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零售业发展现状

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零售业物流;物流配送;对策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已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第三利润源泉”,特别对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影响更大。由于当前是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环境,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个性化,使得新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并以较大优势占领市场,物流对零售业企业在当前的激烈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零售业物流的内涵

关于物流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通常可以理解为实体商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流通过程。零售业的物流是随着零售业产生的,承担着商品从生产者或批发业者到消费者的转移功能,消除生产地或批发地与消费地的空间间隔,弥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并由部分的商品的简单加工。现代零售业物流是零售商在其购、存、销业务活动中,商品从供应商经零售商向消费者移动的物理过程,包括商品输送、搬运、保管、包装、配置和陈列、简单加工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功能要素,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及商品的部分形质改变效果。

二、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流对零售业的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的企业对现代物流高度重视,并认识到物流的发展必须依靠全球化、信息化和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零售业的物流存在着很多问题:

1、物流成本高

据统计,国内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到社会总成本的20%以上,这个比率在国外是高得不可想象的。一件普通的商品其物流成本大概占成本价的30%至50%,一些对时间、空间要求苛刻的商品的物流成本都达到成本价的70%至90%,因此,国内零售商物流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的高成本。

2、物流规模有一定局限

2004年12月我国零售市场已对外开放,外国零售商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统一的高效采购系统和完善成熟的物流体系,迅速在华扩张。我国的零售企业很多,销售商品种类繁多,但没有实现全国性的经营,因此物流规模还有一定局限。

三、零售业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对策研究。

1、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大多数企业惊异于物流成本在商品成本中的比例之高,并想方设法来深刻理解如何降低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流作业被高度集成化,并定位成一种核心能力时,就能够对战略优势起到奠基石的作用,要降低物流的总成本,就要加强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即企业能在很好地规划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自身所有的外部资源,就能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保证市场优势。

2、采用现代物流技术,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对于国内的一些零售企业如“人人乐”,要能更有效得加强物流管理,就要实现物流信息化,条形码技术应为更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是在现代化生产和管理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的数据输入技术,条形码功能强大,输入方式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可靠性强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便利店、超市、商品流通等领域。之后,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射频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克服了条码识别需要光学可视、识别距离短、信息不可更改等缺点,成为物流自动识别领域一亮点。沃尔玛公司采用条形码技术、自动补发货系统和激光识别技术,也为沃尔玛节省了很多成本。信息化是物流的灵魂,尽可能的将这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到零售业物流领域,将大大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3、改变物流观念,加强物流配送管理

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即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具体含义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物流企业指在整合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规划、解决方案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增强其竞争力,同时也对企业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实现冷链物流业务,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我国零售业市场中,肉制品、乳制品、农产品、速冻食品占有相当大比例,而对于这类特殊商品,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业务逐渐被实现,冷链物流是基于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由于一些企业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也没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 冷链物流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显然不适合他们。这些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进而促进零售业物流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零售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加强其物流管理,只有采取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措施,结合现代物流技术,借鉴国外成功的物流企业经验,改变物流观念,开拓新的物流模式,才能够使我国零售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占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

[3]黎继子,杨卫丰.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

[4]韩志华,杨春艳,孟祥明.沃尔玛连锁经营战略带给我们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零售业务;发展现状;产品创新

一、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零售银行迅猛发展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中国的零售银行从落后的商业银行批发业务脱胎而来的种种隐患,尤其体现在营销方面,许多银行优先考虑的不是客户和零售,而是信用和风险。此外,他们和客户的接触通常是交易性的,因此,银行倾向于把精力集中在交易效率上,而不是服务和销售。在对国内外众多零售银行的研究和零售业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零售银行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 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二)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目前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电子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如果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

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问题。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如果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二、国际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借鉴

国际银行业零售业务以并购的方式加速开拓全球零售市场,力求金融服务全能化;加大创新力度,使金融产品多元化、个性化,金融零售服务网络化。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着缺乏科学分类,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渠道单一,限制发展等问题,应借鉴国际银行业零售业务发展的经验,树立创新意识,逐步优化银行的业务结构,以客户导向为理念,实行差异化服务,通过银行再造,塑造竞争优势。以花旗银行为例对国内银行发展启示:

