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理用药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理用药实施方案范文1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合理性;安全性;辨病辨证;药物利用研究;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因其独特的功效以及给药迅速、起效快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中药注射剂自身成分复杂、提纯工艺难度大以及临床使用不规范等诸多因素,导致其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屡见报道[1-3]。为了解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方法,按月份随机抽取某医院2011年度出院病历240份并进行分析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月份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2011年1月—12月份出院病历240份(20份/月),通过编制《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评价表》收集病历相关信息。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Data-Select Cases-Random Sample of Cases程序对每月出院病历进行分层随机抽样;中药注射剂确定标准: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开头的注射剂。本次调查共涉及中药注射剂12种:痰热清注射液(痰热清,批号100514)、热毒宁注射液(热毒宁,批号100916)、刺五加注射液(刺五加,批号20100502)、参麦注射液(参麦,批号1008103)、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细辛,批号20100945)、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红花黄NaCl,批号01301062)、疏血通注射液(疏血通,批号100911-2)、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血栓通冻干,批号10050614)、舒血宁注射液(舒血宁,批号1004123)、注射用血塞通冻干(血塞通冻干,批号20100708)、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红花黄,批号100810)、注射用丹参冻干(丹参冻干,批号100622)。
1.2 药品说明书一致性与配伍禁忌评价 根据药品说明书以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使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材料,建立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一致性与配伍禁忌评价标准(表1)。鉴于本次涉及绝大多数中药注射剂没有明确的治疗疗程(或给药时间)和滴注速度(或给药速度),同时给药次数均符合说明书要求,故最终纳入到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标有给药剂量、给药浓度(给药剂量/溶媒剂量)、溶媒选择(种类)、辨病辨证及四项指标(即给药剂量、给药浓度、溶媒选择、辨病辨证四项指标均与说明书一致)。某指标合理率=某指标合理性病历数/使用中药注射剂病历总数×100%。
1.3 药物利用研究(DUR)[4-6] 通过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限定日费用(DDDc)、排序比以及平均治疗天数(ATD)来衡量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DDDs反映药品用药强度,其值越大说明用药频度越高,用药强度越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越大;DUI可作为临床用药合理性的评价指标:DUI限定日剂量;DDDc反映药品的平均日费用,其值越大说明该药品给患者造成的经济负担越重;排序比反映药品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其值越大说明该药品价格越便宜且用药频度越高;ATD反映了药品在正常给药剂量下的平均使用天数。DDD,DDDs,DUI作为药物给药剂量和给药浓度合理性与安全性的评价尺度,DDDc和排序比作为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尺度,ATD则作为药物给药时间合理性与安全性的评价尺度。
1.4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按照1∶4配对原则进行回顾性病历—对照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药注射剂ADR/ADE相关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随机抽取240份病历:使用中药注射剂病历179份(74.58%),具有中医辨证病历170份(70.83%),使用中药注射剂病同时具有中医辨证病历136份(56.67%);使用中药注射剂单品种者131份(54.58%),两品种者36份(15.00%),三品种者12份(5.00%),二联用药者31份(12.92%),三联用药者7份(2.92%)。患者信息情况:男性153位,平均年龄(59.28±15.42)岁;女性87位,平均年龄(63.92±14.60)岁。
2.2 药品说明书一致性与配伍禁忌评价 本研究涉及所有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均未发现混合配伍或“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情况;构成比
2.3 DUR 给药剂量DDDs以丹参冻干、红花黄、疏血通偏高,给药浓度DDDs以丹参冻干、疏血通、红花黄偏高;给药剂量DUI以丹参冻干、血塞通冻干、舒血宁偏高,给药浓度DUI以丹参冻干、疏血通、痰热清偏高;DDDc以丹参冻干、血塞通冻干、痰热清偏低;排序比以丹参冻干、血塞通冻干偏高;ATD以丹参冻干、舒血宁、血塞通冻干偏高。同时,DUI排序(表3)与药品说明书一致性评价排序(表2)不一致: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给药剂量与给药浓度波动范围偏大;ATD排序与给药时间中位数排序(表2)不一致:ATD在正常给药剂量前提下反映的是治疗疗程,而当丹参冻干出现严重超剂量使用时则会导致ATD排序的升高。
2.4 ADR/ADE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表4),给药浓度(OR=0.058,95%Cl=0.013,0.260,P
3 讨论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颁布和印发了《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等7个指导原则和法规文件,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而药物流行病学及药物经济学等新型交叉学科的发展也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夏勤提出采用君药药性理论来评价中药注射剂治疗脑梗死病人的合理性[7];金成文采用描述性药物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内科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8];宁华采用药物利用研究来评价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9];王屏等研究发现,临床药师从辨证论治、给药剂量及联合用药3个方面进行用药干预可明显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10-11];尽管有关中药上市后安全性及有效性再评价临床试验设计要求和公共服务产品平台已经建立[12-14],但有关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的系统评价方法尚未见文献报道。
