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检服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巡检服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巡检服务方案

巡检服务方案范文1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信息化;建设方案

1 引言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障电力能源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国家安全。在智能电网建设背景下,顺应新时期能源建设与发展要求,电力企业信息化对于发电企业而言是降低成本更好的参与到竞价上网的竞争中来[1],是电网企业的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电力信息化建设,是电网企业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扁平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电网企业实现建设具有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在智能电网建设框架下,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覆盖从电源、输配电、售电和用电管理的四大环节[2],信息化也将成为各业务环节实现智能化的手段,信息化部门需要为更多新的业务需求提供支撑和服务,信息化部门也需要更加深入业务,紧跟智能电网建设带来的业务变革。[3]为了加电网信息管理,保证信息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本文对于建立覆盖全网的电力IT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2 研究背景

2.1 研究意义

信息系统走过的历程不算短暂,开发投入运行的信息系统也为数众多,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电力市场体制改革地不断推进,面向智能电网愿景下的传统的电力信息化系统已难以适应新时期下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基于IT服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定义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是为信息部门服务的应用系统。[4]因此该系统的建设在信息化发展史上应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系统的建设目标非常明确,即全面提升电力IT服务管理水平、提高IT服务工作效率以及改善IT服务工作质量,为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提供有价值的实时运行数据,使信息管理达到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要求。

2.2 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

随着电力企业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于应用系统运行中安全高效的规范管理己成为信息化建设浪潮中的主要矛盾。为了改善企业信息运维管理水平,建设一套高效运行的IT服务管理系统已成为电力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5]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IT服务的有效管理,提高IT服务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有效提升IT管理的规范性,该系统强大的运行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最好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系统简介

本文研究的IT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台管理、业务管理、检修管理、运行管理等系统特色模块以及系统管理、资产管理、报表管理、综合查询等常规应用模块。IT服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1)数据层建议采用ORACLE数据库作为业务数据存储;

(2)数据同步与数据交互(整合层);

(3)业务处理(业务层)。在业务处理逻辑层,用业界最先进的J2EE体架构进行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部署,并且充分考虑到系统分布式部署、系统的扩展性;

(4)商业智能与门户展现(展现层)。在系统中,要求信息平台必须提供基于WEB的高质量的报表、即时查询以及更高级的商业智能、统计分析能力。

本文研究的基于IT服务的信息平台是一套集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为一体的应用系统。该系统的建设遵循“统一设计、省局先行、市局试点、全面推广、逐步完善”的原则,基于电力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立足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引入国际国内先进的IT服务管理理念,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该系统具备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展性、灵活性等特点。

3 系统建设方案的研究

3.1 系统整体建设框架的研究

本文根据总体设计原则,对于IT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按照省地一体化、集中式模式进行设计,功能涵盖省信息技术中心、地市局信息技术中心、县局信息中心等各类信息管理业务,并建立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和流程接口。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3.2 系统逻辑结构的设计

系统本身在总体上可划分为系统硬件平台和系统软件平台两大部分。我们将系统架构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设施平台,第二层是数据层(即为数据资源平台),第三层为整合层,第四层是业务层,第五层是展现层。IT基础设施平台,主要由网络设施、统一接入系统、主机、服务器、存储、备份系统、辅助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系统等组成;数据层主要由数据索引、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抽取、数据筛选等组成,并负责业务数据的存储;整合层主要由数据对象和接口服务组成;业务层主要由系统业务功能和应用支撑平台组成,负责提供对业务逻辑的封装,应用支撑平台负责提供平台性质的组件;展现层主要负责实现系统的界面逻辑。

3.3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本文基于统一支撑平台的设计原则,对于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模块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业务管理(资源申请模块)、检修管理(停复役管理模块)以及运行管理(巡检管理模块),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3.3.1 资源申请模块

资源申请是做好信息规范化运行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环节,由于信息运维人员自身规范管理意识不强,导致资源申请一项是较难完全做到规范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因此,将信息运维人员的管理规范意识实现质的转变就必须靠制度和配套的流程来实现。

资源申请模块设计就是要求以管理规范性为着眼点,系统先从服务台统一接收客户服务请求,在各项资料都完备的条件下才允许转到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处理,并对处理过程由服务台进行跟踪、督办,最后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客户并对客户进行回访的一个闭环流程。服务台可以对申请流程的状态随时可以查询,系统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工单注销的功能。办理资源分配的部门对不能达到要求的申请系统应具有回退功能。通过资源申请模块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使信息资源可追溯,从而为信息系统实现审计功能奠定基础。

3.3.2 停复役管理模块

停复役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确保对重要信息设备进行停运前完成设备核对、操作方案核对以及应急预案的准备等各项安全工作。工作负责人在填写停复役申请单时,系统需要提供多项安全保障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停运设备选择区(供负责人选择相对应的信息停运设备)、操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的上传区(供负责人上传具体实施方案和系统出现异常后的应急预案)、工作内容及影响业务范围、信息运维部门审批、信息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会签意见等内容。

