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间优化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间优化方案范文1
关键词:控制回路;存在问题;回路优化
中图分类号:TM56 文献标识码:A
断路器控制回路主要是实现断路器分、合闸、保护动作出口跳闸、重合闸、防止断路器跳跃等功能,一旦断路器控制回路出现异常,会导致断路器错误动作或者拒绝动作,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紧水滩电站10.5kV线路断路器采用组合断路器柜模式,柜内空间狭小,电磁型继电器经常损坏,不利于检修维护,通过控制回路优化,解决以上问题。
1 原断路器控制回路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断路器合闸:监控远方合闸LCUH接点闭合,或者现地操作把手KK转向合闸方式,KK把手①②节点导通,或者重合闸继电器2ZJ动作,其5、3接点导通,且1LP在投入位置,经S5常闭接点1、2,S4的1、3接点,防跳继电器K1的常闭接点4、3,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闭接点50、51,导通合闸线圈Y1,断路器合闸成功。此后,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开接点20、21导通,防跳继电器K1动作,其常闭接点4、3断开合闸回路,并通过其常开接点6、7进行自保持,最终实现防跳跃功能。此时,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开接点6、6’导通,合闸位置继电器HWJ动作,发送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信号,并监视跳闸回路是否完好。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开接点44、45导通,合闸指示灯HR显示红色灯亮,可以现场确认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
断路器跳闸:监控远方跳闸LCUF接点闭合,或者现地操作把手KK转向跳闸方式,KK把手③④节点导通,或者保护出口继电器1ZJ动作,其5、3接点导通,且2LP在投入位置,经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闭接点6、6’,导通分闸线圈Y2,断路器跳闸成功。此后,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闭接点33、32导通,跳闸位置继电器TWJ动作,发送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信号,并监视合闸回路是否完好。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闭接点56、57导通,跳闸指示灯HG显示绿色灯亮,可以现场确认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
2 存在问题
问题一:正常运行情况下,处于常励磁状态的电磁型继电器,易造成继电器线圈过热损坏。同时,在封闭环境下继电器散热较差,也容易损坏。
问题二:断路器组合柜内设备众多,除了HWJ、TWJ、1ZJ、2ZJ四个电磁型继电器外,还装有空气开关、电度表及变送器等设备,造成空间狭小,继电器装拆困难,缺陷处理需要停电时间较长,影响供电可靠性。
3 对策分析
鉴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准备利用SEL保护内部逻辑及开入、开出口替代四个电磁型继电器的功能,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替代的可行性。
3.1硬件配置分析
SEL保护是一种集保护、监视、控制和故障定位于一体的保护装置,它含有多个光耦隔离开入口和保护开出口,开入口和开出口的1、0状态正好与继电器动作、返回状态相一致。通过逻辑方程,可对开入、开出和时间控制元件进行编程,实现各种继电器功能。
3.2参数分析
根据《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规定,直流继电器的动作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70%,其下限也不宜低于50%额定电压。实测发现,开入口动作范围满足要求。跳、合闸线圈动作电流大于1.5A,开入口替代HWJ、TWJ继电器后,回路电流小于10mA,不会影响跳闸与合闸回路正常功能。重动继电器1ZJ、2ZJ主要用于增加接点容量和接点数量,SEL保护现有的开出口满足容量和数量的要求。
3.3逻辑功能分析
采用TWJ和HWJ的常闭辅助节点串联实现控制回路报警功能,可以通过保护逻辑方程来实现。
4方案设计
4.1控制回路设计
新设计回路原理说明如图2所示:断路器合闸:监控远方合闸LCUH接点闭合,或者现地操作把手KK转向合闸方式,KK把手①②节点导通,或者开出口OUT103导通,且1LP在投入位置,经S5常闭接点1、2,S4的1、3接点,防跳继电器K1的常闭接点4、3,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闭接点50、51,导通合闸线圈Y1,断路器合闸成功。此后,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开接点20、21导通,防跳继电器K1动作,其常闭接点4、3断开合闸回路,并通过其常开接点6、7进行自保持,最终实现防跳跃功能。此时,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开接点6、6’导通,开入口IN103导通,发送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信号,并监视跳闸回路是否完好。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开接点44、45导通,合闸指示灯HR显示红色灯亮,可以现场确认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
