,财务部门无法掌握的成本众多。可视成本开支是我国现有会计报表中反映出的“物流成本”应用模式,也成为显性成本。其中涵盖了运输费、装卸费、仓储租赁费、流通加工费等多项费用,上述内容的比重将随着物流产业的成熟变得越来越低。而回程空载成本、异地调货费用等隐性成本则难以在财务报表中体现,这也为企业财务部门作出明确、全面的物流费用估算增加了难度。
再次,物流成本核算概念混淆。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财务核算时,通常将物流活动中所产生的过量服务成本与企业标准经营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混淆在一起。如此一来,企业无法确立标准的物流服务水平,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物流成本控制核算。
三、完善我国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1、政府加强引导扶持,企业革新理念
一方面,国家要尽快研究促进外贸企业物流发展的具体政策,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扶持。在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技术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和物流标准化硬件设施的建立上,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相应的资金投入,为外贸企业控制物流成本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外贸企业也需要实时更新物流成本控制的理念,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并逐步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将物流成本的控制真正纳入到企业日常运营的议程之中。
2、加快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灵魂,在企业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使用各种先进的物流专用设备和技术,是提高企业物流工作效率和节约物流服务成本的重要手段。在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在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数据仓库平台的建立上下足功夫。对物流资料如订货单、存货单、用户情况等使用专门的物流信息采集系统,同时建立专门的用于存储和处理物流资料的软件平台。
此外,重视物流作业信息自动化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外贸企业业务量的上升以及作业流程的增多,物品、材料的取送、识别、装运过程越来越需要采用自动化的手段来代替人工操作,以便提高运作效率和准确率。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普及,能够提高外贸企业物流信息的处理效率,节约大量的物流管理人力成本,是我国外贸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
3、完善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体制
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理顺物流成本控制章程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对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体制的建设应包含物流管理体制、物流财务工作计划体制和物流协调部门工作体制三个部分。
首先,物流管理体制应包含对物流联合模式、物流专业模式、物流分散模式、物流子公司经营模式等多个机构的创建规划,并在上述机构的运营中,建立相应的降低物流成本的激励机制,调动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经济核算,降低物流成本。
其次,物流财务工作计划体制应将物流成本与企业其他经营成本区分开来,针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一套专用的财务核算工作体制,努力做好物流活动中人、财、物的统筹安排。
再次,物流协调部门工作体制的建立,应以外贸企业物流部门和其他部门密切协作关系的创建为基础,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将物流作业进行系统、合理、阶段性的规划,减少物流中转和中间环节,提高物流速度,最终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4、完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改善现有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使外贸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更为具体和细致,是控制好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应将物流成本从企业其他产品成本的核算中分离出来。为此,外贸企业需要重新划分成本中心,将企业的成本中心进行整合,将生产和物流部门作为企业成本中心的核心,且将成本中心作为纯粹的制造成本进行应用,各个物流部门的物流费用实行自理控制,相应的成本无需进行再分配,统一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这种将物流成本与企业日常经营成本区分开来的财务核算方式,将会大大增加物流成本的核算精度,为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采用作业成本法对物流成本费用进行具体核算。将企业消耗的资源再分配到具体的作业或活动中,可根据资源消耗的方式进行分配。这种二次分配的方式能够提升物流成本支出的针对性,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盲目投入。
四、结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控制日常运营中的成本开支成为了企业获得额外经营利润的重要手段。物流成本控制作为企业可挖掘的“第三利润”,越来越得到重视。外贸企业的管理者在平时的经营管理中应不断革新物流成本控制的方式方法,以有效的成本控制为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仁权:浅谈企业物流的角色转换[J].物流技术,2005(10).
[2] 高红平:国内外物流成本的构成结构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2006(1).
[3] 伟:中美物流成本对比分析[J].物流科技,2004(1).
[4] 王云:加强物流管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J].引进与咨询,2005(6).
