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技术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发展规划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技术;运用;影响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工作中重要且前瞻性的工作,是城市发展的“蓝图”,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典范,分析我国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本文探讨我国进行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运用及影响。

二、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是指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即是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正在从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各方面展开并深化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难题的有效手段。

(一)现代社会,城市规划中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随着人们对城市现代化建设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要不断适应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设计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城市社会发展,数据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复杂,对统计数据与现状图件的综合分析要求有所提高。类型数据的处理与综合城市规划与管理涉及到到了地理要素、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类型因素。数据类型包括:以图形为主的矢量数据、以遥感图像为源的栅格数据等。

2.人类对城市发展的认识本质上是时间上的现势性、空间上的精确性,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不断适应的过程。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也必须加快其更新速度,信息技术也就随着应该不断适应并很好地运用到城市规划中去。

3.信息管理规范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从规划编制到规范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包括现状的和规划的,如何将规划数据规范化成为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与办公自动化实现一体化,对信息产品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用户方便、快捷的使用,也是未来城市规划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城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设计从内容以及评价原则来讲,不光是恰当的空间组织、悦目的视觉效果,甚至包括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规划师与建筑师主要是通过二维图形加上空间的想象来构思设计方案,局限性很大,而只有在建筑单体设计或者较小的群体上才应用三维效果图,构建的空间关系和视觉效果也远远没有想象出来的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大容量数据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专业化图形信息处理软件等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使城市空间信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城市设计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篇章。

三、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影响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各种运用

随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更新,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决策手段和工具,其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数据处理、分析与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是一种应用于机械工程、电子、和建筑等领域进行制图设计的图形处理软件。目前,CAD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与制图,普遍被设计者所运用。其设计效率比价高,设计图纸清晰且规范,效果较美观。

2.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

遥感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携带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图像的技术,目前也已经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管理等部门,基于城市规划是以城市地域现状为前提的,所以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可以获取反映土地利用、环境等分布情况的相关可靠。

3.信息系统技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 tem)

GIS是以地理空间定位为基础,结合各种文字、数字等属性进行集成处理与统计分析的通用技术,主要功能是数据输入与管理、数据查询与空间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等,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分析、评价和预测等服务,同时也将为城市规划方案提供最有效的信息分布与管理手段。

4.网络技术(Network)

因特网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运转的时代用“家喻户晓”这个成语来形容已经不足为怪了,其实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网络术语,专业角度来讲它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连接而成的集合体。其所提供的远程终端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等服务为数据共享、更新、管理、交流等提供了便捷途径,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可以通过共享各种规划信息来方便设计管理者互相交流,沟通。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影响

1.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随着社会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过网络可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者之间的信息通信渠道,报建单位只需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将报建所要提供的材料、数据等传输给规划管理部门,而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审批工作同时在网上进行。这样可以促进双方紧密联系,互相沟通交流,实现设计与管理一体化,提交并且反馈信息也就相应的方便快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2.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城市规划设计将更广泛地应用CAD技术和GIS技术,CAD技术在传统的图形处理设计中不断改进优化,规划设计师采用笔输入技术来进行设计规划更加方便,可将大脑思维创造与灵感结合,使得设计出的图纸更加直观、形象,设计中所需的数据数字化,获取更方便。同时,采用遥感图像为背景设计,结合GIS技术,获取人口空间分布、交通流量等信息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全方位得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现代化操作手段。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城市空间信息的需求,它的广泛应用必将给我们的城市规划开拓新的局面,从另一层面来讲,城市规划行业真正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我国的城市规划行业发展也将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参考文献:

[1]黄晓春等.城市规划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北京规划建设.2006(5)

信息技术发展规划范文2

【关键词】信息时代;城市规划设计;现代化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成为主要内容,公路、铁路、园林绿化、道路系统、建筑物等都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对象,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进而形成了城市环境。若城市规划与建设只是通过人力来完成是不可能的,存在着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开展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可利用信息化系统对整个城市进行系统性的展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更具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带动了我国多种行业的齐头并进[1]。城市的发展是现代化的象征,是我国经济发展繁荣的见证者和体现者,应加强对城市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将现代社会中的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想融合,共同为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城市的道路系统,居民楼、商业建筑、绿化工程等,共同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都是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应完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城市工程项目进行明确的分析与诠释,并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于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1、增强公众的参与度