停复役管理模块关键角色包括工作负责人、信息运维部门审批人、信息主管部门会签人和业务主管部门会签人。信息运维部门审批人一般要求是信息运行维护部门主管,需要对工作负责人所填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核对,尤其是对应急预案和操作方案要仔细审查,把好安全关。信息主管部门会签人是信息主管部门负责人,对于关键信息设备停运事件,信息主管部门负责人必须知晓。业务主管部门会签人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往信息设备停运经常会出现业务部门不知晓的情况,这不仅对于系统稳定运行以及部门关系都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停复役管理模块必须增加业务部门会签环节,这可以大大改善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同时也使系统停运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3.3.3 巡检管理模块

巡检管理模块是对设备进行定期体检的一项工作,它是信息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不能通过机房巡视发现的缺陷和隐患基本都是需要通过定期巡检来发现的,因此在操作上必须非常严谨、认真,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每一项巡检任务都应该认真记录,严格做到不漏项。巡检类别主要包括标准设备巡检、PC服务器安装作业、UNIX操作系统安全加固作业、Veritas备份系统巡检作业、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加固作业、防火墙巡检作业、入侵检测系统巡检作业、网络系统巡检作业、小型网络工程验收作业等。本文以网络系统巡检模块为例对该模块的设计进行研究。

网络系统巡检模块关键角色为系统巡检人员。巡检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并经信息部门领导批准并公布;能够根据巡检信息判断系统工作状态,能对故障进行分析;具备该设备或业务系统操作权限。根据相关要求,网络系统巡检需要填写工作票、操作票,并经相关责任人、签发人书面认可。

4 研究总结

信息化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已经成为电力行业迎战新的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针对于在智能电网建设框架下,对建立覆盖全网的电力IT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并从整体建设框架、逻辑结构的与功能模块等方面对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春霖,陈谈.信息化服务“智能电网”的初步探索[J]].华东电力.2009,37(6).

[2]常康,薛峰,杨卫东.中国智能电网基本特征及其技术进展评述[J].电力系统自化.2009,33(17):10-14.

[3]李井泉.基于智能电网的河北电力信息化建设展望[J].河北电力技术,2009,28(11):8-10.

巡检服务方案范文2

【关键词】电缆隧道 智能机器人 巡检 设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机器技术也逐步发展成熟。目前,在电力、矿井、石油化工、核辐射等特种环境下,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地替代传统的人检和物防,在降低人们生命安全隐患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电力隧道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是针对地下电力隧道设计研发的智能一体化巡检方案。系统以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为核心,配备隧道灭火机器人,结合实时监控平台,数据采集服务器以及相关附件,可实现对电力隧道环境与设备的不间断监控及火灾应急处置。本文就对电缆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分析。

1 电缆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评价

隧道巡检机器人采用轨道移动方式,搭载高清摄像机及红外热成像仪,实现隧道实时监控与红外热成像诊断;集成有害气体、烟雾、光照度、温湿度等传感器以及定位装置和语音对讲系统,使用户实时掌控隧道环境信息,并通过监控平台实现对巡检机器人的控制,数据接入、存储、统计、GIS定位以及立体展示。同时,系统具备火灾报警联动处置能力,灭火机器人可在巡检机器人检测到火情后第一时间到达事故段落、实施有效灭火处理措施。系统提供符合电力系统标准的IEC61850数据接口,方便接入电力大集控系统。

电缆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具备更加智能化的算法,能够准确诊断电缆隧道内各类设备的缺陷;系统后台采用人性化交互设计,能够清晰展示系统巡检结果;该系统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适用于隧道内各种复杂环境,支持升降云台以及离线巡检模式,并集成了电缆隧道消防灭火和电缆故障巡检解决方案。

2 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2.1 智能巡检机器人架构设计

本文研究的电缆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远程管理平台、管理中心平台、通信平台、供电系统、智能机器人五大部分,具体如图1所示。

由于图1可知,智能巡检机器人采用轨道式结构设计,智能灭火机器人可以和巡检机器人联动,同时也具备独立的运行能力。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通讯系统接收远程管理平台以及本地中心管理平台的控制指令,远程管理平台由在线监测系统平台、电力监管部门、当地供电局以及远程专家组四个部分组成。为了确保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安全、稳定的运行,远程管理控平台可以通过短信通知的方式向本地中心管理平台发送指令,本地中心管理平台的管理服务器接收指令,然后通过局域网向客户端和桌面控制器发送信息。安装在电缆隧道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接收遥控指令,控制电机驱动,以实现隧道实时监控与红外热成像诊断等功能,并实时的将位置、传感器等信息发回到本地中心管理平台,以获取隧道周围环境信息,本地中心管理平台的操作人员分析并规划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下一步动作。

2.2 实例应用效应

南方电网示范工程隧道长2088米,是南方电网输电线路可视化管理、电力隧道防灾减灾工程示范段;电力隧道埋深从6m至14m,隧道起伏程度大,施工难度大、技术条件要求高;该项目共计铺设轨道2088米,安装吊架1600个;安装巡检机器人2台,灭火车2台,分别位于隧道2端,分段巡检;7个分布式充电站,16个通信基站,全部安装在隧道顶部,避免占用隧道两侧及下发空间;专利分布式充电站方案,有效实现2+5冗余备份;在运行巡检期间,对运行状态、环境等数据实时采集,对风险进行预警,为电缆隧道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该项目已在南方电网获得实战性应用,并获得良好的行业口碑。

3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使得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电缆隧道已经逐渐取代地上架空电缆,它的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整个供电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由于隧道内的环境较为复杂,电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老化、断股、磨损、腐蚀以及噬咬等问题,如果不定期排查并及时解决,可能酿成严重事故,并引发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对隧道中的电缆定期检查维护,了解电缆运行情况及其周围环境,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供电安全。由于传统的人工检查方法效率低,且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因此,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对隧道电缆进行巡检,既能_保电能安全输送,又可以促进电网智能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拓,吴功平等.高压线巡检机器人巡检与通讯系统设计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02).