外贸的业务流程范文2
国际贸易专业的模拟实训教学是促使专业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它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组织安排多层次、系统化的实验室实训,可以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得到较强的锻炼。文章以唐山学院为例,阐述了外贸模拟实训教学平台的构建。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专业;多层次;实训平台;构建
国际贸易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具有理论的综合性、实践的操作性和环境的复杂性等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于实际操作。而要达到这种要求,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到外贸公司比较真实地练习外贸出口等方面技能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国际贸易专业建立外贸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在仿真训练中真正掌握做国际贸易的能力,成为了一种操作性强且经济可行的方式。
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建立多层次实训功能的实验室很有必要,即是将学生已经掌握的,分散的、单项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化、系统化,形成一个积累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下面以唐山学院为例探讨国际贸易专业多层次模拟实训平台的构建。
1 专项技能的模拟实训
单项技能的训练体现在国际贸易专业各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在各门实践课程的实践环节都可以安排相应的专业软件对学生的单项技能进行训练。相关课程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商务谈判、报关实务等。
1.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该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环节实训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进行。
通过外贸实习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进出口业务流程模拟操作和进出口单证业务模拟实训,该平台主要包括外贸业务流程的操作和单证业务操作两个方面。但是,这两方面的实训(业务流程、单证操作)中,该平台都与现实行业相同,突破了实训教学的真实性难题。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训环节,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要求学生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部分业务,主要包括前期的市场调研,通过网络平台自行选择交易对象及交易商品,然后进行进出口各方的成本核算,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签订合同。本门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外贸实习平台对国际贸易的实务操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以后方向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合同的履行在该课程的实训中不做要求。
1.2 国际结算课程实训
国际结算实训软件以国际结算综合实训课程的构成要素为主线,将综合实训的要素贯穿到各个章节的内容和各个实训模块的设计中,力图达到使分散所学的国际结算理论知识系统化、理论知识在业务处理的实际操作中感性化的目标。该平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结算实训环境的营造,让学生进入实训室就如同进入银行的结算部;二是模拟实训资料的配备,包括模拟银行国际票据、模拟各类账簿和会计报表、模拟企业印章和国际会计印章、点钞券、外币识别、点钞机等。
通过完全仿真的综合实训模块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银行职业习惯和防范风险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富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实操动手能力。
1.3 国际货物运输课程实训
国际货物运输课程实训选择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货代业务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软件,该软件以真实工作场景及其工作任务为参考,来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在软件模拟中,学生可以分担不同角色,比如:货代公司、船公司、航运公司或者是报关公司,学生可以进行各种(比如:销售管理、接单、订舱、装箱、报关、费用结算、船公司等)业务的模拟操作。可进行多方面的业务操作:货物托运单的填制、随附单据的准备、集装箱数量的预算、考查地理知识、向客户报价、最后确认运价、订舱单的填制、对货物进行报关、对货物进行报检、送货通知的填制、送货通知的下发、收取送货通知、最后对报关报检单据的整理等相关国际货物运输流程业务的操作实训。
1.4 报关实务课程实训
报关实务课程实训通过软件模拟初仿真的工作场景,把教学过程变成了生产过程,把学习任务变成了工作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产生工作的体验。培养了学生进出口报关的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进出口企业、报关与报检单位、国际货运公司等国际物流企业的报关员、报检员、外汇核销员、国际货代操作、国际货代揽货、单证处理等岗位的工作。另外,该课程实训环节还可以通过各项实践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对进出口货物报关中工作过程有个初步的接触和感受,从而让学生学会处理业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可以使学生锻炼出好的思维习惯。
