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1
关键词:绿色壁垒;对外贸易;影响;对策
一、绿色壁垒及其产生的原因
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常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其本质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与对外贸易关系的日趋紧密,使得用经济手段限制乃至禁止对环境有害产品的贸易,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发展趋向和必然措施。二是采用绿色壁垒,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的产业和企业发展,因此,采用绿色壁垒成为很多国家的自然之举。
二、绿色壁垒的特征
一是名义上的合理性,绿色壁垒名义上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贸易保护主义披上了一件合理合法的外衣。二是形式上的合法性,绿色壁垒通过公开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为依据和基础,因此在形式上是有法可依的。三是保护内容的广泛性,绿色壁垒保护的对象十分广泛,不仅关系到一系列初级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而且对那些需要达到一定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的工业品的生产也制定了十分严格的标准。四是灵活性和针对性强,由于产品质量和要求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各个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和国内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特定的产品订立符合自身利益的绿色壁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五是具有隐蔽性,绿色壁垒以一系列立法为依据,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人们很难找到充足的理由来反对这类措施,从而增加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一,对出口市场的限制。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东盟、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的立法还不完善,环境保护标准较低,而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大多是发达国家,它们具有更高的环境标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定绿色壁垒,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从而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
第二,对国际贸易总量的影响。绿色壁垒具有保护内容广泛的特点,其涉及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等众多产品门类以及产品从生产到包装等众多环节,而我国的产品质量标准发展较迟缓,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高质量要求,这样会丧失大量的出口份额,使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量大大减少。
第三,对我国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且一般以低价格取胜。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建立,使得国内的厂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证等于续,对产品的外观、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以适应进口国的环境标准,而由此产生的大笔费用将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从而大大降低了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
第四,影响对外贸易,增加贸易摩擦。由于绿色壁垒在本质上具有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一国设置较高的环境标准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入,会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对我国也是如此。
四、我国对外贸易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绿色思潮席卷全球,对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大。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就不能逃避绿色壁垒,应坚持合理合法的绿色壁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逐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要善于利用绿色壁垒来保护自己,采取正当的途径来解决贸易中的争端和摩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绿色壁垒。
第一,加快完善环保立法,严格环境执法。我国应加快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并早日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接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大破坏环境的代价,从而减少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
第二,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一种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保护的一种消费方式,是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积极作用。
第三,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环保时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应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其纳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借鉴先进经验,积极与发达国家合作。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力度,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技术和设备,积极寻求与发达国家的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
第五,严禁其他国家的污染密集型企业和商品进入我国。严禁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污染密集型企业和商品进入我国,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提高其进入我国国内的环境标准,对进口企业和商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审查,坚决杜绝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和商品对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参考文献:
1.程慧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刘恒.浅谈国际贸易绿色壁垒[J].管理观察,2010(10).
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2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3
(这里可以加些东西,比如说,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等等。)
一、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
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4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外贸体制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外贸体制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与国际贸易通行的规则相衔接。为了改变外贸旧体制,建立外贸新体制,我国必须要进行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我国对外贸易优势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对外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规模更加宏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极大的优势。
1.贸易市场广,商品需求量大。我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十多亿人口,不论在贸易市场上,还是人口数量上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领土广阔说明我国贸易市场广而且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人口多意味着商品的需求量大,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不断的消费,所以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国际贸易中没有我国的参与,就意味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失去了我国广阔的贸易市场和消费源,所以外国投资者普遍看好我国广阔的贸易市场,积极与我国建立各层次各类型的贸易关系。
2.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是任何国家所无法相比的。而这里的“低成本”指的就是“低劳动力成本”。相对低的劳动力成本带来了低价优势,凭借这种优势我国的产品可以以极强的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可以想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当前也是以后一定时期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优势。
3.经济体制优势。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主导,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改变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分工明确。政府对经济的指导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了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宏观调控为主。企业由此直接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得到锻炼和发展。为促进企业的发展,我国还制定了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对外贸易政策。
二、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1.外贸经营机制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我国现行的外贸经营体制经过这么些年的改革,虽然已打破了原有国家垄断的单一经营渠道,形成了由专业外贸公司、工贸公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经营主体结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仍处于未完全放开外贸经营权的状态。不仅外商不能与中国用户直接签订进口协议,需要通过外贸公司进行,而且国内生产企业也需通过外贸企业出口。
2.外贸宏观调控体制尚需改革和健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外贸活动的统制被打破,政府逐步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减少对外贸活动的直接干预,新的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体制初步建立。但是,目前政府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指令性计划尽管名义上被取消,但类似压出口指标的变相指令性计划仍然存在;二是国家直接管理的进出口商品的范围仍然过大;三是已经严重阻碍我国外贸和经济发展的外贸经营审批仍然存在;四是外贸领域条块分割,按地区和部门设置外贸公司管理部门,作为改革初期的一种措施,现已成为外贸体制建设的严重障碍。
三、我国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1.继续实施对外贸易优惠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给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对外贸易规模逐步地扩大。在此基础上,针对对外贸易,我国主要实行了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鉴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极大推动性,应继续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给广大的我国贸易市场和商品需求增添吸引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使用优惠政策上要规范。
2.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和助推器,我们应根据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等贸易原则,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充分利用WTO赋予各成员国的权利与义务,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我国对外贸易法律体系更加成熟,做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有成熟的法律法规可依。
3.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增强环境贸易主动性。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亦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可持续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应积极加入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双边及多边谈判,利用WTO舞台努力促成相关贸易与环境协议的达成;在环境检测方面,力争使部分资质佳的专业检验机构通过国际认证并获取可直接颁发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权威授权,成为有关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责任推进国际有效合作,防止任何严重退化或有害人类及生态环境的活动迁移转让至第三国,尤其严防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维护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
4.调整外资利用政策。一是调整方向。从过去注重以外资投入拉动经济总量增长,向着重引进技术、管理、人才促进自主产业升级转变,注重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融合和创新,提高利用外资促进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优化结构。鼓励引入技术辐射能力强、吸收就业能力强、资源节约型的外资企业,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和服务业等产业,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优先鼓励外资与国内企业特别使民营企业开展合资合作。
我国对外贸易具有很多优势,但是我们绝对不能由此而自满,而沾沾自喜,而是应该充分地保持、发挥优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宏,陈戈.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60年历程[J].管理学刊,2009(06).
