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优化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优化的措施范文1
目前流行的行业趋势与供应链风险水平的上升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制造过程的离岸外包和全球化的日益普遍,供应链正从地理上变得越来越具多变性,从而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同样的,对专注于低库存水平的精益制造商来说,一次灾难就能使业务陷入停顿。正因为这些原因,据全球权威调研机构Aberdeen G roup日前的全球供应链基准报告显示,82%的公司目前对供应链的弹性问题十分关注。然后,尽管大家对这个问题十分关心,却仅有11%的企业正在积极地管理这方面的风险。
企业面临的风险水平的上升要求供应链管理层能够系统地处理飓风、流行病、地震或港口关闭等极端的风险,以及预报错误、采购问题、运输故障和召回问题等运营风险。不幸的是,灾难发生后,几乎无法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因此,各大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供应链的计划,以便于更好的处理大灾难和运营方面的问题。如果要成功地缓解风险,我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开发灵活性、投入冗余、更好地调整机构的组织以便使其敏锐察觉到供应链问题并有效地作出反应。
各大公司应考虑到四大主要方法,从而有效管理供应链中的风险,特别是跟大灾难相关的风险:
察觉并作出反应:快速的察觉和反应能力可帮助各大公司克服意外的供应链问题。快速处理信息并提出取代供应商或解决生产问题的计划的能力,对企业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对供应链中的变更缺乏应对能力,将迫使公司退出特定的市场。
适应性和灵活性:毫无疑问,这是要达到有效执行的最难做到的风险管理方法。它要求供应链的所有组成部分分享同样的文化,共同致力于同一个目标并从中获得经济收益。事实上,它创建了一个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团体,它能进行一定的变更和重组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
冗余度:风险管理中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设计好的供应链使其能在未显著提高成本的前提下有效应对无法预料的事件。通过对供应链成本平衡的仔细分析,可达到上述目的。这样,就能在供应链中构建恰当的冗余水平。
供应链优化的措施范文2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属于管理模式的一种,基于企业发展中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对关系到生产经营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将产品从原料、加工及销售各个环节的元素联系在一起,采取集成化管理措施。在供应链管理中,每一个环节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后,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综合而言,企业供应链管理具有战略性、互补性及集成性:(1)战略性。指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资源合作的基础上,通过竞争使合作相互促进。企业通过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的提升,使自我不断的完善和提升,避免企业在供应链中被淘汰。(2)互补性。指的是对企业自身运行的不足通过相互合作实现补充,尤其是在市场环境的多元发展中,动态的市场运行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企业间展开合作,能够有效的抵御市场风险,实现风险共担,降低损失。为了使企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效果实现,企业要从自身的不足入手,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包含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及资金等方面,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升。(3)集成性。指的是对资源的优化整合,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能够将企业松散的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简化运行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有效的提高了而产生的设计水平及生产水平,在产品创新速度方面也得到了加快,最终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1.合作企业间存在利益冲突
在供应链管理中,利益最大化是合作企业共同的目标。但是,难免会出现企业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出现不合作的倾向。尽管很多企业也参与合作,但这些合作具有暂时性的特点,一旦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会退出供应链。针对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要想获取长期效益,必须要将合作维持下去,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可有效的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
2.供应链管理存在缺陷
在供应链管理中,需要相应管理技术,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技术不可缺少,另一方面供应链运行技术也非常重要。对于管理技术而言,以整合企业优势资源作为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企业也能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企业供应链运行中,尽管很多企业也都处于供应链管理中,但管理的方法依然采用传统方法,合作管理的态度并没有出现,企业之间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在供应链管理中,涉及的资源类型有很多,包含资金、信息、知识、物流等,这些资源或多或少都存在地域跨度、时间差距。因此,需要建立信息链管理平台,而目前因为技术上存在局限性,使得供应链合作中也存在着缺陷。
三、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创新策略
1.建立供应链合作信息机制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是节点,在企业供应链运行中,企业间一旦出现不信任现象时,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为了防止供应链信息失真对供应链的运行带来负面影响,对于重装企业而言,必须要建立信任机制,对企业管理战略进行创新。基于共享信息平台,将供应链信任机制建立起来,企业间能够在平台中对生产、经营、销售等市场信息相关问题充分的进行交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例如,对企业产品市场信息进行交流时,涉及的内容包含产品、市场、销售、售后等方面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准确、全面的获取,必须要有密切的企业间合作与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供应链信任机制,有利于企业之间在信任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合作,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创新。