1.5 商务谈判课程实训
该环节主要通过建设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实训室进行,实训室具备角色分演实训区、商务谈判实训区。其中,角色分演实训区主要是让学生扮演各个实训岗位角色,如:进口商、出口商、货代公司工作人员、船代公司工作人员、港口工作人员、堆场工作人员、海关工作人员、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商务谈判实训区主要是模拟现代企业合作交涉、磋商的实景,让学生身临感受,互相沟通,师生互动,角色扮演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 综合技能的模拟实训
各门实践性课程的模拟实训环节虽然强化了外贸流程中各方面的单项技能,然而由于各门课程独立开课,这使各项技能还是处于独立分割的状态,所以各环节的实训使学生对外贸业务中总体业务流程及操作环节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这一原因,我们的教学体系中需要增加把各种单项技能综合起来从而形成系统实践技能的训练。对于这一环节,我院目前主要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的训练系统来实现的。
2.1 外贸流程模拟实训
外贸实习平台高度仿真外贸流程,不管是业务流程还是单证操作方面,该平台都与现实行业几近相同,这种操作方案也突破了实训教学的真实性难题。它自身所具有的数据高仿真性及开放性可以保证模拟与现实外贸场景的同步更新。
在本环节可以通过实习平台让学生体验到仿真性较强的国际贸易中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三条主线的的运作方式,也可让学生体会到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角色的当事人所做的具体工作以及各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使学生通过亲身的操作学会外贸公司应该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
我院在该环节安排的外贸实习平台训练系统的实训,使学生通过进行进出口业务流程的模拟操作(主要包括:交易磋商、合同的签订、申请报检报关以及信用证等业务流程操作)和进出口相关单证的业务模拟训练(主要包括:内外销合同的签订、填制进出口预算表、商业发票的制作、装箱单的填写、报关单、报检单、海运提单、保险单、投保单等),这两个环节(外贸业务流程操作和单证操作)作为外贸业务的两个重点都得到了训练。这种教学方式,我院经过多年来的操作,方案逐步完善,效果也愈来愈好。
2.2 参加全国性的外贸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快速提高和升华构建了良好平台,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我院组织学生参加了大学生POCIB。POCIB是一个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重点培养学习者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由于专业模拟的不足和校企合作的困境,POCIB类的专业竞赛成为主要培养手段。POCIB类专业竞赛可以间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在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等方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通过我院安排的多层次、系统化的实验室实训及参与校外竞赛,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较强的锻炼。但与深入企业实习相比,还是缺乏和企业的亲密接触,所以有些能力还缺乏锻炼。因此,到企业的实战还是必不可少的。
3 企业实战实训
模拟实训平台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真实企业活动中的的外贸操作和模拟的贸易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另外,通过到企业与真实客户的交往所能锻炼出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等都是模拟实训所无法实现的。同时,由于本地区外贸类企业多为小规模、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少的企业,所以,大批量安排学生到某一个外企实习难度较大。因此,为了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外贸业务操作,学院和教师还是应该为学生联系外贸实习单位,通过让学生走进外贸公司,使其切实感受到从事外贸业务的辛苦与快乐。
就这一环节来讲,我院主要是在学生毕业实习阶段,通过学校推荐与学生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来落实实习单位的。就近几年来的情况来看,排除金融危机因素的影响,效果还是较好的。但是,由于唐山本地及周边环境不是外向型经济,企业所能吸纳的实习人员还是有限的。所以,就我院来讲,学生能在此阶段走远些还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袁定喜,吴艳.关于高校国贸综合模拟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传承,2010,(8)
[2]毛艳.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J].时代经贸,2012,(3).
[3]滕静涛.基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实训教学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2).
