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济状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的经济状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的经济状况

企业的经济状况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探讨

一、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柳林县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在资金供求方面得不到均衡,据调查,至2011年5月末,全县的中小企业融资总量达67亿元。从融资的方式来看,目前柳林县中小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融资、民间借贷等方式获得资金。据统计显示,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45亿元,占融资总量的67%;票据融资5亿元,占融资总量的7.5%;民间借贷12亿元,总融资总量的18%;直接融资5亿元,占融资总量的7.5%。从总体来看,我县融资渠道非常狭窄,目前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以下为当前柳林县中小企业融资呈现的特点:

1.企业贷款增速呈逐步下降态势

据调查,2010年末,48户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为27.3亿元,较上年增长10.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6.1亿元,较上年增长1.3%。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1亿元,较上年增长9%。据数据显示看,2008年――2010年年末贷款增速呈下降态势。其中2008年下降17.3%,2009年下降14.5%,2010年下降12.1%。

2.企业融资满足率相对较低

据对柳林县20个中小企业贷款满足情况调查显示,2010年企业共向银行申请贷款35.6亿元,实际获取银行贷款11.3亿元,贷款满足率为31.8%,多数中小企业因不能及时获得贷款支持,影响了其正常生产经营。以山西柳林宏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有两个主体矿井,由于资源整合过程中资金过度紧缺,2010年计划向银行申请贷款8亿元,而实际获得贷款只有2亿元,资金缺口大,银行无法满足该公司资金需求,满足率相对较低。

3.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柳林县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日渐收紧,一些企业在得不到银行信贷的支持情况下,将融资渠道转向手续简便、周转灵活的民间借贷,致使民间融资出现升温,据柳林县人民银行调查显示,2010年民间融资总额达50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118.8%。目前月利率水平20%-30%,且总量呈继续膨胀之势。

4.直接融资门槛较高

对于我县各商业银行普遍追求大而优的客户发展战略,准入条件相当高,在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集合债券、股票方面,县内中小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低下,财务制度不健全难以达到发行的条件,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直接融资可望而不可及。

5.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大

2010年10月以来,银行连续四次加息,使企业贷款、贴现利率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

二、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分析

1.存在信用歧视问题。国家在发展大中型企业的过程中,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要求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这就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以2010年为例,全县累计发放贷款(含股权融资、保理业务、票据融资)共64.5亿元,其中80%投放到联盛、同德、鑫飞、凌志等六大集团。

2.中小企业利润小,风险大,对商业银行缺乏吸引力。

3.对担保、抵押要求较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中小企业贷款需要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担保,中小企业大多资本实力弱、信用评级低,获得有实力、信誉高企业担保很难。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1.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

要鼓励和支持设立商业性的担保机构,实行商业化运作,按市场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担保机构的资本可采用政府、企业、个人独资或合资等形式解决。同时要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

2.创新改善融资环境

首先要有效地拓展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作为其未来在信贷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点来抓;其次是充分合理利用利率手段,探索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机制;三是完善信贷管理机制,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四是创新业务品种,适应企业多样性资金需求。按照“差异化”和分类管理的服务原则,开办提单质押、仓单质押、动产抵押或质押,厂、商、银共同参与的“三方协议业务”等贷款业务品种。

3.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工作,特别是在推广发行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集合债券、集合票据上有所突破;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设立主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创立投资公司,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努力发挥融资租赁、典当、信托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企业的经济状况范文2

关键词:WTO;日本企业;动机;经营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7)04-0031-05

一、日本对华投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对外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对外开放以及引进外资的力度更是显著提高。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利用外资总件数为44019件,同比增长0.81%,实际利用金额为72406亿美元,同比增长19.42%。

就中日经贸关系而言,2005年,日中贸易额连续第2年超过日美贸易额,中国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1994~2001年间日本对华投资的波动较大,2001年之后基本上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另外,从投资产业结构来看,1986~1996年间主要是中小企业的纤维产业,1997年以后则是大企业的电器、机械产业,投资额基本上为2~10亿日元。

加入WTO以后,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总体来说是在总结长期以来对华投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现实理性地推进对华投资的当地化;由制造业为主体逐渐形成产业结构的多样化等,以下将进行详细分析。

