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采购贸易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采购贸易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采购贸易的概念

市场采购贸易的概念范文1

制造业与国际贸易的风吹草动, 很快就能够以产品的形式体现在零售终端. 在沃尔玛,家乐福, Tesco乐购,大润发,华润万佳等大型超市, 进口商品的占比正在不断加大; 泰国香米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榴莲山竹火龙果等东南亚水果也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异域风味; 美国加洲的红提, 巴西的咖啡, 丹麦的曲奇, 法国的红酒, 意大利的通心粉,比利时的巧克力, 韩国的柚子茶; 越来越多的进口产品进入到中国老百姓的购物车中.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钟情于进口商品的优质质量.

更有零售商提前把握这一巨大商机, 华润万佳的Ole’精品超市; 香港百佳推出的Taste,步步高在湖南推出的高档超市; 无一例外都瞄准了消费进口商品的高端客户群. 这类型的精品超市都以销售和经营进口商品为主, 目前还只适合一些具备高消费人群的区域; 然而应该看到,进口优质商品渐渐在走大众化的路线,通过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这些产品很快就会和国产商品短兵相接,对消费者而言, 永远看重的就是物美价廉.

在失去劳动力优势与环境压力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 产业转型,产业转移或许就是大势所趋.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世界级的零售商拥有世界级的供应链, 有能力在市场瞬息万变中, 配制全球资源,并且转移采购资源. 简单来说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印度,越南,非洲等国家将很快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国际零售商本身拥有全球供应链掌控能力, 中国市场仅仅作为国际零售商的一个供应链节点; 国际零售商普遍设有国际采购部. 一旦把这些全球商品资源,自有品牌商品等资源投入中国市场,国际零售商能够从容应对市场供应的急剧变化,而对于没有准备的中国零售商来说,冲击是巨大的.

迎接挑战,国内零售商应该做好以下战略步骤:

一. 树立全球市场的概念, 对全球采购供应链的建立给于足够的重视;

首先零售商应树立全球市场的概念, 一方面世界商品的流动总是从低成本的地区流向消费驱动的地区,随着中国的人均GDP的不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很多主流商品的最大消费市场. 另一方面, 在国内市场日渐饱和的情况下,零售商也需要拓展海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除了金融, 石油,钢铁等国计民生大型企业要走出去, 作为更体现软实力的商业零售业也应该尽早实现海外布点.

二. 成立进出口部门,自有品牌部门,作为全球采购部门的基础;

或许还有五到十年的时间, 国内零售商才会感受到只偏安国内一隅供应链所带来的窘境, 如果不及早准备,及早参与全球竞争, 到时才醒悟可能已经为时晚矣. 所以国内零售商应该早做打算, 可以先成立具有自主经营进出口业务的部门,自有品牌等部门, 作为过渡到全球采购部门的基础.

三. 建立全球采购资源数据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了解世界市场,与来自全球的供应商建立采购供应关系, 从信息系统入手,建立全球采购资源数据库,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措施; 为此,零售商应该积极主动参与世界各大消费品展览会,与各国主流供应商行业协会建立联系,在信息系统方面投入资金建立数据库, 网上报价系统,网络招标系统.

四. 不断尝试直接进口商品在商品销售中的份额; 自有品牌开发应着眼全球供应商招商

不能够纸上谈兵,也不能浅尝辄止; 配制相应的采购人员不断尝试直接进口,从寻找货源, 谈判,物流运输,进口通关,上架销售, 终端管理及最后的业绩评估等方面获得第一手的经验; 当然要循序渐进,利润与投资回报始终是考核商品采购是否成功的标准, 当然也不能以是否赚钱为唯一标准, 在尝试期,更重要的是整个供应链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市场采购贸易的概念范文2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次就做得很完美,尤其是对于营销联盟这样的新生事物。福建省政府、省经贸委与主办城市的相关领导在思考,并展开了更深层次和广泛的调研及讨论。今年4月份,一份更为详细和鲜活的《开拓市场战役实施方案》在几易其稿后,终于浮出水面。这是一份让很多人兴奋和充满想象空间的战斗方案,里面涉及几乎所有的省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这是一场很难打的持久战,但我们必须打!”福建省经贸委副主任马鉴康斩钉截铁地说。福建省政府的市场开拓和营销变革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可是,《新营销》记者在深入采访后发现,由于这一方案刚刚推出还未宣传、贯彻至相关的行业协会与企业,其肯定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全方位的观念转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福建不少企业还是对政府抱有幻想的。“一手要政策,一手要补贴”是企业面对政府时最普遍的心态。比如,汽车公司希望通过政府指令实现更多的销售额,食品企业希望通过市领导的“一个电话”让自己的产品搭上厦门航空公司的航班,诸如此类,无一不是这种依赖心态的真实写照。

“这是企业非常错误的观念。”著名营销专家路长全毫不客气地指出。

所以,首先,营销联盟需要企业在转变营销观念上,企业已经习惯了微观营销或者个体营销的思维方式,而联盟营销强调的则是行业或地区各种营销思想与资源的合力,政府需要借助各种宣传渠道持续向企业传递这样的声音:封闭式或者个体式的营销思维已经无法跟上市场的步伐,只有从微观营销的窄井里勇敢跳出来,以全球化的战略眼光与整合大营销的思维寻找新营销的利器,才能让企业的营销更具张力和弹性。

其次,营销联盟也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在观念和职能上的转变。虽然营销联盟是政府主导的一个资源性整合平台,但不可能所有的联盟营销方案都由政府部门在会议里拍板。最具操作性和最有价值的营销思想仍然是来自企业和民间,政府要做的更多是积极地、全方位地搜集来自企业一线的营销需求和执行创意,然后加以提炼和论证,最终转变为可执行的推进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才是营销联盟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思想发动机。

同时,政府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定位同样非常关键。这一点,福建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头脑十分清醒,他们给自己定的原则是:政府只能做方向性的引导以及各种企业需要的公共资源的调配,比如产业集群的打造,城市品牌和区域品牌的定位与推广,产品的引导采购,等等,坚决不进入企业的微观营销层面。

著名策划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余明阳指出,政府在营销联盟中应该扮演三种角色:“第一,制定规则;第二,优化环境;第三,提供公共资源。”他特别强调,不能让企业从自由恋爱回到指腹为婚的状态,行政干预市场不但会走形而且协调成本巨大,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吃力不讨好。

但这样是不是就够了?是不是需要更大的观念转变(公共服务和营销的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由管理到服务)以及推进方式上的转变(由粗放式的管理转向专业化的管理)?

