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教学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教学方案

多媒体教学方案范文1

关键词:电大教师;制定;整合;一体化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06-02

远程开放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教学组织已经彻底打破了组班教学,实行了以课程为单元的远距离、分散式教学;二是学生经历不同,职业各异,学识不同,年龄也不同,三是教学资源的丰富。所以设计教学方案必须对上述问题仔细分析,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设计,并充分体现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的现代教育思想。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要用系统的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第一、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第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既要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学习目的,又要考虑学习者的具体特点。第三、教学成效考评的设计只能依据教学过程前后变化以及学生作业、考试成绩的科学测量。其目的是为了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第四、如果教学设计效果不理想,应从多方面找原因,并且随时调整,使其趋于完善。

一、制定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基本方法

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当树立“学习支持服务”思想观点。教师在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材料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偏差的矫正等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都要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和帮助者。远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选择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基本成分--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最优方案的综合,一旦掌握了最优化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整套方案,就能促使教学取得更大效益。

1.要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教学过程的任务。首先要规划好教学任务,其次要考虑整个教学过程的特点。第三要能够预测可能达到的最佳效果。

2.应合理选择学习信息。学习信息的选择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建立合理的信息结构,找出要点,注意协调。提高信息的可接受性,同时要遵守科学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3、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通道。这种选择除了要考虑各种媒体的特殊性外,还应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动性。此外还要考虑媒体和通道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4.应有机地控制教学过程。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活动,因此教学过程的控制应该是学习者的自我控制与教师有机控制的合理结合。通过这种控制,教者能够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学者能够调整自我,检查和校正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在开学初就要向学员提供教学日程安排表,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活动。日程安排表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学习资源选择、BBS讨论、小组学习计划等等。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教师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制定一体化设计方案,整合多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技能,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网上资源整合技能培训,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的设计流程,规定相关的整合内容,含盖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IP、BBS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为学员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

同时,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网上教学资源,开发各种工具收集有关资源使用的信息,增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同时通过面授讲述重点问题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使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保持连续性,积极利用学习平台课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除了文字辅导资源外,还应该建有语音答疑、双向视频、网上自测及网络课程等多种网上教学资源。

(二)尽可能配备多种课程媒体

目前,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有网上直播课堂、网络课件、电子教案、流媒体课件、视频会议。E―mai、BBS、电视媒体的、广播电视直播、VOD点播、VBI、IP课件、音像教材,录音、录像、VCD、DVD、电话、文字教材、面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媒体,其中包括文字教材(如教科书、学习指导书和期末复习指导书等)和音像教材(包括录音带、CAI课件、VCD光盘,学生还可以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1套和2套节目)。丰富的媒体资源,使课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有了良好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自行选择。

(三)整合各种多媒体资源

第一,做到优化组合中央电大、省电大的各种资源。中央电大提供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复习带,有网络版的CAI课,有主讲教师、责任教师的直播课堂,有期末的网上教学活动,有重点、难点的网上讲解。这些媒体对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又不可能把所有教学媒体全部涉猎到,我们的教师要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进行选择。精选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有选择地收看录像带及复习带。这样一门课是由各种媒体中最精华的部分组成,可以减少学生使用媒体的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提倡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中优秀的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各类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网络环境下,提倡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实际在教学中也应有所体现,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教师在深刻了解学生装的基础上,来确定媒体的使用,这样针对性就更强一些。担倡自己阅读教材,适当网上浏览教学信息,也可以求助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上述因素,这样才能体现针对性,只有针对性强,才能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活动实现多样化。随着教学课件、媒体的不断增多,针对不同年级入学的学生情况,所设计的方案应有所变化,体现教变的原理。对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生是教学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动态的,教师设计的方案就不应该一成不变。当然,这种“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对一门课来说,重点是固定的,难点确实因人而异,媒体选择更是因年级的不同,学生接受不同媒体效果不同,那么在进行优化组合过程中,各种媒体的比重也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在教学媒体使用比例也是动态的,不同的学科比重是不同的,理工类的课音像教学效果差,外语则是相反。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

多媒体教学方案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抗震;教学

中图分类号:TU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7405[AM〗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全国1/3以上的国土、半数以上的大中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和Ⅶ度以上地区。地震一旦发生,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从本质上讲,地震灾害的属性是土木工程灾害,其元凶是不合格的土木工程。工程结构抗震原理(简称“抗震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则为解决工程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设计参考。对该课程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工程结构抗震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仅通过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完全掌握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不容易的,也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工程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的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变化,这样才能适应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教学改革及其实践表明,基于“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的教学模式是抗震课程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一、抗震课程特点及教学改革现状

抗震课程是一门理论难度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1-3],其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1)涉及的学科广泛,综合性强。

(2)包含的概念、公式和规范条文众多,内容抽象。

(3)工程实践性强,但实际教学中缺乏学生实践环节。

(4)学时不足,且授课学期(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学生以求职或考研为主,学习积极性不高。(5)知识更新快,与行业规范结合紧密。

(6)课程授课效果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和研究生阶段学习。

面对上述特点,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对于抗震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是采取灌输式的传统讲授法,这种教学模式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好,学生对授课内容缺乏兴趣,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

