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企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企业范文1
【关键词】企业转型;国际贸易;影响;途径创新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开放的程度随之增大,国际贸易大幅度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与世界接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的理论指出企业转型对国际贸易有着一定的影响,是其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环节。企业转型能够加强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培养优秀的员工人才。21世纪属于知识型时代,网络的发展和国际贸易都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形式。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进行全面的大调整阶段,而我国国际贸易的内外部环境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而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快企业模式的转型,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概述
(一)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国际贸易从无到有,一直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支撑部分,成为我国国内企业发展主体,主要经营模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出口品是玩具、钢材、机电、化工、纺织等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是发达国家。随着国际贸易不断地加深,我国企业也开始逐渐进行产业结构以及国际收支的调整,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就业问题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国际贸易是在全球经济化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逐渐从过去的资本缺口、外汇缺口向需求缺口、竞争力缺口、知识缺口转变。国外在优惠外资以及单纯鼓励出口的引领下,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和产业逐渐转移到我国,但我国却面临着环保成本和资源价值的巨大压力,对我国的资源、能源、环保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的比例在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后期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国国际贸易总额近些年并没有受到经融危机的影响而发生极大的下降,国际贸易幅度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后期有一小部分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国际贸易解决了国内一部分的劳动问题,但由于国际贸易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且附加值不高,所以应通过企业转型解决这一问题。
(二)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制约因素
首先是产业技术水平不够先进。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大部分呈现出技术水平低下的现象,其中大约有3/5的企业技术水平低于国外企业的普通水平。我国国际贸易企业与国外的同行业企业相比较,虽然具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技术水平和质量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国际贸易产业的技术水平不够先进。其次是我国劳动力数目过于庞大且素质相对较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庞大且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但是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和普及率等等的影响,大部分的劳动力都是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简单劳动力,所以我国国际贸易一直停留在生产线中具有较低增长率的末端,从而导致我国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和优势。再次是我国国内产品竞争力较弱。由于我国国内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大部分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都良莠不齐,并且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开发机构,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再加上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无法获取较为先进的信息来源,进而导致大部分的企业并不了解国际贸易的标准,生产出的产品大部分无法达到国际合格标准,同时没有国际市场的销售途径,进而没有在国际上形成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并且市场占有率也不高。我国国内企业还存在缺乏运输保障、交货延误、价格偏高等等问题,进一步抑制了国内企业的转型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现阶段企业转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优势
首先,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国内企业正处于一个企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所以对国际贸易等等方面产生着影响,使其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这种形势就会使企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投身到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而导致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这种竞争状况首先为企业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会导致企业之间出现不良竞争的现象,进而破坏市场发展秩序的稳定性,让企业转型和发展处于一个不良市场环境中。所以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管理好市场各类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保证企业转型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利运行。其次,帮助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进而影响企业转型的顺利进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随之产生一些波动,所以必须保证企业转型的稳定发展。企业应不断加强企业的管理力度,进而为企业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劣势