[2]姜芸,付庄.一种小型电缆隧道检测机器人设计[J].华东电力,2009(01).

[3]张树生,马静雅等.矿用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煤矿机械,2015(07).

[4]卢刚,刘洪正等.500kV输电线路等电位跨越式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A].第四届全国架空输电线路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3.

作者简介

刘冰(1978-),男,大学专科学历。现为淄博供电公司工程师,从事电气试验方向的研究。

巡检服务方案范文3

关键词 航标维护;巡检周期

中图分类号 U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150-02

为促进航标管理的深入改革,有效减少航标费用,有利于航标维护效率的显著提升,实现航标维护同助航服务效能二者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现阶段国家号召进行节能减排,为进一步响应号召,对航标维护巡查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本文中笔者对航标巡查以及维修工作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的概述,进而详细描述了现阶段航标处航标维护巡检工作的状况,最后就巡查、维护工作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1 航标巡检、维护的定义

1)对于航标管理而言,航标维护巡检是其重要租组成部分,可以有效保持航标属性,充分体现航标的功效[1]。航标维护巡检需要对及时发现航标故障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第一时间进行排除,具体的工作涉及更换航标灯以及保护再生资源;检查、保养、清理航标架构以及设施;检测航标性能以及位置;定期进行现场检修;定期进行海上巡检[2]。巡检主要借助船舶完成,车辆起辅助作用,必须的情况可以租赁直升机完成。

2)航标维护巡检周期涉及航标服务、维护以及巡检3个周期。

(1)航标服务周期指的是作为完整的系统,航标整体的现场的服务期限。涵盖两层含义:航标助航服务之间相隔的时间段,航标相关主要配件运行正常之间间隔时间段[3]。在此表示的是完备系统的航标开展助航服务的周期,同样指的是航标的服务期限。再确认航标服务周期需要应用先进技术以及投入设施成本。具备一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其的助航时间,与此同时,确保系统上各个部件运行替换时间间隔保持一致,降低重复现场操作。

(2)航标维护周期指的是在其服务周期期限内,为了预见性发现航标故障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相关维护部分开展定期现场检修航标相关组件的时间间隔。按照系统相关部件以及结构运行周期和机能,现场替换以及维修航标系统,进而保障符合航标服务周期相关规定。对于灯浮、灯塔、灯桩各自的保养间隔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灯塔值守、替换灯浮、抢修航标故障灯,根据具体的航标以及特定的服务要求,航标设施运转状况对其维护周期进行确定。

(3)航标巡检周期指的是维持有效助航的相关巡查工作的时间间隔,能够通过船只、汽车或者租赁飞机、代管等形式取得信息,对水上浮标进行定位;对航标的现行状况进行评析;对夜间航标灯情况进行观测;为开展后续的维修工作,延伸其服务周期提出相关数据参考。从根本上来讲,航标巡查活动属于简单的维护管理工作。

2 航标处航标维护巡检现状

2.1 固定助航标志

按照航标作业以及航标相关建筑维修相关规定,对于没有人员值班的灯桩、灯塔等设施每个月定期检查一次,同时根据要求的养护时间对航标设施开展养护活动,同时按照航标相关设施具体的情况提前布置对应的养护工作。灯塔如果有人值守,则直接根据详细的规定组织养护和管理工作。

2.2 浮动助航标志

2.2.1 浮动助航标志的巡检

根据航标相关管理规定每月定期对灯浮标进行一次巡检,港区内部的标志需要添加夜间巡查,每月定期进行一次标位校对。但是航标设施性能越来越稳定,同时遥测遥控设备逐步得到应用,结合具体的工作状况、航标所处的位置以及设施的 实际的情况,将巡检周期延长至两个月,而容易受到污染、损害、偷窃的浮标必须依然保持每月一次的巡查频率,后者根据实际状况适时缩短周期,同时通过联合引航以及通航机构对航标实施严密的监控。另外,根据有关规定当超10级大风来临,或者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有关管理结构认定必要情况下,马上对导灯、浮标等设备实施一次系统的巡查。

2.2.2 浮动助航标志的养护

根据有关规定每年按时对灯浮标进行一次更换保养工作。现阶段,浮标保养技术取得一定的进步,维修质量显著提升,加之长效油漆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对浮标进行例行保养工作的过程中得出,假如港口以及港外航道为非冰区,该区域的航标一般2年左右可以具有良好的目视效果,锈蚀状况并不严重。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将这些区域灯浮标养护周期进行适度的延伸,延长到两到三年。

3 航标维护巡检周期相关调整建议

3.1 周期调整必须坚持的以下原则

1)技术创新原则,推动先进航标技术以及设施运用。区域内部航标相关巡查维护工作综合利用了区域内航标遥测遥控、环保能源、高效灯具等先进技术,持续对航标展开维护巡查相关管理工作。