目前,国外在抗震课程的教学上主要是大量使用工程案例和结构抗震仿真软件,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途径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内,为了改善抗震课程教学效果不如人意的现状,很多高校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上已经逐步呈现出与国外相一致的趋势。这些教学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核心,解决抗震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

(2)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使网络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高等建筑教育2015年第24卷第6期

孙广俊,等“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模式结构抗震原理教学探讨

(3)通过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弥补。

(4)通过在教学中加强工程案例分析,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5)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素质培养。

二、“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的教学模式在抗震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将教学性、集成性、可演示性及可重复性融为一体,能给教学带来丰富的信息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营造思维环境,是现代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之一。由于地震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对复杂的地震工程动力分析难以理解,而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数值模拟技术及其软件具有模式直观、运算简捷的优点,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其认识和理解工程结构抗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其结构分析能力。

因此,将基于有限元软件的数值仿真教学手段与工程案例教学方法相融合,不但可以扩展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其对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其毕业以后从事工程结构领域的设计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此外,数值仿真实验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克服实验室实验观测难、重复难和费用高的不足,还可以得到实验室无法真实再现的物理现象。通过引入数值仿真实验,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善抗震课程缺少实验教学环节的不足。

教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工程案例、数值仿真实验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抗震课程教学上的应用,可以使得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化对抗震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模式的目标为:采用多媒体、工程案例与数值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据知识模块划分,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素材,借助有限元数值仿真实验和多媒体演示手段,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地震工程情境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直观化,创造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氛围,以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深化其对工程结构抗震原理的理解,增强其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针对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的特点,“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模式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典型工程案例在教学中的组织。好的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把工程抗震的理论寓于案例之中,再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和展现出来,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2)数值仿真实验在教学中的组织。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或结合代表性案例,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将抽象、枯燥的抗震概念和数据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形和动态过程,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3)主导性与交互性的协调统一。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促动式教学方法,如何改变传统举例教学的单向性,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促使学生通过工程案例与数值仿真教学在交互中认识相关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也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4)教学与科研的协调统一。课程教学如能充分吸收已有的科研成果,不但可以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有效地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同时对于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也有一定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在科研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相同步,也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立

针对目前抗震课程存在的问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和优化知识模块,在此基础上建立与知识模块相对应的工程案例资源库。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与工程案例相融合的数值仿真实验,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多媒体课件,构建“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资源,并通过教学实践建立信息反馈和动态修正制度。教学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建立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代表性工程案例资源库。代表性案例所涉及的往往可能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群”。案例的内容应包括图像资料(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学习过程所需要完成的综合分析题等。案例的选取应符合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及难度适中等标准,并且要兼顾教学时限的要求。

(2)建立基于有限元软件的数值仿真实验数据库。数值仿真实验不只是相关教学内容的简单演示,而应与工程案例相融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数值仿真的结果应根据工程问题和物理问题的不同特点选择相适应的表现方式,如图表、图形、云图或动画等呈现给学生。数值仿真实验还需要更多地展现实验室无法真实再现的物理现象,如复杂结构的地震损伤、倒塌的动力演变过程等。

(3)建立与“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模式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为了适应和体现“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模式,需要建立新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制作在注重逻辑关系、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应避免文字、公式的简单堆砌,尽可能多地采用框架图、流程图等形式阐释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采用图像、照片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工程案例,采用数值模拟的动态结果演示抽象的课程内容,加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增强可读性。在此基础上,引入《工程抗震三字经》[4]对每一讲课件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工程案例和数值仿真实验还需要考虑将最新的震害、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纳入教学,通过关注相关事件的发生,随时收集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目前抗震规范有关规定的不足之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案例

地震反应谱是工程结构抗震原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概念,其定义抽象、理解难度大,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讲授模式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地震反应谱”一讲简要展示“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模式在抗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依据教学要求和关键知识点,将“地震反应谱”一讲划分为4个部分内容,分别是:(1)反应谱的定义与建立;(2)反应谱的性质;(3)反应谱的本质;(4)反应谱与抗震设计。其中,反应谱的本质为十分关键而以往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具体论述如下。

(一)反应谱的定义与建立

通过2个工程案例视频(意大利地震教堂屋盖坠落视频、日本地震房屋整体倒塌视频)和2组工程案例照片(汶川地震严重破坏的结构照片、汶川地震基本完好的结构照片),给学生以强烈震撼和冲击,充分调动其视觉和听觉功能,激发其对本讲的学习兴趣,并以此说明“结构地震反应差别如此显著”这一现象。

基于“结构地震反应差别如此显著”这一现象,提出“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应取决于什么”这一问题,变单向式教学为交互性教学。在启发学生的基础上,给出“结构的地震反应取决于结构特性和地震地面运动特性两个因素”这一结论,并进一步说明“结构特性是可以设计、调整的,而地震地面运动特性是不能改变而只能被认识的”,从而引出“描述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的手段――反应谱”这一概念,如图1所示。

给出反应谱的具体定义和建立原理,并对关键点进行阐释,以板书和多媒体流程图的形式(如图2所示)说明反应谱的建立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牢固建立起“反应谱是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这一重要概念。

(二)反应谱的性质

给出相对位移反应谱、相对速度反应谱和绝对加速度反应谱的曲线图,并通过曲线走势的动画演示说明3种反应谱的曲线变化性质和差别,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建立起3种反应谱的图像,实现抽象化向直观化的有效转化。

