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方法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学习方法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学习方法建议

高中学习方法建议范文1

一、做好充分课前预习工作很重要

高中历史教材是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内容分册,而且以专题来编排的。古今中外,容纳一体,知识庞杂,纵横交错。对于初学者,可谓一头雾水,不着边际。好多知识可以说杂乱无章,没有头绪。在看完一遍课文后,“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作为预习的方法,显然,只读一次课文是不行的。要边看课文边思考,对于其中的历史知识盲点,要主动地去查阅书籍资料或者网络,或者和老师探讨。总之,光看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可以说是缩写,而其中需要掌握和理解的东西太多了。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扩写的过程,探究的过程。

二、课堂是关键,课后是温习和发展知识的空间

经过课前的预习,带着问题来课堂学习,只要认真听讲和思考,做好课堂笔记,学习效益肯定不错。在老师的引导下,要积极主动地善于思考探究一些历史问题,因为课前的预习为你的思考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作为学生,应该有信心来驾驭历史问题,即使难度大的问题,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也会解决的。还有,要做好课堂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价值的笔记一定要做。课后还要及时做好温习和巩固知识,对于理解和记忆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多看多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时在基础知识熟练的情况下,还应多看多做一些历史测试题,也包括高考题。这样可以见广识多,思维自然灵活多端。学习成绩肯定会优秀的。

三、养成看历史地图册的好习惯

历史地图册是配合教材编写的。每一节教材内容,凡是用地图册能显示的,地图册上都有。学习历史和地理一样,必须有空间概念,这只有通过地图册给我们刻画印象了。我们通过地图册,不光可以看相关地图,而且也可以掌握一课或者一个专题内容的知识结构,总之,地图册上内容丰富,有地图,有图表,有历史人物介绍,有知识结构,还有习题。很值得我们师生去学习和研究。可以说,地图册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好帮手。经常善于看地图册的同学,历史一定学得不错。可是事实上,不少同学认为地图册无用,早就糟蹋了。如果老师不及早做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地图册就会成为浪费资源的一堆废纸,对学生学习历史无疑是一大损失。

四、基础稳固的前提下,多研究高考题

高中学习方法建议范文2

现代医学教学活动中的西医内科学是临床专业课的组成部分,其也是医学生的基本学习内容所在。现阶段,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医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三年制专科,对西医内科学的相关内容有所涉及。通过对中医院西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以此来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既需要对教学病例的选择有效运用,也需对多媒体技术积极落实,以此来实现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得以显著提升。

一、西医内科学在中医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分析

1.知识讲解内容较为复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针对于西医内科学的教学是每一教师都需要面对地问题所在。因为西医内科学每个疾病的讲解内容包括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7大部分,有的用1学时,最多2学时讲解,同时要针对重点有层次地讲解,易造成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没有时间思考。

2.课程设置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国大部分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西医内科学在课程设置方面,从课时到内容,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就西医内科学的课时而言,连中医课时的二分之一都没有占到;而旧西医内科学的教材《西医内科学(第三版)》来讲,内容繁复,重点不清,导致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不得不在有限的课时内将繁复的内容讲授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效率也不高,致使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不仅知识不够用,动手能力也非常欠缺。

3.学生无法在短暂的临床见习中实现对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

因为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不少学生的见习单位往往是中医院,这也就使得学生难以在短暂的临床见习中,加深对西医内科学认识。大多数中医院的分科不细,病种有限,加之医院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临床见习带教的要求

二、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加强西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实践建议

1.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重构以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讲,医学专业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科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中医药告知高专院校在改革和优化西医内科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实践教学加以高度重视。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资格证考试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重构,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再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反复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一是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阶段性实践教学,可以分别在课程前一学期、课程中、课程后一学期进行临床相关实践,形成创新的阶段性实习模式。课程前实践主要增强学生对临床疾病的感性认识。二是可以实行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由带教完成,先对学生展示疾病的典型病例,提出问题,然后去病房接触患者,先问诊再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再进行辅助检查及相关诊断技术,提出诊治方案,书写病历及开具医嘱,带教老师总结及指正。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社会需求。因此,在改革西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时,应当充分了解市、乡、镇的中医药、卫生所等单位对高职高专院校中医学专业岗位的相关需求,包括理论和技能。在充分了解之后,在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而确保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西医内科学专职毕业生。