国际贸易主要形式有三个大领域:对外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对外商品交换。经济危机后,西方各个主要贸易大国还处于经济恢复的重要时期,还处于有一些乏力的发展状态,美国以及欧盟国家都很明显地展现出这一状态。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转型对国际贸易的劣势影响有以下几点:一是贸易壁垒的增加。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使用的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一直强调国家贸易的自由化。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开始倡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大部分的国家开始通过建设技术性壁垒的规避机制,最常见的是“绿色壁垒”,例如欧盟国家所增加的“碳排放税”。这种机制的实施能够阻碍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发展,进而很难进入国际贸易的市场中发展。二是海外市场的萎缩。因为美国在2007年发生了次贷危机,进而导致诱发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随着国际金融资金链条的发展迅速对其它经济体产生了影响。随着各国虚拟经济领域的金融泡沫破灭后,实体经济也因为资金链条的原因开始出现市场萎缩的情况。这一情形导致国外大部分民众面临着失业或是收入减少的困境,进而造成市场的购买力开始降低,根据我国企业生产订单的取消数据能够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海外大部分的企业开始出现破产等现象,进而使市场进一步的萎缩。
三、企业转型对国际贸易的途径创新
(一)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发展方向
我国国际贸易企业转型具体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一是鼓励和支持自主研发。通过鼓励和支持自主研发,向设计、研发以及营销等增加附加值的环节发展。同时提高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其工资水平也是普通劳动密集型工人工资的十几倍,进而大幅度增加国际贸易的附加价值;二是发展零部件配套产业。我国企业转型国际贸易应由简单产品转向复杂产品的生产设计领域发展。充分鼓励国际贸易企业开展关于本土上下游企业的配套产业,同时根据国际市场的生产要求和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本土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进而不断增加我国国际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增强我国国际贸易管理。应充分完善国际贸易企业制度的要求,遵守国际贸易的产业标准,同时在制定相关国际贸易政策时,充分考虑企业环保事业以及企业社会保障的需求,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四是延伸我国国际贸易服务链。现阶段,下游服务价值链逐渐向我国国际贸易延伸,包括配送服务、仓储以及物流方面,同时也可以涉及到国外的销售环节和销售途径。大部分的商品出口价和消费者所买的零售价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就表明服务环节是产生最多价值的工作环节,但我国国际贸易价值链很难增加服务价值,所以价值链向下游服务增长的空间有许多;五是保护环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国际贸易企业转型中,应合理分配资源、土地以及能源问题,做好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以及节能生产各项环境工作。我国现阶段面临着严重的资源问题,例如土地资源不足、环境危机以及能源短缺等,我们应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重要前提。
(二)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途径创新
首先,加强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合作,提高自身优势竞争力。国际贸易企业转型需要通过国企和民企之间共同的合作来进行的,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国企和民企在各个领域中有所合作,但是双方并没有在合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二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国企和民企应不断增强彼此的合作,借此实现双方竞争水平的共同提高。国企具有充足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并且还具备优秀的人才资源,而民企具有更加灵活的经营机制,敢于创新,所以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够实现彼此的共同创新和共同发展,进而加快国际贸易企业转型的速度。除此之外,企业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优势竞争力,加强自身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稳定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并且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进而增加自身产品的附加值。所以,处于全新发展环境的企业转型应勇于创新,进而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其次,完善政府的职能和相关政策,给予企业转型一定扶持和鼓励。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转型下的国际贸易,应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加强其国际分工能力。所以,我国政府应出台一些关于国际贸易的可行政策,提高企业的国内采购率,进而加大内需,实现经济的全面增长。政府部门应执行合理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的产品实施退税、免税的政策制度,并且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审批效率,进而加快企业转型的资金流动速度。现阶段,我国的国际贸易税收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合理的问题,所以我国政府部门应不断提高监督力度,避免税款流失的现象出现。除此之外,我国还应充分鼓励国际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了21世纪重要的时代主题,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促使企业开始进行创新和转型,不能一味地沉醉在过去的辉煌之中。所以政府应给予企业转型一定的鼓励和扶持,让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进而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四、结语
无论是以企业转型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还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企业转型,都是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提高世界整体的经济水平,首先,应扩展国际贸易的经营范围,让各国之间互相学习企业转型的优秀经验,进而加强整体的生产效率;其次,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需要不断根据发展的情况,做出适当的企业转型调整,为其不断地努力。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共赢的理念,做到世界资源共享的趋势,进而加强全球经济水平发展。对于发展中的国家,要时刻注意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国的长期或短期的经济效益,应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进而实现经济上大幅度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刘广平.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监管模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3(01)
[2]梁芷铭.新国际贸易格局下港口物流模式适应性研究———区域物流发展与政府治理转型系列之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国际贸易企业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