2)服务质量原则,实现航标维修、服务效益保持统一,确保提供给顾客的服务可靠、有效。

3)划片分工原则,航标部门担负监督和指导工作,养护中心主要进行相关养护工作,各个基层航标站点组织制定和执行管辖内详细方案。

4)加强保证原则,制定和制定综合方案,通过灵活的方法,实施航标维护以及相关巡查工作。

3.2 航标维护巡检周期调整的建议

3.2.1 固定助航标志

1)无人值守

(1)标志存在遥测遥控设备以及防盗措施,同时所处环境清洁,没有人进行值守,这种标志可对巡查周期进行适度延长,3~6个月均可,保养周期需要依然按照原来的要求。

(2)标志不存在遥测遥控设备,位于扬尘货物装卸区域,这种标志需要根据每月一次的巡查频率组织巡查工作,同时根据实际的情况将具体的时间缩短,进而保障助航效能的发挥。

2)有人值守

根据原有的要求组织相关保养以及管理工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养护周期进行调整。

3.2.2 浮动助航标志

1)如果该标志存在遥测遥控设备,其所属港区环境清洁,可以按照3个月一次巡查的周期进行巡查。

2)不存在遥测遥控设备同时区域内环境清洁可以组织每2个月一次的巡查工作。

3)区域环境较差,必须每月一次例行巡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将巡查周期缩短,也可以临时组织巡查工作。

4)联合引航、港调的机关制定提倡训练询问制度,进而实现对灯浮标的作业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消港内夜巡。

5)浮标依然根据相关要求,组织每月一次的巡查工作。

3.2.3 浮标保养

使用新材料比如聚乙烯、弹性聚脲体等,提升浮标相关保养品质,应用长效油漆,进而实现灯浮标替换周期的延长。浮标一旦发生毁损变形第一时间替换以及保养。

4 结论

为促进航标管理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缩减航标的花费用,促进航标维护工作效率的提升,增强航标应急响应能力,使得航标维护以及服务质量实现良性循环。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必须对航标维护巡查时间进行调整。促进管理理念的扭转,提升航标设备自身的效能,加强服务功能,应当站在用户的视角,对服务模式以及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顾客显示的需求,逐步、全面改善助航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钢,吴丽平.延长航标巡检周期的方法[J].世界海运,2013(5):14-17.

巡检服务方案范文4

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数据库室作为全国民航气象数据传输的结点,主要业务工作为维护位于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的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以下称为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套系统在接收由北京下发的全球民航气象资料的同时向西南地区各个机场传输这些资料,同时还为西南地区民航行业用户提供各种数据服务。可见该系统在西南地区民航气象业务运行中的重要性,如何对这套系统做好维护工作则是数据库室日常业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业务运行现状及需求

目前数据库室负责维护的系统为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故要求维护人员也需要7*24小时在岗值守,保障气象数据库业务的正常运行。鉴于以上情况,数据库室系统维护人员采取值班制度,进行24小时轮班。一般情况下当班人员的日常工作有:在每日早上、下午、晚上以及第二天凌晨对系统进行四次定时巡检;并对系统的任何突况要及时响应、上报和处理;还要负责气象中心其他信息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值班日记的填写和记录。目前数据库室的业务运行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由于系统的各种设备包括小型机、服务器、通信链路、通信设备、安全设备和终端设备。对其进行一次日常巡检看似简单,实则有较大的工作量,外加中途对其他事情的处理,一次日常巡检可能就会拖上较长时间,容易造成值班员不能准确把握各个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2)在值班员外出吃饭,晚上休息时间,突发事件往往是通过用户告知,故对突况的应对处理会花费更多时间;(3)日常巡检的结果为离散样本,具有间断性,不能准确描述系统在24小时内的详细运行状态;(4)对气象数据库室值班员而言,虽然维护好系统是自身的核心和重点工作,但是经常有无法避免的其他工作,不能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系统的运行情况上。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数据库室的系统维护需求为:(1)对系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如果有突发事件立即提醒值班员;(2)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不间断记录,让值班员可以随时了解系统在某一个时刻的运行状况;(3)值班员需要随时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情况。

3维护整合方案设计

按照上述的数据库室业务运行现状以及需求分析,将针对数据库值班员的系统维护整合方案设计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实时监控;第二是实时监控的移动终端;第三是系统的历史和实时快照显示和分析。具体方案如图1显示。其中实时监控系统运行在PC终端上,定时自动通过远程登陆和其他方式访问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获取设备硬件状态、系统状态、业务状态和网络状态等。并将获得的信息按照预先定义的阈值进行排查,在固定显示设备上显示,并提醒值班员注意需要注意的信息。同时将显示的信息通过单向网闸推送到外网的移动终端服务器上,让运行在智能手机上的监控移动端调取相关信息,在移动显示设备上显示。并且监控系统定时获取一份对系统的详细信息,形成系统快照,并将快照信息存入监控服务器中的数据库中,供电子值班日记系统调用。电子值班日记系统可以调出任意时刻的系统快照供值班员查看分析。按照以上方案,电子监控系统能够24小时不间断的对系统进行监控,有突发事件能够立即让值班员了解相关情况;由于还具有移动监控终端,让值班员在外出吃饭和晚间休息时,也能随时了解到系统的运行情况。电子值班日记对系统快照的调取,能够让值班员随时了解任意时刻系统的运行情况,就能解决值班员在解决其他问题时不能及时对系统进行巡检的问题。并且值班员能够从存储的大量系统快照中进行数据挖掘,获取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联信息或者某项故障发生前的设备信息等有价值的信息。