本研究综合采用药品说明书一致性与配伍禁忌评价、DUR以及ADR/ADE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种评价方法,为构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本次药品说明书一致性与配伍禁忌评价显示,该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存在辨病辨证不一致、溶媒选择混乱及超剂量与超浓度现象,提示临床中药学开展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紧迫性;DUR显示,以丹参冻干为代表的理血剂超强度、超剂量、超浓度使用情况较严重;ADR/ADE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给药浓度对于评价和预测中药注射剂ADR/ADE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时,该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以老年人群为主,更应引起医院广大临床医师的注意,尤其应关注中药注射剂ADR/ADE。此外,DUI值排序与药品说明书一致性评价排序、ATD排序与给药时间中位数排序不一致,提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应综合采用多种方法,而国家药监部门与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严重缺项等诸多不规范问题[18-20]。同时笔者整理发现,复方苦参碱注射剂说明书静脉滴注推荐用量为12 mL·d-1,而其规格则为5 mL/支,按照说明书用药则始终存在药液浪费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应综合借鉴药品说明书一致性与配伍禁忌评价、DUR及ADR/ADE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种评价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和研究的重要模式,辨病辨证相结合模式尤其适合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医疗机构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监测,尤其是应加强中医辨证论治培训,病程体现主证的同时应尽可能体现次证、兼证及证候演变过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督促相关药厂做好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规范化书写及上市后更新修订工作,尤其是给药浓度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张惠霞, 陈建玉, 宋成. 3414 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 2006, 3(4): 232.
[2] 王海南, 陈文, 傅政, 等. 重视药物警戒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5): 612.
[3] 吴国琳, 张力, 余国友.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28(12): 4.
[4] 马嘉, 陈盛新, 裘雪友. 医院开展药物利用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J]. 中国药学杂志, 1999, 34(10): 706.
[5] 张薇. 以限定日剂量值为基础进行药物利用研究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25): 2892.
[6] 李艳, 丁庆明. 限定日剂量在药物利用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执业药师, 2010, 7(9): 6.
[7] 夏勤, 王智. 中药注射剂治疗脑梗死的合理性调查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 31(12): 1033.
[8] 金文成, 欧阳郢, 孙禹威. 我院内科住院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调查[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2, 21(6): 291.
[9] 宁华, 姜洋, 张艳华.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5): 279.
[10] 王平平, 高利, 李宁, 等. 辨证与非辨证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对比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8, 15(2): 3.
[11] 王屏, 徐彦贵, 朱立勤, 等. 联合用药和给药剂量的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12): 3.
[12] 谢雁鸣, 王燕平, 田峰, 等. 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及Ⅳ期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0): 2764.
[13] 谢雁鸣, 魏戌. 中药上市后安全性及有效性再评价临床试验设计要求[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0): 2768.
[14] 张德政, 陈方明, 谢雁鸣. 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公共服务产品平台的构建[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0): 2891.
[15] 陈可冀, 宋军. 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 8(2): 1.
[16] 张京春, 陈可冀. 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的最佳模式[J]. 世界中医药, 2006, 1(1): 14.
[17] 陈可冀, 蒋跃绒, 谢元华. 病证结合治疗观的过去与现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31(4): 437.
[18] 曹茂堂.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存在的问题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16): 1404.
[19] 戴萍, 金蜀蓉. 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说明书[J]. 中国药房, 2008, 19(9): 719.
[20] 刘鸣义, 焦立红, 谢雁鸣, 等.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解读与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18): 2707.
Analysis of rational clinical u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
SUN Shi-guang1, LI Zi-feng1, XIE Yan-ming2*, LIU Jian1, LU Yan1,
SONG Yi-fei1, HAN Ying-hua1, LIU Li-da1, PENG Ting-ting1
(1.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Integrated Medicine, Jinan 250001, China;
2. Institute of Basic Research in Clinical Basis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ationalize the clinical use and safety are som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surveill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TCMIs). Method: In this 2011 study, 240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ho had been discharged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TCMIs between 1 and 12 month previousl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hospital records. Consistency between clinical use and the description of TCMIs was evaluated. Research on drug use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events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Result: There was poor consistency between clinical use and best practice advised in manuals on TCMIs. Over-dosage and overly concentrated administration of TCMIs occurred, with the outcome of modifying properties of the bloo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drug concentration was a valid predictor for both adverse drug reactions/events an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TCMIs. Conclusion: Surveillance of rational clinical use and safety of TCMIs finds that clinical use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echnical drug manual specifications, and drug use should draw on multi-lay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earch to help avoid adverse drug reactions/events.
