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1
(1. 韶关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2.韶关学院 软件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3.韶关学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摘 要:针对地方院校面临转型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入国际化资源、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与企业、院校、地方政府、行业多方一起开展协同育人,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切实做到人才培养的国际教育本土化、应用型人才国际化。
关键词 :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合作办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粤教高函[2014]97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机制体制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GDJG20142436);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粤教高函[2014]122号);韶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地方高校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 SYJY20131404)。
第一作者简介:霍英,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服务计算,14929099@qq.com。
1 背 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培养模式等,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实提升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及学生综合素质,使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跟上国际趋势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1-2];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办学模式,还可以强化我国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大大促进地区和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
由于历史、地域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高校中占多数的地方性高校的国际化程度,或者说开展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令人满意,地方院校在对外交往中还存在着国际交流观念和意识不够、高层次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少、国际交流接待条件严重不足、留学生规模小、层次单一等问题[3],这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跨越发展。因此,如何利用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拓展地方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渠道,打破地方院校地方性局限,将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协调地跨越式发展,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将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根据教育部网站[4] 2014 年1月公布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与港澳台合作办学)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42个,其中本科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了586个,约占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 80%。2012年底的数据表明,广东拥有国家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港澳台地区)分别为2个和 10项(2013年增加3项),而同期北京有4个和 59项,上海有7个和86项,江苏有 2个和 40项[1,4-5]。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引进与广东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急需学科专业的合作项目或机构来开展教育国际化,这也是广东优化高教结构,提高高教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与依存关系越来越明显,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一方面,国内企业要融入国际交往就要按照国际标准或通行的范式组织生产和经营,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看重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需要懂国际规则、国际语言和不同文化习俗的国际化人才[6]。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质量急需提高,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近年中国IT市场人才缺口接近100万,懂IT、熟业务、精管理、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的人才已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
2 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年人才培养(本科类)建设项目说明》指出,支持高校与海内外高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以二级院系为单位建立30个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通过协同育人平台的培育和建设,推动高校与国际育人力量等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落实教育国际化,也为适应我国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结合广东省对应用型人才的特殊需求及学校的办学定位,韶关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以及学术文化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联合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商务专业,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2011年,学校被列为广东省八所教育国际化评价的试点院校之一,被教育部列为内地首批63所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高校之一。
在开展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双方教育体制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差异有效进行师资管理,强化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建设成效,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同时充分引入社会力量、企业力量;在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过程中,扩大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范围,加大项目建设成果应用与推广力度,更好地进行协同育人,真正做到国际教育本土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等方面,我们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2.1 建立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涉及主体不仅包含中外合作院校,还包含国内外跨国企业、国内相关院校、地方政府等多方主体。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多方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同时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开展项目协作交流、合作研讨会、定期进行项目审计等多种形式建立规范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动力机制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2.2 优化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案
以国际视野了解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运作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调研国内外软件产业人才现状和国内外软件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需求,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确立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国际化IT企业的实习经历、熟悉国际标准、熟练掌握外语应用的毕业生。要求学生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和企业工作环境,同时具备境内外就业能力,使得人才培养规格更加注重国际化的视野和观点,人才成长过程更加凸显国际化理念。
2.3 建立校校、校企共建、共享的团队培养机制
采取国际教师引入和校内教师培训相结合,构建一支由专职教师、企业教师、外籍教师和资深业内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双语型教师,以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同时造就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
