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堂游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课堂游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课堂游戏

中学生课堂游戏范文1

【关键字】:信息技术 有效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受诸多观念、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莫大的困难,使教与学脱节,既不能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的奥秘,又不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的能力,避免学生陷于繁杂的操作步骤中,提高学习的效率,真正实现有效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问题

1、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对于高中学生,电脑操作并不陌生,他们乐于网络游戏,经常在线聊天,发微博,转帖子,进行网上评论,甚至还网上购物,他们只关心自己常见的、感兴趣的操作。这也导致学生们对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误以为上信息技术课只是文化课余的一种调剂,一门放松且具有娱乐性质的课程,完全背离了提高信息素养,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的合格公民的最初目标。

2、教材内容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

教材是为教师备课、上课、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挖掘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首要条件。但目前信息技术课教材的内容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不能紧紧跟随信息时代及时调整相关内容。

3、信息技术课课堂实效性不够。

日常教学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课后却不能进行独立操作;在“照猫画虎”的模拟操作后,学生却对接下来进一步操作内容不能活学活用,运用自如;学生对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可以进行充分的浏览,却迷失在互联网这个信息的海洋中,被它淹没了,最终忘记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说明信息技术的课堂实效性不足,导致直接后果是学生们的脑海中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大多数学生在老师讲过之后再问起时,会以否认的态度说,这些知识老师并没有讲过。

针对以上分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的能力,避免学生陷于繁杂的操作步骤为目标,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对策。

一、对有效学习的含义的理解

有效学习是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更加注意学习的迁移,帮助学习者达到不仅尝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能对自己的思维加以思考的境界。“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我们的教学怎样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 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结果才能变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二、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1、学习动机的激发: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贝尔在研究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时指出,动机可以影响有效学习的发生。信息技术课既有实际操作性强的章节,也有枯燥无味的内容,在课堂中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为有效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信息的表达”一节课的教学中,在讲课之前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有口难言做动作,心有灵犀猜词语”这个小游戏,瞬间将课堂气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到了最佳状态,在同学们的笑声与掌声中结束游戏,得到日常生活中形体动作是信息表达的方式之一,从而引出在信息技术课中是如何表达信息的呢这一问题,自然引出课题。这样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有劲,教师教得顺心,课堂开展合情合理,自然有效,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增强,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

2、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教师要尽量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之间良好互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过程;经常给学生提供反馈的机会,指导学生如何提问及怎样思考;指导学生概括材料;指导学生评估自己的思考力。

①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是一种以学生共同的知探索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及讨论活动,教师站在引导的立场上,指引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我在进行“信息的表达”一节教学过程中,两个模块都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参与教学,“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都有哪些,是如何表达的?”“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有哪些?”“以前学习过的信息表达规范化的例子有哪些?”等等,逐步深入,有目的有阶段的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更好的锻炼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精神,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多元化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合理的问题、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恰当的模拟场景等。课件内容的深浅将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而定,课件的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定,课件媒体表现形式,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选择的学习策略而定。

③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进行有效学习,确保课堂学习成效,还要求教师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中学生课堂游戏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小组合作;实践探索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理科课程,十分强调具体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材中充分重视为学生创造观察自然、互相讨论的机会,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实施环境,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实验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是客观存在不可缺少的,因此,合作学习是适合于本课程教学的一种较好的策略。是生物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只有展开有效地合作学习,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那么,如何在中学生物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呢?

一、建立“互助合作小组”

采用合作学习模式,首先要将班内所有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合作小组,以最佳的组合方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由两名以上学生根据性别、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特长爱好、能力等诸方面合理差异而建立相当稳定的学习小组,但各个合作小组的力量应保持均衡。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在合作小组编制过程中,要体现民主精神,应尽量尊重学生个人的意愿,在基本自愿的情况下再做适当的调整,以保证整体的均衡。一个合作小组确立之后,并不意味着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一成不变了,应当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做适当的调整,及时从人员结构上为解决实际中产生的矛盾提供条件,适应己经变化的情况,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分组完成之后,学生对合作技能的掌握也要有老师传授。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在合作学习中,仅把一些对社交技能一无所知的学生安置在一个小组中,并告诉他们如何进行合作,不能确保其有效性。对于如何与人进行有效交流的技能,我们并非生而知之,也自然不会在我们需要时随即产生,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交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要使所有学生都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会共同活动的有效方式,建立并维持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必须以良好的社交技能作为中介。