断路器跳闸:监控远方跳闸LCUF接点闭合,或者现地操作把手KK转向跳闸方式,KK把手③④节点导通,或者开出口OUT104导通,且2LP在投入位置,经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闭接点6、6’,导通分闸线圈Y2,断路器跳闸成功。此后,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闭接点33、32导通,开入口IN102导通,发送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信号,并监视合闸回路是否完好。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闭接点56、57导通,跳闸指示灯HG显示绿色灯亮,可以现场确认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
新增防跳回路监视功能:当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S5常闭接点1、2,S4的1、3接点,断路器辅助接点S1的常开接点20、21闭合,开入口IN101导通,起到防跳回路监视作用。
4.2逻辑方程设计
(1)保护跳闸逻辑方程
TR=SV2T * 50P2 + SV6T * 50P6
(2)保护元件整定值
50P1P=100.00
50P2P=2.70
50P3P=OFF
50P4P=OFF
50P5P=OFF
50P6P=8.10
(3)保护时间元件
SV1 =50P1
SV2 =50P2
SV6 =!IN103
(4)控制回路断线逻辑方程
OUT107 =!IN102 * !IN103 + !IN101 * IN103
此逻辑方程还能实现防跳回路监视功能
(5)开出口逻辑方程
OUT103 =CLOSE (重合闸动作)
OUT104 =TRIP (保护跳闸)
OUT105 =TRIP
OUT106 =CLOSE
(6)保护事件记录逻辑方程
ER =SV1T + SV2T + SV3T + SV4T + SV5T + SV6T * 50P6 + CLOSE
FAULT =50P1 + 50P2 + 50P3 + 50P4 + 50P5 + 50P6
5效果检查
施工结束后,对保护各逻辑进行试验,并对操作回路的跳合闸、防跳等功能进行全面的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要求。断路器组合柜内取消了4个继电器后空旷了不少,运行操作更加便捷,检修人员也免去了继电器维修更换的繁琐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实现了断路器控制回路的防跳回路监视功能,这进一步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结语
通过10.5kV断路器控制回路的优化改造,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设备的维护费用,并实现了断路器控制回路的防跳回路监视功能,全面提高了操作回路可靠性。优化改造后,10.5kV断路器运行稳定,未发现异常情况。今后,将在紧水滩、石塘电站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GB50062-92,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S].
空间优化方案范文2
关键词:视频监控;最优化;数学建模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传感器最优布局是传感器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传统的传感器以收集温度、声音等数据为主。但是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捕捉图像信息为主的视频传感器获得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对视频传感器的布局研究与优化具有潜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视频监控设备的微型化、智能化等性能已经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加之工艺流程、材料制造等领域的技术革新,监控设备的价格也不断下降。视频监控设备越来越广泛地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高速公路的测速监控、大街小巷的治安监控等。
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校园内的不安全事件频发,于是宁静的校园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监控摄像头。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摄像头的布局监控性能如何?能否优化?为了提高校园内摄像头的监控能力,减少监控设备的采购经费,我们对校园道路和监控设备展开了调查分析,希望通过收集的数据分析出当前校园监控设备的布局是否合理,并提出优化方案。
二、视频监控网络布局分析的方法
视频监控网络布局分析的主要步骤为:收集校园道路与摄像数据、问题分析与建模、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收集校园道路信息是为了方便对问题建模,应该确保信息的详细与准确。道路的描绘与摄像设备的位置应当准确无误,尤其是小路、偏僻的道路等,这样才能保证问题分析的全面性。
道路与摄像设备信息收集完成之后,开始进行问题分析与建模过程。此过程需要将具体的校园道路模型转化成抽象的数学模型,然后用图论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与计算,找出该用什么方法处理此模型才可以获得比较可靠的数据,分析它用以描述摄像设备的分布是否合理。也就是说,需要找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来描述摄像装备布局的合理程度,这个量化的指标可以是从一个入口到一个出口每一个摄像设备的拍摄概率。利用图论知识,整个校园可以抽象为一张关系复杂的网,交叉的路口变成结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选择走一条路的概率问题。我们假设路的选择是等概率的随机事件,即当遇到岔口的时候,我们是等概率地选择一条路的,而且不可以走回头路,除非走到了死路需要换一条路线。这样可以简化概率的计算,同时可以排除掉兜圈子的情况,大大降低了问题的复杂度。通过图论的分析可以得到,道路的布局是决定着摄像设备的访问概率的,也就是说,通过分析道路路口的访问概率即可以得出摄像设备的合理程度。同时,一个设备安放在路口是比放在路中的利用率要大得多,所以假设设备都是在路口有一定的合理性。