而在营销联盟的组织层次里,行业协会作为中间力量被政府寄予了厚望。只是,行业协会能否担当起此重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如果把行业协会看作是营销联盟贯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个必经渠道,那么从目前来看,这个渠道非常有重建的必要。

当然,出现这些问题有复杂的原因,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到行业协会身上。事实上,不少协会的领导都表示出对协会现状的无奈和担忧,他们希望政府支持的声音异常恳切和一致。但很多行业协会并没有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埋怨政府支持不够或放权太少,从而忽视了协会的内部改造与力量再生。

因此,对于行业协会来说,其观念更需要转变。目前的行业协会可以说有点像两头受气的小媳妇,一边是企业指责行业协会的不作为或者效率低下、办事不力,一边是政府对这个只有一半“血缘”关系的孩子恨铁不成钢。

如果把行业协会放在“营销联盟”这个大平台去考量,很显然,仅仅让它们做一些“上传下达”的传达室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但目前行业协会的功能与能量似乎又难以挑起整合企业营销资源的重担。所以,政府非常有必要对行业协会来一次深度变革。不妨先选两三个重点行业协会作改革试验,包括从组织精简、成员优化、管理升级和观念革新等方面着手,并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成为营销联盟中一支强有力的中坚力量。

只有从政府到协会再到企业三方的观念都得到彻底转变,并形成一种富有凝聚力的精神指引,福建营销联盟才能汇流成江海,汇流成福建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股澎湃的力量。

联盟的未来路线图

的确,福建企业家天生敢闯,勇于突破,所以很快涌现出了一大批像柒牌、特步、安踏这样的明星企业。但紧接着问题也暴露无遗,福建企业普遍浮躁,方法单一而粗放,比如所有的企业都想通过请明星代言和在央视烧钱一夜成名。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福建企业相信品牌速成的神话。

营销专家路长全讲了一件他在晋江遇到的趣事。他在晋江大街上看到一个周杰伦代言的广告:别看我,看路!当时觉得挺有意思,但回到酒店却怎么也想不起这个广告要卖什么。“这说明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认清营销的本质,花了这么多钱做广告,消费者半天都搞不清楚你要卖什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路长全叹息道。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营销联盟要给企业提供的智力支持甚至比具体的销售推动更重要。借助联盟这个平台,政府完全可以整合全国乃至全球最优质的营销、管理和品牌等专业机构和专家资源,然后促使其与福建企业的智慧需求进行无缝对接。比如举办一年一度的福建营销联盟高级论坛,把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请到福建来为政府和企业把脉开方。此外,“一些企业在某个产品做成功后,盲目自信,马上开始多元化扩张,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在企业家自身的能力和眼光难以看清战略方向之时,把第三只眼睛请进来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很显然,营销联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营销特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营销需求,同一剂药不可能包治百病。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可以先选择几个对联合营销需求最为迫切的重点行业进行试点,比如电子、食品和机械行业等,先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再向其他行业推广。或者先选择一两个重点城市比如福州和厦门进行区域性试点,待时机成熟后再向二、三级城市推进。

事实上,在具体操作层面,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线铺开,因为这将涉及众多的政府职能部门与大批相关企业。本刊记者在福建省深入采访后,发掘到大量企业对于营销联盟的服务需求和操作意见,结合福建企业的市场现状及需求迫切程度,本刊总结提炼出了10件最值得营

销联盟去做的事情。当然,由于行业和企业千差万别,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政府采购。这应该是营销联盟最具操作空间的一个方面。对于政府来说,扶持和推广地产品本来就是职责所在。只要政府在采购过程中透明、规范操作,优先采购地产品无可厚非。

会展营销。在会展经济日益泛滥的今天,要做好会展营销不是要做加法,而是要做减法。福建营销联盟在2007年安排了17场展会,未免多了一点。企业不可能一年到头把资源耗费在参加各种展会上。根据本刊记者调查,大部分企业更青睐专业性比较强的展会。建议营销联盟按行业展和专业展的主题思想来办,会比虚火过大的综合展效果更好

“优质闽货”认证与推荐。这有点像香港的“优质商户推荐”,香港旅游发展局通过请刘德华做优质商户的形象广告等宣传手段,让优质商户的概念深入人心,几乎成为放心产品的代名词。同理,营销联盟也可以联合政府相关权威部门,给品质过硬以及有良好知名度的闽货贴上“优质闽货”的标签,然后通过大量的宣传把这个概念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直至“优质闽货”的概念彻底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信息化联盟。首先,营销联盟应该有一个独立的门户网站,这个网站不但是给福建官员和企业看的,而更应该被赋予世界级的胸怀和眼光,让更多的国内外客户与消费者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站了解福建营销联盟以及福建企业的全方位信息。当然,信息化的含义不仅仅是指建一个网站,而是以网站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整合更多可以为福建企业利用的优质资源。

联合采购。包括媒介、原料等联合采购。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自发联合起来进行各种采购,除了节省采购成本,更可以共享一些行业性资源和信息,加强企业之间或者不同产业之间的商业融合。这是一个经过众多企业广泛实践的好办法,联盟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加大资源调配力度,引导企业用各种联合手段实现营销价值链的优化。

异业整合。包括不同品牌之间的品牌联合,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整合。这既是全球商业范围内的潮流,也是国内市场越来越常见的一种联盟手段。比如银行卡与航空公司联合发卡,青岛啤酒加八宝粥的促销,王老吉凉茶借助麦当劳的渠道销售,等等。福建的很多企业和产业也可以整合营销。

物流体系建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所有企业都异常头疼的问题。营销联盟应当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强码头、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物流路径。另外,可以为不同的产业群或企业群设计和搭建科学合理的物流网络,引导渠道相同或者产品相近的企业共享物流渠道,分担物流成本。

