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贸易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贸易的概念范文1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要针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保护文化的多样性。由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1995年以文化与发展国际委员会(TheWorldCommissiononCultureandDevelopment)的名义了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的《我们有创造力的多样性》(OurCreativeDiversity)的报告,随后又发表了两个世界文化报告(WorldCultureReport1998:Culture,CreativityandMarkets;UNESCO:Paris,France,1998以及WorldCultureReport2000:CulturalDiversity,ConflictandPluralism;UNESCO:Paris,France,2000),并且还赞助了1998年关于文化发展政策的斯德哥尔摩会议。所有这些都强调了全球化市场对当地文化的可能危害,并把文化和发展概念联系在了一起。最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的工作归结到了是否应该为此制定一个国际公约的问题上来。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在巴黎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UniversalDeclarationonCulturalDiversity)。该宣言阐释了文化多样性并将其首次承认为“人类共同的遗产”,并为涉及此议题的各方提供了合作基础。《文化多样性宣言》的通过,开创了国际社会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新纪元,以该宣言为政策基础的各种性质的国际国内活动与工作日益频繁。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以148票赞成的压倒性优势(只有美国和以色列投了反对票)通过了《保护与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ontheProtectionandPromotionoftheDiversityofCulturalExpression)。经过较快的批准程序后,公约于2007年3月18号生效,目前已有130国家与地区正式批准了该公约。该公约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专门规定文化多样性相关问题的国际公约,从诞生之初就被看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之前保护文化工作的集大成者,其确认的国家为保护文化可采取政策措施的权利也一直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支持“文化例外”的重要成果。
二、《保护与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评析
无疑,《保护与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是对经济全球化以及WTO自由贸易对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强制力回应,然而,经过时间与实践检验,公约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缺陷:(1)缺乏有约束力的义务;(2)实体权利的不完全;(3)与其他国际文件的关系含糊不清。其中《保护与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在国内文化政策及其他影响文化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影响已被广泛讨论;作为生效的国际条约,其与WTO协定之间的国际法关系也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然而有关文化多样性概念本身的理解,以及基于此价值诉求而赋予缔约方的相关权利义务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1.义务的单一性。法律约束力的实质来源于其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从某种程度上说权利即意味着义务,也就是说法律赋予某部分主体权利就必然赋予另外主体以义务。尽管该公约形式上符合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际公约的所有条件,但事实上公约含有非常少的义务,并且这些义务的设定仅仅是刺激成员方在国家和国际层面采取措施保护文化多样性,而并非名副其实的义务。细读公约,仅有两个条款可以说是限制随意性的:首先与给与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有关,第16条规定“发达国家应通过适当的机构和法律框架,为发展中国家的艺术家和其他文化专业人员及从业人员,以及那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供优惠待遇,促进与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其次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国际合作有关,第17条规定在文化表现形式面临消亡危险或受到严重威胁或是需要紧急保护的情形下,缔约方应开展国际合作,尤其提及发达国家应援助发展中国家。很明显,这是国际法立法给以发展中国家特别待遇与国际合作两项基本准则在文化多样性方面的具体体现,尽管这两项“真正的”义务规定得相当不明确,并且也没有带来根本性改变;但它们也对保护文化多样性中宣称的目标有一定作用。
2.权利的不确定性。与公约为缔约方设定了极少的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义务相反,公约为缔约方提供了大量的权利。公约第6条第(2)款对各缔约方可采纳的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措施进行了不完全列举,描述了主要国家已采取的政策措施,范围从目的在于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管理措施到具体的公共文化广播服务措施。很明显,公约在承认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经济与文化双重特性基础上赞同国家进行市场干预。从权利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来看,意味着国家应该承担尊重其他国家采取政策措施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权利;然而事实往往是,一国采取的涉及文化产品与服务贸易的措施常常导致其他国家对其进行贸易保护的指责。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双重特性使得文化与经济双重价值诉求在具体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产业与贸易领域很难达成平衡,公约本应预见到这一情况发生的必然,在设置权利时应“提出例如比例相称和效果检验等原则,指导这些措施的应用,阻止公然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④但令人遗憾的是,公约并没有对国家在采取文化政策措施(CulturalPoliciesandMeasures)时如何避免或减轻贸易扭曲做出任何指导。