新时代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应时刻秉持着人性化的观点,当然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也不例外。群众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个体和单位,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以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基准,充分遵循人们群众的意愿和建议,将科学、有效的观点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为本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现阶段,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能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征集来自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可以建立城市规划设计的专属网站[3],并在网站中设定公民投票区和意见区,公民可以在网站中任意发表个人建议,对城市道路建设、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性的观点都可进行自由留言,可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2、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有效评价标准,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应围绕经济发展为重心,将其作为主要目标,来优化城市规划与设计模式。不同的产业对土地的空间利用是不同的,应根据产业的属性来界定空间分布,且城市的空间化结构会发生质的变化,做好产业的规划、数据的整合是关键。由于每年城市各种产业的发展数据都不尽相同,数据的收集成为难度系数最大的工作,只有了解城市往年产业经济的各项数据,才能为后期城市规划设计中商业、厂房数量等的规划与审批力度提供依据。但是,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工作效率相当低,且精确性不高[4]。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编、排列和分析,既节省时间,也提高精确度,每年城市各项经济数据都可及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并及时做好备份,一旦应用到有关数据,可直接获得,对后期城市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具有积极影响。

3、城市人口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分布,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决定着规划对象的设计规模和类型,做好人口预测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信息技术的出现,规划与设计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城市人口进行预测,运用人口预测技术可对一定区域内的人数进行识别,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地理与区域定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人口的普查,准确率更高,相较于传统的人口普查方式更具现代性和高效性。GIS系统与人口预测技术的相互融合,可对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与增长指数进行预测,分析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而根据人口变化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规划设计方法。若该区域人口数量成集聚上涨的趋势,应从各个方面都要加大建设与规划力度,商业楼、商业街道、居民楼、公共休闲设施等都要进行全面的升级和优化,以满足未来人口的需求。

4、城市交通发展规划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道路系统的构建,将城市连接成一个整体,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交通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凭借人力是无法实现的,构建道路信息系统,将城市所有道路都利用信息技术电子影像图表示出来,从宏观角度出发,通过电子图像来观察城市交通系统的薄弱点和残缺点,并加强对残缺点的重视;在微观角度来看,可以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对交通道路系统的截面、断面和宽度等进行更清晰的了解,能让交通部门了解交通建设中的不足,纵观整个电子信息系统,可直观的了解到哪个区域的交通系统规划不到位,有利于交通规划工作的不断完善,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5、为城市绿化提供资源

城市绿化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绿化工程的建设,有利于美化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营造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具有推动作用。信息技术的出现,绿化工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发掘更多创新性的园艺技术,通过网络庞大的数据库,寻求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绿植更为简易。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网络平台中会有专家在线答疑解惑,且还有诸多新品种培育方法,石墙的设计方法等都可在网路中获取,对城市的现代化规划设计是一笔宝贵的财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信息化元素,是时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的有效依托,实现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在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GIS系统、大数据等名词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分别从城市产业、人口、地理交通等层面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可大大提高城市规划与设计水平,促使城市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丰春.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4,08:240-241.

[2]董铭.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探析[J].门窗,2014,09:219.

信息技术发展规划范文3

一、教育信息化环境和设施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1.基础信息化设备将普及化

教育信息化环境和设施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当前,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学校之间的信息化环境与设备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未来五年,随着规划的实施和教育经费投入的进一步加大我省教育信息化基础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和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促进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在基本信息化环境和设施方面,都将达到:所有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效生机比达到5∶1。

2.新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

当前,信息服务支撑技术和应用软件、高速无线网络技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高性能计算、面向核心应用的安全技术和数字媒体平台是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重点。目前各项应用处于集成整合的过渡阶段,未来数字化校园将成为建设目标,数据集中、设备集群、应用集成成为发展方向,为实现移动学习,促进自主学习,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资源将以新的方式应用教育教学

随着移动终端、3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和应用,基于社交网络理念的新一轮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将有效得到发展。教育“云资源”建设的理念和方式将得到较好的建设和应用,改变目前“单一、单向、单调”的现象。“云资源”是以资源智能采集技术、资源目录服务协议、文档在线预览技术、全文检索技术、资源质量自适应评价机制、社会关系网络技术、智能展示推送技术以及资源运营机制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资源共建共享服务(SaaS)。“云资源”具有使用简便、资源可用性高、互动性强、用户乐于参与、扩展性好等特点。它的应用,将会促进学校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走向新的阶段。