(一)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也许综合实力上,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还有很大一段差距,但是在华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的优势仍然明显。客户群基数以及银行网点广阔的范围是国外商业银行短时间只能望其项背的。因此,在客户群和渠道上,国内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牢牢抓紧已有的中低端客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高端客户。外资银行想要赶超网点数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只要在管理上及各网点服务特点多下功夫,我国商业银行对外资银行竞争力仍占优势。

(二)向国际化取经

在管理上体系成熟,进军中国的外资多为国际性大银行,多年的经验沉淀致使他们已拥有一套完整的高效的流程化管理系统。与花旗集团的H 型组织结构相比,国内商业银行数据直线职能型与地区事业部型的结合体结构,信息反馈成本大,难以充分调动地方资源,不利于零售银行业务的拓展。应在结合自身在华发展的特点上借鉴外资银行零售业务组织结构模式,更好的开展零售业务。

在产品上彰显个性化,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产品简单,同质性高,但是相对于外资银行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可改和改进阻力较小。产品是一切业务的首要前提,我们在做到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意识是当前应摆在首位的。

三、促进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对策

要实现零售业务发展创新,就要要创新客户细分,实现财富管理差异化、综合化。充分了解客户,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细分客户,针对不同层级的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跟踪资产配置方案并适时调整,实现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满足客户安全、便利、增值、私密、鉴赏等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一)对零售业务产品进行细分

1.从客户效用角度分类。银行产品可分为核心功能、预期功能与提升功能,与之相对应,产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层、形体产品层、延伸产品层。核心产品层是指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即产品的使用价值;形体产品层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是核心产品得以实现的形式;延伸产品层是指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是消费者接触到形体产品后,所接受或体验到的全部利益,包括寄送、安装、售后服务等,藉此以加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及续购机会。以信用卡产品为例,透支消费是信用卡的核心功能;积分免年费是信用卡的预期功能;白金、钻石信用卡为客户带来的尊贵身份象征则是信用卡的提升功能,是一种附加的价值。

2.从银行经营角度分类。从经营角度,银行产品可以分为关键产品、桥梁产品、品牌产品。关键产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银行绑定客户,如多数银行都将住房按揭贷款作为核心产品,客户一旦办理,就与银行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一般而言,维系老客户成本要远低于拓展新客户的成本,因此,对于住房按揭贷款等关键产品,即便是微利甚至亏损,银行也绝不会放弃。桥梁产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银行了解客户。网银、现金管理、支付结算、代收付、综合管理服务等都属于典型的桥梁产品。品牌产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银行获取高利润的产品。品牌产品一般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是一家银行最有特色、着力发展的产品,如汇丰银行的卓越理财就是品牌产品的典型例子。

(二)对客户深化细分,实现差异化服务

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的趋势,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将不断加快,客户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推动着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创新发展。对于银行来说,充分了解客户,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细分客户,针对不同层级的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跟踪资产配置方案并适时调整,实现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满足客户安全、便利、增值、私密、鉴赏等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1]只有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把更好的资源投入到关键客户上,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针对客户的金融资产情况对全盘客户进行细分,细分出中高端客户、普通客户与潜在客户,并为中高端客户提供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服务和产品来保住这批客户,针对高端客户群体,打造出更好更尊贵的服务,提高中高端客户维护的深入度、细致度和持久度。

商业银行对客户细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商业银行要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客户分类管理,依据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具体划分客户等级,针对各层次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金融产品开发、体系设计、金融服务与营销方式的创新。二是实行客户信息化管理,构建银行客户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客户质量、管理水平及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三是依照细分市场需求特点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经营战略,对优质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优质金融服务,并创造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对重点优质客户则专门配备个人客户经理,建立客户的个人信息档案,实行跟踪服务。根据“帕莱托定律” 银行的80%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因此优质的零售业务客户对银行来讲十分重要,银行应充分保持、维护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零售业务产品创新