而这种规范缺失的先天性缺陷又因为公约公共机制及裁判机制的不足而更加严重,⑤而这些机制如给与完善应该有助于从程序上澄清公约的相关规定。另外该公约还存在一个巨大的遗漏,即对知识产权的漠视。这不仅因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是国际上一个相对成熟且灵活的制度,更是因为在谈论贸易和文化时,知识产权利在至少以下两个方面是重要的:首先,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培养促进创造性,这也是在本质上促进多样文化表现形式的先决条件;其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授予具体的知识产权,使得作者对其创作有了暂时的垄断,因而也排除了公众对被保护作品的暂时使用。基于此,知识产权制度必然影响文化多样性的实现,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促进必然离不开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审视。具体到公约的角度,应该落实到对文化多样性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价值诉求、本质特征上关联性的确认,以及具体知识产权权利与文化多样性实现之间的平衡法则上。归根结底,有关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具体权利与义务的设置与实施,必然建立在对文化多样性这一概念的质与量的明确界定基础上,也就是说文化多样性不仅作为一个有“质”的概念(价值目标),还应该具备可操作的“量”的内容(判断标准)。至于公约,名为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但对于保护与促进的前提——什么是文化多样性只在第4条⑥有关术语的定义里给与了宽泛的解释,这样的条文拿内容显然无助于缔约方在具体的实践领域确认“文化多样性”。公约是一份避免反对的文件,其劝诫性的语言形式旨在设立共同目标。相对于之前的《文化多样性宣言》,其少量的法律性赋权与义务设置已经算是一个进步了。
三、文化多样性概念对国际法的影响
(一)文化与贸易关系的展望
《保护与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制定的最初目的就是平衡WTO内部复杂的文化与贸易争论,并试图确立“文化多样性”这一全球价值目标。鉴于其通过生效的时间的临近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影响性以及通过公约国家的广泛代表性,以公约约文形式规定的“文化多样性”似乎在国际法领域确立价值目标这一层面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然而WTO是否因此公约就文化与贸易问题有了新定论?WTO成员是否在处理贸易关系时可直接以“文化多样性”作为国内政策措施的合法例外理由?公约的缔约方是否可在保护与促进本地文化形式多样化发展时随意采取限制自由贸易的方式?很显然,上述问题尚无肯定答案。在WTO内部因公约形成一个更加偏向文化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在GATT及GATS的一般例外规定中包含一个文化例外条款,或者设置一个文化豁免条款,又或者在WTO协定序言中将文化多样性作为目标之一)是极其不可能的。⑦不同的国家因为不同的原因而签署公约,在面对“真正的”贸易利益时,很多国家都不会再是文化的急先锋,当然这种脆弱的文化统一战线也与文化多样性概念固有的模糊性有关。正如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公约从未被其促成者当作创新的策略,它最初的设置只是维持贸易和文化领域的现状。特别是发达国家,例如加拿大、法国,公约只是它们进行经济管制的更高层次的政治背景,不只能证明其现存措施的合法性,并且也为它们在未来的新兴谈判领域拒绝作出承诺提供了理由。”⑧
文化贸易的概念范文2
追根溯源,中俄两国的贸易关系发端于明末清初时期,时至今日已历经几百年的历史,这中间曲曲折折、风波不断,但总的趋势还是在向前发展。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经济贸易往来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不仅对俄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攀升,而且多年来也积累了丰富的经济贸易往来经验,并且探索了一些全新的经济贸易方式,如易货贸易、加工贸易、旅游贸易、转口贸易、互市贸易等多种新型贸易方式。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基于中俄两国拥有4300公里长的边界线,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法攀比的发展经济贸易的独特天然优势。因为在经济贸易活动中距离是决定运输成本的关键因素,比如贸易双方的距离越远,双边贸易额就越小。究其原因,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贸易双方距离越远,运输成本就越高;运输成本越高,产品的进口价格与其出口价格的差异就越大,贸易的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小,贸易总额也就越小。而中俄两国的相邻关系正是两国进行经济贸易的绝好先决条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而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但是相比于国土面积广裹、自然资源十分充裕的俄罗斯,中国是自然资源相对匾乏的发展中国家,中俄两国具有经济利益的共同性和贸易的互补性,两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正是为了推动毗邻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增加本国国民的收人并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直至现在,中俄经济贸易已经步人正轨。就以满洲里市互市贸易区为例,它位于内蒙古满洲里与俄罗斯赤塔州后贝加尔斯克的交界处,是中俄两国边界惟一的一个具有地理、经济优势的跨国互市贸易区。满洲里市互市贸易区的中方基础设施包括五大商场,涉及国际贸易、民间贸易、金融贸易、海关保税库、监管库、餐饮等多种服务功能,人民币、卢布以及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在此可以自由流通。满洲里市互市贸易区促进了中俄经济贸易的规范化运作,积极有效地影响着满洲里市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招商引资工作的良性发展,为我国北疆口岸建立互市贸易区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它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贸易区,对于中俄经济贸易的顺利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政府正是凭借满洲里市互市贸易区的宝贵经验,制订了《“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把西部重点区由2(XX)年的“两带一区”增为“两代两区”,增补了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点开发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少数民族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们在我国建设欧亚大陆桥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有三条欧亚大陆桥建设方案,其中的大连方案即连满欧亚联运大通道最为可行。