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的目的与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规划的目的与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城乡规划的目的与意义范文1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现状主要问题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本文简单的概述加强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且分析探索了目前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本文针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可以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使得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水平以及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此保障城乡规划设计方案能够在当地顺利实施开展,进而达成国内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一、加强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城乡规划设计是针对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控制与管理的一项活动,从而达成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目的。为了使得城乡规划设计活动顺利开展与进行,需要对其加强管理控制,为城乡规划设计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还能够保障规划活动有序开展与顺利进行,同时圆满结束。规划设计是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内容,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是保障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并且规划设计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城乡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为了保障城乡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则需要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以实现合理化、科学化以及有效化,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谐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并且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也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几点可以提高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的措施以及建议,从而达成推动城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试析目前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城乡规划设计前瞻性不足的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设计前瞻性不足的问题会直接造成城乡经济发展没有目标,城市有关部门往往对城乡的定位不清晰、不准确,以至于城乡规划工作缺乏系统性。另外,加上城市有关部门对农村的调查研究工作没有做出深入的调查了解,并且对农村在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地位全面理清,以至于开展城乡规划设计活动时候,无法应用系统性、科学性的方式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此外,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人文理念的问题,以至于城乡结合过程中的文化发展、产业升级、区域竞争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而无法实现协调发展。另外一方面,城乡规划设计活动中,相关设计部门过分注重经济的发展以及积极作用,而对人文精神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将精力倾注于城乡一体化形式与外观上,以至于当地的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无法得到显著提高。综上所述,这些存在的问题均会影响到城乡规划设计的质量,而且还会造成大量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关于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分析

1. 城乡规划管理调控职能作用发挥存在不足的问题

城乡规划对于其他规划活动而言,其对整个国家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城乡规划的时候,需要站立到一定的高度与角度上面,并且尽可能多的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配置与处理,然而实际生活中,有些政府部门为了减轻管理强度,则将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直接安排于下一级政府部门活动中,以至于所得出的规划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规划设计出于自身的角度,以至于城乡规划设计统筹方面没有做到位,加上国内各个地区的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手段以及审批程序不同,最终给后期调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题,从而难以发挥规划管理的作用。

2. 城乡规划监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分析

监管制度是保证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以及施工过程等方面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很多政府对其管理监督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监管制度一直没有被完善,并且也没有设立相互监督管理体系,致使各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与联系,从而使得城乡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活动等方面均存在各种风险。

3. 乡镇规划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分析

为了确保城乡规划活动有效实施与开展,则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其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然而不少政府部门对城乡规划方面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其投入的资源普遍较少,以至于乡镇规划机构大都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例如:缺乏专业技术员工、监管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乡规划的发展。

三、探讨提高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的对策以及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监管制度

为了确保城乡规划设计活动以及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并且保证设计质量以及施工活动质量,则需要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监管制度,同时,还需要设立相互监督管理体系,从而使得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得到有效保障,进而推动城乡规划活动进一步发展与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乡镇规划机构

如果乡镇规划机构没有得到完善,那么当地地区城乡规划活动将无法开展与进行,并且实施的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其加大资源投入,以完善乡镇规划机构,例如:投入适量的技术人员、完善监管机制等,从而进一步推动城乡规划的进程。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加强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且将当前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同时,针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几点可以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的建议以及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以及质量,以确保城乡规划设计能够为城乡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继而推动国内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从而保障城乡规划设计蓝图能够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进而进一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汤春峰,朱杰,仇海囡.体制创新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一体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2]王永博,尹兆芳,张玉星,黄文军.黄金梨在河北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A].全国第四届梨科研、生产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3]赵丹,罗震东,耿磊.苏南地区乡村发展演进及其复兴战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

[4]王军,张伟.广域 转型 重构 指引 发达地区中心镇的转型发展与规划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

城乡规划的目的与意义范文2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TU201;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90-01

0 引言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建设正在飞速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对城乡地区的规划越来越关注,而且城乡的结合也逐渐的扩大范围和面积,城乡建设的人员都明白,要想城市建设得到有序的发展,以及乡村经济的如何得到提升,他们就要严格的注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我们国家在城乡规划方面相对于过去也更加重视了。而且建筑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代表着很多意义,比如一个重要的景观建筑的设计风格会对人们对这个地方的第一印象进行定格。建设人员在对城乡建设时需要找寻着他们二者之前的巧妙联系,只有统一融合的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才能让建设的城乡整体的建筑效果变得正常有序,如果做不到这些,让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脱节,很可能会造成混乱的和不一致的城乡规划。所以我们国家在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实践中要能够做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1.1 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是两个知识体系

