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优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服务优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服务优化

金融服务优化范文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4.040

1 制约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服务实行的因素

1.1 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实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取得了理想的成效。但是,这依然无法掩盖我国大多数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服务网点还有待增加。另一方面,在我国很多农村,从事金融服务工作的人员,其专业素质也较差,这样反而还大大增加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从而制约了普惠金融服务在我国农村的推行。

1.2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不足

在我国农村推行普惠金融不能采用传统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方式,但是这一金融产品及其能力不足的问题一直制约普惠金融在我国农村的实施。由于普惠金融在我国农村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村的人们大多数不了解这项服务。这样的后果是金融机构又不能有效地审核农村的资源,信贷服务也有待提高。

1.3 普惠金融机制还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村的普惠金融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我国农村的普惠金融服务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这就给在我国农村普及普惠金融服务提出了挑战。与此同时,我国不同地区的金融政策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个地区的人们结合当地的风格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规划其金融服务的范围。另一方面,我国有关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导致这方面的工作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惠金融服务在我国的顺利发展。

2 优化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服务的方法

2.1 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创新

上面我们已经阐述过了,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设施比较薄弱,传统的金融服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普惠金融推行的要求。基于此,创新普惠金融推行的方法是不可避免的,第一,推广信用卡服务,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第二,加强金融服务机构与当地政府的合作,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促进高效普惠金融服务产品的推行。第三,创新农村人们信贷路径,尤其是一些小的贷款,应该创新更加简便的信贷模式,从而为农村人们提供更方便更优惠的信贷服务。第四,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有关的配套机制,随着我国大力加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对农村优惠的政策,如果抓好时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农村大力推行普惠金融服务;第五,创新金融服务渠道,为农村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金融服务。比如,可以建立一些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金融服务网点,在农村布置多个自助银行点。针对很多农民不了解普惠金融服务的情况,金融机构应该免费地给农民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

2.2 创新普惠金融延伸服务

如果金融机构想要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不断创新普惠金融延伸服务。由于现阶段金融科技手段发展得越来越快,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应该多借用这些先?M的科技手段,推进普惠金融延伸服务的创新,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大了电子银行业务推广的脚步,在我国很多农村初步建立了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服务体系,这些服务项目的实施给我国农村人们提供了更加安全、快捷的金融服务。随着我国支护业务的快速发展,支护宝支护和微信支护等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这些方便的支护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就说明金融机构应该不断创新其金融服务产品,站在人们使用方便的角度进行创新,这样创新出的金融产品才具有竞争力。

2.3 促进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快捷,人们对金融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金融机构想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他们就应该加强其金融服务产品的多样化创新,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最优的金融服务。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在我国的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也不能脱离市场而进行。基于此,针对我国很多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可以推广小城镇与农村结合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这样有利于金融机构扩大其金融服务的范围。

2.4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措施探讨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对于优化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服务来说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实际构建的普惠金融

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其中的公平价值和发展权,并且要保证它的可持续发展。从我国当前的发展来看,可以将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进行五个方面的讨论和实施。第一,要完善普惠金融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没有法律支持的普惠金融体系就相当于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一纸合同,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生效。对于金融类管理举措来说,只有立法才能保证体系结构的完善和实施。第二,要有支撑体系的保障。支撑体系指的就是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需要由社会信用环境和政府背景的担保做支撑才能长久存活。第三,需要在现有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当前普惠金融供给存在不足,要解决这种情况就就需要对社会和民间资本进行引导,使其能够进入普惠金融领域发展,从而给机构的存活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第四,建立各种金融机构体系之间的联系,使其能够在功能上达到互补状态,从而使得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第五,在以市场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中,强调服务的均等化,这是保证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成本合理化,包含大范围的金融服务内容,并且强化金融领域的监管,使得金融服务能够得到延伸。