这一欧亚大陆桥以大连为上岸港,由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内蒙古的满洲里出境,进人欧洲的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等国,从而最为便利地连接欧亚两大洲。这一欧亚大陆桥的建设也必定会对中俄经济贸易的深人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中俄经济贸易深入发展对俄语人才的份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步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人才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我国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市场竟争力,归根结底是人的创造力。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解放人才是一个重点的战略问题。有关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各行各业都会充满活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加有力、更加稳健。基于上述原因,中俄经济贸易深人发展中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就显得极为迫切。
首先应对人才这一概念有明确的了解,到底什么是人才?以往在这方面使用较多的概念是知识分子,而人才的概念要比知识分子的概念更广一些,人才可以是各行业多种多样的,知识分子仅仅是其中的侧重于知识型的一种人才。通常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个道理。而现在又出现了人力资源这一概念,人力资源概念要比人才概念更宽泛,它几乎包括了所有有劳动能力的和有潜在劳动能力的人,而人才只是人力资源中的一小部分,是指其中具有突出才千和能力的人。我们要想顺利进行中俄经济贸易就需要大批懂俄语、懂经济贸易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如何培养优秀的进行中俄经济贸易的俄语人才,是摆在我们俄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霍现代化事业中发挥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承担着培养造就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发展阶段。要特别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源头。目前我国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具备了人才、知识、信息和科技密集的区域优势,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小平同志曾特别强调过:“中国作为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也比不了的”。要紧紧抓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因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直接关系着拔尖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着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样,创新俄语人才的培养也是我们顺利进行中俄经济贸易的关键因素,俄语工作者应着力探讨、研究培养中俄经济贸易中俄语人才的具体策略。
三、中俄经济贸易深入发展中俄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教育学的重要理念就是“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更深人地说,教育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如何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办教育呢?首先应根据人才的特点,明确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其次应根据人才的类型,不拘一格因材施教,涉及具体的培养目标;再次应根据人才成长的内部条件,设置有效课程,培养学生的紊质;最后应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此,我们在发展中俄经济贸易中也应遵循俄语人才成长的规律,应根据俄语人才的特点,明确俄语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培养俄语人才的创造性,并且要因材施教,涉及进行中俄经济贸易的具体培养目标;应根据俄语人才成长的内部条件,设置有效课程,培养俄语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应根据俄语人才成长的规律,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发展中俄经济贸易中的俄语人才培养还应注意创造性俄语人才的培养。创造性是一种连续的而不是全有全无的品质,人人都可以拥有创造性,只是不同的人的创造性可能表现在不同的领域,而且表现的程度也会大不相同。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观点,由此可见,创造性包含了思维和人格两个方面。在我们的大学俄语教学中应特别注重俄语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便他们将来更好地参与中俄经济贸易工作。具体的进行中俄经济贸易的俄语人才培养策略有以下方面:
(一)应注重俄语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
中国学校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知识总量的掌握,因而中国的基础知识教育十分扎实。从理论上讲,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对认知因素的训练,而对情感、意志等非认知因素的培养比较欠缺。有调查表明:我国学生与英美国家学生相比较,会表现出意志不够坚强,独立性较差、缺乏探索精神、审美感不足等特点。因此,中国学校教育应重视俄语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俄语学生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保护俄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鼓励俄语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等,以此促进俄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为培养创造性俄语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应重视高等学校的专业化设里
针对俄语学生的未来工作走向,要突出他们从事中俄经济贸易工作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设置与中俄经济贸易相配套的课程体系,使语言知识课程与经济傲易知识课怪有机结合;采用科学的俄语教育方法,努力培养俄语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教学和培养的具体过程中,俄语教师还要特别注重对将来实际工作中如何解决问题的讲解与训练,着重对于俄语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使俄语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