通过图论的分析与数学建模,我们获得了一个简化的问题模型。这个问题是计算机中图论问题经典算法中的一种,被称之为单源点图遍历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遍历图来找到所有可行的路线,以此统计结点的访问概率。死路被抛弃的原因是到了死路需要回头再寻找一个路线,若设备分布合理,依然会被监控到。所以选择统计所有可行路线结点的访问概率。次概率的统计方法是选择事先标识好每一个结点,当遍历到一个可行路线的时候,为此路线每一个结点增加一个访问次数,当访问完所有可行路线的时候,记录可行路线总数,每个结点访问次数除以路线总数就可以获得每个结点访问的概率。
三、方案可行性分析
通过多次的结果分析与讨论,此方法得到的概率虽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局限性在于,路线的选择并非是完全随机的事件,这受人的主观意愿的影响,摄像设备的位置也并非总是在结点位置才是最好的,同时,死路的丢弃有可能导致某些地区缺乏监控。参考价值在于,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的数据,当陌生人进入校园的时候,等概率事件是可靠的,同时结点处的设备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节省校园开支,也就是说当满足此概率模型时,就会基本满足安全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添加更加丰富的设备来加强校园安全。
参考文献:
Xing,G.Wang,X.,Zhang,Y.,Lu,C.,Pless,R.,Gill,C.Integrated
空间优化方案范文3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 一体化监控 方案设计 方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1-0166-01
1 引言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变电站各个组成部分系统性能参数和信息的技术监测和显示,是保证智能变电站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变电站智能化的必须采取的方法。
2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技术内容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按照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基本要求,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实现全站信息的统一接入、统一存储和统一展示,实现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综合信息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等功能。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自动化体系由一体化监控系统和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辅助设备、时钟同步、计量等共同构成。一体化监控系统纵向贯通调度、生产等主站系统,横向联通变电站内各自动化设备,处于体系结构的核心部分。该系统直接采集站内电网运行信息和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通过标准化接口与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辅助应用、计量等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变电站全景数据采集、处理、监视、控制、运行管理等。
3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变电站高级应用都是基于变电站所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传统的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只能显示二次设备的故障信息和动作信息,仅仅进行设备故障的查找和分析,这些只能限于变电站设备的保护和检测工作,不足以达到智能变电站的要求。新时期的智能变电站应该独立完成对综合测量控制信息,设备保护控制信息,设备状态检测信息等相关信息的分析,这样能够更加清楚的进行变电站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变电站设备故障问题的定位。
3.2 智能变电站调度中心需求
由于运行要求的提高,调度中心对智能化的需求也逐渐加大,目前调度中心会对接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是这些数据都是从变电站输入而来的,如果能够在数据信息的产生根源处进行检测和监控,这样能够更加及时的进行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检测,还能够及时的为调度中心提供有效的预警信息,还能够从根本上减少调度中心的信息处理量,这样就对于变电站调度中心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智能变电站的调度中心需要实现所有变电站的监视控制功能,进行各个调度中心信息的整理与收集。
3.3 智能变电站生产管理系统需求
国家智能电网发展迅猛,生产管理系统成为智能变电站发展的重要的因素。生产管理系统是对于设备的检测系统进行及时的状态检测,采集设备频率和设备的配置信息,保证生产管理系统始终保持在安全工作区域内,实现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生产管理系统对于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变电站内部设备信息检修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变电站生产管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监控系统网络由站控层网络、间隔层网络、过程层网络三部分组成,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各个主要组成部分通过防火墙实现隔离。各个部分能够与变电站主要系统实现交互信息功能,信息传输通常是通过整理正反及一体化监控系统的数据通信网关机完成。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为了信息安全必须设置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实现与远方调度中心数据通信环节。