一是开设西医内科学的导论课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疾病,理论学习后组织学生深入病房进行4学时的临床见习,使学生早期进入医生角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觉性。

二是理论教学内容与模式重构提高基础理论知识的水平及利用度。我们建议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授课顺序,例如考虑疾病发生的季节,按照季节的不同,讲授相应的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在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为让同学们见习到更多的典型病例,我们打破原来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编排的授课顺序,冬季安排脑血管疾病的教学。

3.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授课质量

一是床边教学法的应用。床边教学法,又称现场教学法。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医院中去了解和收集病例,检查病人的体格,再提出辅助检查的项目,然查看辅助检查的详细结果,自己提出診断和治疗措施,写出病历,最后与医院的病历进行对比,带教老师讲评。此法使学生真正接触患者,学习印象深刻。二是强化案例导入法的应用案例导入法。三是尝试应用情景模拟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分组扮演患者与医生的角色,体现问诊、查体、诊治的全过程,使学生既真正体验当医生的感觉,又实实在在体验到作为患者的滋味。

高中学习方法建议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策略;现状调查;教学建议

所谓数学学习策略,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标并改善学习效果而应用的具有系统性的学习方法以及调控措施。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以及数学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反映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本文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加以具体研究。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

笔者对某市两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调查,其中两校学生人数、男女学生个数以及文科理科学生个数等皆无显著差异,差异经过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

1.文科生与理科生的比较

经过调查发现,文科生数学学习策略明显高于理科生。之所以差异显著,原因在于:首先,文科生在数学学习前会根据学习材料特点、学习时间长短、学习特点及不足、任务难易程度等来分析和思考并产生待回答问题,能够对自身学习过程和效果实时监控,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计划和方法,从而达到较好的数学学习效果。其次,文科生善于使用复述策略,对数学知识重视记忆,从而能够有效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加强理解。理科生整理知识的方法做得不够,没有进行结构关系的建立。最后,文科生更擅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在学习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任务完成后也能及时鼓励和自我强化。就数学学习方法来说,文科生和理科生对数学方法的使用水平都不高,表现为:没有充分预习和复习;课堂听课水平层次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问题探究意识;不能抓住解题思想,对所学数学知识理解不充分。

2.男生和女生的比较

在文科生中,男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水平要高于女生,而在理科生中,女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水平要高于男生。这就表明在数学学习能力上男生和女生都是一样的,女生照样可以学好数学。

3.就学校差异方面来看

调查显示,两所学校学生数学学习策略的水平,无论是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还是数学学习方法,都没有显著差异。可见两所学校的数学教师并没有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水平的教学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之后,笔者建议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元认知知识,传授数学学习方法,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设置来让学生尝试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发展统一结合起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

1.要提升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

首先,向学生传授元认知知识及策略。元认识知识是学生对自我认知过程的了解。教师要加强对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并促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掌握元认知知识对自己学习成绩带来的帮助,从而能积极地应用到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以及调节策略。教师要告诉学生应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何种策略。其次,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教师要指导学生设计学习计划和安排,在解题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通过目标激励和目标强化来让学生设计解题策略以培养其元认知能力。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激发元认知加工过程。

2.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并从多环节系统指导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策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性学习,注重合作交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在预习阶段,学生要通过自学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如此才能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对重难点内容加强注意。在听课阶段,听课中重点重视预习中的重难点,对教师总结的解题思维过程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等重点记录,教师要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的听课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在解题阶段,让学生在解题时能认真演算,要有明晰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以加强理解并总结规律。要引导学生重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反馈并有效解决。在复习阶段,教师要避免题海战术,认真做好复习工作,让学生通过复习来与遗忘作斗争,及时回忆和总结教师所讲内容,反思教师所讲典型题的思维规律和解题步骤,强化对定理公式的理解,保证复习效果最优化。