(三)应著力加强俄语教材建设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俄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因此,俄语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加强教材建设,突出教材在俄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具体地说,在编写俄语精读、听力、泛读教材时,应考虑选取一些涉及经济贸易知识的材料,特另lJ是精读教材可多选择一些与经济贸易知识有关的内容,听力教材可增加一些介绍俄罗斯人的交际礼节的资料,泛读教材则可广泛地涉猎一些进行中俄经济贸易方面的大量内容。学生使用内容如此丰富的教材,可使他们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又可掌握一定的经济贸易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紊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应努力活跃课堂教学,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俄语教学的发展
大学俄语教师应尽可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俄语的积极性。在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他们会更感兴趣了解、掌握较多的俄语语言文化知识和中俄经济贸易知识,学生经济贸易知识的获取便可随着语言知识的学习自然而然地进行,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
(五)俄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紊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俄语教师身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应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圆满完成培养俄语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进行中俄经济贸易能力的重任。
文化贸易的概念范文3
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在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市场普遍解读认为,通过简化监管手续、实现“境内关外”的自贸区建设,将有利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外贸企业竞争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外,上海自贸区还可在新贸易业态上实行探索。资料显示,在自贸区总体方案涉及的98项试点工作中,多项内容与服务业扩大开放有关,其中涉及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及相关行业。
中信证券研究指出,上海成为自贸区后,贸易进出口量必然大幅上升,跨境金融需求也将快速增长。上海成为自贸区对其成为离岸金融中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预计跨境业务金融机构将大量增加,外币同业存放业务发展、外汇结算量也将快速增长,金融产品的种类也将日益丰富。
概念公司需去伪存真
自上海自贸区政策方案公布以来,自贸区板块便受到市场资金的疯狂追捧,多只自贸区概念股接连上演出现涨停行情,并一度成为引领大盘上涨的热门题材投资。
文化贸易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文化商品;重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4
根据文化商品的不同特性分为五类:文化遗产类,印刷制品类,传播媒介类,视觉艺术品类,以及电影摄影制作类。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商品贸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总体来说,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起着关键性的正相关因果发展作用,语言,人均收入水平和互联网的普及都有着显著效应的推动发展作用,而地理位置的原因有反作用因素。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一个国家制定推动文化商品贸易的发展的战略政策可以提供一定的建议,也对文化商品相关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有着引导作用。
一、文化商品贸易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各类商品市场的快速延伸与发展,大部分商品都已经进入了固定的循环经济模式,尤其是生活必需消费品以及能源类消费品。另一方面,随着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活动也在不断增加,而文化商品贸易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二战之后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美国遭遇了经济大萧条之后,市场上民众的精神需求大幅度的增加使资本家认识到,经济效益不仅仅可以从工农产品上得到巨大的利益,文化价值同样可以创造高价值的效益,如果把“文化”实现产业化,实现文化艺术的产品化,文化单位和传媒机构的企业化,文化艺术领域和多媒体现代娱乐集团的资源融合化,可以使规模化的文化商品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通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文化产业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中地位仅次于军事工业的支柱性产业,每年的产品出口超过了航天工业相关产品的出口,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而我们知道的,每年的美国文化产品出口不仅仅为美国传媒资本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给美国政府带来了相应宣传的“硬实力”表现。
“文化”的定义非常困难,因为其涵盖了很多虚拟的社会价值,比如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我们很难用一个框架来约束文化的定义以及其价值。而在世界范围内,我们更难去划分文化的界限,比如亚洲地区,日本、韩国很多文化都起源于中国,具有许多相似性。在西欧和北美地区,也有很多文化价值观都是通用的。因此,在本论文中,我们用“文化产业”的概念来定义文化的价值。文化产业最早产生于20世纪,是在霍克海默所著作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到,后来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用“创意产业”来加强了文化与政府间的相互依赖扶植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其定义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而这个产业所诞生的所有产品都是文化产品。介于文化的特性,关于文化商品的研究相对比较少,而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很多。随着各个国家之间信息与基础商品的贸易增加,很多国家民众的思想认知都被外国文化所影响甚至改变。特别是很多发展中国家中,海外文化商品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甚至超过了本国文化商品的比重。中国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和中国近年来接受了许多海外投资带来的经济协作有很大的关联性。