外脑资源引进。福建省企业的软环境建设十分重要。很多企业都表示最缺的就是专家型管理和营销人才。营销联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智力资源,用各种优惠政策把这些人才资源吸引进来,这样才能保证营销联盟的战略思想库越来越丰富。

产业集群打造。给整个福建省以及各个地区做好定位,集中打造几个优势产业集群,比如晋江的服装和鞋业、厦门的电子产业、南安的水暖产品等。当多个产业集群的总量和影响力都得到极大提升,就意味着福建产品开始真正占领全国市场。

海外贸易平台建设。虽然是长期课题,但对于福建的很多外贸企业来说,海外贸易的技术壁垒、价格壁垒等仍然是心头之痛。另外,对海外市场的不熟悉,对当地法律法规、环保政策的不了解,以及与当地政府关系的不和谐,都是在海外的福建企业遇到的现实难题。建议成立福建海外营销联盟作为联盟的一个重要分支,加强互动与合作,给海外闽商以更大的帮助。

相关链接一:

福建营销联盟的“三个层次,四个平台”

2007年10月27日,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南平市、龙岩市和宁德市九个城市的市长共同签署了《福建营销联盟共识》,宣布成立福建营销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其目的是以扩大内需、提高地产品市场份额为着力点,增强闽货的市场竞争力,提升闽货的市场占有率,全年实现工业品产销率97%以上。

按照福建省政府的思路,联盟工作将按照“三个层面,四个平台”逐步推进。

三个层面是指:以九个设区市政府联合组成的政府层面;以省营销协会和行业协会联合组成的中介层面;以各设区市行业骨干企业为基础的企业层面。

四个平台分别是:

1.营销联盟组织链接平台

(1)构建营销联盟组织链接平台。

A.建立各级地方政府营销联盟组织链接。各级地方政府应有效组织各行业协会、驻外地商会、各级政府驻外办事机构组织链接平台,提出扩大市场份额对策措施,形成创新工作机制。

B.建立港澳地区政府和民间机构组织链接。通过定期的经贸互访、展会推介、项目合作等方式,借助港澳机构有效的资源,扩大福建产品在港澳及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C.建立企业营销网络有效链接。利用以企业为主导的有效分销网络,构建营销价值链,建立企业营销联盟,形成整体效应,扩大销售覆盖面,提高地产品市场占有率。

D.加大信息化体系的应用力度。发挥信息化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贸易、物流信息共享机制。

2.构建营销联盟会展平台。

进一步发挥会展的辐射作用,引导和组织企业参加国家部委及兄弟省、市政府举办的全国性重点展会及省经贸委主办的各类专业展会,不断拓展闽货的省内外市场空间。

3.构建营销联盟宣传推介平台

A.建立营销联盟资料库,制作专题片,跟踪报道福建营销联盟重大活动进展情况及进行系列深度报道。

B.建立和完善福建营销联盟名优产品推荐目录制度,通过建立福建营销联盟推荐目录制度,推动、引导省内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区域之间互用地产品,开展产业上下游产品的购销协作,提高省内产品之间的配套率。

C.编发《福建营销联盟通讯》,建立福建营销联盟E站商务网(闽货信息网)。

4.构建工业生产企业应对贸易壁垒平台

针对福建省重点出口产品遭遇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建议,并组织企业有效应对。

相关链接二:

“福建省开拓市场战役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

以扩大内需、提高“闽货”市场份额为着力点,加强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推进营销联盟组织链接平台、会展平台、宣传推介平台和应对贸易壁垒平台的构筑,推动闽货拓展国内外市场,增强闽货市场竞争力,提升闽货市场占有率,为做大、做强工业总量提供有力的市场保障。全年实现工业品产销率97%以上。

二、主要工作

(一)创新工作机制,扩大“闽货”省内市场份额。

1.建立地产品推荐目录制作。

2.引导各类采购使用优质、节能、环保产品。

(1)政府采购。

(2)重点工程采购。

(3)重点产业上下游产品协作配套采购。

(4)大型商贸连锁企业采购。

(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装备采购。

(二)加强服务工作,拓展福建省工业品国际市场。

1.加强信息引导。

2.提高产品质量。

3.开拓新兴市场。

4.改善出品环境。

(三)引导消费,扩大内需。

1.加强供求衔接,拓宽消费空间。

2.完善市场建设,创新商业服务。

3.培养消费热点,拓宽内需领域。

4.改善消费环境,引导科学消费。

(四)加强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消费升级。

1.继续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2.推进社区服务业建设。

3.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4.加快流通信息化步伐。

(五)整顿规划市场秩序。

(六)建设营销联盟四个平台。

1.构建营销联盟组织链接平台。

(1)建立各级地方政府营销联盟组织链接。

(2)建立港澳地区政府和民间机构组织链接。

(3)建立企业营销网络有效链接。

(4)加大信息化体系的应用力度。

2.构建营销联盟会展平台。

3.构建营销联盟宣传推介平台。

(1)建立营销联盟资料库,制作专题片,跟踪报道福建营销联盟重大活动进展情况及进行系列深度报道。

(2)建立和完善福建营销联盟名优产品推荐目录制度。

(3)编发《福建营销联盟通讯》,建立福建营销联盟E站商务网(闽货信息网)。

4.构建工业生产企业应对贸易壁垒平台。

市场采购贸易的概念范文3

织好“渔网”,向大海捞金

省人代会期间,国务院正式批复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消息传来,这让舟山代表团的代表分外开心。

“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情。”接受记者采访时,舟山市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丁海鹰代表激动地说。据了解,最近舟山已提出发展规划,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0%,到2030年左右,将建成国家级新区。

虽然规划获批,但是代表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面前,舟山肩负的任务艰巨。

嵊泗县委副书记、县长虞国平代表认为,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渔网”织好,把基础工作做扎实,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捞金捕鱼”。

“当务之急,就是做好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建设,加速港航物流、船舶产业、海洋工程、现代海洋渔业等海洋产业的发展,推进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和现代海洋产业的建设。”虞国平说。

“要致富,先修路。”丁海鹰认为,在两大国家战略的利好情况下,一个非常紧迫的工作就是要加强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此,他向大会递交了《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六横梅山疏港公路项目的建议》。