重点说明加速度反应谱曲线随结构自振周期变化的性质及阻尼比对反应谱峰值的削弱性质,通过2个工程案例(基底隔震结构案例、耗能减震结构案例)深化学生对上述性质的理解,使其体会到反应谱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将较新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纳入到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图2“反应谱的建立”流程(多媒体)分别给出不同场地条件下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的对比和不同震中距条件下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的对比,说明土质条件和震中距对反应谱形状的影响,同样也通过4个工程案例,即坚硬场地上结构的震害、软弱场地上结构的震害、近震条件下结构的震害、远震条件下结构的震害案例深化学生对上述性质的理解,使其体会到反应谱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

(三)反应谱的本质

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和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强调得较少[5-6],而关于反应谱本质的认识对于正确理解反应谱的概念和建立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讲中需要重点强调。

提出“反应谱到底反映的是什么的特性”这一问题,再次开展交互性讨论。

采用“单/多自由度体系动力分析软件Nonlin”分别对3条不同地震波下的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绘制相应的反应谱曲线。通过反应谱曲线的对比,诱导学生得出“只有改变地震动才能改变反应谱的形状”这一结论,从而使其能够牢固建立起“反应谱反映的是地震地面运动的特性,不反映具体结构特性”,“结构只是量测工具”等关于反应谱本质的重要概念。

要求学生课后学习操作Nonlin软件,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可以用于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结构振动特性分析、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阻尼对结构反应的影响分析以及绘制地震反应谱等,可以为抗震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简单应用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平台。

(四)反应谱与抗震设计

基于上述对反应谱本质的认识(通过“结构”这一量测工具反映地震地面运动的特性)说明反应谱的价值所在,建立反应谱与抗震设计的联系。

提出“由反应谱如何得到结构的地震作用”这一问题,开展交互性讨论,启发学生给出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经受的最大惯性力的计算公式,以此说明通过反应谱可以把动力问题简化为静力问题。

提出“设计中采用的反应谱是什么”“多自由度体系如何运用”等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讲内容做准备。

(五)小结

引述王前信教授《工程抗震三字经》中的相关内容,“二阶段,反应谱,豪与比,功卓著,单振子,拟结构,震作用,反应求,远近震,场地土,与阻尼,作参数,峰反应,自振周,纵横标,绘谱图”,对本讲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

本讲的内容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并不断调整。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扩展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在抗震课程中采用“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抽象化向直观化的有效转化,深化学生对抗震课程的理解,使其体会到专业课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依据抗震课程特点,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素材,借助有限元软件的数值仿真实验和多媒体演示手段,建立基于“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该课程概念抽象、理论难度大、理论与实践脱节及学生学习难度高、兴趣低的问题,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翟长海, 李爽, 徐龙军, 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3): 88-90.

[2]李英民, 伍云天, 杨溥, 等.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4): 94-96.

[3]郑妮娜, 杨溥, 刘立平, 等.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问题调研[J]. 高等建筑教育, 2014, 23(3): 75-77.

[4]王前信. 工程抗震三字经[M]. 北京: 地震业出版社, 1997.

[5]陈国兴,柳春光,邵永健,等.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M].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6]李爱群,丁幼亮,高振世.工程结构抗震设计[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Multimedia, engineering case studi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model in teaching of seismic principles of structures

SUN Guangjun, LI Hongj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P. R. China)

多媒体教学方案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情景;高职学生;笔记策略;实验研究

一、问题提出

21 世纪是学习的时代。高职生的学习不仅是学知识、学专业,更重要的是学方法、学策略,发展和提升学习能力。近年来,国内学者提出的“三五”进取型学习法,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学习方法。其基本要素是“五要、五先、五会”。其中“五要”之一便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扼要记笔记。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职专业教学中得到普及。多媒体课件的普遍应用,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堂内容有极大帮助,但多媒体教学节奏过快,致使许多学生来不及思考、记笔记,使学生“笔记难”现象也愈加突出。

那么,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高职学生是否需要记课堂笔记?教师如何保证学生有效记录的前提下搞好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如何针对性地促使他们掌握记笔记技术、积累学习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1、调查对象及方法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30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问卷282份(回收率为94.0%),有效问卷270份(有效率为90.0%)。

2、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调查问卷由本课题组自行编制。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调查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下对做笔记的认知态度;课堂笔记的行为及原因;记笔记的方法及笔记的课后整理与利用等方面的情况。调查问卷共设计了诸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是否有必要做笔记”“多媒体教学情境课堂笔记对学习是否有帮助”等15 个问题, 每个问题4 个选项。首先用问卷初稿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预备调查, 根据结果对一些易产生歧义的题项进行修改;然后,对调查对象正式施测。

(二)实验研究法

1、实验对象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两个自然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同一学科由同一教师授课,排除教师教学方式不同对学业成绩产生的影响。

2、实验内容

探索教师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与授课方式对学生笔记策略影响;教师不同辅导方案对学生笔记策略影响;笔记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3、实验过程

(1)学期初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采用A(常规普通多媒体课件)、B(基于笔记策略优化处理的多媒体课件)两种不同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方案进行授课;