从国际贸易融资的根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贸易融资主要具有风险低、灵活性强以及融资成本较低的特点,合理的国际贸易融资对于中小外贸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于风险性低的特点来说,由于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具有自偿性较高的业务类型,并且这种业务类型和企业的融资用途具有密切的关系,使得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融资风险较低。此外,还具备灵活性强和融资成本低的特点,使得客户在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同时,具有较低的融资利率。
二、现阶段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状况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主要存在着以下四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来看,我国在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都处于完善阶段。虽然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但是在贸易融资的政策要求上还显得比较薄弱。具体来说就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的政策机制还不够成熟,即使出台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也没有完全的落实。
(二)缺乏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虽然现阶段我国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信用担保机构加大了建设力度,但是对于这种发展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来说,并不能很好的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来说,在信用担保制度方面是非常完善的。例如日本建立了52个地方类型的信用担保协会来为企业的信用进行鉴定和担保。具体的分配模式是地方类型的信用机构承担30%企业的损失,而剩下的70%是由日本政府所承担的。可以说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方面加强了财政预算来更好地对融资问题进行扶持,但是从服务机构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都是刚运行不久,其业务的经营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且由于带批准入门滥过高,很多中小企业都难以达到要求。
(三)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针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模式主要有股票和证券两个方面,从股票市场的角度来分析,由于在我国境内的股票发行存在着很多限制,使得在中小企业发展规模较小的背景下不符合上市要求,进而无法通过股票市场来进行直接融资。从证券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情况下证券市场都是为第二产业而服务的,针对于中小企业不够重视。也就是说在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通道不顺畅的特点。
(四)中小型贸易企业缺乏有效担保。由于当前进出口类型的中小企业都是以服务类企业为主,因此其自有资产较缺乏。表现为不但在流动资金方面,并且在可提供抵押融资的方面也没有很大的优势。从融资风险的角度来看,现阶段在商业银行中能够接受的融资抵押担保物品主要有房产以及土地等,但是中小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模式并没有稳定的厂房和房产当作融资抵押物品,进而无法满足银行的担保要求,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抵押担保时受到融资限制。
三、完善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保障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发展的政府支持体系。对于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发展的政府支持力度来分析,可以对世界中发达国家中的成功经验汲取一部分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融资体系建立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手段来对中小类型的外贸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此外,我国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企业中的合作环境进行建设,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还应该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到一些会议中,例如展销会、洽谈会和招商会议等。
(二)创建全面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对此,合理的信用约束机制可以保证中小企业对于信用在企业发展中的认识,那么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就会一定程度的增强中小类型外贸企业的信用意识,进而在加强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维护我国经济市场的正常的运行。
(三)建立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大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力度;其次在对中小企业的债券市场完善的同时,应该对股权市场入手来对企业于信用机构之间的发展。最后,可以说一个刚刚成立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无论是直接融资模式还是间接融资模式都具有较大的困难,那么在融资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融资计划,在适当的融资机构获取资金。
(四)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和银企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此,首先需要中小企业自身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信用观念意识的同时,转变长期的欠债不还的形象,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注重市场信用,在讲信用的同时全面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进而避免造成自身损失。除此之外,中小外贸类型的企业应该定期的向银行体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在确保每一笔单笔贸易的背景真实性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回笼资金和货物均能按照银行的要求流动,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过程中注重信用。
四、结束语
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问题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其融资难的问题并不是短暂性的,也不是单方面的。那么在以后的发展中需要从中小企业的自身、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等方面出发来对国际贸易的融资问题进行完善,以保证中小外贸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逯词章.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及法律对策[J].中国商贸,2012(14).
[2]朱佩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2(14).
[3]曹菲菲.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10).
[4]李冰.金融危机下我国银行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的难点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0(05).