2.3.1 专职教师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专职教师参加引进课程培训、企业项目培训,选派学院骨干教师到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国外院校进修、利用假期到跨国企业进行项目学习与实践,以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能力和国际化能力。
2.3.2 企业教师
通过在校企深度合作单位(包括中软国际、深圳软件园、长沙蓝狐网络技术公司等多家企业)遴选优秀的项目经理,承担新技术应用类课程教学工作,担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化教育理念,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2.3.3 外籍教师
结合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提高境外教师的授课比例,除了相关英语课程由澳方授课之外,每学年至少4门专业课程也由澳方派教师来学院授课,讲授最新专业技术经验,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环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外语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外籍教师与学生的正式和非正式互动,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2.3.4 资深业内专家
坚持聘请国际和国内著名IT企业的IT专家作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将其企业经验与企业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参与本项目的兼职开课,开展行业动态专题讲座,指导论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授课或合作开发,使学生尽早建立工程理念,熟悉工程实况,造就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
2.4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满足中外双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结构设置的国际化水平是高校国际化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根据国际化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调整优化的主要内容一是将其更好地适应于我国生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在语言能力、通用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达到双方的学历认证标准;二是调整优化中外双方课程结构,一方面制定本土化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增加课程中的国际内容,开设涉外礼仪、企业文化、外包英语等交叉学科课程,提供更多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学习平台;三是在全球化课程观念引导下,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包括学习慕课(MOOC)的方式及内容,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注重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科学文化知识补充、融入到课程当中;四是采用基于CMM3开发规范的Whizible项目管理软件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严格按照CMM3开发规范进行项目实战,在每个阶段进行严格控制和评审,达到国际化软件人才的要求。
2.5 将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研究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以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采取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多样化的形式授课。打破以笔试为主要手段的单一考评模式,考评重能力,重过程,形式多样,将学生课堂口头展示、作业成绩、小组作业、小测验、学术性论文等纳入考评内容,通过这种综合评价方式,尽可能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6 通过校企共建,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共享教学资源
目前,我们已经与国际和国内著名IT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与跨国企业中软国际共建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开设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分别与多家企业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实习基地,其中与中软国际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国家级与省级立项。同时,与多家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甚至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组织一系列专业竞赛,使得学生有机会进入国际著名IT企业参观、实习。近年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2.7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平台
通过此平台,使得国外与国内院校、院校与企业、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地方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与交流,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使得培养的人才能够及时为地方、企业服务。院校能够根据国际国内发展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教学环节的调整,院校之间能进行有效协同。
3 主要特色
3.1 建立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和教学资源为社会服务的互动新机制,开创开门办学的新模式。本项目能够积极引入国际化资源和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与地方院校、地方政府多方一起进行协同创新,开创了国际化办学+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新模式。立足地方,拓展合作平台,互为补充、互为完善,共同开展校内外理论与实践教学建设、课程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促进IT人才培养国际化,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2 以育人贡献为主导,行业引领为核心,区域发展为目标,面向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项目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运作模式、调研软件产业人才现状和国内外软件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需求、跟踪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面向产业需求制定培养开放式、国际化、工程型、高水平、高素质软件人才的目标和培养方案;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意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探索软件人才成人成才的科学规律,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掘,注重服务社会、发展自我能力的培养,与国外高校及知名IT企业合作搭建并营造有利于软件人才全面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氛围。
3.3 注重培养过程的“三个不断线”
为适应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实践教育不断线、素质教育不断线”三个不断线。改革外语课程的设置方案,在1—2年级开设大学英语及雅思课程, 3—4年级开设服务外包英语,重在培养学生使用外语应用能力。开设大量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实践性课程,安排综合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实践题目主要来源于实际项目,并由企业工程师指导。注重软件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包括有法学教育、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课程;建立社会服务量化考核体系,促进学生自觉增强综合素质的凝练与提高。
4 结 语
在针对地方高校的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协调育人过程中,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成效:
(1)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IT人才培养国际化,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
(2)强化了师资力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国际化双语双师型教学人才,拓宽了教职员工的视野。
(3)培养的人才能填补外资企业及国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4)打造了新型的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仲伟合. 美国高等教育对广东教育国际化的启示[J]. 高教探索, 2013(1): 57-60.
[2] 尹楠, 于瑞云, 朱志良. 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4 (11): 50-53.
[3] 新华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2014-11-25].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
[4] 教育部. 教育部网站[EB/OL]. [2014-10-16].http://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8/201402/163890.html.