(2)学期中收查学生课堂笔记,根据笔记的完整性、重点性、组织性、条理性和策略性等标准进行评分;

(3)下半学期在对照班和实验班都采用同一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但教师就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进行专题辅导 ,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使用A(传统接受式)和B(创新体验式)两套不同的辅导方案;

(4)期末考试前再次收查笔记且按同样的标准评分;

(5)期末考试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三) 数据处理

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所得数据都用 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三、调查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对课堂笔记认知的分析

调查显示,85.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做笔记,95.2%的学生认识到记笔记能帮助学习,只有14.1%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记不记笔记没有关系,课后可以拷贝课件。这表明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课堂记笔记仍然是有必要的。通过课堂笔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可使注意力集中,紧跟教师思路[2];同时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学习内容,将个人对该问题的理解和创见记录下来, 提高认知加工的深度和理解的深度[3]。因此,课堂笔记仍然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方式[4]。记笔记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5],不是完全依赖拷贝一份电子课件所能替代的。参见表1。

2、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行为分析

28.5%的学生 “做全部笔记或大部分笔记”,40.7%的学生“做较少笔记”,”“基本不做笔记”与“完全不计”的学生占了30.8%,这表明在现有的多媒体授课中,学生的笔记情况不太理想。进一步调查不记笔记的原因:首先,课程节奏过快。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老师鼠标一点就几乎相当于过去的一黑板,屏幕上闪现的教学内容转瞬即逝,致使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来不及思考;其次,信息量太大。有些课件照搬书本内容,文字太多,没有选择颜色对比鲜明的配色方案突出重点,学生无从记起。第三,主要脉络层次不如传统板书清晰。传统板书每堂课结束时,重点都体现在黑板上,但多媒体由于每一屏幕显示的内容有限,不能很好体现这一点[6]。由此可见,学生的笔记行为较大程度受到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影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笔记策略的运用,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参见表2。

3、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技术分析

调查发现:90.7%的高职学生采用传统记笔记的方法,按老师的格式照抄课件内容或教学重点,很少记录自己的思路、疑问及突然闪现的思想火光,对笔记的内容懒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课后也不留时间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可见,传统型笔记策略属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不能及时地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极地整合新知识,不具备创新性学习的功能和特点。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情境教学中,不仅应注意到学生记笔记这一形式,更应注重学生如何记笔记这一实质。教会学生逐步学会使用具有创新性的笔记技术,形成良好的笔记策略。参见表3。

4、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利用情况分析

58.2%的学生只有在考前才复习,记笔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这说明高职学生课堂笔记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课堂笔记并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笔记, 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参见表4。

(二) 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师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及授课方式对学生笔记策略影响比较

本课题组设计了2 套多媒体课件处理方案,探讨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及不同授课方式对学生笔记策略的影响。其中方案 A为常规普通的多媒体课件,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教师授课时以埋头操作电脑,演示课件为主,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方案B课件在A的基础上基于笔记策略从课件内容、课件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例如把需要做笔记的文本框以一种比较明确的颜色或符号加以标示等。教师授课时边演示课件边进行详尽阐述,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对照班采用方案 A,实验班采用方案B。期中收查学生课堂笔记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班的课堂笔记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教师多媒体课件基于笔记策略的优化处理和讲课速度与课件相配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笔记策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参见表5。

2、教师的辅导与反馈对学生笔记策略的影响比较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采用2 套教学方案就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进行专题辅导。其中方案 A为传统接受式,主要由教师传授具体的笔记技术,教师对笔记不进行评价和反馈;方案B为创新体验式,主要针对学生在具体学习情景中使用笔记策略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教师多次抽查学生笔记 ,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 展览优秀笔记。对照班采用方案 A,实验班采用方案B,学期结束由学生评价笔记策略辅导对他们实际笔记策略运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辅导与教师的评价反馈对学生笔记能力有促进作用且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体验式学习比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接受式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3、 课堂笔记质量与考试成绩相关

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课堂笔记得分与考试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可见, 笔记策略的运用对考试成绩确有促进作用。学业优良的学生能有效的记录课堂笔记,同时也科学地利用课堂笔记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从而取得优良的成绩。

四、结论

(一)、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课堂笔记仍然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方式,高职学生仍然有必要做好课堂笔记。

(二)、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的笔记策略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的笔记技术仍然是采取传统式课堂笔记策略,课堂笔记的利用率比较低。多媒体教学情境下高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笔记观,采用创新性笔记策略,有效的记录和利用课堂笔记。

(三)、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平及授课方式影响高职学生笔记策略的生成与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从课件形式、课件内容、课件展示、授课过程与师生交流方面尽量规避由多媒体教学自身特点带来的“笔记难”的负面影响。

(四)、笔记策略辅导的不同方式及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笔记策略的生成、运用和改进。教师要对学生的笔记策略给予一定的指导。

(五)、多媒体情景高职学生的笔记策略运用水平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朱蕾.高中生笔记策略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6

[2]魏安赐.怎样有效地听课和作笔记―大学学习方法系列漫谈之二[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2(4):21-23

[3]樊秦芳,樊琪,陈洁.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现状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 ,5 (1) :7074

[4]邹克琴,叶子弘,李素芳.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课堂笔记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215