4维护整合方案实现

为了易于维护和修改,实时监控端采用C#编程语言,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VS2008平台上开发,并需要FRAME⁃WORK4.0支持,程序独立运行。以SSH协议登录各个服务器,在后台自动采集各项数据,本地收到数据后进行分析处理,将错误信息向值班员报警并写入错误日志,将正常情况生成报表供值班员了解当前气象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情况。实时监控端的界面如图2所示,提示界面如图3所示。移动监控端采用JAVA编程,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ANDROIDSTUDIO平台上开发。显示收到的正确和错误信息,并对错误信息进行提醒,因此值班员注意。移动监控端的界面如图4所示。电子值班日记中的系统快照显示部分采用C#语言,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VS2008平台上的.NET框架下开发,并需要FRAMEWORK4.0支持,需要电子值班日记的统一支持。显示界面如图5所示。

5维护整合方案运行效果

以上维护整合方案在数据库室已经经过一年多的持续运行,在此期间,经过使用人员的不断反馈和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具体细节也在不断修改,使之满足各项业务的实际需求。在该方案的运行后,数据库室值班员能在第一时间主动发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异常情况,且随之能够立即着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并对其他部门的业务影响降低到了最小。通过监控移动端的运行,值班员在吃饭和休息期间也能随时了解到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情况,尤其是晚上休息期间。根据历史记录分析,在监控系统运行的这一年多以来,系统在晚上值班员休息期间累计发生异常情况共计19次,其中需要立即处理的异常情况13次,值班员在收到移动端的报警信息后,马上前往办公室解决相关异常。这13次异常的平均相应时间为7分钟,且这13次异常都为值班员主动发现,响应时间远小于以前的半小时左右。在异常得到处理后,也未对其他部门的业务造成任何影响。通过对系统快照的查看,让值班员能够随时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提前分析出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根据统计数据,值班员有6次得出磁盘空间使用率将满的结论,提前清理磁盘空间;有11次得出ORACLE的SGA区使用率将满的结论,提前清理ORACLE连接和对SGA区进行处理。真正让系统达到了高效运行的目的。

6结论和展望

巡检服务方案范文5

[关键词]GIS;移动;配网;数字巡检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55-01

就当前大部分配电网来说,依旧存在着设备多、环境杂以及分布广等诸多不利因素,而想要在此情况下进一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必须要加强巡检管理。基于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对配网巡检工作的消缺率、完成情况、计划安排等工作指标的信息化管理,而基于移动GIS的配网数字巡检系统正是顺应其发展事态的有利技术革新。

一、基于移动GIS的配网数字巡检系统设计

(一)移动计算环境

基于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极大化发展,促进人们已经进入了当前的移动信息时代,而通信需要地点间固定连接的这种限制也已经不复存在,移动终端可以在以无线网络为主的情况下进行联网,随时随地移动的获得信息服务,该种计算环境具有移动性、灵活性、分布广泛性的特点,它就被称之为移动计算环境。

基于移动计算环境,形成了移动GIS这种图形信息平台,它将各种技术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PRS(无线通讯设备)等进行综合。随着移动计算环境的发展,移动终端若装备了移动GIS,便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获取所需地理信息。

(二)建设思路

基于移动GIS的配网数字巡检系统设计,主要是遵循“3W1H”的工作思路,也就是:What(巡什么)、When(什么时候巡)、Who(谁巡)以及How(如何巡),其中贯彻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周期化、数字化、网格化以及标准化。该系统以信息化作为最关键技术手段,利用网格化实现对工作者与设备的责任管理,构建重要与重点设备的周期化、差异化巡视工作方案。该系统最关键的特点便在于一系列数字化的配网管理,可进一步促进配网数据准确性、及时性的提高,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发生率,缩短处理故障时间,从根本上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三)系统组成

基于移动GIS的配网数字巡检系统主要由任务管理工作包、数据分析工作包、标准巡视工作包、监控指挥中心、移动工作单元以及移动GIS数据平台六个部分组成。

(四)工作方式

基于移动GIS的配网数字巡检系统是通过对巡检任务的定制来简化移动任务的,与此同时,借助于GPRS通道与GIS中心服务器进行连接,这样来取得实时数据信息。

(五)技术架构

该系统在配网GIS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深一步拓展,图形开发平台则借助InterGraph实现,框架的开发基于NET构架,开发模式使用组件方式,与电力企业提出的即插即用要求相符。

(六)移动工作单元

该单元由移动GIS数据平台、GPS定位器以及GPRS传输通道构成,其中,GPS定位器的作用是向现场工作团队提供精准的导航信息,移动GIS数据平台则是提供巡检现场主要的工作数据,GPRS提供和监控指挥中心双向互动信息交换途径。

UMPC全称为Ultra-Mobile PC,也就是超移动个人电脑,属于移动工作单元最关键的硬件载体。该技术较之于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来说,无论是便携性还是通讯能力都更好,特别是具备更好的无线连接技术,若装配上GPS导航器,便可以有效的进行导航、通信任务。