[5] 教育部. 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EB/OL]. [2014-12-10].http://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ort/1006.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2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适应时展,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班主任要搞好人文关怀,贯彻人本观念,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来看待,才能真正做好工作。这就需要班主任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放下师道尊严,贯彻民主思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作为班级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要顺应时代需求,创新工作方法,做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进行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只有时常创新管理策略,才能开拓班级工作的新局面。现结合我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班级管理新策略。
一、教师对学生要赞而不捧,严而不厉
对学生要赞而不吹,严而不厉是实现师生心理最佳距离的一个途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表扬”和“批评”是常用的两种教育手段。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两种手段来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实现师生之间最佳心理距离呢?教育工作中,教师偏爱、溺爱好学生,瞧不起、看不惯后进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滋长了好学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导致了后进生不易接受批评教育的逆反心理。这样,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无法占据应有的位置。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使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武器,把握好分寸,对优生表扬要恰当、适度,达到鼓舞、激励的目的就行了,切忌过分地吹捧。批评后进生时,不能太严厉、太苛刻;不能小题大做、捕风捉影;不能涉及学生隐私和生理缺陷,更不能用打击学生自尊心的方法来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而应该作出中肯的批评,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真正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而不是严厉,爱护学生而不是溺爱和放纵学生。只有这样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二、形成民主竞争的格局——两套班委会轮流上岗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一套班委会长期从事班级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因素。因此,我大胆对班委会进行了改革,成立了以XXX为代表的班委会和以XXX为代表的班委会,所有班委成员接受全班学生的监督与考核,让两套班委会轮流“执政”。
在每周的班队会上,执政的班委会主持队会并汇报上周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班主任进行点评。
这样,班主任把管理权力真正下放到学生手中,营造了“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每隔两周,执政的班委会成员必须“集体下课”一次,由另外一套班委会的成员来顶替其职责,继续为老师和学生们服务。
两套班委会轮岗制度实施以来,班干部的责任心普遍提高,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班务工作权力下放——小组交替举办黑板报
班务工作非常琐屑,采取权力下放的方式不失为上策。就拿出黑板报这项简单的工作来说,学校历来重视对黑板报的检查和指导,要求各班级每月至少更换一次黑板报,每次都要有主题、有教育意义和启发作用。以前,我总是把这一任务交给班内最有实力的几个学生,专门成立“黑板报小组”。然而,这种做法只培养了少数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把出黑板报的任务下放到各小组,各小组轮流出报,由组长“挂帅”,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人人为办黑板报出谋划策。
四、保证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备好“两箱一话”
为了融洽师生关系,我采用了“两箱一话”的机制。
所谓“两箱”,是指意见箱、建议箱。我班的意见箱和建议箱悬挂在班里最显眼的位置,一左一右,各负其责,上面的钥匙由我掌管。我每天都抽时间打开它看一看,及时解决学生所提到的各种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此举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学生给老师和班干部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一话”指的是电话。它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沟通方式。出现紧急情况需要与学生沟通时,打个电话非常方便,所以我把家庭电话甚至手机号码主动向学生公布,这样就可以与学生或家长直接联系了。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3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环境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1.保持班级清洁
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能够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班级环境的责任意识,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以班为家、护“家”爱“家”的主人翁意识,对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构建健康班级文化大有裨益。例如,当班级地面出现纸屑等杂物的时候,不论是不是值日生,都能自觉地将其打扫干净,这不仅是良好卫生习惯的体现,也是对班集体充满责任感的体现。
2.美化班级环境
美化班级环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够让学生在共同参与班级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沟通、促进友谊,可谓一举多得。例如,有的班主任鼓励学生亲手栽种和照料植物,打造班级“绿色风景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起播种、培土、浇水、施肥,在美化班级环境的同时,也加深了友谊。
3.巧妙布置班级
新课标指导下的班级管理要求打破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和限制,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和动脑,打造特色班集体。因此,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巧妙布置班级、体现班级特色。例如,有的班级布置了“照片墙”,将全体同学和老师的照片贴在照片墙上;有的班级创办了“图书角”,手工搭建了小型书架,并把集体订阅的和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书籍放到“图书角”供大家分享传阅。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管理秩序
班级的正常运转和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班主任要带领学生一起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明确管理制度
班主任要参照《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的内容,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并加强引导和监督,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加强班级管理。例如,在维护班级卫生方面,有值日生任务分配表、卫生督察小组检查细则和卫生评分表格,值日生按照任务分配自觉完成卫生清扫任务,并接受卫生督察小组的监督和评分,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维护班级良好的卫生环境。
2.科学激励机制