[5]樊琪,朱蕾.中学生笔记策略及其干预研究[J].心理科学,2007 ,30 (6) :13591362

[6]白淑英. 浅谈多媒体教学及课件制作应注意的问题[J]. 气象教育与科技,2006,29(4):19-22

多媒体教学方案范文4

追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高等函授教育,通过邮寄教材、通信和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卫星广播电视教育,打破了传统函授教育的单一格局。第三阶段代为20世纪末出现的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具有双向交互性特征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我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中央电大”)也顺应了信息时代的技术变革和开放教育的大势所趋,开展基于网络的远程开放教育,并于2012年7月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可以看出,我国远程教育每一次的发展进步,都与现代传播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教学资源形式的现代化与多样化紧密相连,教学资源建设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资源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一个基本要素,它同时具有支持远程教学、促进远程教学的双重功能,也是远程教育质量的保障和基石。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广义上应涵盖网络环境、计算机设施、包含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在内的各类教学媒体资源以及信息技术服务、学习支持服务等诸方面;狭义上教学资源主要指教学材料,当前,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材料具有多媒体特征,按照资源的承载媒介不同可划分为文字教材、视听教材、计算机课件、网络课程等。本文主要讨论狭义层面上的教学资源建设。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杨孝堂认为,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是指在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专业教学规律,充分合理地确定各种媒体资源的建设使用方案,使各种媒体资源在使用时相互配合,发挥不同媒体的各自优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不同媒体形式的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及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等方面。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应用远程教学平台等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数字化、交互式教学,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以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中央电大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具体方案

中央电大自1999年起开展“远程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探索新的远程教育模式,其教学资源建设就采用了以印刷出版物(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电子出版物(课程教学音像带、CD光盘)和网上动态教学资源(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为辅助教学媒体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模式。

中央电大在建设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制定了课程资源建设工作规程,使教学资源建设有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其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设计思想、文字教材编写方案、视听教材编制方案、CAI课件和网络课程编制方案、教学过程建议与媒体使用说明等。其中,总体设计思想是指设计者在分析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对教学设计的要求,遵循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一般原则,提出课程在媒体选择与配合、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等方面的总体思想。文字教材编写方案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依据,具体提出文字教材编写内容的要求,拟定文字教材的编写纲目,并编写出样章。文字教材主要包括:主教材、实验教材、导学教材及学习参考等,类型分为合一型和分立型。视听教材的编写方案以文字教材的编写主干即各个知识点为依据,提出课程音像教材的内容要求,拟定音像教材讲授的具体内容,并依据拟定的内容合理地选择视听教材的表现手段。视听教材主要包括:音频教材(如录音教材、MP3等)、视频教材(如数字磁带、VCD、DVD、CD-ROM等),类型分为讲授型和案例、专题型。CAI课件和网络课程编制方案提出CAI课件、网络课程编制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承载的内容、学习者的使用条件以及开发工具等。教学过程建议与媒体使用说明旨在说明各种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各种媒体教学资源完成课程的教学过程。基于上述教育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中央电大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四、中央电大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实践经验

1.课程组是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品质保证

按照中央电大教学资源建设要求,课程组应该由学科专家、远程教育或教育技术专家、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教材编辑人员和技术人员构成,组内分工包括课程组组长、主编、主讲、主持教师、教学设计人员、编辑制作人员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课程组严格按照既定的多媒体教育资源的一体化设计方案和流程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和共同协作完成。

课程组的工作直接决定着该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学科专家负责对课程内容进行把关,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远程教育或教育技术专家负责设计出符合课程内容和学习特点的学习活动和资源呈现方式,使课程目标更好地得以实现,使课程的教学设计符合远程教育的教学规律。教材编辑和技术人员要了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课程教学要求,了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较高的制作和编辑水平,并参与一体化方案的研讨,能根据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配合课程组组长、主编、主讲制定多媒体教学资源编制计划,完成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编辑、录制和出版工作。

2.开好“三会”是保证教育资源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三会”不可缺少:(1)大纲研讨会,便于确定教材的基本框架内容,为教材的编撰打好基础。(2)一体化设计方案研讨会,便于确定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等各媒体教材的配置情况,统筹各媒体之间的相互关联。(3)教材审定会,主要由编辑对教材提出修改意见,如教材的体例层次、语言文字要求、专业名词的统一规范、版权问题、量和单位的统一以及插图等。课程组及有关部门只有认真开好“三会”,不流于形式和过场,才能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3.精心制作是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成品的保障

多媒体教学方案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P277

1 研究背景

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多媒体技术却无法满足国内教育教学方面对多媒体技术的需求。国外最早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是源于美国,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人就开始将教学机器以及程序教学不断的应用到教学中来,自1985年之后,多媒体教育模式开始显示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大量的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被应用到高校教育以及社会中,最终推动了计算机数字化教学模式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计算机教育被彻彻底底的广泛应用。

2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现状以及成因

对于国内来说,我国的数字化多媒体教育出现较国外晚,导致了我国的现代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以及设计的研究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尽管我国的数字化多媒体软件开发起步较国外晚,但是目前我国也已经存在了很多专门从事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士,同时也存在很多专门从事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研究院或者研究机构,目前我国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已经有一些多媒体软件慢慢的转化成了商业品。