通常情况下,站控层由计划管理终端、工程师和操作员工作站、数据服务器、图形通信网关机、综合应用服务器、数据集中器、监控主机、数据通信网关机等几个部分构成。站控层的主要组成设备有:保护装置、工程师和操作员工作站设备、数据服务器、PMU、工区数据通信网关机、一体化监控系统监控主机、测控设备等。监控主机的作用是负责在网数据的安全,在安全区内对采集的实时数据分析、处理、存储。数据浏览服务实现是通过工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将采集的数据直接送到调度中心来完成。(监控系统网络图如下)(如图1)
间隔层主要包括数据通信网关机器、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应用服务器系统、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检测装置系统、外界环境检测系统、计划管理终端设备系统、安防系统以及消防系统等主要设备。其中综合应用服务器系统主要实现各个变电设备以及辅助设备之间的数据信息的传输,对于外界收集的所有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到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输入到数据服务器系统中进行保存。数据通信网关机器主要是实现数据服务器系统的数据模型和调控中心之间数据信息的相互交换,从而能够为整体系统提供远程信息查询和信息浏览服务。
综合应用服务器的功能是完成信息传递,借助正反向隔离设备数据信息,经过数据通信网关机完成全站的信息交互。在站内送出数据信息,同时接受主站的控制命令。数据服务器作为存储功能的装置,主要用于储存变电站模型数据、操作产生的相关数据、图形、报警数据、故障波形、在线监测信息数据等。计划管理终端完成数据、信息的调度、检修管理、保护定值单的管理工作等。
5 结语
完善监控系统核心技术,积极探索创新的系统方法和集成技术,不断优化和改善现有系统设计方案,提高系统智能化设备的质量,拓展智能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更高、更强功能的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胡刚,夏勇军,蔡勇.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现状和展望[J].湖北电力,2010(S1).
空间优化方案范文4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国家有关节约政策的号召,还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的实际需要,都要求设计人员用更系统、更科学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在保证产品高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尽量少的材料,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而引入仿真优化技术是实现这些目的的较好手段。
仿真优化技术源于马克思威尔理论和米歇尔桁架的研究,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许多工程师在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作了相当多的努力。尤其在汽车行业,许多公司为了改善产品、提升性能,在节能、减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在应用上取得了很多成果。
而在传统结构优化设计流程中,往往优化工作是在详细设计完成并形成完整数字模型后,CAE工程师才根据数字模型进行优化并提出优化方案,设计人员根据优化方案调整后往往再次由C A E工程师进行优化,优化后再设计。即“设计―论证―再设计”的模式,这样一方面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一方面详细设计已经完成,往往由于开发周期的限制,一些大的改动已经不能接受,由于种种限制,优化得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最优方案。
Altair公司的Solidthinking-Inspire应用于设计周期的最前端即概念设计阶段,由设计工程师使用,根据构件的受力、支撑等因素,利用优化技术获得材料的最佳承力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由于早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期C A E工程师优化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既节省了大量反复的工作,减少了开发周期,又保证设计出最优方案。
二、叉车转向桥的结构设计
下面将通过叉车转向桥设计的实例,来看看Inspire如何应用到设计中。
1.定义设计空间与非设计空间
所谓设计空间就是优化前的初始结构,在优化过程中不改变非设计空间,通过优化计算,挖掉设计空间中的多余部分,所剩部分构成的形状被认为是结构优化的结果。设计空间一般选取优化对象所占据的最大可能区域,以充分挖掘优化潜力,同时要保证约束及载荷能够有效传递到结构上,以及结构的工艺性。
定义叉车转向桥桥体设计空间时,由于转向桥受载后,转向节与上桥体压紧,与下桥体分离,因此主要承载为转向桥上桥体。下桥体只受主轴变形后的弯矩作用,同时因为直接在转向节上加力,避免了手工移置载荷带来的误差(图1),因此在设计空间中建立了转向节的模型并定义为非设计空间。根据叉车轮距并考虑避让横置油缸位置,建立“工”字结构作为设计空间(图2)。红色部分为设计空间,白色为非设计空间。
(1)定义非设计空间。
上桥体和转向节连接,下桥体和转向节之间留有间隙,模拟上桥体主要受力,下桥体受弯矩的真实受载情况;并合理布置支撑轴位置,在保证最小离地间隙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整车稳定性(图3)。
(2)添加形状控制。
添加对称约束,保证优化后桥体左右对称;添加中心向两侧拔模,防止中间出现空洞不利于制造(图4)。红色为左右对称约束,蓝色为中心向两侧拔模。
2.添加载荷和约束