管理制度的严格、高效执行,离不开科学的激励机制。只有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长处,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得到适当的鞭策和肯定,才能鼓励他们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例如,目前很多班级都推行了“量化积分表格”机制,针对学生在学习成绩、课堂纪律、个人卫生、礼仪礼貌、校园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并每个月在班会上进行总结和讲评,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颁发“卫生标兵”“学习达人“”文艺标兵”等奖状,并将奖状张贴在班级“荣誉榜”上,以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整体进步的目的。
3.实行民主管理
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民主建设,实现民主管理,让死板的制度“活”起来。例如,有的班主任不仅要求学生遵守班级制度,也鼓励学生对班级制度提出质疑,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使班级制度的完善和公信力的提升;有的班主任实行班级岗位轮换制,让学生轮流履行班级不同的岗位职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换位思考的意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1.丰富班级活动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活动在展示学生特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班级整体凝聚力、打造班级特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例如,有的班主任定期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抢答题、必答题、小组答题等比赛项目,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打造特色文化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例如,有的班主任带领学生共同设计了独特的班旗、班徽和班级口号,充分体现班级特色。
四、结语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4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心理沟通
与过往情况不同的是,当下的初中生个性更张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与教师是平等的、相互合作的关系。但是部分教师总是喜欢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强制性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因而和学生有较多冲突。从近几年的教育现状来看,初中师生冲突现象非常严重,如果在今后的心理沟通上还是没有任何进步,势必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教育问题。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心理沟通不畅的原因
(一)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致
从年龄上分析,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基本上达到了“术业有专攻”的状态,所以他们对学习具有唯一性,甚至是存在极端的想法,认为学习不好就没有未来。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将来的发展有无限可能,单纯凭借“上学”的道路,并不能证明什么。因此,当下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自由的人生态度,认为学习是一个经历的过程,但不见得能主宰自己的将来。在这种学习态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双方均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前者存在一定的职权,在自己无力辩驳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体罚学生和辱骂学生的现象,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讨论,给学校名誉造成了损失。
(二)学生对教师存在对立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分析,当下的多数教师并不讨学生喜欢。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表面上尊重学生的看法,暗地里的“小动作”却非常多。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向学生保证,某些事情是两个人之间的秘密,而在不超过一天的时间内家长就对这个“秘密”了如指掌,回家对孩子各种训斥和教育,而教师则美其名“是为了学生着想”。对于这样的现象而言,初中班级管理当中是非常多的。因此,师生间存在着非常强烈的对立情绪。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为了减少与教师的交流,存在着强烈的中立情况,具体表现为既不会努力地学习,也不会招惹事端,与教师保持着遥远的距离,希望尽快摆脱教师的“魔掌。”这类学生群体数量非常庞大,如果没有良好地开展心理沟通,那日后的教育水平将难以保证。
二、初中班级管理的心理沟通对策
(一)加强情感投入,凝聚班集体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在心理上的变化是特别明显的。此时的心理沟通,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方法,将自身放在主导地位,以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来完成,肯定不受欢迎。建议在今后的心理沟通上,教师应加强情感投入,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与学生的心理沟通过程中应该让他们尽量放松,二者平等地进行交流。例如,不要总是让学生来办公室谈话,这时学生面对众多的老师,再加上自身站着,教师坐着,前者不断地听着,不敢有任何的言语,后者大量的训斥和说教,这种心理沟通,显然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鉴于此,教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在空旷的操场上,二者就像朋友一样坐在台阶上聊天,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放松心情,在交流力度上也有所提升;第二,应该积极凝聚班集体。现如今,初中学生拉帮结伙现象非常明显,校园暴力多数发生在放学后,在该时间段,教师要么坐在办公室不管不问,要么直接下班回家。鉴于此,教师可以尝试与学生共同回家,特别是陪同身体羸弱以及经常受欺负的学生回家,这样不仅给其他人以告诫,还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心理沟通的一大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国家人才的需求,多元化的培养已经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但如果学生可以在初中阶段按部就班地学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鉴于此,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心地接受教育,而不是在道德压力的作用下不得不在教室学习和死记硬背知识。窃以为,人总是有一种来自自身内部的力量,一旦激活这部分力量,办事效果特佳。学生的内心也是如此,只要能发现其闪光点,就好比给他添加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他更加珍惜时间,加倍努力学习。具体可以经常利用班会课或单独找学生谈话等形式,举一些中外名人艰苦求学到最后取得成功的例子,或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知道人生的价值。
三、结语
本文对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展开讨论,当下的部分教师已经开始积极转变,在心理沟通上尊重学生、尊重自己。与此同时,仍有教师依然存在错误的方法,与学生心理沟通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这应成为日后改进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心理沟通的过程中,师生必须保持平等,互相尊重各自的想法,然后教师可以按照的方针来开展心理沟通工作。
作者:谢开智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刘官街道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栩,张建霞.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5(15):77-79.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5
关键词:教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作用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概述