目前,我国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开发依然存在这诸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针对多媒体软件的开发研究均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其主要是针对课程自身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讨论以及研发,其表现出非常强的片面性,只是针对教育教学而设计多媒体教育软件,然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放性、教育性设计和开发方面的研究设计的并不是很多。导致目前国内多媒体教育软件的设计普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需求分析

数字化的相关教育技术是一门主要的必修课程。老师为学习者讲授数字化多媒体的相关内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系统的内容,是这门学科专门针对高层次的教育技术人才而设定的一门学科。学习者通过相关的课程学习,可以掌握和熟悉数字化多媒体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理论,同时通过学习还可以对数字化多媒体的设备、系统以及技术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掌握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基本制作方法。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主要是针对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以及了解程度、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者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掌握程度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其目的就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风格进行一个综合的了解,从而分析并制定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建议,为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从而使学习者真正的对学习产生兴趣,促进学习者能力的发展。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结果可以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方面提供非常巨大的帮助,在专业人员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分析结果从而设计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因此,可以看出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培养高层次人才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应用软件。

4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设计

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过程中,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1)明确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目标;(2)教学媒体的选择;(3)知识结构的设计;(4)诊断评价的设计;(5)软件交互性实现方面的设计;(6)软件开放性的实现方面的设计。按照以上七个步骤进行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的设计可以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同时在进行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结果进行设计出大部分学习者均有一定需求的设计方案,这样就更能对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有提高。

5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实现

从狭义的理论观点来看,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内容即是包含了多媒体的课件,同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程序。但从广义的理论观点来看,多媒体教学软件不仅仅包含着多媒体的课件内容、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程序,同时还包含了程序、课件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往。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本质上其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软件技术将多种信息进行快速的整理并且以图、文、声、动画等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教学信息主要包含了教学控制信息、教学的内容信息、教学反馈信息以及教学的应答信息等内容。教学的内容信息又包含了知识的符号信息、知识的意义信息以及知识的逻辑结果等相关内容。此外,教学的应答信息的含义指的是学生通过输入设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对于学生的应答,多媒体软件系统的相关程序可以根据学生通过输入设备的应答情况,为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从而判定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并且多媒体软件系统可以将各个学生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呈现出最终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并且多媒体教学软件中还存在相应的程序可以为学生制定出针对目前的学习状况的学习方法以及建议,这种针对不同学生而制定的建议称之为反馈信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多媒体教学呈现出了内容更加丰富,内容的个性能力更强,课堂上交互的能力更强。

6 总结与讨论

本文研究通过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实现等方面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设计进行了综合研究。最终整理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在分析方面进行了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介绍,同时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通过对学习者特征分析去发现学习者的需求,最终通过技术方案、学习者特征分析结果等方面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经过以上的系统分析然后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详细的设计,从系统的界面、结构、导航以及交互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设计。最终采用Flash等工具进行软件的实现。使得多媒体教育软件的功能,极大的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林.MP2000型单片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2]刘强,朱文球,张阿敏.面向网络教学的小规模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30(10):142-146.

[3]黄炎磊,叶青.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

[4]吕明娥,曹毅.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6):97-98.

多媒体教学方案范文6

基于多媒体教学的校园网建设与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而是一个涉及从规划设计到工程建设实践以及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工程。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制定系统网络建设规划;构筑合理网络平台;确定功能实现手段;解决多媒体信息源。下面进行简要介绍。

制定系统网络建设规划

校园网的规划设计,是实现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基础环节。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本院校特点,明确网络多媒体教学的需求。

每个院校无论从专业构成上,还是从地理分布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多媒体教学功能实现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中,应明确具体的要求,以此作为制定校园网建设规划的前提。但总的来讲,在需求方面与一般的计算机局比,也有一些共性的需求可以借鉴。

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组网,实现Intranet网的基本功能和服务,比如,WWW、FTP、E-mail等;

采用Web/Server或Clint/Server技术实现以下功能。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实时视频监控、远程实时多媒体教学;

建设开发以下网络多媒体制作使用环境: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平台、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虚拟实验室等等。

调查研究,掌握基础规划资料

在明确需求的同时,要通过调查研究,重点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用户分布情况:重点调查多媒体教学场所,办公应用场所和实验、实习室、教学楼的用户分布情况。掌握各场所的信息点密度。

物理布局:通过调查用户信息点的物理布局,为校园网的布线提供地理分布资料,便于合理确定校园网的主干、分支到桌面的布线方案,计算主干、支干网的流量。提供给方案设计者参考。并对需要重点实现的功能,提出具体详细的技术要求。

用户编制序列:用户的编制序列是将来合理进行IP规划、网段划分、网络配置和邮箱分配等技术规划的依据。将来对重要多媒体教学、视频传输场所的IP分配数量、网段用户的归属、传输路由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制定网络工程建设方案

在明确需求的前提下,设计校园网的工程建设方案。方案应重点考虑多媒体教学的需要,通常情况下,满足了多媒体教学的需求,网上的其它功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校园网的建设概述

其中包括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的基本功能;网络层次结构;标准与协议;IP、域名及设备命名规则;通信信道;设备选型原则等。