金融服务优化范文2

一、造成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境的原因

(一)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成本高、效益低

一是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贷款多为流动资金贷款,对贷款有“需求旺、时间急、频率高、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客观上提高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二是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差,经济效益低下, 易产生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三是非公有制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生命周期短,无法准确预测风险,难以吸引投资。

(二)非公有制企业资产结构状况难以满足担保需求

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偏好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而非公有制企业往往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缺乏有效的资产用于贷款抵押。

(三)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风险难以满足安全性需求

一是由于很多非公有制企业产品结构单一,起点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弱,没有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的高科技项目,发展方式粗放,趋同性严重,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盈利能力低;同时筹资成本高,还款期限短,经营风险大。二是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高。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较差;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健全,不能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会计资料,银行很难掌握其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的真实情况,无法对其进行信用等级评估,也就无法开展信贷业务;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屡屡存在。

(四)间接融资体系不健全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基层银行贷款权限受到严格限制,信贷条件高,审贷程序烦琐。二是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在自身发展和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三是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非公有制企业担保难、抵押难。

(五)直接融资体系不健全

一是股票市场的融资门槛过高,并未真正缓解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困境。二是债券市场融资条件苛刻,限制了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三是民间金融未走上正轨,限制了非公有制企业向民间融资。

(六)政府配套服务不到位

扶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或打了折扣;政府调控不力,企业重复生产,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政府未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能等等。

二、缓解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境的对策

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实不是探讨金融机构该给非公有制企业怎样的优惠政策,而是探讨政府应该出台怎样的激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因为金融机构也是企业,不是政府部门,也是追逐利益、规避风险的。所以创造非公有制经济良好金融环境的主体,归根到底还是政府。那么政府该如何鼓励金融机构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间接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1.引导金融机构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是金融业调整经营战略、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是金融机构应革新经营模式,将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信贷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制定符合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特点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积极开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业务,降低信贷集中度。二是金融机构应在信贷准入门槛、信贷审查程序、信贷审批决策、信贷责任追究等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公平公正原则,建立符合中小企业贷款特点的贷款分类制度体系,实现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政府可与自治区人民银行和银监局沟通协调、共同合作,要求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发挥各自职能,引导鼓励各家金融机构改进和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服务,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2.发展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培育服务非公经济的新型金融机构。

一是要引进以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外省银行,引进外资银行,优化我区银行业机构体系。切实解决服务非公经济金融机构数量不足、能力不强等问题。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已经遍地开花,下一步应鼓励它们向我区广袤的其他地区进一步延伸触须。

二是要培育地方性银行机构成为服务非公经济的主要力量。鼓励地方性银行机构加大对县域非公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地方性银行机构网点进一步拓展延伸,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

三是要加快银行业机构中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加强中小微企业贷款管理和专业队伍建设,合理下放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优化授权授信体系和审批流程。

四是要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县域非公经济的主力军作用。继续做好农牧民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加大对种养殖专业户、多种经营户、特色农牧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的信贷投入,支持县域非公经济发展。

五是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支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加快发展步伐,扩大机构和服务覆盖面。

3.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积极满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一是完善信用评级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评估标准和审批制度,提高授信效率,建立灵活、高效的非公有制经济授信制度。改变单凭财务报表评估的做法,应实地调查核实企业现状。发放贷款时综合考评企业的资信状况、现金流量、还款能力、经营管理状况等因素。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判断信贷风险。

二是增加信贷品种,为非公有制企业多方提供信贷服务。主动调整信贷结构,拓展信贷领域,拓宽贴现业务渠道,广泛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创新抵押和担保方式,积极开展对非公企业的贷款营销活动,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比重。

三是着力解决好支持重点发展领域问题。一是通过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大对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是着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聚集产业发展壮大。围绕具有自治区特色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大信贷投入,扩大我区优势特色行业发展规模。三是着力促进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全面发展。进一步拓展业务空间,围绕自治区党委建成“5个基地”的发展定位,加大对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支持。四是为个体工商户、个人创办企业以及吸收就业人员多的非公企业等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4.完善非公有制经济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机制