2.建立供应链合作动态监督检查机制
企业在供应链上运行过程中,尽管企业之间都是以合作为主,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个企业都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的,所以在企业供应链合作中,有必要建立动态监督检查机制。针对供应链中所有的合作企业的运营状态进行监督与检查,包含经营策略、技术措施、进展情况等,都要与合作规范相符。供应链合作中,企业之间都采用的是合同管理方式,按照供应链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进行动态的管理,对合作企业的状态实施过程性监督,全面管理,防止供应链中某一企业出现问题,对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建立供应链合作动态监督检查机制,主要针对的是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实施监督,获取更多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供应链优化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低碳供应链 企业战略 供应链管理 实施
一、引言
在企业市场经营的过程中,低碳供应链的概念指的是:在系统环境中综合考虑能源应用效率、环境影响力的企业管理模式。低碳供应链是以绿色制造理论为基础,关系到生产商、供应商、消费者、产品回收等一系列的企业。相互联系的各个企业其关系是相互合作的,加大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上降低产品生产等环境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企业市场经营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市场中的各个企业在无成本的享受这一条件,各个企业也都希望最大程度上使用共有资源来提升经营的效益,也希望其他的企业来承担因为污染造成的费用。企业的这一搭便车的心理会导致环境的不断恶化。政府需要借助立法、罚款等措施来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限制,也会以补贴、优惠贷款等方式促进绿色环保企业的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的主题,为了在技术革新的过程中,积极的相应国家的政策,需要充分的利用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等收单,向高能效、低污染的低碳供应链方向发展。 耐克作为全球知名的运动鞋服生产企业,凭借环保减排的意识,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开创了鞋类产品的光明前景,耐克的低碳环保生产、销售、回收等环节给其他鞋企带来了良好的启示。
二、企业低碳供应链的路径选择与优化
(一)选取低碳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
在企业分工不断细化的背景下,企业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消费者购买产品是在企业产品供应链范围内的行为。因此,每个企业要对本企业上游的供应商负责,企业在开展上游企业评估的时候,需要将低碳排放的因素进行统筹考虑,要选取社会责任感高的企业作为合作企业。而在企业自身的减排方面,企业要通过提高近岸采购的比例,来降低采购过程中的能耗。近岸采购在提升企业产品与原料供应效率的同时,能有效的降低采购等过程中产生能耗,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近岸合作伙伴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提高产品物流环节的低碳管理效果
企业低碳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运输、仓储中心的能耗作为企业物流能耗的两个主要内容,在运输产品的过程中,汽车等燃油类设备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尤其是公路运输的高能耗。因此,企业在进行原料、产品运输方式的时候,要以降低能耗为目标之一,提高对清洁能源类运输工具的使用,最大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与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在产品仓储中心使用的过程中,仓储中心的建筑材料要更多的选用绿色的、环保型的材料,有效的提升仓储建筑的低碳化。
(三)加大企业经营等商业模式的优化
当前,在鞋类企业产品的分销基本上是以生产商、经销商、零销、消费者为主的产品销售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供应链,由生产企业到消费者需要多次的运输中转,而这一过程将会造成较高的能源消耗。因此,在企业低碳供应链发展与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优化商业发展模式,以电子商务平台等手段,让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订购所需的鞋品。同时,企业可以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数量来生产与配送,这一模式的采用,将可以有效的降低中间环节的能源消耗,促进企业低碳供应链的管理效果。
(四)做好业务流程与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整合
企业的低碳供应链管理活动,一方面注重企业内部的高能效绿色生产,另一方面也在追求与企业紧密相关的供应链低碳环保,这就使得整个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都需要积极的参与到各个环节中。借助企业的业务流程改造、升级等,对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业务流等进行有效的优化,在降低企业供应链运营成本的基础上,降低生产能耗、提升供应链运行的效率,为整条供应链全局的最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建立健全企业低碳供应链评价的体系
企业在低碳供应链的发展规划与实施的过程中,构建有效的低碳供应链评价体系,是促进企业低碳供应链管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一套高效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于监督调控供应链内部各个合作伙伴的负面效应,提升企业的低碳供应链的发展规划有重要的意义。制定有效的低碳供应链评价体系,提升企业低碳产品的市场容量,针对那些非低碳的产品制造相关的壁垒,在绩效评估上鼓励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来发展低碳生产等,以供应链企业的合理来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环境问题,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来优化低碳供应链,进而为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降低,提供有效的手段。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低碳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将环境因素落实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中,企业在遵循低碳、环保、节能的市场行为基础上,加强对上下游合作者的低碳监督,实现供应链系统的高效环保。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加大对内部和外部的低碳供应链管理,以此来提升企业低碳供应链的发展与规划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庆华,窦一杰. 基于政府补贴分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博弈模型[J]. 管理科学学报. 2011,(06).