网络工程建设方案

网络工程建设方案中一般包括各期工程建设目标;网络设计技术要求;主干网技术选择;网络布线方案;校园网拓扑结构;网络设备选型;网络操作系统选择;工程建设实施计划等内容。

4、应用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规划

在应用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实现,是其核心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服务功能

主要用于开通WWW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和数据库服务

应用系统

引进或开发以下应用系统。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实时视频监控、远程实时多媒体教学。

建设开发以下网络多媒体开发制作使用环境: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平台、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虚拟实验室。

3)信息资源

主要是指支持多媒体应用系统运行的数据源。它主要包括视频点播音像库、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电子题库、电子图书等。

构筑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的建设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主干技术、网络布线、系统平台、设备选型。

1、主干技术选择

采用具有高服务质量(Qos)的网络主干技术。目前,校园网主干主要采用四种技术,FDDI、ATM、交换式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ATM和千兆以太网对于多媒体有较高的服务质量,但从性能价格比上看,千兆网已经成为构成网络主干的主流技术,它有足够的带宽和交换能力,可以兼容异构网的接入,保留原有网络建设投资,并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网络布线

网络布线是在园区内建筑物间或建筑群内,布设网络传输线路,在园区网建设中,要求布线系统均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布线系统,园区网中采用光纤、双绞线的混合布线方式。

考虑到多媒体信号的传输,在布线系统的设计上,网络主干、分支到用户端有足够的带宽。带宽的计算可以采取由桌面带宽、分支带宽到主干带宽的估算方法,估算的依据可以参见附件2:(常用网络通信业务的带宽要求一览表)

鉴于目前千兆网络已经广泛地运用在校园网中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发展的需要,主干采用千兆主干已经是发展方向。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线路带宽只能是越来越紧张,因此,应该留有足够的余量。建议有30--50%的富裕量。

网络系统平台的选择

构建校园网的网络系统平台通常有三种,UNIX、Netware和WindowsNT。

UNIX在支持应用服务器方面功能最强,适合在已有众多的局域网的情况下整合构建校园网,由它构建的局域网性能可靠最好,能够提供不间断的长时间的正常服务,安全性强,几乎不感染病毒。该系统的缺点是,系统命令众多、操作界面众多,技术管理比较复杂。

Netware的操作命令酷似DOS,在DOS环境下的多媒体应用程序可以不加修改地进入网络,具有多级容错技术和安全保密措施,作为支持应用服务的系统则不理想。

WindowsNT在应用服务器方面略逊色于UNIX,其内嵌的网络功能使连网方便,管理方便,用户界面友好,能与多种网络系统互连,但其连续工作的可靠性较UNIX差一些。

用户应该根据自己的应用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络系统。

4、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主要包括交换设备、服务器、路由器选型、为了在校园网上顺利地实现多媒体教学,对设备的选型通常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交换设备

采用高速网络交换设备;选择同一公司的产品集成方案;与已有局域网的交换设备兼容;采用具有二、三层交换功能的系统配套网络设备;有组播功能的灵活配置。

服务器

作为校园网的关键设备,服务器应该具备速度高、存储容量大、吞吐能力强、性能可靠、扩展性强、连网和管理功能强等特点。

按照结构分为单处理机、多处理机服务器;按照用途分为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打印服务器和专用服务器。用于多媒体教学的服务器大多属于专用服务器。

从多媒体服务角度考虑,主要应对WWW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视频监控服务器、课件库服务器进行合理的选配。

WWW服务器:是网络运行的核心服务器,通常兼作域名服务器、FTP服务器。访问量大,根据学院规模大小,采用适合自己规模的服务器。通常,对于综合性大学(3000-5000信息点)应该使用企业级的服务器。对于中型校园网(1000-3000信息点),可以采用部门级服务器和支持多CPU的顶级PC服务器。对于小型校园网(100-1000信息点)用户,可以采用支持多CPU的顶级PC服务器。

视频点播服务器:是用于网上用户点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器,这种服务器要求速度快、容量大、可扩充能力强。实践证明,目前视频点播的速度瓶颈由两个方面因素制约,一个是硬盘读写速度(请参照附件3,硬盘存储介质所能支持的并发用户一览表),从表中看出,普通的IDE、SCIS,乃至磁盘阵列,所能支持的并发用户最多不超过50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厂家利用了纹理化技术研制出不同的点播软件。有的软件可以支持并发用户达到300个甚至更多。由此可见,第二个瓶颈在于系统软件本身;另外,服务器的内存容量要足够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插满服务器内存;硬盘速度要快、容量要足够大最好采用磁盘阵列。就CPU的速度来说,普通顶级PC服务器可以满足需要。实践证明,对于点播用户不多的局域网,利用速度较快、内存较大、硬盘较大的普通PC机做视频点播服务器也是可行的。

视频监控服务器、主要用于连接摄像头和遥控云台,通过网络连接,监控重要的教学场所、进行网上广播式的教学使用。一般情况下,监控服务器所处场所环境较差,为了提高工作的可靠性,通常采用工控机进行视频信号采集,做视频监控服务器使用,其配置要求不高(满足监控系统软件要求即可),但要求可靠性要好,最好配备ATX电源和UPS电源,方便进行远程启动计算机,和维持系统正常工作。