借助于移动工作单元,工作团队可以便捷的获得诸多实时信息,包括配网单线图、配网馈线负荷信息、各种参数与图纸资料、自己以及同伴的位置信息等等。另外,依据移动工作单元反馈回来的位置信息,监控指挥中心还可以对工作团队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并直接传达工作任务,实时指挥配网巡视及抢修工作。

(七)移动GIS数据平台

通讯组件“移动GIS数据平台”,将数字化地理信息、电力设备图形、电网结构信息综合起来,可以非常直观的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将电网实时运行状况展现在人们面前。

移动GIS数据平台可以提供的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巡检状态记录、巡检任务导航、配电网设备统计、供电范围级供电电源分析、配电线路切改、配网规划、负荷转供等等。

(八)标准巡视工作包

该工作包主要的任务在于解决“巡什么以及如何巡”。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经验表明,持续进行对设备状态的跟踪、记录,极大的有利于对设备鼓掌原因与故障发生临界值的分析,标准巡视工作包的设计理念,是在于将传统配网巡检所具备的“缺陷记录”方式,从根本上转变为“状态记录”的方式,也就是持续性、全程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管理与记录。

标准巡视工作包将设备的巡检数据主要归于两大类,其一为静态数据,其二为动态数据。其中静态数据表示在设备出厂与安装之后就客观存在着的,例如设备的规格、厂家、型号等各方面内容,静态数据无论是对于设备的资产评估还是对网架结构的改造都有巨大意义。另外,动态数据则是随着数据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一类数据,同样也是在巡检中必须要重点记录、测量的一类数据。标准巡视工作包作为一种有效且重要的巡检手段,由系统从根本上提供巡检工作包的版本管理功能,专业的工程师依据故障发生率以及历史巡检结果,对当前状态进行描述,这样一来,标准巡视工作包便将其提高巡视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巡视的应用优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九)任务管理工作包

该工作包负责的任务则为“谁去巡、什么时候巡”。首先,在初始化阶段,巡检管理工作者在依据配网设备分布的情况下对工作网格进行划分,并制定相应的巡检计划、委派巡检人员;其次,在分析阶段,该工作包利用数据分析工作包,分析设备鼓掌、设备运行状态临界次数,对当前的危险设备安全等级进行确定,同时依据结果随时改变当前的巡检方案。

(十)数据分析工作包

该工作包作为软件高级功能包,负责设备故障分析、人力资源使用统计与分析、故障设备种类统计等工作,借助于数据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向任务管理工作包直接提供有关巡检任务、周期巡检计划的数据。

二.基于移动GIS配网数字巡检系统的特点

基于移动GIS配网数字巡检系统,从根本意义上颠覆了传统配网巡检的工作方式,实现了巡检到位的可视、可控性,在实时反馈的基础上,可以对现场状态做出实时判断,借助于GPS导航具有精准定位的功能,提高了巡检效率,避免了人为设备漏检发生,提高了准确性,可以实现对发生缺陷的及时处理,并能根据丰富的数据支持,相应的更改周期性巡检计划。总的来说,它能够为配网的巡检管理提供科学管理手段,具有推广的价值。

结语

基于移动GIS的配网数字巡检系统,彻底贯彻了现代配网巡检管理思想,融合了GPS、GPRS等各项技术,为配网设备的状态监控、安全隐患发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且随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移动GIS的配网数字巡检系统也必将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本志.基于配网GIS的电力智能巡检系统设计与应用[J].北京测绘,2010,(3):64-66,92.

[2] 刘易斯.GIS技术在电力配网巡检系统中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5,(6):74-74.

巡检服务方案范文6

【关键词】 GIS 电力地下管网 信息系统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for Underground Cables based on GI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city, urban underground cables are also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ll kinds of pipeline crossing with parallel phenomenon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rapid growth of line scale and the lagging of management mode, make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demand for underground cables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rgent, therefore to establish a set of underground electric power pipe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GIS is immin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underground cabl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standing, starting from the needs of the business of the actual management, the integrated use of current advanced technology, to realize urban underground cables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the urban underground cables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ange of support. Keywords: GIS;Underground Cables; information system

引言

城市地下电力管网是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城市输送电力的重要职能,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地下电力管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它是城市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城市地下电力管网的运行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城市地下电力管网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设计思路,并对系统建设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和实现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真正实现了城市地下电力管网的信息化管理。

一、系统特点

1.1现状与问题

1.1.1信息管理混乱

传统的电力管线管理系统信息更新慢、反应迟钝。一旦线路更改、路径变化通知不及时等各种信息更新的情况都不能及时有效地录入到管理系统中,甚至会演变成历史遗留问题--更新信息丢失,因此随着地下电力管网的不断扩大,管理困难也会越来越大,时间久了,电力工井、隧道中有无电缆、电缆数量、管孔数量、使用率都无法得知,给电力管网规划建设及电缆施工方案确定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电力信息化建设。

1.1.2信息使用效率低

当电力管线遭到损坏,利用传统的电力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处理故障,存在故障造成查找不方便、查找工作量大、重复工作多等各种困难,影响事故处理。

1.1.3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电力地下管线管理虽然有相应电力管线管理系统,但管理工作主要以文件管理为主,而且主要以人工管理模式为主,不能准确快速地反映管线特征、属性、空间关系[1],而且人工管理的是静态数据,无法达到实时更新、动态显示管线变动、资源利用分析等各种目的和要求。