在Inspire中,需要定义部件所承受的受力及约束条件,也可以同时定义在多种工况下进行优化,以保证构件在不同工况下均符合要求。
在本项目中,约束位置为桥体中心支撑轴,为防止完全约束两端导致刚度过大的问题,放开一端轴向约束,在转向节上加载载荷,叉车转向桥受力最大的工况主要有最大侧向力工况和最大垂向力工况(图5),因此由两种工况联合优化。
3.生成结果及结果解读
运行后即生成了优化结果,之后设计师便可根据这些结果进行解读(图6),即以Inspire结果为参考,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产品,虽然再次回到了传统设计手段上,但有了前期这个结果作为依据,设计过程也就更加有的放矢。
4.获得最终设计
考虑转向桥桥体受力特点、可铸造性、转向油缸布置、转向时与各部件是否干涉等问题,笔者设计了转向桥桥体(图7)。
再根据设计得到的转向桥模型,由CAE工程师进行详细的优化,得到最终方案(图8),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掏除部分材料,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可铸造性。
5.结果论证
经过CAE仿真分析,最终方案强度、刚度均符合要求,并且由于结构布局良好,所需材料也少于传统设计,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图9和图10)。
空间优化方案范文5
关键词:民用建筑;层次分析法;优化改进
随着各种新型结构和材料的引进和运用,结合我国现状研究高层住宅的抗震性能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要保证。研究高层和超高层房屋的抗震性和经济性涉及因素多,必须对方案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正确的决策模型,从而得到客观合理的优劣排序,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建筑结构方案进行优化改进。
1传统民用建筑结构方案初选
1.1多层砖混结构房屋
特点:砖混结构中的“砖”,是指一种统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包括其他尺寸的异型黏土砖、空心砖等。 “混”是指由钢筋、水泥、沙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料,包括楼板、过梁、楼梯、阳台。这些配件与砖做的承重墙相结合,所以称为砖混结构。砖混结构住宅一般以多层 (24米以下,住宅10层以下)住宅为主,其抗震性能比起以下三者相对弱一些。
1.2框架结构房屋
特点:由钢筋混凝土浇灌成的承重梁柱组成骨架,再用空心砖或预制的加气混凝土、陶粒等轻质板材作隔墙分户装配而成。墙主要是起围护和隔离的作用,由于墙体不承重,所以可由各种轻质材料制成。
1.3剪力墙结构房屋
特点:剪力墙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剪力墙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在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高度超过24米的建筑)房屋中被大量运用。
1.4钢结构房屋
特点:钢结构是以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重量轻,同时由于钢材料的匀质性和强韧性,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一般的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或者跨度较大的建筑通常应用钢结构。不过,由于钢结构建筑的造价相对较高,目前应用不是非常普遍。
2.4各方案的总排序
表4-10各方案总排序
因素
方案 C1 C2 C3 C4 C5 C6 C7 Wi 排序结果
0.321 0.160 0.107 0.160 0.107 0.080 0.065
A1 0.355 0.261 0.429 0.048 0.077 0.107 0.063 0.230 3
A2 0.284 0.087 0.214 0.238 0.385 0.160 0.313 0.240 2
A3 0.203 0.130 0.214 0.286 0.308 0.092 0.187 0.207 4
A4 0.158 0.522 0.413 0.428 0.230 0.641 0.437 0.351 1
3.建筑结构优化
3.1传统建筑结构的优劣态势和改进空间分析
3.1.1砖混结构
优劣态势:由于砖混结构的材料成本低,建造简单,故其造价相对较低,施工较容易。但由于砖混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配料与由粘土砖、空心砖等做的承重墙结合,故其抗震能力和耐用性相对较差,结构自重偏大,空间布置也不灵活。
改进空间:由于砖混结构是传统的房屋结构,发展较其他结构快,技术已经达到几乎完全成熟,故砖混结构改进空间很小。
综上,砖混结构各方面相对其他传统建筑结构较弱,且几乎没有改进空间。
3.1.2框架结构
优劣态势:根据层次分析法,框架结构建安成本低于剪力墙结构和钢结构,且耐用性好,但框架结构最大的缺点就是施工过程繁琐复杂,抗震能力相对钢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较弱。
改进空间:由于现阶段各种减震结构的设计和应用很多,将其应用于框架结构中可以有效增强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故框架结构的改进空间相对砖混结构较大。
综上,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较弱的缺点可以通过应用合适的减震设计来改进。
3.1.3剪力墙结构
优劣态势:根据层次分析法,剪力墙结构的结构自重偏重,大大影响其建设高度;且由于剪力墙结构布置不灵活,致使其适应性弱于框架结构和钢结构。
改进空间:针对剪力墙结构布置不灵活的缺点,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弥补。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力性能。这种结构的住房有很好的抗震性。而使用自重较轻的材料构成剪力墙可以弥补剪力墙结构自重较大的缺点。
3.1.4钢结构
优劣态势:与传统的住宅相比,由于钢结构导热快,比热小,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材的机械力学性能迅速下降,未加防火保护的钢结构,遭遇火灾只需10几分钟时间,自身温度就可达540℃以上,故钢结构有不耐高温且易腐蚀的缺点。