多媒体课件数据库服务器,主要用于存储多媒体课件,实现网上多媒体课件的资源共享,目前,用于存储管理多媒体课件的数据库应用最多的是SQLServer和Lotus/Domino数据库。这两种数据库要求服务器的内存要足够大,硬盘空间也要足够大,运行速度要求高,适合多用户的访问需求。因此,大、中、小型院校,应该配备企业级、部门级或多CPU的PC服务器。考虑到备份和发展的需要,应该留有足够的内外存扩展空间。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采用双机热备份和磁盘镜像,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路由器的选型

由于目前中心交换机提供了二、三层交换功能,局域网内子网间的路由通过三层交换实现。路由器多用于广域网的连接,有广域网多媒体教学需求的校园网,在选择路由器的时候,应该考虑其对于多媒体传输的支持,如对于先进的服务质量(QOS)的支持。对多服务语音/数据集成的支持。

确定实现功能手段

基于浏览器的开放式的INTRANET网络技术,为多媒体(超文本)在网络上的传输提供了丰富的实现手段。也为诸多网络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可靠的工作平台,因此,建议要在校园网上实现多媒体教学系统,必须在开发利用网络系统平台本身的多媒体功能前提下,开发引进应用系统。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多媒体功能

WEBserver功能

WWW是信息检索和超文本技术的结合,WEB服务器把图文信息组织成分布式的超文本,并用信息指针指向存有相关信息的服务器,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视频、音频、图象和文本文件,

2)利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还可以开发出用于师生双向交流的专题讨论组,在讨论组中可以通过WEB界面传递文本、图象、声音文件

3)E-MAIL、FTP功能

通过开发简单的操作界面,将通用的邮件收发程序嵌入到有关的网络应用软件中,也可以为双向多媒体教学和交流,提供便捷的交互手段。

4)NETMEETING功能

NETMEETING功能是通用WIN98操作系统中携带的双向视频会议组件,利用这一组件,双方可以通过摄像头和麦克风,实现两人之间的可视通话,它还提供了在通话同时的白板交流功能,具有典型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功能。

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实现网路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核心组成部分,通常,用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系统由如下系统组成:

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平台

该平台应该囊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多媒体信息源及录入;对视频信息源的非线性编辑;硬件视频压缩与传输;动画、图文的制作与编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存储;对以上内容的综合系统管理。

网络多媒体教室

网络多媒体教室内,可以使教员、学员通过校园网或内部子网,实现教室内部多媒体课件的广播、点播和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多用户同时调用多媒体课件库中的电子读物和课件,

网络虚拟实验室

网络虚拟实验室与以上具体的多媒体教室不同,学生在网络上,通过计算机中的应用系统所显示的实验环境,进行各种模拟实验系统可以自动判断学生的实验成绩,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是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室开发平台来进行的,它要求开发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开发水平,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较高境界。

视频广播系统

该系统可以在INTERNET和INTRANET上提供高品质的实时MPEG流技术。实现一点广播,多点实时观看的能力,无须添加任何视频传输系统硬件,可以将录象、电视节目乃至摄象机拍摄的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适应范围广泛,能够实施于异种网络环境。任何一网终端可以实时观看播出的内容,它可以将录象节目、教学讲座、研讨会等节目,通过校园网实时地传输到联网终端上。在视频广播的同时,可以进行节目录制,供以后视频点播使用。

视频广播系统与视频点播系统可以无缝地集成,提供统一的视频广播和视频点播用户界面。软件通常支持多个实况视频流的选择观看能力,并提供非常好的基于WEB浏览器的WEB用户界面。

视频点播系统

VOD(Videoondemand)是今年来新兴的传媒方式,该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融合交叉的产物,它可以使您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联网计算机,自由地点播异地点播节目库中视频节目和信息,使可以对视频库内容进行自由选择的交互式系统。该技术在校园网上的应用,无疑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一种非常便利的手段。

解决网络多媒体教学信息源

多媒体教学信息源是发挥网络建设效益和实现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网络建设的规划、前期和后期,要对多媒体教学的信息源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

前期要有规划。

高等院校的层次多、学科专业复杂,规划多媒体基础建设设施的同时,应该首先从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的网络多媒体课件作起。其次,在整合原有各部系局域网的同时,把其已有信息源统一规划进全院资源建设与配置的范畴,从平衡数据流量、提高应用系统运行效率的角度,合理分布数据库资源。第三,确定开发和引进信息源的建设手段。

中期要有开发

建立一套完善实用的多媒体开发平台,是进一步建立的多媒体教学信息源的前提。多媒体开发平台可以采用引进的办法,也可以自行建设。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平台,应该包括的内容,在前面已经有介绍。通常,该平台应该满足对视频点播素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电子题库、电子图书的制作需求,对于网络虚拟实验室课件的制作,同样需要与本系统配合紧密的开发平台。

后期要有制作

开发平台和多媒体教学应用系统具备后,课件库的充实是一件长期不懈的工作。为了加快课件的制作进度,可以考虑适当引进已有课件,避免重复劳动。也可以师生共同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和信息源。

课件制作的技术问题

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手段一般有以下几种:

利用VB开发的多媒体课件

利用ATHWARE开发的多媒体课件

利用DIRIC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利用专业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如“方正奥思”等

利用POWER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