供应链优化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管理;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215-02
一、供应链风险研究概况
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思想提出后,由于它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所以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供应链管理理论本身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完善[1]。大部分学者也仅仅关注于供应链管理的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链条中合作关系的协调、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及策略联盟等方面。然而,美国的“9.11”、中国的SARS、东南亚印度洋的海啸等事件给供应链正常的运作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引起了国内外产业界、学术界对供应链风险的高度关注。大量学者也将目光投向企业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方面。
二、供应链风险概念
供应链的多参与主体、跨地域、多环节的特征,使供应链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链上各实体内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风险是一种潜在威胁,它会利用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从目标控制的角度出发,可以说,供应链风险是供应链偏离预定目标的可能性。
三、供应链风险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供应链风险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具体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
(一)按风险行为主体划分
供应链是一个多参与主体、多环节的复杂系统参与供应链活动的主体。因此,按照风险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供应商风险、制造商风险、批发商和零售商风险、物流服务商风险等。
(二)按管理目标划分
供应链整体风险按其管理目标可划分为质量风险、成本风险和时间风险。
(三)按供应链管理层次划分
整个供应链网络的运作管理分为三个层次,战略层、战术层及操作层。相应地供应链的风险也可分为三个层次,战略层风险、战术层风险及操作层风险。
(四)按风险因素划分
供应链整体风险还可根据风险因素的不同划分为自然环境因素风险和社会环境因素风险两大类。
四、供应链风险特征
与一般的企业风险相比,供应链风险有以下特征 [3]。
(一)客观性和必然性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各种灾害,还是社会领域中的冲突、战争、过失及其他意外事故,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所以,供应链风险的发生也是客观的、必然的。人们对供应链风险的认识越高,供应链风险的规律性就越容易被发现或接近于被发现。
(二)动态性
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实现是供应链整合优化的过程。实现供应链目标的过程受到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随着环境和资源的变化及供应链管理目标的调整,可能会转化为供应链风险因素。因此,供应链风险因素将与供应链的运作相伴存在,具有动态性特征。
(三)传递性
传递性是指供应链风险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传递牛鞭效应便是由这种传递性引起的。传递性会利用供应链系统的连动性,使风险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给上下游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害和损失。
(四)此消彼长性
各个风险之间往往是互相联系的,采取措施消除一种风险可能会导致另一种风险的加剧;同样,供应链上某个企业采取的措施可能会增加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风险。
(五)复杂性和层次性
一方面,供应链网络复杂性导致供应链风险的来源呈现复杂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供应链的结构呈现层次化及网络化,不同层次的供应链成员如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协作层企业对供应链运作影响程度不同,同样的风险对不同层次的供应链成员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五、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内容及过程
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与一般风险管理过程类似,由一系列步骤程序组成: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与预防。
(一)供应链风险识别
供应链风险识别是有效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首要阶段,是发现潜在风险、伴随着整个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关键过程。对风险的识别过程,首先是对供应链上各节点的构成与分布的全面分析与归类;其次是对各节点所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以及发生风险损害的可能性的识别与判断;最后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与损失状态的归类和分析。必须强调的是,风险识别不仅要识别所面临的风险,更重要的,也是更困难的是对各种潜在风险的识别。
(二)供应链风险估计
供应链风险估计主要是确定风险事件在供应链成员企业合作过程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对供应链影响的可能结果范围以及影响程度;估计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及风险事件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发生的概率。
(三)供应链风险评估
供应链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主要分析其形成机制、作用机制、各风险因素间相互影响等;分析风险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传递性、作用机制以及对各节点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影响情况;量化已识别出的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并站在整个供应链角度对风险进行优化。常见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有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它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以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一层次中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以得到决策因素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的总顺序[4]。
模糊综合评判是对多种属性的事物,或者说其总体优劣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一个能合理地综合这些属性或因素的总体评判。而模糊逻辑是通过使用模糊集合来工作的,是一种精确解决不精确不完全信息的方法,其最大特点就是用它可以比较自然地处理人类思维的主动性和模糊性[5]。
(五)供应链风险控制与预防
供应链风险控制与预防主要是采用规避、减少、转移和风险分担等策略使供应链风险的影响最小化,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监控措施及时处理供应链上出现的问题,使供应链能够长期健康发展[6]。
供应链风险规避,是彻底规避供应链风险的一种做法,即断绝风险的来源。供应链风险规避的方法是放弃或终止某项供应链合作,或改变供应链合作环境,尽量避开一些外部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供应链风险控制,是在对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防范控制措施的行为。供应链风险控制不是放弃特定活动,而是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有意识地做出一些安排,其目标是为了:在风险发生之前,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之后,降低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从而使风险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供应链风险自留,是供应链中企业将可能的风险损失留给自己承担。自留可以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非计划的,并且可以事先为将发生的损失预留资金,也可以不预留。也就是说,对于企业而言,可能已知风险存在,但因为可能获得高利回报而甘愿冒险;另一种可能是因为风险是供应链系统风险,无法回避,各供应链企业只能通过系统吸纳来接受风险。