合理用药实施方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推进抗菌药物流通环节的管理,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
二、整治范围和主题
范围:全县药品批发企业、零售企业。
主题:促进抗菌药物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三、组织领导及工作分工
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专项整治工作内容
(一)是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要求,制定完善的处方药销售制度;
(二)是否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留存档案;
(三)处方审核人员是否在职在岗;
(四)是否按照药品分类管理政策进行药品分类管理。
(五)药品批发企业是否实行电子监管和分类管理,并按监管码信息采集和报送数据。
五、整治工作方法步骤
(一)启动阶段
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工作任务。召开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动员会议,提高药品从业人员对“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认识,提高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二)实施阶段
1、自查整改。根据本方案,加强对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的抗菌药物管理,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填写《药品经营企业专项整治自查表》(见附表),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
2、查找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对辖区内企业自查自纠的检查和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进行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药品安全事件的要严肃处理。
(三)迎查阶段
各职能科室按照职责分工,总结专项整治工作,完善专项检查材料的收集汇总,做好迎接上级督导检查的准备工作。
六、整治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严密组织。要切实提高对专项整治工作的认识,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方案要求狠抓责任落实,结合实际,找准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要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与完善长效机制相结合,提高监管效能的同时,全面提高专项整治工作效率。
合理用药实施方案范文3
【关键词】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6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pecial rectification on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 The data of relatedindex of antibiotic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fiveyears (from 2009 to 2013) were collected,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before and after the special rectific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was ful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e rectification,antibiotics sales was decreased from 4.13 million to 3.28 million, with the sales ratio of drug revenues from 26% to 15%.Antibiotic utiliza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drops to 66%.The use intensity was decreased from 92.4 DDDs /(100 person . d)to 60.3 DDDs/(100 person.d).Besides, the antibiotics prescriptions of patients in outpatient come down significantly from 60% to 28%. Conclusion Special rectification of antibiotics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and it improves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hospital.
Keywords:Antibiotics; Special rectification of antibiotics; Rational use of drugs
根据2011年4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陕西省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陕卫医发[2011]141号)文件的精神,规范和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1-2],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重心[3-5]。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6],减缓细菌耐药的发生率[7],已成为保证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院从2011年7月起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为评价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效果,对我院2009~2013年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医院HIS信息系统, 选取 2009~2013年每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数据,包括:药品销售金额、抗菌药物金额、门诊处方、出院病例等资料,抽取的处方及病例范围涉及普外、骨科、妇科、心内、泌尿、消化、神外等科室资料。排除新生儿及70岁以上老年复杂性疾病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 2011年7月,我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响应卫生部的56号文件,分析医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全院《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实施方案》,并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有效干预。
1.2.2 具体干预措施 质量控制小组首先明确专项活动的各科室责任人(各科室的主任),签署各科的整治目标责任书,并对全体医护人员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启动大会。逐级逐层次渗透院里整治抗菌药物的决心。
主要实施内容:①完善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②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③加强细菌耐药监测;④实施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专项点评;⑤监管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⑥规范I、II、III切口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⑦严格限制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⑧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费用比例。通过上述方案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检查、处方点评等活动,并针对每季度存在的不合理情况进行反馈给各临床科室,制定持续整改方案,保证专项整治活动的可持续性。
1.2.3 资料处理 将收集的资料分为两组,以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数据为对照,以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的数据为干预组,比较实施专项整治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情况。回顾性比较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研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抗菌药物销售金额与药占比情况。其中,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表示[4],计算公式如下: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两组独立样本的Mann Whitney U检验。P