自我管理,具体来讲,是指学生对自己本身、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的管理,作为自我管理的主体,学生要对自己进行管理,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能能力、自控能力,在管理中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班级的管理活动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完任务,学生通过自我管理,才能在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很多事情和管理任务凭借班主任一己之力很难完成,但是自我管理却得以实现,因为学生对学生的管理,能够深入大众,学生更能了解和掌握班级中的情况。因此,学生的自我管理要求教师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中,管理班集体,在班级自主管理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在班级中实行自我管理,建立自主管理模式,实行民主选举,班委管理等形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综合素质。
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
学生自我自我管理能力,实在参与管理的活动中不断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学生对自身、对集体汇总其他人的管理,自我管理能够更好地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以及个人的行为规范和学习活动,因此,自我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个人、集体以及班级学习几个方面。
1、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实现班级共同进步 学生自我管理,首先是受益于班级的整体。在平时的管理和教学活动中,班主任事务繁多,管理繁杂,既要兼顾教学,也要顾及教学活动中的各项事务,包括班级管理,与其他科目老师的沟通等,这些事情让其难以顾及到每一个学生以及管理的每一个点、面。在班级中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能够将班主任的杂乱事务进行分解,帮助其有效对进行班级办了,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收集班级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对管理的更多好的建议。在班级中实行自我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集体工作效率,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和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2、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的良好的教育,来自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教师和学校在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而另一方面则来自学生自身的学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交给学生必要的知识,但是更多学习上的空间拓展,需要学生自主进行发掘。学生的自我管理,留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造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探索,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
3、实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 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处合格的人才,教育的职能决定了其必须培养出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实行自我管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养成勤于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够独立地进行自我管理,不再是事事依靠父母和老师的“温室的花朵”。
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有合理的管理目标,为学生制定管理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其次是要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锻炼的平台;最后就是要注重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注重实践,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1、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学生自我管理条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件和活动都需要有严格的管理条例,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开展下去。同样,教育活动中的班级管理,也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条例让管理变得“方圆”,才能保证管理的有序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需要在班级中建立可行的管理计划和目标,让班集体的管理透明化、规范化。有了明确的管理目标,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因为好的切实有效的管理目标和制度让学生的自我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够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能够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为自我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要在学校日常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制定可行的自我管理制度,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吸取学生合理化建议,定班级工作计划,与学生进行管理条例的讨论,让学生明确知道管理内容,增强管理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和实行自我管理。
2、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自我管理模式能够高效低进行班级管理管理,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在教师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班级管理模式需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班委。因此,在构建班级管理模式时,首先要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其次就是要组建班委。想要成就好的管理团队,班委的组建不能沿用以往的选举方式,由老师指定、或老师提名学生选的方式,都是不合理的,没有能够发掘好的管者和组织者,同时,也不能使其他的学生信服。
班委的选举,必须要民主。学生可以自荐,通过公开竞选,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然后同过公开投票的方式进行,使大多数学生信服,通过公平、公开公正方式选举出来的班委,才能真正做到为班级服务,减少学生之间的误会,其他学生也不会因为抵触情绪而影响到班级的管理。有了班委的协助,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才能充分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有效地检查督促,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落到实处,班委成员也要真正履行班委的职责,在班级管理中起到带头作用,为班级的建设作贡献,同事,执行严格的监督制度,监督其他的同学学习,协调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样,建立好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进行自我的管理,教师发挥引导者的职能。