改进空间:针对钢结构易腐蚀和不耐高温的缺点,可以通过钢结构构件防火来弥补,以减轻钢结构在火灾中的破坏,避免钢结构在火灾中局部倒塌造成灭火及人员疏散的 困难;尽可能延长钢结构到达临界温度的过程,以争取时间灭火救人;避免钢结构在火灾中整体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减少火灾后钢结构的修复费用,缩短灾后结构功能恢复周期,减少间接经济损失。
综上,通过提高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性能可以改善钢结构,其改进空间较大。
3.2优化传统民用建筑结构
3.2.1框架结构房屋
优化方案:根据框架结构优劣方案和改进空间的分析,可以通过应用合适的减震设计来改进。由于框架结构房屋主要是由框架承重,利用限制屈曲支撑(BRB)这种新型耗能减震构件代替传统的钢支撑可以降低框架结构房屋在地震中的结构位移,大大消耗地震能量,减轻结构中的扭转变形。
3.2.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
优化方案:为了增强剪力墙结构的空间布置灵活程度,可以将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结合起来形成框剪结构。而框剪结构中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不仅由于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得以获得宽敞的使用空间,而且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为了弥补传统剪力墙自重较重的缺点,我们可以摆脱传统材料的束缚,使用钢板剪力墙。钢板剪力墙是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新型抗侧力结构,其主要是提供结构的侧向刚度、抗剪强度和抗震延性。钢板剪力墙由周边框架和内嵌钢板组成,具有自重轻、安装方便等特点,这刚好弥补了传统剪力墙自重大的缺点。
3.2.3钢结构房屋
优化方案:为了克服钢结构建筑不耐火的缺点,可以使用防火板材和防火涂料来对钢结构实施防火保护。目前市场上防火涂料品种繁多,效果也不尽相同。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是使用较广泛的新型材料,该类防火涂料在受火时缓慢膨胀发泡形成致密坚硬的防火隔热层。针对钢结构易被腐蚀的缺点,常用喷锌或喷铝,加重腐蚀涂料构成长效防腐结构,或者用配套重防腐涂料涂装防护。
4结论
砖混结构的建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改进空间较小;框架结构针对施工过程繁琐复杂,抗震能力相对较弱的缺点,采用在建筑抗震能力较弱部位布置BRB支撑的方法来进行改进,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剪力墙结构布置不灵活的缺点通过与其它结构结合改进成为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改进,剪力墙自重大的缺点使用钢板剪力墙减轻自重;钢结构易腐蚀并且不耐高温,通过使用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及喷铝涂层加防腐涂料封闭的方法来改善。
参考文献
[1] 邹晶,李元齐. 钢结构住宅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
[2] 徐涛.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J]
空间优化方案范文6
【关键词】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规划方案;开发模式
一、城市规划管理环节的加强
为了实现城市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我们要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稳定运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基础设施配套系统的健全,以满足城市的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要实现城市整体规划方案的建立,选择出一套城市综合效益最高的规划方案,促进选址地点的有效选择,确保其建设地点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环节的稳定进行。城市建设的进行,要遵循其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确保设计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可预见性、合理性,避免出现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方案的改变。在此环节中,我们要按照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绿地资源、道路系统、环保配套设置等的有效规范管理,实现其城市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其城市建设系统的不断深化,为此我们要进行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优化。
二、完善基础设施的具体措施
1.目前来说,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系统依旧是不完善的,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其得到了不断完善,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这些问题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进行城市建设的有效规范,实现对其资金的有效应用,确保其城市建设的稳定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全。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对资金筹集环节、项目投资环节、项目建设计划等的有效应用。我们要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建设及其配套设置的资金投入,实行其资金投入比例的平衡,以有利于基础设施环节的稳定运行。