国际贸易企业范文3
一、国际贸易改善了企业结构与管理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一向是进行加工贸易为主,生产加工技术较低,长期不重视技术开发、服务等方面。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如果企业不改变以往的经营主体,那么利润就会降低,妨碍企业发展。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利润往往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高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得到了国家在政策、资金上的扶持。这就更加鼓励了中小企业对产品创新研发的重视。国际竞争中,很多中小企业意识到服务与创新的附加作用,将创新、服务、研发作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三个最重要因素,通过不断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规范化,以达到提高生产提高利润的目的。所以,国际贸易对中小企业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国际贸易提高了企业生产水平
很多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销往国外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对产品的质量、生产过程有着更高的要求,还会有一系列的环保、技术标准等。中小企业为了在这些地区建立发展市场,对自己的生产也提高了标准,通过申请认证,完善生产线来提高生产水平,随之企业的素质技术也不断提高。此外,由于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大了,为了扩大市场,很多中小企业将对技术不断的创新研发作为企业运营中的重点,通过利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国际贸易改变了中小企业观念
一些发达国家的效率观念、效益观念、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等,相对我国企业传统理念有着很大的优势,特别是我国企业在以往只重视产品,对服务比较轻视,技术支持缺乏,但企业参加国际贸易后,为了获得市场,必须在服务、效率上有很大改进。此外,关于质量关联的增强,也见证着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成长。这些思想、观念的转变,不仅使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四、中小企业参加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除了机遇外,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也存在一系列的困难,这将给企业带来很严峻的挑战,下面从外部环境与企业自身两方面来分析:首先,国家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扶持不够,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支持法律政策,但由于缺乏经验与统筹规划,没能将中小企业整体性考虑,缺乏完备的规范的扶持政策,我国中小型企业是在市场诱因下自由发展的,再加上企业对国际贸易环境缺乏了解,风险防范意识较差,使得很多企业不敢参与国际贸易;其次,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小企业自身固定资产较少,我国又缺乏对中小企业贷款保障的机构与政策,使中小企业在贷款中有很大障碍,一些企业讨债等不诚信行为也损害了企业诚信度,导致各大银行金融机构不敢对中小企业放贷。总之,目前中小企业金融管理机构不规范、企业集资混乱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企业融资困难,使得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从而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此外,还有信息不畅通的因素。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调研不充分,对本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及同质商品缺乏了解,产品竞争力不强。信息的缺失使企业处于一种接近封闭的状态,不能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调整生产计划,缺乏直接出口营销的能力。还有,连接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中间商素质良莠不齐也是造成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真的障碍之一。总之,目前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有很多弊端,下面笔者提出了几条建议与对策。
五、建议与策略
(一)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扶持帮助
外部大环境是企业发展生存的基础,特别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时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对企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所以我国应该摆正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其重要性有充分认识。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政府应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提供良好的大环境。作者认为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合适的制度环境;二是完善企业国际化的各项扶持体系制度;三是加强中介组织结构的建设,鼓励中介商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扶持帮助。
(二)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大企业改革建设
除了大环境的改进外,企业内部环境也应该得到优化:首先,企业应该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并且重视技术、管理的创新与研发力度,对企业生产设施、工艺改进、产品质量重视外,管理经营者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革新也应重视;其次,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还应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是按照OEM的形式进行一些加工生产工作,出口量虽大但利润低,企业如果想在国际上站住脚,就必须通过构建自主品牌来增强核心竞争,特别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企业更应该通过建立自主品牌来体现自己的优势、特色;第三,就是应规范企业管理,构建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做到员工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三)完善贸易技术,完善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应利用经营、生产灵活性较大的优势,来寻找市场空隙,并且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加强国际交流,通过电子商务的构建来帮助开拓市场空间,此外,期间间还应重视合作,利用集体组织的优势来降低风险,并且帮助融资。
六、总结与展望
国际贸易企业范文4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国际贸易融资仅占中国外贸企业所使用的各种融资方式的20%,其中又以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小。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虽然逐年增长,但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尤其困难。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供需失衡
截止2010年5月,中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达到4153.1万户(包括3130万个个体工商户),在全部注册企业中的比重99.83%,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价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纳税额占税收总额的50%,并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尽管如此,从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看,与其社会贡献度不成正比。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的,拒贷率高达56%。虽经各方努力,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问题,但多数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和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严重失衡。
(二)新型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应用不多