进一步完善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机制,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综合考虑非公有制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实行灵活的、差别化的利率定价方式,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调整。

5.进一步加快信用信息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非公有制企业信用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依法纳税为重点,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估和管理体系以及企业信用信息依法披露制度。自治区政府应将数据库的服务纳入地方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促进全区信用环境的改善。二是积极与人民银行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建设,不断充实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逐步扩大信息采集和共享服务范围,实现民营企业信用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形成信用信息征集和利用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依托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帮助长期守法、讲信用、声誉好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融资。

(二)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直接融资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针对性,对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十分有效的。努力扩大我区社会融资规模,积极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债券、股权融资,大力引进风险投资,开发利用信托产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由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三板市场、民间金融市场、风险投资基金等构成的多样化的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体系。

2.加大非公企业上市培育力度

进一步加强自治区主管部门、盟市政府、监管部门、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非公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上市综合服务。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实施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提升竞争力。建设全区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证券中介机构信息库和企业上市咨询专家库。

3.加快全区股权交易市场建设

积极筹备建立内蒙古区域证券市场,为非公企业提供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股权、债权转让与融资服务,增强非公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4.大力推动非公企业发行集合债券

采取区域集优方式,设立风险缓释基金,出台政府补贴利息、费用的扶持政策,有效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和支持非公企业组团发行债券,利用资本市场资金加快发展。另外尝试打通非公企业私募债券的直接融资渠道。

5.创新民间投融资管理

积极推动民间资本管理中心、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建设。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和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利用市场化方式组织民间资本和民间融资服务非公经济发展。鼓励民间融资机构、各类投资基金、信托产品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非公经济发展。

(三)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推动非公经济发展

破解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的魔咒,关键是要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冲出重围,突破困境。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新的评价体系和管理理念,适应和满足非公有制经济迅速成长带来的旺盛的金融需求,带动自治区经济腾飞。

1.提高非公企业信贷管理的专业性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针对非公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信贷管理和贷款考核方式,拓展融资信用担保范围。如互保联保贷款、循环自主贷款等等。拓宽抵押担保范围,积极推广动产(权利)担保,围绕应收账款、存货等创新多种物权组合担保形式。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进一步简化非公有制企业业务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为企业量身定制信贷、结算、汇兑、代收代付、结售汇、、信息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非公有制企业金融服务的需要。

2.扩大非公企业金融服务领域

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典当融资、委托贷款、资产置换、项目融资和账户托管等综合服务业务,以及应用人民币协议融资、订单融资、融资性保函等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为全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创新服务。

3.健全融资服务中介体系

积极协调建立无形资产评估机构、抵质押登记专业机构,为非公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4.创新保险和信托产品

一是通过引入保险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保证保险,使借款人在无抵押无担保情况下,能够以比较合理的利率从银行获得小额贷款。二是在信用担保制度基础上引入信用保险,探索建立应收账款债券交易中心。三是充分利用信托公司的资信和人才优势,发挥信托融资工具决策快、收费低、收益稳定、抵押担保方式灵活等优势,创新信托融资产品,为非公企业开展融资咨询、财务顾问、增级增信等金融服务。

5.进一步促进担保业发展

一是引导担保机构做大做强。通过积极引导和规范发展,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融资担保行业,着力培养一批资本金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较好、风险防控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二是加大对担保机构的财政投入,建立国有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机制和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发展政府主导的微利或非盈利型担保机构,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引导作用,全面提升全区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和整体实力。三是简化担保手续,降低担保费率,放大担保倍数,扩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贷款担保。创新担保方式,例如商圈和经济开发区的“抱团”担保措施。四是加快再担保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出资与民间投资相结合、政策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促进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建立自治区级再担保机构,面向自治区内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提升担保能力和担保业公信力,降低行业风险。