一些代表同样认识到,从规划到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随着舟山群岛新区等概念的兴起,一些区域的房价涨了,物价高了,这也需要引起重视。”

“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就像我们的项目建设一样,需要科学布局,逐步推进。”宁波市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建波代表认为,在规划实施中不能平均用力,一哄而上,有必要分阶段突出核心区这一重点有序推进。

“我省要明确率先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发挥其先发和引领作用,并确定具体的基本建成时限、主要经济指标。”钟建波说。

以金改为抓手,破解“两多两难”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破解“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为着力点,深入推进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得到代表肯定。

中天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楼永良代表说,当前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大约在年利12%左右,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两倍。融资难融资贵,导致民营企业利润越来越低,甚至亏损。“建议政府帮助扩大融资渠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壮大实体经济,金融创新必须先行。”来自长兴大洋生物饲料有限公司的苏卫琴代表指出,由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和省财政厅在长兴县试点的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就很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自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温州迎来了金融改革的春风,人们寄予希望。

“温州金改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人们的期待有不少差距。”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代表直言不讳。

据温州市金融办的统计,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自2012年4月26日成立至2012年底,一共成交808笔,借贷成交率为28.1%。

“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如果背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思想包袱,步子怎能迈得开?”周德文说,国务院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确定的12项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但实际情况是,由温州民间资本筹备的3个银行均未获批,民间资本与金融领域之间仍然隔着一道“玻璃门”。

让周德文感到不足的,还有个人资本海外直投缺乏具体操作细节。周德文解释,目前国家鼓励“走出去”战略,“温州金改细则”也把个人资本海外直投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但“个人资本海外直投怎么申请,什么条件转入,在海外投资领域有何限制”等都缺乏具体规定。

“温州民间借贷一直是‘利率市场化’的,只是不敢阳光化,没有规范化运作,既然作为金融改革试验区,就要勇于尝试。”他建议,要勇于开展利率市场化试点。

“要使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前提条件是合法化。我再次呼吁应尽快制定出台民间借贷法。”周德文说。

打造“市场采购”贸易新模式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和展示中心、贸易中心,也是浙江扩权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自2011年3月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开局良好,成效明显。

2012年,义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3亿元,比2011年增长10.2%。全年外贸自营进出口额93.4亿美元,增幅达136.7%,其中自营出口额达90亿美元,增幅150%,为我省外贸出口做出了重要贡献。

“围绕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建设,组织实施改革试点3年计划,推进‘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及其配套监管办法……”《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表述,令义乌人倍感鼓舞。

“总的来说,义乌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义乌改革试点在重大改革事项突破和改革试点协调、保障等方面面临的困难也日益凸显。”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波成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此次人代会,他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议》。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允许多个采购主体组柜、多类商品拼柜出口,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任务。

据吴波成介绍,目前,由商务部牵头制定的《关于在浙江省义乌市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若干意见》已获相关部委基本认可,但个别部委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界定等仍有不同意见,影响了批复进程。

“我建议省政府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推动国家尽早确立并在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模式;同时,支持义乌搭建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实现与相关部门既有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交货,探索建立‘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的属地化、综合性管理模式。”吴波成说。

市场采购贸易的概念范文4

展会表演异彩纷呈

在今年的展览上,多位本港及海外时装设计师将于不同活动展示风格独特的作品。其巾以本港为设计基地的时装设计师Ika支持香港时装节春夏系列多年,将在本届时装节开幕当天举行名为”TIDES OF TIME”的“独家时装表演”;印尼设计师All chaT‘islTla及意大利籍设计师Espen salberg也将在香港时装节春夏系列举行时装表演。时装节次日将举行“时尚品牌汇演”,展示澳洲设计师Criina Nitopz、美囝设计师Carol Reyse及印尼品牌Benten Fashion的时装。

多位本港时装设计师也已蓄势待发,准备向环球买家展示创作实力,展览期内每天于1D展览厅大堂举行“香港时装巡礼”,由模特展示超过40家香港公司及时装设计师的作品,包括时装设计师Jaeger Ng及Ioe Lanx;同时中国内地展团也将于3B展览厅举行时装巡礼,宣传内地参展商的时装系列。

顶级设计引领趋势

香港时装节的设计致力为业内不同范畴提供最高的曝光率;2009年,香港时装节首次设立“品牌廊”,专门展示高档优质系列,备受买家欢迎,今年“品牌廊”承接去年出色的表现,载誉归来,向买家展示最新的时装设计和潮流趋势。

另一展区“服装馆”将会展出不同价格、迎合大众市场的时尚服饰,到香港时装节大量采购的买家不容错过!

“时尚廓”则会展出高级设计师系列,满足不同市场需要。“围际时装设计师天地”是一个特别的概念,设计师将以个人姿态登场,向各地买家展示多姿多彩的时尚设计。

“时装饰品展区”是本届时装盛会的另一焦点,将会展出时尚的服装配件,包括围巾、手袋、帽子、腰带、人造首饰及鞋履等等,方便买家采购。

其他香港时装节2011春夏系列的展区还包括:“内衣服装展区”、“布料及纱线产品展区”、“婴儿及儿童服装展区”、“新娘礼服及晚装展区”及“辅料产品展区”。

中国内地的参展商本次再度积极参与香港时装前,预计将会组成展览馆内最庞大的展团。此外,盂加拉、印度、中国台湾和澳门也将会组织展网参加本届香港时装节。

众多时装设计师将在天桥上展示最新力作,为本届展览锦上添花。香港时装节2011春夏系列作为区内的顶级交易中心,也是预告2011年及未来季节潮流动向的平台;国际趋势预测机构将在展览期间举办潮流趋势研讨会,同时场内也将举行其他关于市场发展前景的研讨会供业内人士参与。

环球盛世颇具影响

2009年6月,香港贸发周针对中闻内地中产阶层生活方式进行的调查屁示,在每月收入超过1万元人民币的受访者之中,73%同意香港的产品和服务反映了最新的潮流,72%会透过香港了解世界最新的时尚潮流。此项调查与另一项香港贸发局在2009年6月于东南亚地区进行的调查结果相符;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泰同的受访中产阶层之中,75%认为香港新潮时尚。