文化产品的崛起发展是在二战之后,和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是有紧密联系的,一般我们判断说人文发展指数越高的地区,其文化商品消费力会越强。按照传统的消费观念,人类的发展消费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们的消费都集中于食物和衣物的消费,所以这个阶段工农业发展迅速,和第一次、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时间相吻合;第二阶段,人民的消费模式就转向了自我满足与表现,就会大量的购买生活消费品,比如餐具,厨具,书桌等等相对生活必需品,所以会带来科技技术与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大量移动与发展;而发展到现在,很多人们的生活需求模式已经转变到了第三阶段,生活娱乐与文化精神层次的消费过程。据统计,现在在欧洲国家,精神娱乐消费的支出,包括视听娱乐、电脑设备、CD、DVD等音乐设备,运动设施,玩具,新闻报纸读物,看电影,买彩票等等行为已经占到家庭支出5%的比例,由此可证明,文化商品的贸易带动了各地文化商品的消费增长。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协会统计,世界文化产品的总产值在2007年已经达到了13万亿美元,并且每年保持7%的速度增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在调查报告中得出结论,组织成员每年的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率都在5%至20%之间。世界银行也预计在未来10年中,文化产品的生产值会占据到世界生产总值的10%左右。而当今的先进科技技术与数字技术也更加加速了文化产品的传播与发展,文化产品所交易的并不仅仅是商业利润的价值,也附加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价值。
文化贸易的概念范文5
一、文献综述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特征,将会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由于一国文化对另一国文化的认知程度不同,两国的文化差异必将影响双方文化产品的交流。那么,如何认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呢?本文使用了“文化距离”这个概念。
关于“文化距离”的研究,国外国内学者都早有涉及,但如今仍然有较大的争论。eichengreen与irwin(1998)、tadesse与white(2008)、白玲和吕东峰(2001)、陈晓清和詹正茂(2008)等分别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文化距离对出口贸易会产生阻碍作用;曲如晓和盛琴雯(2010)使用1992年和2008年9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文化距离在总体上会促进出口,但是对于具体商品的影响则不尽相同。可以看出,现阶段关于文化距离的研究虽然不少,但主要集中在文化距离对经济总体的研究,并且多采用上世纪90年代的数据。
二、引力模型的构建
引力模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公式是:
tij=a×(yi×yj)/dij
其中,tij代表国家i和国家j的贸易价值,yi代表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yj代表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ij代表两国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在扩展的引力模型中,yi和yj可以包含更多的经济因素。
本文采用扩展的引力模型,收集2002-2010年43个国家和地区双边文化贸易的面板数据,将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本文由收集整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地理距离、文化距离、语言因素和是否属于同一贸易区等考虑在内,构建模型如公式1:
ln(excj)=α+β1ln(gdpc)+β2ln(gdpj)+β3ln(gdppcc)+β4ln(gdppcj)+β5(dcj)+β6ln(cdcj)+β7clangc+β1cftacj+μcj(1)
其中:excj代表中国和目标国历年的文化产品出口额;gdpc代表中国历年的gdp;gdpj代表目标国历年的gdp;gdppcc代表中国历年的人均gdp;gdppcj代表目标国历年的人均gdp;dcj代表中国和目标国的地理距离;cdcj代表中国和目标国的文化距离;clingc为虚拟变量,代表是否使用汉语;cftacj为虚拟变量,代表是否属于亚太经合组织。
三、文化距离的度量及数据选取
(一)文化的度量
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很难准确地用数字去衡量。但是,如果对两个国家进行比较,还是能对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得出在程度上高与低的评价。霍夫斯泰德根据对全球50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117000名ibm员工在1968年和1972年的问卷进行收集整理,最后得出从社会平等、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社会对男女性的看法和人们对处理不确定事物的态度四个方面对文化进行了量化衡量。本文采取了霍夫斯泰德的统计数据,选取了43个国家。
(二)文化距离的度量
在这里,每个国家都是由4项指标来规定的,因此可以表示为四维空间中的点。按照这样的思路,本文用四维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两国之间的文化距离。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两国的文化距离可以表示为:
(2)
公式2中u代表母国,cdj表示母国和第j国之间的文化距离,iij是第j国家在第i个文化维度上的量化数据,iiu表示母国在第i个文化维度上的得分。
在模型中,中国的赋值为(80、20、66、30),根据每个国家的对应指标,就可以利用公式2给出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文化距离。
(三)其他变量数据说明
文化产品出口额的数据来自于联合国贸发会数据库(unctad stat)中创意产品出口额的数据;gdp和人均gdp指标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采用以美元为单位的当期价值为统计基础;本文中的地理距离数据使用google地图测量工具,测绘两个经济体政治中心的球面距离。语言因素采用虚拟变量,对香港赋值为1,其他国家赋值为0;自由贸易区也使用虚拟变量,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赋值为1,其余国家赋值为0。
四、计量结果及分析
(一)回归结果说明