金融服务优化范文3

一、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系指按照GATS所界定的4类贸易形成,即过境交付、消费者移动、商业存在及人员流动等而进行的任何金融提供活动,它是在各成员之间进行的。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是一成员方希望提供或正在提供金融服务的任何自然人和法人。但参加方的公共机构,即政府、中央银行或货币发行机构,或由政府拥有、控制的主要执行机构,或为政府的意图而活动的机构则被排除在外。因此,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主要指商业性的金融服务活动。同时,构成社会安全和公共退休计划的法律体系方面的各项活动,由公共机构为财务、担保或使用政府财政资金所进行的其他活动,一般也被排除在外。但如果一成员方允许它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就这些金融服务活动与公共机构进行竞争,则这些公共金融服务也被列为“贸易服务”。从实践来看,金融服务贸易主要通过‘‘商业存在”和“过境贸易”(如去国外培训金融专业人员)及“人员移动”(如派遣金融专家去境外提供服务并收取酬金等),都可归入“过境贸易”之中。按照金融服务协议,金融服务是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方面的服务,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

理论上,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国际资本市场自由化是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既包括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包括一个国家的居民可以任意地消费全球任何地方的金融服务。两个方面的自由化共同促进金融业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指金融服务在全球的充分配置,其结果是新的服务内容(金融创新产品)可以在全球很快得到推广,服务价值、服务质量趋于一致,并通过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及金融信息服务等的自由化,产生了手续费、佣金及其他费用的国际支付(金融服务收入);同时,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意味着国内消费者可以自由地使用外国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国内也可以为国外消费者自由的提供金融服务。

二、中国金融业保护的原因

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国际贸易对各个国家是有别的。但是,基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各国所得到的好处是不一样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甚至会受到损害。因此,金融服务业和其它国际贸易一样,存在保护问题。

面对人世,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子应该循序渐进。中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速度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的改革的进程、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金融法规的完善、中央银行的监督水平以及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因此我们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只能是渐进式的。

金融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所有部门经济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金融业的支持程度。金融业的广泛渗透性决定了其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成为政治上、经济上都极为敏感的部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各个国家在其市场开放上都采取谨慎的态度。

其次是对市场开发带来的经济风险的担忧。金融市场开放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资本的自由进出,如果投资者对一个国家的市场信心丧失,则会引起大量资本抽逃,再加上投机者的冲击,就会加速市场的不安全,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可见,金融市场的开放为一切不稳定因素的爆发提供了机会,金融市场开放的另一个后果是巨大的竞争压力使一些效率低下的金融机构不能生存,虚弱金融机构的倒闭将可能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殃及金融体系及整个经济系统的安全。

三、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金融业开放进程应取决于中国经济体制,特别是企业改革的进程。

1.中国在开放金融业时,要保留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控制权。中国金融业及其他市场的开放,意味着中国的进口将很快扩大,如果此时国家主要出口品的国际市场出现需求下降或竞争加剧的现象,国家出口品出口将会大大下降,国际收支因而会恶化。如国际收支赤字超过5%的警戒线,再加上一些别的因素,很可能引起投资者的信心危机,出现资本外逃现象,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帐户自由化下,很可能遭到国际投资者的袭击,引起外汇储备大量损耗,爆发货币危机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由于发展国家普遍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劳动的收入需求弹性低,市场增长有限,中国出口的巨大压力和增长的困难,短期内在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和结构得不到改善时,必须用资本控制来避免金融及其他服务市场开放可能带来的国际收支恶化所引发的金融危机问题。

2电信、汽车、农产品等市场的开放综合考虑,金融服务大面积的开放应滞后于这些市场的开放。在电信、汽车、农产品等市场开放时,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作为服务中介的金融业不应过早开放。

3.在未建立良好的金融监管体系时,不可过快开放金融业。金融业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金融服务优化范文4