二、日企来华投资的动机

正如上文所述,中日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日企大量来华投资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日本经济来说也是必要的、有益的,那么,具体来说,推动日本企业来华投资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日本通产省曾于1999~2005年连续进行过7次在华日企的实际情况调查。关于来华投资的动机,调查显示,90年代主要是“确保劳动力”,其次是“拥有合作伙伴”以及“海外市场”。

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上述动机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日企来华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提高,来华投资的动机逐渐趋于多样化,表1显示如下:

由上表可知,90年代的主要动机“确保劳动力”已经退居第三位,取而代之的是“削减成本”,相反,原来居于第三位的“海外市场”却上升到第二位。我们认为,这与中国加入WTO之后,日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提高有关。他们预见到中国市场制度会进一步健全、规模会逐渐扩大。以下就削减成本、拓展海外市场以及确保劳动力做简要分析对比。

1.削减成本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以及成本的最小化乃是企业经营的成功之道。日本企业历来注重削减成本,由于日本国内的人工费远远高于中国,可以说,大部分日企最初都是冲着中国廉价的人力资源而来的。但是,加入WTO之后,日企削减成本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由原来的单纯侧重人工费转向整个生产营销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使得原来廉价的劳动力开始升值,同时,加入WTO之后,外资不断注入中国市场,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避免被淘汰,企业不得不多方面削减成本。

2.拓展海外市场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且是一个消费能力不断增长的市场。对于中国市场,加入WTO之前,日本企业是持怀疑态度的,加入WTO之后,日企开始认为这是一个可盈利的市场,原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在加入WTO之后会因为国际监督的加强而不断得到改善,市场条件已逐步成熟。因此,日企进入中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此外,加入WTO之后,由于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日本企业也开始涉及中国的金融(银行、保险、证券)、流通、电气、通信、观光旅游、教育等市场。

3.确保劳动力 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日企对于中国劳动力的需求在加入WTO前后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具体来说,2001年之前,日企来华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因为当时来华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已经在日本国内失去了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2001年以来,日企进入中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劳动力的需求随之多样化。这主要表现在人员的构成和来源地两个方面。就人员构成来说,已经由原来单纯的生产员工发展到生产员工、技术员工、管理员工;来源地方面也由农村、城镇的务工人员、城市下岗职工发展到高校毕业生、国企员工(跳槽、兼职)以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海归派)。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国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日资企业在确保中国市场劳动力(特别是高端人力资源)方面,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三、在华日企的经营状况

1.成功的经营战略 一般而言,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确保以下几个方面:(1)拥有卓越的制造和生产技术;(2)采取日本式经营管理机制;(3)具备国际经营的能力;(4)董事层的国际视野。1990年代,来华日本企业大多是在尊重中国传统经营机制的基础上逐渐引进日本式经营管理机制,可以说是处于中国市场的适应期。对于当时日本在华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调查结果如下表: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对中国市场熟悉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日企在许多方面都有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劳务管理、经理人本地化、经营多样化几个方面,以下作简要说明。

(1)劳务管理。对于从业人员的劳务管理,日本企业的一贯方针是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工会。通常是定期招收新员工,着眼于长期雇佣,注重在各个岗位上培训新员工。但是现在许多日本企业不得不打破这一惯例。总体来说,加入WTO之后,在外企进入中国市场数量增加,竞争加剧的同时,也为各企业提供了一个取长补短的良好环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企业开始吸收“实力与薪酬挂钩”、“雇佣契约短期化”的新方式,不但全面抛弃中国传统的经营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日本式的经营理念。

(2)经理人本地化。所谓经理人本地化是指在华日企的经营由中国人掌握经营权。通产省对在华日企的情况调查显示,90年代几乎所有的经理层都是日本人,并且都是由总公司直接任命,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调查结果显示经理人的本地化比例已经达到46%左右,经理层的本地化达到了63%。经理人的本地化有利于加强与员工以及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日企的中国经理人大多数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一方面熟悉日本的经营机制、思维习惯,另一方面又具有良好的当地背景。经理人本地化已经成为在华日企的发展趋势,也是日本企业的成功经验之一。

(3) 经营多样化。如前所述,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日企进入中国市场的广度和

深度都有提高。实际上这与中国市场容量放大,市场需求多样化密切相关。近几年来,日企大多实行市场需求战略,灵活机动地安排生产,不太局限于总公司的统一管理以及生产规模,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深入未开发或未成熟市场。