[2]薛继学.满洲对外贸易中的几个问题[J].黑河学刊,1986(04).
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5
关键词:制度演化;路径依赖;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161-02
一、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的阶段划分
1.外贸制度改革的探索时期(1978―1987)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制度改革处在探索时期,其主要措施为精简政府管理职能,并向地方政府及微观经营主体下放权力。
2.外贸承包经营管理改革时期(1988―1993)
这一时期的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处于深化时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行对外贸易承包责任制,并逐步加以完善。
3.新型外贸管理体制建立时期(1994―2001)
这一时期的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处于继续深化的阶段,取消了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主要任务是完善外贸宏观管理体系。
4.外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时期(2002年至今)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是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的转折点,改革的力度和速度都得到了加强。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的绩效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变从渐进式强制性的方式变迁逐渐转变为渐进式诱致性变迁,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对外贸易的交易费用,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又快又好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不断演变,每一次变迁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在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的第一阶段中,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期是处在探索的阶段,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变在初期表现为“强制性”的方式,在推行的过程中在某些领域或地区并不适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开始显现。
2.第二阶段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率虽然较第一阶段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而且增长率趋于平稳。因为在第一阶段的改革中积累了经验,推行的政策没有大规模的变动,出口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家继续推行出口承包责任制,并建立企业自负盈亏机制,调动了微观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3.第三阶段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体制,1992―1995年对外贸易总额一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4.第四阶段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加大,并表现为“诱致性”的变迁方式,更适应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的需要。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1978―2001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16.5%,加入世贸组织以后,2002―2006年的平均增长率猛增至28.32%,而这说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变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整个演变过程的一个转折点。
总体而言,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外贸易额的增长率一直较高。增长率的波动性说明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处在变迁的过程中。在各地区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演变路径,没有一种制度是可以完全照搬套用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化的默示性知识相关,制度演化不可能是单纯的最优化的选择结果。制度的变迁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反复试验、不断完善的过程,探索和创新本身就包含着失败的风险。而我国对外贸易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且增长率的波动性也趋于平缓,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化向着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对外贸易制度演变的背景及影响因素
现实的制度变迁是一个演化的过程。诺斯后期的制度演化思想强调,制度变迁的起源在于决策者所洞察到的机会,这些机会或者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或者是来自决策者在给定的心智结构下对各种制度框架在边际上的成本收益分析。所以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变化都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变迁。
1.国际环境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很多国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分享了参与国际分工所带来的益处,并使得自身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并且与其他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合作力度的加强,外部环境促使了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近年来,我国的贸易顺差连年增长,与许多贸易伙伴国产生了贸易摩擦,受到伙伴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侵犯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越来越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国内环境的变化
一方面,国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求对外贸易制度的改革、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息息相关。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其改革过程影响着甚至是主导着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的改革过程。
四、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方式
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改革和创新,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表现出“渐进式强制性”的变迁。渐进式表现为“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强制性表现在“自上而下”政府推动的制度改革过程。随着我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要求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变迁方式表现为“渐进式诱致性”的变迁。诱致性表现在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建立和完善制度环境,由经济主体来选择和建立微观层面的“制度安排”。而诱致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一体化要求越来越大,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商家把中国作为重要的商品供应地和销售市场,越适应当代国际市场竞争特点的微观外贸经营制度越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外贸经营主体微观经营制度安排越快地适应国家宏观管理制度环境的变化,越能获得更多的经营利益。
五、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提高,国际国内贸易环境的变化,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演变也会出现新的特点。
1.我国的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法律手段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外贸管理宏观调控手段,处于外贸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建立健全我国有效的贸易防御和贸易救济措施的法律体系是将来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趋势。
2.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宏观调控系统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将会加强