二、处理好合作学习中的人际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因素。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开展的教学活动需要小组成员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另外,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也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师生间要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信念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应具有亲和力,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合作成为一种需要。如本案例中让学生上台模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对每一种模拟情况都要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对于学生的一些不成熟的带有创造性的见解,教师应细心呵护,加以珍视,切勿求全责备,多提建设性的建议,多用真切期待的语言鼓励学生,使学生发挥出潜在的智慧。

三、及时分享合作学习成果

合作成果分享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要在组间或全班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以进一步扩大课堂上的信息交流量,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尤其是那些发散性较强比较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更需要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小组发言人的确定,要发扬民主,给每个人以机会;小组发言要具有概括性,能代表小组成员集体的意见;各小组强调发表不同意见。当各学习小组的学习结果以一定的方式得到展示后,必须及时给予评价,以便各组获得信息反馈,从而促使其强化动机、调整学习进程。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实行积极性评价,授课老师应掌握一些管理学和心理学的常识,尤其对于合作学习起某种程度上就是管理学界提出的团队合作的一个反映,在生物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不仅要从教育学的角度把握,如果能从管理学角度理解,实施起来会更顺畅、学生也会受益更多。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活动

1.游戏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游戏,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仅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积极思维的心态。”

2.探究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组内合作,探

究学习有赖于合作形式;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也不在于合作形式的追求,而在于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所以,二者完全能够并且整合起来。小组合作研究能使学生“好学”、“乐学”,激发积极进取精神,从情感上保证探究学习的质量,反过来探究学习又能加深合作情感,是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从而提高合作广泛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将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势与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坦 《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析要》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3期第44页.

中学生课堂游戏范文3

本人经过这两年的实践,发现按照以下的教学过程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1.学生课前练习

课前布置学生做20道的选择题,内容涉及的都是一个章节里的知识点,而且一道选择题往往只涉及一个知识点,不会很难但都是基础的知识点,这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主要内容,因为回忆是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在回忆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梳理的过程也是把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泛化的过程,在梳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判断错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成就感,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课前批阅

教师通过认真细致的改卷,发现并统计好学生易错的知识点、不会的知识点,以及大多数学生不会的问题和个别问题,这样为复习备课奠定基础。

备课时,教师有重点地对学生中的疑难和章节中的重点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疑点和重点,从而使学生更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复习内容。

3.学生展示整理的知识点,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课堂上首先让各学习小组进行组内交流,交流的内容就是课前各同学梳理的知识点,交流的目的是使分散的知识点尽量系统化、脉络化,形成一个复习提纲。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的知识点提纲。如此可有效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在补充时,进一步对教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构建知识网络,使之转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同时还要注意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关注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注意提醒学生本章的重点,对重点内容和学生的疑难问题要进一步地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在课前批阅的基础上,讲评课前作业。把20道选择题的答案公布后,先让学生自己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正、讨论。如果经过讨论等后还不能很好解决,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就要进行质疑解难,要讲清楚将透彻。

4.10分钟的课堂背诵

自古以来,背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手段,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背诵也是一剂良好的激活催化剂,它能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点。学生通过背诵,积累的知识多了,这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当堂反馈

复习完成时,选取4~5道识图作答题或一些综合题进行当堂反馈。

可以设计一些紧扣学生易混、易错知识点的综合题,或者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让学生通过做题不断受到启发,并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就十分重视教学反馈,他们认为通过教学反馈,会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由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展示、交流

通过这一展示、交流的环节,要充分暴露学生中依然易错、易混的知识,因此要多让中困生尤其是后进生回答问题或黑板展示。然后对于共性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通过问题的解决,以达到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掌握知识的目的。

中学生课堂游戏范文4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参与途径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就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而言,每一位语文教师所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参与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重要途径。