1.进行差异化产品功能设计及应用。基于银行产品分层理论,我行在进行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一是要突出产品的核心功能,一切开发和设计都应紧紧围绕客户现有、潜在、引导性的需求和欲望,并加以充分满足。二是尽可能增强产品的预期功能,在消费者认同和成本合理化的前提下,赋予产品更多的功能。三是重视产品的提升功能,如通过市场的细分化、差异化,增强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客户对产品的认同感。基于产品作用的差异化理论,我行在产品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做到以桥梁产品了解客户,以关键产品绑定客户,以品牌产品赢得客户。

(1)应注重通过对桥梁产品的使用,借助专业的数据挖掘工具,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及发展潜力,有针对性地发展重点客户,改善我行客户结构。

(2)对于关键产品,不应拘泥于关键产品本身的盈利能力,而要更多地看重其所发挥的客户粘合剂作用,以及提供交叉销售机会等带动其他业务发展的综合贡献能力。

(3)集中资源打造我行品牌产品。加大对拳头产品的资源投入,真正将其打造成享有较高知名度与美誉度,能带来高额经济效益的品牌产品。

2.多角度激发创新源动力。根据产品创新源动力理论,应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强创新动力:一是通过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加强市场调研、举办创意大赛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掘客户金融需求,以需求拉动型创新引领市场;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同业信息研究,密切跟踪国内外银行同业创新动态,以竞争推动型创新弥补差距;三是利用国家特殊政策优势以及区域金融创新特点,设立产品创新试验行,开展前沿性产品创新,以实验法产品创新抢占制高点。

3.建立完善产品经理运作机制。借鉴国外银行业的通行做法,加快产品经理队伍建设,尽快在各大业务板块建立起“产品经理+客户经理”的现代商业银行产品营销模式。按照城市对公、城市个人、三农业务三大类别,建立包括从助理产品经理到高级专家六个层级、覆盖所有前台和一级支行的产品经理队伍。(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 中国西部零售业连锁化物流配送本土优势

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按照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零售业走完了三年的过渡期,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零售巨头可以不受限制的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对中国零售企业构成了强大的压力,竞争由东部发达地区逐渐向西部内陆地区渗透。本文以甘肃省兰州市的零售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当前西部零售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西部零售业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人口3.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进行,西部经济有了空前的发展,零售行业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我国西部三大高原交汇处,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以兰州为分析基点,概述西部零售业的现状和问题。

1.总体规模小,连锁化程度低

对于零售行业来说,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领先是非常关键的。当年沃尔玛就是凭借运营成本始终比“凯马特”低2.5个百分点而最终打败了对手。兰州市除几家外来零售企业规模较大外,本地零售企业规模还都比较小。兰州市零售行业的连锁化程度偏低。虽然从业态上看,超市、百货店、家电卖场、专卖店等大多数业态都已经实现了连锁化经营,但连锁化程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经营运作的不规范以及物流配送系统的不完善,很多连锁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规模效益。这也导致很多企业对于规模扩张、连锁化经营方式的探索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有些企业甚至安于现状。这些观念极大地限制了零售企业的发展。

2.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低,物流配送系统不完善

西部地区零售业普遍存在着精通流通业务、懂得现代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缺乏,流通理论研究和流通技术应用力量薄弱。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不仅如此,有很多连锁企业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进货成本高,流转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看似连锁,实际上仍是单体店分散经营的方式,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差。目前,兰州市的连锁零售业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率远未达到规定标准,配送系统的不规范导致连锁企业的规模效益很难发挥出来。

3.营销观念和营销手段落后,缺乏经营特色

相当多的零售企业不是以市场为导向来指导营销活动,不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和出发点,而是跟着市场热点走,人云亦云,倾向于短期行为,不注重战略规划,营销方式简单粗放。许多零售企业市场定位不明确,“千店一面”的情况严重。企业经营的商品、种类、价格及商店的布局、功能等缺乏经营特色,造成同地域、同档次、同类型的多家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且,企业往往重视眼前利益,竞争手段仍然停留在价格竞争上,没有建立起自身的经营特色。

4.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落后,服务意识差

西部零售企业对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落后。很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仅仅停留在卖出商品的层次上。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顾客与商家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没有任何忠诚度可言。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整体消费形态也从以往的“物美价廉”、“节衣缩食”发展到今天的“个性购物”、“健康购物”、“快乐购物”以至于“享受购物”、“体验购物”、“感受购物”的高度。在这种形势下,零售企业如果不摒弃传统的销售观念,着重于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全过程的销售服务,努力使顾客在购物中得到让渡价值最大,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二、西部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