数学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关乎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尊重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能够对自我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向学生传授元认知知识及策略,并从预习、课堂、解题及复习等多个阶段加以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高中学习方法建议范文4

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初中课标”),它是十年课程改革实践的成果。正如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叶小兵教授所说:“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并不是对课标实验稿的小修小补,而是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厘定”。笔者认为2011版初中课标新的厘定之一,是在注重初中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凸显了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一致性,强调了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一、2011版初中课标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比较分析

(一)2011版初中课标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一致性

2011版初中课标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

1.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初中课标将初中历史课程明确定位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定位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二者的一致性在于:强调初高中历史课程都是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起重要作用。

2.关于课程基本理念,2011版初中课标的第一、第四点分别表述为:“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4.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则有以下的表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可见,二者都提出要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强调教师更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教学评价方式的更新。

3.关于课程目标,二者首先提出了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别叙述。2011版初中课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共有5条,其中第1、2条主要涉及知识目标,包括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第3、4、5条主要涉及能力目标,包括阅读、观察、想象、理解、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分两段分别叙述知识与能力目标。二者的具体内容相似,只是高中提出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也就是说,二者主要内容具有相似性,但由于学段不同,要求不同而已。2011版初中课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分为五条,其中前三条主要叙述过程目标,后两条主要叙述方法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仍然是分两段分别叙述过程目标与方法目标。从具体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些结论: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对现实进行反思的过程;初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虽有差异,但基本的方法和原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相同的;学习历史需要养成合作、探究的方法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2011版初中课标列出了六条,分别从民族观、认同感、国际视野、人生观四方面提出了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三段,从民族精神、人生态度、世界意识提出要求,二者的基本精神具有明显一致性。

4.关于实施建议,2011版初中课标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第四部分均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利用与开发互换位置)四部分构成。2011版初中课标的教学建议共有7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共5条,二者都有强调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倡导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等。2011版初中课标的评价建议除总述评价的目的、作用、依据、类型外,还分别从评价的设计、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三方面加以叙述,尤其详细地介绍了评价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评价建议总述了评价的目的、作用、依据,重点介绍了几种评价的方法。二者的相同之处除目的、作用、依据外,主要都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提出了评价思路,介绍了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纸笔测验(考试)等共同的评价方法。2011版初中课标的教材编写建议共7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教材编写建议共5条,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强调教材的编写要以课标为依据,要有利学生阅读,要落实课程目标。2011版初中课标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一是提出了开发历史课程的各种资源,并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利用作了简要的说明;二是提出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先介绍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利用与开发的作用,再分别叙述了8种课程资源及开发建议。不难发现,二者都认为历史教科书、图书馆、历史遗存、互联网、历史影视音像资料、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属于课程资源,需要尽力去挖掘利用。

(二)2011版初中课标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差异性

2011版初中课标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差异性首先体现在课程设计思路上。2011版初中课标最主要的设计思路是:“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即初中历史采取的是“板块+时序”的通史体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历史选修课分设六个模块。即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由此可见,高中“模块+专题”的设计思路是建立在初中“板块+时序”的通史体例基础上的。正因为此,在2011版初中课标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有了“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的表达。

初中与高中是基础教育的不同学段,课程内容除有包容外,具体要求上自然不同,初中课程内容是高中学习必备的基本内容。初高中课程标准设计思路、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充分说明了初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如果初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实现有效衔接,高中历史教学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体例和学习方法无法适应,学习内容也无法衔接。

二、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主要途径

2011版初中课标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将实现初中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凸显出来,正如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徐蓝教授所述“如何对初中、高中、大学的历史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与构建、并使不同时段的课程有机衔接,避免重复、断裂、脱节与错位,一直是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从教者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2]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本人实际情况去探索、把握好与高中教学的衔接途径,才能使初中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后困难少一些,衔接自然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依据以上的比较,笔者认为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主要途径如下。

(一)重视历史的时序性,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初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目标的一致性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差异性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初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知识的时序性。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时序性教学,让学生建立时序意识,构建科学的历史体系。如中国古代史部分,在时序的基础上,每一单元都是分别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叙述的。同时,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因此,教学时还要注意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联系起来。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要适度讲清每一件大事发生的国际背景。适度构建纵横联系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初中教学的目标,也是高中历史学习必要的知识储备。