本文选取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使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和43个贸易伙伴2002年到2010年的一系列面板数据进行随机效应的回归,回归结果如下表:
计量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由上表可以看出,回归结果比较理想,r2为0.856924,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对方程的变量的系数进行联合检验后,得出f值为0,说明自变量在模型中对于文化产品出口规模的因变量的影响是联合显著的。由于采用了随机效用的回归,对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得到的p值为0.8177,这说明如果不使用随机效应而是使用固定效应所犯错误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因此,本文采用随机效用是科学的。
(二)回归结果分析
1.回归结果表明,中国gdp对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系数是负的,并且显著性水平偏低。这是因为中国近些年gdp增长过于迅速,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则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出口对中国gdp的贡献太小,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gdp增速。从结果看,目标国的gdp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则为正相关,且显著性水平很高。这说明对象国经济实力越强,需求就越大,也就相应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增加。
2.虽然中国人均gdp对文化产品出口是正相关的影响,但是显著性水平也偏低,影响不够显著。而相比之下,目标国的人均gdp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3.地理距离一般被认为是贸易的阻碍因素。但是,文化产品运输方式多样,有些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所以,文化产品受地理因素影响应该是比较小的。本文地理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对文化贸易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4.共同语言是国家文化相似的表现。从结果看,该变量系数为正,表示共同语言确实带来了双方贸易的互利。但是,其显著性水平也不高。这说明,香港和大陆并没有因为语言相同而带来太明显的文化贸易影响。
文化贸易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版权贸易;版权产业;环境分析;发展策略
为了进一步维护知识产权,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大约在三百多年以前,西方国家就建立了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对于传承优秀的国家和民族文化,弘扬各国的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作为现代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版权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版权制度已经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版权制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内容也更加详尽。
版权,隶属于财产权的范畴。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经济属性,具有交易的经济价值,可以给版权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带来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内外的版权贸易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版权产业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下面,笔者将对我国的版权贸易和版权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新形势下版权产业化的发展策略。
一、版权贸易与版权产业概述
1.版权及版权产业的含义概述
所谓版权,就是指作者或者其他著作者对自己所著的文学、自然及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艺术等作品所享有的各种权利。因此,版权产业属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上面所说的,版权也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之一。保护版权,实质上就是维护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率先提出了“版权产业”的概念,并发表了题为《美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的文章。自此,每隔两年左右,美国相关部门将会针对其国内版权产业状况相关的报告。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版权意识的不断加强,近年来,国内外的版权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世界知识产权的相关组织对版权产业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其指出,版权产业就是围绕版权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经济活动,版权是主要的经营对象,在整个经营活动中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版权产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体系,其下设多个子行业,既包括核心的版权产业,如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也包括部分版权产业,即为核心版权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便利的产业,如电视机、电脑行业等,同时还包括与核心版权产业相互依存的产业,例如建筑行业、家具行业等。除此之外,版权产业还包括一些非专用的支持性的产业,如各种零售、批发行业等。
2.版权贸易的定义及发展演变
一般来说,版权贸易是围绕版权许可或者版权转让而进行的一种贸易活动。在这种贸易活动中,各种文化、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作品是主要的商品标的,涉及到著作权人、作品使用者及传播者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从本质上说,版权贸易是一种知识产权的贸易活动,以无形的版权产品进行交换,以货币的形式来表示其价值。