零售行业的特点是发展前景诱人、大有可为,同时又风险极大。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大量的中小型零售企业在适应消费需求、发挥经营特长和保持销售活力等方面也具有自身的优势,是大型零售企业所不能代替的。我们既要看到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凸现的差距,也要看到中国零售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当前,本土优势是中国零售企业,也是西部零售企业具有的最重要的基础优势。准确认识和牢牢把握比较优势,将其发展为竞争优势是西部零售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在与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的较量中,西部零售企业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市场的适应性优势

本地消费者和企业对当地的文化有天然的适应性,而外来企业要适应消费者的特点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跨国零售企业是外来者,其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与本地消费者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容易形成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包括经济距离、政治距离、社会心理距离和文化距离。这些距离会妨碍其对市场的适应性。

2.本土化经营优势

西部零售企业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多年,在西部大中小城市乃至县城、镇以及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较好的商圈内,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的门店绝大部分为中国零售企业所有。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与消费者的交往中更容易被认同,这种认同主要表现在对零售服务特色的认同和对购买利益的认同。

三、加快发展西部零售企业的对策建议

1.继续推广和完善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西方国家已有近14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以来,带来了我国零售业一场深刻变革。但在西部零售业连锁化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这种经营形式。

(1)在规范化经营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连锁经营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实行规范化的经营和管理。在西部已开展连锁经营的企业中,不少只是走走连锁经营的形式,运作的规范性较差。为此应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连锁企业法,以保护连锁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并详细规定连锁经营的基本条件和标准,规范连锁经营,真正体现起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核心,防止连而不锁。

(2)政府适当支持,给予必要的倾斜政策,鼓励其迅速发展。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连锁企业的资金、税收、网点登记手续等现实问题,并调整商业网点规划和布局,使其更有利于连锁企业的发展壮大。

(3)根据具体条件,选择连锁经营的形式。连锁经营的三种类型:直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每种类型都有其实施的条件,也有其利弊。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包括行业特征、经营特色、企业规模、环境因素等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连锁形式。

2.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加强供应链管理,完善物流配送系统

学习外资零售巨头先进的管理理念,吸收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流通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人才进入零售企业,提高西部零售行业的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引进一批先进的物流和信息设备,同时加强企业内部职工的技术培训,以提升西部零售企业的技术水平。

加强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零售行业应当充分利用与最终消费者接近,联系密切的有利条件,巩固、发展与供应商、批发商的共生关系,最终实现共赢的目的。现代供应链的建立和管理需要从软、硬两个方面加强:一方面要引进供应链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多功能、集约化的供应枢纽。企业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以扩大物流系统的规模。同时,通过先进的物流信息设备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控制,以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物流成本的科学控制,使企业在物流活动中真正实现利益最大化。

3.建立顾客满意的服务体系

随着商品的日趋同质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过去仅仅以产品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竞争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企业只有以顾客满意为核心,不断创造顾客价值,才能真正提高竞争能力。

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北京流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种零售业态(按照商务部的最新分类标准,有店铺零售业态为12种,包括: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式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家居建材商店、工厂直销中心;无店铺零售业态为5种,包括: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在北京均已出现,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北京零售业态发展的主要特点

1.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零售企业已达3.25万个,零售业营业面积达到1811.57万平方米,按当年全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零售商业面积已达1.2平方米,与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均1.1~1.2平方米的水平相比,已处于较高的水平。2004年全市零售业态企业实现零售额为1624.3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到2005年底,营业面积万米以上的大型零售店铺已达138家,全市连锁商业门店数达到5973个,比上年末增加541个,比2001年末增加3850个;实现零售额9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2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2、业态结构渐趋合理。目前,北京零售业已形成了以大中型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店为主体,以其他零售业态为补充,满足多方面、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格局,业态结构日益趋向完整、合理。传统的百货业态继续得到发展,2006年全市有12家以百货店为主要经营业态的企业,进入全国零售百强行列。据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统计,全市20家大中型百货店2006年实现销售额189.98亿元,比2003年增长43.5%,年均递增20.5%。以购物中心、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仓储式商场、无店铺销售为主的新型零售业态,逐渐占据零售市场的主力地位。2004年,以上7种新型业态的经营企业数量占比为46.6%,经营面积占比为59.1%,零售额占比为67.2%。新业态经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专业店、无店铺销售、专卖店、便利店等行业,单位数量占比分别为20%、12.2%、7.9%、4.6%。新业态零售额占比最高的行业是专卖店、专业店、超级市场,零售额占比分别为23.3%、20.5%、16.2%。