(二)坚持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史习惯

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是历史课程教学中尤为关注的内容。“2011年版初中课标”提出:“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等术语,充分表达出“2011年版初中课标”重视学生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形成。这也是初高中历史课程基本理念、实施建议一致性中所体现出的对初中教学的要求,与“授之于鱼”精髓相通。教学中除必须重视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传授外,还包括如何预习,如何掌握知识点,如何使知识系统化,如何复习,如何巩固性练习,等等。以此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判断和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

(三)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初高中历史课程都一致强调教学必须改变单一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尽管已经实施了十年有余的新课改,但不少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形式上还是固守唯一的讲述式教学。因此提倡初中教师进一步改变原有的讲授为主,特别是勾划重点以背代学的教学方式,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问题设计、引入丰富的历史资料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利用图片、影视、原始资料等各种资源(在网络上有很多历史资源可以利用和学习)再现“历史”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下通过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去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读懂历史,从而进一步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并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适当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初高中历史在知识,理念上的衔接,为高中历史教学奠定基础。

(四)关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部分初中学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长期存在着学科不对口,缺少专业教师的问题。笔者曾在2009年召开的初中历史学科会议期间进行过调查,参加会议的初中历史教师共152人,所学专业(含进修)与历史学科相关的(历史或政史专业)教师共73人,其它中文、物理、数学、教育心理、法律、生物、计算机、会计学等专业共计有79人。这样的教师队伍严重制约了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但这一现象短期无法得到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在岗的教师,加强学习,除学习课程理念、初中课标、初中教材外,阅读、熟悉高中教材,了解高中教学,关注每年的高考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更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更好的实现与高中教学的衔接。历史和现实是紧密联系的,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历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论教学还是考试初中历史教师都要关注时政热点。

通过对2011版初中课标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初略研读,让我深感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做了一些衔接途径的探讨。不过,如何才能真正把握初高中历史课标,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还有待进一步实践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叶小兵.《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变化[J].历史教学,2012,(4):10.

高中学习方法建议范文5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作业

引 言:在高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的减少,学生课后自习的时间增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课堂上能听懂,而习题却不会解答,继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种种情况,本人就高中生在预习、记笔记、做作业等方面略发见解,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以期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课前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使高中学生对新知识能理解和运用,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v一w明确意义是课前预习的前提

课前预习是现代高中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前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上课清除部分知识障碍。

3、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v二w“读、标、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即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标”即标大意、标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

3、“写” 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4、“查”即自我检查课前预习的效果。关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认真记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良,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应记好不懂问题。将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以把问题弄懂,不致于知识断层。

2、应记好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应记好归纳总结。及时记下老师的课堂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应记好错误之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应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笔加以标注,以告诫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不断得到提高。

三、认真做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认真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巩固提高。在课堂、课外习题训练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做作业中要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且必须独立完成。这样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解题的意识。在做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拖拖拉拉,拖拖拉拉的做作业习惯会使我们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于培养、提高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中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给高中学生的建议

高中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试题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除了要用数学知识,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中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基于这样的一些事实,本人建议:同学们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目标,使自己明确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努力的动力;在学习上要一步一个脚步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想好。地学习上一定要注意:

第一、课前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做题目,做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巩固;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加强、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最好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注重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做到计划性、科学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第二、要养成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注意力,就能使全身的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另外要养成自已定期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要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记笔记、课后做作业、复习巩固以及课外学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尤其是对每学一个知识后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与同学讨论,加深理解,从而对所学知识了解更加深透。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学好高中数学对以后起着重要作用。高中数学是学习的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记笔记、课后做作业、复习的过程,就会打开高中数学的学习思维。同学们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勤奋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进一步学好高中数学。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范永顺教授主编.《中学数学教学引论》2000,324~328