供应链风险转移,是将供应链中可能发生风险的一部分转移出去的风险防范方式,它涉及一方(转移者)对另一方(被转移者或风险承担者)的支付。被转移者同意承担转移者希望规避的风险,有时风险程度会通过风险转移过程而降低,因为被转移者可能更擅长运用大数定律来预测损失。在其他情况下,风险程度保持不变,而只是以一个价格从转移者转给被转移者。
六、实例分析与建议
由于铅酸电池污染事件不断发生,2011年5月18日,环保部下发《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内大量铅酸蓄电池企业停业整顿,没有达到500米防护距离的铅酸电池企业一律关停。由于达到此标准的铅酸电池企业全国也没有几家,铅酸电池行业5月陷入停产状态。由于供货紧张,铅酸电池价格也开始上涨。由于看好电动车发展前景,近年低速电动车企业在全国范围不断涌现,这些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原本生产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或是农用车以及汽车零部件。廉价低速,是这些没有整车生产资质、处于政策灰色地带的民营企业拓展市场的主要手段。但随着国家关于铅酸电池规定的出台,这些企业的上游供应链中断,都开始面临倒闭的危险。
这种供应链风险并非是完全没有征兆的,早在2008年国家就拟定出台该政策,但由于遭遇到金融危机,担忧经济受到影响,暂缓施行。大部分低速电动车企业没有对供应链风险管理做好充足的准备,才导致大规模倒闭破产。
由此可以看出,必须在供应链风险到来之前就应健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激励机制,真正实现链内各企业间的利润分享和风险分担;供应链各组织之间应共同制定风险防范计划,共同管理供应链风险;必须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建立风险应急处理机制。
七、小结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供应链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的前提条件。供应链风险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供应链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亮点,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路,但是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供应链风险管理还有大量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周南洋.供应链的风险识别、评估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2] 严素芳. 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分析及评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3] 易海燕.供应链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4] 鲁成松.供应链风险防范与管理[D].合肥:安徽大学,2007.
供应链优化的措施范文5
关键词:供应链成本问题对策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
1.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最终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的特点在于其所具备的网链结构,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链型结构。整个网链结构由最终用户的需要来拉动,所以其最基本特点是面向用户需求;提供的是在高度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产品和增值服务;供应链的毎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视为一个包含供需关系的节点;并且供应链体现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种形态。
(二)供应链成本
1.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成本就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供应链成本包括“链”上的所有企业及其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相关的供应链活动所有环节所发生的费用。
2.供应链成本的构成。供应链活动主要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主线,经过采购、制造、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形成持续不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发生相应的成本,它们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根据苏沃林(seuring)在其所著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一书中的观点,供应链成本包括三个部分:①直接成本,是指单个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构成产品实体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②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在制造和配送产品到用户的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费用;③交易成本,包括与供应商和用户在处理信息和通讯活动中旨在协调、控制和适应彼此交易关系而发生的费用。
二、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所以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在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但是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制度。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思想依然单纯的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只想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而没有把供应链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真正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所以,为了相互合作,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实现的。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目前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也尚未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标准。
(三)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
由于存在利益目标冲突,获得的信息分散。各企业往往不会将所获得的真实信息全部传达给其他合作伙伴,使得信息失真。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其往往会截留部分需求信息,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而供应商也会隐瞒部分信息,双方都限制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成本的增加。可见,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缺乏合理的绩效与激励措施,利润分配不均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信息共享会带来额外的利润,而额外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核心企业。各成员企业会担心核心企业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不均。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供应链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提高整体意识。要把供应链整个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其次,让每个企业认识到在供应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节点企业应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将各个节点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互相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目的。