3.投资主体多元化。零售业所有制结构由原来单一公有制结构逐步趋向多元化,非公有制投资主体大量涌现,成为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到2005年底,进驻北京的国际知名外商投资企业已达30多家,外资企业零售额达到220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非公有制投资主体的参与,使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不仅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活跃,而且推进了零售业态现代化的进程。

4.现代化水平提高。零售业中的不少企业,无论是经营设施,还是组织化程度、管理方式、服务水平,都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五”期间,连锁商业实现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12%提高到27.7%。电子商务迅速发展,2005年各类电子商务交易额887亿元,三年增长了94%。刷卡消费取得突破性进展,银行卡特约商户从不到6千户发展到3.8万户,刷卡消费额三年增长了10倍。

二、北京零售业态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决定了北京应大力发展包括商业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并以流通业作为主导产业。2005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69.1%,不仅大大高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而且达到了国际上发达城市的水平。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大环境下,零售业态也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2.北京人口众多,属特大型消费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性消费比重日趋扩大,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零售业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有着更新、更高的要求。

3.即将于2008年召开的北京奥运会,将对零售业改善经营环境、提升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北京零售业态发展趋势分析

百货店:面对新型零售业态竞争的压力,百货店将更加注重进行业态的改良和创新,即变传统百货为现代百货。百货业态细分趋势将更加明显,如细分为高档百货、时尚百货、生活百货、主题百货、折扣百货、精致超市百货等。在经营内容上,部分百货店将向精品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一些体量较大的百货店将向整合娱乐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的区域购物中心方向发展。社区百货店,则将继续发挥其区域优势,在管理绩效提升和营销策略组合方面有所改善。在经营策略上,将进一步向连锁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同时一些新的营销模式将进入百货店竞争领域,如体验消费、顾客关系管理、网络促销等。

超市:在大型综合超市业态中,外资零售商在对大型店铺的综合管理能力方面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在中小型超市领域中,本土企业在标准超市和社区便利性超市方面,依然具有相对优势。在某些地区,这类中小型超市甚至能与大型综合超市对抗。如何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保证相关人力资源的适配及管理制度的完善,已成为超市业态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便利店:受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消费习惯等因素制约,我国大多数地区还不具备发展标准化城市性便利店的条件。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便利店的发展仍将集中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便利店的经营也将从店铺数量的竞争演变为个性化、差异化与企业品牌塑造的竞争。由于便利店的竞争是小型化多店铺的竞争,便利店的盈利模式最终将取决于特许加盟的模式,因此,企业品牌的塑造将是便利店竞争的重点。

专业店: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家电、家具建材、办公用品等专业店将进入大幅度整合期,而外资零售商的进入将使这种整合的状况更趋于复杂化。在产品差异化和店铺特色并不明显的专业店领域,采取整合营销手段建立清晰的店铺品牌,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将是未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百元店;企业经营管理;中国零售业;市场营销

一、引言

所谓“百元店”,是指日本零售业界的一种独特经营模式,店内绝大部分商品的定价统一为100日元,换算成人民币约为6元。商品种类应有尽有,从文具、食品、厨房用品等日用品到化妆品、园艺用品,而且质量优良,为消费者所青睐。目前,在日本百元店行业中较为有名的有“DAISO(大创产业)”、“SERIA”、“CANDO”等,而且都已经采取了连锁店经营模式。截至2013年4月,日本国内共计有5500家百元店店铺,全行业年销售额达到了5500亿日元。

事实上,日本百元店行业第二位的SERIA在2002年曾在上海开设过名为“生活良品”的分店,但是不到两年就因业绩不良而倒闭。在日本国内拥有3600家连锁店,日本国外25个国家都早已开设分店的DAISO直到2012年年底才表达了进军中国的意愿。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DAISO迟迟不肯选择中国这一巨大市场?或者说到底是中国市场环境的什么方面阻碍了零售业的发展呢?