1.2系统特点

系统从目前电力管线管理现状出发,对地下电力管线信息化进行探索,建立地下电网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地下电网数据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先进的地下电力管线管理技术,实现电力管线的数据集成、路径分析、资源利用分析、管线追踪、故障分析、辅助规划等功能。

针对电力管线运行的特点 ,该系统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实现地下电力管线基本资料的更新维护,并对各类地下电力管线工程的设计资料和图纸同步录入系统,实现数据管理功能;

(2)实现用户管理、系统管理、数据管理等系统辅助功能,系统采用分级权限控制,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3)实现城市地下电力管线的分析模块,包括管网连通性分析,空间定位分析,管网拓扑关系分析等功能;

(4)实现对政府工程、业扩工程和新扩建、改造工程等各类工程流程的实时更新;

(5)实现基于B/S结构的城市地下电力管网智能巡检服务平台的开源体系结构,实现巡检业务流程控制,实现对巡检业务流程的统一管理。

二、系统构建和实现

2.1系统架构

地下电缆精细化管理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分为数据存储层、数据访问层、服务层、应用层。数据存储层是各类数据的物理存储;数据访问层是各类数据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服务层在数据访问层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各类功能组件,实现图形管理的各类功能,并将各类功能封装为服务供各类应用调用;表现层是展现给用户的应用系统以及提供给其他业务系统的组件接口包,系统架构图如图 1所示。

数据层以关系型数据库为基础,对基础地理数据、地下空间数据、其他数据通过数据层进行统一存储管理。

数据访问层提供访问数据层数据的接口,服务层组件通过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维护存储在数据库和文件中的矢量图形数据、栅格影像数据、电网拓扑数据和属性数据。

服务层构建在ArcGIS平台之上,作为数据存储层和表现层之间连接的桥梁,在平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了地下管线数据管理、地下空间查询统计、地下管线空间分析、数据、地下空间辅助决策、地下空间图层管理、数据接入服务、系统管理等各类功能。

应用层提供各类电网空间信息展现和查询分析服务,主要包含信息浏览、输入输出、空间分析、智能巡检、权限管理等构件。

2.2数据方案

2.2.1数据收集

目前地下电力管网多使用通用的地下电缆采集技术,即通过数据标准、数据采集、数据标识、数据加工四个步骤[2],得到电缆精细化数据,因为系统所涉及的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需经过多方收集和处理,具体收集数据类型包括: CAD图纸电子数据,电力管网普查数据和市政部门地下管网数据。

2.2.2数据库建设

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除了要遵循数据库范式理论、增加系统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外,还要在总体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布式设计,把握集中控制、统一审核的基本原则[3],保证数据库设计结构紧凑、分布平衡、定位迅速 ,构建城市地下电力管网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一体化模型。管网空间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模型是GIS系统数据管理中核心的内容,具体建设的内容包括:建立系统概念数据模型、设计与实现物理数据库、建设空间数据库、城市地下电力管网空间数据库、构建属性数据库。

2.2.3数据应用

地图底图使用栅格数据集保存数据,但底图数据是不可修改的,根据底图生成的地图集文件(MXD)保存在服务器端。地图业务层使用要素数据集和 OracleSpatial格式保存数据,可以进行修改。

为了确保业务地图数据的安全,在Oracle 数据中建立矢量数据表备份和维护所有业务的矢量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数据冗余,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同时,为了提高GIS地图的响应速度,地图底图使用切片方案,实现逐级缩放显示的方案。

2.3系统功能

本系统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地下电力管网信息系统,与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紧密结合,为供电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策划和投资提供有力支撑。

2.3.1数据集成

实现对现有CAD图纸电子数据以及普查数据与GIS数据库的集成,并支持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其中CAD图纸电子数据主要抽取提供GIS图形,普查数据主要抽取提供图形属性以及拓扑关系,辅助系统成图。系统实现基于CAD图纸电子数据、普查数据,以自动导入为主、以人工辅助修缮为辅的成图功能。接入市政部门提供的地下管网底图数据,与CAD图纸电子数据的叠加显示,并以此作为数据源,实现叠加数据的图件打印输出功能。

2.3.2数据库管理

实现构建城市地下电力管网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一体化模型,实现管线数据的搜索查询、批量导入导出、质量检查等功能。管理GIS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即除了提供标准的GIS空间数据库外,对数据导入过程进行控制,同时支持多人同步编辑数据入库功能。提供录入数据的流程审核功能,提供对数据库表各字段信息的完整检查机制,保证数据质量。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对管点表和管线表进行点线一致性检查;对各表进行非空字段检查;检查管线表中管线是否超过规定长度;对管点表进行点编码对应检查等的检查。

综合管网数据库的设计,根据电缆业务,对在类地下管网中,与电网关系较为密切的供热、燃气管网,特别是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燃气管网,在设计数据库结构以及数据入库时,保证这两类管网数据的内容详细、属性完整,为管网碰撞分析、垂直净距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综合管网数据库的设计,遵循分层设计原则,各类管网数据单独分层,同时根据各自管网的管点、管线等设施建立几何网络。