外贸的业务流程范文3
《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中心主体、围绕交易程序讲解整个进出口贸易流程的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譬如取得与客户之间的联系进行发盘、询盘、签订及履行合同;办理相关的函电和制作各类单证;运输、报关、商检、保险、结算、索赔和收、付汇核销等。伴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及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实务》已逐渐成为在校高职生课程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均受到此教程的影响,发展潜能的也得到极大提高。
一、《国际贸易实务》现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计划脱离。教材大致与大学教育模式相似,偏重理论教学。虽然在局部内容上有所选择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照搬大学教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和新型贸易方式的不断涌现,各国有关国际贸易操作的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也随之调整,从而国际贸易单证处理方式也随着新的电子商务形式的产生而改变。所有此类变化,都要求学生既要牢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更要具备英文函电处理、电子报关、电脑操作等技能。但目前的教学内容还无法跟上这类变化速度。
(二)缺乏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是提高国际贸易课程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现有的专业教师普遍是从学校到学校,刚出大学校门就站上讲台,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经验,甚至从未见过一份合同,一份真实单据,并且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现有教师无法定期到企业学习,从而缺乏实际经验,影响教学质量。
(三)缺乏实训平台,难以体现职业性。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外贸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和要求为出发点的系统实践教学。因为国际贸易业务涉及企业客户资源等核心商业秘密,使得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位困难,与职业岗位工作明显脱节。更因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的机会,所以难以全面系统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导致学生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而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
二、国际贸易类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深入外贸企业进行工作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外贸行业核心工作岗位主要朝向:国际货运、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等,提高相关岗位的素质与职业能力,并且对各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工作领域分析框架。首先,对工作领域分析的模式不仅要对外贸企业的业务进行综合分析,更要确认基本业务环节和贸易业务流程。最终,确定主要职业岗位的方向,并以此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了解(资格、职责、工作内容等);其次,对典型工作任务加以确定;最后,分析、确认胜任外贸工作岗位所需职业知识和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过程分析框架
外贸类岗位群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对外贸类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梳理出外贸工作中必备的职业技能,如表2所示。
表2 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施
(一)模块化课程设计。模块化课程设计是以“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为原则的,课程目标与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的内容与工作的内容相融合、课程设计的结构与业务环节进程相呼应、学习情境与职业的场景以及对课程的考核与职业的要求衔接。与此同时,和企业合作进行外贸业务流程的开发与设计工作环节,加强并充分地体现出其相对开放性以及实践性:1、课程目标对接职业能力。课程目标体现了培养对象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综合性和岗位应用性。在对企业外贸业务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后,明确了外贸业务岗位群的知识要求、素质和能力,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以此作为依据。2、课程内容对接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当是企业的典型工作内容,项目课程的设计要来自于现实职业岗位的具体操作规范及工作过程。通过对外贸易业务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研究,设置了工作性的课程内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工作任务为目标实施教学,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真正实现工学的结合。3、课程结构对接业务流程。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研究,确定课程的主要内容后,按照外贸业务流程对课程进行序化,形成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业务善后五个模块。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章节式的课程结构,体现职业性的课程特色。4、学习情境对接职业情境。先考虑“公司+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合作企业引入校内,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之一,然后实施项目课程的教学活动,此外,还可以考虑校外教学与校内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以满足单一的校内公司难以满足学生大批量学习的漏洞,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特色。5、课程考核对接职业要求。从课程结果来看,项目课程是学生完成课程所要求工作任务的实际成果,即具体产品或业绩,不仅仅再是课程考试成绩。需要设计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将学生完成工作的过程及其成果共同纳入考核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学习成果的进行检验。
外贸的业务流程范文4
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26.43万亿元人民币,外贸相关产业已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但是外贸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变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市场萎缩等更多因素影响,相对于内销企业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存在更多风险。
