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代文学小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代文学小知识范文1
一、教学变化
十年的时间,社会变化万千推动了教学活动的日新月异:1、学情变化。高职学习生活远不如高中紧张,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学;有的学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课程,表现出实用性心理增强。2、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成为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主持人。3、教学方法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调动起学生“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方法要由灌输式转变为体验式。4、教学手段的变化。由传统的板书转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5、教学评估的变化。由单一的试卷评估转向多元化评估方式。
二、影响学生学习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
由于国家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专科层次定位,高职院校招收的大学生整体素质略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一些学生进入学校后不能准确定位,学习没有目标,对为谁学、为什么学、如何学感到迷惑,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有以下主要原因:
1、学习动力没有被有效激活。由于当前高职教育的专科层次定位,高职专科成了终结性教育,使得高职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的热情,对老师、考试采取应付的态度。“60分万岁、61分浪费、59分白费”的思想在高职大学生中占据一定的比例。
2、个人所属团体对态度形成的影响。班风的好坏和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严厉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
3、需要与愿望不能得到满足。若老师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授课时超脱大纲,内容讲授很深,或考试题目出得很难,结果使用功的同学与没有用功的同学一样,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教师知识陈旧、思维狭隘,教学缺乏创新,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无所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教学效果举措之一―――多感官教学
1、概述
对于“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的调查显示: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对所教内容平均回忆率仅为5%,而学生实践所达到的回忆率可以达到70%,这说明: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大不相同。
新课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才能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会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才会让学生收获更多。拿我所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来说:视觉用动画、录像、图片再现历史画面;听觉用音乐烘托历史气氛;触觉点击鼠标搜集历史资料,身体运动再现历史经典;味觉分析历史背景,体尝酸甜苦辣;嗅觉洞察历史前进的气息。
2、教学案例
案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这里涉及四个小知识点:①延续时间最长。为了使学生充分的动起来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师生数说朝代更替。调动他们的触觉。活动二:展示国外学者评价。调动学生视觉。②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展示古代科技图片,调动学生视觉,触觉。活动:学生评价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③文学艺术美不胜收。音乐,图片展示古代文学作品,调动学生听觉和视觉。活动:谈谈你欣赏之后的感受!调动触觉。④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提问,学生讨论。调动听觉,视觉,触觉。
3、建议
以上案例各从一个方面展示了如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们还可以考虑以下几条建议:
1、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多感官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起到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知识,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的作用。
2、倡导体验探究式学习,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学设计中,不仅需要讲授式的教学,还应该使用讨论、合作、参与、体验、探究、实验等多种学习形式,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更多的感官参与学习。
3、倡导多种作业形式,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纸笔作业是最常见的课后作业,纸笔测验也是最常见的学习评估方式。然而,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来说,这对很多非视觉偏好的学习者来说并不公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更多样的作业完成形式,比如画出来、讲出来、做出来,充分开发学生多元智能,这也是多感官教学的重要观点。
四、提高教学效果的举措之二――实践教学
1、菜单式实践教学项目
围绕学生生活实际确定主题,开展实践体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因此,我们在我们在尊重学生、突出主体,因地制宜、体现特色,贴近生活、力所能及等原则来构建主题菜单式实践活动项目。举例:平时成绩中教师制定多种实践活动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每一单元可以设计不同的实践项目,学生不必每个都参加,有选择性的参与即可。比如实践项目可以有:讲故事、舞台表扬、社会调查、朗诵、辩论、演讲、手抄报、歌咏比赛等,形式多种多样。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可以从自身的个性和爱好出发,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参与学习,达到让学生主动“动起来”的效果。
2、微实践(碎片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