一、树立有效参与的教学理念――民主、开放

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做到有效的参与,需要调动起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语文教学氛围, 这样学生参与起来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怎样创设这种教学氛围呢?关键在于树立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理念,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坚持民主性原则,努力创设和谐、安全、自由的氛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讨论、质疑甚至辩论,决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垄断式”授课。但要把握民主的“度”,否则就是流于形式。安全和自由的学习气氛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先决条件, 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参与、乐于表现的前提。老师要信任学生, 坚信他们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要真诚地对待他们, 充分尊重其表露的情感和想法, 理解他们间存在的差异, 对其发言给予积极的评价、正确引导。同时,课堂上,教师调适自己的语言行为, 如说话的语气、态度、表情、动作, 用自己的热情、激情去感染学生, 以避免造成学生心理紧张, 在和谐、安全、自由的氛围下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

其次, 坚持引导性原则,善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表现的氛围.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设疑,循循善诱,创设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和情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及老师提出的问题,设疑――引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过程。同时,语文课堂是学生表现的物理空间, 课堂氛围是学生能直接感知的, 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面对面的同伴学习, 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 几个好朋友自由选择地商量,让学生自由选择座位等形式, 或欣赏同伴的表现, 或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利于学生表现自己,从而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第三,坚持趣味性原则,适当地开放、延伸课堂。生活中充满语文,语文源于生活。如何紧扣语文教材,读懂身边的“大语文”,要给学生一双慧眼细心的去观察,尤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因而,教师在对学生的日常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价值,从而真正地感觉到学习语文的实际意义,引起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中注重趣味性原则的贯彻,从生活中的语文开始,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之源。另外,在新课程中, 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地, 这就要开放课堂, 语文教材和学生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 在教学中, 都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室外, 边看边讲, 边观察边体会。如作文教学也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自然情境中进行技法指导。如有必要还应课堂延伸, 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如学习古诗词, 就让学生搜集有关古代诗(词)人的治学、生活资料。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把语文课堂与社会融为一体, 打破课堂和校园的空间与时间的束缚, 有效地拓宽了语文课堂, 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二、构建有效参与的途径

1.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一般而言,课堂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整节课集中精力听课。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就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就是针对课文、针对学生创设好相应的教学情景, 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在教学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首先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导入,引起学生的联想,创设本课教学情境。音乐响起,课堂一下子肃静了,同学们都沉浸在那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电影故事中。完后紧接着提问:听了音乐你能回想起什么?又有何感受?学生从音乐中回到现实,纷纷谈论自己的能回忆起的故事及感受,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水到渠成的过渡到《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的教学。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紧接着提两问:一:假设你是这场海难的幸存者,请简洁概述这场海难的经过。这一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果);二,假设你就是船长哈威尔,在这紧急情况下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这一问题为分析哈威尔的形象埋下伏笔。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把其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这样尽可能保证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但创设课堂情景, 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 使课堂张弛有度,否则流于形式,甚者不能保证教学效果。

2.巧妙灵活的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点拨教学法,是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灵活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 是学生有效参与的途径之一。具体做法有:点拨学生的思路;点拨学习疑难;点拨知识重点和学习方法等,这些具体的做法都能使学生有效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 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的态度前后迥然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众人对咬伤赫留金的小狗的主人是谁, 前后的说法不同。这种前后的不同不仅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沙俄统治的黑暗。这样的提问, 既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又多层次地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季节的景色, 但两课有没有相同之处呢? 为什么会有相同之处呢? 学生通过老师的点拨,了解到两文的作者所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祖国的相同情感,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语文教学中的点拨, 内容丰富, 方式灵活,它随着教学实践的扩展而拓展,恰到好处的运用,使学生的参与效果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3.捕捉生活素材,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们的生活就是“语文”。要使学生有效的参与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就得让他们多留心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语文教材,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 一文时,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的父亲对孩子的浓浓的父爱之情。 紧接着引导学生联想: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父亲对自己有哪些点滴的关爱?学生纷纷发言,畅谈自己父亲的爱!这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好的帮助。同时给学生布置课外: 请每一个学生回家为自己的父亲做一件事, 如给父亲端一盆洗脚水, 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做顿饭, 或者帮父母亲洗洗衣服等等,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切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更加珍惜亲情。

4.师生互换角色,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

课堂不仅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应该有学生的声音,课堂应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教师可以主动从将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以平等的角色信息互动,在平等的交流中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师生换位,在备课、上课中,让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师生一起商讨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选择部分同学大胆走上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而教师则坐在座位上充当一名学生,仔细聆听他们的讲解。学生在这一实践中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发自己的参与欲和求知欲。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参与, 符合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死水一潭”,而表达多样化,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更深透。