2.面临的问题 跨国公司的经营总会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例如语言、习惯以及制度的差异等等。日本来华企业也不例外,根据日本通产省调查,19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遇到的问题整理统计如下:

进入21世纪后,在华日本企业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流动加剧问题。总体来说,由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数量不断扩大以及中国本地的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个体或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得就业的可选择性提高了,特别对于高端人才来说,欧美企业一样令人神往。人才不足甚至导致了部分日企开始撤出中国市场。

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2000年所作的“投资海外中小企业情况调查”2000年的结果显示,日本企业由于人才不足而撤出中国市场的比例为28.6%,同样原因撤离欧美市场的为22.2%,NIES为22.2%,ASEAN为25.0%,都低于中国。另外,有调查显示,无锡市大约有日企1000家左右,不仅是高端的经理层人才,高质量的翻译也无法确保,只好让员工上夜校进修日语,不仅成本上升而且效果也很有限。

(2)政策法规的变化问题。政策规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加入WTO之后,我国开始逐渐取消某些对于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与税收制度。第二,为配合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将更加注重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各地方政府在引进外资以及管理外资企业方面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措施,如近几年来不少地方都开始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外资企业进行规范、限制。

(3)与所在地的矛盾问题。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2005年所作的“投资海外中小企业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日本企业因为与所在地的矛盾而撤出中国市场的比例为42.9%。所谓与所在地的矛盾包括与地方政府的矛盾、与合作伙伴的矛盾以及与当地民众的矛盾3个方面。与地方政府的矛盾主要是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理解上的差异;与合作伙伴的矛盾主要是经营管理思想的分歧,与当地民众的矛盾则主要是由于征地、雇用、报酬等引起的矛盾。另一方面,近年来,因小泉前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所引起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高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企的在华经营。

四、结 语

企业的经济状况范文3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思考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的经济体制在不断地改革下也逐渐的趋于稳定,对于商业发展也有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出现在了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并且快速的融入到了市场经济当中,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小企业对于国家经济状况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中小企业在经济市场中也占有着越来越高的地位。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中小企业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地增加,导致了市场竞争的激烈。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想要在经济市场中立足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却后劲不足,被淘汰除了市场。所以,中小企业需要考虑的是稳定的发展。

一、新经济状况下,中小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中小型企业对于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要想能够稳固的不断发展,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经营策略,能够保证公司的发展空间。这样的经营策略才能够保证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着相应的经济地位,有资本抓住发展的机会。对于一个公司经营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现实状况、发展可能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于经济变化的分析决定着一个公司能否在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持续的发展。只有对公司内部的现状有着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适合公司发展的经营方式。2、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息息相关。公司的经营战略首先要符合公司的现实状况,符合公司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次要能够引导公司的发展,使公司在相应的环境变化中能保持稳定的发展。公司和我们一样,无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够有动力。所以战略的制定是一个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战略能够帮助公司对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分配和使用。通过对战略战策的实施,使公司能够充分的证明自己的价值,把握难得的机会对公司进行发展,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且充分的做到扬长避短,不断地发扬优势减少弊端,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不断的持续发展,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牢牢住进发展的机遇。所以,制定一个优秀的并且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经济战略是中小型企业在经济竞争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个适合公司发展现状的战略都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3、中小型企业在制定发展战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司能够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继续稳定的存在。所以,在制定战略时一定要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每个公司所制定的发展战略中都能体现出一个公司对自身的价值和发展的了解情况。相对应的,这其中也包含着公司领导者对于公司前景的计划和期盼。战略的制定虽然要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但也要参考公司的经济现状以及发展情况。不能拔苗助长,舍本求末。战略的制定者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对经济发展的预测都对战略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目前的经济状况对发展战略的影响

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有着很多相对较为落后的地方。比如;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人力也较为薄弱。在计划时也经常缺乏长远的目标和对于未来的规划,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限制了公司的发展情况。为了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就要制定长远的计划和方案,全面的考虑问题结合自身的现实状况,以公司的长远发展作为主要目标。这样的经营战略才能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优势。所以,中小型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一定要注意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