城乡规划是对城市和乡村进行全面的设计与规划,而且它也要考虑在同一个城乡地区中资源和经济该如何共同发展,同时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需要考虑的。而建筑设计仅仅是设计的范围,建筑设计是依据建设任务以及工程技术进行工作开展的,而规划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具体操作问题就是由建筑设计来解决的,虽然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看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建筑设计是必然要与规划的方案,工程的标准以及材料的准备进行有效的融合。社会发展的进步动力来源即为他们二者的必要结合。

1.2、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应该实现一致性效果

如何让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城乡规划的最终目的,社会如何发展以及如何进步这需要城乡规划来进行推动,而且城乡规划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国际环境下对城乡进行大范围的土地规整可以让经济更为发达,社会的分工合作更为明确,但是对于城乡之间的差距却反而越来越远,如何对这种局面进行改善即如何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最为直接的做法就是让城市和乡村可以共同发展,这一想法的实现和操作就是对社会资源的过渡。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可以将以上的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和进行调整。能够完美有效地遵循城乡规划的需求和特点是建筑设计所能做到的优势。城乡规划时需要把建筑理念置于实用主义的上方,需要以实际的需求为主要标准。

2、实现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相结合的途径

2.1 建筑设计必须要满足城乡规划的实际需求

我们了解到,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着城乡规划的进程。比如工程地的条件,当地的交通情况等。在任何工程的实施中都会遇到很多阻碍因素,而城市建设最根本的考虑是这个城市规划的实际要求,所设计的建筑依然符合所建造地区的基本要求。城市规划无可厚非的会遇到土地征收,环保问题,维持生态平衡等问题,建设人员只有坚定地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确保建筑设计时当地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即可。但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的放弃与保留也是可取的。城市规划所占用的民居以及人们的安置是这个工程所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总而言之,在建筑设计实施时,协调好施工的时间和空间是必然的,保证空间设计时对时间的实际需求。

2.2 注重对城乡规划整体效果的表现

建筑设计的功能需要在城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显著的展现出来,我们需要依靠建筑的合理的设计使得城乡规划的整体效果明显增强。现在很多建筑设计师都会考虑因地制宜,通过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各种具体情况来对当地进行园林设计和景点设计,特别是可以设计出更具有风格特色的的标志性建筑,这样的建筑设计可以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以及远方来此的人都可以直观的感知当地的人文风情以及风俗文化。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建筑设计的方式进行的城乡景观的规划也就孕育而生。

2.3 实现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细节的有效结合

城乡规划所关注的是现存事物的有效融合,而建筑设计所更为注重既是建筑本身的风格和特点。城乡建设开展的时候,建筑物与环境的结合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建筑整体框架的设计也是重中之重,实践操作时,要时刻警惕着建筑物与规划之间冲突的产生。在展现建筑整体风格以及凸@文化元素时,实际运用与视觉效果是需要完美统一的,在这两方面的考量上尽可能要多角度的考虑采光效果,通风情况以及视野的广阔性等细节,每一格适宜的设计方案设计者都是需要经过综合的考虑的,这样既能保障建筑本身的运用价值。城乡规划中所涉及到的视觉效果和实用价值往往需要通过建筑设计师来将它呈现出来。

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有效结合需要对各个细节进行充分的考虑。

3、结语

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很大程度由它的建筑物的设计直观的展现出来了,因为建筑物是当地形象的一种固定且有长久时间性的展现形式,尤其是建筑物的设计是对当地的风俗文化的延续和释放。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有效推动可以通过城乡规划时所建造的标志性建筑来进行。建筑的统一和延伸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磨灭的存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建设的主要成分即为城市规划的有力推动,解决城乡规划中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可以通过城乡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的结合,尤其他们两者的结合对于我们国家的城乡一体化的最终实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门丽君.谈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3,03:31-33.

[2] 凌亚邦.城乡一体化整体规划、设计、建设的意义[A].中国科协年会(分3)组委会.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科协年会(分3)组委会:,2006:6.