二、百元店与中国零售业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比较

(一)战略管理方面

如果将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称之为“WHY”,即其为什么存在,那么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战略比喻为“WHAT”,即通过什么途径来构筑企业的优势和增强商品的附加价值。纵观百元店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可归纳出两种发展战略。

第一种是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来增强价格优势的“价格中心战略”。每件商品都以100日元销售而形成的“低价格+均一价格”模式可谓百元店最大的优势。正因为如此,顾客对于价格的考虑和担心大大减少,从而不经意间购买了更多商品。

第二种是通过生产和销售独创的商品来吸引客源的“差别化战略”。为了在与超市、便利店等其他零售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百元店目前已开发并且销售着大量“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商品。比如,SERIA目前在厨具、文具、卫生用品、化妆品和收纳用品五个领域销售着自家品牌的商品。因为大量生产及无需宣传等优势,这些商品在价格上具备绝对的竞争力。另外,随着这些“自有品牌”商品的销路和口碑变好,顾客对于整个店铺甚至整个连锁品牌的印象也会相应地变好。

上述经营战略的前提是要企业成立,但是纵观中国零售业的现状,类似于“二元店”、“五元店”的个人经营店铺仍然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个体经营因资金有限不能扩大店的规模,因而无法享受连锁经营带来的好处。同时,个人的知识和想法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个体经营的商店往往不会有很大的发展。因此,现在迫在眉睫的是通过合资或其他方法创办企业、创立品牌。

(二)市场营销方面

1. 价格(Price)

百元店通过一次性大量生产(引进)、贩卖的方式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DAISO的社长矢野博丈这样说道:“如果一次性引进1万个、10万个商品不能实现卖价100日元,那么引进1000万个商品的话一定能把卖价降到最低。”可是为什么要把所有商品的价格设定成同一个价格呢?假设有两种商品,一种售价为120日元利润为50日元,但是销路不太好,另一种售价为80日元利润为30日元,但销路很好。如果把两种商品的价格统一为100日元的话,总利润维持不变,但之前销路不好的商品因价格降低而畅销起来,之前销路好的商品因价格升高获得的利润增加。因此这种统一售价的方法可谓是“一石二鸟”。

100日元相对于日本人的收入而言微不足道,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百元店行业是薄利多销,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流通会社年鉴二零零六》报道,日本零售业平均净利率为26.9%,而百元店行业的净利率为31.9%,有的商品甚至能达到99%,如铅笔、圆珠笔等。反观中国零售业,据凤凰网财经报道,2012年行业平均利润率约为22%,比百元店低10%左右。

2. 产品(Product)

高品质和多种类的产品在百元店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百元店对于商品品质的管理非常严格,不仅是在厂家生产过程中,产品流通时及产品上架之后的品质管理也十分重视。例如,口红和巧克力一样,如果温度过高很容易融化,所以百元店在运送和存放口红等产品时都很注意温度的管理。但是,中国的零售业并不十分注重产品的品质管理。在流通过程中,产品被任意堆放的现象很常见,而且关于三无产品的新闻报道也经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其次,从整个行业销售的产品数量看,日本全国百元店共计有8万多种,而且每个月都会有1000多种新产品被开发出来。业界老大的DAISO单独一家店铺的产品据说就有7万多种。实际上,与百元店经营方式十分相似的“一五一十”超市最近在中国各省市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3年4月,在全国各地共有285家分店,卖价也主要固定在5元和10元。虽然发展态势迅猛,但是全国范围内合计的产品种类也仅有18000多种,就单个店铺而言更是少到6000种以下。而且,每个店销售的产品种类不尽相同,陈列方法也没有完全统一规范。

3. 物流(Place)

如果企业无法确保通畅的物流渠道,即便是降低售价、提高产品质量也没有多大意义。发展至今,百元店行业已经形成独特的物流模式。如图1所示,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就直接被运往店铺,或者临时停放在企业的仓库中待店铺的库存减少后立即运往店铺。在这一过程中不通过任何中间厂商,完全实现了“厂家直运、店铺直行”。