【关  键  词】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借鉴与启示

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最后文本[1](第7版)。同月12日克林顿总统签署了这部法案。该法案取消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出台的旨在限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混业经营的法律,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从而使美国金融业跨入了一个崭新时代。该法案的最终通过,将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大融合铺平道路,使美国的公司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有助于美国的金融服务系统推动美国经济迈入21世纪,为延续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的经济增长创造条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金融立法的重大变化必将对我国金融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值得认真研究。

一、美国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简要回顾

自美国独立战争到20世纪30年代的近100年间,美国的金融业一直实行自由银行制度,混业经营。虽然联邦政府开始管理金融事务,但银行的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仍然相当宽松;同时,证券业已成长起来,其交投异常活跃。美国这段时期的金融业混业经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造成大批商业银行破产。1930年美国议会成立了银行调查委员会,对商业银行同时经营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的情况进行调查。经调查,该委员会认为,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不仅造成短期负债与长期资产(股票、债券等)之间严重失衡,而且刺激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的大规模投资冲动,从而影响了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对存款人存在严重损害,因此不宜混业经营。1933年美国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把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区别开来,实行分业经营,商业银行不得经营证券业务,不得为自身投资而购买股票,购买公司债券也有严格限制。

随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和美国金融业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下降,美国金融监督当局采取了一些宽松措施,以提高美国银行的竞争力。如1980年美国国会批准了《放松存款机构管理和货币管制法》,1982年施行的《加恩—圣日曼法》等一些法律,改变了原有的金融监管框架,赋予了商业银行较大的经营范围和空间。再如1987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允许银行控股公司可以包销地方债券、商业票据和抵押证券;美联储于1989年1月又批准了花旗银行、大通银行、摩根银行、银行家信托公司、太平洋安全银行等5家银行的申请,允许它们包销企业债券,逐步考虑放开不许银行包销企业股票的限制。然而美国80年代以来的金融改革对各类金融机构来说是不平衡的。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放松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限制,允许它们经营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甚至允许美国的某些工商企业通过兼并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广泛的金融业务,而商业银行仍然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

9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历来对商业银行经营范围限制较少的西欧银行业务的综合化全能化趋势继续发展。由于这些银行可以广泛经营商业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逐渐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体现出多元化经营的明显优势,如德国的商业银行可以从事全面的金融业务。据统计,在80年代初,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的证券业务已达300多亿马克,成为德国最大的证券交易商。英国经过1986年的伦敦“大爆炸”,传统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银行开始涉足证券业务,证券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仿照分业经营而构建的日本金融体制也逐步放松了限制商业银行经营非银行金融业务的限制。

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共7章219条,分别为促进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的联营、功能性监管、保险、单一储贷协会控股公司、隐私、联邦住宅系统现代化和其他条款。这部法案体系庞大,对银行、证券和保险在内的金融活动进行了规范,在实体权利和程度方面的操作规范作了明确规定。美国《金融服务现代法案》施行的直接效果,将掀起新一轮金融业的合并浪潮。届时各大银行将建立“金融超级市场”,客户在同一营业场所可以得到各项服务。如以前客户须到甲商业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到乙证券公司买卖股票,到丙保险公司投保财产险。而不久将来,只要客户愿意,所有金融服务均可在一家“金融超市”中办妥,不需客户来回奔波。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我国,分业经营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发展有较大制约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摸索,1999年国家已开始逐步放松对保险业和证券业经营范围的限制,但对商业银行的限制仍然没有改变。

金融服务优化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08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到来,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只有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充分认识推广金融产品与强化金融服务的重要性,认真剖析当前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不断提升自身金融服务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现有问题

(一)金融服务渠道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渠道主要有:柜台、ATM自助存取款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但目前除柜台、ATM自助存取款机利用率较高外,其他几种渠道虽被公众所熟知,利用率却十分低。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公众对电话银行与网络银行的了解不足,对其安全性存在质疑;电话银行接线速度慢,网上银行服务项目少,说明与指导措施不足;柜台服务人员对网络银行与电话银行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许多客户不了解电话银行与网上银行的操作方法。