三、战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因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我国经济问题的推动作用效果显著,也解决了一定的就业问题。所以国家在政策上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公司在经营战略的制定上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普遍情况。1、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对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地位。中小型的公司通常会有着先进的、优秀的短期经营策略,使公司的短期利益得以提高。所以公司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还有一些企业不懂得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规划,对于能赚钱的项目盲目的进行投资,不考虑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为了得到更高的利益使用各种不道德的手段。所以,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公司的发展前景,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经营计划。2、对公司的所处地位认识不清。经济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中,而一些企业也不能够清楚地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公司进行定位。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四、有关解决办法

我国的基础设备还不是特别先进,提高在招商引资中对于技术设备的要求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合作中不断地提高技术含量。同时,中小型企业可以和一些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地学型企业的管理方式并尽量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公司的经营策略。在制定经营战略使,要突出公司的优势并且有长远的发展目标。

五、结束语

在经济的发展状况下,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必须也要不断的根据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而有所进步和改变。制定一个优秀的、适合发展战略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发展战略也需要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不停的进行整改,使公司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使策略更加完整,作用更加强大。所以,注重经营战略是每个中小型企业不需要做到了内容。

参考文献:

[1]邱建,甘婧.浅谈新经济下中小企业经营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4(12)

[2]段云龙.互惠共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04)

企业的经济状况范文4

一、河南企业“走出去”现状

1.海外直接投资企业融资情况

已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多数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是企业利润积累,少数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投资伙伴参股提供资金。在国家政策支持方面,近1/3企业没有获得支持,将近一半的企业获得了低息或无息贷款和优先获得外汇支持。

2、海外项目存在风险及其管控

由于投资目的地不同,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多数企业认为投资海外项目具有较小风险或中等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多数企业认为当地政府腐败,合同方不守合约、出尔反尔具有较小或中等风险,被当地政府资产国有化具有极低风险,而在宏观经济状况不稳定、遭遇国家安全审查或其它政治阻扰、政治动乱与战争具有较高或极高风险,需要企业认真对待,制定预案管控风险。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认为政治动乱与战争具有较高或极低风险,与河南省企业投资非洲较多相关。

针对海外项目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多数企业采取加强与中国使馆、驻外商业机构(如贸促会)或国内有关部门的联系、求助于当地华人组织(如中资企业协会、华侨组织等)、和当地民众搞好关系、与东道国当地企业合资合作、尽量雇佣当地人等措施处理和管控海外投资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二、河南企业对未来2年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

全球经济状况,依据企业未来2年全球经济状况和海外投资环境调查分析,较多数企业认为未来2年全球经济状况不好不坏,但略微倾向悲观。与未来2年全球经济状况相对应的未来2年企业面对的海外直接投资环境,呈现较为一致的表现,企业持中肯态度,又略显比较悲观,这正好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相关。

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可能发生国际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不稳定、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主要货币币值波动等状况,国际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可能性中等,但倾向于比较大:企业对世界经济不稳定的看法有冲突,认为发生可能性比较小或比较大的企业数相等;对于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主要货币币值波动等状况,比较多的企业认为发生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主要货币币值波动,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调查结果与近期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相吻合。这些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而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意愿产生了影响,较多的企业认为世界经济不稳定、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主要货币币值波动等状况的发生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意愿产生比较强的影响,其中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意愿产生比较强影响;有一半的企业认为国际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意愿产生中等影响。

三、河南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意向

1.影响企业向海外拓展的动力因素

企业向海外拓展的动力是诸多方面的,各方面对企业向海外拓展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在国内外政策支持方面,多数企业认为我国“走出去”政策及相关优惠因素非常重要,目的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因素比较重要,双边贸易或投资协议因素中等重要。在寻求海外市场方面,多数企业认为规避国内行业限制因素比较不重要,发展上下游产业链、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问题等因素中等重要,扩大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规避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比较重要。在寻求海外技术方面,多数企业认为从境外获取知识产权资产和研发技术团队等因素介于重要与不重要之间,从境外获取研发管理经验因素比较重要。在提升企业品牌方面,多数企业认为提升企业品牌的国际上的知名度因素比较重要,学习企业品牌管理的先进方法介于重要与不重要之间偏向比较重要,提升企业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因素比较不重要。在利用海外制度方面,多数企业认为利用海外便利的基础设施和海外良好的法制环境等因素比较重要,利用海外充足的融资渠道因素比较不重要。寻求海外资源方面,多数企业认为利用海外高端人力资源和海外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等因素比较重要,利用海外低价劳动力因素不重要,利用海外零部件资源因素介于重要与不重要之间。