2.3.3功能权限管理

实现用户管理、系统管理、数据管理等系统辅助功能,系统采用分级权限控制,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系统设计按照角色、权限进行控制,即为合法用户设置允许操作的图层和允许使用的功能,针对不同用户所使用的功能不同,用户按需操作相关的功能;建立不同类型的用户遵循满足其工作需要的原则,用户权限的分配以保障数据使用的高效、准确、安全为原则。

2.3.4空间分析

实现城市地下电力管网的连通性分析模块,确定地下电力管网拓扑连通关系,面向电力系统各种应用,准确表达电力设施之间拓扑连接关系,完整存储电网拓扑信息,为电网拓扑连通性分析与计算提供支撑;实现空间分析功能,包括电缆工程最佳路径分析、管网预警分析、管网事故分析、空间定位分析、缓冲分析、拓扑关系中连通性分析、管网可靠性分析和建设需求辅助决策等功能,及时、快速、简便地提供分析和决策所需的关键信息,为电网的科学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3.5流程对接

实现政府工程、业扩工程和新扩建/改造工程等各类工程的电缆通道建设、占用审核, 新建 、改造电力管线的竣工管理、资料归档和数据更新的同步完成;实现各个相关单位及时获取最新的设备信息,包括规划等数据;实现配电单位及时准确的获取最新的项目信息。

2.3.6智能巡检

实现基于B/S结构的开源体系结构,将数据库及应用程序都放置在服务器端,客户端不需要日常维护和更新。实现对巡检业务流程的统一管理。实现工单管理、智能巡检于一体的智能巡检系统。实现最短路径规划功能,在智能巡检中应用,为智能巡检规划提供支撑。实现巡检业务流程控制,即巡检现场视频与照片采集回传,集成GIS展示现场数据,巡检路径规划与导航,充分展示巡检流程及各流程的成果数据。

2.4实现技术

2.4.1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 (Browser/Server,简称B/S)模式。服务器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Oracle Database,提供GIS空间数据、设备属性数据和其他辅助数据的存储。其中对于GIS数据库通过空间数据引擎(SDE)进行管理,对于设备属性数据库和其他辅助数据库[4],提供浏览器端直接访问。浏览器端则是在ArcGIS Flex Viewer(基于ArcGIS API for Flex设计的一个WebGIS 应用程序)平台上的二次开发,将地理底图和业务图层通过Flex Viewer展现,并通过Flex Viewer 提供的Widget组件机制实现各种功能的灵活添加,使得功能的开发简洁而方便。

2.4.2 开发工具

本系统选用的开发工具选用JAVA语言(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Flex框架(Adobe Flex,基于其专有的Macromedia Flash平台,它是涵盖了支持RIA的开发和部署的一系列技术组合)。

其中JAVA良好的数据库操作能力和基于面向对象技术非常适合数据库编程 ,而 FLEX提供了丰富的前端展示效果,结合ArcGIS Flex Viewer的地图显示对象和数据访问对象。选用 Oracle11g 作为后台数据库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它的 Spatial 模块可以实现空间几何数据的相关存储、地理信息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中式管理以及海量 GIS 数据的存储与检索[5]。解决了图层管理和专题图层的实现 、如何建立与 SDE的连接和对空间数据的操作等问题。

2.5效益分析

通过本系统集中管理电缆信息,形成信息共享,系统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下:

2.5.1经济效益

通过本系统,电网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快速、简便地获取分析和决策所需的关键信息,缩短分析和决策所需的时间,减少人力资源消耗,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电网管理。该系统的建成,可以为电网的科学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利于培养现代化的电力企业运营管理人才,提高电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提高电力企业资产利用率,并可以更加科学的规划管道建设;并可以有效减少已建管道的浪费,避免将已建管道遗忘而不能有效利用的情况;可以帮助规划人员制定合理的管道建设方案,建设满足应用需求的最短路径管道,减少管道建设的投资。

通过系统的应用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效率、提高排出故障的速度、降低甚至消除电力故障隐患,为电力系统间接创造经济效益。

2.5.2社会效益

本系统不但可以提高电力企业运行管理水平,为自身创造良好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减少城市电网运行对环境及居民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工业用户及居民用户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降低电力输送故障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平台还具有明显的间接效益,包括:

(1)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电力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改变传统电力管线管理模式,进而电力管线管理和维护的效率;

(2)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带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城市电网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的应急响应效率,推进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

(3)通过项目的实施,提升整个城市管网的管理水平,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城市地下管网资源。

三、结语

针对城市地下电力管线运行管理现状和特点,结合现有新技术,提出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电力管网信息系统,开发出基于“B/S”模式的城市地下电力管网信息系统,综合运用 WebGIS 技术与 Oracle 数据库[6],以数据应用和辅助决策为目的建设电力专业平台,实现数据存储与数据管理和高级数据使用,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和良好的操作性。

系统建设采用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以及开发框架,以适应未来功能的升级要求,使系统具有开发性、兼容性、扩展性。

参 考 文 献

[1]问伟.城市地下电力管线信息管理系统[J].农村电气化,2011,(第3期).

[2]魏永,范海波.地下电缆精细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4,(第20期).

[3] 温小珍,谢龙泉.大型数据库的设计原则与技巧[J].中国金融电脑,2003,(第4期).

[4] 郭文格,汤志华,李庆耀.浅析GIS空间数据库[J].北京测绘,2011,(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