我国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选择缺乏自主权,即使采用,也仅限于几种简单的传统方式,如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等,甚至有时候连打包放款的条件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资产数量与市场提供的潜力不相适应,银行更习惯于操作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管理人员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国际贸易融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够明确和充分,提供的新型贸易融资方式要求条件对中小企业相对偏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贸易融资的应用和推广。另外中小外贸企业本身就不精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多数都从银行获利贷款。随着近年来国家提高贷款利率,使其贷款成本增加,企业纷纷转向了民间融资,更加压缩了国际贸易融资的比例。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状况较差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从银行获得贸易融资。据调查,中国中小企业一半以上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绝大多数信用等级都很低。中小企业的信用较低体现在商业信用不足,企业信用档案记录缺乏等多个方面。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缺乏资本等。
(二)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一般地,中小企业自身难以提供合适的抵质押,企业自身机器设备虽可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费用高、手续烦琐,不符合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而符合银行担保要求的大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因此也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无法授予其融资额度。所以,担保难是外贸企业在办理国际贸易融资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银行融资方式单一,融资对象集由
201 O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28亿美元,占国内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而银行贷款余额中的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约3%的比例。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仍然集中在传统的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相对较弱,在人员、技术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导致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仍以传统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如打包放款、贴现、进出口押汇等。虽然这些业务风险较低,但是品种少,且功能单一。国际保理、福费廷、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开展较少,且发展缓慢,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限制了其发展。
(四)银行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信用歧视
首先,中国的金融政策、融资制度,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设计的,缺乏为中小企业设计的信贷评价体系。其次,当前中国银行业对贸易融资业务的授信管理未与其它信贷业务的授信管理相区别。由于缺少专门的审查标准,仍使用传统的5C法(品德、资本、担保、能力、环境)。例如,银行将打包贷款视同于流动资金贷款进行管理,除了要求企业提供有效的担保外,还需要有其它银行为企业开立的信用证原件。这样做已经失去了打包贷款的意义,中小企业因提供不了相应的抵押,而被银行拒之门外。再次,很多中小企业拥有良好的国际贸易业务,但银行没有采取逐笔业务测算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影响了中小企业获得贸易融资。银行的做法变相提高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门槛。
(五)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国际贸易融资属于风险业务范畴,涉及国家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银行按照《巴塞尔协定》的有关规定,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商业银行因为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间不长,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备,没有将承担风险的各个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也缺乏对各类风险统一的测量标准。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设计的风险较为复杂。但它们是可以预测的、防范的,然而在实践中,科学有效的预测方法和防范措施没有得到具体运用。
(六)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机构
在我国,就贸易融资方式种类而言,依然以采用传统贸易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品种少,且功能单一。主要原因是我国全国性的金融机构数量少,且发展较慢,只是在近几年才陆续涌现了一大批股份制银行,同时,区域性的地方金融机构由于技术及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提供全面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
(七)人力资源问题
贸易融资业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精通法律、国际贸易、金融、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在日常操作中对成本、收益和风险的控制也取决于从业人员个人能力的高低。中国银行业缺少贸易融资方面专业人才的现象严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限制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对金融工具、贸易手段、结算方式的不了解加大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缺乏还限制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创新。例如,福费廷、国际保理、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方式虽然早已在中国得以开展,但因为业务人员水平不高的限制,使得这些业务发展缓慢。
(八)中国的贸易融资法规不完善
中国的金融立法缺失问题严重,明显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还没有将业务当中涉及到的,包括抵押、信托等行为的权利与责任给出明确的法律界定。现有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与国际惯例不符情况。例如,银行在押汇业务中当客户违约时如何有取得货物的所有权,信托收
据在进口押汇中是否有效,法院对银行已承兑的远期信用证汇票是否有支付的权利等。金融立法的缺失,使银行和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面临更大的风险,阻碍了中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三、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应提升自身信用观念
中小企业要有信用意识,比如必须及时偿还到期款项,力争做到无不良的信用记录,这既有赖于资金的合理筹措和经营业绩的提升,同时也依赖于高层管理者的信用意识。此外,还要有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要提高产品质量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竞争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经营理念、扩大其营销网络,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中小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充分意识到国际贸易融资所涉及到的风险,转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思路,利用不同的结算方式合理、科学的控制风险。同时,通过全面调查国外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降低风险。
(三)应要求银行积极创新