香港在区内生活风格方而与生俱来的影响力,使香港时装节在环球时尚盛事中占据重要地位。香港在国际时装市场中已拥有数十年经验,在制造生产技术、贸易销售和市场推广方面均有良好的声誉,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买家来采购服装及配饰。

市场采购贸易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企业采购;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传统企业采购存在的问题

采购是任何生产活动与任何消费活动的先导,采购的运作水平与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生产过程与生产成本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采购是现今市场经济下一种最主要、最主流的采购。企业的采购不仅采购数量大,采购市场范围宽,而且对采购活动要求特别严格。

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国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我国企业在采购的专业知识方面比较缺乏,企业信息化采购发展水平较低,传统企业采购成本高居不下,采购过程消耗过多人力、物力,难以满足现代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需要。1、传统企业采购中供应商数量有限和相对固定,甚至有时企业采购还要依赖供应商。2、传统询价采购方式不仅需要企业采购部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谈判,而且谈判过程中竞争的压力靠买方转达,卖主间并无直接竞争,难以形成有效的降价压力。3、在招标采购中,卖方的定价心理是“在低价中标的同时争取价格最高”,在只有一次出价机会的投标过程中必然导致侥幸取胜的行为,从而使降价空间缩小。4、传统企业采购招投标过程许多环节需要通过人为因素来确定,这种“面对面”方式,容易产生卖方价格同盟、买卖双方人为的权力或利益干扰等因素,使降价空间缩小。5、传统企业采购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博弈过程,买方无法有效地分析供应商的成本区间,竞争远不彻底。6、传统企业采购中,决策者对采购过程公平、公正和是否有效有利难以管理。

二、企业信息化采购的优势和作用

信息化采购是由采购方发起的一种采购行为,它是一种不见面的网上交易,如网上招标,网上竞标,网上谈判等。信息化采购不仅仅完成采购行为,而且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能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帮助供求双方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相对传统的企业采购,信息化采购具有明显优势。第一,缩短了采购周期。信息化采购中采购方企业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根据采购方企业的要求自由设定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大大地缩短了采购周期。自采购方企业竞价采购项目正式开始至竞价结束,一般只需要1-2周,较传统招标采购节省30%-60%的采购时间。第二,节约了大量的采购成本。信息化采购中采购方企业通过电子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使竞争更完全、更充分,从而使采购方企业获得更为合理并且低廉的价格,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的采购开支,采购商品的价格平均降幅一般为20%左右,最高时可达到40%多。第三,增加了有效供应商。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丰富了采购方企业的供应商资源和情报,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相关物资和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采购方企业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的专业数据库的帮助,整合供应商资源,可以跳出地域、行业的限制,找到更多、更合适的供应商。第四,实现了信息共享。信息化采购中不同企业,包括各个供应商都可以共享信息,不但可以了解当时采购、竞标的详细信息,还可以查询以往交易活动的记录,使供求双方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从而确保供应商之间的公平竞争。第五,便于监控。信息化采购软件系统除了保障公平竞争之外,还可以监控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这对于采购企业选择战略供应伙伴,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信息化采购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采购所需的间接资金投入,同时也避免了在有人直接参与的采购与竞标中难以完全杜绝的不公正性。信息化采购使企业采购更加快速、高效和公平,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三、发展实施企业信息化采购的对策建议

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国内推广信息化采购概念的最大障碍是认识问题。信息化采购在国外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而且被普遍认可,但在我国还是一个不为广大企业所认识、认可的新生事物。信息化的推进是改变人们旧有办公习惯和流程的一个过程,是个非常艰难并痛苦的过程。一个企业在多年经营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流畅的采购流程,突然之间给他们灌输一个新的概念,并要打破企业运转的惯性,员工也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层要达成共识,决策者大力支持,才能排除各种内外的阻力,促使企业实现信息化采购。

其次,国家要鼓励和支持与信息化采购相关的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进行采购信息系统建设,引入各种先进的采购管理软件,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

再次,要采用专业交易平台,依靠专业的技术力量为企业搭建网络系统。所谓专业交易平台,除了必须能够实现网上交易、竞价、谈判外,还要对企业的采购和电子商务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并能切实协助客户通过管理和技术评估来成功有效地实现信息化采购。采购流程的信息化不是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简单替换原有的方式方法,而是要依据更科学的方法重新设计采购流程,这个过程中,摒弃了传统采购模式中不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落后因素。在这方面的工作,企业也可以依靠第三方平台,以最少的投入,能够尽快地转变采购方式。

最后,大力实施采购人才战略。信息化采购涉及到市场供求分析、供应商选择、采购运作、库存控制、采购成本核算、采购管理、采购谈判等等,采购员必须具备企业的采购和电子商务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国际采购联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采购人才的培养上,专门设置了“采购能力证书”。世界贸易组织下设的国际贸易中心,也设置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证书”教育,各个国家的采购组织无一不把采购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责职。现阶段,我国更需要加大高素质信息化采购人才的培养力度。

总之,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企业采购模式已经极大地阻碍了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国所有的企业家都要确立现代采购理念,改革采购模式,积极倡导和实施信息化采购,信息化采购是我国企业发展和利润增长的新接口。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娟.我国企业物流采购现状[J].北京物资流通,2006,2:58-60.

[2]庞洪秀,刘翠娟等.企业采购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管理科学文摘,2005,4:32-34.

[3]秦学京.信息化采购是现代企业采购的必然方向[J].中国市场,2007,28:114-115.

On Advantages of the Information Enterprise Purchasing and its Developing Measures

Liu Bin

(Politics and Law school,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市场采购贸易的概念范文6

“为什么找样、调样、打样会造成我们这么大的困扰?生产部小宋你说说。”

“我不习惯用电脑,也经常在线下找样而没时间去看邮件。如果没有通知单来有时会不知道来了业务部门的需求。”

“那你可以让你的助理帮你看着啊。工作方法更重要。你不能说你很忙然后重要的事情也没法应付了,关键是怎么安排。Stella,还有什么问题?”

“还有,报价总是迟迟没到。”

“为什么总是要重复报价呢?JONE,作为合同审核(员),你有没有把所有产品的价格录入ERP?”