信息技术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新加坡教育部;ICT教育规划;教育技术司;学与教

一、ICT教育规划旨在使新加坡

在教育技术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世界教育信息》:据了解,您所在的新加坡教育部教育技术司(Educational Technology Division)的工作宗旨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丰富学与教”,请简要介绍您所在的部门,以及您和您的同事具体负责哪些工作。

陈丽萍:我所在的新加坡教育部教育技术司主要负责新加坡ICT教育规划(ICT Masterplan for Education)的制订、执行和管理,ICT教育规划为21世纪学习的信息化指明了战略方向,并最终使新加坡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

我们部门探索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与学校合作探索及拓展融合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教学方法,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和协作性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CoL)。我们努力在教师、学校领导者和其他关键人物之间建立一种“技术能在学习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共识,并开展这些群体的信息化能力建设,以深化信息通信技术的教学应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此外,我们还负责视频和音频的教学材料的制作与传播;评估有关信息通信技术在学与教中应用的新想法,并开展试点,将这些想法转化成可以在课堂中实践的方法。

ICT教育规划引领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1997-2002年,ICT教育规划为学校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配备和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力培养方面。在这一阶段,人们对于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了广泛的认同。2003-2008年,我们探索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更加有效的和普遍的应用。例如,提高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融入度,制定和实施学生ICT基本标准,并在学校中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性应用。2009-2014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其更加多样化,并培养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成功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

二、新加坡在教育技术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秉承的原则

《世界教育信息》:从1997年开始实施至今,新加坡ICT教育规划已有16年的发展历程;2011年,中国制定并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给中国带来哪些经验和借鉴?您对于ICT教育规划的实施有何体会?

陈丽萍:在三部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期间,教育技术司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变,但也一直秉承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我们相信,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学法的指引下开展的,同时,学与教可以在适宜的技术应用的支持下开展。在信息通信技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被赋予可采用各种方法的自,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其次,信息通信技术有优化当前课堂实践的潜力,而且可以创新课堂实践,以提高学习者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性。

再次,技术不断地进步,我们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并探索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潜力。比如,通过将一小部分资源用在新型技术的尝试上,我们就有可能缩小学生间的学习差距。当然,新的文化和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在教育体系中的发展和传播都需要时间和空间。

最后,教师能力的提高是实现信息技术在学与教中有效应用的关键因素。在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技能方面,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提供培训和辅导尤为重要。我们持续地反思和评估课堂中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效率,为的是确保其效率以及课堂实践与新技术的相关性。

三、新加坡教育信息化面临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问题等多重挑战

《世界教育信息》:各国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理念和实践上的困难及阻力。在实施三部ICT教育规划的过程中,新加坡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应对的?

陈丽萍:事实上,规划实施十几年来,我们面临的挑战有很多,比如在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信息通信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与评估等方面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等难题。

为了使学校在信息化发展中得到持续进步,学校领导以及其他关键人士需要得到系统化的专业发展,因为他们才是塑造学校文化、把握学校发展方向的人。教师的能力也需要通过接受指导和及时的培训来实现持续的提高。

信息技术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投资 银行 管理 平台 经济效益 

 

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创新金融服务业务是近年来金融业发展的一种趋势。金融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给整个金融行业甚至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投资与应用水平已经逐渐影响到银行业务运营的基础能力,银行日常的业务运营已无法离开信息技术投资系统的使用。因此,探讨新时期信息技术投资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的关系,进而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发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 

一、信息技术投资在银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不但促使银行的业务服务创新逐渐跨上新台阶,还使银行本身的存在形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随着以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英特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银行业务模式的创新也在发生变化。在相当多的银行,信息技术部门都被当做十分重要的部门之一。 