基础设施的健全,离不开城市建设的有效规划,因此我们要进行针对城市实际发展水平的配套建设的规划,确保其资金的有效规划,确保其施工质量的提升,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以保证基础设施的质量的提升,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要确保资金的有效投入,以保证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满足人们对于城市高经济建设水平的需要。
2.在基础建设施工过程中,我们要确保生活项目环节与生产项目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地下设施环节与地上设施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附属工程环节与主体工程环节的稳定运行,确保其城市的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促进城市的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的因素是很多的。在城市建设中只管主体工程不管附属工程,只搞地上建设不搞地下建设,只顾生产不顾生活等现象不断发生。这些现象,割裂了城市各种建设之间的紧密联系,是造成目前城市建设中各项配套设施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因此堵零星建设的口子,是实现城市综合开发的有效途径。
3.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基础建设是城市建设关键部分,我们要进行相关基础建设模式的更新,实现其相关规划方案的稳定运行,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年度计划的有效编制。促进远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近几年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前几年,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较好的解决城市的海水污染,改善了海滨环境。对市区道路的硬化、绿化方便了群众生活,美化了市容市貌。我县即将投资建设的生态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也即将破土动工。
4.为此,我们要进行人居环境方案的优化,确保其土地资源与经济建设的有效协调,实现对其土地的有效应用,满足其经济价值的深化需要。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对发展商的相关环节的优化,促进其土地利用与四周环境的有效深化,促进其环境调研环节的深化,实现市场调查的广泛深入,以有利于其产品开发定位的顺利运行。在这里要非凡考虑开发的合理性,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非凡应控制容积率。规划批准的容积率是一个上限,发展商应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一个合理的数值。容积率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收益率,但超过了一定界限,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带来产品质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整个楼盘销售危机。国外许多城市在对于城市开发项目的治理上,把能够改善这一区域的城市环境,提高其土地和周边地产的价值,作为城市开发所追求的重要目的之一。
做好项目决策环节的优化,促进其经济建设与环境效益的有效结合。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实现规范方案与建筑空间形体的有效协调。促进其城市建设的内部相关环节的有效协调。确保房地长事业的稳定发展,促进对城市空间的有效应用,满足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确保城市基础建设系统的健全,促进城市综合效益的提升。注重城市整体空间肌理的保护和重新塑造,中国目前处于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规模浩大,速度空前,城市以往逐步发展生长,形成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因而在城市设计中,应非凡重视建筑群的整体和城市全局在空间上的有序与协调。欧洲国家在战后大规模重建过程中,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或说走过这样的弯路。
5.我们要进行从景观建设环节到建筑建设环节的统一设计,确保这两者的有效协调,实现城市的环境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进行建筑群体环节至建筑装饰细节的有效统一,确保其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实现对其规划形态的优化,促进城市空间环节和功能布局环节的稳定协调,促进其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规范。通过精心的设计,创造从室内到室外,从私人空间到开放空间、到城市公共空间这样一系列舒适宜人的空间,提高整个城市环境质量。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城市环境空间的不仅要满足城市功能的要求,如居住、工作、交通等,同时它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规范影响看社会行为和城市生活。艺术设计与新技术并重,建筑是工程技术与艺术与手工艺的统一。
三、结语
城市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离不开对其基础经济建设的深化,这需要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重视,以满足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