2 统计结果
2.1 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变化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变化如图1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季度最大销售额突破470万元,整体在413万上下波动(413±38.1);整治后(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持续下降,季度最小销售额为277万,整体在328万上下波动(328±38.2)。两组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67;P
2.2 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比重变化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比重变化如图2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百分比,整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第三季度的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的1/3,整治前的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为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26%;整治后(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百分比,呈较快的下降趋势,2013第二季度的销售金额比已降至10%,整治后的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为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15%。两组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68;P
2.3 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图3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稳定,各季度使用率都在90%左右;整治后各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率整体呈现持续较快下降,到2013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50%,呈现较大的改观。整治前后两组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81;P
2.4 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强度变化情况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强度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稳定,各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都在93DDDs/(100人・d)上下波动;整治后各季度抗菌药物强度整体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到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40DDDs/(100人・d)以下,呈现较大的改观。整治前后两组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23;P
2.5 2009~2013年各季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重变化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重变化如图5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呈现较大波动,2009年第四季度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0%,其他各季度物使用率都在50%以上;整治后各季度抗菌药物强度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到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20%,整治效果明显。整治前后两组间各季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18;P
3 讨论
卫生部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之前,我国抗菌药滥用情况是非常严峻的,远远高于WHO 规定的30%的抗菌药物使用率[8]。而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甚至高达90% 以上,这远远高于国际用药水平,这一情况不仅仅反映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更暴露出我院对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的危害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医生的合理用药的意识十分淡薄,对患者抗菌药物的治疗模式存在极大地问题,不断发生的细菌耐药情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依据国家和陕西省关于抗菌药物合理方面的政策,在2011年7月份开始制定并实施了具体的“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实施方案”,通过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定期督查全院各科室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鼓励药剂科调剂人员及时上报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每季度开院内大会通报各临床科室(具体到医生个人)的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不合格率,并反馈给各科室,要求认真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写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时间明确的整改目标,落实到个人。经过两年半的持续的PDCA模式整顿[9],我院目前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监管有了很大的改观。其中,我院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一直维持在20%以下;2013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维持在50%以下;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40 DDDs/(100人・d)以下,这些指标已达到卫生部的要求[2]。此外,通过控制抗菌药物的销售量,也有效地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但是,我院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目前,多种病原菌感染的复杂病例,采取抗菌药物联合用时,临床医师多根据经验进行用药方案的制定,建议在病人用药时注意监护血药浓度,及时考虑方案的调整,加强针对性用药,提高治疗水平,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减轻滥用抗生素对病人造成的痛苦。
综上,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和干预是临床用药的重要内容[11-12],提高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性,需要多环节监管和多方的参与,其中临床药师对于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的合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用药,随时根据最新的用药信息,合理调整我院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模式,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最大保障患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2011.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08-19.
[3]梁新亮.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0.
[4]徐芸.某三甲医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5]左煌,李红霞,黄颖莉,等.某三级甲等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1):6649-6651.
[6]马珍,周月琴,马渝,等.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2015,26(20):2780-2783.