(二)客户金融意识淡薄

我国许多商业银行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却不重视金融意识的宣传与普及,客户与潜在客户的金融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滞销,进而局限了其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要提升客户的金融意识,提升金融产品销量以及金融服务规模,一方面需要商业银行通过各种媒体与广告推广金融知识与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堂经理在与客户的直接交流中进行适度宣传与引导。

(三)金融服务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人员整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当前金融服务队伍素质仍然不能满足其金融服务质量发展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服务意识欠缺,虽然多数商业银行业务人员业务操作熟练,专业素质较强,但服务意识淡薄,仍然没有认清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客服队伍薄弱,电话银行接线速度慢、网上银行客服发展滞后是影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质量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仍需加强客服队伍的建设。

(四)业务流程繁琐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办理手续过于繁琐,而网络银行与电话银行业务具有较强的局限性,造成商业银行柜台繁忙,银行大厅座无虚席,客户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长时间的等待与繁琐的业务流程势必会降低客户满意度,进而影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成效。当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简化金融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一)提升网络金融服务质量

提升网上银行安全性,以及提高网络金融服务质量,是消除公众对网上银行疑虑,并引导其积极使用网上银行的重要途径,也是减轻银行网点工作压力与整体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此,一是强化网络系统建设,不断提升网上银行安全性;二是提升在线咨询服务质量,向客户提供便捷的操作指导与金融产品介绍服务。

(二)强化金融服务队伍建设

强化金融服务队伍建设应做到强化柜台业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使其认识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对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强化前沿金融资讯介绍,提升其金融服务意识,使其掌握金融服务流程与服务技能;强化客服队伍建设,健全客户服务中心,提升客服人员金融专业素质与客户服务意识,同时不断提升接线速度,缩短客户等待时间。

(三)简化业务流程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缩短客户办理业务时的等待时间,我国商业银行应结合各项金融产品与金融业务的特征对其业务流程进一步简化,削减重复性或不必要的环节,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中间手续。尤其是对及时优化贷款审批、中间结算等较复杂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在确保各项工作环节严谨到位的基础上提升办理速度。

(四)提升大堂经理金融服务素质

大堂经理是商业银行与客户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纽带,大堂经理的金融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客户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满意度,以及银行金融产品的销售情况。因而,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大堂经理培训教育活动,提升其金融服务意识,鼓励其积极推广银行金融产品,同时建设科学可行的大堂经理责任制度,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总结

由于观念意识、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欠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质量仍不甚理想,因此,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自身工作现状进行深刻剖析,从中找出制约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强化网银系统建设、强化大堂经理与金融服务队伍建设以及优化金融服务流程等措施,不断提升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欧明阳.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特点[J].银行家,2013(7):116.

[2] 刘小俊,马文武,徐成波.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与对策[J].武汉金融,2013(10):65-66.

金融服务优化范文6

(一)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业各项制度的发展还在探索当中,消费者认可度较低;又由于国内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的地位仍然高于一般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商业银行受专业知识影响,又无法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纯熟的服务链无法建立,而同时,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又无法像商业银行一样独立为消费者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所以,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所提供的贷款方式包括直接贷款和间接贷款两种,但是相比较,间接贷款比直接贷款所隐含的财务漏洞要多。银行在处理经销商的贷款申请时是施行批量化原则的,缺乏针对性。售前、售中、售后彼此是完全分离的部分,经销商、厂商与维修商之间没有经过预先沟通,只注重生产质量而忽略了维修保护,质量不达标、价格不统一、数量不准确的经营纰漏经常发生。

(二)我国汽车金融发展问题分析

当汽车产业有充足的产量库存时可以带来更好的受益,但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库存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浪费。汽车制造商将重点放在了整车制造上,而其获得利润的时间却要延迟到汽车销售出去以后。但是国内的一些大型城市都在控制汽车保有量。生产和库存就很难保持动态平衡。此时如果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介入,可以加快汽车销量的流动速度,货币回笼状态渐好。汽车产业链的有序链接为汽车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最终达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