而中国因为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零售业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存在“多次批发批卖”的情况。如图2所示,中国零售业的传统模式可分为三级。在第一级中,上海、北京等大型城市的百货店从厂家购入商品,自己销售的同时批卖给下一级批发商。在第二、三级中,一部分商品从厂家引进,但另一部分商品从上一级的批发商批发,因此造成流通成本增加,当然商品的售价也会随之提高。

4. 宣传(Promotion)

目前,“百元店”这一概念本身就已经成为日本消费者心目中的一个广告形象,所以百元店基本上不投放广告、不宣传,直接省下了大笔宣传费用。甚至有许多电视节目借着百元店的热潮,开办了“实用百元店收纳方法”、“用百元店商品大扫除”等专栏,不仅不花钱反而能免费请电视台宣传。

在这一点上,中国零售业界与百元店的做法很相似,大多数企业都开始选择不借助大众传媒投放大量广告。比如说上述的“一五一十”超市将加快开办连锁店的速度作为其宣传的手段,所以至今没有投放过任何广告。此外,中国网购企业巨头“淘宝”除了每年11月11日(光棍节)的大促销以外不使用电视广告宣传。同时,因为“淘宝”是借助网络存活的企业,所以它主要通过网络发放促销通告等手段来自我宣传。

(三)人才管理方面

据DAISO公司官网介绍,在日本全国的3600多家分店共有25000名员工,但正式员工仅有1000多名,计算起来每三个店铺才可能分配到一名正式员工。因此,主要靠非正式员工来维持店铺的运转需要在人员的培训管理上下足功夫。首先,DAISO公司在员工上岗前会对其进行两周左右的培训,两人一组相互练习鞠躬并大声说“欢迎光临”,以此来打破员工与陌生人对话的恐惧。其次,公司也下放了一部分权力给非正式员工,如商品的进货、处理顾客纠纷等。

反观中国,员工学历低及企业不注重员工的培养这两个问题十分明显。“一五一十”超市、联华超市等零售业的员工普遍为高中以下学历,工资也接近最低工资标准,所以员工的辞职率很高。另外,企业总是抱着员工辞职也能马上找到后继者的想法,不去挽留已经熟悉店内业务的人才。事实上,培养一个人的花费远远大于给一个熟练员工加薪。

三、中国零售业的发展

(一)创立强硬品牌

品牌可以看作企业的代名词,但是在当今饱和且发展缓慢的市场中,品牌所具备的作用绝对不只是“名词”而已。顾客对于大品牌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往往与商品的贩卖活动密切相连。现在,尽管中国市场上有大量小品牌存在,但是为消费者所熟知的极为稀少。当然,大品牌都是从小品牌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自身的决策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小企业最初没有大量的资金,所以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吸引消费者,赚取利润后再扩大品牌规模。大企业开发新品牌时,初期尽量多投入资金进行宣传,之后随着品牌知名度增大,利润额也相应扩大。之后,企业更应该吸引投资,开设连锁店,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

(二)重视品质管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对于商品价格,中国人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度愈加增强。2012年12月DAISO在中国广州开分店的首日,虽然商品定价为10元(日本国内售价的1.7倍),但即便这样因为产品的质量相比中国其他商铺的同价产品明显要好得多,所以店内人山人海,顾客的购物激情异常高涨。那么对于企业而言,怎样才能实现商品的品质管理呢?首先,是产品管理的最源头――生产商品的厂家,企业必须与其签订产品质量保证的合同。虽然实现100%正品率不太可能,但通过此举可大大加强厂家对于品质的管理意识。其次,企业可以导入POS(商品信息实时管理)系统,调查、管理商品的库存及销售情况就相对而言变得更容易。

(三)转换流通模式

如果中国零售业的传统物流模式持续下去的话,多次批发批卖导致的成本上升会显著地降低企业的利润额。因此,不通过中间厂商,实现“店铺直行”就变得极其重要。企业可以以与厂家约定今后继续合作及免费在店铺内宣传等手段来获取厂家的信任,来换取厂家直接、大量、定期、廉价的产品提供。这对买卖双方都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另外,企业初期可考虑雇佣专业的物流公司来帮助自己运送产品,待规模壮大流动资金增多后可考虑建立自己的物流车队。