[3] 秦松旺,徐建军.城乡规划如何实现与建筑设计的结合[J].城市建筑,2013,24:51.

[4] 任宏波.谈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结合的实现[J].山西建筑,2014,27:17-18.

城乡规划的目的与意义范文3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问题;完善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ermission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are we in the new economic form deep practice of sunshine government affairs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most basic means. However, our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law" i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administrative license management work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hoping to promot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dministrative license management.

Keyword: public participation;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ve license; problem; perfect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整个城乡规划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部门深刻把握并践行阳关政府的过程中,打造一种公众参与的城乡规划工作已势在必行。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新时期,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行政许可管理工作作为整个城乡规划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应当接受公众参与的挑战。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就我国现阶段发展情况来说,城乡规划工作中的行政许可工作多意指《城乡规划法》当中所明确指出的“一书三证”许可制度。虽然当前的“一书三证”许可制度较传统意义上的“一书两证”许可制度已有明显改善,但其在公众参与机制方面的缺陷仍然为其的实践工作带来的一定的问题[1]。

不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得许多由政府相关部门结构许可后展开工程施工的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或是竣工结算后,就施工临时用地的拆迁工作、建设项目的日照与通风等问题引发了一定的纠纷,这种纠纷所浪费的行政管理资源实际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工作的缺陷,是不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让公众参与到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当中,使整个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工作透明化、真实化,以此达到节育社会资源、强化行政空拳以及确保行政许可公平公正的最终目的。

二、当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正如上文所说,当前的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在公众参与机制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其行政许可管理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一)法制保障存在问题。就我国现阶段所推行的《城乡规划法》而言,其规范内容只涉及到了对城乡规划项目在交由相关机构部门完成编制审批工作之后需要就其编制审批内容做规划公示的相关规定。现行《城乡规划法》当中并没有就公众参与作出任何解释与阐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存在必要的法律保障。

(二)组织职能存在问题。各地方政府机构在城乡规划行政许可信息的填报申请环节表现出了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在相关部门机构所提供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交流平台当中,公众的参与并未得到任何形式的信息反馈,公众意见无法对城乡规划项目的审批与实施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职能方面仍然有着较为明显的问题与缺陷。

(三)技术方法存在问题。一方面,从主导型技术方法角度上来说,相关政府在针对城乡规划项目所开展的民意调查与规划公示工作当中主动性发挥的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从各种辅技术的应用角度来说,一部分政府部门虽制作有相应城乡规划项目的三维虚拟图,但这种虚拟图多以项目关键地段为制作背景,整体性比较差且无法在公众参与网络平台中进行,公众的参与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待我们解决。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

针对上文有关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笔者现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帮助。

(一)进一步强化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法规的建设力度。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加大对《城乡规划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构建力度,将如意见征询、听证等多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方式纳入配套法律法规基本原则当中。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赋予公众一定的监督权,依法对各项城乡规划项目进行监督。相关政府部门机构还需要将公众参与下的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专项化,规范参与方的权益关系[4]。

(二)进一步推动公众参与组织保障体系的构建。政府在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服务性与主动性来强化政府作为主体参与者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将整个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透明化与高效化。与此同时,政府可创立有关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性机构组织,采取社会咨询的方式广纳民意,进而从组织职能方面确保公众参与机制在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实施。

(三)进一步强调传统性与信息性相融合的技术方式。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再如何完善其最终也只是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中的辅助技术方式,公众参与的实现关键需要政府主导性技术为其提供保障。政府需要采取虚拟场景构建、城乡规划项目预览以及网络平台公式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方式拓宽与公众交流的渠道,获得公众参与的认可的支持,直至参与。

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城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工种的积极参与基于了政府最大的肯定,城乡的建设发展开发过程中积极响应中央的要求,开展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调研,调研课题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地方政府有关精神为主线,重点研究如何在城镇化建设基础上,结合当前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预测城镇化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定位、空间结构、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新

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模式及其实现路径,引领城镇化科学发展。

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城乡规划工作也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方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城乡迅速发展,然而,往往存在一些城乡的规划起步较晚,造成面向村镇的专业规划人员非常紧缺,而且许多村镇的基础数据资料,如地形图、土地结构现状资料等普遍缺乏,导致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严重脱节和滞后,使得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一些城乡规划建设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4.1 贪大求全,城乡规划欠科学