作为一种重要的贸易活动,科学合理的版权贸易活动既有利于保护合法版权及其所有人的权益,又可以活跃市场,促进我国版权产业的繁荣发展。就目前而言,国外的版权贸易活动将会对版权人的经济权利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经济权利包括图书版权的交易、翻译作品权的转让、影视著作权的转让、共同出版权的转让以及著作中形象使用权的转让等。由此可见,版权贸易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版权的转让及版权许可。而我国的涉外版权贸易活动中主要采用许可使用合同以及转让合同的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版权贸易除了几种传统的形式以外,全方位的合作出版形式的使用频率也愈来愈高。目前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合同形式:版权许可使用合同、版权转让合同以及合作出版合同。
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内外的交流愈来愈频繁,交流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知识经济贸易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版权贸易,已经成为促进知识经济时展和完善的重要力量之一。
二、国内外版权产业与版权贸易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版权产业和版权贸易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其经济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产业之一。下面,笔者将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当前国内外版权产业及版权贸易发展的现状进行简明的阐述。
1.国内发展情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版权贸易及版权产业发展并不成熟,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阻碍性的因素。尽管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版权的维护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科学、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但却没有深入认识版权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版权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从出版方面来看,出版物的数量、种类都不断增多,图书发行产业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元以上,各种影像出版物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和关注。从软件开发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软件产业总产值在版权产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根据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目标可推断,2015年我国软件行业的总产值将会突破5000亿元。软件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的产业之一。除此之外,我国的电影事业等发展迅速,为国内的版权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就目前来说,版权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民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版权贸易及版权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2.国外发展情况――以美国为例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国外发达国家的版权产业及版权贸易发展水平较高。下面,笔者将以美国为例,简述国外版权产业及版权贸易的发展状况。
根据美国版权产业的数据研究资料不难发现,在2011年左右,作为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版权产业中的核心版权产业的发展就占国内GDP总值的6%左右,而核心版权行业的从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3.5%。可以说,美国的版权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态势良好。从版权贸易方面看,美国近年来对外版权贸易一直维持顺差的态势,该态势在未来还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
事实上,对外版权贸易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交流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是国内外交流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我们不得不注意这样一个现象,部分西方势力借助对外版权贸易活动,向我国人民传播一些较为腐朽的思想及价值观,从实质上说是一种文化入侵行为,不利于我国的健康发展和良好社会秩序的维护。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必须慎重对待此种现象,采取积极的措施,遏制此种现象的发生。相信未来,版权产业及版权贸易一定能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我国版权产业与版权贸易的环境分析
任何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版权产业及版权贸易的发展也是如此。我国版权产业和版权贸易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主要是因为法律环境、政策环境以及人们的意识不断提高。
1.环境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版权产业及版权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同时,为了为我国的版权贸易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法律部门已经完善了包括著作权、对外贸易法以及合同法等在内的基本法律制度,并提供了处理各种问题的思路及措施。从2001年起,我国就颁布了版权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2001年12月21日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001年12月25日颁布的《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2002年8月2日颁布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3年12月2日颁布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2004年12月28日颁布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2006年5月18日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2009年颁布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等行政法规。除此之外,国家相关部门还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包括《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音像制品进口管理办法》、《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及《著作权质权登记办法》等。这些法律规范的制定和执行,确实为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合法版权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国家法律部门也在不断创新,修订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