相对传统概念上的银行而言,现在的银行正逐渐走向虚拟,逐渐走向电子信息网络化,并缔造了一个全新的组织体系与经营形态。银行的金融科技综合实力,特别是业务软件、业务需求、系统集成以及网络技术的水平,将愈来愈影响着银行金融创新的能力,并成为衡量银行竞争实力的标志。据相关权威部门统计,与信息技术投资相关的投入在我国银行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22.5%以上。银行信息技术部门也在不断地积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以逐渐满足新时期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很多银行的信息技术部门也已经开始积极思考并制定适合本银行的信息技术投资管理与发展战略,力图为银行在今后的5~10年内的信息技术投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我国银行业加快发展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优先发展以及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投资管理方法与模式,技术部门将主按键从“后台”的角色转变“前台”角色,通过持续有效地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投资方法,或者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引领业务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将有效的促进银行快速向前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投资是银行发展的“肠动力”,在银行今后的发展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银行业信息技术投资存在的问题 

1.技术安全观念尚待加强 

对银行业信息技术投资安全来讲,首要的问题是观念以及意识的问题。目前的国有银行,管理层次多,管理半径大,使管理效率管理成本信息沟通都受到严重制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组织结构改造促进银行借助信息技术重整客户信息资源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提高服务质量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具有强大控制力的内部管理控制信息系统提高效率控制风险,当前我国银行的管理层对信息技术投资安全的重要性是重视的,但对信息技术投资安全到底指的是什么却知之甚少。因此主要工作还是在口头上落实。在信息技术投资安全上,由于其技术壁垒的原因,容易形成管理脱节的想象,缺乏联动性以及群众性。从管理层到员工,能否意识到信息技术投资安全的重要性,明白信息技术投资安全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业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很重要的,信息技术投资安全的基础至关重要。信息技术投资安全观念的缺乏是银行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的重要安全效果并不依赖于重要技术,而依赖于基本规范的落实以及常见的安全手段的应用,缺乏对银行业务信息技术投资安全发展战略的全面了解。 

2.缺乏专门的管理机制 

信息技术战略规划是全行整体的信息战略规划,由于银行对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制定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导致对信息技术规划制定时规范管理的缺乏。部分银行的信息技术发展规划由信息技术部门单独完成,业务部门较少或不参与,导致规划不够全面,并在完成后得不到有效实施以及应用。很多银行不但没有专门性的管理机制,而且没有专属授权的机构,进而无法对信息技术战略实施有效的管理并根据业务发展实际进行定期调整以及更新。由此,造成银行在制定银行重要业务安全系统(平台)规划时不敢放开手脚的进行规划与实施,不能充分满足业务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造成业务发展需要以及信息技术支持的脱节。银行业成功的信息化建设还要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以及解决

好一些相关问题,如技术安全问题、项目管理问题、人才使用和激励及人员培训问题等,才能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重塑中国银行的新面貌。 

三、完善我国银行业信息技术投资的相关措施 

1.面向服务的信息技术架构 

面对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银行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建立技术驱动的业务服务,降低功能冗余以及整合的复杂度,进而为银行提供一个更具效益以及可扩展的平台。例如,通过数据访问实时性提升,参与流程的独立性功能组件的数量减少。实现智能客户端访问。典型的智能客户端应用能够优化利用本地资源及其离线功能,并能通过优化的方式被部署以及更新在设备之上。进而为银行架构一种面向服务的设计、部署以及管理软件基础设施及应用的新方式。架构中的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被组织成多个标准化的服务,并被封装在一个完整的工作组件内,其中的服务接口采用通用访问机制来实现,并能够接收任何来源的请求,服务导向型架构可以帮助银行利用现有的数据以及接口服务进行应用系统的整合以及功能分配。 

2.投资项目的合理评定 

银行的信息技术投资项目需要银行特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对项目进行阶段评定。在制定信息技术投资项目时,银行在确定是否涉及银行重要业务的信息系统维护服务资源投资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合理制定投资范围。另外,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负责了解与信息技术投资决策相关的风险,并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管理层应对信息技术投资将怎样支持金融机构的目标以及战略计划以及金融机构将如何管理与服务提供商的关系等进行评估。还应考虑信息技术投资风险对业务系统的安全性、系统以及资源的可用性与完整性、信息的机密性以及规则的一致性构成的威胁。 