(四)培养优秀人才

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零售业;自有品牌;营销策略

一、零售业自有品牌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一)零售业自有品牌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和外资零售企业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中国的零售业逐步认识到发展自有品牌的重要性,虽然在零售企业中有少数自有品牌有所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首先,自有品牌商品名称单一。这存在很大的弊端:(1)由于零售企业经营各种各样的产品,如果不同的产品使用同样的名称容易使品牌定位不明确;(2)当自有品牌出现问题时容易损害零售企业品牌声誉。其次,自有品牌宣传力度不到位,认可程度低。商家在推出自有品牌时,通常会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可以借助自身接近消费者终端的优势尽可能降低宣传费用,就导致自有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到位,消费者对自由品牌认可程度低。最后,自有品牌商品的各种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我国零售企业开发的大部分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商品的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因此,零售企业很难获得制造商的支持和批量折扣,获得价格优势就较为困难。

二、零售业自有品牌的营销策略

当前,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零售企业和其自有品牌要发展,就必须认真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根据4P营销理论来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产品策略

(1)品牌意识较弱的商品。消费者对于一些价格低廉的商品品牌意识较弱,如纸巾、洗衣液、抹布等日常生活用品,零售商可以采用一些简单并且费用低的促销手段就很容易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造成影响。因此,这种类型的商品可以作为发展自有品牌的目标商品。(2)对保鲜、保质期要求高的商品。如海鲜、水果、蔬菜对保质期要求短,一些保质要求高的商品适合开发自有品牌。因为零售企业可将自身信誉做担保,同时利用自身商品的渠道优势,及时把物美价廉的商品展现给消费者,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3)对时尚元素及流行性要求高的商品。如首饰、服装、鞋帽、化妆品等,对时尚元素要求高,可以利用零售商的短渠道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迅速开发自有品牌,给顾客一种流行、唯我独尊、绝无仅有的体验,从而起到市场领先者的作用。

(二)价格策略

1.打折定价策略

可以给予及时付款、大批量购买、组团购买、提前消费的顾客相应的折扣或者直接打折促销促进消费者购买,不同的批量及付款时间给予的价格折扣也不同。

2.心理定价策略

主要是对消费者的预期进行相应的预测,从对消费者的心理作为出发点促进购买。例如,买一杯奶茶可以积分、积分换礼品等手段,让消费者愿意主动购买。

3.差别定价策略

差别定价策略是对同一商品针对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的策略。例如,在市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偏高,可以相应提高价格,而对住在郊区收入水平低的消费者相应的降低价格。

4.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对产品进行相应的组合,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

5.地区定价策略

即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价格。例如,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价格可以制定的相对较高,而对于偏远的郊区县城等可以制定相对较低的、顾客可承受的价格。

(三)渠道策略

目前,应用较广的渠道整合模式有:战略联盟模式,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达到双赢的模式,即制造商可以利用零售商的渠道优势而零售商可以利用制造商成本的降低获取双重利润;现场组织购买形式,即企业自身不进行生产而是通过购买的形式来进行销售;自己生产组织形式,对企业的要求较高,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同时对资金要求也较高,风险比较大,但获得的收益也会越大。

(四)促销策略

1.公共关系促销

自有品牌的定位与零售企业形象是否一致是自有品牌营销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零售企业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扩大本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为自有品牌商品宣传。

2.店内宣传促销

可以使消费者更加近距离的了解企业自有品牌商品,同时也可以给消费者一种视觉上的体验。

3.陈列促销

恰当的陈列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体验,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三、结语

在研究零售业自有品牌营销策略之后,目前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所采取的营销策略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简单分析零售业自有品牌发展现状,并采取了一系列营销策略。主要有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并且对零售业自有品牌营销策略提出一些建议:树立品牌形象,彰显竞争优势;注重品牌定位,加大产品影响力;采取多样化促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的知名度;加强技能培训,发挥人才优势。

作者:宋丽莹 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