城乡规划建设应与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条件相适应。现阶段,部分地方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领导干预过多,规划设计人员对民族文化认同度不高等诸多原因,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建筑、大马路、大广场等贪大求全的问题,规划建设只顾经济利益,阻碍了城乡总体规划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4.2 城乡规划理念滞后,定位模糊

对城乡的规划定位不清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道路不明确,产业支撑明显不足。在城乡的规划中,对传统民族文化缺乏深入、系统的开发性研究,从而未能对区域内具有特色性、品牌性的民族文化进行准确定位和科学开发。

4.3 盲目开发建设,城镇规划缺乏地方民族特色。

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是城乡发展的灵魂,但是在一些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存在过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文化建设,导致缺乏整体的文化氛围,各城镇的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雷同,既无传统民族表现力和地域特色,又不具真正意义的现代特征,缺乏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不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城乡也因此丧失了独特的魅力。

4.4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

由于历史发展及地理区位等原因,区域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相对较弱。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市场经济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纵深发展,昔日相对闭塞的民族地区正面临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外来文化与本土民族文化不断地碰撞和融合,一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正以近乎崩溃的速度面临着消亡的严重危机。

4.5 城乡规划中民族特色建筑的保护观念不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规划体系也在不断变化,国家非常重视特色城乡建设。但是仍存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一味追求高楼层和大规模建设,不注重城镇特色和文化,城镇规划中对于民族特色建筑的保护意识还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分散性民族特色的建筑没有列入规划保护范围,一些有价值的民族特色民居没有得到妥善保护。

4.6 缺乏专业人员,人员的配置不齐全

城镇规划部门由于受人员编制、人员结构、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造成专业人才缺乏,个人业务素质不高,人员配置不齐全,尤其是缺少具有专业水平和民族文化知识的专门人才,这些因素都威胁和制约着规划事业的健康发展,阻碍城乡规划编制和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城乡规划建设针对其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5.1 制定并完善城乡规划和建设的法律法规

强化民族特色建筑的设计、规划和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制定强制性措施,加快立法,建立健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审批制度,分级负责,严格把关,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建筑物特别是标志性建筑要突出民族风格、民族个性。没有按规定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不经批准,不符合民族建筑要求的在建项目,要严肃处理,把民族文化建筑建设引向法制化的轨道。

5.2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的基础,各级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要不断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严肃性,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城乡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把握科学的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城乡规划建设全过程,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保持城乡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

5.3 加强民族地区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重点抓好民族地区城乡体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加大编制和实施自治区重点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规划的力度,推进城乡规划整治示范和试点,组织开展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性规划编制,以及开展传统建筑民族文化的挖掘保

护工作,进一步推进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提出塑造一批特色城乡,包括民族文化名镇、特色农业强镇、特色旅游名镇,通过城乡的差异化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从而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

5.4 做好城乡规划建设中民族建筑特色的建设

指导各地建设部门在实施城乡建设中应注重对少数民族建筑特色的保护和指导。例如,柳州市三江、融水县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委托设计院重新对城乡布局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并给出了苗族、侗族风格的木楼建筑设计,提供给苗族、侗族群众作建房参考;来宾市在开展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突出瑶族、壮族民族元素在建筑立面上的表现;那坡县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中,提炼苗族建筑元素,在水弄苗族乡危房改造中设计并建造了苗族六角楼民居。

5.5 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对民族建筑特色的研究

要着力凸显城乡建筑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形成建筑特色,必须做好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的规划建设指导工作。在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做好城乡总体规划,引导农民住宅建设,着力营造优美舒适、和谐宜人的城乡环境。

5.6 要大力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观念的建筑人才

民族特色建筑与现代建筑不同,因它的历史背景、民族风格,对建筑外立面的装修改造比现代建筑的要求更为复杂、具体。因此,要着力挖掘培养一批懂得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建筑特色意识的建筑科技人才,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装饰的民族建筑队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的管理工作中重视公众参与十分重要,现阶段,只有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中加强努力完善公众参与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对其做到认真负责详细探索研究,并据此论证了强化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公众参与性在深入践行阳光政务,进一步维护整个经济社会安定和谐。另外,在城镇规划建设中,体现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加强学习研究,提高城镇规划业务能力和水平,不断进取创新,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着力突出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促进和推动我国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旺.茅海容.《城乡规划法》和《物权法》给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带来的影响. [J].北京规划建设.2008.(02).