3、注重实践,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生的自我管理,需要在活动后中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将知识和本领传授给学生,只是对他们进行主要的引导,而真正的实践者则是学生自己。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便是如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二真正发挥学习作用的,还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生要善于主动出击,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自我管理方式,规范自身的学习习惯,而不应事事等着老师来安排和布置,这就要求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较少,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战场”。教师的指导作用也需要在此得以表现,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计划的制定也要表现学生的能力,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还要及时进行总结,表扬和肯定做得好的地方,也要检查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四、结语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在自我管理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自我管理给了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教育中,不管哪一个阶段,班级的管理都需要民主,班主任要抓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就应该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管理中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实现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教育职能,在教育中当好领路人。
参考文献:
[1] 屈善孝. 探析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88
现在有很多学校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笔者所在的初中亦是如此。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本文旨在分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现状,发现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指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直接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合作学习,有助于竞争条件下学风的改善,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2. 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即高质量教学,是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最充分发展的教学。它要满足三个条件:(1)确保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的发展;(2)确保学生最充分的发展,包含广度和深度。(3)影响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包括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扩大学生参与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小组深入探究问题。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更有助于交际能力的养成。
二、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学生在小组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以至于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1. 小组成员安排不合理
小组的安排不合理会影响任务的完成。有些小组没有英语能力强的学生,小组在谈论中没有“领头羊”带领,讨论有时会卡住无法进行。有些组员性格内向,不敢于表达。因此,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性格,合理分组。
2. 学习效率缺乏有效控制
刚开始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各小组面对面围坐在一起,有些学生不自觉,开小差、讲小话,小组讨论有时会偏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有效的控制,要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中找原因。是学生没有从心里接受小组合作学习吗?是教师没有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吗?或者是其他的原因。
3. 教学形式传统
现在的初中生接受外界广泛的信息,网络、电视、手机等诸多渠道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如果还是依靠传统的“满堂灌”传授知识,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英语教学不应只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形式。
4. 评价形式单一
很多英语教师习惯用good,excellent等词语评价学生的表现,缺乏针对性。长久以来,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让学生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单一、传统的评价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也难以开展起来。
三、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1. 从思想上认同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由学生票选出有能力的学生作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合作学习。其次,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快乐。让学生接受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激发兴趣入手。笔者在所执教的班级中按照成绩把全班分为整体实力相当、性格互补的八个小组,每组5-6人,学期伊始,告诉学生从这学期开始,大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都有了并肩作战的战友。通过让学生给自己的小组命名,并通过制作组牌,制定组规、口号、目标等,将每个小组的组员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课堂上,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学生在竞争中为各自的小组争分,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乐趣。再次,明确参与式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要求。新的模式要有新的管理方法为其保驾护航。笔者拟定的班级公约包括了纪律、作业、展示等各个方面,细化了评价方案,让小组合作有规矩可循。根据表现为小组加减分,按照小组总分实行晋级制度,半个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小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小组之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渐增。
2. 从行动上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中总会有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另一部分则较为被动地接受知识。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小组长要负起责任,监督和管理小组成员,避免个别学生等答案。每次展示要轮换发言人,可以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次学生发言加1分,B层次学生发言加2分,激励学生参与活动。
3. 从内容上丰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要在适当的时候开展。在预习环节,学生完成导学案重点单词、短语的填写,布置小组在课前讨论答案,如果不能解决,就在课堂上提出,由教师讲评,用课堂时间集中解决难点;在口语运用和写作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和设置情景,让小组合作根据情景完成任务,发挥团队作用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做中学。组内关注后进生,鼓励后进生参与活动;在讲评环节,先布置小组互助解决错题。不能解决的难题在课堂上提出,便于教师了解易错点并强调重难点,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