[7]周新,王晓燕,杨炯,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56-1658.
[8]张文悦,翟所迪,张慧英,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的调查干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157-160.
[9]李世根,李立军,庞志坚.PDCA循环法规范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24-226.
[10]李艳,梁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药品不良反应对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8):1094-1096.
[11]张婷.某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管理和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42):3943-3945.
合理用药实施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合理用药;监测;信息项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使用管理机制, 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009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1]。通知要求定点监测医疗机构每月上报本院的合理用药监测数据。本院为国家首批473家核心监测点医院之一,于2010年9月正式启动该项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该项工作,本文对本院的监测数据上报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与分析。
1 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本院2011年1月至3月在实施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信息上报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及上报的情况及具体内容。
2 方法
2.1 监测数据的收集及处理方法
在2011年1月至3月期间,医院信息科在每月2号前按卫办医政发[2010]33号文要求,通过专用程序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逐一提取上报信息项,要求监测数据内容包括: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用药(械)相关医疗损害事件情况;处方、病案首页和医嘱;重点单病种药物治疗情况等内容[2,3]。
把收集到的信息,采用EXCEL文件格式,按照上报的信息数据项和排列顺序进行分类、汇总,分别以医院药品购进、库存信息项(西药),医院药品购进、库存信息项(中成药),处方(门诊、急诊)信息项,医嘱(临时医嘱、长期医嘱)信息项,病案首页(出院患者)信息项进行独立汇总,生成“药物临床应用数据文件”、“处方数据文件”、“病案首页数据文件”及“医嘱数据文件”。
2.2 监测信息的上报方法
凭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统一发放的“用户名”和“密码”,由医院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组指定的专职人员采用网络直报方式于每月5日24时前按规定程序和路径上报上月 “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子系统”和“处方监测子系统”信息,用药(械)相关医疗损害事件按规定立即通过网络直报或传真、信函、电话等形式向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报告[3]。
2.3 监测数据收集和上报情况的分析与评价方法
通过考察监测信息的收集和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及信息项的上报率等,分析、评价监测信息收集和上报工作的开展情况。
3 结果
3.1 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在2011年1月至3月期间,从本院HIS系统中提取了347197条信息,共96个信息项,信息项分为5类,分属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子系统及处方监测子系统子系统,其间本院无用药(械)相关医疗损害事件发生,未收集重点单病种药物治疗情况信息,具体情况见表1。
医院信息科按指定文件格式把收集到的监测信息生成符合上报要求的拟上报文件。其中药品生产企业、调剂药师工号、医师职称、感染编码、感染名称、感染治疗结果、病理诊断(ICD-10)、病理名称,手术编码1-5(ICD-9-CM3)、切口愈合1-5、抢救次数、抢救成功次数等19项信息项未能提取。
3.2 监测信息的上报情况
按照本院制定的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医院医务科、药学部、病案室、财务科等部门对信息科提供的拟上报文件经进行技术审核,并上报主管院长审批。能按规定的上报时间、上报方式和要求,上报本院上月的监测信息到国家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
3.3 监测信息收集和上报情况的分析与评价
本院在上述期间开展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信息上报工作整体情况较好,监测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上报及时,上报文件各上报信息项无缺失、顺序符合规定,上报监测信息准确,信息项上报率较高,基本符合国家的要求。但由于医院HIS系统的缺陷,部分监测数据无法提取,上报信息项内容欠完整。
4 讨论
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是在卫生部、总后勤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由卫生部医政司组织与管理,在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的咨询、指导下,由中国医院协会下设的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办公室具体负责国家级监测系统的日常运行。要求各定点监测医院积极为监测工作创造条件,并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 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上报工作[1,2,3]。
本院对落实合理用药监测工作高度重视,由业务院长任组长,成立了医院的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组,制定了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监测工作组负责组织、指导合理用药监测数据上报工作的开展,并指定医院信息科负责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医务科、药学部、财务科、病案室等功能科室及临床科室负责监测数据的技术审核及确认工作,并指定了各项工作的专职负责人员。各部门协调合作,认真做好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 做到及时、准确收集和上报监测信息,有效地促进了合理用药监测信息上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纵观整个监测信息收集、整理及上报过程,监测数据的有效收集是完成上报工作的关键所在。医院医疗信息化的水平,特别是医院HIS系统在信息录入项的分类、设置及信息的处理、统计功能决定了监测信息的可获得性,部分监测数据无法从信息系统中获得,需要通过工作量巨大的手工录入方式来补充,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困难,导致了监测信息的缺损现象。从本院所上报的数据内容看,包含了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所要求的82.29%信息,基本符合上报内容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感染名称、病理诊断(ICD-10)等19项信息项有缺损,其中多项信息对合理用药监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需要尽快通过完善医院信息系统,通过补充信息项的设置及相关统计功能等方法完善上报数据,以适应上报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信息的需要。另外,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13号文及卫办医政发[2010]33号文的的要求[1,3],本院暂未开展重点单病种药物治疗情况监测。
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所监测的内容涵盖了医疗机构与药品使用有关的所有信息,做好该项工作对保障医疗安全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本院在开展该项工作中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按时采集可获得的监测数据,认真做好网络直报工作,并努力推进医疗信息化的建设,这为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卫办医政发.卫生部办公厅、总后勤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2009]13号.