“录了90%。”

“你必须月底前全部录完。而且不光是这样,你看经常问到的报价也就是那么几大品种,你还要把这些品种录入得更详尽,那你起码节省80%的询价干扰了。现在还只是这么三家分公司,接下来再开武汉公司、北京公司,一个个都来问你那不把你问疯掉?事实上我们那么多产品里面,常年在销的不超过20种。把这20种资料完整输入ERP,至少工作效率提高50%了,是不是?”

纺织贸易商的魅力

这是一家叫做DEC的纺织品公司的内部流程研讨会,也是一个我参与其中的真实场景。

期间透露出的那种蓬勃向上的风貌是其留给人的最深刻印象。

尽管还处于流程优化与管理完善阶段,但这些问题大多尚未显露于外界。恰恰相反,这家公司在品牌界的声誉甚至非常之好。

而这家企业的领导者也“心有灵犀”,在接受我关于其管理框架的质疑时即时顿悟,甚至放弃了部分客户的巡访,而紧急召开内部管理流程会议。其甚至表示接下来要用一个月时间督导,以固化这种新的流程优化绩效。

而一些细节,诸如当今IT业的“数据挖掘”技术正在从粗浅层次扩展至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深处。

就企业业务模型而言,DEC是一家纺织品贸易商。

在中国,贸易商通俗意义上都被认为是那种从事传统中介业务的“掮客”。

而买空卖空的贸易业务,在这个扁平化的全球化时代向来为诸多业者所不看好。

不过,DEC仓库里的数万种个产品品种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纺织品贸易商的传统形象。甚至,它意味着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方向、一种迥异于魏桥的方向。

这么说肯定很多同业者不服气、或者不以为然。

不过,放眼全球,其实像香港利丰洋行这样的营业额上千亿元的企业也是贸易商性质。

那么,对DEC这样的解读,或许就意味着探索中国纺织业的某种未来。

产业集群的纺织群生像

对纺织业的探讨必然会深入纺织产业集群。在数十个纺织产业集群中,每一个产业集群地都呈现出类似的企业层次结构。

龙头及其追随者

产业集群中的一家或数家龙头企业是整个产业集群地的领头羊,往往也是产业集群地的骄傲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贡献者。荣盛之于杭州萧山区的意义、阳光与三房巷之于江阴的意义、魏桥之于山东邹平县的意义……莫不如是。包括此次7月份评出的“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其中相当部分就是各大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

这些龙头企业早已完成了原始积累与腾飞式发展的阶段。现在,他们大多有着数十亿人民币的高销售额,掌握着重要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与国际产业链对接中实现了与许多国际大型采购商的直接对话。

他们已达至一个商业经济学的增长极概念,把30年来塑造的“中国制造”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与过去的大英帝国纺织巨头、美国纺织集团、日本纺织株式会社这些曾经的翘楚所创造的增长极一样,为国家外汇创收创造了非常重大的价值。现在,其中许多家已在一起构成资本市场上的纺织板块。

而紧随其后的是一个中间群体。这个群体或许是十几个、或者数十个中型企业构成,有着数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我们或许可称之为产业集群的中坚力量,与龙头企业一起组成产业集群的主要群体。以盛泽为例,这个江苏省的纺织产业名镇纺织企业有2000多家,其中资产在30亿以上的龙头企业有吴江丝绸、恒力、盛虹、鹰翔化纤4家,中小企业80多家。

现在,这些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量超过4.5万户。

小型加工厂

这是每个产业集群地的普遍现象。一大群小型制造工厂成为当地大厂、或者其他小型贸易订单的加工承接者。

其数量群往往数百个、甚至上千个。他们自身实力非常弱小,却往往是一个产业集群的表象。正是因为这一大批“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小老板的积极进取、独立门户,从而塑造了一个产业集群的群体像。他们是产业与市场风云变幻的表现者,一有风吹草动即往往首先显露在他们身上。

贸易商

较大的产业集群地,往往还逐拥着一大群没有直接投资工厂的企业,数量上百个或者数百个的这批贸易型企业则通常是一个产业集群地的活力源泉。

对市场的直接触摸、一定的产品开发与组合能力、快速的市场反应是其最大特征。而形成这种竞争力的正是当前流行的“轻资产”概念表现。他们高效地衔接起工厂与市场这两头,接受着成本考验与客户对其形成的价格劣势的观念挑战。他们甚至正在不断地挑战、撼动着那些进入中国的海外纺织力量。他们以自己的机敏灵活、创新动力证实着自己的存在价值。

贸易商画像

正是基于这种潜在价值,我还是承接了DEC咨询案。尽管它还是一家中小型企业。

DEC的产品数量听起来吓人。我曾经按照纤维属性等标准列了一个数十个纺织品品类分类表,结果他们告诉我“90%以上的品类都做过了”。经过多年的摸索,他们根据技术、产品优势、行业竞争状况等因素探索出以高档的提花面料为主打的产品路线。

正因为DEC的最大价值在于集中精力地搞产品开发与国内外市场拓展。

所以客户群覆盖了中国大多数优秀时装品牌,以及国外的中高端时尚品牌,其中还包括四家全球最大快捷时装超市中的两家。为了加快包括打样、交付等方面的作业流程,DEC甚至敦促了上游工厂进行机器设备上的工艺改进。现在已开始创建上千平米的开发中心、检测中心、物流中心。

让我们为这些纺织面料贸易商勾勒出他们的群体像。

(一)轻资产,重现金流。

他们往往没有自己的工厂。因为他们明白,自己要经历多年的探索,在经营何种主打品类尚未确定的过程中甚至不知道去建立什么设备的工厂。而当他们稳定了自己的经营品类时,即便再添置小型工厂也不再是以生产为主,而往往会转型到研发中心的定位。

与其他因素相比,现金流量是他们的关注重点。这也是他们保持轻盈、船小快掉头的秘诀。也正因此,他们的资产总量通常不高。而他们的年销售额也大多在数千万至一两个亿人民币左右。

(二)重开发,高利润。

他们非常注重产品开发,这是他们保持高利润的法宝。他们的产品毛利率高达30%~40%左右,有时甚至更高。如果毛利率一旦降低,他们会迅速抛弃该产品,转而开发其他产品。产品更新速度比制造商快数倍。由于管理成本与财务成本低,故其净利率也非常高。