[2] 刘锋.城乡规划管理制度与《行政许可法》的衔接. [J].工程与建设.2009.(23).

[3] 隋骊强.以推进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城乡规划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 [J].学理论.2010.(22).

[4] 李晓龙.门晓莹.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J].规划师.2004.(20).

[5]乔卫芳;支光辉;;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编制研究[J];山西建筑;2007 年08 期

城乡规划的目的与意义范文4

关键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地学思维 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长期以来,地理学已逐步从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有力工具发展成为改造世界的科学,它已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为一系列勘测、设计和规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解决重大的国民经济问题。①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教育部先后于1998年和2012年对地理科学专业进行了调整,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地理学下属学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被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这一专业的拆分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学科的要求。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地理学。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经典地理学思维和素质的培养。

1 地学思维

传统地理学提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和类比方法等,是地理学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科学方法。②现代以来,地理学有了更强的整体性观念,更多地从地域系统的整体出发,注意从理论假设出发进行演绎,使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能够相互补充、辩证统一,并积极引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逐步形成了一种复杂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③

从具体研究方法来讲,现代地理学综合研究的两大方法为区域法和因素法,④即以区域为基础的综合研究和以要素基础的集成研究。但无论是区域法还是因素法,都要借助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和辩证思维,以探究地理综合性问题的求解途径,这类研究方法和地学思维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现状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理学地理科学大类下面的二级学科,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依托于地理学、城市规划和管理科学,侧重于应用领域,着重培养我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与管理的专业性人才。⑤城市规划一般依托建筑学平台建设,侧重于技术领域,重视物质规划和形态设计,如建筑设计、住区规划与设计、旧城改造、城市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市政工程规划等,其毕业生大多就业于大城市的设计院、政府部门、城市建设咨询和研究机构。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设立的目的是希望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城乡规划和管理之中,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之需且具有资源、环境与规划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从专业设置学科背景看,全国大部分高校资环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前身)是在地理学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京大学黄贤金⑥等人于2011年对98所开设有该专业的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98所高校中67所是以地理学为学科背景,占68%;11所高校以地质学为科学背景,占11%;以农学和测量学为学科背景的各为4所,分别占5%;其他以建筑、环境、林学、经济学等为学科背景的高校11所,共占11%。然而,在一些开设该专业的普通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专业重复建设、盲目扩大规模、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学科定位不明确、⑦⑧尤其是轻视对学生地学思维的训练,过分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向建筑类倾斜,无法凸显地学特点、展示专业特色,导致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情况不乐观。

3 培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地学思维的重要性

3.1 有助于学生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背景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跟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也最具活力,该专业面向全球性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等,综合性与应用性都很强。⑨学生只有具备了全局与系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方法等地学思维方式,才能有效地理解并接受相关理论,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关于区域、空间、尺度的概念有具体认知和理解,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才能得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2 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的背景下,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也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全局与系统、分析与综合等地学思维方式,而学生仅通过城乡规划的理论、技术、方法的课程的学习是无法得到有效训练的,因此,需要重视地理学经典的理论教育。

3.3 有助于学生完成个人职业规划和目标的设定

有效的职业规划对于促进学生实现其人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学思维的特色之一在于训练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点在学生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和目标时尤为重要,有助于学生综合地思考问题,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客观全面地面对人生的每个阶段并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城乡规划的目的与意义范文5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机制;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乡规划管理包括规划制定、规划实施和规划监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规划的制定和规划的实施相比规划的监督而言发展较快。“短板”的出现有体制问题,更多的表现在机制不完善、不健全。城乡规划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规划监督,而不是“法定性”的规划制度和“程序性”的规划实施。