合理用药实施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监管理念,以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能,创新农村药品监管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机制,不断推进“药品放心工程”的全面实施,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促进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农村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建立运行有效的药品监管网络和群众满意的药品供应网络,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保证农民用药安全有效。
二、目标任务
(一)建立健全覆盖镇街道、村级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
在全街道农村形成行政监督、技术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建立和完善药品监督管理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街道人大或政协中聘请药品监督员;在药品经营生产企业或医疗机构中聘请药品协管员;在涉药人员或村干部中聘请药品信息员。把药品监管网与食品监管网结合起来,实行“两网合一,一员多用”。完善药品质量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聘用制度,加强培训,制定考核和奖惩制度,明确责权利。形成街道、村居联动的监管网络,消除农村药品监管盲区。
(二)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网络
做好配送源头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严格选定农村药品配送企业,从而保证质量、降低药品配送价格,使农民得到最大实惠。农村药品供应由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和区卫生局选定药品质量可靠、信誉良好、已通过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批发企业)来承担农村药品配送任务,推荐给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实现药品配送到村的目标。
引导和鼓励多种主体在农村开办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零售企业和村级药品零售点。利用“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的优惠政策,方便农村广大群众购药。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渠道,采购单位要与供药单位签订供货意向书和药品质量保证承诺书;加强对外来医药代表的管理,建立实名登记备案制度。协会要加强对药品从业人员的自律教育,加强药品从业人员培训。建立健全保证药品质量的采购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堵住假药、劣药进入市场,形成“合法的、清晰的、稳定的”全覆盖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
(三)深化“规范化药房”创建活动。对医疗机构实施分类指导,按照“采购渠道清晰、仓储条件合适、记录台帐健全、人员培训到位”的要求,在20*年创建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规范化药房”建设工作,消除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用药安全隐患,使医疗机构药房管理规范,药品使用质量管理制度健全,仓库设施完备符合药品储存条件,药品摆放陈列符合药品分类管理要求,药品购进、储存活动规范,记录完整。对个别还未达到要求的,督促其达标,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
(四)加强日常监管,巩固规范成果。认真开展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后跟踪检查工作,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使其能够按照GSP规定从事药品经营活动。推行药品放心工程,巩固创建成果,切实保证群众用药安全。
(五)实行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继续推进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电子档案,准确记录在监督检查中涉药单位是否依法生产、经营、使用药品情况,确定相应类别,对重点单位要增加监管频次。
(六)做好制度建设与人员培训工作。药品监管部门要出台药品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办法,明确其职责。定期开展对药品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专业培训,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重点加强药品监管的政策法规、安全用药知识和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监管水平。建立农村药品案件报告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加强与基层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的定期联系制度,加强督促与指导,不断提高药品监督网络的运行质量。
三、职责分工
1.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内的药品“两网一规范”创建工作负总责,指定协管员负责宣传、协管工作(协管员人选与药监部门共同商定)。组织行政村信息员负责宣传、信息报送工作(信息员由街道聘任)。指导辖区卫生院开展督导、验收、考核等工作。
2.街道卫生院: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创建工作,开展宣传、创建、督导工作,汇总本辖区内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创建工作资料,协助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的创建工作。
四、实施步骤
创建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4月中旬到5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创建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示范区动员大会,布置工作要求。并相应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药品安全分管领导,聘任协管员、信息员。
(二)实施阶段(5月到8月)。街道严格按照“两网一规范”示范达标的标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各医疗机构要按照“规范化药房”的标准,在去年创建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药房建设工作,认真做好自查整改和创建资料的分类归档,确保创建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三)验收评定阶段(9月至10月)。区卫生局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按照《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现场评分标准》,统一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验收人员以卫生人员和药监人员为主,聘请医学、药学专业人员参加。对验收不合格的基层医疗机构药房采取限期整改措施,到期验收不合格的列为重点管理对象。卫生部门把“规范化药房”创建达标纳入医疗机构年检内容。
(四)迎接市考核组考核阶段(11月)。街道卫生院负责本辖区内创建单位的资料汇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负责全区创建单位的资料汇总工作,迎接市创建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工作考核组的考核。
(五)总结提高阶段(12月)。对创建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有关部门和先进创建单位进行表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对创建单位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以便进一步深化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是保障我街道群众用药安全的大事,同时也是促进我街道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浙江省政府把深入推进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工作列入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监管工作的重点。区政府成立了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工作。我街道和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主要成员,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街道还设有药品协管员,指定由相关分管领导专门抓,每个行政村要设信息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工作档案,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评。
(二)明确责任,搞好配合。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工作政策性强,时间紧迫,涉及面广,各部门要按照“全区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街道各有关部门、卫生院等一定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手段,宣传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先进典型;围绕科学用药、安全用药等主题,经常性地对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用药安全意识,努力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的社会氛围。
合理用药实施方案范文6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范临床医师用药行为,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现就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建立健全临床药事管理组织。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11号)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药事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负责制定本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办法,完善管理机制,提出本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并组织实施,对全院合理用药情况检查定期开展和评价。药事管理组织和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定期研究解决合理用药的具体事宜,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二、扎实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严格按照《省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立即开展全院范围的临床药事管理自查活动。自查工作要紧紧围绕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处方集、临床用药目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毒麻管理、抗生素合理应用等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全面梳理本机构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限期进行整改,努力提高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三、严格实施合理用药全员培训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制定临床医师药学知识培训计划,重点加强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药物禁忌、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临床医师药学知识水平,强化医师合理用药意识,持续改进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