2.企业国际化方式的选择

对于2012年,多数企业认为出口本公司产品等国际化方式非常重要,本公司承接国外品牌订单、代工生产、在海外建立国际合资企业、在海外新建全资分支机构等国际化方式比较重要,许可海外商家生产并销售本公司产品、授权海外商家连锁或加盟经营本公司产品、海外并购等国际化方式重要性低。

3.影响企业选择海外直接投资目的地的因素

企业选择海外直接投资目的地,要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各个因素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东道国宏观经济状况不稳定、合同方有可能不守合约、出尔反尔、可能遭遇国家安全审查或其他政治阻扰、当地政府腐败等因素影响较大,有将近一半的企业认为政治动乱与战争等因素影响很大,有将近一半的企业认为东道国贸易、税收等政治不确定、资产可能被当地政府国有化等因素影响较大,劳动力纠纷因素的选择比较分散,相对多的企业认为影响较大或很大。

企业的经济状况范文5

关键字:施工企业;经济运行; 管理

Abstract: Analysis of economic opera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the barometer of enterprise's economic situati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based on economic oper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essential link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lanning, which directly reflects the qua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level,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an effective wa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ut of difficulties at presen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conomic oper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35.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年以来,建筑企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内部质量和经济效益来说建筑企业都较之以往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为施工企业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施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困境,而在造成其困境的诸多因素中,除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外,更多的原因则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的结果,而管理不善则直接来自于企业内部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严重不足。因此,要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益,走出目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必须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从阻碍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因入手,改进和加强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促进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开辟新的道路。

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一)、经济运行分析的涵义。

经济运行分析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立足于企业当前经营状况和历史统计状况,以一系列生产和经营数据、规划、发展发展目标作为基础,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找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改进途径或者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本质上来讲就是以企业本期(通常以季度或者年为单位)的财务,盈利数目等一系列企业运作过程中的指标数据作为起点,通过对各项指标数据的科学,系统的分析查找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和不足之处。以此作为基本凭据,逐步揭开隐藏在一系列数据背后的企业实体经营过程中的缺陷,并及时找出导致缺陷的因素,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评估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为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和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地依据。

(二)、经济运行分析的重要性。

搞好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针对企业管理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时提供具体,有效的改进措施并加以彻底的贯彻实施,是全面准确了解企业状况,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进度,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开发企业发展潜能,明确企业经济责任,调动企业内部生产积极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的途径之一。

建立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体系

施工企业的经济状况可以通过很多指标反映出来,众多的指标都可以从一个角度分别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的情况。但是对企业经济状况的全貌却没有一个指标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来。因此,要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首先就要建立一套包含了众多指标的评价体系。但是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由于企业类别,分析方法以及侧重指标等的不同,企业的经济分析体系也就千差万别,没有一个通用型的模式可供参考。就目前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体系的建立来说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充分考虑经济分析的主体

目前的施工企业根据性质和规模以及组织形式的不同主要可划分为国有施工企业,私立性质施工企业,企业集团,具有独立核算能力的企业和一般的施工承包单位等。对此可以根据不同企业主体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分析体系,确定经济运行分析的侧重点。以笔者工作的广西盛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个独立的施工类企业,我公司的经济运行分析体系就是建立在自身实际基础之上的,在其它企业制定自己的经济分析体系时,我公司的分析体系就可以作为一个有益参考,但是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必须根据自身企业性质,组织形式,对指标选择,参考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侧重点以及工作规则等作相应的损益变化。

(二)、以经济分析目的为基础,选择分析体系和侧重点。

施工企业的经济分析工作,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侧重分析企业的技术实力,安全施工能力,工程设备条件等,也可以侧重于分析企业承接大型工程的能力。施工企业多数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通常以打造“安全施工,质量过硬”的精品工程为目标,因此,企业经济分析工作应该侧重于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通过经济分析找出国内同行的相关先进指标和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指标的对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以先进指标为准,有针对性地制定自身可行的方案,并予以切实的贯彻实施,最终才能后来居上实现超越。因此,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的经济分析应该侧重于分析自身安全施工和质量保障能力。