一、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1.业务涉及流程长,风险防控难度大
外贸业务的特点体现在业务环节多、流程长、程序繁杂等特点,风险防控难度大。对外贸易应遵循以下流程,第一,应做好交易对象的调研;第二,签订交易合同;第三,组织国内生产、验货收购、仓储运输、出口商检、报关最后到收汇核销,退税申报等。外贸企业在所处理的市场风险及法律风险与内销企业一致外,外加需面对汇率风险、国际政治经济及出口退税风险。
2.内控制度建设落后,内部控制失效
首先是企业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外贸企业未建立起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有的虽然设定零散的内控管理办法,但并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其次,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较全面的内控管理制度,但领导不重视,全员执行不到位,导致内控制度未能产生其本应发挥的作用。最后,大部分企业主要基于人力及运营成本上考虑,未能设定完整的专职岗位和职能结构,造成严重的组织结构控制缺位现象,内部控制的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3.缺少与业务流程相匹配的控制措施
在业务流程上,外贸企业比内销企业多出以下环节:进出口前的准备、商讨、报验、进出口合同、准备货物、改正、审核信用证、催证、租船订仓、办理报关及保险、议付。然而,我国的外贸公司却未形成与该流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实际上未对这些流程进行科学及有效的控制,造成了交易无法顺利进行,预期的经营目标无法达到,给公司带来了大额的损失。
4.未有效落实内部审计监督流程
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已成常态,但内部审计往往更加注重事后审计,事后审计只是将产生问题进行评审,得出审计报告而已,而非在问题产生前进行有效判断,未做到事前发现,及时处理。
二、针对外贸业务特点,把握重点风险控制
外贸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识别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并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特点,确定主要的风险控制点。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客户风险,包括应收账款风险、商业欺诈风险等。二是经营风险,例如人才流失风险、产品合同违约风险和质量风险等。三是经济风险,涵盖国际贸易竞争加剧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国际经济疲软导致市场需求萎缩等。四是政策风险,譬如国家对关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宏观政策变化,人民币汇率变化。
1.加强交易对象的调查和管理
交易对象是对外贸易的主体,与外贸风险最直接相关,是外贸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建立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制度就是全面防范交易对象风险的重要方式,通过全面调查客户资信,搜集资料,完善业务档案和资信档案,并根据客户规模大小、合作时间长短、归属国家情况等资信内容采取相对应的收汇和贸易方式来控制风险。以下3个方面为考察交易对象的重要内容。(1)从交易对象的内在要素考察,包括是否有交易的主体资格,资产规模与销售收入规模是否相匹配,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状况是否优良,企业的技术、人力成本、经营者能力等是否有竞争优势,历史交易纪录、企业信用等级是否符合等。(2)从交易对象的外在要素考察,包括交易对象所在国别地区的信用等级,对交易有影响的国际经济形势,交易所在国法制化进展程度、对国际惯例的认可度等。(3)从交易标的物的本质要素考察,包括交易标的物的供需矛盾,交易标的物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表现,交易标的物技术水平、资源垄断程度等。对每个交易对象继续全面评价,形成与对象相吻合的营销策略,这样就能有效消除对交易对象的盲目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对象的风险。
2.建立合同评审制度
合同评审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有利于业务的开展和对合同的管理。在签订贸易合同之前,先对我方履约能力评审,通过对合同标的物的数量、价格、质量及交货方式、交货时间等各项条款是否为我方能力范围以内,不能因我方违约而被对方索赔。通过对合同成本与效益的预算、对费用列支项目及佣金的测算,确定合同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客户的资信调查核实合同条款是否对我方权利已有充分的保障,我方是否已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
3.强化业务过程控制
对业务过程实施有效控制是决定内部控制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是防范风险的重要内容。由于外贸业务流程所涉及的环节复杂、持续时间较长、风险较大等特点,因此应当加强进出口公司的业务流程控制,防止业务人员包办业务全过程的现象,使业务更具有科学性。业务过程控制包括实物和单证控制两方面。(1)实物控制包括生产过程监督控制、工厂交货验收管控和外贸交货出运控制和后期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应保证货物的质量,安排质检监督员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在工厂交货验收时,对所交货物数量和质量验收、包装状况等依据收购合同进行逐一交验。对国内运输、仓储、报关、航运等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关注交货后客户异议的后期监控。(2)对外贸交易的单证控制,基于出货本质上为物权凭证的交付,所以对单证的审查是出口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减少单证差错应把重心放在建立单证复核制度和关注特定国家、特定商品对单证的特殊要求。信用证业务要注重审证和审单工作,做到单单相符、单证一致,并对重要单证的传递实行签收制度。
4.加强资金业务控制
资金业务是外贸交易的货币化体现,资金控制的重点内容包括远期外汇买卖控制、结售汇控制、担保和保函控制、预付款控制、采购付款控制、应收货款控制等。每项控制都应有相应的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制度规范化操作,使资金运筹和流动处在受控状态,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5.汇率风险管理
从2005年我国启动汇改到2013年,人民币大幅地升值,而2013年至今人民币在震荡中贬值,汇率变动风险已是外贸企业需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所以外贸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来防范汇率风险。企业可以尽可能采用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企业可以根据汇率变动,通过提前或推迟结汇方式实现最大的汇率收益。企业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外汇金融工具,规避外汇风险的同时获得最大收益。
6.出口退税管理
随着出口退税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完善内控流程,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确保退税款能够及时回收,促进外贸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外贸企业应对增值税发票、出口报关单等加强管理,确保所有退税单证的合法、有效,并按退税要求做好相关验证申报工作,确保及时完整退税。同时,应主动规避退税敏感的商品和地区,以防范退税风险。
三、建立系统性的内控体系,全面防范风险