一、开展城乡规划督察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构建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要求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也更加强调了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城乡规划督察制度是城乡规划领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一项具体制度安排。城乡规划督察是一项制度创新,本质是一种对政府规划行政行为的监督,具有层级监督、实时监督和专业监督的特点,在事前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实施城乡规划督察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量巨大。城乡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城乡规划体系日臻完善。但是,长期以来,规划实施阶段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严重影响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但为什么规划执行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一方面,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太多,地方政府面临GDP增长的压力,也想做一些政绩。一些城市急于上项目吸引投资,不惜突破规划约束,也要让项目落地,甚至随意调整“三区四线”等强制性内容,侵害了公共利益和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当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规划实施监督工作,不能再留历史遗憾。另一方面,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利益博弈,都可能对依法实施规划带来冲击,也给督察工作带来压力。对于每个具体项目的规划审批,各方主体都有利益诉求,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专家还要发表意见,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规划部门处在利益博弈的焦点上,压力很大。如果把握不住,还可能出现腐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涉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任务十分艰巨。推进城镇化发展、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等工作都很重要。规划督察员直接派驻到城市,实现了厅与各市点对点的联系,有利于及时了解第一手情况,避免和主观主义,避免了违法建设既成事实后造成的损害。总的来说,规划督察工作虽然面临很多压力,但实践证明这项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有成效的。

三、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目前,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量巨大。城乡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城乡规划体系日臻完善。但是,长期以来,规划实施阶段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严重影响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但为什么规划执行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一方面,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太多,地方政府面临GDP增长的压力,也想做一些政绩。一些城市急于以项目来吸引投资,不惜突破规划约束,也要让项目落地,甚至随意调整“三区四线”等强制性内容,侵害了公共利益和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当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规划实施监督工作,不能再留历史遗憾。另一方面,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利益博弈,都可能对依法实施规划带来冲击,也给督察工作带来压力。对于每个具体项目的规划审批,各方主体都有利益诉求,领导的想法,专家的意见,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规划部门处在利益博弈的焦点上,压力很大。如果把握不住,还可能出现腐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涉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任务十分艰巨。推进城镇化发展、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等工作都很重要。规划督察员直接派驻到城市,实现了自治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与各市点对点的联系,有利于及时了解第一手情况,避免和主观主义,避免了违法建设既成事实后造成的损害。

四、城乡规划管理机制分析

4.1 督察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一)城市总体规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报批和调整是否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是否符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是否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有关城市发展和控制的要求;

(三)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的编制、审批和实施,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四)重点建设项目和公共财政投资项目的行政许可,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五)《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

(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执行情况;

(七)影响城市总体规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的其他重要事项。

4.2 城乡规划督察管理机制有效实施办法

自2014年5月26日,伴随着自治区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遣会议在乌鲁木齐市的召开,甫拉提・乌马尔巡视员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强城乡规划工作而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深入开展城乡规划督察工作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水平、促进地方政府及规划管理部门严格执行规划、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促进经济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乡规划管理机制是指由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方式的确定和管理机制的运用等综合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体系。城乡规划管理机制是否合理,是城乡规划功能能否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是实现城乡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城乡规划法》赋予了县级以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职能,履行这一职能,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来承担,这就必然涉及城乡规划管理机制的问题。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主要是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划法律规范与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乡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用地以及建设活动实施规划审查,同时核发规划许可的行政管理工作,即“一书三证”。

督察员依据国家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相关政策,以及经过批准的规划、国家强制性标准等,对城乡规划的编制、调整、审批及实施情况进行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及时发现、制止违反法定规划的行为,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督察意见,督促其限期进行整改,保障城市总体规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依法实施,为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五、结语

督察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能够坚持原则,认真履职,廉洁自律,帮助地方守住底线。在城乡的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持续科学发展的状态规划城市,秉持务实的作风建设城市,从而用人性化的策略管理城市,能够打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和谐、美好城市。

参考文献:

[1]吴生波. 我国城市规划和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D]. 河南大学,2013.

[2]姚爱国. 城乡规划管理指导. 吉林大学,2013

城乡规划的目的与意义范文6

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乡建设的基本依据。近年来,我市城乡规划在提升城市化水平、建设新渔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40号)精神,现就加强我市城乡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化、建设新渔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监管,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治制度,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战略导向、统筹协调和空间资源配置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城乡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城乡统筹。统筹安排城市和村镇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生活、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布局,努力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坚持集约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通过规划营造更多优质空间,保证各类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各种产业相得益彰,各项功能高效运作。

??坚持依法管治。依法开展城乡规划编制,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工作透明度,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监管,确保城乡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三)目标任务:争取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规划相协调、市域全覆盖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基本形成层级明确、管治有效的城乡规划决策、实施和监管体系。