(三)轻管理,重市场。

开发客户是他们最兴奋的事情。如果你是一个优质客户,他们会把你服侍得很舒服。但是在管理上,所有的关注点都围绕着业务的进销存,以及亲历亲为的特点,使得他们的管理层次始终无法建立起来,而且往往会任命亲属担纲主要客户业务。不过,如果突破了这一点,他们能获得新的飞跃。比较起来,他们的运作跟NIKE这样的公司无二致,皆重产品开发与市场。但是,他们还需要上升至一个企业化的战略行为,而不光是停留于老板个人及其亲友团层面。

这些贸易商的未来发展空间在哪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尚需考衡当前中国转型时代的纺织业现状及其演变……

产业经济转型路径之探

现在,珠三角与长三角一起遇到了前所未有之困难。外部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欧美经济的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不景气正在从源头打击中国制造。

当我们失去了采购商一如既往的强力支持,那么我们的产业集群产能向何处去?

给中国产业涂什么色?

近些年来,中国产业界纷纷在倡导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有诸如“中国设计”的口号。

而近来还有人提出“中国服务”宣言。这种理念很好地适应了当前倡导的“生产业”的导向。

然而,纷纭之余,业界依然茫无头绪。

究其根源,缘由何在?

正在于我们的企业大多尚未建立起自己的完整商业价值链。

郎咸平的很多话我都不怎么赞同。不过这次他还真的说对了。“制造业它不是一个点,而一条链,比如说我就以东莞和温州所生产的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我们这边制造业的出厂价格是1美元,那在美国,美国的零售价是9.99美元,10美元吧,那么10美元减掉1美元,9美元差价怎么创造出来了,那就很有意思了,是透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6大环节创造出来的。那么这就是一个叫6+1的产业链,美国掌控6,中国掌控1,这就是国际分工,我们创造出1美元的产值,那么我们就同时替美国创造出9美元的产值,因此我们越制造,美国越富裕……”他在回答曾子墨时批评中国制造与同样遭遇过如是境遇的日本制造和韩国制造相比是因为中国制造未完成诸如产品设计等之类的产业升级。

不过,我并不赞同所谓我们越制造美国越富裕的逻辑思维。就满足就业这一民生最大计而言,似乎任何的诘责都颇显苍白。而反过来讲,并不意味着美国掌控这6(尚不论这6+1的环节分析是否合理)的话就一定赚到钱。事实上,任何的商业活动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而这6,正是市场对商人承担更大风险的馈赠空间。

也就是说,从商业风险的层面而论,就是要把中国制造从原来赚取少量加工费的稳定性、推向高风险性的不稳定状态中。

所以,我们给中国产业经济涂上的颜色不仅仅单指“创造”、“设计”、“服务”……而是“风险”。这才真正符合商业的真理。

问题是:中国的数百万家制造商,都有承担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吗?

商业层次与模型

此外,在现代商业中,往往并非美国人一家主导这6,也许所有环节都是社会分工形式的。也就是说全世界200个国家中,也许顶多只有7个国家分别在整个价值链上实现了各自的价值。而其中辅助环节――除了批发与零售之外的其他环节――都将赚取合理而微薄的利润。另两个流通与零售的环节则因其高风险性而可能获得高回报。故人们每天在讨论的这种数字游戏其实毫无意义。

但为何我们要去追求这6呢?是因为6代表着一种市场活动中的主动性,是在整合并主导着供应链,而非被别人主导。所以,我们的企业追求必然需要训练自己的商业主导能力。

但问题尚未完。同样,我们需要把这所谓的6+1进一步细分。

由于只有流通与零售才有更高的商业风险价值。所以,准确地就通用经济模型而论,应该是5+2的区分,或者说再从5中抽离出产品设计开发(这正是现在如火如荼的创意经济模式),变成“2+1+4模型”。

那么,这种分析模型是否就已理想化了呢?我还是不能满足。因为还有一个更厉害的要素:资本。

只要有钱,纺织品公司可以收购一线品牌(如马佐托收购VALUNTINO瓦伦蒂诺)、建筑商可以收购成一个奢侈品集团(如LVMH)。

那么,这个分析模型就将进一步细分化“1+2+1+4”(资本+流通/零售+产品开发+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模型。

当然,现实中没有这种泾渭分明的割裂状态。完整的商业价值链依然是宗旨。

纺织竞争力500强的问题

联系起之前的纺织500强,按理说这是行业的大事,可是我竟然没兴趣到场观摩。

因为我发现这不过是往年分子行业(比如棉纺、毛纺、丝绸、化纤、印染、服装等子类别)的百强或50强的加权汇总而已。

这样的榜单先天决定了其根深蒂固的弊病:工业化的视角。尽管涂抹了太多诸如人力素质、资产素质、创新能力、盈利能力、规模水平、增长能力、节能减排等多个测评子系统的华彩,但我们依然感觉不到希望。而我宁愿相信:资本兼并商业、商业兼并工业更具有可操作性与成功系数。

这就是为何贸易商从不关注这样的500强评选的道理。

中国产业经济的价值

回到分析中国整体经济现象,自然还得看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接近40%,而美国接近80%。

有人据此对中国经济大加批判。意指反映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的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过高,已上升到21.4%。并指责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80%。然而,这种说法已经被许多学者认为计算方法存在缺陷。并且这并非一个可靠的参照系。

况且,反映到我们经济本身的GDP贡献率中消费也占比不小。

所以,首先,中国满足自我消费的这部分工业化生产行为就是合理的。在这部分工业增加值中,约占了GDP的40%。

那么其他板块呢?其中一小块关于生产资料的制造以及满足大规模投资的供应同样有其合理性。尽管这一点被指责为不具有长远的稳定性。

而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占中国GDP贡献率超过20%的出口中,是否存在一批升级版本的企业?还是像郎所说的90%以上都将倒闭。