2.新形势下我国版权产业和版权贸易发展的新变化
近年来,我国版权贸易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同时版权贸易的范围及合作方式、途径等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尽管我国的版权贸易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说,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我国的版权产业及贸易发展还不成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版权的贸易逆差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图书版权方面。2010年,我国从美国引进的图书版权大约有5300项,而输出的版权仅有1200项左右,逆差比例十分明显,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我国版权贸易的输出地较为片面。大部分对外版权贸易都针对亚洲国家及地区,而对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版权输出量相对较少。第三,版权贸易的专业人才缺乏。很多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出版知识及对外贸易知识,并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严重影响了版权产业的顺利发展。第四,我国的版权贸易中并没有做好版权的保护工作,导致各种盗版行为随处可见,给正版商品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由此可以看出,新形势下,我国版权贸易及版权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样也面临着较多的挑战。我国版权产业及贸易从业者必须正视这些挑战,而后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合力促进版权产业及贸易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四、新形势下版权产业化的发展策略
版权的产业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对新形势下版权产业化的发展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1.加大政府对版权贸易的支持力度
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引导者,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版权贸易的支持力度。首先,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版权行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其次,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金融手段,给予出版社一定的优惠政策。通过减免税收、建立专项基金等,为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再次,对于那些违反版权相关法律的行为,相关部门必须做出合理的处罚。
2.充分认识版权贸易的意义,挖掘原创精品
要促进我国版权产业和版权贸易的向前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版权贸易及产业的认识,明确其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极力为版权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版权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原创精品的研发工作,从我国本土的优秀文化资源出发,进一步挖掘我国优良文化资源的发展潜力,保护我国的民族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提高我国版权产业的生命力。
3.培养专业的版权贸易人才和版权人才
当今社会,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都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挑战。而从实质上说,这种行业间的竞争就是企业之间人才资源的竞争。只有拥有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培养出版贸易人才和版权贸易人才,提升他们的版权意识及版权贸易的理念,并能利用先进的技术及手段,促进我国版权贸易的发展。
4.增强版权保护意识,打击盗版现象
盗版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版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合法版权及版权所有人的基本权益。同时,要加大对市面上盗版产品的审查及打击力度。一旦发现盗版行为,必须视情节的严重程度,给予一定的处罚。
五、总结
版权贸易的发展深化了我国与其它国家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丰富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文化的价值。同时,作为版权贸易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版权产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版权贸易和版权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未来,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完善版权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加快版权贸易的发展与改革,充分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版权产业及版权贸易一定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清,黄嘉涛.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运行现状及应对策略[J].商业时代,2010(11)
[2]董小麟,吴珊.美国电影产业贸易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电影贸易的启示[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04)
[3]韩卫东.充分认识版权贸易的产业价值大力提高国际版权合作水平――上海译文出版社开展国际版权合作的实践和思考[J].出版广角,2011(09)
[4]李晶晶.我国版权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和未来发展[J].中国编辑,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