产业制约也是汽车金融服务业亟需面临的问题。高度市场化是促进汽车金融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体制对汽车金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现今金融体制市场化的程度较低,政府主导的计划性政策主导汽车金融,许多国有金融机构不适应市场化需求,因此,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缓慢。

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所需要的在资金支持都是长期性且总金额较大,这也对融资渠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税后融资成本、随管理目标改变的委托成本和公司现金流量的机会成本都应该被纳入企业选择融资渠道时所要考虑的范围之内。因为可选择的融资渠道方式单一,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能够引进的外资金额相当有限。而且,就经营环节内部来看,由于厂商压货,经销商处造成资金积压,资金链运转受阻,融资情况也不容乐观。

(三)预先准备不足

随着汽车金融行业受到政策和银行的双重压力,办理业务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汽车金融公司的生存之本。在这种形势下,拥有一个优秀的业务流程管理组织系统已大势所趋。作为一家汽车金融信贷服务公司,一方面要不断缩短车贷审批时间,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争取市场份额,提高服务水平,保持国内市场领先的地位。另一方面,公司内部如何提升运营能力,节约运营成本,降低运营风险,加强智能管理的支持性功能也变得更加重要。?A算管理组织化的相关问题也反映出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正处于从初始级向优化级的发展过程之中,所以对预算管理组织框架和体系是否健全、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工作内容是否规范、管理工具是否完善等组织系统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以预算管理为基础,为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对业务流程以及预算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了分析。

二、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商业银行的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建立符合我国市场发展现状的汽车金融服务模式。受国情影响,政府政策对汽车金融市场的导向作用很强,因此形成了由商业银行建立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发展前景较为广阔。跨国企业的意识形态差异与资金供给方面都存在很大挑战,所以寻求大型商业银行的依托效果十分明显。另外,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要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沟通,与经销商、厂商之间形成通畅的信息流通渠道,合作共赢。

(二)新媒体的广泛影响

新媒体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创造了近约五亿的网民数量,强大的网民群体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如果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能够与消费者在线上形成一种有效的、良性的沟通,企业的口碑就形成了无限的文化价值。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促进消费者与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沟通,也能为消费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达到活动集客的作用。

(三)建立借款人诚信档案

汽车金融公司的贷后管理部门应该在借款人完成汽车消费信贷后,对借款人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以便汽车消费评审部门作为风险评级的参考。贷后管理部门应将借款人分为优良客户、中等客户和不良客户。优良客户指借款人能够如期还款,未有任何逾期的情况;中等客户指借款人有过逾期,不过在汽车金融公司的催缴下迅速还款的客户;不良客户指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形成坏账的客户。将分类后的客户进行信息归类,比如贷款车辆用途、借款人学历、地区等特征进行分类总结,以供贷款审批部门对日后的借款人贷款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评定。

(四)开启多种方式并存的混合经营模式

加强与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合作。因汽车经销商集团在汽车流通领域处于核心地位,是连接主机厂和消费者的最重要渠道,在汽车流通领域,有较强的渠道主导权,导致经销商集团在汽车金融领域的渠道控制力较强,所以,加强与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合作,是控制汽车金融主渠道的手段之一。具体的合作模式,可以从合资财务公司、合作融资租赁等多方面进行研宄。

(五)完备我国法律体系

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汽车金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自身拥有的特点可以很好地约束各社会主体的行为表现,使一些违规违法行为得到控制,进而能够优化环境。如果汽车金融相关的法律很完善,同样可以起到保证汽车金融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的作用。如果在汽车金融市场中没有法律的保障,会导致汽车金融市场的风险变大。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己经出台的一些法律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为汽车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但是支持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与消费信贷相关的一些法律都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具体规范相应的实施细则,对一些法律概念界定清楚,细化处罚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