1.优化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是内部控制赖以生存的土壤,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优化外贸企业内部环境应从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和内部审计监督等方面着手。(1)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外贸企业按自身发展特点,设置必要的职能部门,合理的分配权责,建立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2)建设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能增强员工的归属,能规范员工行为,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3)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与精干的人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员工执行力,推动内控制度的有效施行。
2.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保证信息有效沟通
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通畅,确保信息及时沟通,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外贸企业应加快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信息化建设使得业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传递,降低企业信息沟通成本,有效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例如外贸企业可以建立ERP系统,将业务流程中包含合同签订、审批、执行,交易标的物的采购、仓储、运输,货款的支付、收款、退税,以及经营成果等财务信息均在ERP中反映,让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决策部门及企业相关信息使用者都能及时有效地获得企业信息反馈,从而加强对公司业务的管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3.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控制
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应对和控制风险的必要基础,风险管理体系主要由风险管理决策机构、风险管理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组成。由精通财务、外贸业务和涉外法律法规的企业经营决策人员或外聘专家组成决策机构,主要职责制定批准企业风险管理策略等重大风险事项。风险管理部门由企业风险相关监管部门组成,对外贸业务全过程进行监管。企业的业务部门是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业务过程中按企业制定的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有效地防范控制企业的风险。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时要按照分级授权审批、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等原则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控制涵盖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三个方面。风险重在有效防范,而第一道警戒线是建立风险预警制度。通过对风险的及时发现、有效评估,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将不利化为有利,将危机转化为机遇,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贸易风险始终存在于外贸活动,从客户的接触、资信的调查、谈判、签约、发货、收款到退税整个业务流程,因此,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需系统性及有效性,当预警出现在任何一个业务环节,企业能够实时有效地产生对应反应,并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有效地化解风险。
4.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
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应该结合本单位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等因素,建立相应的内审机构。内审机构应由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审计人员组成,是一个完全自主的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企业管理当局负责。设置内部审计应做到对业务的事前监督、防范和制约,事中管理和控制。如此为之,内部审计的作用才得以发挥,内部监督才得以落实。
四、结束语
我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内控制度建设问题是复杂,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形成完善的内控管理体制任重道远。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总是从无到有,从劣到优的过程。国内外贸企业应针对自身存在的内控制度建设问题,量身打造解决方案,方能有效防控来自各方的风险。
作者:吴清桃 单位:福建省林业物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陈国栋.外贸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2013,(8)
外贸的业务流程范文5
国际贸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范围广、手续繁琐,它要求对外贸易的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和外贸专业知识,还应加强我们对外贸单证的了解和实际动手能力。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所做的单证有:制货物运输投保单、制一般原产地证、制普惠制产地证、制货物出运委托书、制出口货物订舱委托书、制海运提单、制商业发票、制装箱单、制汇票
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是为了提高我们制作常用外贸易业务单证和熟悉进出口业务一般流程,识别和加强单证业务操作能力的训练而进行的.让们进行比较系统的外贸业务综合技能训练,采取仿真模拟实际业务流程,一环套进行业务操作训练,为以后从事实际进出口贸易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因此,从大一我们商务英语专业就开设国际贸易、大二就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为了使我们更好地,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本学期这门课程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相互联系,4月份本系特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让我们真正地认识到了和接触到了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论去联系实际.在这一周的进出口实务实训当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我把老师交给我们的实训任务圆满地完成了.在实训的过程中,我对进出口贸易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实训,我对进出口贸易交易前的准备交易过程中的具体流程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平时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操作的必要性.