学生有效参与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教无定法,中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有效参与的具体途径会根据具体教学实践而多种多样,这就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参考文献

[1]潘富,创设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应――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7(4)

[2]曾建兴,邓益兵,点拨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研究2007(8)

中学生课堂游戏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教学;课堂教学

生物这门学科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要不断创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改变教学观念。那么如何化初中课堂教学呢?下面给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游戏法课堂教学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不然学生很容易感到疲劳,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情。教师要打破常规,让课堂充满兴趣,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初中生具有好动、好奇的特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或实验研究活动,能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教授人体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两个拼图的游戏,让学生把打乱的消化系统和骨骼系统图拼完整,通过拼图游戏,学生就会对这两大系统的结构记忆深刻了。又如,在教授食物链和食物网课程时,教师可以把一堆森林图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用不粘胶把食物链串起来,并串联出这个系统中的食物网,食物链可以是多条。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竞争,看哪个小组的食物链多且正确,由此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果。

二、比喻法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新概念,教师可以采取比喻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解有关“细胞分裂和生长”这一生物概念时,如果一味地灌输理论,学生很难理解,但如果教师采取比喻法,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就会很容易了。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假如细胞是孙悟空使用的金箍棒,它平时就像一根绣花针,可以放进孙悟空的耳朵里,但是当孙悟空用它打妖怪时,单手一摇,金箍棒就变成了擎天大柱。细胞生长的过程就像这金箍棒一样,由小到大。细胞的分裂过程,就像孙悟空的毫毛,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就变成了无数根,细胞的分裂也如此,一个细胞可以分裂成多个细胞。这种比喻不管理论上是否恰当,但至少通俗易懂,学生一听马上就明白了生长和裂变这两个概念,而且会长时间存留在记忆中,不易被遗忘。这种教学法能够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法课堂教学

生物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问题探究能力、自学能力,所以教师也要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而这些能力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结合,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体验相结合,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亲手实践,从实践中培养各种能力。例如,在教授“植物的器官”课程时,教师可以采取户外教学的方式,把学生带到教室外植物较多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一棵植物,针对这棵植物,教师具体讲解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通过实际观察,把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植物相联系,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了,并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再如,上生物课时,教师可以脱离教室的束缚,带领学生到户外,教学生辨认各种动物、植物,收集有价值的标本作为实验材料。学生在户外接触大自然心情一定会很舒畅,一边游玩一边学习,这样轻松、愉悦又开阔眼界的氛围是学生向往和渴望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作业,把学生分成组,让他们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从中找出这些植物生长的规律,并写出有关的科学道理。至于最后的评定,其目的也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学生,因此,每个小组的分数要差不多,对每个小组都提出不同程度的表扬,以鼓励学生为主,即使有个别学生做得不够好,也依然要表扬优秀的一面,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会主动观察周围的生物现象。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系统是动态的、复杂的、庞大的,而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生物能力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中学生课堂游戏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课堂

由于中考的指挥棒作用,从社会到家庭,乃至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不重视,给生物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探索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作为生物教师应改变观念,关爱、尊重学生,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有效教学,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

一、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对待生物教学

教师的价值绝不是体现在你所教的学生得的分数有多高,录取上级学校的人数有多少,而在于以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教师要为社会负责,为学生负责,教师的行为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负责任。虽然生物学科没有升学的外在动力,但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二、需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其中也包含对学生的热爱。关爱学生,使学生敞开心灵,有了爱心,就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实现真正的心灵沟通,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也才能在师生的互相解读中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爱老师,才能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奠定感情基础。

三、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少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来自于力求全面发展,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教师不只在于他的知识占有量多少,而更重要是否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乐学、会学。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如阅读、讨论、探究、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并努力做到多种方法的最优结合,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四、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倡导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在新课程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设计了大量的有关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要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发展,就应摒弃过去那种由教师代替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尽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为学生创设一种适于探究的情景或氛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不是学生要学的全部内容,也就是教师要用教材教,避免教材教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媒体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隐性资源,这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五、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高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

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的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