银行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要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仍然以传统产品为主,采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融资产品较少,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金融产品创新势在必行。银行除了发展福费廷、国际保理等新型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外,还可以发展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通过将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搭配组合,满足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如打包放款和出口押汇的组合、退税质押贷款与授信开证的组合、福费廷加出口信贷与远期外汇业务的组合等。
(四)银行应完善内部风险监控体系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需要完备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作为保障。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完备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进行保障。要把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到授信管理体系之中,建立专门的银行风险评估部门,对相关的国际贸易融资中小企业开展风险评级,核定风险或授信额度,由一线部门开展操作控制。
(五)开展外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只有在政府支持下,开展好外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才能实现外贸企业的信用信息透明化,促使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更为便捷。因此,政府应着手启动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以解决我国外贸企业长期存在的信用不透明问题。同时要根据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贸易现状,完善与修订《对外贸易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及实施办法》,继续实施年度全国外贸企业的信用评级活动,及时、快速、准确地外贸企业信用信息,让外贸企业信用信息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l机制
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求中小企业的操作人员有较高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结算及融资业务技能。与企业一样,银行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高银行工作人员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其能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处理各种结算业务、评价客户的信用、了解国际市场行情,达到向更多的客户推销自己的金融服务、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
(七)健全完善与国际贸易融资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立法部门应该加强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政策法律的研究,并从现有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出发,分析国际惯例与中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并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接轨,进一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国际贸易企业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原因;对策
在中国中小企业中,其融资困难问题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瓶颈问题。所以,我国大多数学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究,而且又提出了大量对策。但是,由于世界经济环境逐渐趋于复杂化,从而使国际贸易融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看来,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是十分迫切的。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偏大,这主要是因为跨国借款对借款本人来说,既需要承担信贷中的商业风险,又要承担借款者因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企业亏损而不能偿还贷款的风险。此外,在结算中,其交易过程存在欺诈风险。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具有的挑战性是非常大的。
二、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现状
(1)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国际贸易融资集多种学额为一体的金融贸易服务,涉及到的内容也较多,例如:贸易融资、风险评估以及信誉担保评估等。所以,要求在中小企业中,从业人员必须要丰富经验,而且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当前,在国内中小企业中,从业人员关于福费廷、保理等专业知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与熟练的掌握,有些人根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2)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不高。在中小企业中,通常出口商品都为小商品,因此,其技术含量相对偏低,这同时又为导致国际贸易融资困难的一主要原因。再加上,小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价格相对偏低,而且不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遇到大量的问题与困难。(3)国际贸易融资信贷问题。现如今,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手段与管理依然不是很完善,再加上,企业规模十分有限,从而使得银行不愿意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而且这也是银行出于对风险考虑的一个关键点。虽然银行信贷能够审批下来,然而,由于银行流程较多,从而耽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除此之外,银行要逐一落实企业担保问题,因此,导致中小企业的国际融资难度较大。
三、造成国内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1)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不够完善。因国内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而且人员配置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上,通常只配备财务管理人员,这样一来,导致企业财务记录不够完善,甚至造成企业财务信息混乱的局面产生。此外,国内大部门中小企业建立时间相对较短,特别是在融资上存在较大缺口,与此同时,还没有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给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带来了可能,造成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十分困难。(2)国内外银行体系不统一。在我国,因中小企业能力相对有限,因此,对国外担保银行调查不够详细,特别是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十分的全面,因此,有可能在付款也或者是由于某种因素,需要进行索赔时,遇到各种困难。因此,由于国内外银行体系不相统一,也会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3)国内关于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不够完善。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国际贸易融资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抵押、担保等,因此,在法律方面,要对上述行为加以界定。然而,因中国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起步相对交晚,因此,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法律结构远不如发达国家。
四、完善国内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模式的有效对策