(二)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是指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所以,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要想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好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强化合作竞争观念,共担风险、责任与成本,共享成果与利益,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计划、组织、协调与调控都需要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销售和库存等计划,能使目标成本顺利实施,并且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并达到促进供应链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目的。可见,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要想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共享。
(四)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供应链优化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 食品安全 保障
中图分类号:TS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35-01
食品供应链具有资产专用度高、食品供应链上没有发现的食品危害会随之继续向下走的特性,不能有效保障食品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会对消费者形成很大的的危害。
1 食品供应链的概念及特点
食品供应链属于供应链的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供应链的概念是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送达消费者,所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所形成的网链结构。食品供应链满足一般供应链的特征,我国的食品供应链长且复杂,食品供应链的环节众多并且都对食品安全有影响。学者王强提出,食品供应链应包括原产地环境、养殖(种植)情况、加工过程、储存环境、运输环节、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等环节,每一个环节还可以细分为更多环节。 [1]
2 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良商家使用转基因种子、有害的化学保质方法等进行食品生产、保存,供应链主体的唯利是图使食品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污染。另外,食品在流通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食品具有腐坏快的特性,需要特殊方式储存。但是进入消费环节后,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不采取合理的储存措施,数据显示,生鲜产品80%以上采用常温保存和粗加工的方式,极易使食品受到污染。会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供应链上的微生物、病毒、虫卵等也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危害,如2008年美国爆发的沙门氏菌疫情,就是由于番茄受到污染。[2]
3 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
造成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主观因素,即供应链参与主体的利益动机;另一个是客观因素,如供应链中的生物性污染。
3.1 建立供应链上的合作
食品安全与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密切相关,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主体都与食品产生利益关系,但是食品的价值要通过它的使用价值来体现,只有被消费者认可的、质量合格的食品才能最终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价值。在食品制造销售过程中,供应链上的各环节都是连在一起的,利益息息相关。合格的食品能最终使所有环节获得利益,但是一个环节的破坏,也会损害食品的最终安全。[3]如2009年雨润午餐肉被抽检出“瘦肉精”,当日雨润的股价就下跌严重。经查,原来是屠宰加工时商家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添加了该有害物质。为了实现食品的最终合格,供应链各环节应加强合作,做到垂直管理,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3.2 优化加工环节的危害控制点
加强供应链的各环节合作能有效控制不良商家为牟取利益做出违法行为,对于生物性污染就需要优化检测机制、提高检测能力了。原材料养殖(种植)和产品加工阶段是重要的生物性污染阶段,但是我国原材料源地大多分散,且数量多、品种少,对生产阶段的监测耗资大、执行难,在人力物力的耗用上都不是最佳危害控制点。将加工环节作为危害控制点较之更加现实,因为这个阶段产品比较集中,在供应链上的利益比重也比较大,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比较适合作为危害控制点。
3.3 统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现对食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统一监控,能够解决现在的监管部门数量多、种类杂的情况,使食品监管工作更系统化。并且建立统一食品监管部门后应调整职权,给监管部门一定的自,并完善举报系统,接受群众的举报和监督,将检查情况、行政处罚结果公布给民众。
3.4 确定HACCP认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地位
HACCP管理体系对食品供应链中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估并采取一定控制措施,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对加工环节中的各工序进行分析,找出危害食品安全的环节,进而提出预防措施,以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监控程序。政府应完善HACCP在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地位,鼓励供应链上的冷链环节中HACCP系统的应用。使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可控度更高。
3.5 EAN・UCC系统在食品安全可追溯中的应用
EAN・UCC系统是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发、管理和维护的一种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系统主要包括编码结构、条码、RFID、EDI、XML,使相关应用范围内的代码能够在全球保持统一且唯一。并且,EAN・UCC系统还为商品提供有效期、序列号等附加信息。由于EAN・UCC系统能为商品提供有效的标识,所以有利于对食品供应链全程的追溯和跟踪。
3.6 以沃尔玛超市为例分析
沃尔玛超市是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非常注重所售的食品安全。沃尔玛内部的食品安全控制以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PDCA为重心,是内部沟通更加顺畅,并不断创新。为了对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做到有效控制,实施HACCP系统的PDCA循环项目,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在内部卫生发面,沃尔玛超市对室内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管控,设计针对通风问题的特殊设备及保持室温的空调设施。对生鲜食品进行分类储存,冷链处理,有效避免了食品腐坏和交叉污染。在物流过程中,对产品分类选择配送方式,并根据所需温度不同,进行温度划分。[4]
4 结语
本文基于供应链分析了食品安全的保障,并提出改进措施。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系大众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更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为人们营造更安全的食品环境。
参考文献
[1] 洪华南.冷链物流中的共同配送策略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12(09):25-26.
[2] 张琳,盛凤杰,成文林.浅析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法制与社会,2011,27(25):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