外贸的业务流程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地位
应用型高校侧重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报检、报关以及国际货运与保险等实务操作的基础课,具有涉外性、灵活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
二、现存的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课堂上缺乏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失去兴趣。
(二)教学忽略实训。上课只讲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理论基础,而不讲在实际中如何应用。专业方向课侧重怎么做,没有与理论联系。造成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
(三)教材和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当今外部环境变化迅速,现在采用的教材都要滞后,甚至是2000年初的教材,从而导致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比如付款方式,现在很多公司会选择汇款,因为手续费便宜,但大部分教材上仍然认为信用证是主要的付款方式。
(四)部分教师缺乏外贸公司实习经验。很多专业课老师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学历水平大部分是研究生,是从课堂到课堂,没有进入外贸公司公国,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脱节,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讲授。很多专业课老师没有接触过外贸业务流程,没有亲眼见过信用证、汇票、发票等单证。
(五)考试内容片面,考核方法单一。现在大学考试中,对专业技术的考核比重很小,甚至没有。考试的方式仍是传统的以笔试为主,偏重对理论知识的测试。
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传统的理论教学侧重于通用知识的掌握,给案例教学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思路。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较好的理解。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找各种真实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并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二)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在很多高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室,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采用。很多老师都很年轻,是2000年以后的大学生,电脑知识的普及,使得这批老师对电脑技术掌握的较好。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在网上搜集尽量多的图片,最好有相关外贸公司进行业务的流程教学影片,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而贴近现实。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效果才会更好。此外,网页学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网络教育,实现资源共享。
(三)成立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建立国际贸易实务仿真模拟实验室。我院已经购进相关软件,但是实验室还没有建立。在实训模拟实验室,我院已经安装了外贸业务流程软件和报关业务流程软件。但是应用的还比较少。通过不断的丰富软件资源,并且进行外贸业务技能大赛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优化课程设置。在教学设置中,有不少课程存在着重复。很多专业方向课,都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一部分,可以对其进行整合。比如《报关理论与实务》、《外经贸函电》、《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以及《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同国际贸易实务整合,形成《国际贸易实务》专题。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实际进出口业务流程配套。为以后学生考报关员证、单证员、报检员和外销员打下基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双师型”教师是我校今年开始采取的措施。教师自己以及学校应该不断创造条件,去企业实习锻炼,加强与实践接轨。其次,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电脑运用水平,供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条件,经常和外贸公司、银行和海关等部门联系,多多进行交流。再次,学校在引进教师时,也要特别注意引进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甚至可以忽略对高学位的追求,这样有利于把实践中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最后,理论在教学中同样重要,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为其提供深造的机会。
(六)加强双语教学的运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贸氛围。国际贸易是一门涉外性很强的学科,英语是教学别需要灌输的技能。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多多侧重英语教学,除了多设置英语相关课程,双语教学也是非常好的方式。我校也开设了不少相关的双语课程,但因为每个班级人数较多,以及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原因,收效甚微,学生知识把其当做一般的课程来学,参与性不够。这方面,需要引进专业的外贸英语老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七)善用网络资源。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学生学习的渠道得到了拓宽。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利用各种网站进行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外贸业务论坛,有很多是在职人员进行交流,有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很多实际工作做中的案例,增加了知识的来源。
(八)定期举办外贸业务专题讲座。作为地方高校,专业讲座较少,尤其是外部请来的专业人员较少。在将来的教学之中,还应多举办针对学生的相关外贸业务的专题讲座。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以邀请本地在外贸工作领域的比较出色工人员,给学生介绍成功经验或者失败教训。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并结合现实,思考着灵活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