(1)大量培养高素质国际贸易融资人员。近年来,因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对从业人员业务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国内中小企业要大量培养国际贸易融资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较高业务能力与操作能力,而且更要掌握国际信贷结算和融资方面的知识,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的出现。只有在具备相对系统知识人才,才能使企业在国际融资市场中的产生风险的概率降低,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融资服务。(2)提高中小企业产品质量与科技含量。对国内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在国际市场的贸易融资受到诸多阻碍,主要原因是受国内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信誉危机的影响。对中小企业来说,要合理调整企业的内部结构,加强对产品质量管理,从而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3)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融资体系。在国家政策允许条件下,推广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中小企业要及时转变观念,将自身企业朝着外向型企业快速发展,从而便于国际贸易融资的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薛娟.浅谈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新模式[J].中国商贸.2011,
国际贸易企业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融资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
1.中小企业固有的经营管理弊端增加了银行借贷难度
我国中小企业多数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制度,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更多的依靠自身积累或者个人借款,如果要扩到生产经营规模则需要通过银行贷款,但是,由于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加之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满足资金的迫切需求,通过押汇或者打包放款等方式套取银行资金,银行提供的短期借款往往很难及时收回,致使银行不敢放贷或者放贷限额较低,很难满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2.中小企业对贸易融资的认识不够
我国中小企业对贸易融资方式缺乏足够的了解,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贷款仍是多数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过于单一的融资方式既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风险与资金成本,也使得银行与企业承担了风大的财务风险。
3.目前中小企业缺少选择进出口融资方式和条件的自主权
当期我国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商业银行还比较少,尤其是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地方商业银行,企业能够选择的进出口融资方式也比较少,银行为了避免过高的风险,已经办理的进出口融资业务的条件要求也非常严格。
(二)从银行等金融体系来看
首先,银行对进出口贸易融资设置了较为苛刻的条件,对企业经营绩效或财务状况的要求较高。其次,银行在进出口融资工具方面缺乏创新,对中小企业开展的业务则更少,大多数银行的国际金融业务局限于国际结算,所能提供的进出口融资工具限于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基本形式,国际保理和福费庭等较复杂的业务办理的很少。最后,国内外的银行机构偏重于大中型企业的国际大宗批发业务的贸易融资业务,对金额较小的贸易融资不愿涉及。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应从多方面给与政策扶持
1.建立完善的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是对企业融资行为的约束也是一种指导,为此,政府部门要充分研究当前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和中小外贸企业则要熟练掌握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处理好我国外贸融资法律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异,做好相关的对接工作,规避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信贷担保能力差,需要由政府出面来支持建立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多方面参与为辅的担保体系,促进我国担保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改进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体系
各商业银行要鼓励出口单位在对外付汇时使用外汇贷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有效地推广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扩大出口押汇的范围,引导外汇资金双向均衡流动,弥补人民币资金的不足。
1.加大银行体制改革促进企业贸易融资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体制僵化导致整个企业沉稳有余而活力不足的局面。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银行要鼓励中小型外贸企业加大外汇贷款的力度,积极稳妥的应用金融衍生工具,扩大出口押汇、信用证贷款等方式的使用范围。
2.建立完善的融资风险控制机制
(1)在银行内部建立独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银行在不断拓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这个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同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领域涉及的风险,必须通过建立系统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保证各项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其次,加强内部员工的教育培训,通过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调动员工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积极性,实现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与标准化。最后,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加强信息的反馈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控,将各项业务活动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2)培养高质量的企业客户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制,通过考察企业的国际贸易时间、信用履行情况等,根据企业的现金流量、业务对象的信用状况、竞争对手及其客户的信用状况等,建立科学、客观的客户信用档案资料。
3.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融资产品
企业要不断拓展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商品化的融资服务,探索票据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融资租赁、出口信用保险等融资业务,立足我国国情不断学习和引进各国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开发更富有市场发展潜力的金融产品。在注重金融产品多样化的同时,要努力实现贸易融资产品的个性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贸易融资的产品组合。
(三)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1.中小企业应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
各级政府通过建立外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每个企业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可以督促企业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单位经营管理的透明度,为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提供便利条件。中小企业要从自身建设出发,通过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实现稳步的利润增长,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2.加强进出口业务的风险管理
首先,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与财务人员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转变经营方式,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将风险防范纳入到中小外贸企业经营的管理中来。在国际贸易业务处理上,中小企业应认真研究国家的进出口信贷政策,通过改变结算方式、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来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