(三)、考虑施工工作实际,突出项目部工作能力分析

众所周知,施工企业的具体工作和一线施工的开展主要由工程项目部来承担。工程项目部实际上是连接施工企业高层和基层施工人员的桥梁,在施工过程中诸如:质量把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消防规则,以及各种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由项目部直接承担。因此,工程项目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和施工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活动中,要十分突出工程项目部的工作能力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和缺陷,以同类企业中先进指标为标杆,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工作机制,把符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措施和工作制度及时地推行到工程项目部中去,通过工程项目部的特殊地位,有效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和各项工作质量。

企业的经济状况范文6

关键词:林业会计监督;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会计监督工作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会计监督工作有其自身的法律规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会计监督工作,保证企业活动合法、有效地进行。林业会计监督工作是会计监督工作中的一种,它有着会计工作共性的特点,也存在自身的问题,这就要求林业会计工作监督人员结合林业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措施,解决问题,促进林业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林业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1.林业会计监督的相关法律不健全。林业企业的监管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究底是因为林业企业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我们的林业企业也在发生着改变。在林业企业生产不断发展,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以前并不明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了。法律法规的制定跟不上林业企业的变化速度,是许多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以国有林业企业为例,在原有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下,企业的会计人员同时也是国家监督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人员。可是随着制度的改革,林业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发生分离,会计人员是林业企业的员工,对林业企业经济状况的监督作用也随之削弱了。

2.林业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林业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国大多数林业企业在人设方面,主要考虑的是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企业内部设置不够科学,存在着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没有职则划分等许多问题。并且,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下级只对直属上级负责,不接受其他部门监督,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少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即使在企业内部,人员的沟通也并不顺畅,信息传递尚存在问题,更不用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了。

3.林业会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在对林业企业会计人员学历进行调查后,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林业企业工作人员的学历都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甚至没有专业会计师的资格证。事实证明,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普遍偏低。这些人从事大量的财务运算工作,但他们能为企业提供的往往只是业务核算、报表而已,他们对企业会计监督的贡献有限。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很少会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不能够很好地对企业经济状况进行监督工作。

二、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法制建设,有预见性地制定有效可行的法律制度。相关法律的不断出台、改进,有助于我们完善林业企业会计工作监督制度,使监督工作有理、有据、依法进行。加强林业企业监督工作是林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充分重视相关法律的制定,要将监督、执法的权力划分清楚,使有关部门进行活动的时候有充足的法理依据。同时,相关法律的制定要有预见性,不能等到问题产生才想到立法问题,我们要抓住林业企业的发展规律,主动制定法律,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改变会计监督人员与企业的关系。在当前体制下,会计工作人往往是企业的员工,接受企业的领导,他们的利益往往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因而,他们对企业经济状况的监督作用非常有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尝试实行监督人员委派制,使会计监督人员具有独立性,不再依附于企业,这样有利于其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监督。或者还可以委托会计事务公司对企业经济状况进行监督、核算,这样,企业会计管理可以摆脱经济、人事这些外在因素的制约,更具专业性和客观性。

3.完善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制约机制。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模式很大改变,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就一定要不断优化自身内部设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这同样也是加强林业会计工作的要求。同时,企业内部也要建立明确的奖罚制度,对于违法行为要予以严肃惩罚,对于工作完成较好的员工要予以适当奖励,从而使领导和员工更加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杜绝弄虚作假的情况。总之,要尽最大努力调动林业企业会计工作者和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实现会计监督的作用。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建立包括账簿制度、凭证制度、科学预算制度在内的一系列企业内部制度,使企业内部监督有足够的制度依据。

4.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我们要充分重视提高林业企业会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纵观我国林业企业,我们会发现会计工作人员的水平良莠不齐,普遍素质偏低,这种情况对我国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有着很坏的影响。工作人员很多不具备专业会计证书,职业能力并不高,再加上由于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也不够强,往往不能意识到违法操作的严重性,这就为违法犯罪提供了温床,进而导致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出现漏洞、甚至违法现象,严重危害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我们要严格实行林业企业会计人员的选拔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同时增强其法制观念。同时要加强林业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时期熟练运用现代技术采集数据,进行审查核算,及时作出最准确最真实的企业会计核算,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企业信息,帮助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最终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

林业会计监督工作,直接影响着林业企业财务状况的健康与否,影响着企业的资金流动是否顺畅。可以说林业会计监督工作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能保证林业企业在合法、健康的环境下运行,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道金,冯迎春,杨丽霞,邬慧君.林业会计改革的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