其实,上述的纯粹工业化视角自然亦非一无是处。自工业革命以来,蒸汽机的使用、福特汽车的流水线、丰田

生产方式、直至上世纪末的台湾新竹电子制造……都是划时代的工业翘楚。

但是其中除了台湾新竹电子信息制造业外,其他的莫不是整合了商业价值链的结果。另外,台湾新竹则是精细化管理与ODM服务层次的结晶。

站在对中国人的聪明、勤奋以及进步的信念角度,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新竹ODM模式能成功改造20%的出口服务型制造企业,整合成商贸制造一体化型的出口制造企业也能有20%的份额,那么占中国GDP贡献率的20%的出口制造型企业就只剩下30%需要转化了(20%~20%×20%ODM模式-20%×20%一体化模式-12%)。这一点我依然不会失去信心:因为还有服务业的转化方向。

而被引用的关于“2008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亏损,部分企业倒闭”(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也可以看作是片面的。因为新建企业并未进入视野。

两种路径

如是,我认为,中国纺织供应商实现全球商业价值链的路径至少有两种。

一种是大企业的资本运作策略。像雅戈尔的收购仅只是个案,还是有可能成为普遍现象,是决定那一批早已完成原始积累的中国产业集群领头羊的更高远道路的决定因素。这一点有待我们继续观察。

而第二种,则是依靠自己的实力对接了全球高端时尚采购资源的贸易商,会形成多大的一个群体。

这两种路径正好代表着两种经济模型:前者是少数的规模企业对国际低端市场的攻占,后者则是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对接国内外中高端市场;前者的趋势是直接兼并收购;后者则更多的是对接数量多而散、个体采购量较少的国内外采购资源;前者偏向于形成卡特尔模型,后者则依然是国际化供应链体系。

基于后者的高端化、企业数量多而广,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DEC的价值所在。

贸易商的嬗变

不妨回首古代的原始商业活动。那时,在一个城镇开设一家商店,影响的范围委实有限,成功的因素更在于地理位置、当地消费力等客观外在环境。

而今天,拿张瑞敏的话来说,家门口即已国际化了。所以,我们的纺织品贸易商们,一方面在国内市场要迎接韩国人、台湾人、以及日本欧洲人的挑战,一方面又要走出去直接挑战各国的当地同行。

这样的形势下,当代的贸易商需要应对的是国际供应链管理挑战与世界性的竞争形态。

而这种转变,实际上近20年已是巨大。

从产业集群到大都市迁徙

于是,现在,我们的视角已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些产业集群地。

他们更需要关注那些活跃在市场中心的纺织供应商们。这些所谓的市场中心就是纺织品的真正集散地、产品消化中心,也即品牌运营中心。比如中国的几个大都市、以及区域经济中心城市都有着数量不菲的一批时装品牌。

而其中,最活跃的供应商们往往有他们的地域偏好。首屈一指的便是上海与广州两大都市。

这种偏好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这些都市的品牌阵线表现出数量最多、层次更高、时尚感更强。服务好这批品牌,意味着占领了中国的纺织高地,其他城市的杀伐往往所向披靡。

其次,大都市的资讯、人才优势,乃至于交通等基础设施,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快速吸纳市场信息、寻找人才是业务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供应商们还经常需要借助于这些都市的航空资源迈出国门。

然后,更重要的自然是产品的推广优势。常年的产品展厅、分支机构甚至总部的集群,以及展会资源的聚集都在影响着其最大程度的市场推广运动。

这些,都已经表现在我们现在讨论的DEC公司的战略决策与市场运行中。

而即便像绍兴柯桥这样的有着大型纺织专业市场作为市场销售窗口的地区来说,其间的贸易商们也已经遇到了瓶颈。他们正在形成新的扩张乃至于迁徙运动:到大都市去。

贴近客户、贴近市场,是注重市场销售的他们所内生出来的形势变迁动力源。未来,他们必然还将实现自己的公司伸展至全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

管理能力的提升

当然,贸易商的问题多多,这也是其客观事实。

这些本土贸易商群体,多年来一直沉浸在市场的厮杀中,企业的基础建设往往更不完善。

就在考察DEC时,我啼笑皆非地发现其公司标志竟然一直在完全照抄一家其他行业的公司。

尤其普遍的是,他们往往是家族企业,甚至最基本的管理层次尚未建立起来。不过,当他们年复一年的业绩无法迅速攀升之时,他们终究会反思的。

我就如此欣喜地发现,他们的提升空间是那么地显而易见。

事实上,DEC现在的苦恼正是如何实现新的飞跃。

这位值得尊敬的老板非常爱学习,看了、听了全世界太多成功故事,就立志要创建自己的价值数十亿以上的大型企业。为此,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企业设计。

但其此刻的困境是产品竞争力强、客户纷至沓来,却企业组织的应对能力差。产品开发的组织化、上游供应商的管理、订单处理流程、部门之间的协调、乃至于人力资源……均出现了问题,这就导致无法实现快速扩张了。

于是,对组织运行、管理模型、企业战略的反思就在日复一日的繁杂业务之余越来越强烈了。

而我也深信,一旦他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与战略策略优化后,他们将迸发出强烈的扩张力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商业思想?

行业的工业视角决定了当前行业过于集中地关注现存问题:诸如纤维资源的严重短缺、同类产品的互相压价、能源与劳动力、国家外贸退税与金融政策等……

如果我们依然光叫嚣着提高行业内部的劳动生产力,必然未能根本解决竞争力的缺失问题。

而现在的科技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概念又是否有助于竞争力的提升呢?

很显然,除了针对纱线有效外,对于面料商来说也不能说是根本。

事实上,科技的贡献更多地在于提升制造能力与效率,顶多再加上对产品开发的有限支持。而品牌的贡献更在于需要商业流通渠道与终端的支撑,否则只是一个小范围内的注册商标。

那么,我们的竞争力核心在哪里?我认为在价值链的创建与整合中。这种强烈的市场意识必然导致真正适合市场的产品的开发与供应,而不是供应决定市场。

如是,联想起之前的行业竞争力500强评选,在我看来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更需要关注那些具有全球商业价值链创建能力的商贸型企业组织。

而颇具嘲讽意味的是,他们往往是我们的产业政策与行业组织的盲点。就如国家统计局每年都要修订GDP数据一般,修订的主要内容就是大量的服务业产值之前未能及时地进入视野。而我们每年看到的所谓优势企业的关注与统计,同样不把这些数千万、一两亿元的贸易商“放在眼里”。

或许,我们急需要走出工业制造理念,来一场“后工业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