[2] 中小学教育网《高中生如何做数学笔记》.2006.8.21

高中学习方法建议范文6

关键词:高中理科;学习困难;对策

1.前言

高中阶段是的学习重要阶段,也是养成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的关键阶段,大多数家长充满期待地把孩子送到好的中学培养,以便为孩子的人生理想铺上道路。然而,少数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没有像初中那样平稳或优秀,甚至出现了下降的现象,假如不能及时的纠正过来,会导致后面的学习越来越吃力而无法达到家长和学生的预期目标和愿意。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发生改变呢?又有什么办法和对策可以解决和克服这种困难呢?本文将在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2.造成高中理科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1.消极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动机

理科学习过程中伴随着紧张、焦虑、恐学、厌学等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理科学习困难学生多数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理科学习活动。学生开始对理科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随着学习的深入,部分学生对理科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有的学生甚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原因是部分理科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

2.2.理科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

认知加工水平与相关的知识储备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理科学习困难学生,往往伴随着理科知识储备量的不足,即理科知识基础薄弱。从理科学习的角度讲,理科认知结构中缺少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将影响其后有关知识学习上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导致机械学习;从理科教学角度讲,后继教育在认知结构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的影响下,丧失了应有的成效。值得说明的是,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理科知识贫乏,则理解困难,思维不灵活,这看似是学生智能有问题,实际部分要归因于理科知识基础薄弱。

2.3.理科元认知水平低下

元认知,其实质是认识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有关方面的研究证实,理科学习困难学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上均低于一般优秀生,理科学习困难学生不能自觉地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首先,他们的理科认知结构中往往是陈述性知识所占比例最大,程序性知识次之,策略性知识最少,由于缺乏必要的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能有效地被感知、理解、记忆并用来解答问题;其次,理科学习困难学生头脑中的理科知识多是处于表浅的加工状态,直接制约了他们对学习策略的使用。

3.克服和解决高中理科学习困难的对策和建议

3.1 指导与管理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好的学习计划对学习又具有导航的作用。通过制订计划,同学们可以寻找一些成功的探索,发现一些不足,能理清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有利于下阶段更好地学习。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使学习有条不紊,变被动为主动,使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目的。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可以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

(1)进行自我分析:分析自己的学习风格及特点;分析自已的学习能力及长短;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及成因。

(2)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学习目标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目标要明确和具体;目标要便于实现,要突出重点。

(3)科学安排时间:要突出重点,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合理安排常规学习和自由学习时间;撰写时间安排表。

3.2 学生自我管理的增强

学习自我管理就是学生为了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称为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它包括学习过程中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管理时间、调节努力程度、执行计划、反馈与分析效果、采取补救措施等能力。

(1)自我提问:使用自我提问法时,可以先拟定一个自我提问单,鼓励自己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逐个自我提醒,待形成了自我监控策略的技能后,则可取消自我提问单的使用,但为了防止旧习惯的反复,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一两次自我提问的训练,直到策略的使用己经自然转化为一种稳定的能力和习惯为止。

(2)自我诊断:学生不仅要进行知识上的查漏和补救,更重要的是总结学习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心理体验,这样可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建立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3.3 不断地进行反馈与反思

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及时反思、讨论与评估,检查与回顾自己所有的学习行为,并不断地把有关的学习变量与所实施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联系起来进行对照和检查,以评估其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法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根据反馈的信息,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各科教师结合学生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地开导、解释和训练,帮助学生矫正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学习反思的内容包括:知识内容的反思、学习目标的反思、学习资源的反思、策略方法的反思、自我评价的反思。例如:

(1)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的设计目的是,促使学生养成每一节课都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每学习完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后,及时反思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反思自己掌握知识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从而运用复习、阅读课本、请教老师等学习方法来监控自己的学习,使自己不断取得进步。

(2)考后反思:考试不仅能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更应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的检验,制定了考试自我诊断表,根据提示的反思条目结合考试情况进行反思,使反思有依据。这一举措有效地促进了考后反思,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升。

4.结束语

本文的内容只是分析了理科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和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建议与对策,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分析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重新回到良好的学习轨道上来,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和人生规划。

参考文献

[1]刘新春,陈仕清.高中理科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4(1).

[2]石胜敏.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分析.大观周刊,2011(32).