3.构建信息技术金融平台 

技术型金融创新可以有效地规避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模糊了各行业之间的截然分别,实现了它们之间的有机合作,给客户提供证券、保险、基金的一站式的柜台享受服务。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聘请专业人员解决客户在购买证券、保险、基金等产品时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顺利地实现银行业务的信息化服务。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己经建立的银行信息技术投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类金融服务以及经济信息,并向社会,进而引导社会商品运动以及资金的运动,以实现信息资源在社会各经济部门间的最优配置。 

四、结语 

信息技术投资作为银行发展的动力,对推动我国银行业发展表现出愈来愈大的作用。以数据集中、综合业务系统、电子支付系统、信息技术投资安全系统为主的信息化发展有力地构建了信息技术投资与银行业发展的管理平台,提升了我国广大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在这种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形势下,银行信息化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技术与管理上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逐渐完善。因此,我们必须逐渐提高银行在信息技术投资运行以及服务提供等方面的能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实现银行的信息技术投资发展战略与业务战略的完美统一,进而促进银行业务高效、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怀军:银行信息技术投资及其风险管理,2010年4月 

[2] 郭宗宪:金融服务投资的发展趋势与承接策略,2007年6月 

[3] 刘冬云:信息技术投资安全信息系统运行的新要求,中国教育,2009年3月 

信息技术发展规划范文6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支持的旅游管理课堂的重构,取决于政策导向、理论研究和实际需求三个方面。

(一)从政策层面

从政策层面上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战略谋划,明确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发展任务和推进措施。中央电教馆副馆长蔡耘同志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准确理解,有一个核心观念问题要把握”,这个核心观念就是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国家出台的重要文件和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无不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从政策层面为信息技术下旅游管理课堂的重构明确了方向,提供了保障。而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方面,2013年《旅游法》的出台,加速旅游市场转型升级,加快旅游消费向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转移。2014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智慧旅游年”主题年,让业界更加关注如何利用智慧旅游平台为旅游企业服务,让游客享受智慧旅游带来的便利。这些政策和文件都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指出了以信息技术建设旅游管理“智慧课堂”的迫切性。

(二)从理论角度

从理论视角上讲,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调。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不在少数。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层次,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验更趋深入。在国外,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就是有关“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的研究。这项研究着重强调的是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且要求灵活运用于教学之中,而不是简单叠加、机械应用、表层应用。

(三)从实际角度

从实际角度上,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在旅游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旅游电子导览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旅游及展览业向信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国家旅游局在2007年要求四A级和以上的旅游景区都要安装电子导览系统,这一要求加快了电子导览系统的普及。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必然导致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升级。作为开展旅游管理教学的院校,如何在“智慧旅游”新形势下,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培养出满足企业更高需求的合格人才也正是在旅游管理课堂建设工作中的现实需求。

二、智慧旅游背景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旅游管理课堂重构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传统的课堂内教学组织形式必定会在时间和空间上延长,从课堂内教学延伸至课外解疑解惑,从纯粹的课堂教学与讨论延伸至网络教学与讨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有:①个性化学习:学习笔记、标签、网络搜索、在线旅游课程;②小组学习: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区、微信、QQ、学习小组、文件共享、学生个人网页、虚拟教室、旅游网站、RSS订阅;③统一学习:课堂模块、工作坊等。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1、实验操作法

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必然带来旅游管理教学方式呈现形式的创新。构建信息化的实训室,将课堂鲜活地再现在各类电子设备上;应用多种媒体呈现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符合通用设计原则;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多媒体资源以及信息处理工具。而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旅游信息的处理、单项旅游业务的操作、全真模拟软件的练习,以及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旅游信息化技术和旅游电子商务知识都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借助相关实验实训条件,让学生现场演示、操作。比如组建旅游信息化实训室,操作练习相关网络技术,酒店、旅行社综合模拟软件,360度全景模拟导游软件,在线旅游电子商务的实验操作以及打造3G实景教学课堂的教学新模式等等。

2、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必然给与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收集能力。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或者实训项目,学生运用网络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比如机票+酒店+景区、团购、垂直搜索、线路直销等多种智慧旅游经营模式的熟悉,FIT(自由行)线路的开发知识与能力,在线服务、网上查询、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的学习,都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去完成教学。

3、引进翻转课堂与微课

课堂中传授知识,而吸收和掌握知识在教室外。旅游管理教学是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和情景教学的一门学科,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时教师往往不在现场。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更好的达到。所以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已经成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