我国的产业制度、利用外资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环保制度等都与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必然会与其他制度产生矛盾,所以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协调将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3.我国加强与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制度的完善
在世贸组织制度存在缺陷和发展缓慢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通过发展双边或区域性组织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通过对国际上的区域性或双边安排方面的制度进行完善,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发展的趋势。
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6
关键词:对外贸易 FDI; 经济增长;唐山市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167-02
引言
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贸易以及FDI在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过程的作用日益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对对外贸易以及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就河北省唐山市而言,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处于京津冀的核心地位,近年来其对外贸易以及FDI发展较为迅速。通过对唐山市对外贸易、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弄清二者的因果关系与互相促进关系,将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一)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唐山市1980―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历年的唐山市统计年鉴。用地区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水平的代表变量、进出口贸易总额作为对外贸易的代表变量、实际利用外资额作为FDI的代表变量,并将对外贸易和FDI按照年平均汇率转换为人民币进行核算。
(二)模型设定
为了消除掉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本文对对外贸易、FDI以及经济增长变量取对数,并建立如下双对数线性计量经济模型。
LnGDPt=β0+β1LnTRADEt+β2LnFDIt
其中,LnGDPt表示t时期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nTRADE表示t 时期的对外贸易的对数值,LnFDIt表示t时期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对数值;β1表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即对外贸易增加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的百分比;β2表示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即FDI增加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的百分比。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如果时间序列非平稳,容易产生“伪回归”问题,所以首先需要对LnGDP、LnTRADE、LnFDI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其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检验对变量进行检验,可得LnGDP、LnTRADE、LnFDI原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且是同为1阶单整的,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即长期的均衡关系。
(二)协整检验
如果不平稳的时间序列之间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即说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协整关系。本文采用Johanson 最大似然检验法,通过迹统计量可以判断LnC、LnE、LnGDP三个变量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如表2所示)。本文中的协整方程如下:
LnGDPt=0.050048LnFDIt+0.535411LnTRADE
从反映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方程来看,LnGDP与LnFDI、LnTRADE之间均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FDI每增加1%,会使唐山市地方生产总值增加约0.05%;对外贸易每增加1%,会带动地方生产总值增加约0.5354%。即从长期来看,对外贸易对GDP的拉动作用大于FDI。
(三)VAR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
VAR模型是把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进而判断变量之前的动态关系。模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滞后阶数的确定,综合运用AIC和SC准则进行选择,按照取相对较小值的原则,本文VAR的最优滞后期为1,即建立VAR(1)模型。
(四)VAR模型的平稳性检验
如果被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的模的倒数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则其是稳定的。本文中VAR的所有的根的模的倒数都落于单位根圆内(如图1所示),因此所设定的模型是稳定的,表明选取的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可以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对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
(五)脉冲相应函数
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分别给对外贸易、FDI一个冲击(广义脉冲),可以得到关于GDP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2)。图2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响应期数,纵轴表示GDP,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了GDP对对外贸易、FDI冲击的反应。从图2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对外贸易一个正冲击后,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有波动,之后在第2期达到最高点,从第3期以后开始逐渐平稳,表明对外贸易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传递给GDP,给GDP带来同向的冲击,而且这一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同样,当在本期给FDI一个正冲击后,在第1期对经济增长波动有最大的正的影响,然后开始逐渐减弱,到第7期逐渐平稳,但其影响都是正的,即增加FDI会对GDP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
(六)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如表4所示,第一列是预测的标准差,其余三列分别为GDP、FDI、对外贸易对GDP波动的贡献率,每行相加为100%。可以看到GDP在第一期只受到自身的冲击,FDI、对外贸易的冲击则在第二期才表现出来。不考虑GDP自身变动的贡献率,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8.676%,FDI对GDP的贡献率为6.504%左右,可见,对外贸易对GDP波动的贡献率较大,是影响其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上述实证结果表明,在长期中,唐山市对外贸易、FDI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外贸易与FDI的增加将引起GDP同向的变化,并且对外贸易的影响大于FDI对GDP的影响。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表明,对外贸易、FDI的变动对唐山市GDP的波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对外贸易的作用较之FDI的作用更大。
(二)对策建议
首先,实证结果表明, FDI对唐山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对外贸易的影响,这可能与目前唐山市外资来源较为单一,质量不高,尚位于价值链的低端有关。因此,今后为了进一步依托FDI促进唐山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可持续增长,应进一步提高外资利用质量,促进外资与当地企业的关联度,加快对于外资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
其次,以后唐山市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强对机电、服装和纺织等行业的技术改造, 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充分带动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秘刚.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81-85.
[2] 张汉东,胡朝麟.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11):74-82.
[3] 刘毅.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J].价格月刊,2010,(1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