二、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一)建立规划决策机制。成立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定海、普陀两区政府和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委员,规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作为市政府设立的城乡规划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审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县域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以及上述规划的调整。完善城乡规划专家咨询机构,充分发挥其在规划决策审批中的先期审查和咨询作用,提高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二)健全规划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城市政府对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城乡规划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市规划局挂牌运作,并在市辖区设立派出机构。市规划局负责整个市区的规划管理工作,派出机构承担本辖区内的规划管理事务。其余各乡镇配备规划管理员,确保村镇规划工作有部门管、有人抓,努力促进村镇建设水平的提高。规划主管部门要与有关区、镇政府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加强交流,密切配合,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全面提高规划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一)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编制县域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规划区扩展到整个行政区域,实现城乡规划的市域全覆盖。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完善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统筹布局城乡居民点、产业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农田保护空间和区域基础设施廊道,统筹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岱山县、嵊泗县要编制县域总体规划,在事关全市建设和发展的区域性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上,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二)深化完善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完善分区规划。根据**本岛“南生活、北生产”的格局以及推进**本岛及相连岛屿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要求,编制完善新城、定海城区、普陀城区和六横、金塘等地的分区规划。定海城区要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的关系,普陀城区要处理好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开发时序等问题。新城要进一步完善功能,美化环境,集聚人气。强化中心城区组团间的联系,形成同城效应。

(三)抓好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按照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有利于渔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原则,认真做好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重视建制镇,特别是中心镇、重点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联接城乡中的节点作用。结合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中心村和保留村建设规划编制,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村庄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居方案,着力解决村庄布点分散和环境差的问题。渔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要保持海岛渔农村特征特色,尤其要严格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建筑。

(四)切实加强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专业规划的编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近期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并逐年编制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切实增强城乡建设的计划性和项目安排的系统性。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化城市用地布局,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编制**本岛公交站场和社会停车场规划,加快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市交通功能。加强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有序地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专业规划编制。抓紧落实大陆连岛工程沿线景观景点设计及规划控制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与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加快修编各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及自然保护区等保护规划,进一步明确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强制性规定,对合理利用资源提出引导性和控制性要求,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立风景名胜区监管系统。

四、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

(一)完善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科学确定城乡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在城乡规划中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范围。根据保护资源与环境、保障公共安全与基础设施有效运行的要求,分别划定“蓝线”(水系保护范围)、“绿线”(绿地保护范围)、“紫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黄线”(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范围)。将资源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风景名胜管理、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等涉及城乡发展长期保障的内容,确定为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二)强化城乡规划的科技和人才支撑。结合实施“阳光规划”,加快建立**市城乡规划信息库,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信息共享。运用遥感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城管数字化管理系统及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系统,为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培养和引进城乡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对城乡建设和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及对城乡规划持续动态的跟踪研究。

(三)注重各类规划的衔接。加强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港口岸线规划、水利围垦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城乡规划要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空间上的落实;积极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使区域内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形成良好的衔接关系。各类专门性规划必须服从城乡规划的统一要求,体现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发展改革、城建、国土资源、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建立定期协调制度,确保各类专门性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

五、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监管

(一)严格落实城乡规划的空间管治要求。加强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研究,制定严格的空间管治措施。凡是已经纳入城乡规划的“蓝线”、“绿线”、“紫线”、“黄线”管治空间,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依法加强控制,不得另作他用。确因重大项目实施需要进行调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调整相应的规划,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各类开发区的设立,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近期建设地段以及政府储备的土地和拟向社会供应的土地,必须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市场供应的规划管理依据。

(二)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许可管理。严格执行项目选址分级管理制度。各类建设项目报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前,必须按项目建设程序,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项目选址意见。未按规定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论证和评估工作,提高项目选址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加强建设项目许可后规划监管。各类建设项目必须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施建设,项目竣工后的实测建筑面积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合理误差范围内的超面积应按原出让时楼面地价补交土地出让金,超出合理误差范围的建筑面积,应按竣工时的楼面市场评估地价加倍补交土地出让金;如超出面积部分严重影响城乡规划实施,要依法予以拆除。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规划许可的用途使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及时查处违反规划要求的行为。各类建设项目竣工后,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未出具竣工验收规划确认书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房屋产权证明等文件。建设单位或个人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建筑物使用性质等内容,必须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具体办法由规划主管部门协同国土资源部门制定。

(四)健全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就城乡规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监察部门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开展效能监察,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深入实施“阳光规划”,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建设项目批前公示、批后公告和违法案件查处公布等制度,切实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的透明度。

六、切实加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